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方法探讨
西医院校中医儿科学教学探讨
d i1 . 9 9 j is . 6 4 3 6 . 0 0 0 . 3 o : 0 3 6 / .s n 1 7 ~ 8 5 2 1 . 4 0 7
肾上腺 皮质激素释放 因子 mR A 表达水平 。该研 究 N 结论 可用 于预 防哮 喘季节 性发作 , 长期 应用 激素者 撤 除激素 、 轻激素副反应 等。又如在 讲到“ 减 见肝之 病 , 知肝传 脾 , 先 实脾 ” 一 理 论 时 , 当 这 向学 生介 绍 乐 敏
及全 面性 , 要考 虑突 出主干课 程 , 授 时应深入 浅 又 讲
进行 中医教学 不 能生 搬 硬 套 中 医 院校 的 教学 方 法 ,
医所 说 的某一 脏 的生 理 功 能 包括 着 现 代 解 剖 、 理 生 学 中几 个脏腑 的生理功 能 , 而现代 解剖学 、 理学 中 生
一
个 脏器 的生 理功 能 , 可 分 散在 藏 象 学 说 的几 个 又
出, 把基本 的原理 和概 念放在 中心地 位 , 主要 阐述 中
医学 最 基 本 、 概 括 的 观 点 , 眼 于 学 生 必 须 掌 握 的 最 着
等L 研究发现 9 . 的肝 炎 患儿 有不 同程 度 的 胃部 2 39
炎 症及溃 疡改变 , 并随着病情及 组织病理 学变 化而加
脏腑 的生理功 能之 中 。要使学 生理 解 中医藏象 的思
维模 式 , 借 助该模 式 阐述五脏 之 间的相 互关 系 , 并 为
以后 学 习脏腑 辨证及 临床 工作 打下基 础 。 同时要在 讲 授 中医课 程 中时 常 融 进一 些 研究 的新 动 态 , 时 及 把 新 知识 、 观念介 绍给 学生 , 新 充实教 学 内容 。现代 医学 的研究 已进 入 细胞 、 子 、 因水 平 , 多学 者 分 基 许
浅谈中医儿科学教学体会
浅谈中医儿科学教学体会中医儿科学教学是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备中医儿科学才能和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从事中医儿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深感中医儿科学教学的独特性和挑战性,也获得了一些体会和经验。
首先,中医儿科学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医儿科学教学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必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因此,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临床实习、观察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中医儿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医儿科学的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疾病诊治的能力,这是中医儿科医生必备的能力。
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和临床实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中医儿科的基本临床技能和方法,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另外,中医儿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面广泛,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探讨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和研究报告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中医儿科学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
中医儿科医生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共同协作,共同为患儿的健康服务,因此,学生应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案例学习、模拟病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医儿科医生的职业责任,激发他们为儿童健康服务的热情。
最后,中医儿科学教学还应注重学科与实际相结合。
中医儿科学是基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必须与儿科学的发展和现实需求相结合。
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我注重将中医儿科学知识与现代儿科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儿科学的研究进展和实际需求,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中医儿科学教学策略
中医儿科学教学策略中医儿科学教学策略1. 介绍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学中有着独特的应用和理论体系。
为了有效地教授中医儿科学知识,制定一套科学的教学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医儿科学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儿科学知识。
2. 基础知识教学在教授中医儿科学时,首先需要建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这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儿科病理学和儿科临床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以采用从浅入深的方式,通过简明易懂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医儿科学基本概念的认识。
3. 病例分析与讨论病例分析是中医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中医儿科学教学来说,通过真实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儿科病例,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中医儿科学知识,进行临床诊疗思维的训练和实践。
4. 实地实习和临床实践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不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授课,还需要学生进行实地实习和临床实践。
通过参观儿科门诊、住院病房等实际场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并应用所学的中医儿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患儿观察、辨证施治等操作,促使学生发展自己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
5. 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师还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互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结与回顾:中医儿科学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结合中医理论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建立基础知识教学、病例分析与讨论、实地实习和临床实践等环节,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应用中医儿科学知识。
良好的师生沟通与互动也是成功的教学策略的关键。
我的观点和理解: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领域,其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思考中医儿科学理论的应用,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的理解和掌握。
《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教学方法
《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教学方法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教学方法1. 引言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采用特色外治法,能够有效地治疗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杂症。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这一特色疗法。
2. 教学目标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理解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特色外治法的原理;- 掌握常用的特色外治法和其应用;- 能够根据儿童疾病的表现选择合适的特色外治法进行治疗;-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3. 教学内容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儿科学基本理论的讲解,包括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等;- 特色外治法的原理和分类,包括温灸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贴敷疗法等;- 各种特色外治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特色外治法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案例分析和讨论。
4.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教授中医儿科学的特色外治法,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经典讲授:教师通过讲解中医儿科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特色外治法有全面的认识;- 案例讲解:教师通过分析典型的病例,让学生了解特色外治法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 模拟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掌握特色外治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临床实践:学生进行临床实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特色外治法治疗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5.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日常考核:通过平时课堂的提问、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践能力评估:通过模拟操作和临床实践,评估学生的操作技巧和临床思维能力;- 综合评价:将学生的研究成绩、报告、论文等多个方面考虑,进行综合评价。
6. 总结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作为治疗儿童疾病的有效方法,在中医学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探讨中医儿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预防保健、疾病诊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数有限。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中西医儿科学融会贯通,应用到临床实际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
1培养学生对中医儿科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爱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学者在兴趣爱好这位老师的指引下积极学习、热情探索而获得成功。
只有在求知欲很强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根据学生这一学习的生理特点,笔者在中医儿科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注意从培养学生对儿科的兴趣着手。
因为儿科有一部分病证的内容与内科重复,内科会了,儿科自然没问题,如果在讲授时不能突出儿科特色,学生就会觉得有一种炒旧饭的感觉而索然无味。
例如在讲授中医儿科学总论时,很多内容是单纯理论知识,讲起来比较枯燥,所以笔者将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儿科诊法特点等归纳为一些疑难问题向学生提出来,如:小儿是不是成人的缩影;小儿是不是像麻雀一样虽小五脏俱全;为什么说小儿科为哑科;为什么古人说宁治十男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儿科有哪五难等,由此而激发学生对儿科问题的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用典型和具体事例讲解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四诊特点及难点,使学生加深对儿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如在讲“小儿感冒”这一病种时,明确指出它与成人感冒都是由于感受外邪引起的常见疾病,但小儿感冒有它自己的特点,即高、热、快、杂。
也就是说小儿感冒发病率高;以发热为突出症状,且风热证比风寒证多见,纵有寒象也是寒包热居多;患病后变化快,若治疗不及时很快转变为咳嗽或肺炎喘嗽;证情复杂,多夹滞、夹痰、夹惊。
这些都是由于小儿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等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
这样讲述,加深了学生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理解并提高了学习兴趣。
2注重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儿科学有共同的研究对象、科学属性和发展方向。
中医儿科学教学之详略谈论文
中医儿科学教学之详略谈论文中医儿科学教学之详略谈论文中医儿科学是继完成中医基础诸多门类课程之后的临床学科之一,如果说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可以称之为主干支撑性学科的话,中医儿科学则是理论的延伸和技能的拓展。
在今后的漫长医疗实践中,支撑学科形影不离,而临床分支学科则因从事的学科分科而有所强化和弱化。
实际情况也说明,从事于中医学各临床学科的中医药人员,其知识结构主要是由主干支撑性学科作为功底,再结合各临床学科的现代医学知识所构成。
这样,就提出了如何更高效地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中医儿科的临床和教学体会,探讨中医儿科学教学实践的做法,提出中医儿科学教学详略谈,旨在对中医儿科学教学做有益的尝试。
1儿科典籍宜强化在绪论教学中,儿科典籍以一般介绍为主,历代儿科著作也以列表形式予以简介。
这样,学生对儿科发展史只能有浅显的了解。
纵观儿科名家,无不对儿科著作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古籍的学术内涵。
因此,儿科教学应该对儿科古籍做较深入的讲解。
如对《小儿药证直诀》、万全学术思想进行深入分析。
对宋医家钱乙的学术思想、脏腑辨证、组方特点等方面作讲解;对明医家万全提出的“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做诠释。
对其他如《幼幼新书》《幼幼集成》等,也尽量多做讲解。
对于一般性儿科专著,也可以做简介式的说明,比如介绍其朝代、医家名、著作名、主要学术成就、学术源流等,使学生有些印象即可。
儿科典籍是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门类的内容,虽然对典籍强化教学的效果不会短期显现,但对今后儿科的继续深造,将发挥潜在的作用。
今后中医儿科教材的编写若增加典籍导读作为附篇,将使学生获益匪浅。
2优势病种宜深讲中医儿科存在许多优势诊疗病种,如外感、咳喘、泄街、腹痛、厌食、积滞等。
对儿科优势病种的讲解,宜调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多层面讲解。
(1)讲解优势病种的一般辨治规律;(2)讲解优势病种的小儿特点;(3)讲解优势病种的诊治事例;(4)讲解优势病种的个人用药体会。
《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教学方法
《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教学方法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侧重于儿童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中医儿科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始设置中医儿科学专业,并开设相关的课程。
如何有效地教授《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成为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中医儿科学的特色外治法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的,因此,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
明确指导学生学习经典中医典籍,逐渐掌握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并与实际病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中医儿科学的特色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二、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中医儿科学的特色外治法并非纸上谈兵,而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实践教学。
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临床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中医儿科学的特色外治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如推拿、灸疗、针灸等,通过实践加深对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的理解。
三、注重与西医学的对比中医儿科学和西医学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中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尤其是对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的独特性和优势。
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选择和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提高儿童疾病的治疗效果。
四、注重实践与研究结合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中医儿科学的特色外治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研究。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术讨论会、实习和研究项目。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研读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加深对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的认识和理解。
五、加强师徒传承中医儿科学的特色外治法往往依赖于医师的经验和技巧。
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临床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儿科学特色外治法的实践效果。
中医儿科学病案教学法探析
中医儿科学病案教学法探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本文简要总结了《中医儿科学》病案教学法的自身经验,探讨以提高中医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中医临床思维和变革教学评估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尝试。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床医学学科。
基于现行《中医儿科学》教材的课堂教学,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内容相对抽象、枯燥,且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二级学科,教学内容与《中医内科学》有较多重复,如中医儿科学主要章节肺系疾病中的感冒、咳嫩、哮喘;脾胃疾病的呕吐、腹痛、泄渴;肾系疾病的水”、淋证以及汗证、癫痫、紫癜“重要病证,相近内容的学习易使学生思维惓怠,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故此,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突出中医儿科学”临床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值得思考。
近年作者在收集和编纂《中医儿科学·病案选释》一书的过程中,以中医儿科近、现代名家的医案、医选为蓝本,进一步分章节、分系统整理并试行于课堂教学,得到学生的积极反响。
下文结合我校中医儿科学病案教学法的实践,初步探讨中医儿科病案教学法的要点。
一、精选医案,经典诠释现行《中医儿科学》本科教材的编写以肺系、脾系、肾系、心肝疾病等五脏病证分章节罗列,各“病以概念(述)、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和预防调护为框架构建,各章节自成体系,独立性强,优点是对初学者易于掌握但是各疾病之间或各章节之间联系不够,与临床疾病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且自《中医内科学》到《中医儿科学》类似疾病的证治选方具有高度相似性,易使学生产生局限于“某一病某一证某一方”的固定思维,从而丧失临床辨证的灵活性。
故此,病案教学首先要精选案例,最好酌选儿科名家医案,病案不一定复杂,但要体现临床的真实性和辨证的灵活性。
中医儿科学特色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应用论文
中医儿科学特色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应用论文中医儿科学特色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应用论文在分析和讨论中医儿科学特色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儿科学教学方面的一些改革方案。
通过采用案例法、模拟病例法等基于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调动起来。
中医学本身是一门传统医学,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医学的技术。
中医儿科学是针对少儿、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开展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对中医儿科学的临床应用与教学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从医学教学方面入手,使现代中医儿科学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针对其教学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如内容、方法等,提出新的改革思路,在相应的人才培养及实践环节上不断地尝试,以推进儿科学的深化改革。
1中医儿科学的学科特色学科的发展必须对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传承,因此中医儿科的发展要以弘扬其学术精华为核心,尤其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要充分发挥其特色及优势的治疗方法,不断扩大学科服务范围,促进中医儿科更加快速、优质的发展。
中医儿科学优势明显,涵盖了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知识。
中医学在治疗儿科许多疾病中显示出了其明显的优势,尤其对于脾系疾病而言,由于幼儿消化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健全,需要疏导调整,仅采用西药治疗,常常会伤及脾胃。
而不少中药中自身即包含矿物元素及维生素,在摄入药物的同时也能起到滋养脾脏的作用。
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按摩推拿等绿色疗法,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
中医儿科学的优势还体现在“治未病”的特点上。
结合了现代儿童预防保健的特点,也适应了临床疾病治疗的特性,符合现代人对医学医疗的观点,即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的使用,多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儿科学教学改革方法2.1案例型讨论法通过采用案例讨论的方法开发学生们在上课过程中的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发现案例中的主要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知识掌握的更为扎实牢固。
以积滞为例简述《中医儿科学》通俗授课法-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以积滞为例简述《中医儿科学》通俗授课法-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传统以来,《中医儿科学》教学时,多按部就班、宣科讲授。
反观当今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多疏国学,进入大学后,要理解、掌握并运用阴阳、五行、藏象等传统中医理论,实在不太容易。
笔者从事《中医儿科学》教学多年,在面向不同专业、层次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尝试着将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采用通俗教学法进行授课,使之朴实易懂。
本文仅以儿童常见脾胃病证之积滞为例,探讨《中医儿科学》通俗教学法的运用。
1《中医儿科学》理论教学及研究的概况目前,《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教学方法,虽然有案例分析法、病例导入法等新的教学法开展,但多数仍是沿用传统教学的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完善,多媒体教学应用越来越多,但很多属于不合理运用,有些仅是多了些影像资料,忽略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近年来的教学研究,都集中于培养专业中医学人才,不能完全胜任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教学。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很重要,改进教学方法也非常关键。
面对当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学过程中更应积极采用通俗教学法,将中医学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其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利于中医文化的推广和普及。
2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其学生群体的特点如今高等中医院校,都在着力建设强校、名校,投入大量师资,丰富专业设置,主要以培养医学专业为主,而且其部分学生热爱医学,专心成医,喜欢传统的授课方法,喜欢老师讲授经典。
但是,高校所设专业中,医学英语、医药信息、医药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其目标就不是培养医药学专业人才;学生中不少人不专医学,另有规划,其根基薄弱,对中医学知之寥寥。
面向这些学生,传统授课方法的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应该尽量将课程讲授得通俗、易懂而有趣。
3以积滞为例初探《中医儿科学》通俗授课教学法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的老师,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亦或国内、国外,都一样。
谈中医儿科学教学体会论文
谈中医儿科学教学体会论文谈中医儿科学教学体会论文《中医儿科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而授课时数有限,并且内容繁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扎实掌握儿科知识并在临床中学以致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中医儿科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去教学多以“一言谈”“满堂灌”“平铺直叙”的课堂讲授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只有在求知欲很强的情况下,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才能处于最佳状态⑴。
笔者在教学当中,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课时如果按平时直接从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施治的顺序讲授,学生会觉得枯躁无味,千篇一律,没有兴趣听课,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痄腮为例,首先询问学生是否患过痄腮?接着问当时患痄腮有什么表现?当时患病时医生告诫你们什么了?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讲解痄腮,让同学们带着好奇和疑问去学习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同时讲课过程中用典型、具体的临床事例讲解小儿出现的各种表现、特点等,加深学生对儿科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突出儿科特色儿科总论、各论中某些知识,与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有相同之处,因为已经学过,在此可适当地缩短授课时间,代之以回顾和提问的.形式,以启发为主。
将讲授的重点放在介绍儿童疾病的自身特点上来,突出儿科特色。
以小儿感冒为例,可将授课重点放在小儿感冒不同于成人之处,小儿患感冒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表现,提示在临床治疗小儿感冒时,应注意在解表的基础上佐以化痰、消导、镇惊,才能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
3中西医内容有机结合为了使学生在今后能更快地适应临床,满足社会需求,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介绍一些必要的西医内容,中医儿科与西医儿科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是非常必要的。
某些疾病的危重阶段,及时采用西医抢救可降低死亡率;某些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确切疗效,所以教学中应结合病种适当介绍西医学知识,中西医结合方面比较成熟的成果要重点介绍推广。
对中医儿科学教学的3点建议论文
对中医儿科学教学的3点建议论文对中医儿科学教学的3点建议论文《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完善,提出三点建议:①讲授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导一主体相结合;③课堂教学为主,见习、实习、实训相结合。
如何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医儿科学》的兴趣,学好《中医儿科学》这门课程,是儿科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下面结合教学经历就《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便《中医儿科学》教师参考。
1、讲授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课,其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内科病,不像外科学、骨科学等有大量的可用于教学的解剖图片、手术图片等,主要是对疾病的概念、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治疗与调护等内容的阐述。
因此,多数内容主要以讲授的形式进行传授。
但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产生试听疲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但并不是一味的为增加教学手段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
比如教学内容枯燥的总论部分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幻灯片上整片都是文字,教师讲授速度加快,学生短期接受信息容量增大,但记忆效果却会大打折扣,教学效果较差。
对于各种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各型泄泻的大便性状、喉炎的典型咳嗽、佝偻病、黄疸、水肿的临床表现等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给予生动的展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每一个病种,可以结合典型临床案例进行讲授,对于体格发育的生理常数可以与临床见习结合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了教和学的疲劳,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好这门课程。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导一主体相结合“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进程,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调控,教师起主导作用,是课堂的主宰,教学任务完成比较顺利,但是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
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是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基础 $ 在儿
科基础理论的教学中 # 应针对各单元的重点难点 先以教为主 # 引导理解传统概念 $ 如小儿 % 稚阴稚
!!!!!!!!!!!!!!!!!!!!!!!!!!!!!!!!!!!!!!!!!!!
几次传代可获得较多的细胞数量 # 为下一步进行中 药提取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 探明该药治疗心血管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 ’ 进 一步开发中药新药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料 $
疗 "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法 ! 在提高治愈率 " 降低病死率方面 ! 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 给药途径也从传统的 口服汤剂发展到口服液 "静脉注射 " 雾化吸入 " 中药灌肠 " 敷贴给药等多种途径 ! 表明中医药治疗小儿病 毒性肺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肺炎 %中医药疗法 % 综述 中图分类号 ".(7:85’" 文献标识码 "3 文章编号 ""52’>*(:2#(,,2$,(>,,7">,* 其中痰热闭肺证是最为常见的证型 " 并报道经病 原 学 确 诊 的 病 毒 性 肺 炎 痰 热 闭 肺 证 患 儿 ’5, 例 ! 以利巴韦林为对照 ! 进行清肺口服液 ( 主方为麻杏 石甘汤 $ 治疗该证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盲法 ’ 分层 区组随机 ’ 平行对照 ’ 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 经 " 个 疗程 (", 6$ 治疗 ! 试验组痊愈率 7"87( 9 ! 痊愈显效 率 +:85( 9 ) 对 照 组 痊 愈 率 (+82, 9 ! 痊 愈 显 效 率 2’8:( 9 % 清肺口服液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 ; ,8," $% 试验组在恶寒 ’ 紫绀 ’ 小便异常 ’ 四肢异常 ’ 咳嗽 ’ 咯痰 ’ 痰鸣 ’ 气促 ’ 鼻煽 ’ 肺部湿性啰音消失 ’ 出汗 ’ 食欲异常的改善方面及肺部 < 光透视异常 病例恢复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均有统计学意义 % 陆 秀华等 =’)用自制化瘀汤 ( 黄芪 ’ 当归 ’ 赤芍 ’ 川芎 ’ 水
中医儿科学特色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分析
中医儿科学特色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分析现代中医是一门融合了传统医学知识与现代医学技术的学科,儿科学是其重要分支。
中医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结合教学要求,立足学科特色,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文对中医儿科学的学科特色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幼儿的发育规律展开教学活动。
鉴于当前中医儿科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结合学科特色,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
1中医儿科学学科特色医学发展过程中,应传承学术成果,以促进学科的完善。
中医儿科学也是如此,在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术弘扬为核心,特别是临床方面,更要重视传承特色疗法,以促进服务范围的延伸,推动学科的健康发展。
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棄括了务种幼儿常见病的诊疗方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以脾系疾病诊疗为例,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不完善,若使用西药,很容易伤及幼儿脾胃。
但是,若使用中药治疗,不仅能够实现对幼儿脾胃的疏导、治愈疾病,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的脾胃功能。
这是因为很多中药中富含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也摄取了一定量的有益元素。
另外,中医儿科学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特点,即其能够“治未病”,与现代医学倡导的预防保健相契合,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此种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法聋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
2中医儿科学特色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2.1案例法当前,案例法已经成为中医儿科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的答案,教学成效显著,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需要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地讲述枯燥的知识,只需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即可。
这样不仅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肺系疾病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一个例子,使学生对这个病例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补充,以完善不及之处。
中医儿科学教学的改革思路与方法论文
中医儿科学教学的改革思路与方法论文儿科学是针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特点,增强儿童疾病预防,提高儿童身心安康的医学科学[1]。
其范围包括儿童时期安康和卫生的问题。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开展和社会公共卫生条件的进步,医疗手段、方法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对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
在儿科学领域,针对日益增大就医需求和现有医疗条件之间的矛盾、传统医学的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新思路之间的矛盾等,从培养儿科医学人才上抓起,深化教学改革使未来培养的医学人才更适合新环境下的儿科学医疗模式。
顺应了新的医学教育开展的趋势,针对儿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等,在人才培养和实践经历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以促进儿科学临床医学的教育改革。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展分析,在儿科学教学方法进展深入分析和探索,目的在于将实践中的局部环节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更贴近真实的医疗过程,其中包括采用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模拟实践的教学方法等。
将临床实践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儿科学教学过程中表达素质教育,提高儿科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思考的技能。
医学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相关专业的医学人才,在医学科技开展迅速的今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医学开展的脚步。
简单的讲授医学知识与不断变化的实践要求已经严重脱节。
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精神调动起来,然后通过临床实践经历丰富的老师将实践经历传授给学生。
由于医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别人的生命与安康,所以需要有扎实的根本功,高尚的医德,和在实践中获得的临床经历。
其中,临床经历是非常珍贵的,但通过有效地教改方法,可以让教学过程中提前接触、熟悉局部内容,为以临床后实践提供铺垫,与将来做好接轨工作。
对于儿科学,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病人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本身由于身体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抗病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所以更需要提供较好的医疗环境、医治方法等[4]。
中医儿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心得与体会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
知识掌握情况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在本课程中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实践能力提升情况
学生描述自己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进步,如针灸推拿手法的熟练程度 等。
对未来学习提出建议和展望
深化理论学习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中医儿科相关 理论,加强对经典著作的研读和理解 。
05 药物治疗与方剂选用
CHAPTER
常用中药及方剂介绍
常用中药
如黄芪、人参、甘草等,针对儿科常 见病症有良好疗效。
常用方剂
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经过千 百年验证,对儿科多发病症有显著效 果。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
要点一
注意事项
如正确掌握药物剂量和用法,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要点二
禁忌
某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不宜使用,如孕妇、哺乳期妇女、 过敏体质者等。
。
04
切诊
脉诊、按诊。
03 常见病症辨证施治
CHAPTER
感冒
风寒感冒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舌 偏淡,苔薄白,脉浮紧。治法以辛温解表为主,方用荆防败 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
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 嗽,痰黄稠,咽红或肿,曰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黄, 脉浮数。治法以辛凉解表为主,方用银翘散加减。
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授课、实践教学和自学三个部分。理论授课主要讲解中医儿科基础知识、常见病证 治等内容;实践教学包括临床见习、病例讨论等形式;自学部分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完成课外作 业等。
中医学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
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使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儿科学知 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现代化教 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
01
02
03
04
理论考试
通过闭卷考试等方式考核学生 对中医儿科学理论的掌握程度
。
实践技能考核
对学生临床见习、实验教学等 实践环节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
其他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简述
营养不良
通过望诊、问诊等方法诊断, 采用药物治疗、饮食疗法等综
合治疗。
遗尿症
通过问诊、切诊等方法诊断, 采用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非药物治疗。
过敏性紫癜
通过望诊、问诊等方法诊断, 采用药物治疗、饮食疗法等综 合治疗,同时注意避免接触过 敏原。
多动症
通过问诊、心理评估等方法诊 断,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儿童常见病理变化及机制阐述
常见病理变化
儿童常见病理变化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常、外感六淫之邪等。
机制阐述
脏腑功能失调多与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有关;气血津液失常则与儿童生长 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需求较高有关;外感六淫之邪则与儿童卫外不固、易感 受外邪有关。
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诊疗策略
新生儿期
02
03
临床见习
组织学生到医院儿科进行 临床见习,观察和学习中 医儿科疾病的诊疗过程。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 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中医 儿科学理论的理解。
病例讨论
选取典型病例,组织学生 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医儿科教学探析-儿科临床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儿科教学探析-儿科临床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教师如果善于学习研究,抓住儿科特色,教学就会生动活泼有吸引力。
笔者总结自己多年教学工作,认为一个好的中医儿科教学课程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特质。
1中医儿科学课程应该向孩子一样生动有趣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高等教育不断的变革,中医儿科学也和其他中医临床教学一样,教与学不时会发生一些碰撞,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讲授水准,适应新时代高等中医教育要求,是每个讲授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中医儿科教师就要立足于中医教育与儿科特色这二点,提高自身教学修养。
小儿脏腑娇嫩,生机蓬勃,这种天然的学科活力与教学艺术融合就可以成为生动有趣。
2讲授者要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医儿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中,之前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以及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应用比比皆是。
因此,教师对这些基础知识不只是一般的领会理解,而需深刻体会,以便需要时信手拈来,解释分析儿科临床问题。
讲授者对小儿生理病理及各个疾病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讲解不是简单重复过去所学,而是融汇了自己多年研习及实践体会的解读。
这样学生可以感同身受,不会乏味。
3讲授者要有切实的临床体会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主要目的是要学生了解掌握儿科疾病的诊疗方法。
而疾病的表现千变万化,教师单凭口头和文字描述,形式单调呆板,学生有时不易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因此教学人员必须承担一定量的临床医疗工作,对小儿疾病的诊疗有切实体会,能够深刻的理解与掌握,讲授中无论理法方药哪一个环节,学生不易理解,或者需要强调,加强印象,甚至为了活跃气氛,调动学生情绪等等都可以举例引证。
如一味药,一个方,一个病案,教师是亲历者,生动地描绘给学生,学生会很有兴趣。
举例不仅要讲得,还要讲失,他人的弯路会使学生记忆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 。目前的医疗体系是一个较为复杂和矛盾的大市 场, 国家 医改 的 政策 也 是 逐 渐在 摸 索 , 要求 医务 既 工 作者 有精 湛 的医术 , 同时 又有 处理 各种 人 际关 系
力 , 临床工 作输 送 较好 的后 备人 才 。 阶段式 培训 为
或课程安排 。所 以, 在临床医学院校 中引进适应社
会 发 展 的培 训 模 式 和考 核 制 度 是 必须 和有 实 践 意 义 的 , 医学 生综 合 能力及 素 质方 面 的全 面 提高 的 是 需要 , 是适应 社会 的变化 , 医疗市 场 的需要 。
理等等 , 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尽管 目前的医学教育 改革已经逐渐在消除以往单纯强调知识传授 的弊 端 ,越 来 越 重视 医学 生 临 床实 践 能 力 的培 养 和 提
高, 但是 , 于 医学 生 个 人 特质 和人 际 关 系 能力 等 对
方面的培养仍然重视程度不够 。 在医学院校的正规
21 0 0年
第 2 8卷
第 4期
新疆中医药
Xij n o ra f rdt n lC ieeMe iie ni gJ u l o a io a hn s dcn a n T i
一
, .
Ol
2 1 Vo.8 No 00 1 . 2 4
盖, 培养 医学 生 综合 素质 。 目前 的 医学 教学 人 才培
一
不 接 触 新 医学 知 识 , 么 , 就会 变 成 一 个非 常 普 那 他 通 , 至 落伍 的 医务工 作者 。而我 国 的现 行 高等 临 甚 床 医学 教育 由于 长期 受 “ 一 教学 计 划 , 统 统一 教 学 大纲 , 统一 教材 ” 的教育 体 制影 响 , 部 医学 书籍从 一
课 程设 置 和课 堂教 育 中 , 基本 上 没有 该方 面 的教 材
床脱节 , 老师上课的内容总是滞后于临床实际的应 用, 因此 , 必须 紧密结合医学发展 的新趋势来积极 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 对现有的临床专业毕业生 的培 训模 式 进 行 改 革 ,以更 好 地 培 养 医 学生 的综合 能
筹备编写到出版 , 至少也要 1 2 , ~ 年 即使是第一批 使用该书的学生 ,其 中的某些知识也 已经滞后 了。 因此 , 在 的临床 教 学 内容 常显得 陈 旧 、 复 , 程 现 重 课 体系单一 , 教学内容明显落后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
中, 刚毕业 的学生 经 常会 困惑 书本 的知识 和 实 际临
定的考核来体现其作用 , 这是我们急需考虑的问
养模式 , 还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束缚 。培养 的 人才在 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仍局 限于 “ 一个 医
生, 一个病人 , 开一个处方做一个手术 ” 的纯个体 、 纯 生 物治疗 模 式 , 而没 有增 加社 会 、 群体 、 健 和主 保 动 的教 育思 想 和教 育 内容 ,从而 延 缓 了临床 医学 、 预 防医学 、 体 医学和 社会 医学 的整合 。其 次 , 群 教学
和临床 实 际问题 的 能力 , 否则 单 有好 的技 术是 不 被
认可的, 这就要求我们临床教育系统要将这些问题 预见 , 在课 程 中体 现赋予 学 生这 种能 力 需求 的课 并 程 。具体的说 , 除了本科 、 研究生 的基础临床课程 外, 应该将一种提高适应社会需求和适应专业发展 的培训机制体现在每一年 的学分修订中, 而且作 为 必须的一种能力去通过 , 尝试引人其他学科领域中 相 关 的培训 及测 评 工具 , 种模 式是 对 医学 毕业 生 这 综合评估 的一种有益补充 , 对于人才选拔 、 测评和 培养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真正衡量或影响医学毕业生将来临床工作表 现的关键因素, 不仅仅只是他们在学校教育中所学 习 到 的 医学 知识 和 临床 技 能 ,而 是 受 到 其个 人 特 质、 人际关系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因此 , 阶段 式 培训 的内容 可 以从 多 方 面去充 实 , 例如 所 学 领域 的最 新 进展 、 证 医学 的 支持 、 用 于 临床 实 践 的 循 应
好 。随着 2 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 , 1 中医事业和中医 高等教育也面 临着机遇和挑 战。如何 提高教学水
0 2
一
新疆中医药
.
21年 00
第2卷 8
第 4期
X  ̄i gJu l f r i nl hns dc e i a ma o a t a C i eMein n o T di e o i
2 1 V L8 0 0 o2 N
平, 探讨培养 出合格 的中医后备人才 , 是我们中医 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 目前 , 中医 的课 堂 教学所 选用 的教学 方法 主要 有宣教式、 启发式 、 问题式 、 讨论式 ; 教学手段有传 统的板书和现代的多媒体等。从多年对学生的教育 状况来看 , 现在 的学生有头脑 、 思想活跃 、 兴趣广 泛、 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 , 单纯的宣教式及板书教
最 新指 南 修 正 、交 流 技 能 ” “ 的训 练 、 际关 系 的处 人
缺乏培养创造力 、 学能力 和个性发展的措施。教 自 学组织也单一狭隘。教学手段落后 , 跟不上信息时 代 技术 的发展 。对 医学生创 造能力 产生极 为 负面 的 影响 , 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弱化。再次 , 教 学内容滞后现代医学的发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 和基因工程的出现 、 发展 , 现代医学知识高速更新 , 新的医学理论层 出不穷 , 可以这样说 , 即使现在是 个 技术 最 优 秀的 医务工 作 者 ,如果 5年 不学 习 、
( 收稿 日期 :0 0 0 — 2 2 1- 3 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模式建立 , 是对现有教学体制的有益补充 。 如何制定和操作这种 阶段式培训模式 , 并通过
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方法探讨
周 盈
( 新疆 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学院中医儿科教研室 , 新疆 乌鲁木齐 80 0 ) 30 0
中医药高等教育是发展 中医药事业 的重要领 域, 要使祖 国医学发扬光大 , 必须要把中医教育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