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范刘雨林刘洪利曹丽华

本章结构

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早期的中介语研究三个关于中介语的基本假设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王建勤对基本内容的概括

与早期研究的关系

后续关于中介语的研究汉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

中介语语用研究

主要内容

中介语产生的历史背景

早期的中介语研究

早期中介语的基本假设及后续研究

中介语语用研究

•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早期中介语理论提出与发展的必然性

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兴盛,语言教学和研究上对比分析一统天下

60年代后期,人们发现对比分析作为一种理论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面临严重挑战【试图用简单的语言学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心理学问题】1967年,Corder发表《学习者偏误的意义》与Selinker于1972年发表

的《中介语》被视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开端、学科建立的标志——

P17】,将研究对象转到学习者身上

偏误分析不顾及学习者正确的方面——仅仅用观察到得偏误去推测学习者的整个语言系统难免以偏概全。

Selinker(1972), Corder(1967,1971)以及Nemser(1971)几乎在同一时

间提出了大致相同的理论。这三人的理论主张构成了早期中介语理论。.

①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

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旧行为主义代表——华生(创始人);新行为主义代表——斯金纳。

•核心观点——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华生。(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②结构主义语言学——以20世纪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

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核心观点——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

在描写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时,特别注重分析各种对立成分。

•什么是早期中介语理论?

由Selinker(1972),Corder(1967,1971)和Nemser(1971)的理论主张构成。

同: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成一种不同于其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的、完整的语言系统,并将其置于研究的核心地位。

思考:

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与中介语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承继发展的关系?

理论基础

•。

中:S,C和N都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成一种不同

于其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的、完整的语言系统,

并将其置于研究的核心地位。

偏:试图从分析学习者自身的但却是片面的语言系统出发,解释其学习过程

对:建立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

上,试图从学习者外部寻找描写和解释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方法。

研究方法

•。

中:①不排斥对比,只是建立在三种语言系统对比的框架上;②不排斥把偏误分析作为一种描写和分

析的工具,但不仅限于此。

偏:其对比建立在学习者的偏误和目的语之间。

对:将母语与目的语进行对比,两者的差异即学习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1】王晓燕.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对话偏误分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3.

第二节早期中介语理论研究

•中介语在上世纪70年代被提出。为早期中介语理论的提出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人物有Corder, Nemser,Selinker, 其中,Selinker被称为“中介语之父”。

1.“过渡能力”与“过渡方言”

Corder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称为“过渡能力”系统与“过渡方言”。

“过渡能力”指的是学习者现时的心理规则系统,且这种系统是处于逐渐变化和逐步更新之中的。因其肉眼不可见,需要对学习者的偏误进行观察来推测其内在的心理规则系统。

“过渡方言”又称“特异方言”,是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群体出发来描述其语言系统。它强调的是学习者心理规则系统的动态性。

例:

我吃饭在饭馆

他上课在508教室

我来到北京上个月

2.“假设检验”

Corder认为,学习者进行假设检验的前提是其内部有一个“系统生成器”对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处理,从而建立起“过渡系统”,即包括一系列“假设”的规则系统。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接触到信的语言材料,而“系统生成器”将新的语言材料和原有的“假设”进行比较,党两者不一致时,“系统生成器”便会对“过渡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引导其不断更新。

需注意,“系统生成器”并不是一旦发现差异就会对已有的规则系统进行调整,这还要涉及“内在大纲”问题。如:一个月,一个星期,一个年。。。

3.“内在大纲”

它是指学习者具有一种控制信息目的语规则的程序化序列,它控制着学习者的目的语学习过程。

学习者在什么时候学会哪一项规则是由其“内在大纲”决定的。

只有在教学大纲和“内在大纲”相吻合的情况下,教学才会有效。

4.“输入”和“吸纳”

“输入”指的是外在的环境所能提供给学习者的语言材料。

“吸纳”指的是有学习者的内在大纲决定的从外在的语言材料中真正“吸收的东西”。

只有在“输入”吻合学习者“内在大纲”的时候才会转变成“吸纳”。

5.“失误”和“偏误”

相同:都是偏离目地语的形式。

区别:

“失误”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表现”相关,“偏误”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相关。

“失误”是偶然产生的,不能反映学习者现时的“过渡能力”;“偏误”是系统性的,是学习者现时心理规则相同的外在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