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研究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恰当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比较阅读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听、说、读、写四个大的方面,学生还需要掌握丰富的读音、字词、标点等知识,一些学生对语文常常感觉枯燥、繁琐,进而生出厌恶之情。尤其是阅读理解,由于存在过于应试化的弊端,更让许多同学疲于应试,而丧失了原有的阅读兴趣。而比较阅读法通过学生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比较,抓住“比较点”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时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常常是抓住文章深度挖掘、条分缕析,将一篇完整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无法做到触类旁通。而掌握比较阅读法后,它可以以一篇带多篇,使语文复习系统化。同时,比较阅读法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知识点能够形成体系,把厚书读薄,而在复习过程中,他们从“信息库”中提取信息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学生,从而做到厚积而薄发。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的鉴别涉及一部作品的中心思想、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文化背景等方面,并对其给予正确的赏析、抽象和概括。这除了与学生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有关外,在技巧方面,还离不开学生对文学作品经常进行比较联系。这是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孰优孰劣,知道孰优孰劣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高尚的品位。

二、比较阅读的训练过程

1.正确选取比较点

笔者认为,比较点的选择体现我们进行比较的意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来筛选确定比较点。至于比较点的内容,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发现主要有主题思想、题材选择、创作意图、故事情节、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等)和写作技巧(结构特点、详略安排等)。此外,因文学体裁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对比较点的内容进行如下划分:记叙文,主要比较叙述顺序、情节结构等;议论文,则比较论点提出方式、论证结构等;说明文,更多侧重比较事物特征、说明方法等;小说,我们经常比较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至于诗歌,比较多的是格式特点、语言风格等。

2.作品内部的比较探究

在作品的内部作纵向的比较探究,主要包括遣词造句的比较探究、布局谋篇的比较探究、人物形象的比较探究、环境描写的比较

探究等等。笔者试举两例。在遣词造句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而布局谋篇的比较探究,笔者可以举出朱自清的《绿》,文章首段是:“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尾段是:“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通过比较探究,尾段仅比首段仅仅多了“不禁”一词,但是十分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对梅雨潭之绿情不自禁地喜爱和赞美之情。

3.作品之间的比较探究

孙绍振教授曾说过:一位优秀的教师“不能满足于一篇一篇孤立地讲作品,应该把作品放在一系列作品的比较中观察差异,以便找出矛盾的切入口”。

笔者对此深表赞同,笔者认为作品之间的比较探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同一题材不同作品的比较探究,同一主题不同作品的比较探究,课文与原稿的比较探究,教读文与自读文的比较探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比较探究。限于篇幅,笔者试举一例。比如同一主题不同作品的比较探究,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与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可谓经典的对比例子,两篇文章都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但是两篇作品在人物形象、作家态度、写作角度方面还是能找到许多不同,比如孔乙己虽热衷功名,但诚恳善良,鲁迅对他在批判中饱含同情。而范进世故圆滑、狡诈虚伪,吴敬梓对其极尽讽刺之能事。

比较是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找出事物间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其相同点和相异点,从而把握不同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认识多类事物的目的。语文教师自觉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增大教学容量,提高阅读效果,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