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苏教版 寜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的反应5)生石灰和水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8H2O与NH4Cl 2)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1)晶体Ba(OH)2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无关;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量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明显吸热,NaCl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3)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_苏教版_寜(精编文档).doc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_苏教版_寜(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焓变 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 △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晶体Ba(OH)2·8H 2O 与NH 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以H 2、CO 、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苏教版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苏教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的反应5)生石灰和水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1)晶体Ba(OH)·8H2O与NH4Cl 2)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无关;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量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明显吸热,NaCl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3)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的反应5)生石灰和水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8H2O与NH4Cl 2)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1)晶体Ba(OH)2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无关;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量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明显吸热,NaCl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3)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苏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总复习

7.问题讨论:
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 为什么? 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 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可能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 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 小于50 mL都会造成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 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 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偏热小 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 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 2.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 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 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 二者结果相同)。
[8.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0 mol/L -
复习
四、中和热
• 定义: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 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 出的热量。
• H+ (aq)+OH-(aq)=H2O(l);△H=-57.3 kJ/mol
复习
五、能源
• 能源就是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化石燃料、阳光、风力、流 水、潮汐及柴草等等。我国目前使 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煤、石 油、天然气等)。

《化学反应原理》主要知识点归纳(共8页)

《化学反应原理》主要知识点归纳(共8页)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主要知识点归纳(1)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反应热(P2):指当反应物与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恒温、恒压下的反应热,称为反应的焓变△H。

△H>0 :吸热;△H<0 :放热2.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提示: (1)规定要在25°C,101kPa下测出热量,因为温度、压强不定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2)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3)规定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为标准.所谓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化成对应的物质:C→CO2(g) H→H2O(l) ,S→SO2 (g),等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即H+(aq)+OH-(aq)=H2O (l);△H=-57.3kJ/mol。

中和热指1mol H+和1mol OH-生成1molH2O时所放出的热量,若在反应过程中还伴有其它热效应(如生成沉淀、固体溶解或浓溶液稀释、弱电解质的电离等)则放出的热量不再等于中和热,如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 水,因醋酸的电离要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4.反应热△H的计算①利用盖斯定律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②利用键能:△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5.热方程式的意义:(略)6.反应热的测量:P6【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1.原电池﹑电解池工作原理原电池电解池实例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阳极:2Cl‾-2e‾==Cl2↑正极:Cu2++2e‾=Cu 阴极:Cu2++2e‾==Cu总反应Zn+Cu2+==Zn2++Cu CuCl2Cu+Cl2↑能量转换化学能→电能电能→化学能构成条件1.有两个电极还原剂——在负极被氧化氧化剂——在正极被还原2.两电极与电解溶液接触3. 闭合回路1.有两个电极(与“+”相边的为阳极)2.两电极与电解质接触3.闭合回路4.有外电源2.化学电源电池名称负极正极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干电池Zn 碳(NH4+)NH4Cl和淀粉糊负极:Zn== Zn2++2e-正极:2NH4++2e== 2NH3+H2↑银锌电池Zn Ag2O KOH 负极:Zn-2OH-== ZnO+H2O+2e-正极:Ag2O+H2O+2e-== 2Ag+OH-铅蓄电池(放电)Pb PbO2H2SO4负极:Pb+SO42-== PbSO4+2e-正极PbO2+4H++SO42-+2e-= PbSO4+2H2O氢氧燃料电池Pt (H2) Pt (O2) KOH负极:2H2-4e-+4OH-== 4H2O正极:O2+ 2H2O+4e- == 4OH-3.钢铁的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及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形成条件水膜酸性较强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电解质溶液溶有CO2等气体的水溶液溶有O2的水溶液负极Fe Fe负极反应Fe-2e-=Fe2+Fe-2e-=Fe2+正极 C C正极反应2H++2e-=H2↑2H2O+O2+4e-=4OH-电子如何流动形成电通路Fe失e-成为Fe2+进入溶液Fe失去的e-流入C极,H+趋向于C极与C极上的e-结合成H2析出溶液Fe失e-成为Fe2+进入溶液Fe失去的e-流入C极,在C极O2获得e-成为OH-进入溶液最终腐蚀产物铁锈(Fe2O3的复杂水合物)普遍性吸氧腐蚀比析氢腐蚀更普遍3.电解时放电次序1.阳极: 活性电极>S2‾>I‾>Br‾>Cl‾>OH‾>F‾、SO42- 2.阴极︰Ag+ >Cu2+>H+>Fe2+>Zn2+电解质与“+”连与“—”连阳极电极反应式阴极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熔态NaCl C 2Cl‾-2e‾==Cl2↑2Na++2e‾=2Na2NaCl‾ 2Na+Cl2↑NaCl溶液C Fe 2Cl‾-2e‾==Cl2↑2HOH+2e‾=H2↑+2OH‾ 2NaCl+2H2O2NaOH+H2↑+Cl2↑熔态MgCl2Pt Pt 2Cl‾-2e‾==Cl2↑Mg2++2e‾=MgMgCl2Mg+Cl2↑MgCl2溶液C Fe Cl‾-2e‾==Cl2↑2HOH+2e‾+Mg2+=H2↑+Mg(OH)2↓MgCl2+2H2O Mg(OH)2↓+H2↑+Cl2↑熔态Al2O3C C 6O2‾-12e‾=3O2↑4Al3++12e=4Al2Al2O3(熔融)4Al+3O2↑ZnSO4Zn Fe Zn-2e‾=Zn2+Zn2+ +2e‾=Zn ——-CuCl2粗铜纯铜Cu-2e‾=Cu2+Zn-2e‾=Zn2+Fe-2e‾=Fe2+Cu-2e‾=Cu2+——CuSO4溶液Pt Pt 4HOH-4e‾=O2↑+2H2O+4H+2Cu2++2e‾==2Cu2CuSO4+2H2O2Cu+2O2↑+2H2SO4AgNO3溶液Pt Pt 4HOH-4e‾=O2↑+2H2O+4H+4Ag++4e‾==2Cu4AgNO3+2H2O4Ag+2O2↑+4HNO3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苏教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的反应5)生石灰和水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1)晶体Ba(OH)·8H2O与NH4Cl 2)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无关;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量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明显吸热,NaCl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3)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_苏教版_寜[1]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_苏教版_寜[1]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在物质变化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

例如:热能、光能、电能,但常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符号:△H (2)单位:kJ/mol3.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往往可表现为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例如燃料的燃烧、食物的腐败等。

4.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常表现为反应体系温度的降低,或者必须持续供给必要的热量,反应才能持续进行。

例如:高温此反应需在高温持续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是吸热反应。

C + CO2 ==== 2CO5. 反应过程产生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H =Σ断键 -Σ成键(即反应物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键能总和)6. 吸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判断:(1)△H< 0 为放热反应;△H > 0为吸热反应(2)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⑤水解反应⑥弱电解质的电离△【注意】:需要加热的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而放热反应就不需要加热,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如Fe+ S=== FeS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

原因:破坏反应物的结构需要吸收能量,加热就是供给能量,若一个反应破坏旧物质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放出的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的反应5)生石灰和水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1)晶体Ba(OH)·8H2O与NH4Cl 2)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无关;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量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明显吸热,NaCl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3)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苏教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材料

苏教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材料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的反应5)生石灰和水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1)晶体Ba(OH)·8H2O与NH4Cl 2)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无关;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量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明显吸热,NaCl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3)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的反应5)生石灰和水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1)晶体Ba(OH)·8H2O与NH4Cl 2)大多数的分解反2应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无关;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量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明显吸热,NaCl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 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3)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苏教版-寜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苏教版-寜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苏教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ΔH):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放热反应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大多数的化合反应4)金属与酸的反应5)生石灰和水反应 6)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1)晶体Ba(OH)·8H2O与NH4Cl 2)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3)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4)铵盐溶解等注意:1)化学反应时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光照等)和反应类型无关;2)物质的溶解过程也伴随着能量变化:NaOH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明显吸热,NaCl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3)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寜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1、概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 电解质溶液③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3、电子流向:外电路: 负 极——导线—— 正 极内电路:盐桥中 阴 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 阳 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 氧化 反应: Zn -2e =Zn 2+(较活泼金属)正极: 还原 反应: 2H ++2e =H 2↑ (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 Zn+2H +=Zn +H 2↑ 5、正、负极的判断:(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 正极流入负极(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第二节 化学电池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3、化学电池的分类: 一次电池 、 二次电池 、 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 Pb +SO 42--2e - =PbSO 4↓正极(氧化铅): PbO 2+4H ++SO 42-+2e - =PbSO 4↓+2H 2O 充电:阴极: PbSO 4+2H 2O -2e -=PbO 2+4H ++SO 42- 阳极: PbSO 4+2e - =Pb +SO 42-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 PbO 2+Pb +2H 2SO 42PbSO 4↓+2H 2O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 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

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负极:2H 2-4e -=4H + 正极:O2+4 e - 4H + =2H 2O 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负极: 2H 2+4OH --4e -=4H 2O 正极:O2+2H 2O +4 e -=4OH -另一种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铂片插入KOH 溶液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燃料和氧气氧化剂。

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CH4+10OH --8e = +7H2O ;正极:4H2O+2O2+8e=8OH。

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3、燃料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四、废弃电池的处理:回收利用第三节电解池一、电解原理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也叫电解槽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4、电子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5、电极名称及反应:阳极:与直流电源的阴极:与直流电源的6、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反应:阳极:2Cl- -2e-=Cl2 (氧化)阴极:Cu2++2e-=Cu(还原)总反应式:CuCl2 =Cu+Cl2↑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规律总结: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放电顺序: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阴离子的放电顺序是惰性电极时: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上述四种类型电解质分类:(1)电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含氧酸盐(2)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二、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1)、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2)、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M— ne — == M n+阴极:待镀金属(镀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成为金属原子,附着在金属表面M n+ + ne — == M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镀铜反应原理阳极(纯铜):Cu-2e-=Cu2+,阴极(镀件):Cu2++2e-=Cu,电解液:可溶性铜盐溶液,如CuSO4溶液(3)、电镀应用之一:铜的精炼阳极:粗铜;阴极:纯铜;电解质溶液:硫酸铜3、电冶金(1)、电冶金:使矿石中的金属阳离子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镁、钙、铝(2)、电解氯化钠: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NaCl == Na + + Cl—通直流电后:阳极:2Na+ + 2e— == 2Na阴极:2Cl—— 2e—== Cl2↑☆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

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

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阳极(失) e- 正极(得)e-负极(失)e-阴极(得)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1)金属腐蚀内容:(2)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3)金属腐蚀的分类:化学腐蚀—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

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的比较电化腐蚀化学腐蚀条件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接触现象有微弱的电流产生无电流产生本质较活泼的金属被氧化的过程金属被氧化的过程关系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腐蚀更加普遍,危害更严重(4)、电化学腐蚀的分类:析氢腐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①条件:潮湿空气中形成的水膜,酸性较强(水膜中溶解有CO2、SO2、H2S等气体)②电极反应:负极: Fe – 2e- = Fe2+正极: 2H+ + 2e- = H2 ↑总式:Fe + 2H+ = Fe2+ + H2 ↑吸氧腐蚀——反应过程吸收氧气①条件:中性或弱酸性溶液②电极反应:负极: 2Fe – 4e- = 2Fe2+正极: O2+4e- +2H2O = 4OH-总式:2Fe + O2 +2H2O =2 Fe(OH)2离子方程式:Fe2+ + 2OH- = Fe(OH)2生成的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Fe(OH)3,Fe(OH)2 + O2 + 2H2O == 4Fe(OH)3Fe(OH)3脱去一部分水就生成Fe2O3·x H2O(铁锈主要成分)规律总结: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如下: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1、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原电池反应中,负极被腐蚀,正极不变化应用: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锌块,腐蚀锌块保护钢铁设备负极:锌块被腐蚀;正极:钢铁设备被保护(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通电,使钢铁设备上积累大量电子,使金属原电池反应产生的电流不能输送,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应用: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外加直流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