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朗读评价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朗读评价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中江县回龙镇中心小学校业务学习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训练。”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引导学生读出课文的情感呢?我认为除了一个方法的指导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用好朗读评价语言。所谓朗读评价语言,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朗读表现给予的即时评价。多年来,每逢听课,我都留意上课教师是如何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的。经过观察和实践,我发现,老师能否巧妙地运用朗读评价语,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下面是笔者在多年教实践中运用评价语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几点做法。

一、巧用启发性评价语,点燃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善于运用自己巧妙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来点拨学生,拓展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我指导学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一句,一个学生读的时候,语速轻快,没读出父亲挖废墟的艰辛。我对他说:“你的字音读得很准确,句子也很流利,你知道到这位父亲挖废墟挖了多长时间?”学生说:“36小时。”我启发说:“36小时不吃不喝,不停地挖。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请你一边想像一边再读读。”该学生再读句子时,语速放慢,语气加重,基本上读出感情了。可没有读出“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父亲越来越疲惫的感受。我这样评价学生:“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这位父亲挖废墟确实很累了。可那仅仅是父亲挖了“8小时”的累,“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呢?那可是不一样的累啊!”在老师的启发下,这位学生恍然大悟,再读时情感到位了,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语调逐渐放慢,语气逐渐加重。我说:“看,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父亲(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接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迹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再让学生齐读整段时,他们就读得入情入境了。实践证明,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如能巧妙地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评价语,学生自然就能把语言读到位,读出情感。

正如孙双金老师所说:“教学评价语言仅有准确性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启发性。因为有时学生只答对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几个方面需要老师启发;有时学生的思维偏离正确轨道,需要老师启发学生克服障碍,奔向目标。”同样,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教师就需要运

用启发性评价语,点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文本,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读出感情。

二、妙用幽默性评价语,激发学生的热情

“幽默”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德国的海因.罗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更能为人接受。”我认为,语文课堂离不开幽默,因为幽默的评价语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体现教师的机智。教师幽默的朗读评价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如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在指导《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连长,我去炸掉它”这一句的朗读。(一个学生第一次没读出董存瑞的坚定)

师:如果我是连长,我不让你去,你知道为什么吗?再读。(这位同学又读了一遍)

师:好点了,我可以考虑考虑。但还不能决定让你去。(这位同学想了想,又读了一遍,这一回感情到位了。)

师(称赞):好,语气坚定,信心十足,同意你去。(这位同学满意地坐下了。)靳家彦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运用富有趣味的评价,引发学生的学习反思,学生在反思中提高了自己的朗读能力。

评价学生的朗读,我也喜欢用上几句风趣幽默的语言,以下是我模仿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第一场雪》的朗读评价语,指导学生朗读《草原》的片段。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指定的学生朗读描写草原美景一段,并笑着对学生说:“看看谁的朗读能把大家带入美丽的草原中?”一学生朗读完毕,没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我诙谐地问道:“这位同学把我们带进草原去了没有?”学生们说“没有”。我笑了笑说:“他只把我们带到草原边上,是不是?”学生们会心地笑了。我接着继续鼓励学生:“谁能再试一试?把我们带到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的草原里去。”当另一个学生诵读不如前者时,我又风趣地开了个玩笑:“哦,他不但没把我们带进去,反而又将我们领出来了。”学生们又开怀大笑,同时也得到了启发。当我再问“谁能把我们带进草原去”时,很多学生跃跃欲试。霎时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滋味,仿佛陶醉在美丽的草原中。

实践使我发现,这种富有幽默的评价不但有利于调节紧张、沉闷的课堂氛围,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而且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朗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活用激励性评价语,树立学生的信心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富有艺术的激励评价语如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一把火炬,

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一颗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田里。课堂上,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如能用肯定性、激励性的语言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便能从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情不自禁地投入情感朗读当中。比如我指导学生读《秋天的雨》中的两个句子(课件出示):“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在一名学生读完第一句后带着欣赏的目光说:“呀,你的读让人觉得凉快极了,黄黄的叶子肯定要感谢你读出了它带来凉快。”这位学生听了,小脸红红的,兴奋不已地对我说:“老师,我还想读读第二句。”于是,这位学生又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还情不自禁地做起“飘哇飘哇”的动作,可投入了。读完后,同学们都不由得鼓起掌来。我高兴地说:“谢谢你给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飘了那么久,累了吧?快坐下休息吧。”这位学生兴奋地坐下来。在教师评价语的激励下,其他同学读朗读的信心增强了,积极参与课文朗读,《秋天的雨》让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趣。

我很欣赏上海市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语言,如“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这些评价语看似随手拈来,但非常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如此真诚、亲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鼓舞呢?每个学生都读得兴趣盎然,情感投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这才是情感的交流,这是心灵的相通,这是学生走进了文本的一种流露。

我们提倡朗读评价突出激励性,可也要注意不能无根据地胡夸,要以事实为依据,评价要中肯,如果学生每次读完都是“读得不错”、“鼓掌祝贺”,就把激励廉价化、庸俗化。另外,正面鼓励并不排斥指出错误。我们在突出学生优点的同时,还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力求改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朗读评价语的激励作用。

四、善从多角度评价,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活动。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因此,我们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基础上,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这个“读”当然也应该包括“朗读”行为。朗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的人从中领略到盎然的春色,读起来是欢快明朗的;有的人则从中感悟到人生沉浮,沧海桑田,“坎坷知多少”,读起来是苍凉悲壮的。因此,教师应当多角度、有创意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