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详细注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意谓君子既要尊重与生俱有的善性, 又要经由学习、存养发展善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赏析】第二部分:本论。第 2 到第 6 段从正反两方面详细阐明为什么要勤问。第 2 段先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作者分两方面论述:(1) 说明三种问的人(贤于已者,不如已者,等于已者)都有收获;(2)引儒家经典和大师 的话,先是暗引,后是明引,证明“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深刻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问说》详细注释 作者│(清)刘开
① 君子 (古时对有德有才人的称呼)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 辅 (辅助)而行者 也。非学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致(求得)疑(疑问,疑难),非问无以 广 识(增广知识);好(喜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却)或(可 能)不 达于事 ((使道理 )用于实行。达,通晓,通达 );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舍问(放弃提问。舍:放弃),其奚决焉(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其,语气副词,表反 问语气)?
【赏析】第 3 到第 6 段:论述怎样才算好问和问应持什么态度。第 3 段,举古人好 问 为 典 范 ,并 对 比 古 今 之 人 的 不 同 表 现 ,分 两 个 层 次 :( 1)古 人 好 问 ,不 择 事 ,不 择 人,能取善之弘;(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今人有学而无问,为下文针砭时弊作了铺垫。
【译文】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 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 地 位 低 微 的 樵 夫 ,古 圣 先 王 (也 )询 问 他 ,舜 帝 有 天 子 的 身 份 都 向 平 民 询 问 ,以 (他 们 的 ) 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 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 了 ,那 种 在 大 是 大非 问 题 上 互 相 请 教 ,勤 勉 地 只 是 以 进修 为 急 务 (的 人 )未 多 见 ,(更 )何 况世俗的人呢?
【赏析】第 4、5 段,转入分析今人的错误表现:第 4 段,针对今人“是己非人”的 弊端,作者从事(问的内容)和人(问的对象)两方面进行批评。在写作方法上将今人和古 人的言行构成鲜明的对比:古人“不择事而问”而今人“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事未安, 妄以臆度”;“古人不择人而问”而今人对“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对“不如己者, 轻之而不屑问”,对“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这个层次对今人的批判与前面第 2 段 关于问各种人都能有收获的论述,以及第 3 段“古之人,不择事而问,不择人而问”遥 相呼应。这段最后提出“有学无问”的危害性。
②贤于己者,问焉以破(破解)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到有道德有学问的 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靠近;正:匡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 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 以资切磋(借以共同研究;资:凭借), 所谓交相问难(nàn 互相诘问;难:驳诘),审问(详细地询问)而明辨之也。《书》 不云乎?“ 好问则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孟子论:“ 求 放心 (通过找回丧失的“本心”,恢复善性,培养善德。《孟子 ·告子上》:“学问 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而并称曰“ 学问之道(孟子曰:“仁,人心也;义, 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 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 尊德性
③古之人虚中(同“衷”,内心)乐善(善言善事),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 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 刍荛:割草采薪之人) 之微,先民 询(询问,请教)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 大知(有大智慧的人)而察 及迩言(ěr 浅显说话),非苟(随便)为谦,诚取善之弘(大)也。三代(夏、商、 周三个朝代。三代也叫三朝。它们依次为夏朝、商朝、周朝)而下,有学而无问,朋 友之交, 至于 (到) 劝善规过 (比喻勉励学好,规劝改正错误)足矣,其以义理相 咨 访 (咨询访问),孜孜焉 唯进修是急 (宾语前置句),未之多见也,况 流俗 (世间平 庸的人)乎?
【译文】(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 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 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 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 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说吗?“喜 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 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 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赏析】第一部分(第 1 段):引论。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接 着辩证地分析“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问。
【译文】君子学习必定喜爱问。“问”与“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会发 现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 明 白 了 ,但 或 许 还 不 能 应 用 于 实 际 ,认 识 了 那 些 大 的 (原 则 、纲 领 、总 体 ),可 是 还 可 能 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④ 是己而非人 (意动用法,以己为是,以人为非),俗之同 病 (弊端)。学有未 达,强以为知;理有 未安 (不稳妥的地方),妄以 臆度 (duó主观猜测)。如是,则 终身几(几乎)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 焉;等于己者, 狎 (xiá亲近而不庄重)之而不 甘 (甘愿;乐意)问焉,如是,则天 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 服 (佩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 师心自用 (师心,以心为 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 人的正确意见)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 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