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的研究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中介语僵化现象成因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中介语僵化现象成因分析

用价值 , 我国 的外语学习 者 , 尤其是外语 专业学生 的中介 语 僵化现象 多属于前者 ,因 此原则上不 能称其为 僵化 , 而是 稳
� � 的语言 � 体系 , 这种语 � 言体系在结 构上依赖于 母语 , 却又 有别 定化 僵化的前兆 于母语 � 和目标语 言 , 它具有 学习者母 语和目标 语的双 重特 三 中介语僵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征 , 是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 中介语无限接近于 目标语 1. 年龄
输入的 基础上 , 形成 � 的一种变化 的 , 逐步趋于成 熟的语 言系 言模式都 已经固定下 来 统 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变体 中介 语具有系统性 , 过
" 由此可以看出 ,中介语的语 � 言体系具有独立性 , 是一种 同 ,因此习得机制也完全不 同
得的 " 关键期 "后 ,语言 习得机制 已经退化 , 其可 塑性亦大 大 能力依旧停留在中介语的水平 , 其中最典型的就 是混杂语 ,
言 , 却永远不能达到目标语水平 � � � � � � � � 中介语既可以指外 语学习 语言学 习有一 个关键 期 , 认为 语言基 本成形 的 者在某一特定的学习阶段所形成的具体语言 � � � � � 系统 , 也可以指 关键期 是 5 岁 则认 为是 6 岁 ,12 岁完成 语音建 构 ,15 学习者在整个外语学习过程所构建的特征性语言系统 � � � � � � � � � � 著名 岁完成 语法和 词汇建构 通过 研究 发现语 言习 得 的语言学家 在谈到中介语时指出 � : " 中介语是用来指 的最佳时期是在 2- 12 岁之间 尽管不同的语言学家对关 键 称学习 者通过先 天学习策略 以及某些启 发的作 用在目标 语 期的表达有所不同 , 但中国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 , 其母语 语 由于 第二语言与 第一语 言完全 不 第二语言习得发生在语言 习 即使继续学习 , 语言

《二语习得中介语》课件

《二语习得中介语》课件

对教学实践的意义
指导教学方法和策略
中介语研究揭示的学习者语言发展特点和规律,为教师提供有效的 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
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了解中介语的特点和规律,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语言 水平,调整学习方法和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介语研究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习者更好地 理解和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01
中介语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的交流和
理解,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
推动跨文化教育的发展
02
中介语研究为跨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有助于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增进国际合作与友谊
03
中介语研究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合作与友谊
、句法结构和语义规则来构建中介语。
学习环境
总结词
学习环境对中介语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包括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学习情境等。
详细描述
社会环境决定了学习者接触目标语言的频率和机会,教育环境则决定了学习者接受的教 学方法和资源。学习情境则直接影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情感和认知因素,如
动机、态度和自信心等。
《二语习得中介语》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 中介语理论介绍 • 中介语的表现形式 • 中介语习得的影响因素 • 中介语习得研究的意义 • 中介语习得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二语习得的定义
总结词
二语习得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学习方式 ,在非母语环境中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

成熟的标志: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最初的理论假设发展成为一系列的理论模式。

总之,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一、母语和目的语母语:通常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也称作“第一语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由您最先接触和习得的第一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的概念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三、习得与学习这一对概念用来区分,两种不同的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方式。

习得:类似于儿童母语的获得方式。

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及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四、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依据学习者语言习得环境来区分。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目的语在该国家是工人的交际工具。

外语习得,在课堂之外不作为交际工具。

五、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获得方式和环境。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六、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表达指的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例:你过来了吗?你说对的。

第二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诞生那天起,就与语言学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2、区别:首先,就研究对象而言,母语者的语言系统;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其次,研究目的不同,第三,语言学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分析和解释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探析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探析
Ab ta t nel n ua e i e o d L n u g q iiin i ic n iuo s ln a e s se usd t e ci h a u a e b t e t e o g e sr c :I tra g g n S c n a g a e Ac u sto sa d so tn u a g g y tm e o d s rbe te lng g ewe n moh r tn u u a ag tln a e.Und rt n ig i tra g a e c re ty h l o ta h a d la n betr n ti pe,s me a p cs ae ma n—d ph a ay i nd tr e a g g u esa dn ne ln u g o rcl epsUSt e c n e r te .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 spa r o s e t r de i e t n l ss s c s ntr d ayl n u g t a ig h rce itc ,c u e,fs i z t n a d s g e t n b u a g a eta hng u h a i eme ir a g a e i me nn ,c aa trsi s a s s o sl ai n u g si sa o tln s i o o u g e c i .
关键 词 : 二语 习得 ; 中介语 ; 化 石
Ke y wor :S c n L n u g q sto it ra g a e;o sl a in ds e o d a g a e Ac uiiin;n el u g fsii to n z
中 图分 类 号 : 4 G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4 1 ( 00)5 0 7 — 1 10 — 3 2 1 2 — 17 0 1

浅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中介语

浅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中介语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者就一直努力、 试图揭开‘ 语言习得’ 的
面纱, 解释和探究儿 童和 成年人在 学习 一种新的 语言时的 行为和发展系 统, 使人们 对外语习 得
的复杂过程和机制有所了 解。Kranshen 的“ 第二语言习 得的 5 个假设” : ①习得和学得区别的 假设(the Acquisition 一 Lear n 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②监察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I 自 然顺序的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⑤情感过
38
语言习得中没有这种现象, 僵化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借助心理语言学的理论, 中介语的概念可以用计算机模式(computational model) 来解释第
二语言习得过程 : 人脑具有电脑功能。从对语言的输入到输出经历如下几个过程 :
输 入 (in p u t)卜 竣 校 (’ in ta k e 卜 2语 知 识 (二 k n o w le d g e )卜 输 出 (o u tp u t)
第19卷第3期
Vol . 19 No . 3
三 明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 RNAL OF SAW IN G COLLEGE
2002年9月 Sep . 2002
浅 议第 二语 言 习得 理 论 中 的中介 语
杨 琦 ( 三明市第一中学,福建 三明 365001)
【 摘耍I “ 中 介语” 是美国语言学家 Larry Sel i nker 创造的英文词汇。“ 中介语” 是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自己 建构 的语言系统, 这个系统一部分来像学习者的母语, 一部分来稼于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中介语是在两种或多种 语言同时发展中各种语言得困素互相作用的, 独立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产物。它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过程中 所使用的过渡语言。遵循一定的规则, 它能帮助我们找到学习语言的规律。中介语的概念给二误习得的产生

二语习得之中介语分析

二语习得之中介语分析
(一)尾重原则缺失 尾重(end—weight)是英语句子特有的一个特 征,即习惯把句子成分中最长的那部分放在句 末。【31如果主语太长,则用it做形式主语,真正的主 语则在句末;如果宾语太长,而宾语又带有自己的补 足语,则用it做形式宾语,真正的宾语放在宾语补足 语的后面;如果定语从句太长,则可将定语从句与先 行词分离,放在句末。中国学生因为汉语中没有类 似表达方式,所以常常忽略it的作用,写出的英语句 子就显得很不平衡。以下面的3个句子为例加以 说明:
3.Poverty has made stopping people from cutting down trees very difficult.
在例1中,that will punish the company who pour wasted water into rivers or lakes是个带有定语从句的 定语从句,在全句中明显是最长的一个成分,所以应 该将其与其先行词laws分离,放到句末,变成Laws
三、中介语的特点
塞林克就中介语的特点归纳了5点:(1)可渗 透性:在任何阶段构建成二语习得者的规则都不是 固定的,这些规则有待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2) 动态性:中介语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但这种变化 不是从一个发展阶段直接跃至下一个发展阶段,而 是逐渐地改变过渡阶段的系统来适应关于目的语的 新的假设。这种动态性也体现了中介语内在的不稳 定性和接受变化的倾向。(3)系统性:尽管中介语 具有可变性,但它同样是由一系列规则组成的,这些 规则在体系上虽然不同于目的语完善的语法体系, 但其自身构成了一系列的过渡语言系统。(4)反复 性:中介语在逐步向目的语的规范运动时而出现的 反复和曲折。(5)石化现象:中介语在总体上总是 达不到与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21

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

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
语 言理论研 究
情况 下,类似错 误总会重 复出现 ,甚 至在极度放松 的情况
下 或 很短 时 间不 说 目的语 的情 况 下 也会 出现 。
李大忠在 实际教学 中积 累 了大量 的留学生偏误实例并
写 成 《 “ ” 字 兼 语 句 偏 误 分 析 》 一 文 。此 文 对 留 学 生 产 使
2 )舒 曼 的研 究 。舒 曼 提 出 了 “ 化适 应模 式 ” ,从 社 性也不是很 强 。经过 多年 的努力 ,储诚 志、陈小荷等人建 文
会 环境 因素和学 习者个 人 因素 的视 角对第 二语言 习得 的动 立的 “ 汉语 中介语语料库 ”于 1 9 年 1 月1 日通过专家鉴 95 1 5 力机 制及 学习者语言 的中介语现象 作 出了独 到 的解释 ,为 定。该系统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介语研究和汉语研
1 )埃利 斯 的研 究 。首先 ,埃利 斯和 道 朗提 出了中介 计和偏误 的收集结合起 来,把定性研 究建立在定量分析 的
留 语的 “ 可变能力模 式 ”,从社 会语 言学的角度来解 释学 习 基 础 上 完 成 了 《 学 生 的 代 词 偏 误 与 代 词 在 篇 章 中 的 使用
者的语 言变异 。应 该说 ,这个 模式是在 最初的 中介 语理论 原 则 》一 文 。
二 、 中介 语 的概 念及 特 点 所谓 “ 介 语 ” ,就 是介 于 学生本 族 语和 目的语之 中
般认为 ,18 年鲁健骥发表 的 《 94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
学 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 文是我国中介语理论研究的开 间 的独 立的语言系 统,它是第 二语 言学 习者创造 的语言系 端 。我 国的中介语理论是在研 究国外 中介语理论和研究方法 统。科德称 它为具有独特 风格 的 “ 异方言 ”或 “ 言学 特 语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代表学者及研究成果如下: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六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一块较新的领域。

有的学者从科德1967年发表的《学生偏误的意义》一文算起,把该文和塞林克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一文看做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把以拉多于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

这样算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已有40年的历史。

上一章我们所谈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侧重从学习者的内部机制探讨第二语言是如何习得的。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除此之外,主要还包括三个方面。

(1)对语言习得过程和学习者语言特征的研究,这部分又先后出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运用分析和话语分析几种模式,也就是从最初只是对目的语的研究发展到后几种模式对学习者中介语的研究。

(2)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研究学习者生理、认知和情感方面的个体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3)对语言习得外部因素、即语言习得环境的研究,包括课堂教学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一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1对比分析的目的Deeply rooted in the behavioristic and structuralist approaches of the day, the CAI claimed that the principal barrier to second I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interferenee of the first Ianguage system with the second Ianguage system, and that a scientific,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two Ian guages in questi on would yield a tax onomy of lin guistic con trasts betwee n them which in tur n would en able the lin guist to predict the difficulties a lear ner would encoun ter.2 Clifford Prator 'hierarchy of difficulty for grammatical structures of two Ianguages in contrast: Level 0-Tra nsfer. No differe nee or con trast is prese nt betwee n the two Ian guages. The lear ner can simply tran sfer (positive) a sound, structure, or lexical item from the n ative Ian guage to the target Ian guage.如英语和汉语都是“动词+宾语”的语序,因此以英语为第一语言或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这一结构时,没有困难。

中介语理论概述

中介语理论概述

中介语理论概述摘要:“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个术语是国外外语教学研究者于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研究者鉴于“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即拿学习者的母语跟外语或第二语言作对比,以弄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指导教学)的局限性而对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的语言现象作出新的概括。

关键词:中介语;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本世纪60年代,受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观点的影响,人们对第一语言习得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

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言语有其独特性,它不同于成年人所使用的语言,而且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60年代末期,应用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利用第一语言获得的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行为,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中介语进行研究。

(一)“中介语”概念的涵义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中介语的定义的讨论则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中介语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所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

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也不同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鲁健骥,1984、1993)这种观点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对中介语所作的发生定义。

具体地说,这种观点强调,首先,中介语也是语言,具有人类语言所有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其次,它是由系统的,即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规则系统;第三,它是由于学习者对目的语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理而产生的。

应该说,这个定义揭示了中介语的最基本的特征。

它承认中介语是一种自然语言,承认中介语的系统性。

另外,这种观点显然是把中介语当做可以观察到的、独立的语言系统来看待的。

这一点与Selinker和Sharwood Smith的观点是一致的。

但是,这种观点在阐述中介语产生的来源问题上似乎不够充分。

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和推理,实际上只是中介语产生的源头之一。

中介语产生的根源显然不限于此。

2.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

二语习得中介语总结

二语习得中介语总结

第三节中介语一、中介语研究概说(一)什么是中介语中介语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学者L•Selinker于1969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并于1972年在其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首次使用"Interlanguage"(中介语)这一术语。

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产生的,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随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中介语体系会日趋丰富完善,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因此从学习过程来说,它同学习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低层次的中介语将不断消失,而高层次的中介语将会出现。

它是一动态变化的过程,汉姆莱(Hammerly)曾用图形象地表示出了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关系(1975)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中介语不是两种语言的直接混合,实质上它是不同心理过程与母语和目的语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多种因素的"混合"。

Ellis(1994)认为中介语的形成是-个重新创造的过程。

中介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有其自身的语言规则(阴影不重合部分),同时它还具有与母语和目的语相似的规则(阴影重合部分)。

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是从零点开始不断向目的话靠近的渐变过程。

它随着第二语言新知识的增加而不断变化。

W•Nemser(l971)把此系统称之为"渐近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s)。

他认为学习者的这一系统是从零知识(zero knowledge)沿着一连续体(continuum)逐渐接近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能力(native speaker competence)。

他认为,"大部分第二语言学习者都处于这一连续体的某一位置,因此中介语不应被看作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它是处在不断修正,不断向目的语规则接近的过程中的。

"(二)中介语的形成模式及特点1.中介语的产生及形成模式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中介语研究及外语教学的启发

中介语研究及外语教学的启发

中介语研究及外语教学的启发摘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之一,其研究成果使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对于二语学习者语言系统有了更合理清晰的认识。

了解中介语理论,以及中介语研究成果和启示,对提高第二语言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在外语教学中,若教师能充分地系统地掌握中介语知识,认清中介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并将理论知识及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升会日益显著.该文旨在探讨中介语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外语教学提出性建议。

ﻭ关键词:中介语;外语教学ﻭ1中介语定义“中介语"是由语言学家塞林格于1969年最先提出的,并在1972年以Interlanguage为题发表了一篇,这一的发表标志着中介语理论的建立。

他认为“中介语是二语学习者的一种的语言学习系统,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出的努力。

”(1972)对“中介语"这一概念的表述,不同学者有着不同,例如有学者称之为中际语,或过渡语,又如科德在《学习者错误之重要意义》一文中,把学习者尚未达到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外语能力称为“过渡能力”(1967)。

奈姆塞尔称它为“接近系统”.诸多与中介语相似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体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中介语”现象的关注及该理论的可研究价值。

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母语体系知识框架,在不断接受目的语信息的过程中,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的的语言体系。

这种语言体系虽然深受母语和目的语体系的双重影响,但却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它只会随着二语信息的不断输入,无线接近但却永远会等同于目的语。

中介语是从母语到目的语的中间过渡环节,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必然过程.我国学者桂诗春认为中介语系统具有一套既不属于源语又不属于目的语的的语法体系。

它所包含的语法规则只能存在于由第二语言学习的语境所产生的语言系统中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这种语言处于两种语言之间,可称为中际语。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中介语特征理论和生成语法新范式的内在和互动机制。 同时,可以运用这两种理论来深入探究二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环境、教 学方法等因素对二语习得过程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尝试将这两种理论与其它 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以产生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解释。
谢谢观看
中介语特征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 中的应用
中介语特征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过程。在语音方面,中介语特征理论可以解释学习者 在习得目标语言发音时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对于某些学习者来说,发出目标 语言中的某些音可能会很困难,这会导致他们在中介语阶段使用类似的音来代 替。此外,该理论还可以应用于词汇和句法方面的研究。
中介语特征理论概述
中介语特征理论主要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和语言特征。该理 论认为,二语学习者在向目标语言靠近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 我们称之为“中介语”。中介语是一种混合了母语和目标语言的特征的语言现 象,它反映了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例如,一个英语学习者可能会 在中介语阶段使用“主语+动词+宾语”的语法结构,这种结构既不同于母语, 也不同于目标语言。
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目录0Fra bibliotek 理论引言
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第二语言,逐渐获得语言 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二语习得研究旨在揭示第二语言学习的本质、过程和规律, 为语言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次演示将探讨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与 范式,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理论
1、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
语言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到语言材料后,通过各种方式学 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语言习得则是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与 他人的交流和互动,逐渐掌握语言的过程。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学习者在课堂内 外如何学习第二语言。

近年来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概述

近年来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概述

近年来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概述摘要:本文阐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和性质,并对近年来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

关键词: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和性质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逐步提高自己的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水平的过程,是人们获得语言的心理活动过程、大脑运转过程及认知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目标是对以上这些过程进行的描述、分析和解释,以达到揭示人们是怎样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习得。

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是作为从事第二语言教育的学者们最早关注的研究范畴,很多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者语言的研究——特别是语法的特征,后来的工作旨向就是学习者语言的语用方面,具有社会语言学的前景。

很多研究者主要是继续集中精力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发展他们的语法能力,也有很多研究者主要集中精力去研究学习者如何发展他们从事言语活动的能力。

有很多人试图发现或是去解释第二语言获得和使用的内在的心理语言学过程,还有人试图寻找影响发展的社会因素。

以上种种研究使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语言学理论有了更大的关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姆斯基语法理论模型(普遍语法)及以语言的功能模型(Givon,1979a;1995)为基础的工作也变现得很清楚及语言类型学(如Comrie,1984)总的来说,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也同样受到行为主义理论和普遍语法理论的影响,学者们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理论、语误分析理论、Krashen的监控理论等,其中中介语研究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开始。

总的来看,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大的部分:(1)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研究:如词汇的使用特点分析、会话分析等。

(2)影响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研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

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

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一、本文概述《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汉语中介语的现象、特点及其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中介语,也称为中介语系统或中介语言,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构建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系统。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其中介语的研究对于理解二语习得过程、优化汉语教学以及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回顾中介语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中介语形成的主要因素和特征,包括语言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等。

接着,文章将重点探讨汉语中介语的具体表现,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汉语中介语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还将讨论汉语中介语研究的挑战与前景,以期为未来汉语中介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对汉语中介语的研究,本文旨在促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策略。

本文也希望激发更多学者对汉语中介语的研究兴趣,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汉语中介语的定义与特点汉语中介语,也称为汉语习得语或汉语过渡语,是指非母语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由于其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也不同于他们正在学习的目标语言——汉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

混合性:汉语中介语常常融合了学习者的母语和汉语的元素。

在学习者的发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都可能出现母语的痕迹,这种混合性使得中介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动态性: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他们的中介语也在不断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在词汇的丰富、语法结构的完善、语用行为的改进等方面。

中介语的动态性反映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断进步。

系统性:尽管中介语是母语与汉语之间的过渡状态,但它本身也具有系统性。

在学习者的中介语中,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都会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模式,这些规则和模式构成了中介语的系统性。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 (知识点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 (知识点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概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的一般概念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也叫“二语习得”。

一、母语与目的语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

目的语,也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在此后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

三、习得与学习克拉申(Krashen)认为成人L2学习者有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两者在获得方式、心理过程、所获得的知识类型、作用等方面都不同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

学得的知识无法转换成习得的知识。

即所谓“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

自然习得研究的证据表明,在习得情况下并未发生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习者可以先学会某个规则,但是并没有习得这个规则。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并不一定导致习得过程的发生。

无接口观点的证据:Seliger(1979)的证据:他让在课堂上让学习者描述一些图片,然后分析这些学习者使用冠词a与an的情况;此外,他让这些学习者陈述关于冠词用法的相关规则。

调查分析表明,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达与其元语言知识不相关。

也就是说,“习得”与“学习”的确是彼此独立的。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外语习得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的。

五、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前者指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后者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语言表达指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语言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则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浅析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

浅析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
( e Mo i r Hy oh ss、 自 顺 序 的假 设 ( h t rl 着新 的语言 规则及新信息的摄入 ,它会逐渐 向目的语 的正确形 Th nt p t ei o ) 然 T e Nau a O d r Hy oh ss、输 入 假设 ( h n u y oh s ) r e p t ei) T e Ip t H p t ei 、情 式 靠 拢 ,所 以对 中介 语 现 象 不 必大 惊 小 怪 ,不 要 把它 看 成 是 一 s
第二语言习得 的研究是从 2 0世纪后半叶开始的。当时,地 语 是一种值得 独立研 究的语言形式 ,再这样认为就不合逻辑 “ 球 村” 世界网”的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性。 就 好像相对于标准语,把方言说成错误 ,或者把儿童语说成是 、“ 语 言教学逐渐成了一门新兴 的学 科,许 多关于语 言学 和教育学 成 人语的异种一样 ,中介语理 论考虑了语言学 习和语言教学 的 的发现 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这种情 形下产生的第二语 言习得理 多 种变 因,以语 言习得为研 究 中心 ,把语言对 比分析、 比较 文
感 过滤假设 ( e A fcie FR r Hy oh s )在 “ Th fet ie p t ei v s 第二语 种严 重的错误 ,要认识到它是一个发展 过程 中的错 误,要利用
言 习 得 ” 理 论 中是 有 代 表 性 的 。 在 他 之 前 的 No m C o k 中介 语在学 习过程 中的作用 ,尤 其他在 交 际方面所 起 的作用, a h ms y
论 研 究 ,顺 应 了 当时 的历 史潮 流 。
化研 究和语言习得 有机结合 起来,试图建立一种语言学习者 的
何谓 “ 第二语言”呢?根据掌握语言 的顺序, 母语 是第一语 动态语 言系统 ,这对 发展 语言学习及语言教学理论有极其重要 言,第二语言指的是任何一门在母语之后学的语言,所以也可以 的意 义 。 指 第三 或第四语 言的学习。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第二语言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

误和局部错误。整体错误会影响句子的意义从而导 致交流障碍,局部错误只会影响到局部句子成分的 意义不会对交流产生影响。对待这两种错误要根据 不同场合区别对待。 其次,教师在纠正错误过程中应考虑到学习者 的性格特点。 作为个体学习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 的性格特点, 存在个体差异。 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习 者的个性, 根据不同的性格进行纠错。 最后,教师可根据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对学生学 习和使用英语中的各种变异加以观察和分析,引导 其学习。作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场合对学生做不同 的要求,特别要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各种 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规则有机会在真实或 接近真实实践的环境中逐步脱离母语的干扰而被真 正习得。 五、 中介语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 帮助英语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和识别学生的 不足, 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提高教学效果。 +/ 使教师更加深入观察和理解二语习得中出 现的问题, 分析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对学习者的 ,/ 教师对学习者进行长期的观察, 进步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对中介语的研究尽管争议纷纭,但它对第二语 言的习得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应结合教学实 践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总结规律从而切实推动 外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 0$1 23345 &6) 7891: $; 7)<$(1 !"(=9"=) ><? @945484$( A B C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DD+/ 0$("31 E"’16"9=6 >( F(8’$19<84$( 8$ 7$<4? $34(=94584<5 A B C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DDD ,/ G4"() !"’5)( H I’))J"( K B4<6")3 L/ !$(= >( F(8’$19<84$( 8$ 7)<$(1 !"(=9"=) ><@945484$( 0)? 5)"’<6 A B C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DDD 心理语言学 A B C 上海: 上海外语教 -/ 桂诗春, 育出版社, *MN. (作者单位: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温去非)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新进展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新进展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新进展发布时间:2012-11-30王立非提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新世纪初,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展,多学科交又的前景日趋显著。

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追踪和评述当前二语习得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

关键词:二语习得研究、新进展一、引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世纪之交,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多学科交叉的前景日趋显著(乐眉云,2001)。

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Elhs,1996):1)中介语研究:着重研究学习者的错误、习得次序和发展顺序、语言变异性和二语交际的语用特征;2)影响二语习得的外部因素研究:二语的输人环境、输人的质与量、各种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二语输出等;3)二语习得的认知机制研究:二语习得的心理认知过程、母语迁移过程、认知构建过程、语言共同性的运用和克服交际障碍的心理过程等;4)二语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包括个体差异与导致差异的心理、认知、生理、情感、跨文化等因素。

围绕上述重点,二语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文追踪和评述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新动态。

二、二语习得理论研究新进展当前,国外二语习得研究力求从理论层面就以下五个方面深刻认识二语习得的本质:l)认知机制如何使学习者从母语发展到二语;2)为什么语言变异对母语习得没有影响,而对二语习得影响很大;3)二语学习者在水平上为什么表现出差异;4)二语学习者的二语使用为什么千差万别;5)二语习得的动态本质究竟是怎样的(Larsen一Freeman1998:553)。

围绕这些重大理论课题,二语习得研究取得了以下理论新成果。

1.关于二语学习者的能力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界对二语学习者的能力要素重新认识,以V.Cook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对学习者能力这一提法持不同观点。

他们指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培养了三种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策略能力(Canale,198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名词解释要点概括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1.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历史回眸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历史回眸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历史回眸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回顾和梳理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发展历程,探究其理论渊源、主要观点及研究方法。

中介语理论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早期中介语理论的研究,揭示其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启示,以期对当前的二语习得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介语理论的基本概念,明确中介语的定义及其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地位。

接着,本文将梳理早期中介语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包括塞林格(Selinker)的中介语假说、拉多(Lado)的对比分析假说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深入剖析,本文将揭示早期中介语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分析早期中介语理论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影响,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同时,本文还将反思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局限性,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将总结早期中介语理论的主要贡献,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早期中介语理论的价值和意义,为二语习得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中介语理论的历史背景中介语理论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语言学发展。

在这一时期,语言学领域逐渐从结构主义转向转换生成语法,学者们开始更加关注语言的生成机制和习得过程。

这一时期的理论大多侧重于语言的内部规律和语法结构的解析,对于语言学习的实际过程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语言学习并非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在这一背景下,中介语理论应运而生。

它试图解释在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形成的一种独特语言系统——中介语,以及这一系统如何随着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中介语理论的形成受到了多种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范刘雨林刘洪利曹丽华本章结构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早期的中介语研究三个关于中介语的基本假设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王建勤对基本内容的概括与早期研究的关系后续关于中介语的研究汉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中介语语用研究主要内容中介语产生的历史背景早期的中介语研究早期中介语的基本假设及后续研究中介语语用研究•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早期中介语理论提出与发展的必然性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兴盛,语言教学和研究上对比分析一统天下6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对比分析作为一种理论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面临严重挑战【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心理学问题】1967年,Corder发表《学习者偏误的意义》与Selinker于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被视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开端、学科建立的标志——P17】,将研究对象转到学习者身上偏误分析不顾及学习者正确的方面——仅仅用观察到得偏误去推测学习者的整个语言系统难免以偏概全。

Selinker(1972), Corder(1967,1971)以及Nemser(1971)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了大致相同的理论。

这三人的理论主张构成了早期中介语理论。

.①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旧行为主义代表——华生(创始人);新行为主义代表——斯金纳。

•核心观点——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

——华生。

(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②结构主义语言学——以20世纪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

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核心观点——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在描写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时,特别注重分析各种对立成分。

•什么是早期中介语理论?由Selinker(1972),Corder(1967,1971)和Nemser(1971)的理论主张构成。

同: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成一种不同于其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的、完整的语言系统,并将其置于研究的核心地位。

思考: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与中介语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承继发展的关系?理论基础•。

中:S,C和N都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成一种不同于其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的、完整的语言系统,并将其置于研究的核心地位。

偏:试图从分析学习者自身的但却是片面的语言系统出发,解释其学习过程对:建立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上,试图从学习者外部寻找描写和解释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方法。

研究方法•。

中:①不排斥对比,只是建立在三种语言系统对比的框架上;②不排斥把偏误分析作为一种描写和分析的工具,但不仅限于此。

偏:其对比建立在学习者的偏误和目的语之间。

对:将母语与目的语进行对比,两者的差异即学习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1】王晓燕.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对话偏误分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3.第二节早期中介语理论研究•中介语在上世纪70年代被提出。

为早期中介语理论的提出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人物有Corder, Nemser,Selinker, 其中,Selinker被称为“中介语之父”。

1.“过渡能力”与“过渡方言”Corder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称为“过渡能力”系统与“过渡方言”。

“过渡能力”指的是学习者现时的心理规则系统,且这种系统是处于逐渐变化和逐步更新之中的。

因其肉眼不可见,需要对学习者的偏误进行观察来推测其内在的心理规则系统。

“过渡方言”又称“特异方言”,是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群体出发来描述其语言系统。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心理规则系统的动态性。

例:我吃饭在饭馆他上课在508教室我来到北京上个月2.“假设检验”Corder认为,学习者进行假设检验的前提是其内部有一个“系统生成器”对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处理,从而建立起“过渡系统”,即包括一系列“假设”的规则系统。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接触到信的语言材料,而“系统生成器”将新的语言材料和原有的“假设”进行比较,党两者不一致时,“系统生成器”便会对“过渡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引导其不断更新。

需注意,“系统生成器”并不是一旦发现差异就会对已有的规则系统进行调整,这还要涉及“内在大纲”问题。

如:一个月,一个星期,一个年。

3.“内在大纲”它是指学习者具有一种控制信息目的语规则的程序化序列,它控制着学习者的目的语学习过程。

学习者在什么时候学会哪一项规则是由其“内在大纲”决定的。

只有在教学大纲和“内在大纲”相吻合的情况下,教学才会有效。

4.“输入”和“吸纳”“输入”指的是外在的环境所能提供给学习者的语言材料。

“吸纳”指的是有学习者的内在大纲决定的从外在的语言材料中真正“吸收的东西”。

只有在“输入”吻合学习者“内在大纲”的时候才会转变成“吸纳”。

5.“失误”和“偏误”相同:都是偏离目地语的形式。

区别:“失误”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表现”相关,“偏误”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相关。

“失误”是偶然产生的,不能反映学习者现时的“过渡能力”;“偏误”是系统性的,是学习者现时心理规则相同的外在表现。

6.不足Corder的中介语假设是建立在其偏误分析的基础上的,因而带有强的偏误分析色彩。

学习者不可能对自己的系统产生“偏误“。

偏误这样的提法还是没有能真正的把学习者的语言看成一个独立的系统。

Nemser关于中介语的理论假设1.“近似系统“含义:学习者在试图使用目的语时实际运用的偏离的语言系统。

本质:是一个内部结构化的系统,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

Nemser认为,学习者的言语是近似系统在特定时间的“定型产物“,其表现有:移民语言个体方言学习者的洋泾浜自主结构:一个年,吃饭在食堂Nemser关于中介语的理论假设2. 稳定的中介系统又称“永久的中介系统和次系统“。

主要表现为在相同母语背景下的学习者在理解和生成目的语时所产生的带有固定模式的错误。

这种系统即是Selinker提出的“僵化“现象。

Nemser认为,针对“僵化“现象,有效的教学能够预防或推迟其出现。

1、中介语的定义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言语输出。

中介语是高度结构化的。

中介语是独立的语言系统。

2、中介语产生的心理机制Selinker认为95%的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是依靠一种普通的认知结构来学习第二语言的,他把这种认知结构称为“潜在的心理结构“,但通过激活这种结构获得的语言能力是不完整的。

Selinker认为只有5%的成年学习者能够通过激活一种“潜在的语言结构“来获得第二语言能力。

通过激活这种结构,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可以像儿童学习母语一样,把普通语法转换成目的语语法,从而达到母语使用者的水平。

3、“僵化“它是存在于“潜在心理结构“的一种机制,表现为某种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在目的语习得的某个阶段上停滞不前,无论学习者年龄大小,也无论其是否继续学习。

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回退“现象,即在早期出现的错误又重复出现。

发生僵化的可以是一个语言项目,一条语言规则,一个次系统。

其产生的原因,Selinker认为是因为大部分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激活的是一种“潜在的心理结构“而非”潜在的语言结构“。

如: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学英语的讲话的一个表现。

We opened the TV set and began to watch.I entered the kitchen, trying to find some eating things.4.“潜在的心理结构“及五个”中心过程““潜在心理结构“的五个“中心过程“:语言迁移.由训练造成的迁移。

如老师发音不准。

目的语语言材料的泛化。

例:一个椅子;他昨天没有来了。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第二语言交际策略。

有人在交际时不顾时态。

第三节早期中介语的理论假设及后续研究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设概括汉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中介语研究的发展Sharwood Smith认为Corder,Nemser,Slinker的理论有三个基本共同特征:第一,学习者内部存在一个复杂、创造性的学习机制;第二,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具有内部连续性;第三,学习者的语言具有独立性;王建勤将早期中介语理论基本内容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独立性⑤关于“僵化”心理机制③系统性④动态发展⑥关于学习者策略②可观察性见书P57-59学术著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1997)(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2004)作者之一。

赵金铭主编。

商务印书馆出版。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2006)(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2006)(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认知研究》(2006)(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王建勤,男,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副主任。

①独立性•Corder-学习者存在一个内在的大纲•Nemser-学习者的语言是一种内部结构化的系统•Slinker-把中介语及目的语放在同一个平台进行比较,反映出他对中介语系统独立性的立场•共同点:都认为中介语系统是一个独立于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系统②可观察到的语言系统•Corder-通过考察观察学习者的系统偏误从而窥视其内在大纲•Nemser-近似系统是学习者在试图使用目的语时实际运用时偏离的语言系统•Slinker-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语言输出③系统性•中介语“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错误的集合来看待”。

•说中介语“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错误的集合来看待”,我们认为,其主要含义如下:•中介语是与学习者的语言表达相关的言语行为系统;•中介语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系统;•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而不是彼此孤立的错误的混合体•引自百度文库④动态发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动态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1)中介语的变异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经常用不同的变体表达同一个语言特征或概念。

在中介语发展的任何阶段,语言成分的变异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具体包括语言因素(语言环境和母语迁移)、发展因素(目的语水平等)、场景因素(语体、任务、说话对象等)、心理语言因素(语言学能、学习风格、动机等),等等。

这些因素之间可能会有交互作用。

•如:“也”单独出现时,偏误很少,如果主语前有其他成分(时间处所状语等),就会出现错误。

•*昨天下午也我去买东西。

•*在网吧也他在上网。

2) 中介语的发展是分阶段的。

Brown(1987)将中介语分为三个阶段:“多”的习得阶段•无规律的错误阶段:多三公斤多三十公斤•突生阶段:三公斤多三多公斤三十公斤多三十多公斤•系统形成阶段:三公斤多三十多公斤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渗透,中介语的错误也不断得到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