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护理

合集下载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是指人体内部的基本生理功能状态的反映。

它们可以提供关于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并帮助医护人员做出诊断和评估患者的情况。

因此,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是提供基本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观察和护理这些生命体征的目的是检测患者的身体功能是否正常,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体温是指人体在特定条件下的热量产生和散发的平衡状态。

正常体温范围是36℃-37℃。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并将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表上。

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退热药物或保暖措施,以帮助恢复体温到正常范围。

其次是脉搏的观察和护理。

脉搏是指血液在动脉中通过的脉动。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并记录每分钟的脉搏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如果脉搏过快或过慢,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安抚患者、增加液体摄入或给予心脏药物。

第三是呼吸的观察和护理。

呼吸是指氧气通过鼻子或口进入肺部,然后二氧化碳通过肺部呼出的过程。

护理人员可以观察患者的胸部的起伏或听诊呼吸音,并记录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范围是12-20次/分钟。

如果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异常,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或进行适当的呼吸训练。

最后是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并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mmHg,舒张压80-90mmHg。

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降压药物或增加液体摄入。

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应具备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使用方法,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

同时,护理人员应善于沟通和交流,及时汇报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总之,观察和护理生命体征是提供基本护理的重要环节。

生命体征监测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与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病人,医护人员还应定期评估其身体状 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05
生命体征监测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01
02
03
设备性能
选择性能稳定、精度高的 监测设备,以确保监测结 果的可靠性。
适用性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患 者情况,选择适合的监测 设备,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
安全性
确保监测设备符合相关安 全标准和规定,避免对患 者造成伤害。
04
生命体征监测在护理中的应用
危重病人的监测
危重病人由于病情严重,生命体征容易发生波动,因此需要密切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便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监测设备应具备实时数据记录和报警功能,以便医护人员随时掌握病人 情况。
手术病人的监测
手术病人需要监测生命体征以确保手术 安全顺利进行。
生命体征监测的常见方法
手动测量
医护人员使用传统的测量工具 ,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手动
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
自动化监测设备
利用传感器、电子设备和计算 机技术等自动化监测设备,对 患者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
无创监测技术
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监测患者 的生理指标,如无创血压监测 、无创心电监测等。
远程监测
定期校准与维护设备
校准频率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厂商 建议,定期对监测设备进 行校准,以确保准确性。
日常维护
对设备进行日常清洁、检 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 决潜在问题。
记录管理
建立设备校准和维护的记 录管理制度,确保可追溯 性。
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
培训计划
制定针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计划, 提高其对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的操

护理三基必备考点整理

护理三基必备考点整理

护理三基必备考点整理护理三基,即生命体征监测、营养和体液的平衡、患者基本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

下面将根据这三个方面进行考点整理,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

1. 体温:正常体温为36.5℃~37.2℃,应定时测量患者体温,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 脉搏:成年人正常脉搏为60~100次/分钟,应观察脉搏的节律、强度和频率,发现异常需及时记录并汇报。

3. 呼吸:成年人正常呼吸为12~20次/分钟,应观察呼吸的深度和频率,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4. 血压:成年人正常血压为120/80mmHg,应注意观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记录。

二、营养和体液的平衡营养和体液的平衡是维持患者生理功能稳定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摄入和体液情况,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1. 饮食营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偏好,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

2. 水分摄入: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生理状态,合理控制患者的水分摄入量,防止出现脱水或水过多的情况。

3. 体液平衡:定期监测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液体的输入和排出,保持体液的平衡。

三、患者基本护理患者基本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基础,包括患者的床位整理、生活护理、卫生护理等内容,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细致的护理。

1. 床位整理:定期翻动患者,保持患者肌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

2. 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起居活动,如洗漱、饮食等,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卫生护理: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及时更换床单被套,定期清洁患者的皮肤,预防感染的发生。

通过对护理三基必备考点的整理,希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理三基题生命体征监测与异常处理的基本原则

护理三基题生命体征监测与异常处理的基本原则

护理三基题生命体征监测与异常处理的基本原则护理三基题生命体征监测与异常处理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且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内容。

准确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生命体征监测的基本原则以及处理异常情况的方法。

一、生命体征监测的基本原则1. 准确性:监测生命体征时必须保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护士应使用经过校准的仪器,并根据操作规范正确地进行测量。

同时,护士要注重观察患者的表情、肤色、呼吸等非仪器测量指标,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2. 及时性:生命体征监测要及时进行,尤其是对于病情危重或处于特殊环境的患者,如重症监护室患者、手术后患者等,监测时间间隔要缩短,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连续性:监测生命体征必须保持连续性,即使在夜间或护理交接时也不能间断。

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并与前一次或前一班次的记录进行对比,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

4. 统一性:生命体征监测要遵循统一标准,以便进行准确的数据对比和判断。

护士要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测量规范和常用的体征数值范围,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各项指标。

二、异常处理的基本原则1. 及时发现和报告:护士在监测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存在异常,如出现明显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或下降、呼吸急促等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护士应立即记录,并及时向医生或主管护士报告。

2. 安全和稳定:对于生命体征异常的处理,护士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与稳定。

比如,当患者血压过高时,可以先让患者卧床休息,并采取适当的降压药物措施;当患者心率异常时,可以给予心率调节药物或进行心电监测等。

3. 寻找病因:异常生命体征的处理还需要寻找病因,即了解引起异常的原因。

护士可以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观察患者症状、协助医生进行相关检查等方法,帮助确定异常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教育与宣教:在处理异常生命体征的过程中,护士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应的教育与宣教。

护士的生命体征监测

护士的生命体征监测
在紧急情况下,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05来自生命体征监测的未来 发展
新技术应用
01
02
03
无线传感器技术
通过无线传感器实时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提 高监测的便捷性和实时性 。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生命 体征数据进行自动分析, 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
远程监测技术
通过远程监测系统,护士 可以在线实时查看患者的 生命体征数据,便于远程 护理和干预。

生命体征监测是医疗护理中的重 要环节,对于评估病人的病情、 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
意义。
通过生命体征监测,医护人员可 以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病人的
生命安全。
对病人的影响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通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 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心 率失常等,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
详细描述
高热可能由感染、炎症、中暑等多种原因引起。护士应密切 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体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 、开窗通风等,并报告医生处理。
低热
总结词
低热是指体温在37.3℃-38℃之间的情况,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和疲劳感。
详细描述
低热可能由慢性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原因引起。护士应观察患者是否有疲劳、盗汗等症状, 记录体温变化,并报告医生处理。
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提高病人舒适度
在监测过程中,护士需要确保病人的 舒适度,如保持安静的环境、适当的 体位等,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
生命体征监测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 病人的生理状态信息,帮助医生制定 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对护理工作的意义
提高护理质量

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特 点: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正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常见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 持续在3940℃,达数天 或数周,24小 时波动范围不 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伤寒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驰张热:体温在 39℃以上,24小 时内温差达1℃, 但最低温度仍高
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替代体温
测量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腋温 肛温
36.5℃ 37.5℃
温度范围
36.3-37.2 ℃ 36.0-37.0 ℃ 36.5-37.7 ℃
直肠的温度是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
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糖、脂肪、蛋白质
氧气
50%化学能
氧 化
能量
二氧化碳、水、 含氮化合物
高热、甲亢、心房纤颤、大出血休克、 心包积液、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一)正常脉搏
影响 因素?
速率(pulse rate):60~100次/min;脉率与呼吸的比例
是4:1
脉律(pulse rhythm):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强度(pulse force):每搏强弱相同
动脉壁的情况(condition of arterial wall ):光滑、 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注意事项
•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收 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变异
正常人的呼吸是规律且稳氧等。
呼吸异常的原因与分类
原因
呼吸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 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毒 等。
分类
呼吸异常可分为呼吸过速、呼吸过缓 、潮式呼吸、间歇呼吸和不规则呼吸 等。
呼吸异常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观察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以及伴随症状,如咳嗽、 咳痰、呼吸困难等。
护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等,协助患者采取舒 适体位,遵医嘱使用药物。
机械通气的定义与应用
定义
机械通气是指利用机械装置来控制和辅助呼吸,以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应用
机械通气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如COPD、哮喘、肺炎等。
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观察
观察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体征、 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等。
心动过缓的观察与护理措施
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注意患者是否有头晕、乏 力等表现。
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心理 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护理等。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04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正常呼吸及其变异
正常呼吸
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呼吸深度为5-6次/ 分,呼气与吸气之比为1:1.5。
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这可能包括指导患者保 持良好的饮食和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等。
06
生命体征的协同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协同观察方法
01
02
03
04
体温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注意观 察发热或体温过低的情况。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控制情绪
密切监测血压变化,以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
监测血压
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
遵医嘱用药
04
R
特殊人群护理
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进行持续的医疗观察和管理。
健康档案建立
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内外科、五官科、妇科等,以及心电图、B超等辅助检查,以早期发现并预防潜在的疾病。
饮食计划
喂食技巧
饮食卫生
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避免患者呛咳或窒息。
保持喂食环境的卫生,避免食物污染。
03
02
01
用温水为患者擦洗身体,保持身体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为患者更换干净的内衣,保持内衣的清洁和干燥。
更换内衣
身体擦洗
及时更换尿布,保持患者的干燥和舒适。
更换尿布
根据天气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更换衣物,保持衣物的清洁和干燥。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基础护理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生命体征的观察基础护理技巧常见疾病护理特殊人群护理生命体征异常及处理基础急救措施
01
CHAPTER
生命体征的观察
正常值为36.0℃-37.0℃。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炎症或肿瘤,体温降低可能提示休克、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营养不良。
正常范围
最常使用的是腋测法,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擦干腋窝,将体温计置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夹紧腋窝,5分钟后读取数值。
总结词:血压升高、血压降低
详细描述
血压升高: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需要进行休息、平复情绪等措施。
血压降低:血压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需要进行加强营养等措施。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及护理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及护理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及护理生命体征是指反映人体生命活动情况的一系列生理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压等。

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生命状况,帮助医务人员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同时也可以提醒患者及时就医。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生命体征的常见监测及护理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生命体征的常见指标及其正常范围。

1.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是心脏问题、体温异常、缺氧等的表现。

2.呼吸频率:正常成人范围为12-20次/分钟。

呼吸频率的异常可能表明肺部疾病、心脏问题、镇静剂使用等。

3.体温:正常范围为36-37摄氏度。

体温过高可能是发烧、感染等的表现,体温过低则可能是失温、循环系统问题等。

4.血压:正常成人范围为收缩压90-130毫米汞柱,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

血压的异常可能表明高血压、低血压、心脏问题等。

接下来,让我们讨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方法。

1.心率监测与护理:a.使用心率仪、心电图仪等设备监测心率。

观察心率是否正常、心律是否规则等。

b.若患者心率过快或过慢,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药物治疗、控制焦虑情绪等。

c.定期测量患者的心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呼吸频率监测与护理:a.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自然、均匀。

可以通过观察胸部的起伏、测量呼吸频率等方式进行监测。

b.如发现呼吸频率异常,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改变体位、提供氧气、通知医生等。

c.给予患者相应的呼吸训练,帮助恢复正常呼吸。

3.体温监测与护理:a.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体温,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

b.如发现患者体温异常,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降温或升温措施。

c.定期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4.血压监测与护理:a.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通常在上臂进行测量。

b.观察患者的血压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c.如发现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护理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降压药物或建议改变生活方式。

护理工作注意事项遵循正确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

护理工作注意事项遵循正确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

护理工作注意事项遵循正确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其中生命体征监测是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正确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护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护理工作中需要遵循的注意事项,并解释正确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

一、体温监测体温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监测体温能够帮助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体温监测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通过口腔、腋下或直肠测温三种方法中的适用方法进行测量。

对于口腔测温,要求患者闭嘴夹紧温度计,避免说话或吹气干扰测量结果。

对于腋下测温,要求患者将腋窝尽量贴合温度计,避免出汗或衣物的干扰。

对于直肠测温,要求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注意消毒和润滑操作。

2.遵循正确的测量时间和频率:测量体温时间通常为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频率应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有些情况可能需要每小时测量一次。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或护理计划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3.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护理人员在测量体温前要准备好干净的温度计、清洁纱布或棉签,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确保温度计在每次使用前后都有进行正确的清洁和消毒。

二、呼吸监测呼吸是人体的基本生命体征之一,呼吸监测可以反映患者的肺部功能和氧气供应情况。

在进行呼吸监测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1.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并记录下来。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呼吸深度均匀。

如果呼吸频率不正常,或出现浅快呼吸、深慢呼吸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注意呼吸节律和声音: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和声音是否正常。

出现吸气障碍、喘息声、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调整体位等。

3.检查呼吸辅助肌肉使用: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鼻翼扩张、锁骨上提、腹式呼吸等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辅助肌肉使用。

如果存在这些情况,可能表示患者呼吸困难,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护理措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护理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人体四大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生理健康的基本指标。

通过准确地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以观察病情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一、体温
体温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也称体核温度。

皮肤温度称体壳温度,它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的薄厚而变化。

体核温度较体壳温度高且稳定。

1.正常体温范围体温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或腋下温度为标准。

正常体温范围为:口腔温度:36.3℃-37.2℃;直肠温度:36.5℃-37.5℃;腋下温度:36℃-37℃.
2.体温的生理变化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受年龄、饮食、运动、内分泌和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生理性的波动,但温度值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异常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1)发热: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发热
程度分为:①低热:口温不超过38℃,常见于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

②中等热:口温在38℃-38.5℃,常见于一般感染性疾病。

③高热:口温在39℃-41℃,常见于急性感染。

④过高热:口温超过41℃,见于中暑。

根据体温变化特点,发热表现有下列4种常见热型: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和不规则热。

发热过程分3个阶段:①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

病人临床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

②高热持效期:特点为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平衡。

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干、呼吸心率较快。

③退热期:特点为散热增加,产热趋于正常。

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2)高热病人护理:①注意对高热病人体温的监测。

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可减为每日测体温2次。

②采用物理降温,用冰袋冷敷头部或置于腋下、腹股沟、颈部等大血管处。

体温超过39.5℃,给予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

③补充营养和水分。

供给高热能、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或经静脉补充水分、营养物质及电解质。

④预防并发症。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防止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并发其它感染。

⑤卧床休息。

避免体
力消耗过多,减轻头晕、心慌、全身无力等症状,促进康复。

二、脉搏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在外周动脉上便出现一次搏动,即为脉搏。

心脏收缩时,动脉内压力增加,管壁扩张;心脏舒张时动脉内压力下降,管壁回缩。

大动脉这种有节律的舒缩,向外周血管传布,就产生了脉搏。

1.正常脉搏
(1)脉率:即搏动频率。

正常情况下脉搏和率是一致的,脉搏反映心率的次数。

健康成人脉率为每分钟60-90次。

(2)脉律:即搏动的节律。

正常脉律每次间隔时间相等,脉律反映心搏节律及心脏功能。

(3)脉搏强弱:取决于脉压大小及动脉充盈度。

(4)动脉壁性质:即动脉紧张度,正常动脉血管直而光滑,柔韧富有弹性。

2.异常脉搏的观察和护理
(1)异常脉搏类型:①频率异常:包括速脉和缓脉。

速脉每分钟心率在100次以上。

多见于运动后、发热、甲亢、疼痛、低血压时。

缓脉每分钟心率在60次以下,多见于房室传导阻滞及颅内压增高病人。


节律异常:脉搏搏动不规则,间隔时间长短不匀,称不整脉或心率失常。

有以下几种类型:间歇脉、脉搏短绌。

脉搏短绌:即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且细数不规则。

③强弱改变:包括洪脉、丝脉
(2)护理:①脉搏测量部位: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均可用于测量脉搏。

常用部位:桡动脉、颞动脉、颈动脉、足背及腘动脉等。

②测量方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按在动脉上,压力适中,测量半分钟。

节律异常病人、危重病人应测量1分钟,并记录。

③注意事项:测量脉搏前应使病人安静休息15分钟后在测量。

住院病人每日测体温时,常规测脉搏。

发现脉率与节律异常时,应重复测量,力求准确;脉搏细弱不易计数时应听心率。

对短绌脉病人需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搏。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的病人,用药前必须先测量脉搏,脉率低于60次每分,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三、呼吸
呼吸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主要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1.正常呼吸健康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16-20次,深度均匀。

2.呼吸的生理变化呼吸的频率及深浅可随年
龄、活动、情绪、意志等因素影响而改变。

如小儿呼吸频率快于老人,女性快于男性,活动后快于休息、睡眠时,情绪激动时可明显增快。

此外,意志对呼吸有一定的控制。

3.异常呼吸的观察和护理
(1)异常呼吸的类型:①频率异常包括增快和徐缓两种:一种是呼吸增快:每分钟呼吸超过24次,常见于高热、缺氧等症病人。

另一种是呼吸徐缓:每分钟呼吸低于12次。

常见于颅脑疾患所致颅压升高或药物抑制呼吸中枢及糖尿病昏迷等病人。

②节律异常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潮式呼吸,是病人病危时的严重症状,表明呼吸衰竭,濒临死亡。

另一种是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和呼吸暂停交替出现。

③呼吸深浅度的改变:深度呼吸,呼吸深大而有规律,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表浅呼吸,呼吸幅度小且不规则,有时呈叹息样,多见于濒死病人。

④呼吸气息异常,包括蝉鸣样呼吸、鼾声样呼吸。

⑤呼吸困难:指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致使气体交换不足,机体缺氧。

病人表现为胸闷、呼吸费力不能平卧、烦躁、口唇指(趾)甲紫绀、鼻翼扇动等。

(2)异常呼吸病人的护理: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室内禁止吸烟。

②调节体位,可抬高床头,以利于
胸部扩张。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分泌物时应及时清除。

④精神安慰,如守候在病人身旁以增加病人心理上的安全感。

⑤呼吸护理技术的运用,给氧及气管切开后呼吸器的应用。

四、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1.正常血压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为12-18.6kpa (90-140mmHg),舒张压为8-12kpa(60-90mmHg).40岁以后每增长10岁,收缩压提高1kpa,而舒张压无年龄界限。

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脉压差。

一般为4-5.3kpa(30-40mmHg
2.血压的生理变化
(1)年龄和性别中年以前女性比那男性偏低1kpa左右,中年后差别较小。

老年人血压高于年轻人。

(2)昼夜和睡眠清晨因睡眠时基础代谢低,血压略有下降;傍晚或劳累后血压稍有升高。

(3)环境的影响在寒冷环境中血压可上升;在高温环境中血压可降低。

(4)体位的影响收缩压在卧位时比站立时高,而舒张压卧位时比站立时低。

(5)不同测量部位的影响一般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下肢血压高于上肢。

(6)饮食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对血压有很大影响,食盐过多易发生高血压。

此外,进食后血压可略升高。

3.异常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1)异常血压:①高血压收缩压在22kpa以上或舒张压在13kpa以上。

②临界高血压血压值介于正常及高血压之间。

收缩压波动在20kpa或舒张压在12.3-13kpa,即使尚未发现心、脑、肾器官损伤,也属于临界高血压。

③低血压血压值低于10.7/6.67kpa(80/50mmHg)为低血压。

④脉压差异常脉压增大〉5.3kpa(40mmHg),常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等疾病。

脉压差﹤3.3-4kpa(25-30mmHg),常见于心包炎、心包积液、早期休克等疾病。

(2)血压异常病人的护理:①发现血压异常时,应首先排除外界因素干扰(如血压计问题),进行复测或请他人检测。

②安慰病人,结合病情给予合理的解释。

③立即卧床休息,通知主管医生并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