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研究
比较阅读——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精彩

:
让 初 中语 文 阅 读 教 学 更 精 彩
冯 艳 芳
( 太 仓 市 沙 溪第 一 中学 , 江苏 太仓 2 1 5 4 0 0 )
比较 阅读
摘 要 : 初 中 生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的 重 要 教 学 目标 是 培 养 和 训 练 学 生语 文 阅读 思 维 .提 高学 生 将 语 言 与 思 维 密 切 结 合 的 能力 ; 让他 们 在 阅读 、 表 达 中的 思 维 具 有 一 定 的条 理 性 、 逻 辑 性 与 严 密性 , 形 成 一 定 的创 新 思 维 和 能 力 。 精 选 同质 文 章 进行 比较 阅读 , 能 够 扩 宽 学 生 的 阅读 视 野 , 在 比 较 中推进 思 维 的 求 异创 新 与发 展 . 达 到提 高 阅 读 能 力及 语 文 素养 . 强 化 阅读 教 学
效 果 的 目的 。
力 的提 高。 只 有 激 发 学 生 的 阅读 兴 趣 和 参 与 热 情 ,调 动 他 们 自主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 词 : 初 中语 文 教 学 比较 阅读
教 学 效果 阅读 能 力
习 和 合 作 探 究 的 积 极 性 才 能 使 得 阅读 教 学 开 展 得 有 效 和 高 效 。但是 , 我 们 在语 文 教 学 中往 往是 单 篇 作 战 。从 检 查 字 词 的 预 习情 况 开 始 , 在 可 有 可 无 没 有启 发 和 引导 作 用 的导 人 之 后 . 就 介 绍 背 景 和作 者 , 解题 , 读文章 , 分析 结 构 , 抓 住 重 点 字词 句 赏析 , 最后总结情感 、 主 旨 。如 此 , 学生 没有 主动 参 与 的意 识 , 课 堂 上 的 一些 互 动 都 是 在 老 师 的 引导 下 开 展 的 .最 终 以 老 师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理解不仅仅是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更是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去理解文章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
本论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一、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不仅如此,阅读理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力。
首先,阅读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需要通过推理、归纳、比较等思维方式来理解文章的意义。
这样的阅读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阅读理解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世界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阅读理解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可以学到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词汇的运用、语法的正确使用以及句子结构的变化等。
这些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准确、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最后,阅读理解也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这些新颖的观点和思考方式能够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阅读理解的培养方法(一)提升词汇量学习词汇是初中语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
通过扩大词汇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初中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并坚持每天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单词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其意义,或者查阅字典来了解其确切含义。
同时,学生可以记下这些新词语,并在之后的学习中进行复习和巩固(二)多读多练通过多读多练的方式,初中学生可以提高语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比较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且它适用性和实用性强,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重点对比较阅读材料的选择方法做一论述,并对比较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提示,以期得到一线教师的注意。
关键词:初中语文比较阅读内容问题比较阅读就是比较教学的思想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指的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相应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阅读和分析,通过比较和鉴别,找到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和整合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整合及能力内化。
语文教育家张寿康就曾经说过:“在比较中阅读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下面笔者就阅读教学的选题、实施、注意事项做一阐述,以期对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比较阅读教学材料的选择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编排决定了比较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必然性。
比较阅读的材料选择面很广,可以把同一年代、同一题材、同一作家、风格类似或内容相关的不同作品放到一起进行比较鉴别,找到它们在语言表达、文章布局、语言风格及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相通和不同之处。
在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呢,下面结合实例进行陈述。
1.同单元课文的比较阅读。
现行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以单元进行文本编排,是经过专家精心设计的。
在现有的六本教材中,很多单元的编排、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的要求,都非常适合比较阅读教学的开展。
2.根据文章标题确定比较阅读。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
我们可以大体确定文章的中心、表现形式、描述内容等。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审题,将一些典型标题的文章拿到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命题的严密性。
如,教授《济南的冬天》时,可以与学生之前学过的《海滨仲夏夜》进行比较阅读教学。
这两篇文章的标题都以绘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为主,都对时间和空间进行了限制。
初中语文教研课题及措施(3篇)

第1篇初中语文教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二、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因此,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研究目标1.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教师阅读教学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优化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1)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2)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3)结合核心素养,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分析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
(2)提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3)研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3. 优化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分析现行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3)研究评价体系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影响。
五、课题研究措施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养(1)组织教师参加核心素养培训,学习阅读教学理论。
(2)鼓励教师阅读相关书籍,提升自身理论水平。
2. 开展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策略(1)组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验。
(2)开展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3)鼓励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创新,探索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阅读兴趣(1)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阅读分享、读书会等。
(2)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质量。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章节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籍并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作品的内容和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首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需要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其次,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堂教学计划。
例如,在进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从全书结构、人物关系和主题等方面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全貌。
同时,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小组研讨、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环境讲解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设置合适的阅读任务,促进学生分析、比较、评价作品等复杂思维活动的开展。
整本书阅读带来的好处不仅限于学生能够全面把握作品的内容和结构,更与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密不可分。
1.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文献综合阅读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作品的类型、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思路等方面的信息。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深入理解作品,进而感受到作品的文化价值。
2.提高理解能力。
阅读整本书籍有助于学生把握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的关系,并帮助他们理解作品中的抽象思想和特定文学体裁中的特殊语言形式。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为写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3.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
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跳出繁杂的教学内容,更加专注于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究欲。
同时,阅读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也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全书阅读应注意的问题但是,教师在进行整本书籍阅读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平衡教学内容、难度和时间安排。
其次,教师也应注意全书阅读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和反馈,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解答和启发。
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的策略研究

134学习版名著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名著的教学意义十分深刻,不仅语言精美,还是作者针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反映与描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因此,初中中在学习名著课文时,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理解,不仅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还能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触发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一、营造名著阅读的氛围学生一起做事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和激情,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来促进教学更好的进行,班级中就需要创造多阅读,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大家在一起进行名著阅读,然后对自己阅读的经典名著进行交流分享,相互借鉴,来更好的提高名著阅读的理解能力,在优秀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文学素养。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材中的两篇阅读《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篇是精神主义、情感思想的表达。
学生对故事性的名著比较感兴趣,对这种情感表达类的可能没有阅读的积极性,这时候老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分配到个人,让学生在共同阅读氛围中提高积极性,在名著欣赏的氛围中提高名著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创新渗透路径创新渗透路径意味着教师展开的阅读形式要有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能只拘泥于教学模式,还应涉及到教师的授课理念以及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态度。
因为只有在以上环节的带动作用下,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生活才会逐渐丰富起来。
例如,学生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首先带领学生感受小说中的精彩内容,体会这部科幻小说中的神奇和惊险。
然后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并参照人物性格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连接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后,鼓励学生走进名著,感知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探究作者是怎样把如此神奇的海底世界用语言描绘出来的。
这样在整体把握作品的的同时,也能将细读和略读相结合,也就是说对于文中的重点段落或精彩章节可以精细阅读,对铺垫文章情感色彩的部分把握大致纲要即可。
三、发挥情节教学作用我们以老舍《骆驼祥子》这篇经典名著为例,分析该篇文章是如何启迪学生文学思想的。
初中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发布时间:2021-12-15T03:32:04.126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9期作者:戴增慧[导读] 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有效迁移,如此教学,相信学生对于此类题目的解答还是具有一定把握性。
惠州市惠港中学广东省惠州市516001摘要:文言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当中比较艰巨的教学任务,且其在语文教学任务当中的价值占比也十分高,随着近些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核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课内阅读比较变成了课内外对比阅读。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教师仍旧按常习故,在教学中只讲解课内的文言文阅读,这显然是跟不上趋势的,对学生提高古文鉴赏能力也不好,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开展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完成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有效迁移。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优化教学;加强训练;完善评价近些年来,语文的中考当中文言文阅读的考察,是不同以往地倾向于墨守成规式的知识考察,换之是越来越重视语文知识考试的开放性与延伸性,在原有的课内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与课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方式,且课外的文言文中大多都不会选择一些较难的文章内容,而是较多地使用适合初中学生的难易程度与文字适量的文言文材料,这对学生的文言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醒了学生在注重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同时还应当对课外的文言文资源有所延伸,要学会用辩证、对比的思维方式来解答这些题目。
在中考的题目当中,我们将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那些摘选的课外文言文内容大多与课内的文言文阅读有着一定的联系,或有关战争类,或有关人物传记,或有关治国类,等等,这些文言文古诗大多都是以叙事的形式出现,故事的大概内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且段落文字比较短,重点考察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理解能力,只要学生学会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迁移到此类考试当中,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很大的错误。
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一、比较教学法概述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把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来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有机地结合了归纳和演绎,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二、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对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进行深入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2. 拓展学生的思维比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帮助他们形成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比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比较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
2. 对比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3. 对比分析不同角色的形象塑造通过对比分析文本中不同角色的形象塑造,引导学生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4. 对比分析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故事情节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拓展他们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四、案例分析比较教学法在《红楼梦》教学中的运用以《红楼梦》为例,可以通过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不同版本的《红楼梦》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版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的不同理解。
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五、总结比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比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展思维,培养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文本,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初中语文比较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意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比较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教学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把握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的各自特点及异同点,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这种阅读法集合了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鉴赏能力等多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学习材料的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说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比较阅读是以比较作为思维基础的体验式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书中指出:“体验是指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
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因此,学生在比较阅读的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获得亲身体验,在反复多次的体验中形成经验,这种经验的不断积累,内化成为学习能力。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方式。
我首先从课内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以新的视角阅读理解文本,重在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意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同时,我们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主题比较阅读活动,将学生在课内学习到的比较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形成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常态比较阅读研究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教材及课文本身的特点,选取比较点,确定比较阅读素材;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分析,获取丰富的语文信息。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尝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七年级开展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比较阅读”活动中,许多学生感到古诗的阅读晦涩难懂,面对众多的古诗不知如何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研究一、引言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群文阅读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研究及实践,希望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群文阅读的概念群文阅读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共同阅读和探讨一组相关联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
这组文学作品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一题材或者同一类型的作品。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领略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 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在群文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涉及到不同的题材和风格,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要求学生阅读一系列相关联的文学作品,这样的阅读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锻炼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对所读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四、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1. 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
在进行群文阅读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丰富,富有启发性的作品,例如经典名著、优秀散文、寓言故事等。
2. 设计合理的阅读任务。
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要设计一些合理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来。
可以设计提问、讨论、写作等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探讨,感悟文学作品的内涵。
3. 开展阅读交流与分享。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与分享,让他们互相倾听,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也可以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在群文阅读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他们借鉴所读的作品,进行一些小说、散文或者诗歌的写作,锻炼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
比较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SIL ICO
、摊翻 V A L 寡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一改旧 版以文体划分单元为以主题划分单元,给课 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无论教材编排的依据怎样变,我们总是能找到 同一单元或不同单元课文的共性与个性,运用比较法,使学生明确概念, 深刻分析,正确判断,牢固记忆,丰富联想,开阔思路,从而收到事半功 倍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是有
广阔天地的。
较,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伟人们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 二、以本文内部, 裸文与裸文之同,裸内与裸外为范日比较阅议,开 发学生阅谈文章的瀚能
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不但可以在内容和方向上加以 对照,还可
一、运用对比法. 握高阅谈能力 ( 一) 就文章的题材、主题、手法、语言比较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
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 为品行善恶,有趣的是本单元选的课文
形象中语言多变这一比较点进行同中求异的分析。在课文之间比较阅读, 异中求同,探究个性中之共性,也不失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 方法。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徐志摩的 《 泰山日出》与郭沫若的 《 天上的街市》前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情感奔放,想象奇幻,词彩华灿, 后文是一首现代诗,联想自 然,想象大胆,比喻的运用特别巧妙。但比较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能收到令人 满意、令人欣喜的效果。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大胆地尝试,以观实效。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此法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比较点要准、目 的要明、方法要灵、总结要精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准确把 握度、量、衡,并持之以恒的话,那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潜力的开发,将 会前景无限。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本文从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定义意义入手,探讨了整本书阅读在课堂实践中的策略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整本书阅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挑战与突破,以及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结合和在素质教育中的角色。
最后展望了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未来发展,指出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
通过对整本书阅读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重要性、定义、意义、实践策略、学生语文素养、挑战、突破、多元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展望、综合能力、价值观塑造。
1. 引言1.1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整本书阅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整本书阅读的定义和意义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课程中通过阅读整部作品来获取知识、感悟生活。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片段阅读,它要求学生沉浸在整个故事情节或思想主题中,领略作品的完整性和深度。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
通过读完整部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进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进行教学课题研究,借鉴先进的教改经验,积极探索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
那么,以下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报告11 前言《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xx省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xxxxxxxxx,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认真研究,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
多人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奖,探索出了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编辑了相关练习册、论文集。
2 问题的提出2.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背景我校是xx省有效教学实验学校,省教委曾在我校举行现场会。
我校语文教研组接受了相关的先进理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备了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但阅读高效课堂教学仅有一个雏形,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初中语文新课标注重学生发展,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
因此,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课题。
(2)目的与意义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的教改经验,积极探索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环节和主要特点,构建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校本教研与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形成教学风格、彰显名师品质的重要标志。
基于这种认识,在我校前期提高课堂效益调研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力度、更坚定的信心加强对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以此为突破口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2.2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构建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省内某些地市及部分县市区已经开始行动,并且有的还有所成就。
2.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语文阅读高效课堂”,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最大程度、最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育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好效益。
比较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浅谈比较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比较就是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
在比较中,我们应当按比较的标准进行,注意在不同事物中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在差异里发现类似之处,在类似里发现相同之处。
因此比较法是积极有创造性的,是培养活跃且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好方法。
【关键词】客观事物;阅读分析;共性与差异初中是学生们思维开始健全的时候,教师在培养学生们读写能力的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其灵活地运用比较法来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分析发现所学知识的差异和共性,从而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们是尤为重要的,应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发展。
一、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的对比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比,我们会明白作者由于不同的阅历和生活状态可以得知作者身后的成长经历及背景,了解到由于时代变迁所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现在拿李清照的词做例子,当李清照年少时,生活无忧无虑,不断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训练,几乎在同时,李清照边创作,边评判他人的思想,不断研究文艺的理论。
李清照不但能享受美,而且能驾驭美,她一下跃上一个较高的起点,这时她采是一个待嫁闺中的柔弱少女。
就在这期间,李清照创作出《如梦令》这样欢快的词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而当她出嫁后,由于刚刚陷入爱情的美好意境中,和赵明诚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使得她情志高昂,在这时她写出了《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
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而当李清照步入晚年,由于丈夫的死去,自己报国无门,只剩一个人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求不到知己时,她有写出《声声慢》这样忧愁的词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西湖比西子,浓淡总相宜——浅析比较阅读在初中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055-2021年第09期︵总第261期︶摘 要:针对不同形式的文章内容以及不同题材的阅读形式,教师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写作方面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文章主要研究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比较阅读;品词析句;理顺思路;情感分析;分门别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9-0055-02文献标识码:A徐小红(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实验学校,江苏 南通 226534)西湖比西子,浓淡总相宜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在初中诗歌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学习的要求已不再拘泥于整首诗的独立学习和理解,而应指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强化整体阅读的综合实践,借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在文本学习中强化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初中诗歌比较阅读教学跳出单一文本的束缚,让学生的学习实现拓展化、全面化。
不仅要引导学生实现对比阅读中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入化探究,而且要有效提炼出诗歌文本中的语言美、意境美、节奏美和思想美,逐步内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在初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对词句的品读,通过“熟读”和“精思”完成对字词句的品析和感悟,在情感的融入和思想的启迪下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不断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
从文本角度分析,诗歌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为此,在开展品词析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跳出教材教语文,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对文本的主旨和思想情感进行根源化的探究,在植根于诗歌创作的历史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借助于字词品析强化学生的语感体验。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一直是学生们头疼的问题。
与现代语言不同,文言文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掌握一些有效的文言文比较阅读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文言文中的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也对现代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1.对比分析法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用词、句式、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可以选择一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进行对比分析,从词语的使用、语法结构、句子的组成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来帮助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2.注释对照法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生僻词、古代典故和历史事件等内容,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在文言文的旁边或下方加上相应的注释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背景。
可以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进行对照,将文言文中的句子或段落与现代汉语对应起来,有助于读者更快地掌握文言文的意思。
3.通译法通译法是指将文言文中的句子或段落翻译成现代汉语,通过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现代汉语出发,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避免因为对文言文语法结构不熟悉而产生困惑的情况。
1.选择适合的文言文材料在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时,应该选择一些对初学者比较友好的文言文材料。
这些文言文材料既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又要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内容生动有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结语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文言文不仅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的语言文字基础,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摘要《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同时还积极倡导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选择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课外优质阅读书籍。
在此,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知道教师是鼓励自己阅读课外书的,从而学生就有一个初步的课外阅读意识。
而课外阅读意识的形成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进而在思想上提升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让学生学会跟着教师的指导意见看课外书,这样学生的阅读的意识会不断增强,对学生往后的阅读是极为有利的。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阅读依据许多有关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的研究可以发现,初中生在心理上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思想情绪处在波动较大的阶段,同时初中也是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生理上,初中生正是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而且男生和女生的性别特征将会更加明显。
基于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情况,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型、课外阅读的习惯和方法等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此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朝着正确的阅读方向发展,能为学生找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阅读书籍、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等做好铺垫。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外面世界的新事物是积极接受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有效方法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一直是学生们比较头疼的一块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古老语言和繁复文笔往往让他们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手。
文言文作为汉语言文化的精髓,对于学生们的语言修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有效方法。
对比内容理解。
在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比文言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要对比两篇文言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对比语言特点。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方面。
在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时候,学生们可以通过对比两篇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来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举一反三。
在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将所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的阅读中。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帮助学生们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除了上述方法外,老师们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来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辅导。
通过对文言文的精讲细说,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老师们也可以布置一些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是学生们提升语言文化修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方法的有效运用,相信学生们一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语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语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而比较阅读则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辨别材料中观点、态度、情感等要素的能力;4. 培养学生比较和评价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具有相关主题的文本材料,例如两篇文章、两首诗歌、两幅画等;2.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3. 准备一些小组活动的指导材料,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
四、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比较阅读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探究选择一对相关的文本材料,以小组形式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例如:- 这两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作者的写作风格有何特点?各有什么亮点?- 文中观点的支持如何?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文中的情感表达有何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分析和总结。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引导和解答。
3.分享与展示请学生代表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比较结论。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加深对比较阅读的理解。
4.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以个人形式,选择其他相关的文本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可以在家自行完成,或者在下次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和分析表现,评估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2. 收集学生完成的个人拓展作业,评估他们的比较和评价能力。
六、反思与总结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较和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小组合作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七、参考文献(此处不再赘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研究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恰当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比较阅读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听、说、读、写四个大的方面,学生还需要掌握丰富的读音、字词、标点等知识,一些学生对语文常常感觉枯燥、繁琐,进而生出厌恶之情。
尤其是阅读理解,由于存在过于应试化的弊端,更让许多同学疲于应试,而丧失了原有的阅读兴趣。
而比较阅读法通过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比较,抓住“比较点”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时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常常是抓住文章深度挖掘、条分缕析,将一篇完整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无法做到触类旁通。
而掌握比较阅读法后,它可以以一篇带多篇,使语文复习系统化。
同时,比较阅读法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知识点能够形成体系,把厚书读薄,而在复习过程中,他们从“信息库”中提取信息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学生,从而做到厚积而薄发。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的鉴别涉及一部作品的中心思想、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文化背景等方面,并对其给予正确的赏析、抽象和概括。
这除了与学生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有关外,在技巧方面,还离不开学生对文学作品经常进行比较联系。
这是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孰优孰劣,知道孰优孰劣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高尚的品位。
二、比较阅读的训练过程
1.正确选取比较点
笔者认为,比较点的选择体现我们进行比较的意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来筛选确定比较点。
至于比较点的内容,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主要有主题思想、题材选择、创作意图、故事情节、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等)和写作技巧(结构特点、详略安排等)。
此外,因文学体裁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对比较点的内容进行如下划分:记叙文,主要比较叙述顺序、情节结构等;议论文,则比较论点提出方式、论证结构等;说明文,更多侧重比较事物特征、说明方法等;小说,我们经常比较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至于诗歌,比较多的是格式特点、语言风格等。
2.作品内部的比较探究
在作品的内部作纵向的比较探究,主要包括遣词造句的比较探究、布局谋篇的比较探究、人物形象的比较探究、环境描写的比较
探究等等。
笔者试举两例。
在遣词造句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而布局谋篇的比较探究,笔者可以举出朱自清的《绿》,文章首段是:“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尾段是:“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通过比较探究,尾段仅比首段仅仅多了“不禁”一词,但是十分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对梅雨潭之绿情不自禁地喜爱和赞美之情。
3.作品之间的比较探究
孙绍振教授曾说过:一位优秀的教师“不能满足于一篇一篇孤立地讲作品,应该把作品放在一系列作品的比较中观察差异,以便找出矛盾的切入口”。
笔者对此深表赞同,笔者认为作品之间的比较探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同一题材不同作品的比较探究,同一主题不同作品的比较探究,课文与原稿的比较探究,教读文与自读文的比较探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比较探究。
限于篇幅,笔者试举一例。
比如同一主题不同作品的比较探究,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与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可谓经典的对比例子,两篇文章都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但是两篇作品在人物形象、作家态度、写作角度方面还是能找到许多不同,比如孔乙己虽热衷功名,但诚恳善良,鲁迅对他在批判中饱含同情。
而范进世故圆滑、狡诈虚伪,吴敬梓对其极尽讽刺之能事。
比较是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找出事物间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其相同点和相异点,从而把握不同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认识多类事物的目的。
语文教师自觉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增大教学容量,提高阅读效果,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