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端午粽》重难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端午粽》重难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送来了一个礼物,请大家坐端正看大屏幕。出示(粽子图)。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包的是什么呢?又是什么味道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午粽》

目的:了解学情,看大家对粽子有多少了解。

过渡: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传统节日大都和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明确: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大家都吃粽子。除了吃粽子,还有些地区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看看本课生字你认识吗?如何记住它们呢?(出示生字词)

采取方式:齐读、分小组读、学生领读、指名认读。

齐读目的是了解学生学情,掌握了多少字词。分小组读是检查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让学生领读,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指名读是为了让全班学生更加投入的学习生字,争取当堂掌握。2、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是如何记住他们的呢?再来复习一下我们的识字方法(我是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3、打乱顺序识字,目的就是检查学生记住多少字,让学生对生字加深印象。

4、出示我会写

示范写“午”、“米”、“真”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在写“米”的时候我先出示的“米”字的演变,让学生猜这个字。学生很容易猜出来。然后重点指导“真”,明确先观察,再分析,最后动笔写。让学生观察里面有三道横,外面一笔是“长横”,下面两个点方向不一样。

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三、指名读课文,指导朗读

1、请学生说说文章共几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目的一是指导正音,二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请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一”的读音。师范读,学生模仿。

3、出示第二自然段

注意长句子的读法,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回答问题。

四、播放相关视频,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五、拓展延伸。

我国历史悠久,你还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预设:现代从西方引进的节日,学生易混淆。

六: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样子、味道、花样

屈原:爱国诗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学课文之前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认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课件:开火车逐个认读

(2)小组评比哪个组读的好,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奖励。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反思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