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总结
软件工程导论第一章:软件工程学概论1.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2. 概括的说,软件危机包括两方面问题:如何开发软件已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3. 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软件的质量往往靠不住;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不及深入的趋势。
4.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在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存在这么多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5. 在实践过称中或多或少的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和技术,这可能是使软件问题发展成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
6. 软件不同与硬件,他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
7. 软件不同于一般程序,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估摸庞大,而且程序复杂性将随着程序规模的增加而呈指数上升。
8. 软件本身独有的特点确实给开发和维护带来一些客观困难。
9. 对用户要求没有完整的认识就匆忙着手编写程序是软件开发功臣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10. 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遗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通常把软件经历的这个漫长的时期称为生命周期。
11. 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其中,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够适当的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12.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13. 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吧工程应用与软件;研究前面所提到的途径。
14. 软件工程的本质特性:软件工程关注与大型程序的构造;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软件经常变化;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和谐的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他的用户;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体另一种具有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品。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重点总结很全第六版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1.1 软件危机1.1.1 软件危机旳简介软件危机(软件萧条、软件困扰):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旳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碰到旳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包括下述两方面旳问题:怎样开发软件, 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旳需求;怎样维护数量不停膨胀旳已经有软件。
软件危机旳经典体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旳估计常常很不精确;(2)顾客对“已完毕旳”软件系统不满意旳现象常常发生;(3)软件产品旳质量往往靠不住;(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旳;(5)软件一般没有合适旳文档资料;(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旳比例逐年上升;(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旳速度, 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旳趋势。
1.1.2 产生软件危机旳原因(1)与软件自身旳特点有关(2)与软件开发与维护旳措施不对旳有关1.1.3 消除软件危机旳途径对计算机软件有对旳旳认识。
认识到软件开发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毕旳工程项目。
应当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旳开发软件旳成功技术和措施, 并继续研究探索。
应当开发和使用更好旳软件工具。
总之, 为了处理软件危机, 既要有技术措施(措施和工具), 又要有必要旳组织管理措施。
1.21.2.1 软件工程旳简介软件工程: 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旳一门工程学科。
采用工程旳概念、原理、技术和措施来开发与维护软件, 把通过时间考验而证明对旳旳管理技术和目前可以得到旳最佳旳技术措施结合起来, 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旳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 这就是软件工程。
(期中考)软件工程旳本质特性: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旳构造软件工程旳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软件常常变化开发软件旳效率非常重要友好地合作是开发软件旳关键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旳顾客在软件工程领域中是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旳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旳人发明产品1.2.2 软件工程旳基本原理用分阶段旳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坚持进行阶段评审实行严格旳产品控制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成果应能清晰地审查开发小组旳人员应当少而精承认不停改善软件工程实践旳必要性1.2.3 软件工程措施学软件工程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旳内容。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的主要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和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软件危机的原因:软件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软件开发的管理困难,开发费用不断增加,开发技术落后,生产方式落后,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慢❤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软件工程的本质特性: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 2.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3.软件经常变化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 5.和谐的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7.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品❤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的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的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其中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回答“怎样做”的问题,工具是为运用方法而提供的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工程支撑环境,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使用的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①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②面向对象方法学❤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模型)特点: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2.推迟实现的观点3.质量保证的观点❤软件生命周期:1.问题定义(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可行性研究(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吗)3.需求分析(为了解这个问题,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4.总体设计(概括地说,应该怎样实现目标系统)5.详细设计(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呢)6.编码和单元测试7.综合测试8.软件维护(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渐增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待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从三个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实现这个系统吗)2.经济可行性(这个系统的经济效益能超过它的开发成本吗)3.操作可行性(系统的操作方式在这个用户组织内行得通吗)❤可行性研究过程的步骤: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4.进一步定义问题 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6.推荐行动方针7.草拟开发计划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和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数据字典由下列四类元素的定义组成 1.数据流2.数据流分量(即数据元素)3.数据存储4.处理❤定义数据的方法:1.顺序2.选择3.重复4.可选❤成本估计三种估算技术:1.代码行技术2.任务分解技术3.自动估计成本技术❤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1.货币的时间价值2.投资回收期3.纯收入4.投资回收率❤软件需求正确性的验证①一致性②完整性③现实性④有效性❤对系统的综合需求:1.功能需求2.性能需求3.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4.出错处理需求5.接口需求6.约束7.逆向需求8.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与用户沟通获取需求的方法:访谈,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求精,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书,快速建立软件原型❤分析建模:数据模型——E-R图,功能模型——数据流图,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从哪些方面验证软件需求的正确性:1.一致性2.完整性3.现实性4.有效性❤验证软件需求的方法:1.验证需求的一致性2.验证需求的现实性3.验证需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总体设计过程通常由两个主要阶段组成: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总体设计过程步骤:1.设想供选择的方案2.选取合理的方案3.推荐最佳方案4.功能分解5.设计软件结构6.设计数据库7.制定测试计划8.书写文档(①系统说明②用户手册③测试计划④详细的实现计划⑤数据库设计结果)9.审查和复审❤模块对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开发具有独立性功能而且和其他模块之间没有过多的相互作用的模块,就可以做到模块独立❤耦合(低→高)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1. 软件工程概述1.1 什么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系统的学科。
它基于工程原理和方法,将系统化的、规范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开发过程中,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1.2 软件工程的重要性在当今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软件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
软件工程的实践使得软件开发更加可控,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软件质量,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
1.3 软件工程的原则软件工程有一些核心原则,包括适应性、可理解性、一致性、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这些原则帮助开发人员创建高质量的软件,并确保软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软件开发过程2.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概念形成到软件退役的整个过程。
常见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和敏捷模型。
2.2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下一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完成后开始。
2.3 迭代模型迭代模型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将软件开发分为多个迭代周期。
每个迭代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评审阶段。
每个迭代周期都会产生一个可执行的软件版本。
2.4 敏捷模型敏捷模型强调迭代和反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灵活性和适应性。
常用的敏捷开发方法包括Scrum和XP(极限编程)等。
3. 软件开发方法与工具3.1 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的关键环节,用于确定用户需求并转化为可行的软件规格说明。
需求工程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建模和需求验证等阶段。
3.2 架构设计架构设计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确定系统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常用的架构设计模式包括模块化、层次化、客户端-服务器和MVC等。
3.3 编程与测试编程是将设计转化为可执行代码的过程,而测试是验证代码是否达到预期功能的过程。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知识点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知识点一、软件:软件定义:软件=程序+文档+数据软件特点:1、具有抽象性2、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3、软件的维护比硬件的维护要复杂得多4、对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5、尚未完全摆脱手工艺的开发方式6、软件本身是复杂的7、软件成本相当昂贵8、相当多的软件工作涉及到社会因素软件的发展:程序设计、程序系统、软件工程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指的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的问题:如何开发软件,怎样满足对软件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软件危机表现:1.开发成本难以控制,进度不可预计;2.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很差,难以满意;3.软件文档相当缺乏,软件系统不可维护;4.软件开发生产率很低,软件产品供不应求。
5.软件产品成本十分昂贵。
管理科学中的方法和原理进行软件生产的管理。
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软件开发中的各种模型和各种算法,如可靠性模型,说明用户需求的形式化模型等。
软件工程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软件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回答“如何做”的问题;工具是为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包括:传统方法学面向对象方法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软件成本、软件可靠性、软件维护、软件生产率和软件复用。
基本内容:包括理论、结构、方法、工具、环境与规范等目标:以较少的投资获得易维护、易理解、可靠和高效率的软件产品。
原则:即分解、抽象和信息隐蔽、一致性和确定性原理:工程化和系统化。
软件过程:软件过程是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从软件开发的观点看,它就是使用适当的资源(包括人员、硬软件工具、时间等,为开发软件进行的一组开发活动,在过程结束时将输入(用户要求转化为输出(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过程包含四种基本的过程活动:Plan 软件规格说明:规定软件的功能及其运行的限制Do 软件开发:产生满足规格说明的软件Check 软件确认:确认软件能够完成客户提出的要求Action 软件演进:为满足客户的变更要求,软件必须在使用的过程中演进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强调使用生存周期方法学、强调使用结构分析与结构设计任务软件工程的目标:生产具有正确性、可用性以及开销合宜的产品1、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2、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3、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4、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5、需要较低的维护费用6、能按时完成开发7、及时交付使用三、软件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基本流程: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软件维护。
软件工程导论 复习资料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资料软件工程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软件工程导论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门课程。
1. 软件工程概述1.1 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开发和维护大规模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化和可量化的方法来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以提高软件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
1.2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了解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活动,对于理解软件开发过程的全貌和整体把控至关重要。
1.3 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工程方法学是用于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的一种方法体系,包括传统的瀑布模型、敏捷开发方法、迭代开发方法等。
通过学习不同的软件工程方法学,可以使软件开发过程更加有序、高效。
2. 需求工程2.1 需求定义和分类需求工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它主要涉及到需求的定义、分析和规范化等活动。
了解需求的定义和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准确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2.2 需求获取和分析需求获取是收集用户需求信息的过程,需求分析是将这些需求信息进行过滤、分类和分析的过程。
在需求获取和分析阶段,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和技术,例如面谈、问卷调查、用例图等。
2.3 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对系统需求进行详细描述和规范的文档,它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等内容。
编写清晰、准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它对于后续的设计和编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软件设计3.1 软件设计基础软件设计是将需求转化为软件结构的过程,它包括模块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等。
掌握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
软件生存期的阶段划分:(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2)需求分析;(3)总体设计;(4)详细设计(5)实现(6)集成测试(7)确认测试(8)使用和维护软件=程序+文档+数据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软件本身特点(客观):逻辑部件: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较难维护;规模庞大:代码长度不正比程序复杂程度;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主观):没有认识到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开发不同阶段进行修改需要付出的代价差别很大;软件产品=程序+每个阶段的文档资料。
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软件≠程序);技术措施: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技术和方法;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等;管理措施:必须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不是某种个体劳动的神秘技巧,而应该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
软件发展的4大趋势:流水线生产、网络化、服务化与全球化。
软件工程是:①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②研究①中提到的途径。
”软件工程具有下述的本质特性: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2. 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3. 软件经常变化4. 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5.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 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7. 在软件工程领域中是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软件工程三个要素:方法、工具、过程软件工程方法学,分别是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
传统方法学:把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依次划分为若干个阶段,然后顺序地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以数据为主线,把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学具有下述4个要点:(1)把对象(object)作为融合了数据及在数据上的操作行为的统一的软件构件。
软件工程导论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主要模型: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变换模型和基于知识的模型等2. 模块独立性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
模块独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
3.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可维护性指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
4.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指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
或者说,软件工程就是运用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组织管理软件的生产、研究、开发、管理、维护的过程、方法和技术。
5.数据字典字据字典:简称DD,就是用来定义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成分具体含义的,它以一种准确的\无二义性的说明方式为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维护提供了有关元素的一致的定义和详细的描述。
6、静态测试静态测试是采用人工检测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的方法对程序进行检测。
7、面向对象:面向对象OO=类+对象+继承+通信8、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主义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
9、软件危机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 是计算机软件在它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概括地说,主要包含两方面的问题:如何开发软件,怎样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10、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
简答:1.软件生存周期有哪几个阶段?①可行性研究②需求分析③总体设计④详细设计⑤编码⑥测试⑦维护2.白盒测试法有哪些逻辑覆盖标准?①语句覆盖②判定覆盖③条件覆盖④判定/条件覆盖⑤条件组合覆盖⑥点覆盖、边覆盖、路径覆盖3.软件的维护有哪4种类型?①校正性维护②适应性维护③完善性维护④预防性维护。
软件工程导论重点内容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重点掌握的内容: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软件1.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2.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3.描述程序功能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软件的特点: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软件是通过人们的智力活动,把知识与技术转换成信息的一种产品,是在研制、开发中被创造出来的在软件运行和使用的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经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对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的开发方式软件的开发费用越来越高,成本相当昂贵;二.软件危机以及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迅速普及的趋势;软件产品“供不应求”;2.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3.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很不充分,用户对“已完成的”的软件系统不满足的现象经常发生;4.软件产品的质量不容易保证;5.软件产品常常是不可维护的;6.软件产品的重用性差,同样的软件多次重复开发;7.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重要的方面:软件生产本身存在的复杂性;软件开发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三、软件危机1、软件危机定义: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2、软件危机的两个主要问题: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3、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软件工程1、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高效的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准则可以概括为7条基本原则: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坚持进行阶段评审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应能清楚地审查结果合理安排软件开发小组的人员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3、软件工程方法学,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4、软件生命周期概念、三时期,八阶段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也称为软件维护3个时期组成;软件定义时期通常进一步划分成3个阶段,即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时期分为4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五、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模型是跨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的系统开发、运作、维护实施的全部工作和任务的结构框架;1瀑布模型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特点阶段的顺序性和依赖性规范化推迟实现的观点系统化质量保证阶段评审存在问题不适合需求模糊的系统需求的迷糊性和不确定性适用于操作系统、编译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的开发快速原型模型:所谓快速原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快速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系统,让用户在计算机上试用它,通过实践来了解目标系统的概貌3增量模型:是瀑布模型的顺序特征与快速原型法德迭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模型把软件看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增量,在看法过程的各次迭代中,每次完成其中的一个增量;4喷泉模型5微软过程六、思考:你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这一个观点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批驳之;1.请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实例加以论述;软件就是程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软件等于程序加文档加数据;1文档是软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软件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文档;它是开发人员与用户以及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之间交流的媒介3文档是软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4程序与文档必须一致,文档才有价值;5文档质量直接决定软件质量的高低;6文档也是软件测试和维护的依据;在没有文档或文档不全的情况下对大型软件进行测试与维护是不可思议的事情;7文档是软件可重用的依据;2、有人说:软件开发时,一个错误发现得越晚,为改正它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对否请解释你的回答;答:对,第二章可行性研究重点掌握的内容:可行性研究的系统流程图一般内容: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步骤,成本效益分析一、可行使研究: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一般来说,应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运行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开发方案等方面研究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在明确了所要研究问题定义之后,分析员应该在明确目标系统所有限制和约束的前提下,去确定该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或就是用最小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2、可行性研究过程: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4)进一步定义问题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6)推荐行动方针7)草拟开发计划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3、系统流程图的定义和作用:可行性研究对现有系统做概括的物理模型描述,如用图形工具表示则更加直观简洁;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系统里面的每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部件的信息流程,而不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利用系统流程图来描述所建议系统的物理模型;4、数据流程图的定义和作用:数据流程图有两个特征:抽象性和概括性;抽象性指的是数据流程图把具体的组织机构、工作场所、物质流都去掉,只剩下信息和数据存储、流动、使用以及加工情况;概括性则是指数据流程图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总体5、数据流程图的组成元素数据流图可以用来抽象地表示系统或软件;它从信息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同时可以按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表示内容不断增加的数据流和功能细节;因此,数据流图既提供了功能建模的机制,也提供了信息流建模的机制,从而可以建立起系统或软件的功能模型;6、数据流程图的组成: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是指系统之外的人或单位,它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如何绘制数据流程图1识别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画出顶层图2画系统内部的数据流、加工与文件,画出一级细化图3加工的进一步分解,画出二级细化图4其它注意事项7、数据流程图的注意点1每个处理都必须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如果没有,是错误的;数据守恒2每个数据存储应该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如果缺了一种,是Warning的;缺两种就错了;3、数据流只能在处理与处理、数据存储或者外部实体之间流动;、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外部实提到外部实体、外部实提到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流都是错误的;4、一个处理可以细分成多个子处理,分成若干个层次均匀分解5、良好命名系统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答:1系统流程图描述系统物理模型的工具,数据流程图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2系统流程图从系统功能的角度抽象的描述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之间信息流动的情况;3数据流程图从数据传送和加工的角度抽象的描述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和数据处理的工作状况;三、数据流图:1、组成符号:4中基本图形符号正方形、圆角矩形、开口矩形2、数据流图的基本要点是描绘“做什么”,而不是考虑“怎么做”;3、一套分层的的数据流图由顶层、底层、和中间层组成;4、画分层数据流图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a.自外向内,自顶向下,逐层细化,完善求精;b.保持父图与子图的平衡;也就是说,父图中某加工的输入数据流中的数据必须与它的子图的输入数据流在数量和名字上相同;c.保持数据守恒;也就是说,一个加工所有输出数据流中的数据必须能从该加工的输入数据流中直接获得,或者是通过该加工能产生的数据;d.加工细节隐藏;根据抽象原则,在画父图时,只需画出加工和加工之间的关系,而不必画出各个加工内部的细节;e.简化加工间关系;在数据流图中,加工间的数据流越少,各加工就越相对独立,所以应尽量减少加工间输入输出数据流的数目;f.均匀分解;应该使一个数据流中的各个加工分解层次大致相同;g.适当地为数据流、加工、文件、源/宿命名,名字应反映该成分的实际意义,避免空洞的名字;h.忽略枝节;应集中精力于主要的数据流,而暂不考虑一些例外情况、出错处理等枝节性问题;i.表现的是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j.每个加工必须既有输入数据流,又有输出数据流.在整套数据流图中,每个文件必须既有读文件的数据流又有写文件的数据流,但在某一张子图中可能只有读没有写或者只有写没有读;小结:一个软件系统,其数据流图往往有多层;如果父图有N个加工Process,则父图允许有0~N张子图,但是每张子图只能对应一张父图;在一张DFD图中,任意两个加工之间可以有0条或多条名字互不相同的数据流;在画数据流图时,应该注意父图和子图的平衡,即父图中某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与其输入输出流在数量和名字上相同;DFD信息流大致可分为两类:交换流和事务流;9、数据字典1.数据字典是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进行详细的定义与描述,起到对数据流程图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2.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数据流、数据流分量即数据元素、数据存贮、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3.数据字典的作用是什么对用户来讲,数据字典为他们提供了数据的明确定义;对系统分析员来讲,数据字典帮助他们比较容易修改已建立的系统逻辑模型;数据字典的实现:P4910、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是要从经济角度分析开发一个特定的新系统是否可行,从而帮助使用部门负责人正确地做出是否投资与这项开发工程的决定;几种度量效益的方法: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纯收入第三章需求分析一、重点掌握的内容那:需求分析的方法和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二、一般掌握的内容:需求分析的任务和原则三知识点:1、为什么要做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研究阶段已经粗略的描述了用户的需求,甚至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但是,许多细节被忽略了,在最终目标系统中是不能忽略、遗漏任何一个微小细节的,所以,可行性研究不能代替需求分析;2、需求分析的方法:需求分析方法由对软件的数据域和功能域的系统分析过程及其表示方法组成,它定义了表示系统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的方式,大多数的需求分析方法是由数据驱动的,也就是说,这些方法提供了一种表示数据域的机制,分析员根据这种表示,确定软件功能及其特性,最终建立一个待开发软件的抽象模型,即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3、需求分析的任务: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需求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共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它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它有效性需求;需求分析的任务不是确定系统如何完成它的工作,而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其实现步骤如下图所示:一般说来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下述几方面: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需求对系统的综合需求主要有:系统功能需求、系统性能需求、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错处理需求、接口需求、约束、逆向需求、将来可能提出的需求:2)分析系统的数据需求就是在理解当前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明确目标系统要“做什么”,可以导出系统的详细的逻辑模型;具体做法:首先确定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的逻辑差别;然后将变化部分看作是新的处理步骤,对功能图一般为数据流图及对象图进行调整;最后有外及里对变化的部分进行分析,推断其结构,获得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通常用数据流图、数字字典和主要的处理算法描述这个逻辑模型;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4)修正系统开发计划在经过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分析员对目标系统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因此可以对系统的成本和进度做出更准确地估计,在此基础上应该对开发计划进行修正;5开发原型系统:使用原型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用户通过实践获得关于未来的系统将怎样为他们工作的更直接更具体的概念,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提出他们的要求;4、需求分析的步骤:1调查研究2分析与综合3书写文档4需求分析评审5、需求分析的原则:1、必须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数据域和功能域2、按自顶向下、逐层分解问题3、要给出系统的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6、软件需求的验证: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结果是开发软件系统的重要基础,大量统计数字表明,软件系统中15%的错误起源于错误的需求;为了提高软件质量,确保软件开发成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一旦对目标系统提出一组要求之后,必须严格验证这些需求的正确性;一般说来,应该从下述4个方面进行验证:1一致性所有需求必须是一致的,任何一条需求不能和其他需求互相矛盾;2完整性需求必须是完整的,规格说明书应该包括用户需要的每一个功能或性能;3现实性指定的需求应该是用现有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基本上可以实现的;对硬件技术的进步可以做些预测,对软件技术的进步则很难做出预测,只能从现有技术水平出发判断需求的现实性;4有效性必须证明需求是正确有效的,确实能解决用户面对的问题;7、状态转换图:指明了作为外部事件结果的系统行为;为此,状态转换图描绘了系统的各种行为模式称为“状态”和在不同状态间转换的方式;状态转换图是行为建模的基础;思考:利用DFD图进行需求分析: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用以表达系统内数据的运动情况的工具有A;供选择的答案:A.数据流图B.数据词典C.结构化英语D.判定表与判定树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用状态―迁移图表达系统或对象的行为;在状态―迁移图中,由一个状态和一个事件所决定的下一状态可能会有A个;供选择的答案:多个D.不确定五、总体设计概要设计重点掌握的内容:概要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一般掌握的内容:概要设计的文档和评审考核知识点:一、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目的: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因此,总体设计又称为概要设计或初步设计;1、面向结构设计SD2、面向对象设计OOD2、总体设计的任务:1系统分析员审查软件计划、软件需求分析提供的文档、提出最佳推荐方案,用系统流程图,组成物理元素清单,成本效益分析,系统的进度计划,供专家沈顶峰,审定后进入设计2去顶模块结构,划分功能模块,将软件功能需求分配给所划分的最小单元模块;确定模块之间的联系,确定数据结构、文件结构、数据库模式,确定测试方法与策略;3编写概要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测试计划,选用相关的软件工具来描述软件结构,结构图是经常使用的软件描述工具;选择分解功能与划分模块的设计原则,例如模块划分独立性原则,信息隐蔽原则等3、总体设计过程通常由两个主要阶段组成: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4、典型的总体设计过程包括下述9个步骤:1、设想功选择的方案2、选取合理的方案3、推荐最佳方案4、功能分解5、设计软件6、设计数据库7制定测试计划8、书写文档:系统说明、用户手册、测试计划、详细的实现计划、数据库设计结果;9、审查和复审二、设计原理分析模块化,在模块化程序设计中,按功能划分模块的原则是,模块化和软件成本关系:模块具有输入和输出参数传递、功能、内部数据结构局部变量和程序代码四个特性1、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2、模块化的根据: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原来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模块化和软件成本关系:根据总成本曲线,每个程序都相应地有一个最适当的模块数目M,,使得系统的开发成本最小.3、模块设计的准则: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在对初步模块进行合并、分解和移动的分析、精化过程中力求提高模块的内聚,降低藕合;2模块大小要适中:大约50行语句的代码,过大的模块应分解以提高理解性和可维护性;过小的模块,合并到上级模块中;3软件结构图的深度、宽度、扇入和扇出要适当;一般模块的调用个数不要超过5个;4尽量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5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6模块的作用域应在控制域之内;4、抽象的概念:抽出事务的本质特性而暂时不考虑它们的细节.5、信息隐蔽:模块中所包括的信息不允许其它不需这些信息的模块调用信息局部化:是把一些关系密切的软件元素物理地放得彼此靠近6、什么是模块独立性答:模块独立性概括了把软件划分为模块时要遵守的准则,也是判断模块构造是不是合理的标准;7、模块独立性:是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子功能,而和软件系统中的其它的模块接口是简单的;模块独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8、为什么模块的独立性很重要答:1有效的模块化的软件比较容易开发出来2独立的模块比较容易测试和维护;总之,模块独立是好设计的关键,而设计又是决定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9、衡量模块独立的两个标准是什么它们各表示什么含义10、答:衡量模块的独立性的标准是两个定性的度量标准:耦合性和内聚性;1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模块间耦合高低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及传递的信息;2内聚性;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若一个模块内各元素语句之间、程序段之间联系得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耦合性与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将软件系统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提高模块的独立性,为设计高质量的软件结构奠定基础;模块的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称为模块独立原则,也称为模块设计的原则;10、启发规则: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2)模块规模应该适中3)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深度表示软件结构中控制的层数,它往往能粗略地标志一个系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宽度是软件结构内同一个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一般来说,宽度越大系统越复杂;对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模块的扇出;一个模块的扇入是指直接调用该模块的上级模块的个数;一个模块的扇出是指该模块直接调用的下级模块的个数;设计原则:低扇出、高扇入;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内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6)设计单入口和单出口的模块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三、概要设计的方法:1、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信息流映射成软件结构,信息流的类型决定了映射的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设计要解决的任务,就是上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DFD图映射为软件系统的结构;2、数据流图的类型:交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交换型结构:由3部分组成,传入路径,变换中心,输出路径系统的传入流经过变换中心的处理,变换为系统的传出流;事务型结构:有至少一条接受路径,一个事务中心与若干条动作路径组成;当外部信息沿着接受路径进入系统后,经过事务中心获得某个特定值,就能据此启动某一条动作路径的操作;四、结构化设计1、结构化设计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中心任务就是把用DFD图表示的系统分析模型转换为软件结构的设计模型,确定软件的体系结构域接口;2、结构化方法的步骤:1复审DFD图,必要时刻再次进行修改或细化:2鉴别DFD图所表示的软件系统的结构特征,确定它所代表的软件结构是属于变换型还是事务型;3按照SD方法规定的一组规则,吧DFD图转换为初始的SC图;变换型DFD图初始SC图事务型DFD图初始SC图3、结构设计的优化规则:1对模块分割、合并和变动调用关系的指导规则:以提高模块独立性为首要标准,除此之外,适当考虑模块的大小;2保持高扇/入低扇出原则3作用域/控制域规则:作用域不要超出控制域的范围;软件系统的判定,其位置离受它控制的模块越近越好;六、详细设计重点掌握的内容:详细设计的任务和方法一般掌握的内容:详细设计的原则和详细设计的规格与评审。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整理)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整理)1.什么是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包括用户难以满意、软件产品质量不可靠、维护困难、生产效率低下、开发成本增加、难以预估成本与进度、技术发展不能满足需求等方面。
2.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软件危机的产生原因包括开发人员对软件缺乏正确认识、软件开发过程缺乏统一的方法论和规范指导、软件规模和复杂程度增加等。
为了克服软件危机,需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长期以来从事各种工程项目中积累的有效原理、概念、技术与方法,并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的技术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更好的软件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并且需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3.怎样克服软件危机?为了解决软件危机,需要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吸收有效原理、推广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开发更好的软件工具等;组织管理措施包括良好的组织、严格的管理、相互友好的协作等。
4.构成软件项目的最终产品软件项目的最终产品包括应用程序、系统程序、面向用户的文档资料和面向开发者的文档资料。
5.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从软件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淘汰的全过程。
6.软件生存周期为什么划分成阶段?将软件生存周期划分成阶段可以降低每个阶段任务的复杂程度,简化不同阶段的联系,有利于工程的组织管理,也便于采用良好的技术方法。
同时,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独立而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整个软件开发工作的困难程度。
2)分析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3)制定问题定义报告,明确系统的范围和边界,为后续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
2.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研制系统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评估,确定是否继续进行系统的研制。
3.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有哪些?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可行性研究,包括对技术方案的评估和选择;2)经济可行性研究,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和投资回报分析;3)操作可行性研究,包括用户需求的评估和系统的可用性评估。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一、概念:1.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2.软件工程:是指导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性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
3.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可以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4.软件生命周期:从软件定义开始到软件被废弃所经历的整个时期,它包括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
5.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6.瀑布模型的特点:(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2)推迟实现的观点(典型特点)(3)质量保证的观点7.可行性研究的任务目的:用最小的代价和尽可能短的时间判断问题是否值得去解8.系统流程图:用来描述物理系统的工具。
9.数据流图(DFD):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即数据流图描绘数据在软件中流动和被处理的逻辑过程。
10.结构化分析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11.数据模型中包含3种互相关联的信息:(1)数据对象(2)数据对象的属性(3)数据对象彼此间相互连接的关系12.信息隐藏原理:应这样设计和确定模块,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和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13.数据耦合:如果两个模块彼此间通过参数交换信息,而且交换的信息仅仅是数据,那么这种耦合称为数据耦合。
14.控制耦合:如果传递的信息中有控制信息(尽管有时这种控制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出现),则这种耦合称为控制耦合。
15.黑盒测试法:把程序看作一个黑盒子,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是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
软件工程导论最全复习总结
1、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开发过程中旳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碰到旳一系列旳严重问题。
2、软件是程序、数据及有关文档旳完整集合,程序是可以完毕预定功能和性能旳可执行旳程序序列;数据是是使程序可以合适旳处理信息旳数据构造;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旳图文资料。
3、软件工程学包括3个要素:措施、工具、过程。
4、目前使用最广泛旳软件工程措施学是老式措施学和面向对象措施学。
5、软件工程措施学旳软件过程基本上可以用瀑布模型来描述。
6、瀑布模型、迅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7、Rup把软件生命周期划为:初始、精化、构建、移交阶段。
8、可行性研究旳三方面: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9、数据流图(DFD是一种图形化技术,他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旳过程中所经受旳变化。
10、数据字典是有关数据信息旳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程图中所包括旳所有元素旳定义旳集合。
11、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旳逻辑模型,没有数据字典,数据如就不严格,没有流程图,数据字典也难以发挥作用。
12、需求分析阶段结束之前,系统分析员应当写出软件需求规格阐明书,以书面形式准确旳描述软件需求。
13、9、构造化分析措施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渐求精进行需求分析旳措施。
14、ER图中包括了实体、关系和属性,矩形代表实体,菱形表达关系,椭圆或圆角矩形表达属性,用直线把实体和其属性连接。
15、验证软件需求旳对旳性: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有效性。
16、总体设计旳基本目旳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应当怎样实现?”,总体设计又称为概要设或初步设计。
17、模块旳独立程度可以有两个定性标量度量:内聚和耦合。
18、软件测试旳目旳:(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旳错误而执行程序旳过程;(2好旳测试方案是极也许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旳错误旳测试方案;(3成功旳测试是发现可至今为止尚未发现旳错误旳测试。
19、软件测试环节: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平行运行。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软件工程导论一、各章知识点1、统一建模语言(UML):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它是运用统一的,标准化的标记和定义实现对软件系统进行面向对象的描述和建模2、封装从字面上理解,所谓封装就是把某个事物包起来,使外界不知道该事物的具体内容。
封装也就是信息隐藏,通过封装对外界隐藏了对象的实现细节。
3、软件维护性的过程分为四类: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4、白盒、黑盒测试的概念如果知道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来检验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
这种测试叫做白盒测试,也叫结构测试。
如果已经知道了产品应该具有的功能,可以通过测试来检验是否每个功能都能正常使用,这种测试叫做黑盒测试,也叫功能测试。
5、继承: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继承分单继承(树型结构)和多重继承(网状结构)6、软件生命周期以及各阶段的任务(3个时期,9个阶段)概括的说,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通常把前两个时期再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
软件定义时期: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三个阶段软件开发时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五个阶段软件定义时期的任务是:确定软件开发工程的总目标;研究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确定客户对软件产品的需求估算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资源和成本,并且制定工程进度表软件开发时期的任务是:具体设计和实现在前一个时期定义的软件运行维护时期的任务是:通过对已交付使用的软件做必要的修改,使软件持久地满足客户的需求7、需求/概要/详细设计阶段是干什么的?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软件必须”做什么”,使用的概念主题是”功能”概要设计阶段的任务是确定“怎样做“,使用的概念是”模块“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把解法具体化,即回答“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使用的概念是“数据结构“和”算法“8、软件生命周期中时间花费做多的是维护阶段软件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是系统分析9、软件的开发模型。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总结一、软件工程概述软件工程是将系统化、规范化、可度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
软件工程包括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工具和方法以及软件质量管理等方面。
二、软件生命周期模型1. 瀑布模型:依次完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2. 增量模型:将整个项目分为多个增量,逐步完成。
3. 螺旋模型:在瀑布模型基础上增加风险评估环节,不断迭代。
4. 原型模型:快速构建原型,反复修改完善。
5. 敏捷开发:注重快速响应变化,通过迭代交付高质量的软件。
三、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将其转换为可实现的系统规格说明。
主要包括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两个方面。
四、设计1. 结构设计:确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数据设计:确定数据结构及其组织方式。
3. 接口设计:定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接口。
4. 过程设计:定义系统中各个过程的执行方式。
五、编码编码是将设计好的系统规格说明转换为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主要包括选择编程语言、编写代码、调试和测试等环节。
六、测试测试是对软件进行验证和确认,主要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等环节。
七、维护维护是指在软件交付后,对软件进行修改和更新以满足用户需求或修复缺陷。
维护包括预防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等方面。
八、软件质量管理软件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确保软件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并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等特点。
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制定、质量保证控制和质量评估等环节。
九、常见开发模式1. 面向对象开发模式: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开发。
2. 组件化开发模式: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组件进行开发。
3. 服务化开发模式: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服务进行开发。
4. 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微服务进行独立部署和运行。
十、常用工具和技术1. UML:统一建模语言,用于软件建模和设计。
2. IDE:集成开发环境,用于编码、调试和测试等环节。
软件工程导论简答题整理版
软件工程导论简答题整理版1. 什么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指通过系统性的、可量化的方法,对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进行管理,以提高软件质量和效率的学科。
2. 为什么需要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的软件开发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例如项目延期、质量低下和开发成本高等。
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原则,可以规范开发过程,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3. 软件生命周期是什么?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件开发开始到废弃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4. 什么是软件需求?软件需求是对软件系统功能、性能和其他特性的描述和规定。
它包括用户需求、系统需求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等。
5. 如何进行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是指对软件需求进行细化和明确,以便于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可以通过访谈用户、观察业务流程和收集用户反馈等方式进行需求分析。
6. 什么是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指根据软件需求,定义软件系统的结构、组件和接口等,以满足需求的功能和质量要求。
7. 软件设计有哪些原则?软件设计应遵循高内聚、低耦合、模块化、可重用、可维护等原则。
同时,还需要考虑软件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性能等因素。
8.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并促使其修复,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 软件测试方法有哪些?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黑盒测试关注输入和输出,不关心内部实现;白盒测试关注程序内部结构和代码逻辑;灰盒测试结合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思想。
10. 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指对软件配置项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软件系统的可控性和可维护性。
它包括配置项的标识、变更控制、版本管理和发布管理等。
11. 什么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是指对软件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达到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它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团队管理等方面。
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
软件生存期的阶段划分:(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2)需求分析;(3)总体设计;(4)详细设计(5)实现(6)集成测试(7)确认测试(8)使用和维护软件=程序+文档+数据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软件本身特点(客观):逻辑部件: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较难维护;规模庞大:代码长度不正比程序复杂程度;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主观):没有认识到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开发不同阶段进行修改需要付出的代价差别很大;软件产品=程序+每个阶段的文档资料。
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软件≠程序);技术措施: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技术和方法;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等;管理措施:必须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不是某种个体劳动的神秘技巧,而应该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
软件发展的4大趋势:流水线生产、网络化、服务化与全球化。
软件工程是:①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②研究①中提到的途径。
”软件工程具有下述的本质特性: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2. 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3. 软件经常变化4. 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5.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 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7. 在软件工程领域中是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软件工程三个要素:方法、工具、过程软件工程方法学,分别是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
传统方法学:把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依次划分为若干个阶段,然后顺序地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以数据为主线,把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学具有下述4个要点:(1)把对象(object)作为融合了数据及在数据上的操作行为的统一的软件构件。
(完整版)软件工程导论知识点概要
1.1软件危机软件危机的表现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成本难以估计、成本高。
2)软件开发进度估计不准确,项目延期比比皆是。
3)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功能和性能)。
4)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5)维护非常困难(多样性、复杂性、副作用)。
6)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
7)软件产品供不应求,跟不上计算机普及速度。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逻辑复杂,成本高,风险大,难于维护)。
(2)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软件≠程序(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废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生命周期)各自为阵无方法学(应要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作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1.2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
它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为目的。
软件工程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内容,是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所形成的工程学科。
软件工程的特性:1. 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传统的程序设计技术和工具是支持小型程序设计的)2. 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问题分解)3. 软件经常变化(考虑将来要发生的变化)4. 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寻求更好、更有效的工具)5.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运用标准和规程)6. 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软件要服务于用户)7. 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是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品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软件工程方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methodology),也称为范型(paradigm)。
软件工程导论重点内容
软件工程导论重点内容软件工程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重点内容,涵盖软件开发过程、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等方面。
一、软件开发过程1. 瀑布模型:介绍瀑布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各个阶段的任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与维护。
2. 增量模型:解释增量模型的概念和原理,强调其在大型软件项目中的优势和适用条件。
3. 敏捷开发:介绍敏捷开发方法,包括Scrum、极限编程(XP)等,着重强调其迭代、适应性和用户参与的特点。
二、软件需求1. 软件需求工程:介绍软件需求的基本概念和工程过程,包括需求获取、分析、建模、验证和管理等步骤。
2. 需求规格说明:讲解需求规格说明的标准格式、内容和编写方法,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约束条件的描述。
3. 需求变更与演化:强调软件需求的动态性和变化性,介绍需求变更的处理方法和管理策略。
三、软件设计1. 结构化设计:介绍结构化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包括模块化、信息隐藏、高内聚低耦合等概念。
2. 面向对象设计:介绍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包括类、对象、继承、封装、多态等。
3. 设计模式:介绍常用的设计模式,包括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等,并解释其在软件设计中的应用场景。
四、软件测试1. 测试基础:介绍软件测试的原理和基本概念,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用例和测试覆盖度等。
2. 黑盒测试:解释黑盒测试的方法和策略,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决策表等。
3. 白盒测试:介绍白盒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包括代码覆盖率、路径覆盖、条件覆盖等。
五、软件质量与项目管理1. 软件质量:讲解软件质量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包括功能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
2. 软件度量与度量指标:介绍软件度量的方法和工具,包括代码行数、Bug密度、投入产出比等。
3. 软件项目管理:讲解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包括需求管理、进度管理、团队管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其中,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够适当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开发软件时,对于提高软件开发人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的是开发程序人员数量。
软件工程中描述软件生存周期的瀑布类型一般包括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几个阶段。
其中,设计阶段在管理上可以依次分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步骤。
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中,用以表达系统内数据的运行情况的工具有数据流图。
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中,用实体关系图表达系统中的对象及其发展,在实体关系图中,表达对象和实体关系之间的关联有三种类型: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不应包括结构化程序设计,进行需求分析可使用多种工具,但判定表是不适用的,在需求分析中,分析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让软件做什么。
规格说明书的内容不应当包括对算法详细功能性描述,该文档在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不应包括软件可行性分析的依据。
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进行的一种交互过程,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性高的系统,它从用户界面的开发入手,首先形成系统界面原型,用户运行用户界面原型,并就同意什么和不同意什么提出意见。
一个模块的多个下属模块在系统结构图中所处的左右位置是无关紧要的。
一组语句在程序中多处出现,为了节省内存空间,把这些语句放在一个模块中,该模块的内聚性是偶然内聚的。
将几个逻辑上相似的成份,放在同一个模块中,通过模块入口的一个判断决定执行哪一个功能,该模块的内聚性是逻辑内聚的。
模块中所有成份引用共同的数据,该模块的内聚性是通信内聚的。
模块内的某成份的输出是另一些成份的输入,该模块的内聚性是顺序内聚的。
模块中所有成份结合起来完成一项任务,该模块的内聚是功能内聚。
模块化程序设计:1.便于由多人分工编制大型程序。
2.软件功能易于扩充。
3.易于理解,也便与排错。
4.只要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不变,模块内部实现细节的修改将不会影响别的模块。
5.模块间的单向调用关系叫做模块的层次结构。
程序设计风格指导原则:1.嵌套的重数应加以限制。
2.尽量少使用全局变量。
3.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名。
4.把常见的局部优化工作留给编译程序去做。
5.程序的格式应有助于读者理解程序。
6.尽量少使用goto语句。
测试过程需要三类输入:软件配置,测试配置,测试工具。
测试的费用已超过软件开发费用的30%以上,高产的测试是指用少量的测试用例运行程序发现被测试程序尽可能多的错误,单元测试是在实现阶段完成的,集成测试的计划是在概要设计阶段制定的,确认测试的计划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制定的。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的错误,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应该选择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和制定的附带标准。
与设计测试无关的文档是项目开发计划。
软件的集成测试工作最好由不属于该软件开发组的软件设计人员承担,以提高集成测试的结果。
软件调试的目的是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之。
结构化设计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系统设计方法,是以数据流图为基础,自顶向下,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
概要设计的结构是提供一份模块说明书。
需求分析是由分析员了解用户的要求,认真细致地调研、分析,最终应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并写出软件规格说明书。
注释是提高程序可读性的有效手段,好的程序注释占到程序总量的1/3.变换型和事务型是程序结构的标准形式。
从某处获得数据,再对这些数据做处理,然后将结果送出是属于变换型。
PAD图是一种详细设计工具。
排错一般是在测试发现错误后进行,其中找到错误位置占排错总工作量的95%。
分层数据流图是一种比较严格又易于理解的描述方式,它的顶层描述了系统的总貌。
数据流图中,当数据流向或流自文件时,数据流不必命名,有文件名就足够了。
分析员是用户和软件人员的中间人。
在软件开发中,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的一种做法是设计评审。
在开发软件时,程序开发环境可用来提高程序猿的工作效率。
软件测试中设计测试实例主要由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结果两部分组成。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程序的可读性。
开发软件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作软件危机。
成功的测试是指发现程序的错误。
系统开发的需求分析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数据定义。
文档是软件开发人员、维护人员、用户以及计算机之间的桥梁,软件开发人员在各个阶段以文档作为前段工作成功的体现和后段工作的基础。
单独测试一个模块时,有时需要一个驱动程序驱动被测试的模块,有时还要有一个或几个桩模块模拟由被测试模块调用的模块。
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提出以前,在程序设计中曾强调程序的效率。
现在,与程序的效率相比,人们更重视程序的可理解性。
软件测试中,白盒测试方法是通过分析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测试实例的方法,除了测试程序外,还适用于对软件详细设计阶段的软件文档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方法是根据程序的功能来设计测试实例的方法,除了测试程序外,它适用于需求分析阶段的软件文档进行测试。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维护阶段所需工作量最大,约占70%。
结构化分析方法产生的系统说明书由一套分层数据流图,一本数据字典和一组小说明及补充材料组成。
软件的可维护性一般由两次故障平均间隔时间和故障平均恢复时间来度量。
采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可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
仅根据规格说明书描述的程序功能来实现测试实例的方法成为黑箱法。
测试是以发现错误为目的的,而排错(调试)是以定位,分析和改正错误为目的的。
请按顺序写出软件生命期的几个阶段: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软件发展过程中,第一阶段(50年代)称为“程序设计原始时期”,这时既没有操作系统也没有高级语言,程序员只能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第二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末)称为“基本软件期”,出现了操作系统并渐普及,随之高级语言编译技术也有较大发展。
第三阶段(60年代——70年代中)称为“程序设计方法的时代”。
与硬件费用下降相反,软件开发费用急剧上升。
人们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模块化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方法,设法降低软件开发的费用。
第四阶段(70年代中至今)称为“软件工程时期”,软件开发技术不再仅仅是程序设计技术,而是同软件开发的各阶段(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使用和维护)及整体和管理有关。
软件危机出现于60年代末,为了解决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用工程学的原理来设计软件,这就是软件工程的诞生。
瀑布模型把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及维护三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更小的阶段。
软件的概要设计又称为总体设计,其主要任务是建立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
结构化分析SA是软件开发需求分析阶段所使用的方法,PAD图不是SA所使用的工具。
结构化分析方法以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等描述工具,即用直观的图和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软件系统模型。
模块本身的内聚是模块独立性的重要度量因素之一,在七类内聚中,具有最强内聚的一类是功能内聚。
Jackson设计方法由英国的M.Jackson提出的,它是一种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核心是要求程序只由顺序、循环和分支三种结构组成。
源程序的版面文档要求应有变量说明、适当注释和统一书写格式。
在软件工程中,当前用于保证软件质量的主要技术手段还是测试。
在软件工程中,高质量的文档标准是完整性、一致性和无二义性。
在软件研究过程中,CASE是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软件(结构)设计阶段(概要设计)的文档是模块结构图和说明书。
软件的维护是指对软件的改进、适应和完善。
逆向工程在软件工程中主要用于分析阶段。
软件工程中,只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而不关系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的测试方法,称为黑盒法测试。
在软件的设计阶段应提供的文档是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
程序流程图、N—S图和PAD图是设计阶段的详细设计使用的算法表达工具。
软件的可维护性是指软件的可理解程度,程序修改的难易程度。
月收入≤800元者免税,现用输入数800元和801元测试程序,则采用的是边缘值分析方法。
采用黑盒法测试程序是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
数据流图的小说明中描述的最基本部分是加工逻辑。
系统的健壮性是指在有干扰或输入数据不合理等意外情况下,系统仍能进行适当地工作。
软件工程学是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上的技术指导软件开发的学科,其目的是用较少的投资获得高质量的软件。
不适于作为数据流图处理(加工)框名称的是工资支票数据。
某模块的功能是打印录取通知书或不录取通知书,调用模块可通过此模块传递布尔标志信息决定本次调用哪种通知书的打印,这种模块之间的耦合称为控制耦合。
适应性维护的含义是为使软件在改变乐得环境下仍能使用所进行的维护。
采用白盒法测试模块(程序),应根据内部逻辑结构。
软件的质量标准中,某些因素是不可兼得的。
程序编写(实现)阶段完成的文档有用户手册、操作手册。
软件总体结构的内容应在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书文档中阐明。
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时,采用的基本手段是分解和抽象。
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
要减少两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则必须模块间传递的参数要少且不传递开关型参数以及两模块不引用同样的全局变量。
软件开发中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文档是系统说明书。
初始化模块和结束模块从块内联系看,被称为时间内聚模块。
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变换分析和事物分析技术实现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化结构图。
在软件测试中,确认(验收)测试主要用于发现需求分析阶段的错误。
结构化系统分析主要是通过处理功能分解进行分析的。
结构化设计方法是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在维护请求且进行的维护过程中,应先确定维护类型,然后对维护要求进行评估并分别处理。
划分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各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对独立。
OOA模型规定了一组对象如何协同才能完成软件系统所指定的工作。
这种协同在模型中是以表明对象通信方式的一组消息连接来表示的。
用黑盒法设计测试用例时采用的方法包括因果图法。
软件维护过程中,修改代码或数据后未作测试将会引起维护副作用。
可视化不属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性。
一般来说,在管理软件中,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的工作量以维护阶段所占的比例最大。
系统开发人员使用系统流程图或其他工具描述系统,估计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效益的工作是在总体设计阶段进行的。
设一模块内部的处理动作为:成分A的输出是成分B的输入,则该模块的聚合性称为顺序内聚。
某个模块的作用域是指收该模块内的判定所影响的所有模块。
如果按用户要求增加新功能或修改已有的功能而进行的维护工作,称为完善性维护。
软件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存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它从软件交付使用时算起。
软件质量因素中,正确性是指软件产品能准确执行需求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