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智能电网及变电站设计与建设
2024版智慧电力解决方案(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2024版智慧电力解决方案(智能电网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7895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9.png)
平台层技术及应用场景
平台层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用于对感知层采集 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
应用场景包括电网规划、调度控 制、故障诊断等。
通过平台层技术,实现对电网的 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提高电
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应用层技术及应用场景
1
应用层技术包括电力市场交易、需求侧管理、综 合能源服务等,用于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和增值服务。
通信信道
采用230MHz无线专网、GPRS/CDMA无线公网、光纤专网等多种 通信方式,确保用电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分布式能源接入设备与系统
分布式电源接入设备
包括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变流器等,实现分布式电源 的灵活接入和高效利用。
微电网控制系统
实现微电网的并网运行、孤岛运行以及两种模式间的平滑切换,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智慧电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培育新兴产业,拓展应用领域
通过培育新兴产业,拓展智慧电力的应用领域,推动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结合新能源发电特性和市场需 求,开发新能源发电与传统能 源发电的联合调度和优化运行
模式。
05
智慧电力解决方案价值体现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01
02
03
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 及时发现并处理电网故障,
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 信技术,实现对电网设备 的远程监控和操作,提高
运维效率。
通过智能用电设备和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实现用户侧能源消费的可视化、可控制和 可优化。
关于改造建设智能变电站的探索
![关于改造建设智能变电站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0602dce08a1284ac85043c4.png)
2012年5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y2012 第10期总第260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0T o tal N o.260关于改造建设智能变电站的探索马慧丽(包头市九原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头 014060) 摘 要:针对包头市九原电力综自系统改造及加强在线监测的应用,探索了智能变电站的实现,并对九原电力公司110kV苏木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采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保护测控;同时还将实行整站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视,项目建设还将实现顺序控制、视频联动、智能告警、状态检修等应用功能,为调度和运行检修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数字化保护;在线监测;包头 中图分类号:T 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0—0062—011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智能变电站(Smart subst at ion)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能变电站的智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智能设备和智能高级应用。
所谓智能设备,是指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的有机结合,其中,智能组件是二次设备的统称,包括测控装置、保护装置、测控保护装置、状态监测装置、智能终端等,也可以是几个装置的集合,如GIS汇控柜、屏柜等。
这些智能组件就像一次设备的“管家”,帮助一次设备做好传输和分配电能的工作,还具有测量、控制、保护、计量等功能。
智能变电站的第二个特点是智能高级应用。
智能变电站强调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
此外,还具有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等显著技术特征,易扩展、易升级、易改造、易维护,被认为是变电站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
2 本项目的设计目标和范围本项目旨在对九原电力公司110kV苏木变电站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采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保护测控;同时还将实行整站电气设备状态在线监视,包括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容性设备绝缘监测、开关无线测温、电气设备运行工况视频监控等。
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三维设计在电网和变电站建设中的主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499ff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9.png)
204数据库技术Database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和变电站的建设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模式,高科技的应用可以避免不良设计和错误设计。
它可以优化设计质量并减少纸张材料的浪费。
因此,加强三维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电网是电力技术生产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通过智能化的设计,可以将设计完全集成以实现所需的结果。
提高工程的设计,改进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材料知识,并完成以实现全寿命管理的过程,变电站的三维设计凭借其创新的设计元素和强大的变电站数据库,可以满足智能发展的需求。
高品质的无线网络必须先通过数字传感器连接装置和设备,并创建一个双向通信系统的数字设备的数据收集、整合、分析和决策。
这意味着必须控制和报告网格中的所有组件,并且必须在系统设计期间完全确定此要求。
凭借其集成的内容、全向的图形显示界面和集成的图像界面,电力行业的设计已收到越来越多的三维模型。
1 三维设计的特点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创新,电力已进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导致电力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以及对电力需求的增长。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变电站设计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二维设计方法在角度和操作方式上都处于落后地位,无法实现变电站整个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传递。
在这种环境下,三维设计技术开始发挥作用。
它主要基于智能三维信息的设计平台,从而大大缩短了设计工作时间,并简化了工作流程。
变电站的设计包括建筑物、结构、电缆保护管等。
该项目的详细信息,使用完整的数据结构模型库,并有大量的能量计数和分析操作,使变电站的设计和连接点更容易,更节能。
三维可视提高了设计进度和准确性,设计图在计算机中被用作设计文件,让所有的信息可以完全显示出来。
建造变电站涉及许多学科,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需求,相互沟通和信息转换,并最终优化工程设计的效果。
智能化变电站在工程设计中的实现
![智能化变电站在工程设计中的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992c6aa0029bd64783e2c4d.png)
障录波 l 线保捌 过程层交换机B 合并单元B ( ) 智能终端B
电子 式互感 器光 接 HB 断路 器 断路 器线 圈组B
断路 器线 圈组A
图 1 智 能 变 电 站 的 体 系 结 构 图
() 1 站控 层 。 由变 电站 监控 系 统 、 动 系统 、 远 防误 闭 锁 系统 、 护 信 息 管 理 系统 、 讯 监 控 系统 、 保 通 电
21 0 1年 1 0月 O tb r 0 c e 2 1 o 1
智 能 化变 电站 在 工 程 设计 中的 实现
齐 慧 , 振 彪 , 勇 , 利 民 戚 吕 朱
( 北 供 电公 司 , 徽 淮 安 淮北 2 50 ) 30 0
摘 要 : 文章 以安 徽省 1 0 V 东华 变 电站 实际 工程 为背 景 , 析 了智 能 变 电站 的 系统 构 成和 1k 分
0 弓 言 l
近年来 , 随着 数字 化技 术 的不 断进 步 , 网 自身 的发展及 电力市场 改革 的深化 对新 时期 电 网的建设 电
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我 国变 电站 自动 化系统 经过 十余 年 的发 展虽 然 已经 达 到 了一 定 的水 平 , 以保 障 可 电 网的安全 经济运 行 , 也存 在着 二次 接线 复杂 、 但 功能 相对独 立且 堆砌 、 缺少 集成应 用 和操作 、 数据 缺乏
深化智能电网及变电站设计与建设
![深化智能电网及变电站设计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d44ba01ba1aa8114431d99a.png)
的 管理 和 协 同互 动 的操 作 。 而在 新 制 定 的 国 际通 信 标 准 之 中 , 对 智 能 化 变 电站 的 自动 化 提 出 了新 的 标 准 。能 够 实现 智 能 变
电站 中各 系统 的 无 缝 通信 . 实现 了 自动化 设 备 的集 成 应 用 。
1 智能变 电站和传统的变电站之 间存在的区别
制 网络 化 、 功 能一体化、 测 量数 字 化 、 状 态 可视 化 以及 信 息 互 动 化 等 。因此 在 高压 设 备 智 能化 建立 的过 程 中 , 最主 要 的 是 对
保 以及 低 碳 的 智 能 化 设 备 进 行 。 并严格遵循信 息化 、 数 字化、 设 备 智 能 化 的 另 外 一 种 称 谓 .也 就 是 智 能 组 件 与 一 次 设 备 之
L o W C A R B 0 N W o R L D 2 0 1 3 , l 2
能源・ 电力
深 化 智 能 电 网及 变 电 站设 计 与建 设
杨建荣 ( 国网 成都 供用电 工程公司, 四川成都 6 1 0 0 0 0 )
【 摘 要 】 国民经济 的发展 , 科学技术 的进步推动 了我 国国家 电网的发展 , 电网 向着智 能化 的方向发展 。本文先是对智能变 电站和传统 的变电
多种技 术 有机 的 融合 于 物 理 电 网之 中 ,不 仅 要 充分 考 虑 到 职 目前 , 我 国 电 力 系统 中最 为 常 见 的 通 信协 议 包 括 多 种 , 例 能 电网 的发 展 , 而且 还要 不 断 满 足 智 能 电 网发 展 所 提 出的要 如 1 0 3 、 M0 D B U S 、 D N P以 及 1 0 4等 ,如 果 传 统 变 电站 中存 在 求 .在 智 能 电 网 建设 过程 中最 为 核 心 的 任 务 就 智 能 变 电站 的 着较 多 的规 约 装 换 的 话 . 出现 四 遥 系统 的概 率 极 大 , 且 变 电站
2024年市电力设计院工作计划范文(3篇)
![2024年市电力设计院工作计划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d0ed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d.png)
2024年市电力设计院工作计划范文电力设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院工作思路为指导,认真落实“基础考究年”各项要求,以能力建设为载体,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企业竞争能力的稳步提升。
的工作思路:以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考究”的要求为标准,以能力建设为手段,以员工成长为根本,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团结协作为保障,全力以赴完成公司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目标:通过实施企业能力建设,力争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进步:1、实施战略管理:制定-____年总体发展规划,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人才发展战略____项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2、提升设计能力:一是进一步发挥专业综合室的优势,下放权责,建立管理层次清晰,责、权、利统一的管理体系。
二是加大典型设计的推广力度。
三是合理进行设计人员的分层使用,激发设计人员的潜力。
四是提高设计审查通过率,加强可研阶段设计深度。
3、强化技术支撑:一是积极参与500kv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投标。
二是满足公司有关部室和单位的需求,以系统规划和咨询为龙头,开展针对性研究。
进一步深化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和开发工作,实现基本功能在全公司推广。
三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以“考究”的标准设计产品,有重点地打造精品工程。
四是深化典型设计工作。
4、创建企业品牌:一是加强宣传,打出北京电力设计的品牌。
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将客户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在员工中普及、深入,通过员工的优质服务赢得企业的信誉。
5、打造人才队伍:一是为青年人的成长提供平台,并从近年入所的新员工开始试行职业生涯设计。
二是建立全员绩效考核及员工沟通的长效机制。
6、规范企业基础管理:一是以内控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完整的涵盖所有经营活动的控制体系。
二是在全所范围内____gb/t19004-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三是以安全闭环管理为载体,健全安全互保机制。
四是按照档案管理规定严格归档审核,建立技术情报站。
7、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使党员学习教育、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民主管理等成为常态。
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与实现策略
![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与实现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70afe7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1.png)
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与实现策略摘要:传统电网系统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智能生产用电需求,为优化电网系统信息采集以及实时监控水平,电网企业针对智能电网建设应用问题予以了高度重视。
其中,为巩固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效能,电网企业方面需要针对智能变电站系统运行优化问题尤其是电气二次系统进行深度研究与改进优化。
针对于此,本文主要以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为例,结合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价值,阐明二次系统设计内容以及实现策略,更好地为智能变电站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保障。
关键词: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实现策略引言: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基本上可以视为新时期我国电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主流趋势。
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智能电网建设需要结合我国能源分布以及负荷消费地域分布特点,针对满足当前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电网发展方式进行改进优化。
目前,智能电网建设已经上升发展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可行性价值较强。
其中,110kV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平台,通过合理规划与建设发展可以实现能源转化与控制管理目标,所表现出的发展前景相对广阔。
为促进智能变电站高效稳定运行,研究人员需要着重针对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系统设计问题进行改进优化。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电气二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智能变电站电网系统节能环保以及稳定运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 110kV智能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设计价值分析智能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作为影响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系统结构,可通过合理规划与优化设计,保障智能变电站始终处于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
一般来说,智能变电站主要包括智能高压设备和变电站统一信息平台两部分。
其中,电气设备基本上可以视为整个智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开展电气系统二次创新设计不仅可以保障电气设备运行质量安全,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与智能调整,具有重要的设计价值[1]。
如何做好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工作
![如何做好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27ea908dbceb19e8b8f6ba4d.png)
如何做好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工作【摘要】伴随着现代化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电网行业得到了重大的突破,其数字化变电站在国内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根据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改革为标准,在数字化变电站四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电网体系中智能变电站应具备的“智能”特点并搭建了智能变电站功能架构,从多角度体现了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
提出了当前智能变电站研究和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由此产生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状;变革;特点及功能;设计原则1、数字化变电站的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在数字变电站中智能化一次设备是其基础,我国对高压智能断路器的研究已全面展开。
除了智能化的一次断路器以外,国内很多厂商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诸如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等一次设备智能化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都能为这些一次设备提供数字接口,满足iec61850 goose 协议,能够实现状态监测、自适应合闸等自动化功能。
2、智能变电站业务变化所需技术变革变电站业务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驱动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技术的融合以及变电站运行方式的变革,由此产生了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是实现变电站智能化的技术前提和基础,只有实现数字化,才能实现智能化。
但数字化变电站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智能化变电站是为了智能化而数字化,充分地利用数字信息来完成智能化的功能,是智能化变电站要完成的工作。
3、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及功能1)一次设备智能化与数字化。
变电站描述的一次设备智能化相比,智能变电站加大了一次设备信息化,可监测更多自身状态信息,也可通过网络获知系统及其他设备的运行状态等信息。
自动化程度更高,具有比常规自动化设备更多、更复杂的自动化功能。
2)信息建模统一化。
除了基于 iec61850 标准的建模外,智能变电站能实时监测辖区电网的运行状态,自动辨识设备和网络模型,从而为控制中心提供决策依据。
3)数据采集全景化。
智能变电站利用对时系统,同步区域和站内时钟,完善和标准化站内设备的静态和动态信息模型,向智能电网提供统一断面的全景数据。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c8a1d7a680203d8cf2f2465.png)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班级:姓名:学号: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1.前言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
5%、10。
34%。
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
6亿千瓦。
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
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
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
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
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
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60952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0.png)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摘要】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环境下,推动了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进程,而变电站自动化也开始向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
本文简单概括智能变电站技术在国内、国外的应用现状,从其特点、体系结构、设计要求、建设目标分析智能变电站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电网;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在电网各类设备和技术的应用中,智能变电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其功能在于将发电设备相互链接起来,以供用电所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在信息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电网也开始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且以信息共享作为要求,来进一步落实智能变电站的相关工作,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智能设备,来完成信息收集、测量、控制、检测等任务[1]。
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作为现阶段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我国在智能电网应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因此,在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当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使其满足我国能源长远战略的需求,从根本上推动电网工作效率的进步。
1.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研究现状1.智能变电站技术国外研究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国外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方面发展较为领先,特别是对于欧美地区来说,由于其技术应用时间较早,取得了许多的优秀经验。
西门子、ABB等公司,在变电站的智能化策略安排中,也研究出了一套智能化设备,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也仅仅只能应用于电网规划的某一先环节中,尚未具备电网系统智能化的手段和技术,在实际的整体规划中,仍具有一定局限性。
ABB公司研发出了一套GIS设备,并且在这一基础上,也实现了二次设备就地化处理,通过智能互感器、断路器的功能作用,来实现其集成化技术应用,用于满足其检控和保护功能[2]。
国外西门子、ABB等公司在变电站智能研究方面也开始进行一些试验测试,在间隔层设备中完成互操作试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设备互操作性以及简化变电站工作难度的可行性。
浅析变电站智能化建设改造的必要性
![浅析变电站智能化建设改造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f8dc1c3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4a.png)
浅析变电站智能化建设改造的必要性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供应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供电可靠性也变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级变电站作为电力供应网的各个关键节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就变电站发展的变化趋势进行浅析,分析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与智能化变电站各自发展的优缺点,阐明智能化变电站的新建与综自型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必要性,并提出若干未来智能化变电站发展方向的观点。
关键词:自动化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发展历程与优越性一、为何国家电网公司要大力推进智能变电站如今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用户需求种类繁多,电网运营面临巨大挑战,随着电网复杂程度的增加,各级调度中心必须采集各类信息,以便及时掌握电网运行情况,为提高现代电网的可控性,要求采用先进的远方集中控制、集中操作和反措等,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将智能电网建设作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这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一次电网管理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二、我国变电站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我国变电站发展目前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
1、传统型和自动型变电站传相比,其优越性有哪些。
微机保护和微机自动控制变电站就是综合站,对比传统型继电器变电站具有故障自诊能力,使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
变电站的测量、记录、集采等型号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将采集参数及时送往调度中心,使中心能及时掌握各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对它进行必要的调节与控制,全面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缩小变电站占地面积,降低造价、减少总投资,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
2、智能型变电站与综合型变电站对比有哪些优越性。
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控制系统的巨大变革,电磁式的电压及电流信号将被电子式的光学互感器所替代,摒弃传统模拟信号输入,改用全数字信号传递,实现完全的数字化信息采集。
智能型变电站的实时信息传输速度将达到前所未有,这不仅仅是设备和传输方式的革新,更多地是远程操作和智能控制的提高,体现了智能电网自动化和互动化概念。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511134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b.png)
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摘要:智能变电站作为连接发电和用电的中心枢纽,成为智能电网网络建构的基础,也能保障电网的合理和安全运行,使得供电、用电更可靠。
在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基础上,拓展其发展理念,预测其发展趋势能够对未来该领域的进步带来新的启示,并推动智能电网的创新式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智能变电站的全站信息数字化技术,与通信平台网络化技术共同体现了信息共享的作用。
先进而可靠的智能设备,完成信息采集工作之后进行测量和控制,并随时监测智能电网的通电变化。
供电企业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电网的实时自动控制系统,并在线分析用电安全提供高级决策,这使得智能变电站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有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应用较为关注,国外在变电站的建设方面拥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值得学习,变电站的智能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电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向,也为智能化的变电技术提供了可能。
第一,西门子、ABB等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变电站的智能技术,利用一次和二次设备,取得较为先进的研究成果,但是ABB公司研发的GIS设备虽实现了二次设备就地化,利用智能断路器互感器进行集成处理,但却没有实现系统规划和投产的效果。
智能变电站在互感器和检验保护及监控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却未能达成互操作性和工作难度的简化可行性效果。
第二,国内的智能变电站技术迅猛发展,虽然我国的智能变电站技术起步时间不长,但是却推出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规范,比如,我国国家电网对《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应用开启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的先河,并在翻译IEC61850系列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内智能变电站硬件集约功能整合,通用互换和性能可控的良好效果,这对于现代中国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都带来了良好的驱动力。
根据I EC61850标准,智能变电站可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网络系统可实现多个层次的连接,并能为我国修建标志性智能变电站提供基础[1]。
2024年变电站工程施工要求(3篇)
![2024年变电站工程施工要求(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6c97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7.png)
2024年变电站工程施工要求一、引言随着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变电站工程的施工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就2024年变电站工程施工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安全要求1. 施工现场安全:变电站工程施工现场要设置明显的标志和警示标识,以确保工人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危险区域和危险物。
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临时出入口,疏导交通,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 施工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齐全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鞋、护目镜等。
同时,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施工设备安全:施工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安全规范,同时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三、质量要求1.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合理组织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
2. 施工材料质量:施工单位应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确保材料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同时,要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材料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3. 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
同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四、环境保护要求1. 施工噪声控制:变电站工程施工噪声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施工单位应采用降噪措施,如隔音屏障、降噪设备等,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干扰。
2. 施工污染控制:施工单位应按照环境保护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粉尘、废水和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要进行施工现场的定期清理和消毒,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卫生。
3. 施工废弃物处理:施工单位应合理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废弃物要进行分类收集,符合环保要求的可回收物要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物要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
五、进度控制要求1.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工期和施工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智能化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
![智能化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9fd366c9bb4cf7ec4afed0eb.png)
浅析智能化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摘要】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改造应与智能电网的规划实施相适应。
在条件具备时,可选择主站的智能化应用功能和相应的配电终端配置方案。
尤其应注重在自愈控制、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系统的接入、与智能用电系统互动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化;配电自动化;scada;调控一体化1.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系统描述:配电自动化系统由主站、终端/子站、通信系统组成;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故障报修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配变采集与监测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为外部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fa)和电网分析应用等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借助多种通信手段,实现数据采集、远方控制,通过就地型或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实现故障区段的快速切除与自动恢复供电。
通过信息交换总线,与外部系统进行互连,整合配电信息,外延业务流程,建立完整的配网模型,扩展和丰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支持配电调度、生产、运行以及用电营销等业务的闭环管理。
可以扩展对于分布式电源/储能/微电网等接入,通过电网分析应用软件实现配电网的自愈控制和经济运行分析,实现与上级电网的协同调度以及与智能用电系统的互动。
2.配电主站配电主站必须满足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具备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并可根据各地区配电网架结构、配电自动化应用基础以及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和配置软硬件系统。
2.1基本功能配电主站的基本功能包括配电scada和电网分析应用,其中配电scada为必备功能;电网分析应用为选配功能,可根据数据完备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选配。
配电主站在保证图形、拓扑来源的唯一性的前提下,具备下列功能:数据采集、状态监视、远方控制、交互操作、智能防误操作、图形显示、事件告警、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数据统计、报表打印和配电通信网络工况监视等。
电网分析应用软件包括:模型拼接、拓扑分析、故障判断及处理、解合环潮流、负荷转供、状态估计、网络重构、短路电流计算、快速仿真、负荷预测、预警分析、经济优化运行和可视化调度操作等。
110kV梅山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
![110kV梅山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b6dd0d1a6c175f0e7cd1375e.png)
110kV梅山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浅析摘要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微机保护与测控技术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式光电式互感器技术的成熟,iec 61850标准、智能开关的出现,使智能化变电站成为可能。
智能化变电站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安装调试简便,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节省了建设费用,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变电站自动化进入智能化阶段成为一种潮流。
关键词 110kv;梅山电力系统;智能化变电站;设计;建设中图分类号 tm63;tm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099-01智能变电站是坚强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
110kv梅山变作为国网通设110-a3-3半户内变智能站方案在绍兴局的首次应用,设备新颖,采用创新设计配置。
全站总用地面积4177m2,合6.266亩,其中变电站围墙轴线内占地面积:2386.4m2,合3.579亩;配电楼总建筑面积1503m2。
110kv梅山变本期主变2台,容量2×50mva,终期容量3×50mva;110kv为内桥+线变组接线,终期进线3回;本期采用内桥接线,进线2回;10kv终期为单母线四分段接线,出线36回;本期单母线分段接线,出线24回;10kv电容器6回,ⅰ段、ⅳ段母线各接2回,每段容量为4800kvar+3600kvar;ⅱ段、ⅲ段母线上各接1回,容量分别为4800kvar和3600kvar;各电容器组接线为单星型接线,本期4回,接于10 kvⅰ、ⅱ、ⅲ段母线上。
10kv消弧线圈3组,ⅰ段、ⅱ段、ⅳ段母线上各接1组,本期安装2组,接于10 kvⅰ段、ⅱ段母线上。
110kv梅山变按智能变电站通用设计原则设计,二次系统采用“三层三网”模式,其中过程层采用光纤点对点网络、直采直跳方式,非电气量采用电缆直采直跳方式,全站配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
智能电网模式下220kV变电二次设计的新要求
![智能电网模式下220kV变电二次设计的新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137f1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3.png)
智能电网模式下 220kV 变电二次设计的新要求发布时间:2022-10-26T08:20:28.77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2期6月作者:张宇航[导读] 当前背景下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比较突出张宇航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吉林四平 130600摘要:当前背景下智能变电站的特点比较突出,且智能变电站取得较快的发展。
因此,设计人员在220kV变电二次设计工作中应以智能电网模式为依据,把握新要求,比如合理整合与测控防护功能、监控系统的自切功能、微机五防功能、间隔层装置等等,希望可以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借鉴,优化变电二次设计方案。
关键词:智能电网模式;220kV;变电二次设计;新要求当前背景下我国变电站整体数量逐步增加,用户对电能的需求不断提高[1]。
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设计人员基于智能电网需求开展变电站二次设计,提高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因此,设计人员应把握智能电网模式下220kV变电二次设计的新要求,为变电站稳定、高效与节能运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1智能变电站的特点电网以变电站为主要对象,其运行效率高低对供电网供电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这部分内容都是电网管理与建设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现如今,电网智能化建设逐步推进,优化了电网基础功能,监测了电网的运行状态,且可以在电网事故发生后及时将故障部位切除,促进供电更可靠且更安全[2]。
构建智能变电站推动了电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性能更优,稳定性更高。
因此,工作人员应基于专业的建设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文件。
纵观当前实际可知,虽然地区差异较大,但是其在建设变电站方面作用比较突出。
分析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计可知,需要设计人员对其设计对象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技术要点,优化各项措施。
2智能电网模式下220kV变电二次设计的新要求研究2.1合理整合与测控防护功能优化变电二次设计方案时设计人员应全面发挥防护与整合测控功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有效减少屏柜总数量。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建设方案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30f2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6.png)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 (3)1.1 背景分析 (3)1.2 项目意义 (4)1.3 建设目标 (4)第2章智能电网调度系统需求分析 (5)2.1 功能需求 (5)2.1.1 实时监控功能 (5)2.1.2 预测与优化功能 (5)2.1.3 故障处理功能 (5)2.1.4 调度计划管理功能 (5)2.1.5 通信与协调功能 (5)2.2 功能需求 (5)2.2.1 数据处理能力 (5)2.2.2 系统响应速度 (5)2.2.3 系统扩展性 (5)2.2.4 系统兼容性 (6)2.3 安全性与可靠性需求 (6)2.3.1 数据安全 (6)2.3.2 系统可靠性 (6)2.3.3 系统恢复能力 (6)2.3.4 防护措施 (6)第3章智能电网调度系统设计原则与框架 (6)3.1 设计原则 (6)3.1.1 统一规划原则 (6)3.1.2 安全可靠原则 (6)3.1.3 开放性与可扩展性原则 (6)3.1.4 高效性与实时性原则 (7)3.1.5 用户友好原则 (7)3.2 系统框架 (7)3.2.1 系统架构 (7)3.2.2 关键技术 (7)3.2.3 系统功能 (7)第4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8)4.1 数据采集技术 (8)4.1.1 传感器部署 (8)4.1.2 远程通讯技术 (8)4.1.3 数据采集设备 (8)4.2 数据预处理 (8)4.2.1 数据清洗 (9)4.2.2 数据归一化 (9)4.2.3 数据压缩与降维 (9)4.3.1 数据存储架构 (9)4.3.2 数据库设计 (9)4.3.3 数据备份与恢复 (9)4.3.4 数据访问控制 (9)第5章电网模型与仿真 (9)5.1 电网建模 (9)5.1.1 建模目的 (9)5.1.2 建模方法 (10)5.2 仿真算法 (10)5.2.1 仿真算法选择 (10)5.2.2 仿真算法原理 (10)5.3 模型验证与优化 (10)5.3.1 模型验证 (10)5.3.2 模型优化 (10)第6章智能调度算法与策略 (11)6.1 调度算法概述 (11)6.2 智能优化算法 (11)6.2.1 粒子群优化算法 (11)6.2.2 遗传算法 (11)6.2.3 模拟退火算法 (11)6.3 调度策略与应用 (11)6.3.1 短期调度策略 (11)6.3.2 中长期调度策略 (12)6.3.3 实时调度策略 (12)第7章系统硬件设施建设 (12)7.1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 (12)7.1.1 采集设备选型 (12)7.1.2 传输设备选型 (12)7.1.3 通信网络建设 (12)7.2 服务器与存储设备 (12)7.2.1 服务器选型 (12)7.2.2 存储设备选型 (13)7.2.3 数据中心建设 (13)7.3 安全防护设备 (13)7.3.1 网络安全设备 (13)7.3.2 数据安全设备 (13)7.3.3 物理安全设备 (13)7.3.4 应急备用设备 (13)第8章软件系统开发与集成 (13)8.1 系统架构设计 (13)8.1.1 总体架构 (13)8.1.2 网络架构 (13)8.2 模块划分与功能实现 (14)8.2.2 功能实现 (14)8.3 系统集成与测试 (14)8.3.1 系统集成 (14)8.3.2 系统测试 (15)第9章系统安全与稳定性保障 (15)9.1 信息安全策略 (15)9.1.1 认证与授权 (15)9.1.2 数据加密 (15)9.1.3 安全审计 (15)9.1.4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6)9.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6)9.2.1 数据备份策略 (16)9.2.2 数据恢复策略 (16)9.3 系统稳定性分析 (16)9.3.1 系统架构优化 (16)9.3.2 负载均衡 (16)9.3.3 系统功能监控 (16)9.3.4 系统升级与维护 (16)第10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6)10.1 项目实施步骤 (16)10.1.1 项目启动 (16)10.1.2 技术研发与方案设计 (17)10.1.3 系统开发与实施 (17)10.1.4 系统验收与运行 (17)10.1.5 培训与售后服务 (17)10.2 项目风险管理 (17)10.2.1 技术风险 (17)10.2.2 项目进度风险 (17)10.2.3 质量风险 (17)10.2.4 合同与法律风险 (17)10.2.5 运营与维护风险 (17)10.3 项目评估与优化建议 (17)10.3.1 项目效果评估 (18)10.3.2 项目成本评估 (18)10.3.3 项目进度评估 (18)10.3.4 项目优化建议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1.1 背景分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电网规模持续扩大,复杂性逐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引 言
目前 , 国家 电 网公 司 开展 了坚 强 智 能 电 网建 设 。针对 建设 需要 , 为 电 网建 设 、 营管 理 者 , 作 运 不仅 要考 虑 智能 电网发 展 , 且 要 考 虑智 能 电力 而
设备 和 二次设 备 , 即变 压 器 、 I、 I 、 G S 互 感 AS GS H I、 器、 隔离 开关 、 避雷 器 、 电容 器 、 并联 电抗 器 、 串联 电抗 器 、 保护 与测控 、 并单 元 、 能 终 端 、 防 、 合 智 安 视频 等设 备 , 一个 完 整 的 概 念 , 以通 过 网 口 是 可
文 章 编 号 :0 39 7 ( 0 2 0 —0 70 1 0 — 1 1 2 1 ) 30 5 —2
De p ni fDe i n a d nsr c i n o a tGrd a bsa i n e e ng o sg n Co t u to fSm r i nd Su t to
核 心 。经 过 国网公 司 二批 智 能 变 电站 的 建设 , 不
个 设 备单 元 , 备 有 互 动 和 自愈 功 能 , 自我 诊 设 能
断 , 现 自我 维 护 。 实
断丰 富设计 与建设 理 念 , 升 技 术 水 平 。华 北 电 提 网有 限公 司在 唐 山郭 家 屯 2 0 k 变 电站 和 张 家 2 V 口风 电检测 中心配 套 10 k 1 V变 电站 开 展 了大 量 智 能化 研究 , 两 项 工 程 的设 计 、 发 、 设 、 这 研 建 投 产 , 大丰 富 了智 能 变 电 站 建 设 理 念 , 总 结 提 大 并 出 了智 能变 电站 设 计 与建 设 的 6大 系 统 : 能设 智 备 系统 、 能 自动化 系 统 、 能 在 线监 测 系统 、 智 智 智
Yu n Jn — h n , iZh n , iW e , u , n , iL —p n a i g z o g L e g Cu i L o Yi Yu Ho g L i i g
( . r hn r o a yLmi d, ej g 10 5 C ia 1 Not C iaG i C mp n i t B in 0 0 3, hn ; h d e i
p o o e h e i n a d c n tu t n i e s a d t e d v l p n ie t n o h u u e s r g i n u sa i n. r p s d t e d s g n o s r c i d a n h e e o me t d r c i f t e f t r ma t rd a d s b t to o o K e r s: ma t g i s b t t n; e i n; o sr c i n y wo d s r rd; u sa i o d sg c n tu to
摘 要 : 对近 几 年 华 北 电 网智 能 变 电站 设 计 及 建设 , 出 了今 后 智 能 电 网及 变 电站 设 计 与 建 设 思路 和 发 展 针 提
方向。
关键 词 : 能 电 网 ; 电站 ; 计 ; 设 智 变 设 建
中 图 分 类 号 :M 6 T 7
文献标识码 : A
2 N r hn lcr o e tr l C roain, e ig1 0 7 , hn ) . ot C iaE et cP w rMaei s op rt B in 0 0 5 C ia h i a o j
Abs r c : c r i g wi h ma ts b t to e i n a d c n tu t n o rh Ch n i n r c n e r ,h s p p r t a t Ac o d n t t e s r u sa i n d s g n o s r c i fNo i a Grd i e e t a s t i a e h o t y
和 执行 。
大 系统包 括 了智 能 变 电站 设 计 与建 设 全 部 内容 ,
3 智 能 在 线 监 测 系 统
智能 在线 检 测 系 统 实 现 变 电站 所 有 设 备 在 线状 态检测 和状 态 预 诊 断功 能 , 括对 二 次 系 统 包 的检测 , 过专 家分 析 系统 做 到设 备 状 态 的 预分 通
能 辅 助 系 统 、 能 电 源 系 统 、 能 通 信 系 统 。这 6 智 智
2 智 能 自动化 系统
智 能 自动 化 系 统 是 智 能 变 电 站 中 枢 核 心 , 实 现对 变 电 站 正 常 运 行 的控 制 与保 护 系 统 ,保 证 变 电站 正 常 运 行 ,系 统 完 成 变 电 站 控 制 与 保 护 功能 ,支 撑 智 能 电 网变 电站 层 所 有 信 息 采 集
实现 联 网 , 现 传 送 信 息 和 远 方 控 制 等 综 合 功 实
能 , 电网任 何 远 端 都 可 以控 制 、 控 到任 何 一 在 监
系统 的发 展 和 需 求 。智 能 电 网 建 设 是 智 能 电力
系统 的核 心 , 智能 变 电 站建 设 是 智 能 电 网建 设 的
华 北 电 力 技 术
NOR H HI A E T C P T C N EL C RI OWE R
5 7
・
综述 ・
深 化 智 能 电 网及 变 电站 设 计 与建 设
袁敬 中 , 李 正。 崔 巍 罗 毅 于 泓 李 立 平 , , , ,
( . 北 电 网有 限公 司 , 京 10 00 32 华 北 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