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流浪者之歌》教案1花城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流浪者之歌》教案1 花城版教案一:《流浪者之歌》教学目标:1. 了解《流浪者之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学习并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能够用正确的发音和节奏演唱歌曲。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白板。
2. CD或MP3,播放《流浪者之歌》的音乐。
3. 学生课本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新课 (5分钟)1.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流浪者之歌》的音乐。
2.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氛围。
3.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步骤2:导入新课 (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课件展示《流浪者之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向学生介绍《流浪者之歌》是由哪位作曲家创作的。
3. 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步骤3:学习歌词和旋律 (20分钟)1. 播放《流浪者之歌》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抚摸旋律。
2. 逐句教学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思。
3. 分段练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着音乐唱歌。
步骤4:合唱演练 (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唱歌曲。
2. 提醒学生注意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绎歌曲,展示个人风格。
步骤5:欣赏评价 (10分钟)1. 分享一些学生演唱的精彩瞬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鼓励学生谈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意义和传达的情感。
步骤6:作业布置 (5分钟)1. 让学生回家练习并复习《流浪者之歌》。
2.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本堂音乐课以《流浪者之歌》为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通过学习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分组合唱和个人演唱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表现能力。
通过欣赏和评价环节,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整堂课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2024年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54南泥湾精彩教案设计
2024年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54南泥湾精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 歌曲《南泥湾》的歌词学习;2. 歌曲《南泥湾》的旋律分析;3. 相关音乐知识:民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4. 南泥湾的历史背景及音乐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南泥湾》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南泥湾》的旋律演唱、音乐知识理解;2. 教学重点:歌词记忆、民歌特点、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南泥湾的历史背景,引出歌曲《南泥湾》,激发学生的兴趣;2. 歌曲学习: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3. 音乐知识讲解:分析歌曲《南泥湾》的旋律特点,讲解民歌的演唱技巧;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演唱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风格的民歌,分析其旋律、节奏特点;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演唱,教师给予指导;六、板书设计1. 《南泥湾》2. 歌词:书写《南泥湾》的歌词;3. 旋律:展示歌曲《南泥湾》的旋律简谱;4. 音乐知识:民歌特点、演唱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一首民歌,分析其旋律、节奏特点,写出心得体会;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南泥湾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南泥湾》的旋律演唱、音乐知识理解;2. 教学重点:歌词记忆、民歌特点、演唱技巧;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演唱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作业设计:学唱一首民歌,分析其旋律、节奏特点,写出心得体会;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常回家看看》教案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常回家看看》教案《常回家看看》教材分析:《常回家看看》是20世纪9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一首优秀通俗歌曲,全曲以通俗直白的文字,明快清新的音乐语言,告诫呼唤儿女们要“常回家看看”,尽到儿女对父母关爱、孝顺的亲情。
全曲为对比式二段体结构,4/4拍子,徵调式。
第一段为八个乐句,旋律质朴流畅,具有叙调、口语化的特点。
它叙说了现代社会里,儿女与父母长辈之间的亲情,主要是通过“常回家看看”这一方式,来向父母问寒问暖,让父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来体现儿女们对长辈的孝顺。
第二乐段是一个对比性强的乐段,全段为四个乐句。
旋律明快亲切,也具有呼吁天下儿女“常回家看看”的性质和意味。
它体现了现代社会里,儿女与父母的那种纯真的亲情,往往集中反映在“常回家看看”这一具体的行为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1、通过《母亲》《父亲》等歌曲的聆听,使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温馨,懂得父母之爱的良苦用心与无私之爱;通过对作品《常回家看看》的聆听和鉴赏,使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从中学会尊敬父母,关心和孝敬父母和长辈。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积极合作,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如何教会学生听辨旋律中的乐句?如何学会打着拍子跟伴奏乐唱好卡拉OK?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常回家看看》,把握该作品的情感内涵,完成好每一道探讨题目,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对于没有多少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教学更应该精讲多听多悟,重在情景创设,使学生自己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教学方法:通过聆听、歌唱、设问、探讨等不同教学方法去体验歌曲情感内涵,从而达到让学生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尊敬父母,关心和孝敬父母和长辈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歌曲刘欢演唱的《人生第一次》,学生随着音乐进课堂。
二、课堂导入1、设问:同学们,我们平常都喜欢唱歌、听歌,请问在你们接触的这些歌曲中,反映哪些题材的歌曲最多?(学生讨论,答案应该是反映亲情、恋情、友情、歌颂祖国的歌曲最多。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3单元《阳关三叠》教案 花城版
别情歌曲《阳关三叠》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离别之情,从而引导学生珍惜友情、亲情,珍惜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赏,感受《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2)以演唱、弹奏、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附点节奏、八度音程等音乐要素;(2)口风琴吹奏《阳关三叠》的主旋律。
2学情分析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更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课教学中我使用聆听、演奏、演唱、创作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最终通过学生自主创编情景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中的离别之情,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3重点难点重点 :感受琴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难点:从附点节奏、八度大跳音程等相关的音乐要素中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教师古筝演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看是什么?生:古筝师:不错,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开始盛行 ,它的音色清脆悦耳,如山泉流淌,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今天老师就用古筝为大家演奏一曲《阳关三叠》,从而引出课题。
师:《阳关三叠》原本是一首古琴曲,那古琴是什么样的呢?师:出示古琴图片介绍,认识古琴。
古琴又名“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的音色古朴、低沉、深幽细诉情怀,直触人心。
接下来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中,一起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活动2【讲授】欣赏《阳关三叠》,熟悉乐曲,体验情感。
1、在古琴的伴奏音乐中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古诗描绘的情景;2、吟诵古诗《阳关三叠》,了解“三叠”含义,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教案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南泥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南泥湾》的学唱和欣赏。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5单元《红色记忆》,第2节《南泥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泥湾》的创作背景,传承红色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2. 学会演唱歌曲《南泥湾》,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音程、节奏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程跳跃、节奏变化以及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的准确演唱及情感投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南泥湾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红色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学唱:a. 教师播放《南泥湾》歌曲,学生跟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b. 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随练习,注意音程跳跃和节奏变化。
c.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3. 歌曲分析: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了解音乐理论知识。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 情感表达:a. 教师示范演唱,指导学生如何投入情感。
b.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重情感表达,提高音乐表现力。
5.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个人演唱水平。
六、板书设计1. 《南泥湾》2. 歌曲分析:a. 旋律:优美、抒情b. 节奏:变化丰富c. 歌词:富有诗意,表达对南泥湾的热爱3. 音乐理论知识:音程、音阶、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南泥湾》,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文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音程跳跃和节奏变化的掌握仍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红色歌曲,如《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等,传承红色文化。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小城故事教案
《小城故事》教学内容:学唱《小城故事》。
教材分析:这是台湾故事影片《小城故事》的主题歌,作于1978年。
影片曾获台湾1979年度17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由李行导演,林凤娇主演。
此歌由台湾女歌星邓丽君为影片演唱配音。
影片上映后,主题歌在台湾、香港等地迅速传播开来,后来传到大陆,受到大陆听众的喜爱和传唱。
影片内容描写一位雕刻匠的女儿--善良纯真的哑女阿秀朴实平凡的创业故事,自始至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际间的纯真情感。
与此相应,该主题歌旋律柔美抒情,节奏徐缓舒展。
歌词内容则通过对一乡间小镇生活的细腻刻画,透出一股自然质朴的乡土味和人情味。
教学目标:1、在学唱《小城故事》的过程中,准确掌握双倚音和单倚音的唱法。
2、有表情地、流畅地演唱歌曲。
3、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1、准确掌握双倚音和单倚音的唱法2、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更多的家乡故事。
教学方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对比法、讲述法教学用具:笛子演奏《小城故事》、课件、打击乐器、音乐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初听音乐1、同学们,今天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
(播放《小城故事》的音乐)师:你想说什么?生:都是美丽的小城。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小城去玩玩,听听小城动听的故事。
二、体验音乐1、谈感受师:笛子演奏《小城故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音乐,用心感受?2、介绍音乐及作者。
3、旋律、节拍、力度的特点。
师:那我们再听听,它的旋律、节拍、力度有什么特点?4、学唱歌曲A、跟琴哼唱B、加入歌词C、分男女声演唱三、难点解析师:同学们在演唱的过程中发现了特殊的音符和标记吗?能告诉我们它的作用吗?(教师讲解,让学生在演唱中掌握倚音)四、表演歌曲师: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分组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改编歌词、加打击乐器……五、改编歌词1、分组讨论交流。
花城版音乐 七年级下册 5.4南泥湾 教案设计
《南泥湾》音乐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通过演唱等相关教学活动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聆听、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讲述《南泥湾》的歌曲背景、让学生们完整的演唱该曲。
难点:学唱歌曲,并能通过陕北秧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的紅色歌曲/革命歌曲/军旅歌曲有哪些?谁来说一说?(回答正确的同学是有奖励的哦,所有积极主动回答的同学都可以上台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乐器,一会儿给咱们的歌曲打节奏。
)生:<我的中国心> 、 <爱我中华>、<保卫黄河> 、<义勇军进行曲>、《军中绿花》《一二三四歌》(同学们举手发言很踊跃!)师补充:<军民大生产> 、<我的祖国> 、<游击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
2、教授新课,播放《南泥湾》歌曲视频师:这首歌总共又几段?生:3段师:回答正确,看来同学听得都很认真!那老师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歌那么好听,有同学知道它的演唱者师谁吗?生:不知道。
3、出示课件,简介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老师(1929年12月出生,著名女歌唱家,籍贯是山西平遥县,主演了《秦香莲》、《李三娘挑水》、《二度梅》等一百多部传统戏,代表作品《我的祖国》、《南泥湾》。
她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主要演员,主演了新歌剧《白毛女》、《刘胡兰》、《春雷》、《红霞》、《小二黑结婚》、《窦娥冤》等。
作为中国艺术的使者,她曾访问了苏联、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意大利、日本等20个国家,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郭兰英于1982年告别舞台,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
1986年在广东创办郭兰英艺术学校,任校长。
1989年荣获首届金唱片奖。
)4、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让同学们齐读一下内容:《南泥湾》是一首陕北民歌,也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在它产生的那个年代,这首歌曾激励了无数人,即使在我们今天再听这首歌时,我们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教案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南泥湾》,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歌曲《南泥湾》,理解歌曲背景,了解歌曲所表现的南泥湾精神;学习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元素;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南泥湾》的旋律、节奏、歌词,能熟练演唱;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3.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南泥湾》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南泥湾精神的传达。
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对歌曲曲式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学具:音乐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南泥湾的历史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歌曲:(1)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2)引导学生跟唱,注意歌曲中的节奏、音高;(3)分句教唱,让学生逐句掌握歌曲;(4)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
3. 分析歌曲:(1)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构成;(2)讲解歌曲中的和声、旋律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 实践环节:(1)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教唱;(2)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3)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南泥湾》2. 曲式结构:AABA3. 重点节奏、旋律4. 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南泥湾》,了解南泥湾精神,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2. 答案:(1)歌曲《南泥湾》的歌词、旋律、节奏;(2)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3)曲式结构:AAB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表现南泥湾精神的音乐作品;(2)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念故乡》教案花城版
第3单元《念故乡》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念故乡》,从感性上让学生体验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
2、知识目标:(1)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关文化,激发学生富有感情的声音来演唱《念故乡》。
(2)聆听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感受古典作曲家音乐创作魅力。
(3)学习乐理知识——附点节奏(4)用竖笛演奏《念故乡》全曲。
2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还处于比较稚嫩的年龄,而且聆听世界名曲的时间很少。
通过本课,提高学生对经典音乐的认知与欣赏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1、科学的有情感的演唱。
2、掌握附点节奏的演唱、演奏。
难点:激发学生有感情,有力度变化地演唱歌曲,并理解乐曲《第九交响曲》。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念故乡教学全过程(含导入、过程、作业)(一)竖笛吹奏:《念故乡》全曲1、通过吹奏让学生自己总结吹奏时的不足之处(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附点节奏(教学重点,利用板书进行分析并掌握)。
3、边指出边纠正不足,重复吹奏全曲,使学生达到基本掌握。
(二)新课讲授:1、《念故乡》的曲作者——德沃夏克的简介德沃夏克 (1841-1904)他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艺术的音乐家,为发展民族音乐作出了自己的很大贡献。
早在1859年,十八岁的德沃夏克就发表了自己的作品。
1878年,他创作的《斯拉夫舞曲》获得很大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地位。
1892年,德沃夏克来到美国,担任音乐学院院长,当时他已经六十岁高龄了。
德沃夏克在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
他以美国黑人音乐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黑人四重奏)和他光辉的代表作《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的作品很多,体裁也很广。
有歌剧、神剧剧、清唱剧,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室内乐重奏曲。
还有大量的钢琴、小提琴曲、序曲和歌曲等作品。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优质教案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南泥湾》内容。
具体包括歌曲《南泥湾》学唱,解其创作背景,分析歌曲旋律、节奏特点,掌握一定音乐表现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南泥湾》旋律、节奏,并能熟练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解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南泥湾》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把握,以及音乐表现力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南泥湾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学习。
2. 新课内容展示:a. 播放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
b. 分析歌曲旋律、节奏特点,讲解创作背景。
c. 教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特殊节奏和音高。
3. 实践情景引入:a. 分组学唱,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实践。
b. 邀请部分学生上台演唱,给予评价和指导。
4. 例题讲解:a. 选取歌曲中难点部分,进行讲解和示范。
b. 分析歌曲中节奏、音高变化,讲解如何正确把握。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歌曲。
b. 针对学生演唱,给予个别指导。
b. 教师点评学生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南泥湾》2. 旋律、节奏特点3. 特殊节奏、音高标注4. 爱国主义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南泥湾》,录制演唱视频。
答案:视频作业,以学生实际演唱表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举办亲子音乐会,让学生展示所学成果。
b. 带领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地,深入解历史,增强爱国情怀。
花城版音乐 七年级下册 5.3康定情歌 教案设计
《康定情歌》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本课以欣赏、学唱《康定情歌》为核心,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演唱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运用轮唱、节奏、伴唱的方式带领学生与老师共同体验歌曲的旋律、歌词特点,同时希望能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表演形式演绎歌曲,从多方面了解我国的民歌是可以以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形式演绎歌曲,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学情分析:本课是选自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脍炙人口的歌中的一课。
学生们在以往的学习中,可能较少地学习到民歌。
对于民歌,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听到,但是具体到民歌的体裁、旋律、歌词等特点,应该可以说似懂非懂甚至是完全不懂,或者说喜欢民歌的学生应该是少之又少。
因此,本课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学习此曲,运用轮唱、节奏伴唱等演绎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会从而初步了解民歌、懂得民歌源于生活。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演唱民歌中体会歌曲的情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2.通过聆听、体验、演唱、合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特点,以及地域风格;3.通过多种形式歌唱演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启发、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达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体验歌曲的情感、旋律、歌词等特点,并尝试用多种形式对歌曲进行改编演唱。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示范——今天,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这首歌我从小就经常听父母唱,而且如今依然活跃在中国的乐坛上。
师哼唱《康定情歌》:这个优美的旋律你们听过吗?会唱吗?(1)集体哼唱旋律;(2)分小组轮唱旋律:不如我们试试换种形式来唱,看看会是怎样的感觉。
将学生分成两组,哼唱旋律。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拉近师生距离,带领学生哼唱,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新课教授1.引出课题《康定情歌》,打出谱例,尝试演唱歌词;2.打出谱例,尝试演唱歌词;3.这首歌最有印象的是哪一句?4.这首歌曲是哪个地方的民歌?简单介绍歌曲背景四川康定。
原名叫做《跑马溜溜的山上》,如今这首歌曲已经成为了康定的名片,唱出了大山,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响了世界。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教案(1)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主要内容为学习歌曲《南泥湾》。
教材中的具体章节为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学习该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南泥湾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南泥湾》的旋律、节奏、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了解南泥湾的历史背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变化,以及歌词的熟练掌握。
2. 教学重点:南泥湾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讲述南泥湾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南泥湾精神。
2. 歌曲学习(15分钟)a. 教师示范演唱《南泥湾》,学生跟随学唱。
b.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讲解难点与重点。
c. 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选取歌曲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详细讲解。
b.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体会歌曲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点评指导。
b.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演唱《南泥湾》。
六、板书设计1. 《南泥湾》2. 内容:a.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b. 南泥湾精神c. 音乐表现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南泥湾》,并写出歌曲的简短介绍。
2. 答案:歌曲简短介绍:《南泥湾》是一首表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歌曲,歌颂了南泥湾的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革命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合理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单元主题。
最新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备课本单位:可塘中学姓名:林雯雯时间:15-16学年第二学期第1单元岭南春早(之一)《岭南春早》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分析其节奏与旋律特点,感受其音乐的风格。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教学重点: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句、模仿节奏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从而感受歌曲独特的岭南风韵。
教学难点:1、让学生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狮子锣鼓经为歌曲的前两句进行伴奏。
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词所包含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说说在经济飞跃的今天肇庆的变化通过改编歌词,创造一首属于自己的“《肇庆春早》”。
教材分析:歌曲《岭南春早》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通过对广东音乐《步步高》、《赛龙夺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受到岭南乡音的熏陶感染,从而具有作为广东人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二、通过学习《岭南春早》、《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带给岭南大地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
而我将《岭南春早》第二课时作为这一单元总结性的一课,兼顾了以上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来源的剖析,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最后拓展创作,体验岭南的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岭南春早》的录音,烘托气氛,使学生自觉回忆起学过的旋律,并使课程能自然导入。
(三)、复习歌曲。
在教师的伴奏下,请同学们一起把歌曲唱一遍,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
) ( 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师:《岭南春早》这首歌曲曲风清新、委婉,在歌词里面就描绘了一些岭南秀丽的景色,同学们能说说吗?……除此以外,歌曲的节奏与旋律方面也充满着岭南音乐的特色,下面我们结合歌曲里的四个乐句,,分别是:5 5 1︱2﹒ 3︱1 7. 0 1︱2 0 ︱5 5 ︱4﹒5 3 2︱1 2 4 3︱2 - ︱2 6 ︱4 53 ︱5 - ︱5 0 ︱一起来分析、探讨一下。
领唱、合唱《春天的故事》-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领唱、合唱《春天的故事》-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唱法基本技巧,掌握基本歌唱技能。
2.掌握《春天的故事》的歌曲主旋律,理解歌曲意境。
3.练习领唱和合唱技能,培养同学们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歌曲、理解歌曲意境,把握歌曲情感。
2.掌握领唱和合唱技巧。
3.培养同学们的音乐感觉和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春天的故事》的歌词意境。
2.如何练习领唱和合唱技巧,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如何发扬同学们自身的音乐感受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音乐欣赏:播放《春天的故事》,让同学们了解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情感。
2.歌曲教学:先让同学们分别练习基本唱法和歌曲的主旋律,再组织同学们进行领唱和合唱的练习。
3.评价与展示: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进行音乐评价,鼓励他们在文艺汇演等场合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音乐欣赏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让同学们先听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步:进行歌曲学习1.单独练习基本唱法:通过唱响基本音阶和练习基本唱法,让同学们掌握歌曲的唱法技巧。
2.练习主旋律:通过对歌曲主旋律的练习,让同学们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3.领唱练习: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让某个小组的同学担任领唱者,其他同学进行合唱练习。
4.合唱练习:组织整个班级进行合唱练习,让同学们体验和感受唱出整个歌曲的感觉。
第三步:评价与展示1.通过同学们的表现来进行音乐评价。
2.在文艺汇演等场合,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考试评估:通过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估。
2.平时评估:通过对同学们在练习唱法、领唱和合唱过程中的评估,看他们的进步情况。
3.反馈:根据同学们的评估结果,为同学们提供适当的学习建议和反馈。
同时,也鼓励他们在文艺汇演等场合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小城故事》教案花城版
第5单元《小城故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歌曲《小城故事》,掌握上波音和前倚音的唱法,并初步感知我国民族五声调式的音阶形态。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流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城故事》,并尝试用自创的不同方式表现歌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小城故事》及欣赏连州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渡时期,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的变化。
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地学习更多音乐知识,这时教师对音乐知识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要让学生掌握好上波音和前倚音的唱法,并感知我国民族五声调式的音阶形态,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1、流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用自创的不同方式表现歌曲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小城故事》一、导入课题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听歌吗?喜欢哪些类型的歌曲?老师也喜欢听歌,我喜欢这类型的——(播放视频(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师: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演唱者是谁?生:《甜蜜蜜》,邓丽君。
2、简介邓丽君及其演唱风格。
现在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她的作品,再次领略其抒情优美的演唱风格。
【设计意图:以邓丽君演唱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授过程(一)体验音乐、谈感受1、古筝演奏《小城故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音乐,用心感受。
问题1:你觉得旋律要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慷慨激昂的?还是轻松、优美抒情的?)问题2:旋律速度怎样?(快速?慢速?中速稍慢?)问题3: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请举手回答。
2、板书——《小城故事》【设计意图:教师现场演绎歌曲,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简介歌曲请学生简介歌曲:这是台湾故事影片《小城故事》的主题歌,创作于1978年。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教案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主题为“南泥湾”。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歌曲《南泥湾》,了解其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学习音乐知识,如音色、音阶、调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曲《南泥湾》的创作背景,体会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学会歌曲《南泥湾》,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音色、音阶、调式等音乐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南泥湾》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起伏。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及音乐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南泥湾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播放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
(3)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变化、旋律起伏等,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南泥湾2. 创作背景:抗日战争时期,南泥湾精神3. 音乐知识点:音色、音阶、调式4. 歌曲结构:A段、B段、A'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南泥湾》,并了解其创作背景。
答案:歌曲《南泥湾》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体现了南泥湾精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课后练习: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和旋律的准确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南泥湾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红色经典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2024年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教案
2024年花城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南泥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南泥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南泥湾》的学唱,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南泥湾》的旋律、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使学生了解《南泥湾》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歌曲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旋律跳跃。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南泥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意义。
(2)学唱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结构。
(3)分组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3. 随堂练习:(1)学生跟随钢琴伴奏,集体演唱《南泥湾》。
(2)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4. 知识拓展:(1)介绍南泥湾的历史,加深学生对歌曲背景的理解。
(2)欣赏其他革命历史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南泥湾》2. 歌曲背景、旋律、节奏、结构等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南泥湾》,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答案要点:歌曲《南泥湾》是一首充满热情、激昂的革命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歌曲表现出南泥湾战士们战胜困难、建设家园的英勇精神。
2. 课后练习:练习演唱《南泥湾》,注意节奏、音准、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整体表现良好,但在节奏把握方面还存在不足,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鼓励学生了解其他革命历史歌曲,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54南泥湾教案设计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54南泥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54课《南泥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歌曲《南泥湾》,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了解歌曲背景,感受南泥湾精神;学习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尝试为歌曲《南泥湾》编写二声部合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南泥湾》的旋律、节奏、歌词,能熟练演唱;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素养;3. 通过学习南泥湾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南泥湾》的二声部合唱编写及演唱。
教学重点:歌曲《南泥湾》的旋律、节奏、歌词的学习;南泥湾精神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钢琴、音乐教材、多媒体设备、合唱谱。
学生: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介绍南泥湾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南泥湾精神;(2)播放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唱歌曲《南泥湾》,指导学生掌握旋律、节奏、歌词;(2)分声部练习,让学生熟悉二声部合唱的演唱方法。
3. 歌曲分析(10分钟)(1)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2)讨论歌曲创作的背景,传承南泥湾精神。
4.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编写二声部合唱,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2)组内练习,相互指导,提高合唱效果。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各小组展示二声部合唱,教师进行点评;(2)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演唱奖等。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南泥湾精神的重要性;(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南泥湾》2. 旋律、节奏、歌词分析3. 南泥湾精神4. 二声部合唱编写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为歌曲《南泥湾》编写二声部合唱,并熟练演唱;2. 作业题目:结合南泥湾精神,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悟。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54南泥湾教案设计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54南泥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54课《南泥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南泥湾》的学习,歌曲所在的章节为“军民鱼水情”,详细内容为感受军民鱼水情深的情感,学唱《南泥湾》,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唱《南泥湾》,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军民鱼水情深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歌曲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南泥湾的历史背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难度音准和节奏。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以及南泥湾历史背景的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南泥湾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歌曲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
b. 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c. 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歌唱水平。
d. 针对难点音准和节奏进行讲解和练习。
3.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的关键音准和节奏,进行示范。
4.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弹奏钢琴,集体演唱《南泥湾》。
5.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演唱,表达歌曲中的军民鱼水情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南泥湾》2. 歌曲背景:军民鱼水情深3. 歌曲难点:音准、节奏4. 歌曲重点:情感表达、历史背景七、作业设计2. 答案:a. 演唱部分:要求音准、节奏准确,情感表达充分。
b. 心得体会: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涉及歌曲的情感表达、历史背景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了解其他革命历史歌曲,如《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加深对革命历史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难度音准和节奏。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以及南泥湾历史背景的介绍。
3. 歌曲学习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中的演唱和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音乐下册备课本单位:可塘中学姓名:林雯雯时间:15-16学年第二学期第1单元岭南春早(之一)《岭南春早》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分析其节奏与旋律特点,感受其音乐的风格。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教学重点: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句、模仿节奏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从而感受歌曲独特的岭南风韵。
教学难点:1、让学生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狮子锣鼓经为歌曲的前两句进行伴奏。
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词所包含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说说在经济飞跃的今天肇庆的变化通过改编歌词,创造一首属于自己的“《肇庆春早》”。
教材分析:歌曲《岭南春早》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通过对广东音乐《步步高》、《赛龙夺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受到岭南乡音的熏陶感染,从而具有作为广东人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二、通过学习《岭南春早》、《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带给岭南大地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
而我将《岭南春早》第二课时作为这一单元总结性的一课,兼顾了以上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来源的剖析,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最后拓展创作,体验岭南的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岭南春早》的录音,烘托气氛,使学生自觉回忆起学过的旋律,并使课程能自然导入。
(三)、复习歌曲。
在教师的伴奏下,请同学们一起把歌曲唱一遍,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
) ( 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师:《岭南春早》这首歌曲曲风清新、委婉,在歌词里面就描绘了一些岭南秀丽的景色,同学们能说说吗?……除此以外,歌曲的节奏与旋律方面也充满着岭南音乐的特色,下面我们结合歌曲里的四个乐句,,分别是:5 5 1︱2﹒ 3︱1 7. 0 1︱2 0 ︱5 5 ︱4﹒5 3 2︱1 2 4 3︱2 - ︱2 6 ︱4 53 ︱5 - ︱5 0 ︱一起来分析、探讨一下。
1、探索节奏特点。
(1)播放潮州小锣鼓《画眉跳架》的视频,着重观看开头部分锣鼓乐的合奏,要求学生记住让他印象深刻的大鼓的节奏。
(2)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加深印象,并用笔轻声地在桌上敲一敲节奏。
(3)请2-3个学生把他所听到的印象深刻的节奏敲一敲,教师点评并引出锣鼓乐后面部分大鼓的节奏型2/4 X X X︱X . X︱X X X︱X . X︱X X X︱X O‖(4)教师示范大鼓的节奏型拍一次,请全班同学跟着拍一次。
(5)请学生们寻找一下,四个乐句当中,哪个乐句采用了大鼓的节奏型?(第一乐句)师:对的,第一乐句的节奏采用了潮州小锣鼓当中的一个切分节奏型,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感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聆听节奏、模仿大鼓节奏型等手段,让学生对比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了解其节奏型的作用。
)2、探索旋律特点。
师:刚才我们探索的是节奏的特色,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寻找一下旋律的特点。
出示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引子部分、以及潮州音乐《画眉跳架》、《梳妆》的部分乐谱,分组请学生们对比、寻找一下剩下的三个乐句与这三首乐曲的联系,并进行连线。
1 7. 0 1︱2 0 ︱《赛龙夺锦》5 5 ︱4﹒5 3 2︱1 2 4 3︱2 - ︱《画眉跳架》2 6 ︱4 53 ︱5 - ︱5 0 ︱《梳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歌曲三个乐句与三首不同歌曲的曲谱进行比较,使他们感受、体验、理解乐句与曲谱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同学们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1)歌曲的节奏选取了潮州小锣鼓的鼓点节奏,展现了岭南人锐意进取的精神。
(2)歌曲的旋律选取了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及潮州音乐《画眉跳架》、《梳妆》的音调元素,展现了独特的岭南韵味。
(五)引导学生用狮子锣鼓为歌曲前两句进行伴奏。
师:刚才我们总结了歌曲选取了《潮州小锣鼓》的部分鼓点的节奏,那么平常过年过节时,我们听得最多的是什么锣鼓呢?生:狮子锣鼓。
师:嗯,对的。
而且,我们学校就有舞狮队,有同学会敲狮子鼓吗?(1)请一位会敲鼓的同学敲一敲。
(2)教师出示简单的狮子锣鼓节奏,与学生一起练习。
2/4 O X X ︱OX X︱X X X︱X —‖2/4 O X︱ O X︱X X X︱X —‖(3)请学生们分声部打着狮子锣鼓的节奏,跟随音响与同学们的歌唱,为歌曲的前两句进行伴奏。
(设计意图:在本土特色节奏的伴奏下,结合对歌曲前两句的演唱,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歌曲中的音乐风格特色与风土人情。
)(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课本P3参与·探索的第三点:“岭南春早”的寓意是什么?歌词“推开南风窗,欢迎小鸟来筑巢”的寓意是什么?师:听着同学们对歌曲的伴奏,老师也似乎感受到岭南春天那蓬勃的气息。
同学们,我们再想想,歌曲仅仅就是为了要赞美岭南春天的美景吗?它还要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吗?我们结合学过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看看课本P3页,参与·探索的第三点,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提问1-2个同学,并适当地作出提示,最后由教师总结:“岭南春早”的含义: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生机勃勃,为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吉祥。
另一方面,岭南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岭南人敢闯、敢拼,也表现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
“推开南风窗,欢迎小鸟来筑巢”的含义:欢迎外商及各界人士来投资、建设新岭南。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理解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
)(七)情感拓展。
(1)让学生看一段视频,领略肇庆今天的新面貌师:其实,我们肇庆也位属岭南珠三角地区,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视频一起看看,在改革开放多年以来,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就?(2)看完视频后,教师朗诵诗词,引起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师:同学们,我们的肇庆美不美?看了这段视频,不禁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当中是这样写的:烟雨中风姿绰约的肇庆已令春天的意象充满生机靠着南方的紫气我已感到一种青春的萌动在城市中心漫延三千里西江八百里大地风帆和草木都在同一种和弦上蹁跹起舞——在星湖大厦感悟肇庆的春天徐金丽(4)让学生再说说肇庆还有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视频,教师的诗朗诵,将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引向生活,进一步感受“岭南春早”蕴含的意境,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充满着自豪之情,并尽量挖掘学生所能达到的情感深度。
)(八)分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为歌曲重新填词,尝试创作一首属于肇庆人的“肇庆春早”。
(1)学生分小组讨论,改编歌词。
(2)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改编的歌词并唱一唱,小组间进行评价,选出最喜欢的那组歌词。
(3) 全班同学把重新改编的歌词再跟着教师伴奏唱一次,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活动,是本案例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体现。
在小组创编与表现音乐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集思广益,而且学会交流、合作,加强团队精神,融洽师生关系。
参与评价活动,可以肯定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九)小结本课,布置作业: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收获。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的歌曲,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中的文化名城,一群热情、好客的肇庆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2、布置作业师:看来,通过这节课每个同学的感受与收获都不一样。
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作为肇庆人,想一想,如果让我们的城市展馆进入上海世博会,您会如何对展馆进行布展展示我们的肇庆呢?”(设计意图:通过布置的作业,结合时下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把课堂中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进一步延伸,再次体现课堂中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欣赏《春天的故事》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
2.了解《春天的故事》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蒋开儒老人。
3、引导学生简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难点: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通过音乐作品引申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祖国母亲的认识,并体会历史背景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一、了解歌曲的相关知识:《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
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
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
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小平?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小平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
“1979年春天,邓小平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小平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
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那样的一种特殊年代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
二、欣赏《春天的故事》1、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思考情绪?“老人”?“圈”?“春天”?2、再次聆听,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4、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了解作者。
三、当堂总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古往今来,有许多赞美、歌颂祖国的歌词,你能唱唱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吗?《东方之珠》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 、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十年后,展示给我们的全新面貌。
教学重点与难点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教学过程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1 、师生问好。
2 、导入新课: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了几位歌星的歌曲,同学们来听听他们都是谁?(播放张学友〈太阳星辰〉、刘德华〈中国人〉、陈奕迅〈十年〉等)生(分别说出歌星的名字)。
师:同学们喜欢他们吗?生:喜欢!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生:都是男的!(笑)都是香港人!3 、教师播放MP4里的图片: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
(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