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飞天

合集下载

敦煌飞天的故事

敦煌飞天的故事

敦煌飞天的故事敦煌飞天,又称敦煌壁画飞天,是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一种独特的壁画形式,其形象神秘而美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飞天形象最早出现在唐代,成为了敦煌壁画的一大特色。

那么,敦煌飞天的故事是怎样的呢?飞天形象最早出现在敦煌第一窟,也就是莫高窟第一窟,这些壁画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366年至367年之间。

飞天形象通常是以飘逸的姿态出现在壁画中,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乐器,神态祥和,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飞天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敦煌壁画的内容,也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超自然世界的想象和创造力。

在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不同的窟中都可以看到飞天的身影。

据统计,敦煌莫高窟中出现的飞天形象多达数千幅之多,这充分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这一形象的钟爱和推崇。

飞天形象的出现,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代表了古代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祈愿。

敦煌飞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象,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飞天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敦煌壁画的内容,也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超自然世界的想象和创造力。

飞天形象的出现,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代表了古代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祈愿。

在今天,敦煌飞天形象依然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敦煌飞天形象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象,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它丰富了敦煌壁画的内容,也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超自然世界的想象和创造力。

飞天形象的出现,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代表了古代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祈愿。

敦煌飞天的故事,将永远留存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为后人传颂。

敦煌壁画之飞天

敦煌壁画之飞天

内容摘要:敦煌艺术浩瀚无边,光辉灿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敦煌飞天。

对于敦煌飞天的美感研究是了解敦煌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具体的装饰美和线条美的研究,体会敦煌飞天是以歌舞伎为蓝本,大胆吸收外来艺术营养,以促进传统艺术的改变,创造出表达中国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和审美特征的吉祥美好的化身。

关键词:敦煌飞天壁画正文:敦煌壁画之——飞天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敦煌壁画中的典型艺术形象是飞天。

飞天又名乾闼婆、紧那罗,是佛教天国中的香神和音神,即专施香花和音乐的佛教专职神灵。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都围绕在说法图、经变画、故事画、以及窟顶藻井、四壁边缘、龛内彩塑周围。

众所周知,飞天的艺术形象在敦煌壁画题材中,是一朵奇葩。

她的渊源来自遥远的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乾闼婆与紧那罗,其翱翔天际的形式又与西方的天使不谋而合,最终在中国将乾闼婆与紧那罗特有的“能作歌舞”的功能,与西方天使超乎自然的灵性相结合,以中国古代神话羽人的理想境界为追求,“满壁风动、气韵生动”的展示其绝妙的艺术特质,具有独特的美感。

一敦煌飞天的装饰美飞天的艺术形象受到各个时期人们的喜爱。

究其原因,这和飞天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民间性,以及富有升腾、开朗、乐观的情趣分不开。

浪漫主义风格与民族形象、民间传统巧妙结合,使得中国飞天独具装饰韵味,不仅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也体现了中国画的装饰感和程式性。

一、飞天“飞动美感”的视觉形式特点1.1、圆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圆”——圆满、圆润。

从飞天自身的形体上来看,饱满的额头、圆润的脸颊、修长浑圆的身躯和四肢,都能体现出飞天作为佛教形象的精神面貌。

此外,飞天飞动时飘逸绵长的丝带,也大多呈现出“圆”的态势,流畅圆润的毛笔线条,勾勒出轻盈的飞动之美。

1.2、流由“圆”而表现出的动态美,是周而复始的流动美感。

敦煌飞天的美丽传说故事及由来

敦煌飞天的美丽传说故事及由来

敦煌飞天的美丽传说故事及由来推荐文章大姓的传说故事最新热度:汉族民间经典传说和历史故事热度:苗族动人的经典民间传说故事热度: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简短200字热度:端午节赛龙舟的起源传说故事热度:敦煌飞天是是敦煌艺术的标志,人们只要想到优美的飞天,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的高超艺术。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敦煌飞天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敦煌飞天传说故事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我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的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

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

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

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

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

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

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

”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是有区别的。

乾闼婆作为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

紧那罗作为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

敦煌飞天ppt课件

敦煌飞天ppt课件

VS
三维扫描与重建
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壁画的精确数据, 进行数字化重建,以数字模型的形式永久 保存。
传承与教育推广
非遗传承人培养
鼓励和培养专业的非遗传承人,继承和发扬飞天壁画的绘制技艺。
教育推广活动
通过开展展览、讲座、工作坊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公众对敦煌飞天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05
敦煌飞天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现代舞蹈中的飞天灵感
要点一
总结词
现代舞蹈汲取了飞天的灵感,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诠释了 飞天的意境。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许多现代舞蹈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编舞者从敦煌飞天 中汲取灵感。他们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和舞台布景 ,生动地表现了飞天的意境。舞者们在空中翻飞、旋转, 仿佛真的在飞翔一般,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触 动。这种舞蹈形式不仅展现了飞天的美,也展现了人类对 自由、对美的追求。
敦煌飞天ppt课件
目录
• 敦煌飞天简介 • 敦煌飞天的艺术风格 • 敦煌飞天的文化意义 • 敦煌飞天的保护与传承 • 敦煌飞天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 敦煌飞天的影响与展望
01
敦煌飞天简介
Chapter
起源与传说
起源
敦煌飞天源自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逐渐与中 国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飞天形象。
线条表现
流动感
线条节奏
在敦煌飞天的艺术表现中,线条的运 用非常灵活,具有强烈的流动感。线 条的流动与飞天的动态造型相呼应, 使画面更加生动。
线条的节奏感在敦煌飞天的画面中也 非常重要。通过快慢、起伏变化的线 条,可以营造出强烈的动感和节奏感 。
粗细变化
线条的粗细变化也是敦煌飞天艺术的 一大特点。通过粗细变化的线条,可 以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层次和空间感 。

敦煌飞天的文

敦煌飞天的文

敦煌飞天的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敦煌飞天是中国古代佛教壁画中独具特色的形象之一,它具有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神秘的象征意义,被誉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作之一。

敦煌飞天造型奇特,一般呈现为身穿白色长袍,双手合十,翅膀展开,飞翔于空中的神秘形象。

敦煌飞天是敦煌壁画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敦煌飞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当时佛教传入中国,敦煌成为佛教的一个重要传播地区。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其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在这些壁画中,飞天形象常常出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佛教教义和神秘世界的向往和想象。

敦煌飞天的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宗教气息,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美术和外来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敦煌飞天通常被描绘为一个年轻美丽的青年男子,身姿优雅,神情庄重,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神圣气质,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寄托的向往。

敦煌飞天的形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它既是佛教中的神灵,又是人们内心中的神秘化身,代表着信仰、希望和力量。

敦煌飞天被视为护法神,守护着信徒免受灾难和邪恶的侵害,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永恒。

敦煌飞天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符号。

敦煌飞天的形象不仅在中国古代壁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和文学艺术。

在中国文化中,飞天形象常常被赋予了神秘、神圣和超自然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题材和表现形式。

敦煌飞天的形象通过艺术的再现和传承,得到了永恒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在当代社会,敦煌飞天的形象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敦煌飞天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遗产,它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加以珍视和传承。

【解读】敦煌的飞天

【解读】敦煌的飞天

【解读】敦煌的飞天飞天是佛教造型艺术。

由于它的题材、表现⽅式具有很⾼的艺术情趣,所以世代相传,为⼈们所喜爱,以⾄超出佛教的意义,⽽成为⼀种祥瑞的象征。

⾃佛教传⼊敦煌,开凿敦煌⽯窟起,飞天就是画师们着⼒创作的形象,成为佛国天宫中的最活跃的精灵,其创作与敦煌⽯窟的开凿相始相终。

先来复习⼏个知识点1.飞天来⾃何⽅?“飞天”⼀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

书中记载:“有⾦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垂⾦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天,在佛教概念中,不仅指天国、天宫,还是对神的尊称,如吉祥天、三⼗三天等。

因此,汉译佛经,⽤“飞天”两字很贴切。

它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和礼佛、乐舞的天⼈。

飞天的形象来⾃印度神话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

乾闼婆是诸天伎⼈,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紧那罗为天乐神,为天上能歌善舞者。

与乾闼婆形影不离,是恩爱的夫妻。

作为古印度神话中能歌善舞的天⼈,乾闼婆和紧那罗也被吸收进佛教系统。

随着佛教艺术审美和创作的需要,他们的职能逐渐混为⼀体,形象也不断演化,最终合为⼀体,成为体态俏丽,持乐歌舞,翱翔天空的飞天。

2.为什么庄严肃穆的佛国世界有飞天漫天飞舞?宗教有⼀系列严格的教义,并通过制定诸多戒律、仪礼来规范信众的⾏为,具有庄严、神圣的特质。

为了展现佛国世界的美好,佛经中极⼒渲染佛国世界的庄严神圣,但佛经往往晦涩难懂,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由佛经改编成的讲唱⽂学的 “变⽂”和由佛经绘成画作的“经变”(下⽂会多次提及)。

佛经中虽提及飞天,但并未对其形象有⽣动具体的描述,这给古代画师们的创作留下了⼴阔空间。

画师们⼤胆地加⼊了⾃⼰的想象,让飞天拥有了仕⼥们姣好的⾯容,曼妙的⾝姿。

借⾐裙和飘带显⽰空间和飞舞,画⾯更具天宫仙境的神秘之感,使艺术境界得到升华。

此外,按佛经所⽰,飞天的职能有三:⼀是礼拜供奉;⼆为散花施⾹;三为歌舞伎乐。

这三项职能本来毫⽆情节可⾔,但为了显⽰对佛的崇敬与供养,古代匠师发挥想象⼒和创造⼒,加⼊许多现实世界中的因素,将这个毫⽆情节可⾔的题材表现得琳漓尽致,并逐渐形成完善的程序。

值得收藏慢慢看,莫高窟最美飞天赏析

值得收藏慢慢看,莫高窟最美飞天赏析
初唐-献花飞天 第321窟 飞天在徐徐下降飞翔中献花,迦陵频伽奏乐助兴,天花在流云中漂浮,更显灵动活泼
初唐-献花飞天 第329窟 飞天在鲜花彩云间向下俯冲,在飞翔中向佛献花,姿态优美动人
盛唐-持花蕾飞天 第121窟 这身飞天双手高举花蕾,乘彩云向上奋力飞翔
盛唐-献花飞天 第121窟 这身飞天右手托花盘、左手持花蕾,乘彩云向上飘举飞翔
值得收藏慢慢看,莫高窟最美飞天赏析
敦煌莫高窟,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河西走廊汉文化、青藏高原藏文文化、西域文明和伊 斯兰文明的交汇处。敦煌虽然现在是个县级市,但不得不说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历史上留 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到莫高窟必须提到飞天,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 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 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可以说是中 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据统计在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有4500余身。莫高窟画飞天最多的洞 窟是北周时期的290窟,全窟共画飞天156身。最早的飞天,即第249窟西魏时代的飞天,就是 富有阳刚之气的男飞天,其双臂、双腿奋力大张,跳向空中,身披的长巾高高扬起表现了舞姿 的雄健。 中国几乎没有裸体画,但敦煌早期有裸体飞天。后来飞天逐渐地演变为女性,变为中国女性, 又变为中国的漂亮的、轻盈的、舞蹈的女性。 敦煌飞天是中国人物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她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介于现实与理想之间,是动 人的艺术形象。她使佛教说法的场面,在暗淡中有了色彩,在严肃中有了活泼,在静止中有了 运动,在无声中有了音乐。
盛唐-供养飞天 第148窟 这身飞天双臂高举,左手托莲花,右手握飘带,随两侧彩云卷曲状飞行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与当时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最为壮丽、最为富饶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对敦煌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敦煌舞飞天形象正是源自佛教的神话传说。

佛教传入中国后,将佛教本土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的神话传说,敦煌舞飞天正是其中之一。

在佛经、佛典、佛教经典文献中,舞飞天常常被描述为能够自由飞翔,超越生死轮回的神秘存在。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认为舞飞天是佛祖释迦牟尼为护持佛法教化众生而派遣的天兵。

敦煌舞飞天的形象是基于佛教神话传说而来的,具有非常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敦煌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驿站和商业城市。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来自东西方的各种文化和艺术元素在敦煌得以交融。

这样的社会环境孕育了敦煌壁画艺术的繁荣与独特性,也影响了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

敦煌舞飞天形象不仅仅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瑰宝,更是融合了多元文化的产物。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舞姿轻盈、优美,姿态飘逸,身姿轻灵,腾空翱翔,展现出一种高洁纯净的形象,正是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这种舞蹈形象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突破了世俗的束缚,象征了人们对于自由、轻盈、纯净的向往。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还与艺术家们对于生活、自然、宇宙的探求有关。

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人生、宇宙等问题的探索,创作出了丰富多彩、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

在敦煌舞飞天的形象中,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的认知,将舞者的身姿设计得轻盈飘逸,仿佛腾空而起、飞向苍穹,展现出宇宙力量的超越。

敦煌舞飞天形象还寓意着对生命、永恒和自由的向往。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也是艺术家们对生活、自然、宇宙的探求的结果。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是一个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过程。

它既来源于宗教信仰,又与社会背景、艺术审美观念、艺术家对生活、自然、宇宙的探求密切相关。

关于敦煌飞天的科普

关于敦煌飞天的科普

关于敦煌飞天的科普
敦煌飞天是指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中出现的一种神像形象,常常被描述为身穿华丽衣裳、背部长有羽翼的人形神明。

这种形象在中国古代艺术中非常常见,被称为“飞天”,其寓意是超越尘世,逃脱苦难,达至自由和快乐的境地。

敦煌飞天的形象源于印度教、佛教和波斯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则又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

敦煌飞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佛教背景的飞天,这种飞天通常是身穿袈裟、头戴僧帽,是佛陀或菩萨的化身;另一种是具有道教背景的飞天,这种飞天常常是身穿薄纱舞衣,手持花篮或舞蹈道具,是道教的神明或天女。

敦煌飞天的形象非常美丽、神秘,也启示人们思考生命和世界的意义。

近年来,敦煌飞天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在各种文化交流和推广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 1 -。

敦煌壁画中的“飞动之美”

敦煌壁画中的“飞动之美”

敦煌壁画中的〃飞动之美〃敦煌艺术博大精深,其壁画艺术亦自成体系,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融汇了古今技法,汲取了东西方影响,包纳了巨大容量,创造了独特的形象,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葩。

敦煌还为我们保留了长达千年的审美文化活化石,其间有一种穿透人心、跨越时空的典型符号,那就是“飞天”。

飞天;传入;艺术美一、“飞天”的由来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张大千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曾在敦煌做过一段壁画临摹的工作,这段经历对其后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能给我们以极大启示,那就是:敦煌壁画渊源有自,且直接继承了六朝古风,与草书一样,“笔法飞跃秀劲”,虽有印度影响,却更具有华夏文化传统的神韵,因此才会出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飞动”之美。

飞天作为佛教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形象,以她们轻快的动态,流利的舞姿,吸引着广大的观众。

然而尽管飞天在佛教艺术中出现较多,可在佛经中并没有对飞天的纪录,甚至佛经中根本没有出现“飞天”一词。

通俗的看法认为:“飞天”是一种俗称,而不知佛教名词。

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网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

乾闷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

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网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

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

乾阔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回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

乾阚婆一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阿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阔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中的飞天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形意音韵之美让人叹为观止。

飞天是敦煌莫高窟最具代表性的造型之一,它出现在佛教壁画中,是一种天女形象,始创于北魏,魏晋时期开始兴盛,唐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飞天的形象通常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女神,身着华丽绚丽的服饰,手持花环或乐器,翩翩起舞,仿佛在风中飘摇,仙姿飘逸。

飞天壁画所具有的形意,首先体现在形态上。

飞天的形象往往被描绘得非常飘逸、曼妙,整个身躯能够拥有一种优美的线条和韵律感,身姿轻盈自若,如同仙女一般,展现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除了形态,飞天壁画中所呈现的音韵之美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在壁画中,飞天往往是手持乐器或者花环,那种动作和姿态所营造出的氛围和情感,充满了乐音的律动和芬芳的馨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心灵提升的愉悦感受。

敦煌飞天壁画所透露出的意境也是非常深远和丰富的。

在佛教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壁画以宗教的艺术形式,传达出了佛教所提倡的超脱尘世、追求美好的心灵追求。

在飞天与其他神灵、凡人的互动中,承载了佛教文化所倡导的慈悲、祥和之道,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所表现的音韵之美也体现在其色彩和线条上。

壁画的色彩斑斓缤纷,光与影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让整个壁画呈现出一种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唤起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壁画的线条也是极为流畅和优美的,通过线条的勾勒,能够表现出人物形象的凝练和生动,展现出一种动静结合、起伏跌宕的意象,让人叹为观止。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所呈现的形意音韵之美还体现在其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里面所蕴含的佛教思想、传统信仰、宗教仪式等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飞天的演变

飞天的演变

敦煌飞天的时代演变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4500余身”。

飞天数量多,创作时代也很长,从早期的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到高潮期的隋、唐、五代再到衰落期的宋朝都有大量作品诞生,敦煌地区石窟保存的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到14世纪(元代)历时千余年的众多飞天形象,各个时代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是民族艺术的瑰宝。

——北周飞天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

如北凉《天宫伎乐飞天》,此时所描绘的人物头有圆光,脸型椭圆,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肩披大巾,腰缠长裙,鼻梁和眼珠上点染白粉以示高光,与西域龟兹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在面容、飞动姿态、色彩线描上以绘制过程带有明显的西域式或印度式飞天的特征。

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

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具有明显向中国化转变的特征。

此时的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飞行姿势优美自如,动感强。

西魏的飞天在北魏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不仅是所画的范围扩大,脸型清秀,身材修长,上身赤裸,腰穿长裙,飞翔姿势更多且优美,动感也更强。

此时,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

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

最大的变化在于作为香间神的乾闼婆和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这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飞天,也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

隋代飞天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是道教的飞仙与佛教的飞天相融合的产物。

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

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

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

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如隋代大窟之一第427窟是画飞天最多的洞窟,计108身。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形意音韵之美探微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的敦煌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之一。

莫高窟中的飞天壁画是其最富盛名的艺术之一,这些壁画以其形意音韵之美而闻名于世。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微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首先从其造型上展现出来。

飞天是指佛教传说中的天降神女,她们神态娟秀,身姿轻盈,仿佛翩翩起舞。

飞天壁画以其纤细的身姿、优美的轮廓线和生动的表情,展现了神秘、神圣的形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每一幅飞天壁画的姿态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是飘飘欲仙的仙女形象,有的是刚柔并济的武士飞天形象,有的是颇具传奇色彩的神秘飞天形象。

这些形态各异的飞天形象展现出了艺术家对人物形态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

接着,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音韵之美,体现在其色彩、线条和纹样等方面。

飞天壁画的色彩斑斓、艳丽夺目,以红、绿、蓝为主色调,同时加入了金色、银色等,在光线的照射下,色彩呈现出璀璨夺目的效果。

这些绚丽多彩的色彩给人以视觉冲击,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神圣、崇高的美感。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展现了极高的绘画技巧。

线条的流畅和韵律感不仅是对艺术家对形体结构的深刻理解,更是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表达。

壁画中的花纹纹饰也是别具一格,错落有致,繁而不乱,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形意音韵之美,还体现在其图案和意境上。

飞天壁画的图案丰富多样,有的是花鸟虫鱼,有的是云龙凤凰,有的是嵌宝珠宝,有的是幻化图案等等。

这些图案的构图合理、细节精致,展现了艺术家在设计和构思上的才华横溢。

这些图案也富有隐喻和象征,既有现实生活中的寓意,又有佛教神话中的寓意,呈现了一种高度的象征性和趣味性。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意境深远,不仅表现了佛教神话的豪迈和壮丽,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美好、激励的心灵享受。

在历经千年沧桑之后,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依然以其形意音韵之美感动着世人。

《飞天》PPT精品课件

《飞天》PPT精品课件
2、他们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3、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创新时期
十六国北凉到北魏、西魏、北周(公 元366年--581年),约210余年 。
北凉时期的飞天
飞天在造型、色 彩、线条、动势 几方面各有什么 特点?
莫高窟275窟
北凉到北魏: 头有圆光,脸型椭圆,大嘴大耳, 白鼻梁,白眼珠.大体上保留西域式飞天的特点.
西魏285窟的飞天
1、不同历史时期的飞天在造型、 色彩、线条、动势几方面各有什么 特点? 2、他们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3、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北凉到西魏飞天的造型、线条、 色彩、动势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呢?
鼎盛时期
形成自我风格(唐):
从隋朝到唐朝 (公元581 年—907年),近330年。
飞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工艺品Βιβλιοθήκη 工艺品飞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插画
敦煌飞天的发展演变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 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北凉 北魏 西 魏 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 宋朝 西夏 元朝),历 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 建而消逝。
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1、不同历史时期的飞天在造型、 色彩、线条、动势几方面各有什
么特点?
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 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 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
了艺术的顶峰。
唐代是飞天艺术的鼎盛时期,飞天的精彩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得以很好的体现。
衰落时期
隋朝到唐朝
飞天的造型走向程式化
• 五代、宋代、西夏、 元代四个朝代(公 元907——1368 年),近460余年。
艺术实践:
选择你喜欢的飞天形象,试着从人物的造型、色彩、线条、动 势等几方面讲一讲她的艺术特点,要描述出她的美感。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介绍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介绍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介绍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中,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飞天形象,它们以美丽的姿态和灵动的动作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些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的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是人们对于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飞天,顾名思义,就是能够飞翔于天空的神灵。

在敦煌壁画中,飞天被描绘成拥有人类形象的神仙,它们通常身穿华丽的仙袍,头戴花冠,手持乐器或花束,表情温和而轻盈。

它们的身姿优雅,仿佛随时都可以在蓝天中翱翔。

这些飞天的形象充满了神秘和魅力,让人们不禁想象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在敦煌莫高窟中,人们可以看到飞天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场景,它们用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音乐,带给观者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

飞天的形象在敦煌壁画中屡见不鲜,但每一幅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有的飞天手持乐器,弹奏出动人的音乐;有的飞天手持花束,洒下花瓣,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还有的飞天在空中跳跃,姿态优美,如同舞者一般。

飞天的形象不仅仅是艺术作品,也是人们对于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它们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漫游于天空之间。

它们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慰藉,让人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像飞天一样,超越困境,追寻梦想。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的体现。

它们以自由和灵动的姿态,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艺术享受。

无论是当时的壁画创作者,还是现在的观者,都会被这些飞天所吸引,为之所倾倒。

在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对于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它们以优美的姿态和动作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

这些飞天的形象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心灵的寄托。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世界中,感受飞天的自由与魅力。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敦煌飞天,作为敦煌壁画的代表之一,是敦煌文化的瑰宝。

敦煌飞天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众多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介绍敦煌飞天的历史背景,探讨其艺术特点,并深入分析飞天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敦煌飞天是指敦煌壁画中的一种形象,描绘了人身上半部,背后展开巨大翅膀,飞翔于空中的神秘生物。

早在唐代,飞天形象就出现在敦煌壁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飞天形象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飞天形象不仅是敦煌壁画题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敦煌艺术的代表之一。

敦煌飞天的艺术表现具有独特的魅力。

首先,飞天形象通过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展现了生动活泼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飞天形象的姿态多样,有的张开双臂,有的骑马飞翔,有的手持乐器,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形象的创造力和艺术尝试。

再次,飞天形象寄寓着人们对自由、向上和追求的渴望,与壁画整体氛围相得益彰。

最后,飞天形象的绘制技法精湛,线条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敦煌壁画的艺术水平和创作才华。

敦煌飞天的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飞天形象融合了佛教艺术、道教符号和民间信仰的元素,具有较强的宗教意味,对于研究敦煌的宗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飞天形象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具有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艺术特色的融合。

再次,飞天形象的传播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最后,飞天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示了敦煌的艺术魅力和独特性,对于推广和传承敦煌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敦煌飞天的艺术价值不可低估。

首先,飞天形象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被广泛视为壁画艺术中的珍品。

其次,飞天形象的创作给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性和多样性。

再次,飞天形象的艺术创作不仅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还代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最后,飞天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研究和保护敦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于敦煌壁画飞天的所有问答

关于敦煌壁画飞天的所有问答

关于敦煌壁画飞天的所有问答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其中的飞天形象更是备受瞩目。

飞天是指一种带翅膀的人形形象,通常被描绘在壁画中,给人一种飞翔的感觉。

下面是一组关于敦煌壁画飞天的问答,带你一起了解这些神秘的形象。

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如何产生的?答:飞天形象最早出现在敦煌壁画上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高峰期。

飞天形象被认为是佛教造像的一种,是佛陀或菩萨的化身。

这些形象在壁画上的出现,是为了展示佛教中的超凡力量和神秘的存在。

问:飞天形象的造型特点有哪些?答:飞天形象通常被描绘成拥有人类的身体和翅膀的形象。

他们的身体姿态优美,通常呈现出飞翔或舞动的状态。

他们的面容通常庄严肃穆,带有一种超凡的气息。

他们的服饰华丽多彩,常常装饰有宝石和花纹。

问:飞天形象在壁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答:飞天形象在敦煌壁画中有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被描绘为佛陀或菩萨的侍从,是佛教故事中的重要角色。

他们可以飞翔穿越天空,传递佛陀或菩萨的教诲,也可以为信徒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问:飞天形象在佛教中有什么象征意义?答:飞天形象在佛教中象征着超越凡尘的力量和智慧。

他们代表着佛教信仰者的向往,希望能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同时,飞天形象也代表着佛陀或菩萨的加持和庇佑,给予信徒们力量和勇气。

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有哪些类型?答: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包括男性飞天、女性飞天、儿童飞天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情和姿态,展现了不同的特点和寓意。

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有哪些著名作品?答: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有很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飞天仰观音》、《飞天神仙》等。

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和研究者。

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对现代艺术有什么影响?答: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艺术造型和意象,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也对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 前 散 花
反 弹 散 花
持 莲 花
持 花 篮
飞 天 嫦 娥
•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 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 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 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 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 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 们,正如段文杰先生在« 飞天在人间»一文中所说: “她们并未随着时代的 过去而灭亡,她们仍然 活着,在新的歌舞中, 壁画中,工艺文中(商 标、广告),到处都有 飞天的形象。应该说她 们已从天国降落到人间, 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不断的给人们以启迪和 美的享受。
飞天艺术
简介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 中。道教常称作天仙。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 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 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 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 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 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 飞天形象。
• 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 得.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 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 的意趣,呈现给人们一个 优美而空灵的的想象世 界. • 艳丽的色彩,飞动的线条, 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 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 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 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 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 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 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 量吧!
谢 谢 观 赏
名称的由来
名称的由来
• 飞天,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名词。它包括古代飞天和现代飞天。古 代飞天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不朽的艺术 品。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 敦煌莫高窟492 个洞窟中,几乎每一窟都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 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 的石窟。 • 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 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天仙”、“赤脚大仙” 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 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 融合。 •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 是飞天、飞仙不分。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 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 壁画中的空中飞神称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后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与飞天相关的艺术作品
高浮雕
玉飞天
飞天木雕 飞天浮雕 飞天瑞兽 黄龙玉飞天
飞天长袖
现 代 飞 天
总结
• 飞天 • 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不 朽的艺术品。只要看到优 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 敦煌莫高窟艺术。 • 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 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 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 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
飞天壁画
飞天的不同造型
各种不同造型的飞天
手 持 竖 琴
• 莫高窟的壁画上,随 处可见漫天飞舞的 美丽飞天—敦煌市 的城雕也是一个反 弹琵琶的飞天仙女 形象. • 飞天是侍奉佛陀和 帝释天的神,能歌善 舞.墙壁之上,飞天在 无边无际的茫茫宇 宙中飘舞,有的手持 莲蕾,直冲云霄;有的 从空中俯冲下来,势 若流星;有的穿过重 楼高阁,宛若游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