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产聚谷氨酸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

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

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食品添加剂、保健品、药物、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谷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两种。

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下面将重点介绍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

微生物发酵法是利用谷氨酸高效产生菌株通过生物代谢反应将低价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谷氨酸。

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株选育、发酵过程优化和分离纯化技术三个方面。

首先,菌株选育是谷氨酸生产工艺的核心环节。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从多种微生物中筛选出多种高效的谷氨酸产生菌株,如变异株、突变株等。

其中,变态球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乳酸菌是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株。

菌株选育的目标是寻找产量高、菌种稳定、代谢特性好的菌株,并通过遗传工程手段进一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和抗性。

其次,发酵过程优化是提高谷氨酸生产效果的关键。

发酵过程优化主要包括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调控、发酵设备升级等方面。

培养基优化是通过调整培养基组成和添加合适的添加剂来提高菌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如碳源、氮源、有机酸、氨基酸等。

发酵条件调控包括发酵温度、pH值、氧气供给、搅拌速度等,通过合理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提高菌种的生理代谢活性和谷氨酸的产量。

发酵设备升级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新的发酵设备和设备控制系统,提高谷氨酸发酵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能。

最后,分离纯化技术是谷氨酸生产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包括过滤、浓缩、离心、脱色、结晶等过程。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可以高效地提取和纯化谷氨酸。

目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包括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及吸附技术、凝胶过滤技术等。

这些技术既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谷氨酸的生产效能。

综上所述,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株选育、发酵过程优化和分离纯化技术三个方面。

通过优化这些环节,可以提高谷氨酸的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推动谷氨酸产业的发展。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工艺试验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工艺试验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工艺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实验设置涉及生物产品谷氨酸生产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和方法,强调锻炼基本操作能力,掌握使用摇床对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工业菌株进行谷氨酸发酵产酸验证的方法;学习控制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与摇床的转速、温度、浓缩糖流加、尿素补充等试验技术与手段;掌握发酵罐的使用方法与利用发酵罐发酵生产氨基酸的方法。

掌握各种发酵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用浓缩连续等电法、离子交换法等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的基本流程。

二、主要实验内容与要求:1.培养基的配制与菌种培养学会配制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摇瓶培养基并掌握各种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培养基组成:活化斜面培养基:无水葡萄糖1,蛋白胨10,牛肉膏10,酵母膏5,NaCl 2.5,琼脂条20,pH7.0-7.2 0.1MPa 20min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5 玉米浆30ml 豆浓20ml K2HPO4 1.5 MgSO4 0.4 尿素2 豆浓20ml 调pH值为7.0-7.2,121℃灭15min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50 Na2HPO4 1.0 KCl 1.2 MgSO4 0.8 MnSO4 2mg FeSO4 2mg VB1 0.2mg 豆浓20ml 调pH为7.0-7.2,115℃灭15min2.种子生长曲线的绘制种子质量的优劣不仅与培养基组成有关,还与种子的生理性状有关菌种接入种子瓶后,要经过延滞期、对数生长期、静止期和衰亡期。

种龄太短的种子转发酵,往往会出现前期生长缓慢、整个发酵周期延长、产物开始形成的时间推迟等现象,甚至造成异常发酵;种龄过长则会引起菌体过早自溶,导致产物生成能力下降。

摇瓶种子培养条件pH控制在7.0左右,温度32℃,220r/min摇床上培养,每2h取样测定菌体光密度OD620nm,做出生长曲线。

根据自己制作的种子生长曲线,能够说出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后何时进入对数生长期,何时结束对数生长转入稳定期,因此选择何时作为接种时间。

发酵发生产谷氨酸工艺探讨

发酵发生产谷氨酸工艺探讨

1.3.4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主要是生物素,生物素是含硫水溶性 维生素,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又叫做维生素H 维生素,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又叫做维生素H 或辅酶R 或辅酶R。广布于动物及植物组织,已从提取物 和蛋黄中分离,是多种羧化酶辅基成分。生物 素的作用主要影响谷氨酸生产菌细胞膜的通透 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生物素对发 酵的影响是全面的,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 其浓度。(具体可看控制膜渗透性) 谷氨酸发酵采用的菌种都好似生物缺陷型,而 生物素又是菌体细胞膜合成的必须物质,因此, 可以通过控制生物素的浓度,来实现对菌体细 胞膜通透性的调节。 生物素对细胞膜合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细胞 膜的主要成分— 膜的主要成分—磷脂中的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来 实现的,当限制了菌体脂肪酸的合成时,细胞 就会形成一个细胞膜不完整的菌体。
关键词
谷氨酸 发酵 生产 工艺 应用
谷氨酸的制造是从1820 年水解蛋白质开始, 1866年德 谷氨酸的制造是从 1820年水解蛋白质开始 , 1866 年德 国的立好生博士利用硫酸水解小麦面筋, 国的立好生博士利用硫酸水解小麦面筋,分离出一种酸 性氨基酸,依据原料的取材, 性氨基酸,依据原料的取材,便将此氨基酸命名为谷氨 酸。随后,日本有一教授在探讨海带汁液的鲜味时,提 随后,日本有一教授在探讨海带汁液的鲜味时, 取了谷氨酸,并在1908年开始制造商品味之素—味精。 取了谷氨酸,并在1908年开始制造商品味之素—味精。 1910年日本味之素公司用纾解法生产谷氨酸, 1910年日本味之素公司用纾解法生产谷氨酸,与食盐配 合售出。同时也相继开始了研究,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 合售出。同时也相继开始了研究,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 公司分离出一种新的细菌,它可以利用100克葡萄糖转 公司分离出一种新的细菌,它可以利用100克葡萄糖转 化为40 克以上的谷氨酸。 1957年发酵味精正式商业性 化为 40克以上的谷氨酸 。 1957 年发酵味精正式商业性 生产,这标志着氨基酸发酵工业的诞生。

医用聚谷氨酸及其材料制品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医用聚谷氨酸及其材料制品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一、概述医用聚谷氨酸(PGA)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理想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本文将重点探讨医用聚谷氨酸及其材料制品的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应用示范。

二、医用聚谷氨酸的特性1.生物相容性医用聚谷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人体组织兼容、无毒无害,不易引起排异反应,适合用于医学领域。

2.可降解性医用聚谷氨酸是一种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它可以在体内逐渐分解并被代谢排出,不会对人体造成长期的影响,符合生物降解材料的可持续利用特点。

3.生物活性医用聚谷氨酸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用于修复组织、支持细胞生长等医学应用领域。

三、医用聚谷氨酸材料制品的关键技术研发1.合成工艺医用聚谷氨酸的合成工艺是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两种途径。

微生物发酵法具有环保、效率高、投入少等优点,但目前仍需不断改进提高产率和纯度;化学合成法则需要解决废弃物处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改性与功能化为了提高医用聚谷氨酸材料的性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改性与功能化研究,包括表面改性、共混改性、接枝共聚等技术,以期改善其机械性能、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3.材料加工医用聚谷氨酸材料加工技术的研发对于制备各种医用产品至关重要,如支架、缝线、修复膜等。

目前,研究者们正努力探索新的加工工艺,以满足不同医学需求。

四、医用聚谷氨酸材料制品的应用示范1.生物医用器械医用聚谷氨酸材料可以制备各种生物医用器械,如骨修复材料、软组织修复材料、药物缓释载体等。

这些器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适用于各种临床应用。

2.组织工程医用聚谷氨酸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制备支架、膜、微球等材料,用于细胞培养、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研究。

3.药物缓释医用聚谷氨酸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可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用于慢释、定向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五、结语医用聚谷氨酸及其材料制品的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应用示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微生物发酵聚谷氨酸的工艺流程

微生物发酵聚谷氨酸的工艺流程

微生物发酵聚谷氨酸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微生物发酵聚谷氨酸是一种生物技术制备聚谷氨酸的重要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聚谷氨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聚谷氨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聚谷氨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其
应用研究
成果简介:
微生物合成的γ-聚谷氨酸为均聚氨基酸化合物,分子量在100-1000kDa之间,相当于500-5000个左右的谷氨酸单体,具有优良的成膜性、成纤维性、阻氧性、可塑性、粘结性和极其强的吸水性,从而在高分子材料工程中具有增稠、乳化、凝胶、成膜、保温、缓释、助溶、粘结和强吸水等功能。

作为一种生物材料,γ-PGA又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好、可食、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等优点,因而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农业和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知识产权情况:
专利技术:一种提高水溶性高聚物发酵产率的方法(申请号:200910068715.X,公开号:CN101544949),解决了水溶性高聚物发酵液粘度过高,发酵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利技术:“一株非谷氨酸依赖型γ-聚谷氨酸合成菌及其发酵方法”(专利申请号:200810053900.7公开号:CN101508962)实现了
从糖类出发一步法合成γ-聚谷氨酸,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授权专利:用微生物发酵合成的聚谷氨酸制备超强吸水剂的方法(授权号:ZL200510014734.6)采用聚合物交联技术以聚谷氨酸为原料制备绿色高强吸水剂,吸水倍率达到了2000-4000倍。

微生物聚谷氨酸(γ-PGA)合成酶及合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聚谷氨酸(γ-PGA)合成酶及合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2010年第6期郑重等:微生物聚谷氨酸(Y—PGA)合成酶及合成机理的研究进展55酰一A;然后谷氨酰连接到1一PGA片段上,并脱去A,完成1.PGA片段的延伸。

但是,Ashiuchi等¨刮于2001年在一株Bacillussubtil函中发现,该菌在合成.y—PGA时,ATP水解形成的是ADP,而非AMP,而由于capB的表达蛋白CapB属于氨基连接酶¨“,他们提出了另一条合成机制。

首先ATP被ATP水解酶水解为ADP和Pi。

然后磷酸基团结合到小分子7一PGA的c.末端,之后D-或者L.谷氨酸的氨基端与C端磷酸化了的小分子1一PGA发生亲核攻击,生成Pi并延伸^y.PGA链。

但是该机制仍待证明,比如引物分子是否是小分子'一PGA,其反应位置具体在何处等。

3.3^y.PGA合成酶各组分的功能目前,仍然不知道Y—PGA合成酶如何催化合成上述一系列反应。

虽然已经得知^y—PGA合成的必需基因(即pgsBCAE和capBCAE),但是其合成的各个蛋白(PgsBCAE和CapBCAE)的具体功能,仍待考察。

在Y-PGA生物合成过程中,可以人为将其分为两个部分,^y.PGA的聚合与1.PGA的转运。

1997年,Eveland¨刊对CapB/PgsB蛋白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拥有一段序列与ATP酶相似度很高,可能含有ATP酶的活性并含有ATP结合位点(图4)。

Urush.ibata嵋叫于2002年称,PgsB能够在试管中单独催化聚合1一PGA,但是PgsB的两种形式(33kD和44kD)必须同时存在,并且该酶很稳定,对变性剂有一定抵御能力。

但是Ashiuehi等旧1于2003年用Uru.shibata¨u的方法进行验证性试验,却发现没有1.PGA。

以上试验,说明PgsB是否具有ATP酶活性,仍待研究。

但是他们都报道了¨毛驯PgsB和魄sC的混合物具有ATP酶活性,说明PgsB和PgsC很可能形成~种复合物,进而催化1.PGA的聚合。

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

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姓名:王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导教师:王玉萍2002.5.8摘要L.谷氨酸又叫麸酸,化学名称为L-ct.氨基戊二酸,是制造味精的前体物质。

谷氨酸有着广泛的用途,最主要的就是用来制造作为食品风味增强剂的一水谷氨酸一钠。

/谷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水解提取法:二是化学合成法;三是微生物发酵法。

目前,世界上谷氨酸生产厂商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谷氨酸。

微生物发酵法比其它两种方法更具优点。

当前,国内的谷氨酸发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菌种培养、发酵产酸率、糖酸转化率等方面,其实质是谷氨酸发酵工艺水平的落后。

卟本论文实验主要对一级种子的培养和发酵条件及其控制进行了优化。

力图通过这些实验,找出更适合谷氨酸生产菌S9114的菌种培养条件和发酵环境,来提高发酵过程中的产酸率和糖酸转化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种子培养的质量好坏是谷氨酸发酵的重要因素。

谷氨酸发酵一级种子的培养过程是:分纯后的谷氨酸生产菌划斜面一传二代斜面一传三代即用有糖斜面对谷氨酸生产菌进行活化一接入摇瓶培养获得生产用一级种子。

笔者对菌种活化进行了大胆改进,用肉汤培养基替代有糖斜面。

从而使菌种活化缩短了时间,减少了工作量。

又对一级种子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调整了葡萄糖和尿素的用量,增加了酵母粉、蛋白胨等成分,得到的一级种子形态均匀、活力旺盛。

杖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选择适宜的发酵工艺,控制最佳的工艺条件。

培养基是提供谷氨酸生产菌生长繁殖及其代谢生产谷氨酸的营养物质,培养基的各组分对产酸影响很大。

通过多次实验,确定了双酶水解糖、尿素、混合生物索、无机盐、金属离子对发酵过程中菌体增殖和产酸的影响情况。

还对种龄、种量等影响谷氨酸发酵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确立了大种量有利于缩短发酵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系数。

(本实验论文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工厂车间,对谷氨酸发酵过程中酌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性的东西,对发酵生产有现实指导意义。

聚谷氨酸微生物发酵工艺研究

聚谷氨酸微生物发酵工艺研究
环 境 无 毒 无 害等 优 良特 性 , 在 医药 、 化妆 品、 食品 、 轻 工、 农业、 园 艺等 各方 面都有 广 泛 的应用[ 4 1 。从发 现聚 谷
2 、 培 养基 ( 1 ) 菌 种保 藏与 活化 培养 基
L B培 养基 :胰 蛋 白胨 1 0 g / L;酵 母 提 取物 5 g / L;
目前 , 聚谷 氨 酸生 产 有化 学 合 成法 、 酶 促转 化 法 和 微 生物 发 酵法 三种 方法 。其 中生产 — P G A 的微 生物 发
酵一 直 是人 们关 注 的焦 点 。 具有 生 产过 程 易 于 控制 . 发 酵产 率 稳 , 提 取 目标 产物 的 产率 比较 高 , 对 环境 好 等 优 点 。 发 酵 过 程 中主 要 的 生 产 菌 株 有 :炭 疽 芽 孢 杆 菌 ( B a c i l l u s a n t h r a c i s ) 、 枯草 芽孢 杆 菌( B a c i l l u s s u b t i l i s ) I F O
p H7 . 2。
关 的 研 究 。 由于 ^ y — P G A生 产 菌株 生 产 能 力低 , 商 品化 成本高, 一 P G A在我 国尚未 实现 大规 模 生产 。 因此 改进
^ y — P G A生 产 工 艺 , 提 高产 量 , 降 低 生产 成 本 , 开 展产 业
2 . 1 . 2 . 2发酵基 础培 养基 葡萄 糖 8 0 g / L;酵 母 膏 2 0 g / L:硝酸 铵 4 . 1 g / L ; N a C 1
N a C 1 1 0 g / L ; 琼脂 2 0 g / L , p H7 . 4 。
氨酸 到现 在 的 几十 年 间 ,对 于聚 谷 氨 酸 的研 究 仍处 于 实 验室规 模 。进 入 2 1 世纪 , 世 界个 别 国际知 名 公司 . 如

微生物发酵聚谷氨酸的工艺流程

微生物发酵聚谷氨酸的工艺流程

微生物发酵聚谷氨酸的工艺流程英文回答: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 (PGA) involves the conversion of substrates, primarily glucose, into PGA by metabolically active microorganisms. The process typically follows a series of well-defined stages:1. Substrate Preparation:Glucose or other suitable carbon sources are dissolved in a growth medium containing essential nutrients for microbial growth. The medium is sterilized to eliminate contaminating microorganisms.2. Inoculum Development:A pure culture of the selected microbial strain is cultivated in a small-scale culture to generate a concentrated population of cells. The inoculum is optimizedfor rapid proliferation and PGA production.3. Fermentation:The prepared substrate is inoculated with the microbial inoculum and incubat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pH, and aeration. During fermentation, the microorganisms metabolize the substrate and produce PGA as an extracellular byproduct.4. Product Recovery:When the fermentation is complete, the cell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by centrifugation or filtration. The PGA is then extracted from the broth through precipitation, purification, and isolation processes. The recovered PGA is further processed to obtain a desired molecular weight and purity.5. Downstream Processing:The extracted PGA is subjected to various purificationsteps, including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or ultrafiltration, to remove impurities and achieve the desired quality. The purified PGA is concentrated and dried to obtain the final product.中文回答:微生物发酵聚谷氨酸的工艺流程:1. 基质准备:葡萄糖或其他合适的碳源溶解在含有微生物生长必需营养物的培养基中。

聚谷氨酸钠生产工艺

聚谷氨酸钠生产工艺

聚谷氨酸钠生产工艺
聚谷氨酸钠是一种生物降解高分子物质,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高分子材料。

其生产工艺如下:
1. 生物发酵:以谷氨酸和葡萄糖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聚谷氨酸。

2. 分离提纯:将发酵液加入适量的沉淀剂,在搅拌后沉淀得到聚谷氨酸钠沉淀。

将沉淀用盐酸洗涤洗去无机物,然后用水洗涤去除沉淀剂。

3. 干燥制品:将聚谷氨酸钠沉淀通过空气干燥、真空干燥等方法脱水并制成粉末状。

4. 包装贮存:将制成的聚谷氨酸钠粉末装入袋中,经过质量检验后,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以上是聚谷氨酸钠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生化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同时,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原料的纯度和卫生条件,避免杂质或细菌污染。

微生物工程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

微生物工程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

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前言:谷氨酸发酵试验是一个基础性的实验,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对学生意义很大。

该实验是第一次做,我们做是有了钱一组的少许经验,担仍有很多不足。

该实验报告将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谷氨酸1、实验内容该实验是系列实验,包括以下七个小实验:实验一谷氨酸菌种的制备及扩大培养实验二发酵罐结构以及空消实验三发酵培养基制备及实消实验四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实验五谷氨酸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测定实验六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七谷氨酸的等电回收及结晶实验具体内容在课件中很详细,再次不详加说明。

2、试验中的误差及错误2.1设备引起的误差及错误微生物实验需要很好的设备,否则很难将实验做好,仪器将直接决定实验是否成功。

能否有产物生成,是否被污染等。

2.1.1仪器的气密性所用仪器的气密性还可以,保证在空消和实消时能够消毒彻底,保证实验过程中的调控。

2.1.2 PH计所用的仪器PH计不准不能实时测定和调节PH值。

只能在取液时做测定,不能做到及时调节。

对结果及军中的生长有影响。

2.1.3 搅拌机由于在实验中误将玻璃棒掉进了发酵罐中,使得不能用搅拌进行混匀,只能用气体混匀,所以过程中有很多气泡。

2.2 操作引起的误差2.2.1 配比时加水过多,在一定量的情况下由于实消时产生的水过多是体积过大,浓度过低。

对效果产生影响。

2.2.2实时监控对于发酵试验,一定要保证实验过程中的状态,PH、温度、压力、气泡的量等在一定的范围内。

3、实验数据及处理3.1还原糖还原糖的标准曲线制作:glc的含量mg 0 0.08 0.16 0.24 0.32 0.4OD值0 0.059 0.185 0.309 0.436 0.5543.2谷氨酸实验过程中Glu含量的测定值如下(忽高忽低):4、实验结果分析5.1 对于葡萄糖标注曲线很准确,实时测定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总体的趋势是正确的。

5.2对于谷氨酸的标准曲线,我深有体会,做了十几遍,但是仍有不足,还需要继续改正。

谷氨酸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课件

谷氨酸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课件
谷氨酸发酵工艺优化 研究课件
xx年xx月xx日
• 谷氨酸发酵工艺概述 • 谷氨酸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目录
01
引言
研究背景
谷氨酸是食品、医药、 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 料,市场需求量大。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 发展,谷氨酸发酵工 艺优化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
传统的谷氨酸发酵工 艺存在发酵周期长、 产率低等问题,需要 进行优化。
谷氨酸发酵原理
谷氨酸发酵是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谷氨酸的过程,其中最常用的是谷氨酸棒状杆菌。
谷氨酸发酵的基本原理是微生物利用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通过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将原料转化为谷氨酸。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和代谢条件,如温度、pH值、溶氧 浓度等。
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
研究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某 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发酵过程中 副产物的积累、高浓度底物对发酵的影 响等需要进一步研究。
未来研究可针对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的关键酶 和代谢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更高效的酶 促反应条件和代谢调控策略,以提高谷氨酸 的产量和收率。
此外,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合成生物 学的发展,未来可利用基因编辑和 合成生物学技术对谷氨酸发酵菌株 进行改造,实现谷氨酸的高效生产。
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灭菌、接种、发酵、提取和精制等步 骤。
原料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原料和进行预处理,灭菌是消除杂菌和保证发酵 过程的无菌操作,接种是将纯化的菌种接入发酵罐中。
发酵阶段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形成过程,提取是将谷氨酸从发酵液 中分离出来,精制是对提取的谷氨酸进行纯化和结晶的过程。
02

聚谷氨酸生产菌种

聚谷氨酸生产菌种

聚谷氨酸生产菌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聚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它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蛋白质合成、神经传导及氮代谢等生理过程。

聚谷氨酸通常由微生物菌种进行生产,其中可以利用大肠杆菌、曲霉等菌株。

本文将介绍聚谷氨酸生产菌种的选取、培养条件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

一、菌种选取在聚谷氨酸生产中,选择合适的菌种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对于大肠杆菌、曲霉这样的微生物菌种,其菌株的选择主要根据其产氨基酸的效率、抗污染性以及工程性等因素进行考虑。

还需要考虑到工程菌在实际生产中的稳定性和可调控性。

目前,大肠杆菌和曲霉被广泛应用于聚谷氨酸的生产中,它们分别具有较高的产氨基酸能力和生长速度,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和可控性。

二、培养条件对于聚谷氨酸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含量、培养基成分等因素都会对菌种的生长和产氨基酸能力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大肠杆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pH值在6.5-7.0之间,培养基中一定要含有足够的氮源和碳源,以提供菌株生长和氨基酸合成所需的营养物质。

还需要控制好培养液的氧气含量,以保障菌种的正常呼吸代谢和氨基酸产生过程。

三、生产工艺在聚谷氨酸的生产中,通常采用发酵工艺进行。

首先是通过预处理培养基、接种优良的工程菌,使其迅速增殖,形成较高密度的菌体。

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反应,控制好温度、pH值等参数,促使菌株高效合成聚谷氨酸。

随着发酵的进行,还需要对培养液进行监测和调控,确保菌种的正常生长及产氨基酸过程。

通过提取和纯化等工艺步骤,得到高纯度的聚谷氨酸产品。

四、总结聚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其在医药、食品、养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选择合适的生产菌种、优化培养条件以及精细设计的生产工艺,是保证聚谷氨酸生产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聚谷氨酸的生产技术将更加成熟和高效,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愿我们的努力和创新不断推动聚谷氨酸生产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γ-聚谷氨酸发酵与分离新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γ-聚谷氨酸发酵与分离新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γ-聚谷氨酸发酵与分离新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γ-聚谷氨酸发酵与分离新工艺研究
一、研究背景
γ-聚谷氨酸(γ-PG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具有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等优良性质,在食品、医药、环境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传统的γ-PGA生产方法是利用革兰氏阳性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
发酵生产,但这种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如发酵时间长、产物纯度低、分
离纯化难等。

因此,寻找新的γ-PGA发酵与分离工艺成为当前研究的热
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的γ-PGA发酵与分离工艺,以提高γ-PGA产
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为γ-PGA的应用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γ-PGA发酵工艺的影响因素,包括菌种选优、培养基组成和
发酵条件等;
2.优化γ-PGA发酵工艺,以提高γ-PGA的产量和质量;
3.建立γ-PGA的分离纯化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沉淀法等工艺,提高γ-PGA的纯度。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开发一种新的γ-PGA发酵与分离工艺,实现高效生产γ-PGA,提高γ-PGA的纯度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γ-PGA的应用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开发的γ-PGA发酵与分离工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γ-PGA工业化生产方法,提高γ-PGA的产量和纯度,促进γ-PGA在食品、医药、环境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利用豆粕发酵生产聚谷氨酸的研究

利用豆粕发酵生产聚谷氨酸的研究
关键词:聚谷氨酸;豆粕 ;发酵
中 图分 类 号 :T 2 ;文 献标 识 码 : A;文 章 篇 号:6 39 7 (0 80 — 130 Q9 2 17 .0 820 )20 .2 1
Pr d to fPo y l t m i i r e t to fSo be n M e l o uc i n o l g u a cAcd byFe m n a i n 0 y a a
摘要:微生物聚谷氨酸 (G 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 ,在 医药、食品等行业有广泛应用。本文 以大豆加工副产物豆粕为培养 P A) 基发酵生产聚谷氨酸, 分别研究 了 摇瓶发酵培养基 的水分含量、碳源、 培养温度、时间和接种量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 。 结果表明, 豆
粕按 1 : 4的比例加 水,加入蔗糖 2 %,接种量为 01 /,4 、6 g 0℃培 养 2 mL 4 h产量可达 48 %。 ,1
子材 料 ,对 它 的研 发将 带来可 观 的经济 效益和 社会 效


本文 是采用本 实验 室筛选 的菌 株 ,以农副产 品豆
粕为原料 ,研究 了发酵生产P GA的工艺条件 。 1 材料 与方法
1 菌种 . 1 本实验 室筛选 ,经鉴定 为 巨大芽孢 杆菌 。 1 培养基 . 2
t n o u u i eme i m r : , u a o a e 2 , 0 C, 4h a d io u u s e 0 1 / , e p ci ey u d r ih t ey ed o i a d i c lm t du we e 1 s g rd s g % 4  ̄ 2 n c lm i .6 mL g r s e t l, n e c il f me n nh 4 n z v wh h P GA a h d4 8 % . r c e 、1 e Ke r s p l g u a ca i , o b a a ,e e tt n ywo d : oy l tmi d s y e nme l f r n i c m a o

γ-聚谷氨酸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

γ-聚谷氨酸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

γ-聚谷氨酸发酵关键技术的研究γ-聚谷氨酸(γ-PGA)是微生物合成由谷氨酸单体缩合形成的高聚物,单体间以酰胺键相互连接,具有多种优良特性,如无毒、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强溶于水等,广泛用于食品、环保、农业等领域。

本文从γ-PGA生产菌的诱变选育和发酵过程优化展开研究,以期提高γ-PGA产率。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ARTP 技术对出发菌株L13进行诱变处理,诱变条件为:处理距离2 mm、最佳处理时间300 s、样品加量10μL、通气量10 SLM。

以不产生脂肽和γ-PGA高产作为筛选标准,从突变库中筛选获得一株性能优良的突变株ZF5。

通过摇瓶发酵与5 L罐分批发酵验证,该菌株发酵过程仅产生少量泡沫,不产生脂肽副产物,在5 L罐中发酵18hγ-PGA产率达到26.1 g/L。

(2)在对枯草芽孢杆菌ZF5发酵特性研究基础上,通过添加适量的金属离子、氨基酸对γ-PGA发酵进行调控,以提高γ-PGA产率。

结果发现:Ca2+、Mo6+能够促进菌体的生长和γ-PGA的生物合成,最适浓度分别为0.1 g/L和0.06 g/L;Zn2+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都无显著影响;Cu2+和Mn2+对菌体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Mn2+对γ-PGA产物积累促进作用最强,添加0.3 g/L的Mn2+发酵24 hγ-PGA产率最高为28.5 g/L,较对照提高了11.8%。

谷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对γ-PGA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效果更为显著。

在发酵初始添加3 g/L的L-谷氨酸可使γ-PGA产率提高23%,最高达到31.5 g/L;在稳定期添加5 g/L的L-天冬氨酸可使γ-PGA产率提高17.6%,达到30.7 g/L。

(3)通过单一pH控制发酵策略研究发现,菌株ZF5最适生长pH为6.5,产物γ-PGA积累的最适pH为7.0。

通过两阶段pH控制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菌体快速生长和γ-PGA合成最大化。

生产聚谷氨酸的工艺流程

生产聚谷氨酸的工艺流程

生产聚谷氨酸的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聚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简述如下:①菌种培养:选择合适的枯草芽孢杆菌等高产菌株,通过种子培养基培养得到活性强的种子液。

②发酵生产:将种子液按比例接入富含营养成分(如葡萄糖、谷氨酸钠、磷酸盐、硫酸盐等)的发酵培养基中,控制适宜的温度、pH值和搅拌速率,进行发酵培养。

过程中监测菌体生长和产物积累,通常需时约30至48小时。

③产物提取:发酵结束后,调整发酵液pH值以促进聚谷氨酸沉淀,或直接采用有机溶剂沉淀、化学沉淀、膜分离等方法从发酵液中分离聚谷氨酸。

④纯化精制:通过透析、过滤、层析等手段去除小分子杂质,进一步纯化聚谷氨酸。

⑤干燥成型:将纯化后的聚谷氨酸溶液进行浓缩,然后冷冻干燥或其他干燥方式,得到固体聚谷氨酸产品。

⑥成品检测:对干燥后的聚谷氨酸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纯度、分子量分布、溶解性等指标,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此流程概括了从菌种选择到成品产出的主要步骤,实际操作中各环节需严格控制以保证产物质量和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发酵产聚谷氨酸工艺研究摘要: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

以枯草芽孢杆菌纳豆亚种为出发菌株,考察不同碳氮源及NaCl 浓度、谷氨酸、种龄、接种量对微生物发酵产γ- 聚谷氨酸的影响,以提高γ- 聚谷氨酸的产量。

方法:该菌菌种活化后,接入种子培养基,于37℃、200 r/min 震荡培养18 h,然后按2 %接种量接入不同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

γ- 聚谷氨酸分离纯化后,根据其产量筛选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并对产物进行分析测定。

关键词:γ- 聚谷氨酸;纳豆菌;发酵;优化培养一、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种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系作者筛选,由本校微生物教研室罗兵教授鉴定确认,于实验室保存。

1.1.2 培养基斜面培养基:大豆蛋白胨10 g/L,牛肉膏5 g/L,NaCl 7.5 g/L,琼脂20 g/L。

种子培养基:大豆蛋白胨20 g/L,葡萄糖30 g/L,谷氨酸钠25 g/L,NaCl 5 g/L。

液体发酵培养基:大豆蛋白胨30 g/L,葡萄糖40 g/L,谷氨酸钠30 g/L,NaCl15 g/L,K2HPO42.0 g/L,KH2PO4 4.0 g/L,Mg-SO4 0.5 g/L,CaCl2 0.25 g/L 及少量生物素[1]。

以上培养基pH 均为7.0-7.2,在121℃下高压灭菌20 min。

1.1.3 试剂γ-PGA 标准品为Sigma 公司产品;系列葡聚糖标准品(Shodex P-82 standard 标准品,分子量(Mr)分别为5900,11800,22800,47300,112000,212000,404000,788000)为SHOWA DENKO 公司产品;叠氮钠、硫酸钠、蛋白胨、葡萄糖、谷氨酸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1.2.1 发酵方法菌种活化:取菌种一环,接于斜面培养基,37℃培养20 h。

种子培养:取一至两环活化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中,37℃、200 r/min 震荡培养18 h。

发酵培养:将上述种子液按2%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装液量为40/250 mL),37 ℃、250 r/min 震荡培养48 h,测γ-PGA 的产量。

1.2.2 提取方法发酵液于4 ℃、10000 r/min 离心15 min 去除菌体,取上清液用6 mol/L HCl 将pH 调至2.0-3.0,加入3 倍体积冰无水乙醇搅拌出现絮状沉淀,低温放置4 h 离心得沉淀(粗品)。

然后溶于蒸馏水,用透析袋透析脱盐(除去无机小分子和离子),再经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提纯,即将透析过的PGA 样品通过分离用的填充柱,然后再用5 mol/L 的NaCl 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含有PGA 的部分真空冷冻干燥得纯品[2]。

1.2.3 分析方法1.2.3.1 生物量的测定以接种前培养基稀释25 倍后为空白对照,将发酵液同样处理后,用分光光度计读取660 nm 处的吸光值OD660。

1.2.3.2 官能团的测定取纯化后的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分别用双缩脲、茚三酮、α- 萘酚、蒽酮等显色剂进行生化反应,观察反应变化。

1.2.3.3 薄层层析硅胶G 制板(20cm×15cm×0.3cm),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为3:1:1,将γ-PGA 溶液点样于硅胶板,用显色剂(无水乙醇:浓硫酸为1:1)喷雾显色。

另取一定量γ-PGA 样品溶于1 ml 蒸馏水,用等量6 mol/L HCl 于密封的水解管中110 ℃水解过夜,水解物用6 mol/L NaOH 中和,然后点样于硅胶板上。

其中展开剂为正丁醇:丙酮:水为12:3:5,展层完毕后自然干燥,用含0.2 %茚三酮的丙酮溶液喷雾显色。

1.2.3.4 γ-PGA 含量的测定首先对发酵液离心,取上清液用氨基酸分析仪测谷氨酸单体的含量,然后对上清液用6 mol/LHCl110 ℃水解12 h,再测定谷氨酸含量,2 次测定的谷氨酸含量之差即为聚谷氨酸含量[3]。

1.2.3.5 γ-PGA 分子量的测定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采用Agilent 公司HP11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含G1362A 型自动进样器、G1362A 型示差折光检测器、Chemstations 色谱工作站和GPC 计算软件);Shodex Ohpak SB-804HQ 色谱柱(8.0 mm×300 mm,Mr 排阻限1,000,000);流动相为0.1 mol/L Na2SO4 溶液,流速0.5 mL/min,柱温:35℃,进样量20 μL。

将待测样品加流动相温热溶解成一定浓度后,用0.22 μm 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由保留时间经拟合相对分子量标准方程计算得γ-PGA 相对分子质量。

1.2.3.6 γ-PGA 中D-/L- 谷氨酸组成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4]。

1.2.3.7 酶活性的测定首先将上述离心收集的菌体细胞,用质量分数为0.85 %NaCl 溶液洗涤,然后加入0.1 mol/L Tris-HCl缓冲液(pH8.0,含质量分数分别为1 %、10 %的2- 巯基乙醇和甘油),在4 ℃下超声处理。

谷氨酸消旋酶、D- 氨基酸转氨酶酶活的测定均参照文献[5]进行。

其中酶活单位U 定义为1 min 催化生成1 μmol D- 谷氨酸所需的酶的量(μmol/min),U/mg 表示1 mg 总蛋白中所含的酶活单位。

1.2.3.8 多糖含量的测定将发酵液离心除菌,准确吸取一定量上清液,加蒸馏水定容,然后用苯酚- 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6]。

二、结果与讨论2.1 样品成分分析该菌株发酵产物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官能团测定结果显示该物质没有明显的糖类颜色反应,也没有蛋白质/ 核酸的特征反应,表明其无糖基存在,也没有典型的肽键结构。

将样品水解后茚三酮反应则呈阳性。

经硅胶薄层层析表明,该发酵产物水解前在硅胶板上无显色点,而经酸水解后有一明显的谷氨酸斑点,无其他氨基酸显色点,说明其是由单一的谷氨酸聚合而成,而无其他氨基酸或蛋白质,用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证实。

2.2 γ-PGA 分子量的测定相对分子量标准方程由八个标准葡聚糖在示差检测器上的保留时间计算得,为log(M)=9.6968-0.3182TR,R=0.9994。

其中log(M)表示标准葡聚糖分子量的对数值,TR 表示保留时间(min)。

发酵56 h 时,产物经GPC 测得保留时间为12.781 min,由标准方程计算得其分子量为426 kDa,色谱图见图1。

图1 样品的凝胶渗透色谱图由于γ-PGA 是在多种酶的作用下经过单体的活化作用、消旋作用和聚合作用而形成的,因此没有一个固定的长度,分子量不均一。

由于不同分子量大小的γ-PGA 具有不同的应用,如低分子量可用于药物载体,高分子量用作保水材料、增稠剂、吸附剂等,故测定合成的γ-PGA 的分子量必不可少,以用于进一步研究其应用。

2.3 γ-PGA 发酵条件的优化2.3.1 营养条件对γ-PGA 合成的影响由于到目前为止γ-PGA的合成机制还不明确,以致于发酵菌株及其培养基组成不尽相同,其合成的γ-PGA 分子量和化学结构也差异较大。

但γ-PGA高产菌通常采用合成培养基,碳氮源是生物聚合物形成的必需物,且产量的高低有赖于C-N 平衡和生物量的多少。

2.3.1.1 谷氨酸的影响γ-PGA 产生菌通常可按照其营养要求分为两大类:谷氨酸依赖型和非谷氨酸依赖型。

前者主要有B.anthracis、B.licheniformis ATCC9945A、B.subtilis IFO3335、B.subtilis F-2-01、B.subtilis MR-141 等,需要培养基中加入谷氨酸才能合成γ-PGA;后者有B.licheniformis A35、B.subtilis 5E、B.subtilis TAM-4 等,菌体自身具有较强的谷氨酸合成能力,可将培养基中的碳氮源转化为谷氨酸,然后利用自身的γ-PGA 合成酶系将谷氨酸前体聚合成γ-PGA。

本实验室分离的菌株属前者,且其合成的γ-PGA 经测定由D- 谷氨酸和L- 谷氨酸组成。

这表明在此菌株合成γ-PGA 的过程中存在某种由L- 谷氨酸转变成D- 谷氨酸的途径。

目前由L- 谷氨酸转变成D- 谷氨酸的途径已提出有两种:D- 氨基酸转氨酶参与的非直接转化;谷氨酸消旋酶参与的直接转化。

而在该菌株发酵过程中,转氨酶的活性显著下降(由0.127 降低为0.032 U/mg),消旋酶的活性则一定程度的提高(由0.175 升高为0.380 U/mg),这提示转氨酶可能不参与L- 谷氨酸→D- 谷氨酸。

这与许多γ-PGA 产生菌如B. subtilis(chungkookjang)的转化途径相同。

2.3.1.2 培养基中碳源的种类及浓度的确定发酵培养基中除碳源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分别添加30 g/L 不同种类的碳源,结果如图2 所示。

以葡萄糖为碳源时,γ-PGA 产量最高,且多糖副产物较少,故选葡萄糖为碳源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的γ-PGA。

且实验表明其浓度为50 g/L 时γ-PGA 产量较高。

图2 不同碳源对γ-PGA 产量的影响(x±s, n=3)2.3.1.3 培养基中氮源的种类及浓度的确定发酵培养基中除氮源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分别添加20 g/L 不同种类的氮源。

可见有机氮源有利于纳豆菌微生物发酵合成γ-PGA,且以酵母膏为氮源时其产量较高,但从经济角度考虑最终选定蛋白胨为氮源。

进一步研究表明40 g/L 为其最适浓度。

2.3.1.4 NaCl 的浓度对γ-PGA 合成的影响发酵液中的NaCl含量过低,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泡沫,发酵液的粘度较大,不利于产物的进一步分离纯化;而NaCl 含量过高,会抑制菌体的生长,使γ-PGA 的产量降低,故需优选NaCl 含量。

发酵培养基其他条件不变,分别添加10,20,30,40,50,60,70,80 g/L的NaCl,以考察其对γ-PGA 产量的影响。

NaCl 含量在10-40 g/L 范围内,γ-PGA 的产量随NaCl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NaCl 含量进一步增加,γ-PGA 的产量反而降低。

虽然NaCl 含量为40 g/L 时γ-PGA 的产量达最大即26.83g/L,但其30 g/L 时γ-PGA 的产量已达26.60 g/L,故从经济角度考虑,NaCl 最适浓度为30 g/L。

2.3.2 培养条件对γ-PGA 合成的影响2.3.2.1 种龄的影响本实验将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中,分别培养9、12、15、18、21、24、27、30 h 后,以2 %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测定γ-PGA 产量以确定最佳种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