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物质的存在形态

合集下载

2021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框架图思维导图框架图资料

2021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框架图思维导图框架图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含义创造者继承者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续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阶级属性讲是关于无产阶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对象和内容讲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目标讲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而学说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基本立场: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基本观点: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基本方法: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产生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政治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与发展批评地继承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与苏联、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与发展济学学社会主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实践性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显著特征)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最鲜明的品格)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发展性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指引着人民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物质及其存在形态近代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第一性(本原)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同一性(正确认识)可知论不可知论物质观物质和物质范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

马原复习资料(超全)

马原复习资料(超全)

马原复习提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创建者、继承者的相识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探讨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马克思主义【总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阶级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创始人);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探讨对象和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推翻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不行克服的几大弊病:物质财宝对人的统治;人与人的对抗、分裂;最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不能给绝大多数人以华蜜●马克思的社会志向消退人与人的对抗、分裂,实现人类解放,建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如何实现人类解放两大根本途径:发展生产力;变革社会关系,特殊是歼灭私有制●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整个人类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为自身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历史。

更详细地讲,就是人类不断摆脱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渐渐驾驭自身命运,最终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子的奋斗过程。

原始社会:人尚未受到社会关系的奴役,但却是自然界的确定奴隶。

马原ppt 物质存在及其形式

马原ppt 物质存在及其形式

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 的物质,世界上没有 不运动的绝对静止的 物质存在。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 有物质、脱离物质的 运动。

“应用到物质上的运 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RED
规律的含义
规律
不是什么 是什么
人们主观想象的联系
事物现象间的联系 事物外部偶然的联系
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RED
时间与空间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战国· 尸佼:《尸子》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界,境也。——《说文》 界,垂也。——《尔雅》
宇宙 空间 + 时间 = 世界
RED
时间概念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持续性、顺序性。
事物之间运动 过程有一个先 后顺序 。
物体运动 所持续的 过程。
RED
计时工具
英国巨石阵
RED
计时工具
日晷 天体仪
漏刻
浑仪
RED
计时工具
电子表
沙漏
原子钟 机械钟
RED
距离确定
银河系的直径 大约是10万光年, 中心厚度约为1.2 万光年地球到银河 系中心的距离约为 3万光年。
RED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 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 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空的 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 的。
德谟克利特
RED
牛顿
• “绝对的空间,按其实质永远是 均匀的和不动的,与任何外界情况 无关。” •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 按其自身并按其本质来说,在均匀 地流动着,与外界任何对象没有关 系。” •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 所。” • “超距作用”无需任何物质作媒 介。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课件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ppt课件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 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 全面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15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26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16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 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四方上下曰宇,
佛教
往古来今曰宙。”
“过去、现在、将来为
尸子
世,八方上下为界。”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过去
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2018版 马原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2018版 马原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主观唯心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含义:物质=具体物质形态 • 类型: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阴阳说”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
阴阳:月亮和太阳 日光向背 事物发展的 两种趋势 五行:《尚书.洪范》
(肝)木 五行相生相克图示 火(心) 土(脾)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科隆日报》第179号社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黑格尔
柏拉图
下列说法哪些属于主观(或客观)唯心主义:
•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存在就是被感知; • 理在事先(朱熹); • 意念移物; • “万物有灵”、“元神不灭”; • 心外无物(王守仁);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 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主观唯心主义
贝克莱:
To be is to be perceived.
贝克莱
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
含义:把人的感觉、观念、心 等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把脱离人而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作为世界 的本原,如理念、理、绝对观念、上帝、命运等。
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绝对精神”是世界的主 宰
(肾)水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具有深厚内涵和广泛应用的学科,下面为您总结其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二、物质的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四、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

五、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中介构成了实践的基本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原课件第一章

马原课件第一章

——是绝对的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是相对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
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一个极端: 认为静止就是绝对地不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另一个极端: 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人类社会的突出特点
人类世界具有“为人性”。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主体的纯粹客观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的活动造成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界是无意识的纯粹自发过程,而社会则是由人们的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自然过程遵循单纯的客观因果性规律,而社会运动则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目的性的统一。
高级
低级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2、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
(1)含义: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的稳定和平衡状态。 其基本内容: 第一,相对于一定的空间位置 第二,相对于事物自身的“质”
(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相对静止是认识不同事物的前提; 相对静止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下例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1)镜中花水中月 (2)阶级斗争 (3)引力场 (4)未实施的城市规划 (5)梦中树
(1、2、3)
下列诗句中体现了哪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
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1)正确的原则 (2)人们的主观愿望 (3)领导者的意图 (4)客观存在的事实

马原第一章ppt课件

马原第一章ppt课件
• 恩格斯的论述,指明了制 定和把握哲学物质概念的 方向,指明了哲学的物质 概念是物质一般,是对物 质的共性的概括。共性不 能离开个性,又不能归结 为个性。
.
列宁的论断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 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
(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
1. 世界观与哲学
(1)什么是世界观
•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 本的观点。世界观也叫宇宙观,二者是同义词。
• 世界观就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带有整体性, 二是带有根本性。
.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 哲学就是世界观,又是方法 论。人们关于世界普遍本质 的观点,这是世界观;人们 用这种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 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 处理各种问题,它就又是方 法论。
.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基本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二 个历史形态。
•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而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 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无限 多样的不同性质的现象、事物,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 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 物质观。





问 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 有同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 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 • 客观唯心主义
.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马原简答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马原简答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马原简答物质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出发点。

物质具有客观存在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能够通过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来认识和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被视为可以感知的真实存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割的,具有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并通过普遍联系和相互关系来构成世界。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还是社会中的物质实体,都是以一定的运动方式存在于世界中的。

物质存在方式的两个基本方面物质的存在方式可以从两个基本方面进行讨论:物质的形态和物质的运动。

首先,物质的形态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出的具体特征。

在自然界中,物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这些形态与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其次,物质的运动是指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和流动。

物质的运动是普遍存在的,包括微观层面的分子运动和宏观层面的物体运动。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运动可以使物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物质存在方式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形态和运动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的形态决定了其运动方式,而物质的运动又能够反作用于其形态。

通过物质的运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促使物质的发展和演变。

在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例如,固体的分子运动较小,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对固定;液体的分子运动较大,分子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气体的分子运动则更加剧烈,分子之间几乎没有固定的相对位置。

在社会中,物质的形态和运动方式也相互作用。

社会中的物质实体经过人类的劳动和改造,从而改变了其形态和运动方式。

例如,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商品,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并使其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一下物质及其存在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基本概念之一。

物质具有客观存在的真实性,通过其形态和运动方式来表现。

物质的形态和运动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物质的存在方式。

马原名词解释

马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物质:物质指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人脑的机能(本质上看),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来看)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存在的,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相对静止: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即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某种稳定状态.一:某物相对于另一事物没有发生位移。

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时间与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它具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的特点。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它具有三维性的特点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

含义:一:人们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

二: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认为认识和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先验论: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认为认识先于客观事物和实践。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点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是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认识:人脑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马原第二章第一节

马原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章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规律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世界本源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世界本源问题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产生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世界上的事物是孤立的还是相互联系的,是静止的还是发展运动的,产生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产生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夸大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二)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能够被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最高概括,是对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

区别于古典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中的物质概念,哲学概念的物质与自然界的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是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①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这种对立只在本体论的范围内区分第一性第二性才有意义。

②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将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结构联系在一起,又看到其中的区别,从个性中看到个性,克服形而上学的缺陷。

④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将实践纳入物质的理解,将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深化对自然物质的理解。

(三)物质的存在形态1. 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运动囊括一切事物和现象变化和过程,从位置的变动到思维变化。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的是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一般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包括空间相对位置的不变和物质根本性质的暂时不变。

马原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马原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马原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它认为物质世界是人类存在的基础,物质具有客观独立性和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追求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改造社会和实现人类自由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从物质的本质、物质的发展和物质的规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马原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

物质不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人们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物质对于人类来说是有限度、可感知和可改造的。

马克思指出:“物质是存在的唯一形式,即真实的,即物质世界,物质是感觉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物质的本质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

物质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包括无数的物质形态、性质和规律。

然而,在这种多样性之中,物质世界仍然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它是以一定的规律和规则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二、物质的发展物质的发展是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之一。

物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根据唯物史观的观点,物质的发展是底层决定上层的。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变革、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创新等都是物质的发展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物质的内因是物质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物质的外因是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物质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不断变化和斗争的推动来实现的。

三、物质的规律物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物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规律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来揭示和掌握。

物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的规律。

物质的规律主要包括生产规律、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等。

生产规律是人类社会中生产活动所独有的规律,它决定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变化。

经济规律是指反映经济活动中客观规律的规定。

科学规律是揭示科学研究活动中普遍性规律的规律,它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自然规律是物质世界中自然界存在的规律。

马原理物质的存在方式

马原理物质的存在方式

马原理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性质等方面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为,物质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客观的、独立于意识的存在,具有客观真实性。

物质存在方式的研究是科学的认识事物的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物质存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的形态:物质以各种形态存在。

在自然界中,物质可以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等形态。

不同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运动方式。

物质的形态既受其分子结构和组织状态的影响,也受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例如,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低于0摄氏度则会转变为固态,高于100摄氏度则会转变为气态。

2. 物质的状态:物质存在于不同的状态中。

物质的状态主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大;液态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气态的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弱;等离子态的物质则具有高度离子化的特点,电荷数量与带电粒子数量相等。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存在方式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化学反应能力、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倾向等。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和变化。

4. 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性质与其组成有关。

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如氧气、氢气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分子(H2O)、二氧化碳(CO2)等。

物质的组成决定了其性质和行为。

5. 物质的发展变化:物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物质通过不同的过程和规律发生着变化,包括物质的生成、转化和消失等。

这些变化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如分子结构、化学成分等,也受外部环境的作用,如温度、压力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

马原复习重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这是因为: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②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倾向。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是哲学的最高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主义世界观从古至今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1)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和基础。

比如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学“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

(2) 客观唯心主义:就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神创世界)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思想基础是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③从19世纪30年代起,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这三次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原重点整理2

马原重点整理2

1物质的存在形态★★★★①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a.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d.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1)相对静止的基本含义①含义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相对静止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事物变化中的质的相对稳定性,指事物质变之前的量变状态,即当一事物尚未转变为他事物时,该事物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二是指在描述事物的运动时,一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物,其空间位置还没有发生变动,就说该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②意义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从而区分和利用不同的事物。

b.只有承认相对静止,事物才能进行分化,生命才有可能,如果所有事物都瞬息万变,物质的分化就缺少了必要条件,生命也就无法存在和发展。

c.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

(2)相对静止与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这也就意味着,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也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马原(第一章)

马原(第一章)

3
4
• 电视主持人赵忠祥说:“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因为每 个人都对造成世界末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登 上诺亚方舟,一个种群只有100人,是注定要灭亡的 ,所以上不上都无所谓。” • 他还说,与其以后让少数人争着上方舟,还不如现在 大家共同努力,让所有的人都不需要上方舟:“我们 现在好好保护环境,就是在打造地球诺亚方舟。” • 这是理性的政治实践观: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 每一个人做起。
• 电影中提及只有拥有10亿欧元的富翁才有登 上方舟的机会 • 1. 想一想,你是为何而活呢? • 2. 你认为人价值的多少应根据什么准则来 评价? • 3、就你以上所列举的准则,你认为自己是 一个有价值的人吗?为什么?
小测试 有一艘航船在海上遇险,很快就要沉没, 船上载有12人,但只有一只至多能乘6 人的救生艇。这12人是: 现在请你选择能上艇逃生的6人, 并说明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 72岁的医生 • 患绝症的小女孩 • 船长 • 妓女 • 精通航海的劳改犯 • 弱智的小男孩
• 青年模范工人 • 天主教神父 • 贪污的国家干部 • 企业经理 • 新近暴发的个体户 • 你自己
只能在这些给定的条件下选择:
• 第一,我们不可能改变这种处境,并且你做出的这 一选择将是有效的,即得到大家的服从。 • 第二,我们不知道各个人更多更具体的情况,依据 一般对人性和生活的知识和对道德的常识性了解, 以自己内心赞成的道德标准来进行选择。 • 在涉及到选择方案的方面,也有两个限制条件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攻”与“守”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
揠苗助长
为牛把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违背客观规律会 受到惩罚。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原第一章ppt课件

马原第一章ppt课件

1. 世界观与哲学
(1)什么是世界观
•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 本的观点。世界观也叫宇宙观,二者是同义词。
• 世界观就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带有整体性, 二是带有根本性。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 哲学就是世界观,又是方法 论。人们关于世界普遍本质 的观点,这是世界观;人们 用这种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 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 处理各种问题,它就又是方 法论。
•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 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表现 出什么样的世界观。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世界观 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 的一致性
(3)什么是哲学
*哲学不是世界之 外的遐想,而是现世 的智慧。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 论表现,或者说, 哲学是系统化、理 论化的世界观。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代朴素唯物论的最高成就:
• 古希腊德漠克 利特的原子论
朴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 成就与局限性
• 成就:奠定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对客 观世界穷根究底,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本 原,在根本点上是正确的。
• 局限性是:第一,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可贵 的猜测,在当时并不能被科学证实;第二, 它把万物归结为某种可以感知的具体的物 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唯物 主义
唯心 主义
辩证 法
形而 上学
唯物辩证法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哲学物质观的发展
(1)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的 物质观
• 基本观点: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 主义哲学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肯定世 界的物质性,但是它把作为世界本原的 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 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它 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地球公转
月球表面图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v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 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空间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光年是光在 一年时间里所行 驶的距离,约为 1013公里。
(3)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特性
案例分析:“芝诺悖论”
议一议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 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这两种观点正确吗?
想一想
运动、静止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
绝对的 无条件的
物质
相对的 有条件的
3.时空观
(1) 什么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指的是物质运动
的持续性、顺序性。
10.99999……
1
1 2
1 4
11
8 16
1 32
1
64
1
128
1
256
……0
2 1.4142……
3 1.73205……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证实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重大意义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同运 动着的物质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揭示了 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为物质运动的特性所制 约,是随着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的。 否定了把物质和时空分裂开来的机械时空 观,推翻了不受物质制约的“绝对时间”、 “绝对空间”的理论。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案例分析:“风动?幡动?心动? ”
(慧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 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 僧曰:“幡动。”议动不已。慧能进曰:“不是 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语见《东山外集》)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v没有发生质变(化学性质)
静止的表现形式
(4)几种错误的时空观 唯心主义时空观
唯心主义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因而也 就否定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把时间 和空间看作是依赖于意识的东西。如马赫 。
形而上学时空观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与运动着的物质 相脱离的、绝对不变的时间和空间。如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5)掌握正确时空观的实践意义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是坚持彻底的 唯物主义的必要条件。否则就有可能引出一 个超时空、超现实的神秘世界,给宗教神学 唯心主义留下地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
运动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 离不开运动)。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将导致形而上学。42毫米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 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 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时间和空间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间断的, 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连续的。
时间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含义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物质
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 运动的主体。(运动离不开物质)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 主义。
运动形式
运动主体
机械运动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化学运动
原子、离子、原子团
生物运动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社会运动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在一定的 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 时间、地点和条件安排建设规划,抓住时机, 科学发展。
当代科学对时间空间探索的新进展为人类 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
案例分析:“芝诺悖论”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高级运动源于 高 并包含低级运动, 级 但不能把高级运动
简单地归结为低级 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 低 各运动形式可以相 级 互转化。
运动,就它被理解 为存在方式,被理解 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 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 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 切变化和过程,从单 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 思维。”运动是标志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 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 的。
2、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不显 著的运动,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自行车上的女孩相 对于行驶的自行车, 她的位置有没有动?
组成她人体的各细 胞、各器官有没有 运动?
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芝诺论证的症结
• 是把空间时间所固有的有限与无限、 间断性与不间断性的矛盾加以割裂, 然后把其中的一个侧面孤立起来, 加以绝对化,用来否认另一侧面, 以此否认运动的真实性。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空间指的是物质运
动的广延性或伸张 性,及区位性。
特点是三维性
广延性和 伸张性是 指客观事 物自身所 具有的体 积、形状、 相对位置、 排列顺序、 运动规模 等特性。
区位性 是指客 观事物 与其他 事物总 是存在 着前后、 左右、 上下等 关系。
空间
Y
•P(X1,Y1,Z1)
Y1
v没有发生位移(物理位置)
100
C

50 C

0
C


在标准大气压下
,水保持其自己液体
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
0℃—100℃。这个度
的两端,即0℃和
100℃就是关节点或临
界点。
欣赏革命歌曲并思考:歌词包含什么哲理?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 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所处 的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 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Z
Z
1
O
X1
X
(2)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时间 和空间的运动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又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v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 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
1.运动的含义
运动的形式
(1)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移动)
(2)物理运动(热、光、电磁
、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3)化学运动(化合分解)
(4)生命运动
5
( 奴隶社会 ) 社 会 运 动
原始社会
封共建产社主会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社会运动
生命运动
化学运动
相对主义诡辩论 形而上学不变论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夸大静止的相对性 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请你断案
“我不是我”
古希腊有一个叫欧布里德的人,有一次他借 了邻居的钱,长时间不还,还装作若无 其 事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向他要账。他却振振 有词地说: “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当 初向你借钱的那个我了。现在的我没欠你的钱。 你应该找以前的那个我要账。” 邻居气得打了他一顿。 为什么要打人? 邻居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 不再是打他的我了,。。。。。。。”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证实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重大意义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以在真空中光速不 变和狭义相对性原理为基础的。
“同时”的概念总是同运动着的物质体系相 联系,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空间的广延性或伸张性以及时间的间隔性都 是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不是绝对不 变的。
“尺缩钟慢”。
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 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 一方面,事物是无限可分的;
古人云:“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2
1/4
1/8 ……
时间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含义
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 有限的事物本身包含着无限。 另一方面,有限的事物由无限构成。
1 0.33333…… 3
特点是一维性, 即一去不复返。
持续性 是指物 质运动 经历的 或长或 短的过 程。
顺序性是 指物质运 动过程中 的不同事 物或现象 出现的先 后顺序。
时间
过去
现在
将来
时间的一维特性
古人云:“时乎 时乎不再来”, “机不可失,时不 再来”,“一寸光 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些 都是时间一维性的 生动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