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5.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习题课)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
. 22
A
F1 F2 Fn
B E1
E2
Em
几何画板:探究平行线中动点问题.gsp
C
D
当左边有n个角,右边有m个角时: ∠A+∠F1 + ∠ F2 +…+ ∠Fn= ∠E1 +∠E2 +…+ ∠Em+ ∠D
. 16
当堂练习
1.填空:如图,
(1)∠1=∠2 时,AB∥CD. (2)∠3= ∠5或∠4时,AD∥BC.
2 F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3= ∠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0
5.如图,EF∥AD,∠1=∠2,∠BAC=70 °,求∠AGD
的度数.
C
解:∵EF∥AD, (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 1 G
F
又∵∠1=∠2, (已知) ∴∠1=∠3.(等量代换)
解:作∠PCE =∠APC,交AB于E.
∴ AP∥CE ∴ ∠AEC=∠A,∠P=∠PCE.
∴ ∠A+∠P=∠PCE+∠AEC,
A
∵AB∥CD ∴ ∠ECD=∠AEC,
∴∠A+∠P =∠PCE+∠ECD=∠PCD. C
P EB
D
. 9
还可以怎样作辅助线?
例2:如图,AB∥CD,猜想∠BAP、∠APC 、∠P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1:如图,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
一点,∠ADE=60°,∠B = 60°,∠AED=40°.
(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
(2)∠C是多少度?为什么?
D
A E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
求证:BD//CE.
解: ∵∠A=∠F(已知)
D EF 2
∴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 ∠D=∠ABD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C=∠D (已知)
A
BC
∴ ∠C=∠ABD(等量代换)
∴ 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如图,已知AB∥CD, ∠1=∠2, 求证∠E=∠F.
BC
又∵∠C=∠D (已知)
∴ ∠D=∠ABD (等量代换)
∴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3:如图,点B、E分别在AC、DF上,BD、CE均
与AF相交,∠1=∠2,∠C=∠D,试问:∠A与
∠F相等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解: ∵∠1=∠2 (已知)
D EF 2
∠1=∠3 (对顶角相等)
3
F
BC
∴ AD∥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2:如图,点E为DF上的点,点B为AC上的点,
∠1= ∠2, ∠C= ∠D,求证:DF ∥AC
解: ∵∠1=∠2 (已知)
D EF 2
∠1=∠3 (对顶角相等)
3
∴ ∠2=∠3(等量代换)
1
∴ 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 ∠C=∠AB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解: ∵AB∥CD(已知) ∴ ∠BAD=∠AD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 (已知) ∴ ∠3=∠4(等式的性质)
A 1 3 E
C
B
F
4
2D
∴ AF∥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变式1:如图,已知( 求证 ( ).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2)由(1)可知AB∥EF, ∴∠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3=∠B(已知), ∴∠ADE=∠B(等量代换). ∴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DG=∠BGD=5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E平分∠ADG(已知), ∴∠ADG=2∠EDG=110°(角平分线的定义). 又AB∥EF, ∴∠1=∠ADG=1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DE∥BC,∴∠C = ∠AED = 40°(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4.已知:如图,∠1+∠B=∠C.试说明BD∥CE.
解:如图,作射线AP,使AP∥BD, ∴∠PAB=∠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P 又∠1+∠B=∠C(已知), ∴∠1+∠PAB=∠C(等量代换), 即∠PAC=∠C. ∴AP∥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AP∥BD, ∴BD∥CE(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 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解:∵∠1=∠2(已知),∠2=∠DHE(对顶角相等), ∴∠1=∠DHE(等量代换). ∴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50°(已知), ∴∠B=180°-∠D=180°-50°=130°.
②如图,已知AB∥CD,DA平分∠CDE,∠A =∠AGB.
拓展提升
如图 , 点E在AB上 , 点F在CD上 , CE , BF分别交AD于 点G,H.已知∠A =∠AGE,∠D=∠DGC. (1)AB与CD平行吗? 请说明理由. ( 2 ) 若∠2+∠1=180° , 且∠BEC=2∠B+30° , 求∠C 的度数.
解:(1)AB∥CD.理由如下: ∵∠A=∠AGE,∠D=∠DGC,∠AGE=∠DGC(对 顶角相等),∴∠A=∠D (等量代换). ∴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例题及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一、【基础知识精讲】1、平行线的判定(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4)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二、【例题精讲】专题一:余角、补角、对顶角与三线八角例题1:∠A的余角与∠A的补角互为补角,那么2∠A是()A.直角 B.锐角 C.钝角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活学活用1】如图2-79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B.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C.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4对同旁内角D.6对同位角,4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活学活用2】如图2-8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3和∠5是同位角B.∠4和∠5是同旁内角C.∠2和∠4是对顶角D.∠1和∠2是同位角【活学活用3】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O,OE⊥AB于O,图中∠1与∠2的关系是()A.对顶角B.互余C.互补D相等例题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活学活用4】如图,∠AOC +∠DOE +∠BOF = .专题二:平行线的判定例题3:如图,已知∠EFB+∠ADC=180°,且∠1=∠2,试说明DG ∥AB.1 2A BCDF E G【活学活用】1、长方体的每一对棱相互平行,那么这样的平行棱共有 ( )A .9对B .16对 C.18对 D .以上答案都不对2、已知:如图2-96,DE ⊥AO 于E,BO ⊥AO,FC ⊥AB 于C ,∠1=∠2,求证:DO ⊥AB.3、如图2-97,已知:∠1=∠2=,∠3=∠4,∠5=∠6.求证:AD ∥BC.4、如图2—101,若要能使AB ∥ED ,∠B 、∠C 、∠D 应满足什么条件?ABCDOE F5、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 、b 、c 、d ,若a ∥b ,a ⊥c ,b ⊥d ,则c 、d 的位置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相交 D .没有确定关系专题三:平行线的性质1、如图,110,ABC ACB B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EF ∠过点O 与BC 平行,则BOC ∠= . 2、如图,AB //CD ,BC //DE ,则∠B+∠D = .3、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B 平分∠DOE .若60DOE ∠=,则∠AOC 的度数是 .4、 如图,175,2120,375∠=∠=∠=,则4∠= .13 425、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则2∠= .【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AD ∥BC, ∠AEF=∠B,求证:AD ∥EF 。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习题课)讲解学习
探究2、如图甲:已知AB∥DE,那么∠1+∠2+∠3等于多少度?试加以说明。 当已知条件不变,而图形变为如图乙时,结论改变了吗?图丙中的 ∠1+∠2+∠3+∠4是多少度呢?如果如丁图所示,∠1+∠2+∠3+…+∠n的和又为 多• 少度?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吗?
1
2 3
1 2
3
1
2
3 4
1 2
3 4
n
求证: CD∥EF.
• 课堂练习6、 已知:如图∠1=∠2, ∠3=∠4,∠5=∠6,求证:EC∥FB
• 问题5、如图,AB∥CD,∠1=∠2,∠E=37°,求: ∠F。
A
B 问题探究 已知:AB∥CD,
1
E
2
C A
1
求证:∠A+ ∠ C+ ∠ AEC=
360°
F
证明:过E点作EF ∥ AB,则∠A+ ∠ 1= 180°
Z 形模式
next
应用模式
如图,若AB∥DF,∠2=∠A,试确定D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
E
F
2
B
D
C
引入
建模
应用
小结
next
应用模式
如图,图中包含哪些基本模式?
A E D
B F O C
引入
建模
应用
小结
next
应用模式
已知,如图AB∥EF∥CD,AC∥BD,BC平分∠ABC,则图中 与∠EOD相等的角有( )个.
图形
同a 位 角b
1 2 c
内 错
a3
角b
2
c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习题课)
三、解答题(10+15)分
1.如图1-4,已知AB∥DE,∠ABC=70°, ∠CDE=140°,求∠BCD的度数
∠BCD=300
• 已知:如图,已知AB∥CD,∠1=∠2, • 求证:∠3=∠4.
G
谢谢合作!
祝您学习进步!
思考:还有其他作辅助线的方法吗?如何作?
提示:有, 方法一:延长AB交EF于点G,如图(1)
方法二:延长CB交MN于点G,如图(2)
变式练习
如图(5),已知AB∥CD,∠1=20°, ∠2=40°,则∠3等于( B ) A. 100° B. 60° C.30° D.20°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如图1-1,直线a⊥c,b⊥c,若∠1=70°,则∠2=( A ) A.70° B.80° C.90° D.110° 2.如图1-2,若∠1=∠2=∠3=55°,则∠4的度数是( D ) A.110° B.115° C.120° D.125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综合运用
授课人:刘发冬
三台外国语学校
SanT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合作探究
如图CD⊥AB,∠1+∠2=180°,DLeabharlann //BC,求证:FG⊥AB
拓展提升
如图,若MN⊥AB于点D, ∠ABC=130°,∠FCB=40°, 试判断直线MN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1-3,BC⊥AE于点C,CD∥AB,∠B=55°,则∠1等 于 (C ) A.55° B.45° C.35° D.25°
• 二、填空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 1、如图1-5,直线AB∥CD,BC平分∠ABD, 若∠1=54°,则∠2=
531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
531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第一节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2.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斜率相等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是平行线。
例如,直线y=2x和y=2x+1的斜率都是2,所以它们是平行线。
(2)平行线的内角对应相等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相交,那么对应的内角相等。
例如,直线l和直线m是平行线,横截线AB相交于l和m上的点P 和Q,那么∠APQ=∠BPQ。
(3)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相交,那么同位角相等。
例如,直线l和直线m是平行线,截线AC和BD相交于l和m上的点A、B、C、D,那么∠CAB=∠DBA。
3.平行线的推论(1)若两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内部相对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2)若两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外部相对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第二节平行线的判定1.判定相交直线是否平行的定理直线l与直线m相交,若在同侧的内角或同侧的外角相等,则l与m 平行。
2.两条直线平行的常用判定定理(1)直线l与直线m垂直于同一条直线n,那么直线l与直线m平行。
(2)直线l与直线m分别垂直于同一条直线n,那么直线l与直线m 平行。
(3)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第三节平行线的综合运用1.解析几何中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可以解决一些平面几何的问题。
(1)平行线的距离若两条平行线l和m的距离分别为d和h,那么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h=AB/CD,其中AB和CD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例如,已知两平行线l和m,l与m之间的距离为d,分别与l和m 平行的两条直线AB和CD的距离分别为x和y,那么可以得到d/x=y/(x+y)。
(2)平行线的截距若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设相交点分别为A、B、C,其中AB=a,BC=b,AC=c,那么可以通过三角形相似得到a/c=b/(b+c)。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
5.5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1)一、复习:1.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 所截,完成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空:⑴∵∠1=∠5(已知),∴∥( ,两直线平行).⑵∵∠3=∠5(已知),∴∥( ,两直线平行).⑶∵∠3+∠6=180°(已知),∴∥( ,两直线平行).2.如图1,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1) ∵a∥b (已知),∴∠1=∠3 ( );(2) ∵a∥b (已知),∴∠1+∠4=180º ( );(3) ∵a∥b (已知),∴∠2=∠1 ( );3、如图①∠3=∠B,则∥,依据是②∠2+∠A=180°, 则∥,依据是;③∠1=∠4,则∥,依据是④GC ∥EF,AB ∥EF, 则∥,依据是;4.“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题设是________ _____,结论是二、典例分析例1.如图,已知:AB∥DF,DE∥BC,∠1=65°.求∠2、∠3的度数.例2、如图所示.已知:AD∥BC,∠AEF=∠B,求证:AD∥EF.例3.如图,已知:∠1=∠2,求证:∠3+∠4=180°.ADFBEC123A BC D12345FE678ab123c4图1图2FEDCBA例4.如图,AE 、CE 分别平分∠BAC 和∠ACD ,且∠1与∠2 互余. 求证:AB ∥CD.例5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点C ,D•分别落在C ′,D ′的位置上,EC ′交AD 于点G ,已知∠EFG=58°,求∠BEG 度数.例6、(教材变式题)如图,已知B ,E 分别是线段AC ,DF 上的点,AF 交BD •于G ,•交EC 于H ,∠1=∠2,∠D=∠C ,求证:DF ∥AC .三、课后练习:1、如图AB ∥CD ,∠ABF=120°,∠ECF=25°,则∠F =( )FECBAEDCBA ED CBAA 、75B 、80C 、85D 、952.如图,已知∠1=∠2,∠3=110°,求∠4的度数?3.如图,AB ∥CD ,AD ∥BC ,求证:∠A =∠C4.如图,已知: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且AB ∥CD . 求证:∠1+∠2=90°.5.如图,已知AB ∥DE ,∠A=135°,∠C=105°,求∠D 的度数.6、 如图所示, 已知,∠1=∠2,∠A=∠D.求证:AB ∥CD7、如图,已知E 、A 、B 在一条直线上,AD ∥BC ,AD 平分∠EAC ,试判定∠B 与∠C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F EDC BA2 1D8、如图,∠A=∠F ,BD ∥CE ,试猜想∠C 与∠D 的关系?为什么?9、如图所示,△ABC 中,过顶点A 作直线D E ∥BC,由此证明:∠BAC +∠B+∠C=180°10、(探索题)如图所示,若AB ∥CD ,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探索∠APC 与∠PAB ,∠PCD三者等量关系,并选择图(3)进行说明.B。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复习)练习课件
1
解:如图,过点P作PE∥AB.
2
∵AB∥CD,
∴PE∥CD,
∴∠A=∠1,∠2=∠C.
∵∠APC=∠1+∠2,
∴∠APC=∠A+∠C.
“拐点”问题
练习5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
图中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含
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
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
平行线判定的应用
练习1 已知∠1= ∠2, ∠D+∠3=1800,
求证:EF//BC
DF C
3
2
证明: ∵ ∠1= ∠2
∴ AD// BC ∵ ∠D+∠3=1800 ∴ AD// EF
1
B
E A
∴ EF// BC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例2 如图,AB∥DE∥CF,∠B=70°,∠D=130°, 求∠BCD的度数.
A
D E B1
G
2
3
F
C
“拐点”问题
例4 如图,AB∥CD,探索∠APC与∠A,∠C之间的关系
解:如图,过点P作PE∥AB. ∵AB∥CD, ∴PE∥CD ∴∠A+∠1=180° ∠2+∠C=180° ∴∠A+∠1+∠2+∠C=360° ∴∠A+∠APC+∠C=360°
“拐点”问题
练习4 如图,AB∥CD,探索∠APC与∠A,∠C之间 的关系.
A
B
平行线判定的应用
1
例1 如图:填空,并注明理由。
F3
5
∵ ∠1= ∠2 (已知)
∴ —AB—∥—E—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
4
C
5.3.2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知1-讲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EF=∠EFG(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FG=50°(已知), ∴∠DEF=50°(等量代换). ∵∠DEF=∠D′EF(折叠的性质), ∴∠D′EF=50°(等量代换). ∴∠AEG=180°-∠DEF-∠D′EF=80°(平角的定义). 又∵AD∥BC, ∴∠AEG+∠EG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GB=180°-∠AEG=180°-80°=100°.
知1-讲
例2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EF折叠后,点D, C分别落在D′,C′位置上,ED′与BC的交点为 点G,若∠EFG=50°,求∠EGB的度数.
知1-讲
导引:本题根据长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利用平行线 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先求 ∠DEF=50°,再根据折叠前后的对应角相等 求得∠D′EF=50°,然后根据平角的定义得 ∠AEG=80°,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 角互补求得∠EGB=100°.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角的关系
2 易错小结
如图,已知∠ABC,请你再画一个∠DEF,使DE∥AB, EF∥BC,且DE交BC边于点P.探究:∠ABC与∠DEF有 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画图如图①②③④所示.∠ABC与∠DEF相等或互补, 理由如下: 如图①,∵AB∥DE, ∴∠ABC=∠DPC. ∵BC∥EF,∴∠DEF=∠DPC. ∴∠ABC=∠DEF. 如图②,∵AB∥DE,∴∠ABC=∠EPC. ∵BC∥EF,∴∠EPC=∠DEF.∴∠ABC=∠DEF. 如图③,∵AB∥DE,∴∠ABC=∠BPE.∵BC∥EF, ∴∠DEF+∠BPE=180°.∴∠ABC+∠DEF=180°.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课件
6.如图,AB,CD,EF,MN均为直线,∠2=∠3=70°, ∠GPC=80°,GH平分∠MGB,求∠1的度数.
解:∵∠2=∠3=70°(已知),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GP=∠GP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GPC=80°(已知), ∴∠BGP=80°(等量代换), ∴∠BGM=180°-∠BGP=100°(平角的定 义),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课件
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三、平行线的基本性质3
思考:类似地,已知两直线平行,能否得到同旁内角
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
解: ∵a//b (已知),
A.80° B.65° C.60°
D.55°
3.如图,BD⊥AB,BD⊥CD,则∠a的度 数是( A ) A.50° B.40° C.60° D.45°
4.已知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请
完成填空:
A 解:过点C作CF∥AB, 则_∠__B__=_∠__1__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C
B
1
F
2
又∵AB∥DE,AB∥CF,
D
E
∴__C_F__∥__D_E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E=∠__2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1+∠2(等式的性质),
即∠B+∠E=∠BCE.
5.已知:如图,AD⊥BC于D,EG⊥BC与G, ∠E=∠3,试问:AD是∠BAC的平分线吗?若是, 请说明理由.
5.3.1 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 1
(1)CE 与 DF 平行吗?为什么? (2)若∠DCE=130°,求∠DEF 的度数. 解析:(1)由∠1+∠DCE=180°,∠1+∠2=180°,可得∠2=∠DCE,即可证明 CE∥DF;
1 (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DF=50°.由 DE 平分∠CDF,可得∠CDE=2∠CDF=25°.最 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DEF 的度数. 解:(1)CE∥DF.理由如下:∵∠1+∠2=180°,∠1+∠DCE=180°, ∴∠2=∠DCE,∴CE∥DF; (2)∵CE∥DF,∠DCE=130°,∴∠CDF=180°-∠DCE=180°-130°=50°.∵DE
解析: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通常需过拐点作平行线.
解:(1)∠AED=∠BAE+∠CDE.理由如下:如图,过点 E 作
EG∥AB.∵AB∥CD,∴AB∥EG∥CD,∴∠AEG=∠BAE,∠DEG=∠CDE.∵∠AED=∠ AEG+∠DEG,∴∠AED=∠BAE+∠CDE;
(2)同(1)可得 3
∠AFD=∠BAF+∠CDF.∵∠BAF=2∠EAF,∠CDF=2∠EDF,∴∠BAE+∠CDE=2∠B
解析:由图可知∠ABD 和∠ACE 是同位角,只要证得同位角相等,则 CE∥BD.由平行 线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稍作转化即可得到∠ABD=∠C.
第1页共2页
解:CE∥BD.理由如下: ∵DF∥AC∥BD.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 角.
3
3
3
3
AF+2∠CDF=2(∠BAF+∠CDF)=2∠AFD,∴∠AED=2∠AFD.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专题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专题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专题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专题练习的全部内容。
1D FCBA2E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专题一、推理填空题1.已知:如图,DE∥BC ,∠ADE =∠EFC ,将说明∠1=∠2成立的理由填写完整。
解:∵ DE∥BC ( )∴∠ADE =_______( ) ∵∠ADE =∠EFC ( )∴_______=_______ ( )∴DB∥EF ( ) ∴∠1=∠2( )2。
已知:如图所示,∠1=∠2,∠A =∠3。
求证:AC∥DE 证明:∵∠1=∠2( )∴AB∥____( ) ∴∠A =∠4( ) 又∵∠A =∠3( )∴∠3=____( )∴AC∥DE( )3。
已知:如图,∠ABC =∠ADC ,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且∠1=∠3.求证:AB∥DC .证明:∵∠ABC =∠ADC ,( )又∵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 )∴∠______=∠______.( ) ∵∠1=∠3,( ) ∴∠2=∠______.(等量代换)∴______∥______.( )二、证明题4。
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º,求∠D 的度数.5.如图,已知AB∥CD,∠1=100°,∠2=120°,求∠α的度数。
.2121ADC ABC ∠=∠∴.212,211ADC ABC ∠=∠∠=∠∴4321ABCEDα21F E DCBA6.如图,,平分,与相交于,。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数学5.3.1 第2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2.如图,若∠A+∠ABC=180°,则下列结论一定 正确的是( D ) A.∠1=∠2 B.∠2=∠3 C.∠1=∠3 D.∠2=∠4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3.如图,若∠1=∠3,∠2=60°,则∠4 的度数为 (C) A.60° B.100° C.120° D.130°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2) 如 图 ∠1 + ∠2 = 180°, ∠4 = 35°, 则 ∠3 = 35 °.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4.如图,在点 A 测点 B 的方向是 南偏东 60° .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14.如图,已知∠A=∠AGE,∠D=∠DGC. (1)试说明:AB∥CD; 解:∵∠A=∠AGE,∠D=∠DGC, ∠AGE=∠DGC, ∴∠A=∠D. ∴AB∥CD.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2)若∠2+∠1=180°,且∠BFC=2∠C+30°,求 ∠B 的度数. 解:∵∠1+∠2=180°,∠CGD+∠2=180°, ∴∠CGD=∠1. ∴CE∥FB. ∴∠C=∠BFD, ∠BFC+∠C=180°.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12.如图,∠1+∠2=180°,∠3=100°,OK 平分 ∠DOH,则∠KOH 的度数为 40° . 解析:∵∠1+∠2=180°,∴AB∥CD. ∴∠GOD=∠3=100°.∴∠DOH=180° -∠GOD=180°-100°=80°.∵OK 平分 ∠DOH,∴∠KOH=12∠DOH=12×80°=40°.
平行线的性质习题课
3.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已知 ∠ADE=60 ° ∠B=60 °∠AED=40°
求证:(1)DE∥BC
(2) ∠C的度数 (1)∵∠ADE=60 ° ∠B=60 ° (已知)
∴∠ADE=∠B (等量代换)
∴DE∥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行,同位角相等) 考
答:相等.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F 2
C
A
13
E
B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2)结合图形回答问题: ②如果DE∥FB,能得到∠1与∠3的关系吗?为什么?
答:∠1=∠3.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F 2
C
A
13
E
B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2)结合图形回答问题: ③根据哪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得到∠A+∠ ABC=180º? 为什么?
3.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已知条件:如图,AB∥CD,∠1=∠2,∠3=∠4. 猜想:∠2和∠3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试说明:PM∥NQ.
答:∠2=∠3. 理由如下:
∵ AB∥CD ,
∴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问题5、如图,当∠1=∠2时, AB 与CD平行吗?为什么?
分析和处理 (1)由已知条件∠1=∠2,你可以得到什么? (2)结合图形,你可以得到什么? (3)要说明AB∥CD,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A G1D
∴ GD∥BC.
E
∵∠1和∠3是内错角,
C3 2
F
B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
∴∠2=∠3.
∵∠2和∠3是同位角,
∴ C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课件与答案
角______
(3)两直线
∵ a∥ b ,
平行,同旁
∠1+∠2=180°
∴_______
互补
内角_____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内错角
相等
,
两直线平行
第五章
5.3
∵∠1=∠2 ,
∴_______
a∥b
同旁内角
∠1+∠2=180°
∵
,
互补 ,
a∥b
∴_______
两直线平行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解:∵∠A=∠1,
∴AC∥DF.
∴∠C=∠DGB.
又∵∠C=∠F,
∴∠F=∠DGB.
∴BC∥EF.
第五章
5.3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五章
4.如图,AB∥CD,∠B=115°,∠C=45°.求∠BEC的度数.
5.3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解:如图,过点E作EF∥AB.
∵EF∥AB,
∴∠BEF+∠B=180°.
平行的?
数学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五章
5.3
解:两个镜子MN与PQ是平行的,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相等得∠2=∠3.
又∵∠1=∠2,∠3=∠4,
∴180°-(∠1+∠2)=180°-(∠3+∠4),
即∠5=∠6.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
∴开始进入和最后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2)解:∵DE∥AB,
∴∠D=∠ABC=∠ABG+∠GBC.
∵∠D=100°,
完整版5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习题课
分析:不超过500元时最高纳税25元,500--2000元的部分最
高纳税150元,此人的纳税额为120元,说明他的纳税工资额
在2000元内。 解:设纳税金额为x元。
500×5%+10%(x-500)=120
x=1450
1450+2000=3450 (元)
答:他5月份的工资总收入3450元.
3、某种商品若按标价的 8折出售可获利 20%,若按原标价出售,则可获利——
试说明 AABD∥∥DBCC.
AD E
证明 ∵ AB//DC(已知 )
∴ ∠C=∠ABF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
又∵∠A=∠C (已知)
F
∴ ∠ABF=∠A(等量代换)
BC
∴ AD∥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思考2:如图,点E为DF上的点,点B为AC上的点,
∠1= ∠2, ∠C= ∠D,求证:DF ∥AC
11 A
3
23
B
GD C
题组训练(2)
(变式)
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
∠AED与∠ACB 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证
明。
A
D 2
E 43
F1
B
C
题组训练(3)
1.下列五个判断,选其中的 2个作为条件, 另一个作为结论,正确的有几个? (1)a//b (2) b // c(3) a // c (4) a ⊥ c (5) b⊥ c
证明 ∵∠1=∠ 2 (已知)
∠1=∠ 3 (对顶角相等 )
D EF 2
∴ ∠2=∠3(等量代换)
3
∴ 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 ∠C=∠ABD(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D
F
思考2:若已知GM,HM分别平分 ∠FGB,∠EHD,GM⊥HM,试判断AB与CD 是否平行?
E
A
G
B
CH
M D
F
思考3 :已知AB∥CD,GP,HQ分别平分 ∠EGB, ∠EHD,判断GP与HQ是否平行?
E P
A G
B Q
C H
D
F
思考4:已知AB∥CD,GP,HQ分别平分∠AGF, ∠EHD,判断GP与HQ是否平行?
与AF相交,∠1=∠2,∠C=∠D,试问:∠A与
∠F相等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解: ∠A与∠F 理由如下: ∵∠1=∠2 (已知)
D EF 2
3
∠1=∠3 (对顶角相等)
1
∴ ∠2=∠3(等量代换)
∴ 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BC
∴ ∠C=∠AB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D (已知) ∴ ∠D=∠ABD (等量代换)
E
G
A
B
P
Q
C
D
H
F
思考5: 已知,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
∠BDC,DG平分∠CDF,∠1+∠2 =90°
求证:1)AB CD
2)BE DG 3)ED GD
C
AE
G
4 B
2
13 6 D
5
F
例3:如图,已知AB∥CD, ∠1=∠2,
求证∠E=∠F.
A
B
1
解: ∵AB∥CD(已知) ∴ ∠BAD=∠ADC
b
(3)在同一平面内:因为a⊥c,a⊥b;
C
所以b//c
(4)三种角判定(3种方法):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
E
1
A 34
B
C
2
D
在这六种方法中,定义一般不常用。 F
{ 性质
两直线平行
1.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请注意:
判定 3.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 综合运用
复习引入
E
A
B
A
G
E B
G
C
H
D
C
H
D
F
F
E
A
B
G
C
H
D
F
F形
模式
引入
Z形
模式
建模
应用
U形
模式
小结
next
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定义法;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平行公理推论(平行的传递性):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
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思考4:如图,已知∠A=∠F,∠C=∠D,
求证:BD//CE.
证明 ∵∠A=∠F(已知)
D EF 2
∴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 ∠D=∠ABD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C=∠D (已知)
A
BC
1.由_角__的__关__系__得到_两__直__线__平__行__的结论 是平行线的判定; 用途:证明直线平行
2.由_两__直__线__平__行___得到_角__相__等__或__互__补___的结论 是平行线的性质. 用途:证明角相等或互补
A
综合应用:
1、填空:
F
(1)、∵ ∠A=__∠__4, (已知)
3F E
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2D
又∵∠1=∠2 (已知)
∴ ∠3=∠4(等式的性质) ∴ AF∥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思考1:如图,已知∠E=∠F, ∠1=∠2,
求证 AB∥CD .
A
B
1
3F
E
4
C
2D
思考2:如图,已知AB∥CD, ∠E=∠F,
例1:如图所示:AD∥BC,∠A=∠C,试说明 AB∥DC.
解: ∵ AD//BC(已知)
AD E
∴ ∠A=∠AB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C (已知)
∴ ∠ABF=∠C (等量代换)F
BC
∴ AB∥D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1:如图所示:ABD∥DBC,,∠A=∠C,
试说明 AABD∥∥DBCC.
AD E
证明 ∵ AB//DC(已知)
∴ ∠C=∠ABF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A=∠C (已知) ∴ ∠ABF=∠A(等量代换)
F
BC
∴ AD∥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2:如图,点E为D,求证:DF ∥AC
证明 ∵∠1=∠2 (已知)
∠1=∠3 (对顶角相等)
D EF 2
∴ ∠2=∠3(等量代换)
3
∴ 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 ∠C=∠AB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
又∵∠C=∠D (已知)
BC
∴ ∠D=∠ABD (等量代换)
∴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3:如图,点B、E分别在AC、DF上,BD、CE均
∴ ∠C=∠ABD(等量代换)
∴ 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如图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
平分∠ACD,且AB∥CD. 求证:∠1+∠2=90°.
A
B
1
E
2
C D
思考一: 已知AB∥CD,GM,HM分别平 分∠FGB, ∠EHD,试判断GM与HM是否 垂直? E
A
G
B
CH
题组训练(1)
2.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1=∠4,∴BC∥AD B.∵∠2=∠3,∴AB∥CD C.∵AD∥BC,∴∠BCD+∠ADC=180° D.∵∠1+∠2+∠CB=180°,∴BC∥ADA
1 2
43
C
D
题组训练(1)
3.如图,已知AB∥CD,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个
数是( )
判定
∴ AC∥ED ,(__同_位__角__相_等__,__两__直_线__平__行_。_)
(2)、 ∵AB ∥_D__F___, (已知)
B
E
42 13
D
5 C
∴ ∠2= ∠4,(___两_直__线__平_行__,_内__错_角__相__等_。__) 性质
(3)、∵ _A__B∥_D__F, (已知) ∴ ∠B= ∠3. (_两__直__线_平__行__, _ _同__位_角__相__等_.__) 性质
求证∠1=∠2.
A
B
1
3F
E
4
C
2D
思考3:如图,已知AB∥CD, AF∥DE,
求证∠1=∠2.
A
B
1
3F
E
4
C
2D
思考4:如图,已知∠1=∠2, AF∥DE,
求证AB∥CD.
A
B
1
3F
E
4
C
2D
①∠A+∠B=180°;②∠B+∠C=180°;
③∠C+∠D=180°;④∠D+∠A=180°
A.1个
B.2个
C.3个
D
D.4个 C
A
B
题组训练(1)
(变式训练一)如图,AB∥CD,AD∥BC,试 探求∠B与∠D,∠A与∠C的关系?
D
C
A
B
(变式训练二)如果AB∥CD,且∠B=∠D,你 能推理得出AD∥BC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