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一)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 区域地理 03-1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与判读(解析版)

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 区域地理 03-1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与判读(解析版)

3 等高线地形图(一)下图为某区城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虎山与桥梁的高差可能为()A.385米B.490米C.530米D.705米2.某游客站在虎山山顶眺望,以下地区不在视野范围内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答案】1.C 2.D【分析】1.读图,根据图上已知等高线推测,该图等高距为100米,虎山海拔为900~1000米,桥梁海拔为300~400米,两地相对高为500~700米,故C项正确。

2.从虎山往四周眺望,不能看到D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挡视线,ABC三处均可到,D项正确。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相关知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赴陕南某地研学旅行,为此收集当地的相关地理资料。

下图为“陕西省南部某地地形图(等高距为100m)”。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水磨河坝与红崖子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380m B.440m C.560m D.620m4.甲~丁四地中,地处沟谷的是()A.甲B.乙C.丙D.丁5.该区域()A.盆地地形为主B.地势南高北低C.地表起伏较大D.冰川地貌发育【答案】3.B 4.B5.C【分析】3.读图可知:水磨河坝的海拔大于700米,小于800米,红崖子的海拔高度是1200米,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大于400米,小于500米,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4.沟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发育河流,图中甲~丁四地中,地处沟谷的是乙地,其它三个地方都是山脊线,B正确。

答案选B。

5.该区域等高线密集,地表起伏较大,C正确。

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位于陕西省,山地海拔低,没有冰川地貌发育,ABD错。

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乙两地高差可能为()A.560米B.1550米C.2600米D.3920米7.图示区域河流开发方向最可能为()A.航运B.水能C.灌溉D.养殖8.图中山脉走向大致为()A.东北—西南走向B.东—西走向C.东南—西北走向D.南—北走向【答案】6.B 7.B 8.D【分析】6.据图可知,甲地海拔为1400-2000米,乙地海拔为3200-3800米,所以甲、乙两地高差为1200-2400米,B正确,ACD错误。

等高线地形图1

等高线地形图1

青藏高原
海拔
8844米
4500米
海平面
0
丘陵
平原
高原
山地
盆地
坡陡的 地方
山 等高线绘法 坡缓的 500 400 地方
300 200
100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 稀疏 。
下一页
仔细观察 区分异同
合作探究: 找规律 连连看
A
B
C
D
E
400
500
300
600 700 800
A
100
2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点海拔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实际用一用
C A B
春游爬山 你更愿意选那 一条路线呢? 为什么?
好好想一想
写出地形类型 的名称
① 鞍部 地形 ② 山谷 地形
判断正误 ③、④两处表示 的河流中,错误 的是 ④ 河流。
我动手我快乐
你能用橡皮泥制作一个:有陡坡、 缓坡、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顶的 模型吗?
学看地形图
珠穆朗玛峰的 最新高度,为 8844.43米
在青藏高原某地测 量珠穆朗玛峰的高 度为4344米,为什 么两个高度不一样?
海拔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米)
珠穆朗玛峰
4344米
相对高度
B
● 从A、B两点爬到山顶,哪条线路比较困难 ?为 什么? ● 估算一下山顶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练一练 说一说
C
600 400 200
A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共34张ppt)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等高线地形图(共34张ppt)

2020/6/4
32
从图中F点 俯视能否看
到A点?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通视
DE F
B
A
C
2020/6/4
33
①凸凹坡的判断:等高线先疏后密——凸坡 等高线先密后疏——凹坡
②是否经过山脊山丘
低B



A
D
C
2020/6/4
挡住视线
凸坡
凹坡
34

最高处
700<H<800
B
31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判读技巧:
一看:关键点
起止点(起点、终点);
观察剖面线中(起止、极值)四点的高度
极值点(最高点、最低点); 值是否与等高线图一致
二看:高低起伏趋势
从起点开始,对比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 高低起伏是否一致
三看:特殊部位
看剖面线是否经过河流陡崖山脊鞍部等特殊地形部位及海拔 高度范围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C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2020/6/4
18
陡崖的相关高度计算
海拔(米) t
850
b
800
t
750
700
650
崖顶上限
<750
崖顶下限
≥700
崖底上限
≤650
高度计算: H顶 H底
600
b
0
崖底下限
>600
(n-1)*d<H相≤(n+1)*d
2020/6/4
19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 山地:放射状水系; ② 盆地:向心状水系; ③ 山谷:常有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相反 ④ 陡崖:常有瀑布。 ⑤ 等高线密集,流速快,水能丰富,但不利航运。 ⑥ 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⑦ 流量与流域面积有关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 图
目录
01 地形图介绍
03 判读
02 表示方法 04 剖面图
目录
05 确定方法
07 量读距离方法
06 换算距离公式 08 判定方位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 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 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 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
确定方法
两个图形下中央,方圆三角当中量;底部宽大底中间,下有直角角顶上。
换算距离公式
(1)1:2.5万地形图换算,1:2.5万图,用4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实例计算:在1比2.5万的地形图上,量得某线段长为8厘米,求相应实地医寓为多少公里?根据口诀换算: 8/4 =2(公里)。相应实地距离为2公里。 量得从张庄到李庄实际距离为16公里,求在1比2.5万地形图上为多少厘米?根据口诀换算:16×4=64(厘米)。 在1:2.5万的地形图中,每4个厘米为实地1公里. (2)1:5万地形图换算 1比5万图,用2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3)1:10万地形图换算 1:10万图,用1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量读距离方法
地图比例先搞清,计算消去两个零;若要求出未知数,图上用除实地乘。 (二)比例尺量读 图上量,尺上比;看分划,读距离。 (三)里程表量距: 针归零,盘向已;起点推.终点起;按比例,读公里。 用坐标尺量读精确坐标 纵边压纵线,横边通过点;公里看图廓,米效看图边。 用坐标尺量读图上目标 纵边压纵线,米数对交点;横边米数处,就是目标点。 以目标清晰程度目测距离 距离250米一300米,墙可见续,瓦能数沟,人脸五官分不清,衣服颜色可辨明。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1)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认识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特征;3、通过读图分析等高线的疏密、等高距大小、比例尺的大小辨别坡度陡缓;4、通过在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掌握各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的基本特征;5、通过案例研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问题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六、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比较法七、教学过程3.等高线地形的特征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特征:然后给出试题:①小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

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②下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学生跟随教师看图片和动画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第四与第五个特征:④除了陡崖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⑤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学生练习前面两道题检验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理解程度,通过介绍大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为国家机密,涉及国家安全,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怀。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展示小地形图,让学生认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的地形部位,通过不同部位等高线图的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特点,教师强调:山脊凸低为高,山谷凸高为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教师通过陡崖景观图片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比较,分析崖顶、崖底高度与陡崖相对高度,并给出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d (n-1) ≤H<d (n+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可能是A.40m至50m之间B.45m至60m之间C.50m至60m之间D.50m至55m之间根据景观图认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的地形部位;根据不同部位等高线图的展示,总结等高线在不同地形部位中的组合状态;学生通过观察陡崖景观图片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比较,教师的讲解理解崖顶、崖底高度与陡崖相对高度通过图片认识的山地的部位,培养的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转换能力;通过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

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学时 等高线地形图
自习(书24——26页)
1.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含义?
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 。
3 .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山体部位有: 山峰 、 山 脊、 山谷、 陡崖 、 鞍部 。
4、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 出 海洋的深浅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 以看出 海底坡度的大小 。
自探
活动一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与相对高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100 100
自探
活动三
2、下图中山谷是哪些?( AD )
300
山 脊100
200
200
100

300

300 山
200 100

谷 100
200 300

鞍部
山峰











山峰和盆地
山脊
山谷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
向低处凸出。
向高处凸出。
凸低为高是 山脊
凸高为低是 山谷
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自探
活动,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密集 稀疏
自探
活动二 2、坡度陡缓的运用

等高线地形图(一)【可编辑】

等高线地形图(一)【可编辑】

100 150
100
1、绘制
等高面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Hale Waihona Puke 等高距 HH H等高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②越密越陡 越疏越缓 ③不重不交 闭合曲线 ④一线两侧 一高一低 ⑤相邻两线 差0或1等高距
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山 陡坡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越密越陡,越疏越缓
4
0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凸低为高(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凸高为低(谷)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陡崖
特殊
的等高线表示
特殊地形的等高线, 如火山口湖、地上河、蘑菇石、梯田等特殊地形地 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如:
火山锥
等高线封闭,呈较有 规律的环状,上密下 疏。突出特点为中心 海拔突然降低。
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1000m 500m
1500m
海平面
一、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在地图上海拔相等各点的连线。 等高距 相邻两线之间的高度差。
100
100
100
100
150 150
150
150 200 200
100
200
200
200
100 150 100
200
150
150
100
100
火山口湖
蘑菇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P等高线的数值为 A.711米 B.712米 C.713米 D.714米 图示地貌可能是 A.风力侵蚀地貌B.风力沉积地貌 C.冰床侵蚀地貌D.流水沉积地貌

等高线地形图PPT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PPT课件
0
A点的海拔: 50< H <300 A
悬崖顶的海拔: 250≤H <300 悬崖底的海拔: 50< H ≤100 悬崖的相对高度:150≤ H <250
350
250
300 250
<300
200
150
100
100
>50
50
-
0
19
例4
C处地形相对高度是多少?
(230-200) ≤ H < (240-190)
• ②工业区选址
•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 投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 ③聚落分布
•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 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山区聚落规 模小、数量少;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 分布在平原地区)。
B.植水稻 D. 营造混交林
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 (1)该岛最高与最低点气 温差最大不超过 ℃
• (2)试分析A、B两地降水 的差异及原因。
• (3)在下框中绘制甲乙两 地的地形剖面图。
• (4)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 特征。
-
28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山地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四周低中部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叚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
-

等高线地形图(一)上课用

等高线地形图(一)上课用
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下面问题: 3、R、Q两地的相对高度 可能为( C ) A.800米 B.900米 B C.1000米 D.1100米 4、MNPQ四地中海拔可 A 能相等的两地是( A ) A.M、N B.M、P N C.M、Q D.P、Q 5、若在Q地建一小型度 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 自然灾害是( C)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潮
·
常见的地貌类型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等 高 线 图 与 景 观 图 对 比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根据数值大小判读地貌类型 (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 200 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 ,广阔平坦—— ( 平原地形 ); ②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 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丘陵地形 ); 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 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山地地形 ); ④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盆地地形 ) ⑤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 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高原地形 )。
等高线形状与五大基本地形的关系
高原 等高线 特征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中间疏 四周密 较高
密 集
稀 疏
中间疏 稀疏 四周密 平直
低,0 米-200 米
海拔高 度 起伏不 大 ,边 缘陡峭
较低,一 高, 般(相对 超过 高度)不 500米 高于500 米
地表起 伏程度
坡度较 陡 ,沟 谷较深
坡度 平和
四周高 平坦 中间低 广阔
一般规律:若地形图中 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 数值最大的一条为h, 数值最小的一条为P,等 高距为d,则 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 h≤ H最高 < h+d 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

等高线地形图(1)

等高线地形图(1)

4、陆地上五种基本地形 、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
5、分层设色地形图 、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亮)的地方, 的地方, 海拔越高;颜色越浅(暗)的地方,海拔越低。 海拔越高;颜色越浅( 的地方,海拔越低。
蓝色—— 海洋 蓝色 绿色—— 平原 绿色 褐色—— 高山 褐色 黄色—— 高原、丘陵或山地 黄色 白色—— 雪线以上的部分 白色
高而陡 大
低而缓 小
低而平 小

指出山地 丘陵和平原的位置 的位置。 指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的位置。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本课总结: 本课总结:
1、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
(1)海拔: (2)相对高度:
地形 图的 判读
2、等高线及其特点 、 3、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 、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
山顶 陡崖 山顶 鞍部 山顶 山谷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顶
盆地(洼地) 盆地(洼地)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
山顶
洼地
山脊
山谷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
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
山 脊
山 谷


鞍部
一组等高线的中间部分
鞍部
陡崖(悬崖) 陡崖(悬崖)
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
山谷 山脊 鞍部 山顶 陡崖
200 300 400
A B C D E
300 200 400
400 200300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400 800
A
N
丁 丙
B
M 乙
100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绝对高度):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1500m
甲地海拔?
1000m
甲乙相对高度?
500m
乙地海拔?
二、等高线特点
1、等高线基础概念
等 高 线 : 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闭
合曲线。
等 高 距 :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 一 般 用 “d”
山峰
山峰
328
326
324
322
等高线现闭合
中间高四周低
若数值往里面减小则为盆地
二、等高线特点
3、地形部位判读方法
盆地
425
420
410
405
400
盆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二、等高线特点
3、地形部位判读方法
山脊
山脊
凸低为脊
分水线
中间高,两边低
二、等高线特点
3、地形部位判读方法
>
m
<
/>
<
m
②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读取两点高度时需选取一个高度范围,采用交叉相减法,
可以算出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
如右图中A、B两点的相对高度计算:
300米<HA<400米
0米<HB<100米
200米<H相<400米
交叉相减
D
相对高度范围
C
如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
480
500
520
540
560
590
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地形图(等高线)

地形图(等高线)

B
A
图中的陡崖可能有多高? 图中的陡崖可能有多高?
缓坡与陡坡
等高线密
等高线疏
相同的水平距离,海拔高度差越大, 相同的水平距离,海拔高度差越大,坡度越大
水库的选址(水坝的选址 水库的选址 水坝的选址) 如口袋形,肚子大,出口小 水坝的选址 口袋形,肚子大,
道路的选址
要沿着等高线修路,避开陡崖、山项,陡坡, 要沿着等高线修路,避开陡崖、山项,陡坡,同时要少占耕地
1河流 段的流向? 河流ab段的流向 河流 段的流向? 2图中陡崖的高度? 图中陡崖的高度? 图中陡崖的高度 3河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 河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风向
2002年北京春招卷 图中等高线表 示一种风力堆积的 地表形态,读图回 答7~9题: 7、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8、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 < H < 41 B、49 < H < 50 C、59 < H < 60 D、60 < H < 61 9、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200 100
300
1中心等高线数值小, 中心等高线数值小, 中心等高线数值小 四周数值大 2示坡线向内 示坡线向内
250 200 150 100
1山脊线 等高线弯曲处 山脊线(等高线弯曲处 山脊线 等高线弯曲处) 2山脊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岭 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分水岭 山脊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岭)
200 100
1山谷线 等高线弯曲处 山谷线(等高线弯曲处 山谷线 等高线弯曲处) 2山谷线称为集水线 水流 山谷线称为集水线(水流 山谷线称为集水线 水流)
在等高线图上,山脊和山谷都是等高线弯曲处, 在等高线图上,山脊和山谷都是等高线弯曲处, (等高线呈“V”型处 如何判别? 等高线呈“ 型处 如何判别? 型处)如何判别 等高线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150
150
100
100
1、绘制 等高面 山 H 等高距
H
H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等高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②越密越陡 越疏越缓
③不重不交 闭合曲线
④一线两侧 一高一低 ⑤相邻两线 差0或1等高距
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山 陡坡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注意:同一幅图中
平原
<200
山地
>500
丘陵
<500
盆地
四周高 中间低
平坦
不大
起伏很 大
波状
起伏
判读地形类型及部位
1)海底地形 2)陆地地形 ①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②山体的地形部位
鞍部
山顶
山 体 的 不 同 部 位
山谷 山脊
陡坡
缓坡
山峰 山峰
山峰
山峰:
364 362 360 365
等高线封闭,且数值往里面
若数值往里面减小则为盆地
4 0
40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凸高为低(谷)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凸低为高(脊)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陡崖 等高线重合。
特殊
的等高线表示
特殊地形的等高线, 如火山口湖、地上河、蘑菇石、梯田等特殊地形地 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如:
火山锥
等高线封闭,呈较有 规律的环状,上密下 疏。突出特点为中心 海拔突然降低。
越密越陡,越疏越缓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读地形类型及部位
1)海底地形 2)陆地地形 ①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山地 盆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 1 2
4
5 3 1.高原 4.盆地 2.山地 5.平原 3.丘陵
五种地形景观图
类型
海拔 高度 地面 起伏 程度
高原
>1000 起伏
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1000m
1500m
500m 海平面
一、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在地图上海拔相等各点的连线。 等高距 相邻两线之间的高度差。
100 100 100 100 100 150 150 150 200
100 150 200 200 200
100
200 150 100
200 150
火山口湖
蘑菇石等高线地形图及景观图
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P等高线的数值为 A.711米 B.712米 C.713米 D.714米 图示地貌可能是 A.风力侵蚀地貌B.风力沉积地貌 C.冰床侵蚀地貌D.流水沉积地貌
冲积扇Βιβλιοθήκη 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鞍部
360
364 365
鞍 部
364.2 362 358
360.3
360.4 360
两个相邻山顶的 中间部分。
360.4
358
354
山脊
350 346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
360.4
358
354
山谷
350 346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河流一般发育在哪里?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 方向相反
多有放射状河流或季节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