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实验课课堂作业(4学时)

合集下载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第3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第3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3课时物质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基础练习】1.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错误的是()A. ①②B. 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酒精灯使用完毕,应盖上灯帽,错误;②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后,应清洗干净,不能放在实验台或其它地方,错误;③试剂取用完毕后,应将药匙清洗干净,并盖上瓶塞,错误;④托盘天平使用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并将游码拨到原位,错误。

故错误的是①②③④。

故答案为:D。

2.(2022·克拉玛依模拟)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答案】B【解析】A. 酒精灯外焰温度是400-500℃,超过温度量程;故A不符合题意;B. 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符合题意;C. 取用大理石时,用镊子夹取,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D.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3.(2022·北京市)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答案】B【解析】A、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符合题意;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意;D、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2·曲靖模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检查气密性C.加热液体D.连接仪器【答案】C【解析】A、图示倾倒液体时,有多处不符合题意:瓶塞未倒放、手掌心未对着标签、试管未稍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未紧挨,故A不符合题意;B、图示检查气密性时,因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未封液,用手握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从长颈漏斗逸出,不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B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大约成45°角,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并不时移动试管,故C符合题意;D、在试管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不可把试管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D不符合题意。

本科专业认证《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教学大纲

本科专业认证《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nd Programming课程编号:0812010005学分:2.5总学时:40。

其中,讲授学时24,上机学时16。

适用专业: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科本科生先修课程:无开课学院、系:计通学院计算机应用系一、课程目标《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新生入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大学本科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灵活应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有一定的编程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按照国家提出的课程培养目标、以及开设了本课程的相关专业2017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制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如表1所示:表1 《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关系表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内容、建议学时以及知识单元与课程目标支撑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计算机与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方法根据所面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

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应用性强的部分精讲多练,加强课内实验和课外自主练习;对较复杂的操作性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对知识性方面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平台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发展。

《飞行控制系统》课程实验(8学时)

《飞行控制系统》课程实验(8学时)

《飞行控制系统》课程实验(8学时)一、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的方法,仿真验证方法及控制性能的分析,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环境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matlab/simulink下进行设计与开发。

三、内容(一)飞机纵向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4学时)1、飞机纵向自然特性的分析与仿真,包括短周期模态,长周期模态的分析,求解阻尼与自然频率,分析开环响应特性。

2、飞机俯仰角控制系统的设计;3、飞机速度控制系统的设计;4、飞机纵向运动的仿真与分析(二)飞机侧向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4学时)1、飞机纵向自然特性的分析与仿真,包括滚转模态,荷兰滚及螺旋模态的分析,求解阻尼与自然频率,分析开环响应特性。

2、飞机滚转角控制系统的设计;3、飞机航向控制系统的设计;4、飞机侧向航向协调控制仿真与分析四.要求1.在matlab下进行编程,系统设计与仿真;2.撰写实验报告,要求给出设计的参数,实验结果及曲线。

附录:(一)飞机纵向俯仰角与速度控制系统设计 某飞机的纵向线性小扰动方程为: lon lon x A x B u =+其中 状态[]T x u q h αθ=∆∆∆∆∆,控制量[]T e T u δδ=∆∆ 问题:1、分析飞机纵向动力学模态,求飞机的长周期与短周期阻尼与自然频率。

2、对升降舵及油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飞机自然特性进行仿真,画出相应的状态曲线。

3、采用短周期简化方法,求出传递函数()e qG s δ∆∆。

采用根轨迹方法设计飞机的俯仰角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

4、基于长周期简化方法,求出传递函数()T uG s δ∆∆,设计飞机的速度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

5、基于纵向线性模型(状态方程),分别对速度控制与俯仰角控制进行仿真。

假设作动器特性为1010s +。

要求:给出相应的传递函数,画出相应的结构图根轨迹图及仿真曲线。

(二)飞机侧向滚转角控制系统设计 某飞机的侧向线性小扰动方程为: lat lat x A x B u =+其中 状态[]T x p r βφψ=∆∆∆∆∆,控制量[]T a r u δδ=∆∆ 问题:1、求出侧向运动方程的特征根,及对应的模态,求出荷兰滚模态的阻尼及自然频率。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 (2)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 (2)

1、功能和特点(1分钟)(了解)(1)即点既输(2)自动更正(3)图文混排(4)任务窗格(5)拼写与语法检查等.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学习中将详细讲解.2、Word 2003的运行环境(2分钟)(了解)(1)硬件环境CPU:基本配置PIII/1.3GHz以上,建议配置PIV/2.4GHz以上.内存:基本配置256MB以上,建议配置512MB以上.硬盘:基本配置10GB以上,建议配置40GB以上.(2)软件环境需中文WindowsXP/Windows2000以上版本支持.2)Word 2003的启动方法(6分钟)(演示)(1)常用启动方法(3分钟)●利用【开始】菜单启动: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2003】命令。

●利用快捷工具栏启动:单击Office 2003快捷工具栏上【MicrosoftWord2003】图标。

●利用快捷方式启动:在桌面上建立Word 2003的快捷方式,双击快捷方式图标。

(2)常用退出方法(3分钟)(1)单击【标题栏】上Word图标,在弹出菜单中,单击【关闭】命令。

(2)单击菜单【文件】|【退出】命令。

(3)单击标题栏右边的【关闭】按钮。

(4)按Alt+F4组合键。

学生听课状态:学生听课状态:☺提示:在退出Word2003之前,用户应对正在编辑的文档进行存盘,否则在退出时系统将显示对话框,以提示用户是否将编辑的文档存盘,若误操作请单击[取消]。

3)Word 2003窗口组成及操作(教师演示介绍)(5分钟)Word窗口由【标题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菜单栏】、【任务窗格】、【视图按钮】、【状态栏】等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我们在使用中讲解.4)视图方式(10分钟)(教师演示)(1)【普通】视图功能:是Word下默认的文档视图,用来输入、编辑和设置格式。

以最快速度进行输入和编辑文本,但不能正确显示图片、分栏、竖排等效果。

学生听课状态:(2)【web版式】视图功能:在该视图中,Word能优化Web页面,外观与在Web或Internet上发布时的外观一致。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独具)2019年高中化学选修四【配套课时作业】4-3-2 电解原理的应用(含答案详解)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独具)2019年高中化学选修四【配套课时作业】4-3-2 电解原理的应用(含答案详解)

课时作业(二十) 电解原理的应用1.火法炼铜得到的粗铜中含多种杂质(如锌、金和银等),其性能远不能达到电气工业的要求,工业上常用电解精炼法将粗铜提纯。

在电解精炼时( )A.粗铜接电源负极B.纯铜做阴极C.杂质都将以单质形式沉积到池底D.纯铜片增重2.56 g,电路中通过电子为0.04 mol【解析】电解精炼时,粗铜接电源正极,纯铜做阴极;活动性Zn>Cu,Zn-2e-===Zn2+;纯铜片增重2.56 g,即0.04 mol,电路中通过的电子应为0.08 mol。

【答案】 B2.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极b电极X溶液实验现象A 石墨石墨CuCl2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B Fe 石墨KNO3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C Fe Cu CuSO4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质量减少D[: 石墨石墨HCl a电极放出无色气体,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解析】这是一个电解装置,其中A、D选项中是惰性电极,且电解液都含有氯离子,所以b电极应该放出黄绿色的气体(氯气);B选项中的a电极质量不变;C选项中所组成的电解池相当于电镀池,其中b电极的铜溶解,质量减少,而a电极上析出铜,质量增加。

【答案】 C3.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阴极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原电池、电解池的区别。

A叙述的是原电池,铜不如锌活泼,铜应为正极。

B、C、D叙述的是电解池。

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精炼粗铜时,粗铜应作为阳极,镀铜时铜也应作为阳极以提供Cu2+,而电解稀硫酸时,如把铜作为阳极,铜就会首先放电,阳极就不能产生氧气。

故选A。

[:【答案】 A4.把两个惰性电极插入500 mL 的AgNO 3溶液中,通电电解。

当电解液的pH 从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可以忽略),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大约是( )A .27 mgB .54 mgC .108 mgD .216 mg【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电解反应的计算。

#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大纲)

#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大纲)

Ⅰ大纲说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可作为其它专业的选修课。

它是电子商务知识最基础的课程,是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在1994年开始用于北美,目前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它的出现,除了商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外,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和信息技术推动的。

电子商务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对国际市场重新划分具有重大的影响,也为企业开辟了新的生产模式,经营思路和管理方法。

发展电子商务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通向全球化商务的必经之路。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商务基本概念、原理以及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相关知识;并且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构建相关电子商务网站,为下一步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讲述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问题时,应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本课程具有综合性极强的特点,讲授本课程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来理解所学习的问题。

本课程具有极强的使用性,因此,讲授时应特别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采用实践案例来说明,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子商务过程的基本形式、技术构成和相关要素;加密技术原理及相关概念和算法,电子支付方式,网络银行运行机制,网络营销的特点和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以及相关技术。

2、教学难点:电子商务模式的实验以及开发,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支付技术以及物流基本技术。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授课结合实验教学为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在教学中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懂以外,应多用一些案例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

153有机化学教案@安徽医高专_检验76学时有机教案(1、2、3、4次课)

153有机化学教案@安徽医高专_检验76学时有机教案(1、2、3、4次课)
[学生活动]比较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性之间的区别
键的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的,其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差。键的极性是键的内在性质,是永恒的现象。
而键的极化则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外界电场除去后即可恢复原来的状态。
[设问]π键、σ键,谁的极化度大?为什么?
[板书](三)有机化合物异构现象和表示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简述)
官能团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能起化学反应的一些原子和原子团,官能团可以决定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因此,我们可采用按官能团分类的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合物。常见的重要官能团见P16表1—5
附一、怎样才能学好有机化学(补充内容)
学好有机化学,总的可概括为六个字理解、记忆、应用。
1.理解
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弄懂和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主要问题、难题,做好课堂笔记。
[指导自学]2、性质上的特点
物理性质方面特点
1)挥发性大,熔点、沸点低
2)水溶性差(大多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方面的特点
1)易燃烧
2)热稳定性差,易受热分解(许多化合物在200~300度就分解)
3)反应速度较慢
4)反应复杂,副反应多
[设问]从某有机反应液中分离出少量白色固体,其熔点高于300℃。能否用一简单方法预测它是无机物不是有机物?(答:水溶性、燃烧)
[板书]意义:估计共价键的稳定性
2.键角P5有机分子中二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板书]意义:反映分子空间结构。
3.键能P5将二个成键原子拆开成原子状态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叫做共价键的键能,其单位为:KJ•mol-1。
[板书]意义:估计共价键的稳定性
[学生讨论]比较键能与离解能在概念上的区别。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号: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II 学分:4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II)周学时: 4预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I》面向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材料科学基础II》是《材料科学基础I》与材料科学后续专业课程的连接纽带,是材料系学生学习其它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课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固态扩散、相图、固相反应、陶瓷烧结过程、熔融态与玻璃态、金属的凝固与结晶、固态相变过程等。

(二)英文简介This course provides fundamental knowleges for more specified courses related t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major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solid diffusion, phase diagrams, solid state reaction, sintering process of ceramics, molten and glassy states, solidific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metals, and solid 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s.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材料科学基础II》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在学生学完《材料科学基础I》课程之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材料研究与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基础理论问题,如相平衡与相变过程、材料不同尺度范围内的本征结构、晶体组织、几何形态及表观性能,材料微观行为与宏观表现的有机联系,具有不同化学成分、加工过程、组织结构及宏观性能材料的物理本质、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固相反应和烧结过程等。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固态扩散基础知识;各类相图的判读以及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理解固相反应、陶瓷烧结过程的实质和控制条件以及相关的动力学关系;掌握玻璃制备过程中的熔融态结构与性质以及玻璃形成过程与结构;掌握金属凝固和结晶基本过程以及成分分布、组织结构调控;掌握材料固态相变,特别是钢的奥氏体化、珠光体相变、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脱溶与时效、调幅分解等基础知识。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及操作说明“四学”即自学、互学、展学、查学。

在真教育理念下,“四学”本真课堂的基本含义就是学中心、生为本、求真知。

课堂建构要求回归生态,尊重学生求知规律,重视教学自然生成,践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一、理念解读“四学”本真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老师、发展师生,学生是多元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长的学堂.积极倡导“三观”,即人本教育观、学本教学观、生本学生观。

“四学”本真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实现“三个变化”:在学生认知上,从学会变会学;在情感态度上,从厌学变乐学;在课堂质效上,从平淡低效变优质高效。

“四学”本真课堂的价值追求是实现“幸福教育梦",即学生体验成长幸福、教师收获成就幸福、家庭享受成功幸福。

二、理论支撑1。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过程就是对事物求真的认知过程.而学习者是否拥有问题意识是产生意义建构的关键.知识建构的动力来源于“知”与“不知”之间的矛盾,意义的建构活动是由问题所激发的。

而“四学”课堂就是对问题本质揭示的求真过程,自学部分设疑寻真、互学部分析疑探真、展学部分质疑辨真、查学部分释疑明真.2.金字塔学习理论。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与学习方式有关,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

自学、互学、展学、查学与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对应,是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四种学习形态。

自学具有自主性、独立性;互学具有交往性、互助性;展学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查学具有诊断性、发展性。

3.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生本教育也认为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MATLAB-第二次实验课课堂作业

MATLAB-第二次实验课课堂作业

M A T L A B-第二次实验课课堂作业(4学时)(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MATLAB 第二次实验课课堂作业(4学时)注:1)此课堂作业作为本课程结业成绩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认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请在授课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3)完成作业后,请以word格式保存,文件名为:学号+姓名1.请完成如下4小题:1) 在区间[0,1]s上生成均匀分布的长度为20的向量A。

2) 请生成均值为、方差为的5阶正态分布随机矩阵B。

2) 生成长度为100的单位阶跃序列,阶跃点n0=25。

用离散信号图示。

3)幅度为1V,频率为5Hz的正弦信号和(0,)的白噪声信号的叠加。

信号长1秒。

设采样频率为100Hz。

将正弦信号和白噪声信号表示在一张图形框,不同坐标系内。

另起一个图形框对叠加信号作图。

要求: 1. 给出1和2 小题的矩阵A 和B2. 给出3和4小题中的2组图形3. 给出你的程序内容2. 已知y=conv(x,h)能够完成输入信号x(n)与系统单位样值响应h(n)的卷积操作,得到输出信号y(n)。

请通过调用子函数y=conv(x,h),编制一个程序 [y ny ]=conv1(x,h,nx,nh),其中ny是y (n)第一个样值的n值, nx是x(n)第一个样值的n值, nh是h(n)第一个样值的n值.完成: 1)若 x(n)=[3 1 21 5 2 ] ,nx =-1; h(n)=[1 1 3 ] ,nh=-2 ,则y(n)和ny为多少?请用你编制的函数conv1完成。

2)给出conv1的程序内容解1)程序clc;clear;closeA=linspace(0,1,20)A=Columns 1 through 11Columns 12 through 202)程序clc;clear;close allB=+sqrt*randn(5)B =c3)程序内容Clc;clear;close all N=100;n0=25;u=ones(1,N);u(1,1:n0)=0;stem(0:N-1,u) 4)00.51-1-0.8-0.6-0.4-0.20.20.40.60.8100.51-0.25-0.2-0.15-0.1-0.050.050.10.150.200.10.20.30.40.50.60.70.80.91-1.5-1-0.50.511.5程序 clc;clear;close allts=0;te=1;fs=100 ;f1=5;t=ts:1/fs:te;y1=sin(2*pi*f1*t);y2=sqrt*randn(size(t));subplot(1,2,1);plot(t,y1);subplot(1,2,2);plot(t,y2);figure(2)plot(t,y1+y2)2.1)y =3 4 31 29 70 17 6ny =-32) function [y,ny]=conv1(x,nx,h,nh)y =conv(x,h);ny=nx+nh;。

MATLAB 第四次实验课课堂作业(4学时)

MATLAB 第四次实验课课堂作业(4学时)

MATLAB 第四次实验课课堂作业(4学时)注:1)此课堂作业作为本课程结业成绩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认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请在授课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3)完成作业后,请以word格式保存,文件名为:学号+姓名1. 设计一个切比雪夫2型低通滤波器,通带截止频率为500hz,阻带截止频率为750hz,通带衰减rp小于5db,阻带衰减rs大于50 db,取样频率为fs=2000hz。

1)请用冲激响应不变法设计给出滤波器的阶数N、写出滤波器的系统函数H(z)的表达式;作出其频响特性图2)请用双线性法设计给出滤波器的阶数N、写出滤波器的系统函数H(z)的表达式;作出其频响特性图3)请指出两种方法设计的滤波器有何不同,说明原因。

2. 用窗函数法设计一个线性相位的FIR低通滤波器,指标为:上下边带截止频率为w1=0.3pi,w2=0.5pi,阶数为N=15,采用海明窗设计要求:写出实现滤波器的程序语句。

给出FIR滤波器的系数矩阵作出其频响特性图解:1.1) [N,wc]=cheb2ord(0.5*pi,3/4*pi,5,50,'s')N =7num/den =0.048655 z^6 + 0.11087 z^5 + 0.34993 z^4 + 0.37929 z^3 + 0.27128 z^2+ 0.082133 z + 0.00683--------------------------------------------------------------------------z^7 - 0.52681 z^6 + 0.93531 z^5 - 0.36023 z^4 + 0.19368 z^3 - 0.045952 z^2+ 0.0078053 z - 0.000575342)N =4num/den =0.10268 z^4 + 0.34692 z^3 + 0.49384 z^2 + 0.34692 z + 0.10268-------------------------------------------------------------z^4 - 0.1361 z^3 + 0.52312 z^2 - 0.015755 z + 0.021793) 冲击响应不变法设计方法成熟,能传承线性相位特点,但是因为本身具有频率混叠效应,所以只能设计带限滤波器;双线性法什么类型的滤波器都可以设计,避免了频率混叠现象,但是是非线性相位。

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教案

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教案

《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教案课程中文名称: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代码:92569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Draping for Fashion Design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34 学时,实验30 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49517 服装工艺基础面向对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生开课系:服装设计与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基础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立体造型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基本的立体造型步骤及其在流行服饰中的应用;能通过运用服装业设计部的工作流程,选择成衣面料,缝制、整烫,独立完成样衣的设计、制作,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方面着重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及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1、基本衣身、袖子、领子、裙子设计2、衣身、袖子、裙子变化款式设计3、成衣设计及制作三、教学过程设计该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基本衣片、袖片、裙片、领片的工业立体造型方法。

课程分别首先以课堂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讲授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安排与授课内容相应的课堂练习,通过个别指导使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再引出变化款式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较简单服装款式的设计和立体造型制作。

第一次授课教学内容:(讲课5学时,实验3学时)1、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1.5学时,讲课1.5学时)(1)课程所需的工具及材料的准备(2)主要内容介绍(3)对学生的要求及时间安排作业:按老师要求准备好上课所用一切2、立体造型前的准备工作(2.5学时,讲课1.5学时,实验1学时)(1)人台及标识线的确定(2)面料的准备(3)大头针使用方法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及要求,掌握立体造型前的准备工作重点及难点:人台标识线的确定。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高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华中师范大学版教案罗小检2014年下期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2学时)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3—-4学时)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5——6学时)第2章中文Windows XP (7—-8学时,包括实训内容)第2章中文Windows XP (9——10学时,包括实训内容)第2章中文Windows XP (11-—12学时,包括实训内容)中文Windows XP (13—-14学时,包括实训内容)第2章中文Windows XP (15——16学时,包括实训内容)第2章中文Windows XP (17——18学时,包括实训内容)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19--—20学时,包括实训)(2)软件环境需中文WindowsXP/Windows2000以上版本支持.2)Word 2003的启动方法(6分钟)(演示)(1)常用启动方法(3分钟)●利用【开始】菜单启动: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2003】命令。

●利用快捷工具栏启动:单击Office 2003快捷工具栏上【Microsoft Word2003】图标。

●利用快捷方式启动:在桌面上建立Word 2003的快捷方式,双击快捷方式图标。

(2)常用退出方法(3分钟)(1)单击【标题栏】上Word图标,在弹出菜单中,单击【关闭】命令。

(2)单击菜单【文件】|【退出】命令。

(3)单击标题栏右边的【关闭】按钮。

(4)按Alt+F4组合键.☺提示:在退出Word2003之前,用户应对正在编辑的文档进行存盘,否则在退出时系统将显示对话框,以提示用户是否将编辑的文档存盘,若误操作请单击[取消]。

3)Word 2003窗口组成及操作(教师演示介绍)(5分钟)Word窗口由【标题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菜单栏】、【任务窗格】、【视图按钮】、【状态栏】等部分组成。

学生听课状态:学生听课各部分的功能,我们在使用中讲解.4)视图方式(10分钟)(教师演示)(1)【普通】视图功能:是Word下默认的文档视图,用来输入、编辑和设置格式.以最快速度进行输入和编辑文本,但不能正确显示图片、分栏、竖排等效果。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21学年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7 苏教版选修3(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21学年高中生物 课时作业7 苏教版选修3(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21-2021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7 苏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2021·浙江高考改编)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育(非克隆培育)的大体进程如以下图所示。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甲进程需要对实验小鼠进行消毒B.乙进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胰蛋白酶消化C.丙进程取得的细胞大多具有异体核型D.丁进程取得的细胞具有异体核型【解析】进行细胞培育前需要对小鼠进行消毒,A正确;进行培育的组织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分散成单个细胞,B正确:丙进程属于原代培育,细胞的核型稳固,C错误;丁进程属于传代培育,期间部份细胞会显现异体核型,D正确。

【答案】C2.(2021·渭南高二模拟)以下各项属于克隆的是( )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DNA分子中B.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C.将鼠骨髓瘤细胞与通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D.将某种瘤细胞在体外培育繁衍成一个细胞系【解析】A和B属于转基因技术,C是细胞融合技术,D为动物细胞培育。

【答案】D3.(多项选择)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B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育产生单克隆抗体,其依据是( )A.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不能无穷增殖B.B淋巴细胞只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才能产生抗体C.骨髓瘤细胞能够无穷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D.骨髓瘤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不能无穷增殖【解析】B项,淋巴细胞不管是不是与骨髓瘤细胞融合都可产生抗体,因此是错误的。

D项,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因此是错误的,因此只有A、C两项正确。

【答案】AC4.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时,通常要通过三次挑选:①选出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②在特定培育基中挑选杂交瘤细胞③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细胞群,这三个进程的前后顺序是( ) A.②③①B.①②③C.①③②D.②①③【解析】依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进程,第一是选出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第二是挑选出杂交瘤细胞,最后是挑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初中七年级 课时作业 科学测量(第4课时)

初中七年级 课时作业 科学测量(第4课时)

能能力力提提升升
素养拓展
(1)显微镜:__观__察__肉__眼__无__法__直__接__观__察__的__微__小__物__体___。 (2)电压表:_测__定__电__压____。 (3)天平:___测__量__物__体__的__质__量___。 (4)酒精灯:__用__来__加__热__物__质______。 (5)烧杯:_配__制__溶__液__或__较__大__量__试__剂__的__反__应__容__器____。
第2节 科学测量 第4课时 科学实验室
基础夯实
1.下列设备中,初中实验室一般不配备的是( A ) A.安全锤 B.急救箱 C.灭火器 D.消防桶
能力提升
素养拓展
基础夯实
2.实验过程中,移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实验仪器是( C ) A.烧杯 B.量筒 C.胶头滴管 D.试管
能力提升
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拓展
基础夯实
能力提升
能能力力提提升升
素养拓展
基础夯实
10.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D )
能能力力提提升升
素养拓展
A.图甲中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 B.图乙中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 C.图丙中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 D.图丁中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地上着火时,用湿抹布覆盖灭火
A.试管夹 B.锥形瓶 C.燃烧匙 D.广口瓶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A__。 (2)用来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D___。 (3)用来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E__。 (4)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是__F__。
E.试管刷 F.石棉网
基础夯实
9.下列在实验室里的行为,哪些存在不安全因素?( C ) A.小森将用剩的药品倒进废液缸 B.小楠洗手过后,擦干后去拔电源插头 C.小山为了节省时间,一边吃饭一边做实验 D.小钟在实验结束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TLAB 第三次实验课课堂作业(4学时)
学号 姓名
注:1)此课堂作业作为本课程结业成绩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认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请在授课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完成作业后,请以word 格式保存,文件名为:学号+姓名
已知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1)给出该系统的零点向量q 和极点向量p 值,并在z 平面上绘制零极点图
(给出命令语句);
a=[0.2 0.1 0];b=[1 -0.4 -0.5];
[q,p,k]=tf2zp(a,b)
q =
0 -0.5000 p =
0.9348 -0.5348 k =
0.2000
>> zplane(q,p)
[]0.4[1]0.5[2]0.2[]0.1[1]
y n y n y n x n x n ----=+-
-1
-0.5
00.5
1
-1
-0.8-0.6-0.4-0.200.20.4
0.60.8
1Real Part
I m a g i n a r y P a r t
(2)给出求该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并作出冲激响应的时域图(给出命令语句); a=[0.2 0.1 0];b=[1 -0.4 -0.5]; [h,t]=impz(a,b,7,1000) h =
0.2000 0.1800 0.1720 0.1588 0.1495 0.1392 0.1304 t =
0 0.0010 0.0020 0.0030 0.0040 0.0050 0.0060
>> subplot(1,2,1);stem(t,h) >> subplot(1,2,2);impz(a,b)
2
4
6
x 10
-3
n (samples)
A m p l i t u d e
(3)绘制该系统的频响特性图(给出命令语句); >> num=[0.2 0.1 0] num =
0.2000 0.1000 0
>> den=[1 -0.4 -0.5] den =
1.0000 -0.4000 -0.5000
>> num=[0.2 0.1 0] num =
0.2000 0.1000 0
>> freqz(num,den)
00.10.2
0.30.40.50.60.70.80.91
-80
-60-40-20
Normalized Frequency (⨯π rad/sample)
P h a s e (d e g r e e s )
00.10.2
0.30.40.50.60.70.80.91
-20
-10
10
Normalized Frequency (⨯π rad/sample)
M a g n i t u d e (d B )
(4)试在Simulink 下绘制系统的结构图,并给出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图。

Gain3
plot(tout,yout)
0102030405060708090100
0.5
1
1.5
2
2.5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