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蒙太奇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
1.卢米埃尔:一种新技术的显示 ,缺乏蒙太奇构思 的自然主义式的纪录
2.梅里爱:把不同场景下拍摄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来 进行叙事,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
3.鲍特 :《一个美国消防队:电影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使用 “蒙太奇” 的人,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没有 把他的蒙太奇方法条理化
of Don Basin 1931 等等
《持摄影机的人》
The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电影眼睛”理论的 经典之作
1929年出品 摄影:米哈伊尔·考夫曼 长度:68分钟
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电影工作者把蒙太奇发 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电影理论体系, 从而形成了苏联 蒙太奇学派。
代表人物:
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维尔托夫
这些艺术家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各成体系:
1.库里肖夫:“库里肖夫效应” 2.普多夫金:“联想蒙太奇” 3.爱森斯坦:“理性蒙太奇” 4.维尔托夫:“电影眼睛”
狄加·维尔托夫
Dziga Vertov (1896—1954) 前苏联 原名 丹尼斯·考夫曼 纪录片理论的创始人
“电影眼睛”的理论
理论核心:
将电影摄影机比喻为人的眼睛,而电影工作者的任 务即手持摄影机,“在不知不觉中捕捉生活”,反 对人为的照搬与饰演。
《电影眼睛》1924,78分钟 ,表明了他的电影立场
动、镜头运动,以及使用各种最出人意外的透视法。 2.建立在对影片的纪实材料进行系统的组织的基础上。 (蒙太奇结构的剪辑) ·电影眼睛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蒙太奇手段。
真理电影
“真理电影”源自1922年到1925年维尔托夫所拍摄 的23集新闻纪录片《电影真理报》,内容主要反映 战后苏联人民的现实生活,在这些作品中,他应用 了一系列实验性技巧,如动画、特效摄影、重复曝 光、手持摄影等等。维尔托夫的电影理论也有“真 理电影”一说。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当前, 电影己成为一种拥有无限表现可能性的媒体。
但百年前在它发明伊始, 它还仅仅是一种技术现象。
当卢米埃尔兄弟把处于运动状态中的具体对象再现为视觉形象,并投影到银幕上让观众看到它们的时候, 曾引起了人们从未有过的好奇心。
但轰动过后, 人们又鄙夷地把电影看作是粗俗的“杂耍”、“技术玩意儿”。
这时, 或许正是蒙太奇使电影获得了使它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并把它送进了艺术殿堂。
在蒙太奇发展为银幕造型的独特电影手段体系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所有伟大的电影艺术家, 都以其创造性的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最早并最有系统地进行理论化工夫的, 应首先归功于苏联蒙太奇学派。
法国电影学家莫兰曾说过这样的话:格里菲斯时代的电影处于“灵性”阶段, 爱森斯坦时代的电影则达到了“理性”阶段。
这一概括是有说服力的。
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项艺术宣言的团体。
它只是泛指在整个年代到年代初期活跃于苏联影坛, 并对蒙太奇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
其中主要有爱森斯坦、维尔托夫、库里肖夫、普多夫金、杜甫仁科、苏勃、斯克洛夫斯基、狄年诺夫等人。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与广泛国际影响的当属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维尔托夫四人。
但这四位艺术家的研究工作却是各成体系的, 相互间无论在观念上或方法上都有着很大差异。
而且他们更不是一个派别, 他们当中有的人是拥有自己的小集体的。
如库里肖夫有“库里肖夫工作室”, 维尔托夫有“电影眼睛派”。
而爱森斯坦的工作则更为复杂,不仅是有极强烈的个性色彩, 而且他的工作并未截止于30年代初, 而是一直延续到他1948年在伏案写作中逝世为止。
苏联蒙太奇学派在20年代初出现于刚刚建立起来的苏联决不是偶然的。
1917年那场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 初期真的为艺术革命运动开辟了空前广阔的天地。
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派诗歌、康定斯基的未来派绘画、梅耶荷德的自然主义戏剧以及随着机械化工业化高潮而来的以铁和玻璃为素材的构成主义, 不断掀起艺坛上一个接连一个的革新波澜。
苏联蒙太奇学派
• 蒙太奇应当感染观 众,交流情感 • 注重演员的作用
• 电影语言是抒情的、 • 电影语言是革命的、 温和的 呐喊的
• 蒙太奇理论更具有 现实意义与实践意 义 • 蒙太奇理论更具有 历史价值与理论价 值
• 一盆菜汤 • 沙皇时期一位名叫莫 兹尤辛的著名男演员 的无表情的特写镜头
• 一口棺材
• 一个小女孩
分析
• 当这种特殊的连接镜头放映给观众时,观 众交口称赞这个天才演员的“杰出表演”, 说他在一盆汤面前表现出了饥饿难耐、在 棺材面前表现出了悲痛、在孩子面前表现 除了慈父般的感情。 • 其实,这位男演员没有进行任何表演。
主要作品 – 《脑的机能》(1925年科学片) – 《棋迷》(1925年,喜剧片) – 《母亲》(1926年,代表作)
– 《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 代》、《苏沃诺夫大元帅》等。
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的比较
普多夫金 • 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 注重蒙太奇的叙事 功能,顺从观众
爱森斯坦 • 现代主义创作手法
发展过程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 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的准备时期 – 爱森斯坦的高峰时期 – 普多夫金的完成时期
维尔托夫和“电影眼睛派”
维尔托夫(1896-1954),原名杰尼 斯· 考夫曼,是苏联的记录片大师。1923年, 他发表了名为《抛弃戏剧式电影制作方法》的 文章,提出了“电影眼睛”的理论。 作品 默片:《一片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 年》、《在这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前 进吧、苏维埃》、《带摄影机的人》、《顿巴 斯交响曲》等。 有声片:《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
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
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
苏联蒙太奇学派是一种电影制作技术和艺术表现风格,起源于苏联的电影产业。
蒙太奇一词源自法语,意为“拼贴”或“组合”。
苏联蒙太奇学派强调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镜头和片段来创造新的意义和情感效果。
在苏联蒙太奇学派中,剪辑是最核心的技术手段。
通过剪辑不同的镜头,导演能够改变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影片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蒙太奇学派强调镜头之间的关联性和对比,通过剪辑的方式创造出戏剧性的冲突、紧张和节奏感。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他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苏联电影中运用了蒙太奇的技巧,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强烈冲击力和表现力的电影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剪辑手法和音效的运用,表达了社会和政治问题,并探索了影像媒介的独特表现能力。
苏联蒙太奇学派也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太奇的技巧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电影制作中,尤其是在战争片、动作片和悬疑片等类型的电影中。
蒙太奇的概念也逐渐扩展到其他艺术领域,如文学、绘画和音乐等。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2011-06-20 22:51:27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尽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的苏维埃政权却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电影工业同国内其他工业一样,不论是影片制作还是发行系统,都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才达到新政府的期望。
虽然俄国在革命前的电影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也有了一些私营的电影公司。
由于战争期间进口片大幅削减,这些私营公司在国内市场刺激下迅速发展。
在1910年以后这些年里,俄国最有特点的电影是节奏缓慢的通俗喜剧类型,尤其是这些影片中伊万•莫兹尤辛等名星的天才表演,吸引了许多本国观众,外国观众却很少看到。
这些公司在革命成功之后竭力抵制私有财产国有化,他们也拒绝向国营影院提供影片。
1918年7月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电影部门开始对电影胶片的供应实施管制,结果许多公司囤积胶片,有些甚至带着器材逃到别的国家。
有些公司则在接受政府委任制片的同时,心中盼望红军在战争中失利,使一切能够回复到革命前的状态。
虽然面临设备短缺与生活条件差等种种困难,一些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们仍然开始做了尝试与努力,结果导致了一个全国性电影运动的发展。
吉加•维尔托夫在战争期间就从事纪录片工作,20岁就负责新闻片拍摄工作。
库里肖夫则在新成立的国家电影艺术学院中授课,做了一系列剪辑实验,他将一堆不同来源的底片剪辑成一部连续的影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库里肖夫或许是苏联年轻的电影艺术家们中最保守的一位,因为他所创造的这种格式化的剪辑原则,基本上是参照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连贯性原则。
于是,甚至在他们能够拍片之前,库里肖夫和他年轻的学生们已经在世界上第一所电影学院中开始工作,并且撰写关于电影艺术形式的理论文章,这些理论构成了蒙太奇风格的基础。
1920年爱森斯坦在一列专门运送战时宣传片的火车上做了一段时期的工作,同年他回到莫斯科在一家工人俱乐部剧院里工作。
同年五月,普多夫金为库里肖夫的国家电影学院演出,他深受格里菲斯巨片《党同伐异》的影响,决定进入电影界工作。
外国电影理论整理
苏联蒙太奇学派。
(1)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苏联蒙太奇学派】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
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强调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或撞击会产生新的质、新的思想涵义,这是他们对蒙太奇理论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代表性的理论分别是“库里肖夫效应”和“杂耍蒙太奇”;其他人诸如普多夫金发展了叙事蒙太奇、维尔托夫创建了“电影眼睛派”,这批人是20年代苏联先锋主义电影美学探索的中间力量,在蒙太奇理论的创建和运用上贡献卓著,因此被称为苏联蒙太奇学派,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拍片实践构成了苏联电影学派的第一个阶段。
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爱森斯坦等人的极端的蒙太奇探索受到批判,苏联蒙太奇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
(2)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a . 库里肖夫库里肖夫在十月革命前就开始了电影工作,建立了“实验工作室”,他是一个构成主义者,代表作品有《西方先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里的奇遇》、《遵守法律》等;代表理论有“库里肖夫效应”和“电影模特儿”。
【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
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
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最终
>>
1
>>
2
>>
3
>>
4
>>
维尔托夫的代表作品:
《电影眼睛》Kinoks:A Revolution 1924 《持摄影机的人》The Man With the Movie Camera 1929 《关于列宁的三支歌》Three Song about Lenin 1934 《热情:顿巴斯交响曲》 Enthusiasm:Symphony of Don Basin 1931
>> 0 >> 1 >> 2 >> 3 >> 4 >>
《母亲》1926 母亲》
>>
0
>>
1
>>
2
>>
3
>>
4
>>
• 两篇具有世界声誉的蒙太奇论 电影导演与电影素材》 著《电影导演与电影素材》和 电影剧本》 《电影剧本》
>>
0
>>
1
>>
2
>>
3
>>
4
>>
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被世 界许多学者誉 为对整个人类 文化史进程有 所影响的人。 所影响的人。
>>
0
>>
1
>>
2
>>
3
>>
4
>>
普多夫金
>>
0
>>
第四章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1
普多夫金
• 普多夫金还是苏联最早的电影理论家和批评家 。他研究的问题包括电影特性、蒙太奇、电影 表演和声音等。其中有关电影表演的理论占据 着中心地位,他在自己的理论和大量的演员实 践中,确立了戏剧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 系同电影表演规律的有机联系。
1
1
谢尔盖· 爱森斯坦 米·
• 首部影片《罢工》(1925)被称为“第一部真正 无产阶级的影片”。他用“杂耍蒙太奇”、群 众场面、外景拍摄代替了先前电影中一般的“ 情节”、主人公、明星表演和布景,体现了他 的纪实风格。 • 影片《战舰波将金号》(1925)进一步发展了《 罢工》的思想主题倾向和美学原则,塑造了推 动历史前进的人民群众的综合形像。影片中的 石狮子、敖德萨阶梯等一系列场面,已成为电 影史上的经典。
1
普多夫金
• 此后,《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和《成吉思 汗的后代》(1929)都继续发展了《母亲》中 的那些美学原则,也是苏联20年代的杰作。 • 1932年,他拍了并不成功的有声片《普通事件 》,但在《逃兵》(1933)中,却实现了声画对 位。
1
普多夫金
• 之后,普多夫金拍摄了一系列历史题材的影片 ,如《米宁和波札尔斯基》(1939)、《苏沃洛 夫大元帅》(1941)、《海军上将纳希莫夫》 (1947)等。 • 他最后一部作品是《瓦西里· 鲍尔特尼科夫的归 来》(1953)。
1
普多夫金
• 普多夫金,著名导演、演员、电影理论家。 1922年进入库里肖夫工作室学习与工作,协助 库里肖夫进行电影语言方面的探索、实验与创 作。 • 之后,由于观点的分歧,普多夫金离开库里肖 夫工作室,于1925年先后导演了《棋迷》和科 普片《大脑的功能》。
1
普多夫金
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
1.电影探寻表现方式的过程(代表人物)Biblioteka ▪卢米埃尔兄弟▪梅里爱
▪格里菲斯
▪卢米埃尔兄 弟发明电影以 后,一直致力 于纪录片的拍 摄,并在纪录 电影的拍摄过 程中,开始了 对电影语言的 探索和追求。
▪梅里爱却走上另 一条开启未来艺 术电影发展的道 路。他是电影史 上第一位把电影 引向戏剧的人。
▪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
END
谢谢观看!
▪ “电影眼镜派”还强调,电影真实的记录 现实并不局限于简单地记录生活,电影眼 镜应当在保持镜头内容真实的条件下,通 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组接,以及配加 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
▪ “电影眼镜派”的意义: 意味着蒙太奇在纪录片中不再只是连接镜头 的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分析概括生活的意识 形态工具。
斯(1875-1948)继承 了自电影诞生以来艰 难探索所取得的经验, 创作出具有永恒生命 力的艺术作品,且对 后世的电影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从而 使电影真正登上了艺 术的殿堂。他堪称电 影艺术史上的一座丰 碑。
2、蒙太奇电影美学观的诞生
▪技术层面 人们发现胶片可以剪开,用药剂融合起来, 这样就可以把摄影机放在几个不同的位置, 对一场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拍摄,然 后再把这些镜头连接起来,于是就有了镜头 的“剪接(cutting)”。
▪艺术层面
人们进一步发现,镜头的这种变换连接绝不 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问题,不同的接法 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还可以体现创作 者的思想意图,于是又出现了“剪辑” (editing)。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开创蒙太奇的电影时代 ▪《一个国家的诞生》 ▪《党同伐异》
▪《一个国家的诞生》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影片中交错地使用远景 和大特写,使得片中画面富有史诗的情调,特 别是“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 事手法影响巨大,成为经典叙事模式。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PPT课件
第一节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一、蒙太奇含义
指对画面、声音、色彩等诸元素进行编排 组合的手段,即电影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 是声音和画面之间的组合结构方式,其中
.
1
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 a、叙事蒙太奇 是指以交待情节、展示事件、表现冲突为主要 宗旨的蒙太奇手法。 (1)平行蒙太奇 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或同一时间不同地点、
.
2或不同时间不同地Fra bibliotek中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 上的情节线索并列展现,即分头叙述又统一在 同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中。 (2)交叉蒙太奇 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条或者两条 以上的情节线索迅速而频繁的交替剪接在一起, 各条线索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既相互依 存又彼此促进,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
.
.
5
二、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1、库里肖夫 2、爱森斯坦 《战舰波将金号》 敖德萨阶梯
第二节 著名导演及作品 一、塔尔科夫斯基
《伊凡的童年》
.
6
二、卡拉托佐夫 《雁南飞》 战争 爱情
.
7
三、梁赞诺夫 《办公室的故事》 生活 喜剧
.
8
3
决定或影响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 b、表现蒙太奇 将前后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镜头进行对列、 组接,通过相连或相互对照、对比或冲突,从 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不具有的丰富含义,来表 达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蒙太奇手法。
.
4
(1)隐喻蒙太奇 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队列或交替表现进行类比, 达到含蓄而形象地表达某种情绪色彩。 (2)对比蒙太奇 指将内容上截然不同的镜头画面组接在一起, 通过画面之间的对比、衬托产生出新的含义。
苏联蒙太奇学派
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
1921年,库里肖夫开始在国家电影学院进 行一些剪辑试验。他本人拍摄了《西方先 生在布尔什维克国家里的奇遇》(1924) 等影片。 “库里肖夫效应”:通过镜头的剪辑在银 幕上重新创造时间和空间。它说明观众对 电影的反应不是建立在单个镜头的基础上, 而是建立在镜头的连接的基础上。这一思 想是苏联蒙太奇电影理论和风格的核心。
爱森斯坦的理论
爱森斯坦的理论较复杂。 1、蒙太奇并非一种简单的剪辑技巧,而是 一种普遍的形式原则。 2、蒙太奇原则即各个元素的冲突,两个冲 突的元素能够产生一个新的超越原来元素 的综合体。 3、电影的根本目的不是讲述故事,而是传 达理念。(理性蒙太奇)
苏联蒙太奇的形式和风格
重视剪辑。他们的剪辑不是以连戏为目的, 而是以传达思想为目的,并不考虑剪辑的 流畅性。 不太考虑时间的连续性。通常采用重复剪 辑、跳接、快速剪辑等手法。 也不考虑空间的连贯性,前后镜头的空间 通常是充满矛盾的。常采用交叉剪辑来创 造平行的空间关系,但这两个空间内的事 件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联系。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理论主张
库里肖夫的理论较为保守。他欣赏的是以 叙事和情绪感染为目的的蒙太奇技巧。普 多夫金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维尔托夫的理论较为激进。他认为剧情片 是“电影鸦片”,使观众对于社会和政治 的感觉变得迟钝麻木;真正的电影应该建 立在“无意中捕捉到的生活”的基础上; 蒙太奇不仅仅是一种剪辑的技巧,更是一 种贯彻整个影片创作的思维。
不注意人物的心理刻画,通常从社会层面 寻找人物行动的动因。 主要角色往往不是某个具体的个人,而是 一个群体。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1.二十年代无声故事片创作时期,苏联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年轻的电影艺术家,如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他们创立了蒙太奇学派。
(“库里肖夫效应”的实验)2.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普多夫金《母亲》、杜甫仁科《土地》。
3.(1925年)摄制的(《战舰波将金号》)是爱森斯坦运用蒙太奇理论的著名电影作品。
其中,(“敖德萨阶梯”)场面,被视为视觉节奏的典范。
4.爱森斯坦提出了哪些理论?(1)提出了“杂耍蒙太奇”;(2)提出了“情绪剧本”理论。
5.杂耍蒙太奇:是爱森斯坦在戏剧与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
意思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
6.情绪剧本理论:是爱森斯坦为部分苏联剧作家付诸实践的一种电影剧作理论。
认为电影剧本不需要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只要提供一连串诱发导演情绪的刺激物。
虽然也有一些简单的情节,但一般是用一种浮夸的词句描写一些互不连贯的场景。
7.“杂耍蒙太奇”和“情绪剧本”都有其共同的理论缺陷,就是孤立地夸大了情感的感染力,破坏了电影综合性,失去了思想指导和生活基础。
8.爱森斯坦的贡献:将蒙太奇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明确地归纳为两条:“合乎逻辑,条理贯串的叙述”,“充满情感”,“激动人心”。
9.论述世界电影名作《战舰波将金号》。
《战舰波将金号》被公认为是一部世界经典名片。
(1)思想内容:为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20周年而摄制的,是一部颂扬水兵于1905年起义的影片。
(2)在剧作结构上,是按照希腊五幕布悲剧的格式构成的。
即:人和蛆虫;船上的戏剧;死者激发人们;敖德萨阶梯;同舰队相遇。
每场戏都贯穿着强烈的矛盾冲突,有明确的动作与反动作。
(3)影片剧作上的特点:a纪实性与典型性的精巧完美的结合。
b精巧、严密的结构与准确有效的节奏处理。
(4)在电影语言上有独特的创造。
影片的蒙太奇组接充分显示了电影镜头组接的巨大艺术功能。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班级:电视节目制作专科班学号:136703090115姓名:朱博冲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在艺术创作中则是由苏联摄影家罗德钦柯第一次提出,他通过将不同的照片拼贴以造成新的效果,称“照相蒙太奇”。
一、蒙太奇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1896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就已经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城市开始放映,同时俄国的电影爱好者(如沙申、费捷茨基等)也做了拍摄电影的尝试。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这一次推翻沙皇统治的国内革命的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创作方向和创作激情。
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极为重视电影事业,不同于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它承载着宣传和认知功能,传达社会信息和教育广大人民,对电影事业实行了国有化,苏联的艺术家们面临的不是经济危机和生活的惨剧,苏联电影起步早,投入大,成就高,战前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技法,尤其是在蒙太奇的理论发展方面。
而且当电影问世后,经由卢米埃尔、梅里爱、鲍特甚至格里菲斯,已在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段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在活动期间,也同许多欧美先锋派的电影艺术大师们相互借鉴,更是把蒙太奇的实践与研究推上了蒙太奇思维和电影美学的新高度。
二、前苏联蒙太奇理论第一位研究家和“库里肖夫肖效应”库里肖夫是前苏联电影界的前辈艺术家,代表作品为《死光》、《西伯利亚人》,他的研究成果为现代蒙太奇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结合者自己的拍片实践,完成了著名的“库里肖夫肖效应”和“电影模特儿”理论。
库里肖夫拿俄国“电影皇帝”莫兹尤辛的一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的特写镜头,分别同桌上一盆汤、棺材里的女尸、一个小女孩的镜头相互组接起来。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特点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旧俄国的电影企业即被收归苏维埃政权。
以列宁“在所有的艺术中,对于我们,电影是最重要的”指示为行动纲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改革了旧俄国电影以拍无聊的娱乐片为主的制片路线,电影开始担负起宣传、教育和组织人民的责任。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以蒙太奇手段为主,拍摄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世界电影这首交响乐谱写了华丽多彩的乐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应归功于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这四位艺术大师。
库里肖夫(1899—1970)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
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学生进行剪辑实验。
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
师生们反复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刀舍此取彼的理由。
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里肖夫在课堂上所用的某些电影片断已成剪辑的经典之作,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库里肖夫是一位甘为人梯的良师,他不仅培养了包括普多夫金在内的一批优秀电影人才,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过维尔托夫拍摄新闻纪录片。
此外,爱森斯坦也深受其蒙太奇理论的启迪和影响。
库里肖夫的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曾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维尔托夫(1896-1954)是在领导编辑《十月革命周年纪念》(1918)这部新闻纪录片之后创立“电影眼睛”理论的。
他宣称电影摄影机犹如人的眼睛,它是万能的:“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他们的立足之地。
如此这般,我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观念。
”在实践中,他运用多种摄影方法,充分发挥摄影机的潜力,揭示肉眼难以发现的生活现象。
蒙太奇的发展——早期苏联电影
• 杜甫仁科本人是农民出身,所拍摄影片具 有乌克兰民族的风情,处理乡村题材方面 也优于他的前辈。他的电影抒情更重于表 意,被誉为“电影诗人”。
• 他对于苏联后来的“诗电影”流派产生了 重要影响。在他之后的柯静采夫、卡拉佐 夫,以及著名 的“诗电影”代表人物塔尔 柯夫斯基,俄罗斯当代著名导演索库洛夫 等都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杜甫仁科所开创 的传统。
• 苏联电影艺术的主要根据地是莫斯科电影 学校,该校的校长就是库里肖夫(Lev Kuleshov)。在他的带领下,苏联的电影工 作者对电影的形式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并 引发了世界电影的一些巨大的变革。
• 库里肖夫所进行的实验有很多,最为著名 的是他给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 情 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 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 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 “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 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 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 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
• 普多夫金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包括《母亲 》(1926)、《圣彼得堡的末日》(1927 )、《成吉思汗的后代》(1928) •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重要导演维斯康蒂称这 三部影片“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轴心,电影 中的现实主义正是围绕着它继续旋转。” 可见其影响之大。
五、杜甫仁科:民族特征和诗化 电影
• 杜甫仁科是继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之后苏 联电影新生力量的代表,他在无声片时代 最著名的作品是《兵工厂》(1929)和《 土地》《1930》。
四、普多夫金:不脱离剧中情境 的蒙太奇
• 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同为库里肖夫的学生 他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蒙太奇手法较爱森斯 坦而言要相对节制。他所使用蒙太奇剪辑 的镜头都来源于剧中的情境,且同剧情相 关。也就是说,他在使用蒙太奇手法时, 也关注影片中的现实。 • 如《母亲》(1926)中越狱和河流破冰的 剪辑。
一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
电影画面是通过电影摄影机的镜头拍摄下来的,因此,画面的再现性和表现性首先是通过使用镜头来体现的,镜头的运用不仅代表了创作者的观念,同时也制约着观众的体验。
我们可以说电影是伴随着长镜头而诞生的,而蒙太奇的运用却使电影成为一门艺术。
长镜头与蒙太奇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手段,给影视艺术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与表现力。
第一节长镜头和空镜头一、长镜头(一)长镜头的涵义长镜头是影视创作中比较重要的表现手段。
要想深入理解长镜头的涵义,必须先探寻长镜头本原含义上的美学概念。
所谓长镜头就是与蒙太奇相对而言的长镜头,其本原是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倡的景深镜头。
巴赞在他的《蒙太奇运用的界线》一文中,对构成景深镜头的美学要素作了规定,即空间统一,同时展现两个以上动作。
后来的电影家们在此基础上,扩展了长镜头的艺术表现力,是长镜头的形态多样化。
因此长镜头在本原意义上扩展的概念是:在一个统一的时空里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或事件,这里包括两层意义。
一是长镜头都是单镜头,即银幕画面在时间延续过程中,没有切割时空,保持了时空完整性;二是在这个单镜头内展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动作和事件,或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含义。
景深镜头即长镜头的本原形态景深镜头:是一种使画面由近至远都很清晰的镜头。
常用短焦镜头结合其他条件产生大景深效果,能够强化银幕的真实感和场景规模,从而保留了现实空间的完整真实。
把长段落镜头与景深镜头结合起来,就构成一种深焦距风格的长镜头。
巴赞所提倡的景深长镜头的主要特征是:(1)强调时空的完整性,银幕的空间真实在现实时间流程中展现,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真实感。
(2)景深长镜头带来多层次立体空间,能如实展现客观事物的多义性和透明性。
景深镜头根据空间透视原理,运用声、光、线条、色彩、构图、场面调度,造成大小、虚实、浓淡等各种对比,使画面具有纵深感,引导观众向画面深处探究。
其中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多层次场景,使景物处于不同的位置,在同一镜头中显示出不同的景别。
2苏联蒙太奇学派
2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提出, 任何艺术, 无论是文学、诗歌、戏剧, 还是音乐、舞蹈、绘画都有自己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 而电影的表现技巧是什么呢? 他认为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一种组织镜头的方法, 即`一种并置原理的运用, 把不同性质的两个电影底片连接在一起, 很自然地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概念, 一种新的总体(爱森斯坦《电影感》)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来的意思是装配、构成,引申用在电影里局势剪辑与组接。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为代表的准备,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高峰,以普多夫金为代表的完成。
第一节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维尔托夫,苏联纪录片大师,著名的“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
认为:电影镜头比人的眼光更客观,主张实况拍摄的方法,反对一切虚构和编造。
他特别倡导将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摄,也就是在被拍摄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来拍摄。
但是,又强调指出,电影真实地记录并不局限于简单记录生活,电影眼睛应当在保持镜头内容真实的条件下,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组接以及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涵义。
也就意味着,蒙太奇不再只是作为连接镜头的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分析概括生活的意识形态工具。
乔治.萨杜尔这样评价电影眼睛学派:在电影眼睛学派看来,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和蒙太奇之中。
库里肖夫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工作室,擅长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验来论证电影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潜力。
例如,1920年库里肖夫曾将下面的一些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部短片: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两人见面、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
一幢白色大建筑物(白宫)。
两人向台阶走去。
这些片段按照前面的次序连接起来,然后放映在银幕上,结果,观众认为这完全是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一场戏,认为两个青年是在白宫门前相会。
实际上,上面人物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苏联拍摄的,只有其中的白宫那个镜头是从美国电影上剪下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也是作为技术手段的蒙太 奇。是指将时间、空间终端的胶片联结起 来,以保持叙事的连贯性。
画面与 画面
场面与 场面
段落于 段落
画面与 声音
声音与 声音
▪ 艺术蒙太奇
作为艺术手段的蒙太奇,被称之为艺术蒙 太奇。在这个意义上,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 修辞手段,可以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 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取舍、修改、 加工,创造出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空间,并且 通过象征、隐喻和电影节奏产生强烈的艺术 效果,进而创造出电影艺术(包括后来的电 视艺术)所独特的叙事方式与艺术形式。
▪ “电影眼镜派”还强调,电影真实的记录 现实并不局限于简单地记录生活,电影眼 镜应当在保持镜头内容真实的条件下,通 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组接,以及配加 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
▪ “电影眼镜派”的意义: 意味着蒙太奇在纪录片中不再只是连接镜头 的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分析概括生活的意识 形态工具。
“《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次在美国上映的日 子乃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同时也是至少 在以后几年间好莱坞艺术称霸世界的发端。”
——乔治▪杜萨尔
▪《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在影片《党同伐异》中。有意识地将影 片分解成一系列不同的镜头,用全景、远景来介绍 环境,用近景、特写来突出细节,并创造了镜头的 快速交叉剪接。这部影片由四个独立的故事组成, 并充分的利用蒙太奇的时空跳跃性,完全突破了戏 剧美学的“三一律”,从而在电影艺术史上开辟了 一个新时代——蒙太奇的电影时代,它标志着电影 作为一门全新的独立艺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3、库里肖夫
库里肖夫( 18991970),苏联蒙太 奇学派的创始人之 一,他的研究成果 为蒙太奇电影美学 理论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库里肖夫实验“及其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库里肖夫实验”
将不同内容的 镜头与一位无任 何“表演”的男 明星镜头并列组 接在一起。
▪ “库里肖夫实验”得出的结论
造成电影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 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影片 结构的基础来自镜头的组合,即蒙太奇。蒙 太奇原则是电影艺术特性的基础,也是银幕 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4、苏联蒙太奇学派及其理论的重要作用
苏联蒙太奇学派及其理论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十分重 要的地位,正是在于他们对艺术的蒙太奇的实践探索 与经验总结,尤其在于他们对蒙太奇思维的理论概括, 将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一种哲学来看待,这可 以说是电影美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 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 以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为代表的准备, 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高峰, 以普多夫金为代表的完成。
▪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
斯(1875-1948)继承 了自电影诞生以来艰 难探索所取得的经验, 创作出具有永恒生命 力的艺术作品,且对 后世的电影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从而 使电影真正登上了艺 术的殿堂。他堪称电 影艺术史上的一座丰 碑。
2、蒙太奇电影美学观的诞生
▪技术层面 人们发现胶片可以剪开,用药剂融合起来, 这样就可以把摄影机放在几个不同的位置, 对一场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拍摄,然 后再把这些镜头连接起来,于是就有了镜头 的“剪接(cutting)”。
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
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
一、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
1.电影探寻表现方式的过程(代表人物)
▪卢米埃尔兄弟
▪梅里爱
▪格里菲斯
▪卢米埃尔兄 弟发明电影以 后,一直致力 于纪录片的拍 摄,并在纪录 电影的拍摄过 程中,开始了 对电影语言的 探索和追求。
▪梅里爱却走上另 一条开启未来艺 术电影发展的道 路。他是电影史 上第一位把电影 引向戏剧的人。
3、蒙太奇的概念及三个发展阶段
▪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是法语 montage 的音译,原意是 装配、构成,引申用在电影艺术里就是剪辑 与组接。首先提出并认真探索了蒙太奇学说 的是苏联电影导演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爱森 斯坦与普多夫金。在电影史上,正是他们第 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美学的高度。
▪蒙太奇的三个发展阶段 1、叙事蒙太奇 2、艺术蒙太奇 3、思维蒙太奇
END
谢谢观看!
▪ 思维蒙太奇
作为思维方式的蒙太奇,被称为思维蒙太奇。 思维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包括后来的电视 艺术)反映现实的独特艺术方法,是此前其 他传统艺术所没有的,是影视艺术独有的形 象思维方法。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以及 其他主创人员在进行创作时,都必须遵循思 维蒙太奇方式。由此可见,从哲学意义或美 学意义上看,蒙太奇思维或思维蒙太奇,堪 称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法。
二、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 1、维尔托夫
▪维尔托夫(1896— 1954 ),原名杰尼斯 ▪ 考夫曼,他是苏联的纪 录片大师,也是著名的 “电影眼镜派”的创始 人与代表人物。
2、维尔托夫与“电影眼镜派”
维尔托夫发起并组织了 “电影眼镜派”。认为电 影镜头比人的眼光更客观, 主张“实况拍摄”的方法, 反对一切虚构和编造。他 倡导将摄影机隐藏起来进 行拍摄,在被拍摄者毫无 觉察的情况下来拍摄“生 活即景”。
▪艺术层面
人们进一步发现,镜头的这种变换连接绝不 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问题,不同的接法 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还可以体现创作 者的思想意图,于是又出现了“剪辑” (editing)。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开创蒙太奇的电影时代 ▪《一个国家的诞生》 ▪《党同伐异》
▪《一个国家的诞生》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影片中交错地使用远景 和大特写,使得片中画面富有史诗的情调,特 别是“平行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等叙 事手法影响巨大,成为经典叙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