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研究

合集下载

沉积相研究技术路线

沉积相研究技术路线
(4)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连井剖面以体系域为单位进行沉积相对比,在层序地层框架内研究古近系
的沉积格架。
(5)以体系域为单位统计砂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值、砾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值,编制以体系域为单位的砂岩厚度等值线图、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分析砂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砾岩厚度及其百分含量在区域上的变化规律。
5、根据沉积相分析结果,分析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1)通过对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古生物、室内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起工区层序地层格架。
(2)总结各类沉积相在测井曲线、地震剖面上的特殊响应,建立测井相、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总
结提炼各类沉积相的相模式。
(3)通过取心井段和单井沉积相分析,建立不同构造单元沉积相类型及其是我接触过的类似项目,思路供你参考
1、先对区域的构造和沉积背景做个研究,确定属于哪个沉积体系;
2、再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否是要划分到单砂体看你项目的需要;
3、研究工区内的沉积相标志特征,并分析测井相 和单井相特征;
4、分析工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沉积相模式,其中包括物源分析
(6)根据砂岩厚度等值线图、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编制以体系域为单位的沉积体系分布图,分析工区古近系沉积体系的横向展布特征和纵向演化模式,恢复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环境。
(7)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分析骨架砂体的分布规律,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和评价,结合成藏条件,预测有利区。
这是别人总结的,应该有些帮助。

单井沉积相划分、单井相

单井沉积相划分、单井相

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

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

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

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

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相分析的方法、流程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单井剖面相分析1.相标志的研究能够反映古代沉积条件和环境特征的标志,通常称为相标志或环境成因的标志。

沉积体系分析是从详细观察和描述相标志开始的。

确定沉积体系的标志主要包括: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学、自生矿物、颗粒结构和测井相等标志作为沉积相划分的主要依据,地震相仅作为沉积相判别的辅助标志。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摘要: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岩;沉积物;岩石;测井;地震;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地质方法:①沉积岩和沉积物的研究: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物的岩性、结构和构造,确定岩石类型,分析其成因。

②沉积相分析:在了解盆地结构、构造和演化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对比,综合应用沉积岩和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结构和构造等特征,分析沉积相,恢复古地理和古环境。

③建立相模式:在大量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可以起到标准、对比和预测作用的相模式。

二、地球物理方法:特定的岩石,具有特定的物理响应,因此用反演的方法,根据岩石的物理响应可以研究其岩性特征,所以可以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学的某些问题。

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相可分为测井和地震两种方法。

①测井相分析法: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组能够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形态等定性方面的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参数值来描述地层的地质相,运用各种模式识别方法,利用测井相进行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测井相分析的基本步骤为:a.建立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b.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并对之进行深度较正和环境影响较正;c.对所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进行主成份分析;d.对主成份进行聚类分析;e.对测井相进行判别归类,确定最终测井相,最终测井相具有单一的地质特征,与沉积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②地震相方法:根据地震相参数如振幅、连续性、频率、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层速度等可确定地震相类型和空间展布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常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作为地震相类型的主要依据,其它参数作为辅助参数。

在把地震相向沉积相平面转化的过程中可确定沉积体系的成因类型,在转相过程中应与盆地古地理背景结合、充分利用钻、测井资料与地震相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前已建立各种地震相模式与其相应的相参数。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与作用_测井相的识别与模式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与作用_测井相的识别与模式
第二节 测井相的识别与模式
油气勘探与开发始终都离不开对测井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而测井 相分析依据不同的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的识别与研究,因此它是地 下储层沉积相识别的基础手段之一,也是进行小层对比的最基本、 最直接的依据。
一、概述
微相是沉积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反映了沉积条件基本一致 情况下形成的沉积岩。不同微相的沉积特征在测井资料中有所反映 和表现的观点,是测井识别沉积微相的基础。
Serra的划分为测井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具体 分析时,还应考虑其组合特征等。马正1981年根据我国油 田的实际情况,依据测井曲线幅度、形态、接触关系、平 滑程度以及组合关系进行了分类(图3-15),这一分类对 我国的陆相沉积更具有意义。
(四)组合类型
测井曲线的组合形式包括幅变组合与形态组合(表3-3)。幅变组 合包括加速幅变、均匀幅变和减速幅变,形态组合包括箱形-钟形组 合、漏斗形-箱形组合、指形-漏斗形组合、箱形-钟形-漏斗形组合以 及齿形-箱形-钟形-漏斗形组合等(图3-15),不同的组合特征可以 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沉积环境。
表3-2 不同测井曲线在油气储层研究中的作用
测井系列
自然电位 (SP)
自然伽玛 (GR)
声波 (AC)
密度 (DEN)
中子 (CNL)
电阻率 /感应
直接作用
计算地层水电阻率 和指示渗透性
定量计算泥质含量 及地质对比
定量计算孔隙度、地震层速度 及声阻抗
计算孔隙度,间接地计算烃密度, 以及波阻抗
计算岩层的孔隙度
砂泥岩剖面,砂岩的泥质含量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高能环境, 水体强烈簸选,形成相对粒级较粗的纯净砂岩,SP/Gr幅度大;低 能环境,泥质得以沉积,形成纯泥岩,其SP/Gr幅度与基线一致, 故SP/Gr的相对高低,可判断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多少和沉积环境能 量的强弱。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沉积相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沉积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演化过程。

沉积相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历史、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沉积相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相进行综合分析,揭示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为地质学和资源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首先,我们将对沉积相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进行分类。

沉积相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时期下,沉积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组合特征。

根据沉积物的类型、组成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沉积相分为多种类型,如河流相、湖泊相、海洋相等。

2. 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其次,我们将探讨沉积相的形成机制。

沉积相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并对地质历史进行重建。

3. 沉积相的演化规律最后,我们将研究沉积相的演化规律。

沉积相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对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相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获取大量的研究数据,并对沉积相的形成和演化进行深入研究。

五、研究意义沉积相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学研究:沉积相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历史的变迁和演化过程,为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2. 资源勘探:沉积相研究可以帮助确定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环境保护:沉积相研究可以揭示环境变化的原因和过程,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 阶段一: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对沉积相的概念、分类和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石油工程第四章沉积相研究

石油工程第四章沉积相研究
以粘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层理类型多样,以水平层理最发育; 生物化石丰富。
由湖泊三角洲、滨湖、浅湖、 半深水湖、深水湖亚相组成。
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④海相
以碳酸盐岩及粘土岩为主,碎屑岩次之; 从海岸到中心,粒度由粗变细,更远则是粘土沉积; 生物丰富,种类繁多。
按照海底地形及海水深度,可将 海相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 深海。
(3) 相分析的一般程序
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研究思路:以区域相背景为指导 ,利用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划分 沉积相(有时结合地震相),用动态资料进行检验 。
相分析程序:
①了解区域沉积背景,确定相和亚相;
②单井剖面相分析 通过观察露头和岩心岩石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
及古生物等特征,建立垂向层序,分析可能的形成条 件,了解相互关系,确定沉积相类型。
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相序:从一种相逐渐一过级渡:到相另组外(一陆种相相组的、一海系列相相组的、关系或相 的有序组合。海陆过渡相组) 二级:相
相序定律:只有在横三向级上:成亚因相相(近河且流紧密相相-邻河而床发亚育的 相,才能相在、垂堤向岸上亚依相次、重漫叠出滩现亚而相没)有间断。 四级:微相
(2) 沉积相的分类
地震相研究
2. 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
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往往是相当的,可以通过解释将地震相 转化为沉积相。但地震相与沉积相之间不存在普遍的绝对的 对应关系。有时一个地震相单元中可能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 沉积相,反过来,一个沉积相可以形成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
形成原因: ①地震分辨率远远低于地质方法的分辨率,地震剖 面上不易发现细微的岩性岩相变化; ②地震资料存在非地质因 素的干扰;同一沉积相内部是不均匀的,存在差异; ③同一沉 积相在不同地区或盆地,由于地质背景和沉积条件的差异,会 形成沉积相的内部结构也不同。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一、沉积微相研究方法沉积微相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基础地质资料当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对某一地层单位进行沉积相或沉积微相或沉积环境分析时:1.1.1应从最基础的地质工作入手,研究岩层本身的性质,诸如成分、颜色、结构、沉积构造、分选性、组成颗粒的特征(圆度、球度、表面微观特征)、层序特征(如向上变细或向上变粗,交互层等),分析其岩相特征。

1.1.2应仔细研究岩层中所含的各种生物化石的特征,尤其是生态特征,它可以更多地反映古生物的生存环境。

这里所讲的生物化石也包括各种遗迹化石,在许多情况下,生物遗迹化石更为常见,其重要性已为大家所共识。

这些工作主要依靠大量的野外露头观察和钻井岩芯描述来进行。

1.1.3 如果条件允许,在进行相分析时应将其与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

1.2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目前,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进行相分析,已成为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1979年,法国地质学家O.Serra首先提出“电相”(即测井相),他定义“电相”是:表征地层特征,并可使该地层与其它地层区分开来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

“电相”分析就是利用各测井响应的定性特征和定量参数来描述地层的沉积相。

能用于沉积相分析的测井资料,如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感应等近十种测井信息,其中以自然电位、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曲线在相分析中的效果最为理想。

在研究中主要利用曲线的幅度、形态、组合形态,适当参照接触关系和次级关系等参数,并密切与岩芯和岩屑录井资料相结合。

1.3 综合分析的方法除此之外,利用地震资料、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等也可以对沉积相进行研究。

当然,地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对于古代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需要利用各种手段,也就是综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依赖某一种方法。

事实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地层记录的认识很不容易,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决不能失之于片面、主观。

研究工作要结合研究区目的层的特征,大量搜集野外及室内资料,通过取芯井详细的岩芯描述和室内测井沉积相的划分,并结合岩芯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先建立单井沉积微相柱状剖面,然后通过连井剖面分析,最后作出平面沉积微相展布图。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

沉积相分析方法论述沉积相分析是指通过研究沉积物中的物理特征、岩相组成及生物群落等,确定沉积环境的方法。

该方法旨在揭示沉积作用背景下的地貌发展、气候演变等地球科学领域的问题。

沉积相分析方法日益成为地质勘探、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并逐渐成为石油地质、地质灾害等领域最为常用的技术。

沉积相分析主要使用多种地质、生物学方法,以较为清晰的序列——沉积剖面(又称震源资料组)为基础,分析沉积相和物源分布情况。

常用技术包括多波束测深、岩芯、化石、地球化学、地震记录等多种方法。

其中,多波束测深技术可以获取海底地形、海沟、海峡、海岸线、水深等地质信息,为沉积相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岩芯是从地下岩层中取出的实际的岩石样品,由于取样深度的不同,能够记录不同时间、地层各自的沉积过程,是研究沉积相的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岩芯中颗粒的分析,可以定量地描述颗粒粒度、成分和有机质含量,从而确定沉积相、古环境等信息。

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不同时间、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的化石、遗骸以及痕迹化石的分析,来确定当时的生物特征,进而判断出沉积相环境。

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古生物群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地层区划及环境指示意义。

地球化学方法是通过岩芯分析,特别是对其中某些元素含量和组成、同位素等进行的分析,来推导出岩石的成因、沉积环境变化、地球物理学参数等方面的信息。

沉积相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沉积物,推断出当时地理环境及其特征,从而确定相应的沉积相。

常用的沉积相有低地沉积相、海侵沉积相、海岸沉积相、河流沉积相等。

其中,低地沉积相多由淤泥、砂、卵石等非生物成分组成,是一种比较平静的环境;海侵沉积相是海水侵入陆地形成的沉积相;海岸沉积相是位于海岸或岛屿沿岸的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沉积相。

沉积相研究是探索地球演化规律的必不可少的技术。

通过对沉积剖面的分析,可以研究区域地貌演化,为勘探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提供依据。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

小层划分
合理性检验
修定小层划分对比方案
单层划分模式
单层对比、编号
单砂体图
微相平面图
地层油层分层数据表 小层单层数据表
精细地层对比流程图〔新区〕
2〕已确定油组和小层划分方案的老区块
冀中已开发的老油田属于这种类型,为使研讨任务 有延续性和有利于现场消费管理,原那么上沿用前人制 定的油组、小层划分方案,包括油层、小层划分个数以 及正确的分层界限。在这种情况下,精细地层对比主要 有两项任务:一是结合新资料、新技术,在全区一致划 分对比根底上,调整不合理的层界和断点;二是运用单 层对比方法,开展单层划分对比。至于采用的任务方法 和流程。在前面已有较详细论述,在此不再反复。
a.具备一定储量规模;
b.分层系数不宜过大,减少层间干扰;
c.油组之间要有一定厚度,分布稳定的隔层,使之构成 独立的压力、油水系统,进而成为独立的开发单元;
d.顶层旋回界限清楚,内部具较类似的岩电组合特征, 有较高的划分对比精度,为小层、单层划分奠定根底。
②小层:油组单元内进一步细分,划分小层是提高单层划分 对比精度的一种手段,划分原那么有以下几点
这种类型的任务重点,是如何合理制定各级层组划分方案。 顶、底界应是旋回界限,因此具明显可分性; 小层规模要顺应单层厚度分布概率,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小层内所含砂层数最少,二是减少对厚层砂岩的劈分。
a0.m,占分布概一率的是60%利以上用,所综以小合层划录分厚井度在的10m左岩右为性宜。剖面予以判别;
③钻井分层与地质建模 对厚层砂岩需合理劈分,以坚持单砂层完好性。
单层是一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并以其为边境条件,彼此 分隔的单层之间不会产生相互之间的串流,因此一个单层 在注采井对应时,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是检验单层对比 能否正确的重要信息。 但应留意到有些动态分析资料的不确定性,因此需反复 “动静结合〞,综合判别,才有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 层内RFT测压资料与周围邻井压力系数的对比,也可以较 直观判别单层之间的对应连通关系。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见习论文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一厂题目:浅谈文25块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姓名:高静完成时间:2010年8月1日摘要文25块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由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油藏受断层控制,油水关系十分复杂。

文25西位于由大致北北东走向的文55、文66断层区形成的断阶带内,构造非常复杂。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开采及多次综合调整治理,文25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进一步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开发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角度出发,分析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为下一步油藏的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微相文25块目录摘要 (1)目录 (2)前言 (3)1 沉积相研究 (3)1.1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 (3)1.2沉积特征 (4)2 文25块沙二下沉积微相研究 (6)2.1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6)2.2沉积模式 (10)2.3沉积序列 (11)2.4剖面相分析 (14)3主要认识与结论 (15)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文25东块属于文留构造北部东翼的一个主要断块。

文25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文25断块区内由北北东走向,断层西倾的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地层产状为单斜,倾向东南,倾角25°左右。

文25东块油藏含油层位为沙二下1-8和沙三上1砂组,油藏埋深-2130~-2600m,含油面积2.6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48×104t。

表1-1 文25东块基本地质参数表不同的沉积相,砂体特征不同,正确认识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对于正确认识砂体时空演变规律、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流动规律,指导油田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进行了研究,并对砂体演变规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研究

沉积相研究(单井划相)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

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

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

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

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单井剖面相分析1.相标志的研究能够反映古代沉积条件和环境特征的标志,通常称为相标志或环境成因的标志。

沉积体系分析是从详细观察和描述相标志开始的。

确定沉积体系的标志主要包括: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学、自生矿物、颗粒结构和测井相等标志作为沉积相划分的主要依据,地震相仅作为沉积相判别的辅助标志。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沉积相研究方法范文
1.露头剖面观测:通过对露头剖面的观测和描述,可以了解沉积物的
岩性、颗粒组成和层位关系等。

利用露头剖面的测量和照相等方法,可以
获得剖面的地层与构造面形态特征、沉积物厚度、沉积层位关系和不连续
面等信息。

2.钻探取样:通过钻探取样可以获取地下沉积物的垂向分布以及其物
理性质和化学特征。

常用的钻探方法有取岩芯钻探、取水样和取气样等。

岩芯的分析可以揭示沉积物的沉积相、岩性、颗粒组成、构造特征和生物
化石等信息。

3.现代沉积相分析:通过对现代沉积物的采样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
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现代沉积物的分析方法包括沉积物采样、沉积物
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测试,以及生物化石和沉积结构的观察等。

现代沉
积物的研究对解释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磁性分析:利用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对地磁场的响应,可以研究沉
积物的磁化特征。

通过对沉积物的磁矩、磁化率和磁化曲线的测试和分析,可以了解沉积环境、古地磁场和古气候变化等信息。

7.地层对比: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相的对比,可以了解
沉积相的空间和时间分布。

地层对比可以通过对比地层的构造特征、岩性
和非岩性特征以及沉积物性质和沉积结构等进行。

总结起来,沉积相研究方法包括露头剖面观测、钻探取样、现代沉积
相分析、地球化学分析、磁性分析、生物标志物分析和地层对比等。

这些
方法在沉积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
全面了解沉积相的形成机制和古地理环境的演化。

Chapter3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与沉积方法

Chapter3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与沉积方法

Chapter3沉积相的研究⽅法与沉积⽅法第三章沉积相的研究⽅法与沉积作⽤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鉴别主要是依据各种相标志;然⽽,这些相标志的获取和确定则主要来⾃三个⽅⾯:①地质;②地震;③测井。

⽆论哪种类型的资料分析与研究,它都离不开讨论这些标志的形成机理或沉积作⽤,因⽽可以说沉积标志是基础,测井和地震标志则是辅助。

第⼀节流体动⼒学的概念与⽔动条件分析⼀、流体动⼒学的概念⼀)⽜顿与⾮⽜顿流体及其搬运⽅式1、⽜顿流体与⾮⽜顿流体从流体⼒学性质来讲,凡是服从⽜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均称做⽜顿流体;否则称为⾮⽜顿流体。

所谓服从⽜顿内摩擦定律是指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为⼀常数。

牵引流属⽜顿流体,沉积物重⼒流属⾮⽜顿流体。

1)牵引流(Tractional current)定义:“服从⽜顿内摩擦定律使碎屑物质作牵引运动的流体”,如含有少量碎屑物的⽔流(河流、海流、湖流、波浪流、潮汐流、等源流等)和⼤⽓流等;因此,牵引流也有⼈称流体重⼒流(fluid gravityflow)。

2)重⼒流(Gravity current or gravity flow)定义:“在重⼒作⽤下使碎屑物质与流体⾼度混合,不符合⽜顿内摩擦定律的⾼密度流体”,也称沉积物重⼒流(sediment gravity flow),它可进⼀步划分为①碎屑流(泥⽯流);②颗粒流;③液化(沉积)流;④浊流。

3)浊流(Turbidity current):属于重⼒流的⼀种,是指由⼤量泥、砂物质和⽔混合,受紊流⽀撑的⼀种⽔下重⼒流。

2、流体的基本搬运⽅式从物理学上来看,有两种最基本的物质搬运类型(或搬运⽅式),即悬浮载荷(悬移质)和床沙载荷(推移质),相对应的有两种搬运形式,悬浮搬运和推移搬运1)悬浮搬运(Suspension transport)空⽓或⽔流把细粒沉积物弥散开来(如粉砂、粘⼟级颗粒以及不同⽐例的砂级颗粒),并使其在流动的内部呈悬浮状进⾏搬运。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

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沉积相研究开题报告引言:沉积相研究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沉积物在形成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和沉积相特征。

通过对沉积相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变化以及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地表沉积过程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介绍沉积相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并提出本次研究的目标和计划。

一、沉积相研究的意义沉积相研究对于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沉积相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变化。

沉积物中的沉积相特征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气候、水文、地貌等环境条件,从而为研究地球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其次,沉积相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地表沉积过程的影响。

例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水动力作用等因素都会影响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通过研究沉积相,我们可以揭示这些力量对地表的作用机制。

最后,沉积相研究对于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沉积相的特征,我们可以找到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为资源勘探提供指导;同时,对于环境保护来说,了解沉积相变化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评估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沉积相研究的方法沉积相研究主要依靠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的工作。

野外调查是沉积相研究的基础,它包括地质剖面观测、取样和记录等工作。

通过野外调查,我们可以获取沉积物的垂向和水平分布特征,进而推测沉积相的类型和环境条件。

实验室分析是对野外取样的进一步研究,它包括岩石薄片观察、物理性质测试和化学分析等工作。

通过实验室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从而揭示沉积相形成的机制和环境条件。

三、本次研究的目标和计划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某地区的沉积相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野外调查:选择目标区域进行地质剖面观测和取样工作,记录沉积物的垂向和水平分布特征,推测沉积相的类型和环境条件。

2. 实验室分析:对野外取样进行岩石薄片观察、物理性质测试和化学分析,了解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和性质,揭示沉积相形成的机制和环境条件。

二、砂岩储层沉积相研究详解

二、砂岩储层沉积相研究详解

1)区域沉积背景分析
利用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分析某一期的区域沉积背景, 并从中获取以下认识:
①古地貌特征和古水系分布,为分析物源和沉积方向提供依 据。
②由工区所处沉积地位置,判断古地形,古水流方向和工 区应发育的沉积相带。
③分析古气候
孢粉组合 植被 微古生物
温暖潮湿型- 古 水系发育(湖 气 泊扩张期) 候
层内渗透率韵律模式图
不同韵律油层的水驱油效率和波及厚度相差很大。
渗透率的方向性:以河流相最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源自①相对高渗段沿河床主流 线分布
位于河床上的油井首先 见效,首先水淹
②由河床向边滩过渡,即在 横向上渗透率发生突变
不同类型注采井匹配关 系表现为不同的开发效

③沿河床下游方向的渗透率 优于向上游方向的渗透率
炎热干旱型
河流大段 废弃
湖泊收缩
水退式河 流沉积
盐湖形成 (赵兰庄)
(赵41)
含盐度在 100‰以上
2)岩芯剖面资料整理
岩芯剖面是反映地下最真实、最直接的第一 性的宝贵资料,掌握观察岩芯剖面的正确方法, 收集整理好与沉积环境有关的各种相标志,对于 单井定相和沉积微相研究都是至关重要。岩芯剖 面观察内容是极为丰富的,是油田地质工作者一 项很重要的基本功,这里仅做一般介绍。
1)沉积体系的定义
沉积体系——在一时间地层单元内,把与沉积作用 有内在联系的沉积相,组成的一个连续体系,这个连续 体能与相邻的体系区分开来。
因此沉积相的划分应该是沉积体系→沉积相→ 沉积 亚相→ 沉积微相。
2)沉积体系类型
陆源碎屑盆地,一般是多物源的,盆地类型也 是多样的,因此从源区流入湖盆水系的沉积过程中, 可以组合成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可多达15种。限 于篇幅和时间,这里只简单介绍两种主要的沉积体 系。

1 沉积相研究现状及进展

1 沉积相研究现状及进展

一、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及开题意义(一)国外相关产业和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沉积相相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Steno,1669)引入地质文献,并认为相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

1838年瑞士地质学家格列斯利(Gressly)开始把相的概念用于沉积岩,他认为“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古生物的差异”。

自此,相的概念逐渐为地质界所接受和引用[1]。

沉积相的研究对象是沉积物,研究不同环境有何不同的产物及表现,以及如何从产物本身反演出过程和环境,也就成为有关沉积相研究的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根据[2]。

自Homes(1965)提出沉积体系概念以来,沉积相研究形成了又一个新高潮。

近年来,沉积体系的概念在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类型三角洲、深水沉积体系、不同类型河流沉积体系研究与相应砂体油气勘探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沉积学理论日益丰富和完善,研究技术和手段日益先进,学科的交叉渗透出现了一系列与沉积学相关的学科,如沉积动力学、成岩作用和成矿理论、层序地层学、构造沉积学、生物成矿作用的学说和储层沉积学、测井沉积学等。

随着沉积学的发展,目前已从对局部沉积环境的研究扩大到了对整个盆地范围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的阶段。

此外,随着仪器设备的日益更新和计算机的应用,对沉积学进行定量化研究己成大势所趋。

(二)国内相关产业和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沉积相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沉积相研究正在努力赶上国际研究的步伐,在碳酸盐岩、湖泊沉积、潮汐沉积、风暴沉积及重力流沉积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18-21],同时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陆相研究方面业已形成特色[2]。

目前,沉积相分析有向纵横两方面并行发展的趋势。

纵向上研究逐渐深入,精细地质研究成为重点,随着油田开发程度提高,已开始砂层沉积微相的识别;横向上由单一分析向综合研究发展。

构型单元的描述与沉积相(微相)研究的关系

构型单元的描述与沉积相(微相)研究的关系

构型单元的描述与沉积相(微相)研究的关系构型研究是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它能够在三维空间上详细解剖沉积体或储层( 体) 的基本构型单元,从而解决沉积体和储集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和展布、内部结构以及储集层(体)的不均匀性。

构型单元的描述与沉积相(微相)研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型体的选择:在选择构型体时, 首先要明确被模拟的具体油气田的沉积体和储集层(体)的类型或大体的类型。

在此基础上, 首先在盆地的边缘,选择类似的露头,在构造单元上,沉积相(微相)类型上、时代层位上尽可能一致或相似,这样才能保证对盆地内部搜盖区的勘探与开发起指导作用。

在选择类似沉积体时,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沉积作用的类似,才能确保选择的构型体的成因是一致的。

2.构型单元的研究:划分构型单元界面和构建构型级次单元是构型研究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沉积相(微相)的研究能够明确储集体内部沉积特征,从而将地层划分为具有成因联系的地层块体,限定不同的沉积单元,加深对储集体研究的认识。

首先通过野外露头资料、现代沉积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分析测试资料、岩心观察描述资料等建立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建立精细的小层对比与划分数据库。

其次,进行储层构型划分体系的建立,主要是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岩石相分析和沉积学分析,建立构型划分体系;再其次,进行构型配置样式( 模式) 的总结,主要包括 2 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小层划分界限发育规律分析和储层隔夹层发育特点刻画来实现储层构型界面表征;另一方面是综合沉积、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等储层宏观和微观特征,实现不同成因和级次储层单砂体构型单元自身发育规律研究;最后,在之前研究基础上总结储层构型配置样式,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最终总结一套储层建筑结构表征技术,为储层有效开发和剩余油挖潜提供指导。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沉积相是指岩石中所包含的沉积物的特征和组合,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颜色、细粒物质含量等。

通过对不同沉积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岩石是在哪种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比如河道、湖泊、波浪影响的海岸线等。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沉积学观测、沉积物分析以及实验室研究等。

岩相是指沉积岩中的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包括岩石的种类、颗粒结构、颗粒间的结合方式等。

通过对岩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岩石的成因以及古地理环境的一些特征。

比如在岩相研究中可以发现一些化石、矿物或者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来判断古地理环境的类型和特征。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提供地球历史上不同地区古地理环境的细节信息。

通过对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石进行沉积相与岩相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环境的演化历程,包括地质过程、气候变化以及生物演化等。

这些信息对于解读地球历史,理解地球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方法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地层剖面观察、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

其中,地层剖面观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地层不同层位的沉积相与岩相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地表环境的差异。

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主要用于获取具体的沉积物样品,并通过对样品的颗粒分析、岩石成分分析以及化学分析等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可以模拟地质过程和沉积过程,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总之,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岩石的沉积相和岩相特征进行研究,可以还原地球历史上不同地区古地理环境的细节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地球系统的演化历程、地球表层的变化以及预测未来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应用。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

沉积相研究之河流相河流相是地球科学中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将降雨和融雪中的水从山区、高地运输到低地地区。

这个过程产生了河流系,其中包含许多支流和主干河流;同时还形成了相应的沉积相类型和特征。

河流相的主要特征包括有层层复合的泥质、砂质和碎屑物质。

这些物质源自于高地和山区的风化、侵蚀、抬升和侵蚀等过程。

这些物质被河流水流带到低地地区,并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河流相。

由于河流水流的不断变化,沉积物质在河道中形成了不同的沉积构造,如河床砂砾、河汊沙洲和冲积平原等。

河流相的沉积构造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水动力学条件。

通常而言,河流水流速度越大,携带的颗粒物质越粗,沉积物越粗糙。

河床砂砾是典型的河流相沉积构造,它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分布于河床下部的流动区域。

河床砂砾在河流中被不断地重排和调整,形成了明显的沉积层状结构和交错构造。

河汊沙洲是河流相中的另一个重要沉积构造,通常发育在河流下游的宽深处。

河汊沙洲由细沙和粉砂组成,常呈现沉积的平缓坡度。

河汊沙洲主要由河流携带的颗粒物质在静水区沉积而成,形成了连续的地层堆积。

河汊沙洲经常发展出细小的水道和洲岛,这些沉积构造提供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良好栖息地。

冲积平原是河流下游沉积相的典型代表,它位于河流的洪水平原区域。

由于洪水期间河流的水流速度减慢,所携带的颗粒物质会沉积在谷底的沉积平原上。

冲积平原通常被粉砂、黏土和泥质沙组成,因此富含有机质。

这些沉积物在冲积平原上出现了明显的堆积层状结构,形成了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貌。

河流相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表层变化以及地质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河流相的沉积学特征、层序和演化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地球历史中不同地质时期河流系统的形态演变、环境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

此外,河流相的研究还能提供洪水、农田灌溉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信息。

因此,对河流相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也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沉积相研究
姓名: 陈辉
班级: 资工10702班
序号: 1
指导教师: 郭甲世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综合报告
一、设计目的
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加强油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尽快熟悉现场生产工作,及时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以适应常规地质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涉及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储集层的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研究、测井多井评价、圈闭特征及油藏特征研究、储量计算及油藏评价等五大部分研究内容。

本组只做了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长6油层组)。

三、地质概况
一)工区概况
重点研究工区范围为安边一杨井地区的A8区块,面积约520km2该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安边乡、杨井乡境内。

这里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复杂,沟谷交错。

属于典型的黄土源地貌,为半干旱气候,公路交通比较便利。

其西侧为盐定工区,范围西至王家场,东至油房庄,北自安边北,南到沙涧子,总面积约为2100km2
截至目前,安边一杨井地区97年底以前共完钻各类探井21口,98年共完钻各类探井16口,勘探目的层为延9,延10,长21,长61,经过一年的钻探和试油工作,业已证实延9,延10,长21,长61具有工业油流,在97年A8井区提供的控制储量基础上,今年上升为探明储量,测井综合解释,纯油层19层,厚46.3m;油水层85层,厚202.8m。

中生界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为湖盆河控建设型三角洲碎屑岩沉积体系物源可能来自北东晋西褶皱区,河流从北东向南西注入湖泊、长6地层厚约180m,共分为三层; 长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体,近南北向展布,地层厚约140m,共分为三层;早侏罗世的延安组第7、9、10油层组为网状河与辫状河沉积体系,地层厚约110m.延7、9、10、长21砂体发育带极为有限,由此形成了分布极散的坡缘和古地貌封闭的各类岩性油藏。

沉积相是研究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带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示储积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经过地层划分对比后可知,地层厚度横向变化较小,研究表明,延9,延10为网状河沉积体系,继承了甘陕古河道的格局,层位稳定;长5为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发育水上河道及分支河道,河流近南北向分布;长6为河控建设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来自正北与北东方向,呈朵状和指状分布。

二)相标志
(一)沉积构造标志:
1.层理
(1)交错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与曲流河河床与堤岸亚相及分支河道中,层系一般8.15cm,纵切面细层向下收敛,反映较强动荡的水动力环境。

板状交错层理:主要见于曲流河河床亚相与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层系厚5.10cm,且顶底较为平整,细层平直,为较规则的沙波迁移而成。

沙纹层理:即层系厚度<5cm, 多发育于粉砂或细粉砂级以下岩石中,该区流水成因沙纹层理较为常见。

(2)平行层理:主要见于砂岩、砂砾岩中,代表强水流条件。

(3)粒序层理:本区正粒序、反粒序均有发育。

前者常发育于河流相的河床亚相与分支河道中,后者常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微相中。

(4)水平层理:常见于泥岩、粉砂岩中,代表极弱的水动力条件下,有细粒悬浮沉积物形成层理
2.层面构造
冲刷-充填构造:多见于河床亚相底部、三角洲前缘亚相底部,一般为砂岩呈下凸充填于下伏的沟槽中,常伴有粗粒滞留沉积物。

3.变形构造
(1)滑动变形层理
在一定坡度下,由准同生变形作用使原生的沉积构造发生形变而形成的构造,按其滑塌的程序可分为滑塌褶皱角砾岩,该区多为滑塌裙皱。

(2)包卷层理
主要由沉积物的液化作用产生,它常使原沉积构造形态复杂化,形成各种扭曲变形,但层的连续性未遭到破坏。

(二)沉积构造标志
1.粒度
不同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具有不同的粒度特征,因此对粒度概率曲线和粒度参数的研究,是判断沉积环境的标志之一。

2.结构成熟度
结构成熟度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也是进行沉积相环境分析的重要参数之一。

(三)古生物学标志
古生物和古生态资料是确定沉积环境最有效的标志,在黑色泥岩中可见到植物根、茎、叶等植物碎屑。

三)相分析步骤和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分为三个步骤,即单井剖面相分析,连井剖面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1.单井剖面相分析
详细观察和描述取芯井的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及古生物等一系列特征,建立垂向层序,分析形成条件,了解邻井相的关系,利用相模式与垂向层序组合进
行对比,确定出单井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的类型。

2.连井剖面相分析
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各邻井剖面之间的相序关系,充分利用电测资料进行对比工作,确定沉积相在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

3.平面相分析
用归纳出的各类岩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参数,建立一个神经网络模型,把这些特征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目标输入进行学习,学习后的网络再用于其它井的特征识别,然后把厚度大的微相转成井点的微相,绘出平面沉积相图。

四)微相类型
长6油层组地层主要沉积相是三角洲相,见表
四、必备工具
1.计算机、数字化桌、打印机、扫描仪等
2.透明纸、方格纸、直尺、透图台灯。

五、组员分组情况
沉积组共八人:陈辉(组长)、陈祺锚、陈茜、陈鑫、程欣、代龙、代超敏
1)划分单井相(共22口井,见附图测井曲线图),并列出单井划相结果。

2)画连井相的剖面相(一个纵剖面,一个横剖面)
3)计算砂地比,画砂地比等值线图。

4)选出典型微相类型并成图,画微相垂向组合系列图。

5)画微相平面分布图。

6)列表进行微相的储集性能评价。

7)提交沉积柱状剖面图,并画出沉积模型。

8)提交沉积相综合报告及图表。

其中,陈辉、陈祺锚负责第一步划分单井相。

陈茜、代龙负责画连井剖面相。

代超敏负责第三步画啥地比等值线图以及第五步微相平面分布图。

陈鑫、程欣负责找出典型微相类型并成图。

陈辉、程欣负责沉积柱状剖面图的绘制。

陈辉最后
负责整理检查完成情况。

我们组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及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使课程设计又好又快的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六、实习心得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问题,最后在郭甲世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

同时,在此感谢我们的郭甲世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课设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

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课设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