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修辞手法与作用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一上|☞二上|☞三上|☞四上|☞五上|☞六上☞一下|☞二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活泼生动。
在阅读和写作中,也都会涉及到对修辞的赏析或应用。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
0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
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0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感到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03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概念+种类+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概念+种类+作用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 大类,79 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七年级上册语文涉及到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使语言生动形象。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增强文章气势。
4.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增强语言感染力。
5.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使语句更有节奏感。
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语言表达效果: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从而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 提高写作水平: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对语言有较高的敏感度和掌控能力,通过学习和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识别和理解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审美情趣: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不断提高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同时,要避免过度使用修辞手法,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阅读体验。
初中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初中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七年级上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精品复习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
例句: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
例句: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比喻、拟人与排比修辞手法讲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比喻、拟人与排比修辞手法讲解模块一/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双关、借代、反问、设问、对偶、顶真、互文等。
【例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2+4=6分)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1)这一段落选自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语言优美。
划线部分运用了两种种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中还有许多初运用到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你各寻找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块二/比喻1.定义: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作用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七年级上册语文里那些有趣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你知道比喻吗?它就像是给文字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花衣裳。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圆盘”,一下子就让我们对月亮的形状有了特别清晰的想象,是不是特别神奇?比喻能让原本平淡的东西变得生动又有趣,让我们读起来感觉眼前好像有一幅画。
还有拟人呢!把不是人的东西当成人来写,就好像它们也有思想和感情。
像“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小鸟一下子就变得活泼可爱啦,好像在跟我们分享它的快乐。
拟人能让整个世界都变得充满活力和情感。
夸张也很棒哟!“飞流直下三千尺”,哇,这一夸张,那瀑布的壮观景象就深深地印在我们脑子里了。
夸张能把事物的特点放大,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冲击。
排比呢,就像一群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出现。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这样一排比,是不是让我们更能感受到爱心的重要和美好?修辞手法呀,就像是语文世界里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文字变得精彩万分。
小伙伴们,以后咱们写作文的时候,可要好好用起来哟!稿子二嘿,朋友们!咱们接着来唠唠七年级上册语文里修辞手法的作用。
先说反问吧,“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这么一问,是不是比直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更有力量,更能引起咱们的思考呢?反复也很有意思哟,“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不断地重复“盼望着”,把那种急切盼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借代也不错呢,“红领巾们在公园里做好事。
”用“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简洁又明了。
对偶就像双胞胎一样,两两相对,特别整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起来朗朗上口,又特别有韵味。
修辞手法真是太好玩啦,它们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文字更有魅力。
所以呀,咱们可得把这些小技巧都装进自己的口袋,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怎么样,是不是对修辞手法更感兴趣啦?。
初一语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与应用
初一语文常见修辞手法总结与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语言技巧,通过巧妙的表达方式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初一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许多,本文将总结并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以明显的相似点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使描述更具形象化和生动化,增加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喻常用的表现形式有“像……一样”、“好像……一般”等。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利用比喻丰富文章的描写。
例如,在描写天空时可以说“天空像一块蓝宝石”;在描写海浪时可以说“海浪像翻滚的白色巨兽”。
通过这样的比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思,形成强烈的感觉和联想。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投入。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拟人来描绘事物的形态、状态和行为。
例如,在描写花朵时可以说“花儿微笑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在描写树木时可以说“树叶欢快地伸展着自己的枝丫”。
通过这样赋予物体以人性化的特点,可以使读者更加亲近和感受到事物的存在。
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型结构或相似的词语,使句子结构整齐、对称和平衡的修辞手法。
排比能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使句子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利用排比来强调句子中的重点和情感。
例如,“他跑啊跑,冲啊冲,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
”通过不断的重复,句子的节奏感增强,读者易于接受并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紧张氛围。
四、夸张夸张是一种对事物或情感进行夸大和渲染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可以使描写更有张力和冲击力,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觉和印象。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夸张来加强句子的表现力。
例如,“我饿得可以吞下一头大象!”、“他的声音震耳欲聋!”通过这样的夸张描述,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和形象。
五、对比对比是通过明显的对照突出事物之间差异的修辞手法。
初一必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初一必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对于初一的同学来说,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精妙之处。
下面咱们就来聊聊几种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首先,咱们来说说比喻。
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如说“月亮像一个大圆盘”,这里就把月亮比作了大圆盘,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象出月亮又大又圆的样子。
比喻的作用可不小,它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生动,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所描述的对象。
比如“他的心像被刀割一样”,通过比喻,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
而且,比喻还能让平淡的文字变得富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拟人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修辞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像“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小鸟原本不会唱歌,但这里赋予了它人的行为,让整个场景都变得活泼起来。
拟人的作用在于能使所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比如“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风儿本来是没有情感和动作的,但用了拟人,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温柔。
排比就像是一列整齐的队伍,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排比的作用在于增强语势,让表达更有力量,同时也能让论述更有条理,让读者更容易记住。
夸张则是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就是夸张地写出了瀑布的壮观。
夸张能够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读者的想象。
对比也是常用的手法,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比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通过对比,清晰地展现了虚心和骄傲带来的不同结果。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修辞手法作用及赏析》
答题格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通过……可以看出,把XX人格化(或:
赋予XX以人的情态),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 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
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 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修辞在中考中如何考?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
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 查。
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5、通过作文进行考查。
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复 反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 对偶
一、比 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 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 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刘湛秋《雨的四季》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 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 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 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 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 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朱自清《春》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就是、 变成、成为、等于”等联结,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例如:①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②一颗 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修辞手法的作用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第一部分:典范文本精读 常见题型 1.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3.下列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典范文本 故乡的密码 蔺丽燕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开篇点题。]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 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 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 缕缕轻盈。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中心句,总领⑦⑧段。]麻雀、 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 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 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林间百鸟图,表现了家乡的生机与活力, 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 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 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侵蚀, 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 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 血液、在灵魂深处。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 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 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首尾呼应,议论点题, 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中心句,同时起过渡作用。]栅栏边、庭 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 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 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 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 羹与汤。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知识梳理】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常见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
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我要尽情把你称赞——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
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的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例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人,从小到大,哪一个没挨过母亲的巴掌呢?难道做儿女的能因此记恨?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初一语文常用的8种修辞手法
初一语文常用的8种修辞手法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七年级比喻 比拟和排比修辞手法精讲
•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 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向日葵 以人的特点,使向日葵的形象更加的鲜活, 生动形象
三种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排比
目录
1.比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2.比拟:拟人 拟物 3.排比:词,句,段 4. 如何运这三种修辞手法分析阅读文 章?
1. 比 喻
• 明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 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 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 词连接起来,是明喻。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 生长着。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 这三段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 作者将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使
语言更加生动,春天的形象更加鲜明。 • 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当做人来写, 赋予春天以人的特点,使春天更加生动形象。 • 作者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调理清晰,有节奏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 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
段落排比
•4.比喻,比拟,排比等修 辞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 用呢?(如何做修辞手法 的阅读题?)
• 比喻:①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
②能使事物形象更加鲜明。
•
③能使景物形象化。
•
④能给人丰富的想象。
• 本体:济南雪后的小山
• 喻体:小水墨画
• 比喻词:是
•
暗喻
•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修辞手法初一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总结与应用
修辞手法初一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总结与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使文学作品更加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对于初一的语文学习,理解和应用修辞手法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一环。
一、总结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强调某种特点或形象描写,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例句:他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
2. 拟人:将非生物赋予生命、感知和移动的特征,使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句: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唱起了小夜曲。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夸张的手法来渲染氛围或达到鲜明的效果。
例句:他吃饭的速度快得像一台机器。
4. 对比:通过对比事物的相同或相反之处,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加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例句:他一方面害怕得要命,另一方面又感到兴奋无比。
5. 排比:采用连续的并列句式,使文句简洁有力、语气鲜明。
例句:他兴高采烈,跳上跳下,欢笑着,唱着,跑着。
6. 倒装:把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正常语序颠倒,使语言更加突出和独特。
例句:纷飞的雪花,遮住了整个天空。
二、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1. 阅读理解:在阅读中,可以通过理解修辞手法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情感色彩。
例如,在阅读一篇描写春天的小说时,可以寻找到其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作品的美感。
2. 写作表达:在写作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文章时,可以运用比喻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美丽,或者使用夸张手法来渲染氛围,增加描述的力度。
3. 口头演讲:在进行口头演讲的时候,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自己的演讲更加出色。
例如,可以使用排比手法来突出演讲的要点,或者使用对比手法来强调比较的差异。
4. 课堂互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解读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一篇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对于为什么使用该手法的见解。
七年级衔接课5(初中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初中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你知道下面句子的差异吗?你更喜欢下面句子中的哪一组?远看长城,好长啊,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着。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他眼睛红红的,特别可怕。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太阳冲出云霞,从海面上升起来了。
太阳冲破云霞,跳出了海面。
显然,你会选择第二组,因为第一组句子都比较平淡,而第二组句子较有文采。
基础目标学会辨析修辞;提升目标合理运用修辞去造句子,写文段拓展目标赏析修辞,体会修辞之美一、关于修辞手法在初中语文的考点概述:命题方向:《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修辞手法考查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要求如下: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的正确与否;2、指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某种修辞手法造句或仿句。
二、修辞手法的定义、种类:【定义】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种类】初中阶段要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不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和反复,共八种。
1、比喻【定义】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判断方法】(1)找比喻词,如: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2)找部分,比喻由三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者动作行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与比喻的区别:(1)比喻中的喻体,一定要出现。
拟人中的拟体一定不要出现。
(2)比喻通常可以转化成“甲像乙”的格式,而拟人一般不能或不必这样做。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中用到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作文可以更加生动有趣,文学作品也可以更加丰富多彩。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修辞手法的例子,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其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对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加以比较,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名为《猫》的课文,其中就有许多比喻的例子。
比如“猫像家里的一张小桌子,小小的,眼睛像两颗小葡萄,黑皮毛软绒绒的”。
“猫像夜晚的流星,现身有时,隐身无踪”。
“猫像一位小偷,动作轻捷,步子均匀……”这些比喻的例子,使得课文中的猫栩栩如生,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印象深刻。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的特征和行为,使其能够像人一样产生感情、思考和行为。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关于拟人的例子。
比如在《猫》这篇课文中,“猫在做梦,脚在瞎走”、“猫爬起来,懒洋洋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从炉子上经过”、“猫嘴巴张得老大,咬死一只老鼠,把尾巴慢慢啃吃掉……”这些拟人的描写,使得猫的形象更加生动,读者能够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比较比较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关于比较的例子。
比如在《猫》这篇课文中,“猫像天空中的流云,时而飘逸,时而变幻”、“猫像家里的一张小桌子,小小的,眼睛像两颗小葡萄,黑皮毛软绒绒的”、“猫像夜晚的流星,现身有时,隐身无踪”这些比较的描写,使得猫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印象深刻。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或相似的语法结构,来增强表达的气势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猫》这篇课文中,也有许多排比的例子。
比如“猫像家里的一张小桌子,小小的,眼睛像两颗小葡萄,黑皮毛软绒绒的”、“猫像夜晚的流星,现身有时,隐身无踪”、“猫像一位小偷,动作轻捷,步子均匀……”这些排比的描写加强了猫的形象,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初中语文: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初中语文: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初中语文: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3)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6)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技巧: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儿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例10】赏析下列句子。
“春天,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的《春》【答案】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
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
【例11】赏析句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七年级上册课文《春》修辞手法
七年级上册课文《春》修辞手法一、比喻。
1. 例句。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把桃花、杏花、梨花的颜色分别比作火、霞、雪)-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2. 作用。
- 这些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景物的特点。
如描写春花的色彩绚丽,春雨的细密、轻盈等,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拟人。
1. 例句。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张开了眼”“脸红起来了”等都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呼朋引伴地卖弄”把鸟儿当作人,写出了鸟儿的欢快)2. 作用。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天的景物以人的情感、动作等,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将春天的生机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好之中。
三、排比。
1. 例句。
-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 作用。
- 增强语势,强调了春天不同方面的特点。
如前面的句子通过排比,从山、水、太阳三个方面写出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景象;后面的句子通过排比,把春天分别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从不同角度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新生、美丽和充满活力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秋
杭州还有树。我总觉得杭州的汽车不是从马路上开来 的,是从树丛里驰出的。汽车也不是开进城市,而是 驰入林子。舒展的梧桐在空中搭成密密的树廊,成片 的林子把人们带进植物的天堂,真觉得杭州的天空都 让树住了。杭州市区有无数的古树名木,苍劲挺拔, 风华依旧。面对这些300岁、500岁、1000岁的前辈, 不能不心生感佩!
这个风格是民族脊梁的象征。 这个风格是铮铮硬骨头的作风。 这个风格是真正人生价值的体现。
文中画线句用了排比手法,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 文中排比手法加强语势,增强文章感染 力,赞美林则徐独特的人格魅力。
•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 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 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 既已有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 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 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 论。
2008春
• 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 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 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 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
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 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 磨损了边角的古籍。
• ★3. 这一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3分)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考纲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
*形象类:比喻、比拟、借代 *强调类:反复、排比、对比、
夸张、反问
*含蓄类:设问、引用(用典)
反语 (双关)
*连贯类:对偶 (顶真、回环)
1、比喻:明喻、暗喻与借喻
形象类
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是
“像、好像、好比、似、如、若”等。
简单格式:甲像乙
表现力。
13、对偶:
连贯类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
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
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
音韵和谐;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
试题精选
1.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
效果是 (2分)
2005秋季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
用疑问的句子表达确定的意思,用以加强语
气。(明知故问,答在其中)
那新规划出来的牧场,不就是流动的财富吗?
作用:语气强烈,加强语势;加深读者印
象,起强化作用。
含蓄类
9、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自问自答:那是什么呢?是名贵一紫竹。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暗喻:本体、喻体、比喻词也都出现,比喻词
是“是、成、变成、成为、成了”等。
简单格式:甲是乙
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
简单格式:乙代甲
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还可使深刻的、
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明喻:
形象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暗喻:
啊!黄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11、反语:
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
例: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
作用: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增
强语言表达力度。
12、双关:
含蓄类
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 谐音双关
让暴风雨(革命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语义双关
作用:使表达含蓄曲折,委婉幽默,增强文章的
*借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 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比拟:
形象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
一样的动作和感情、状态和语言。
例: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
动作或情态等的修辞方法。
例:钦差大臣满天飞。
•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 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强调了岳阳楼高耸入 云的情状;突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兴致勃勃、 超然物外的心情。
•请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 的表达效果。
此句用典,词人以廉颇自比,既表现了他 老当益壮、临阵思战的凌云壮志,又点明 了他屡遭谗毁、空有抱负的实际遭遇。词 人恰当地用典既使诗歌语言精练,丰富了 诗词的内容,又含蓄而充分地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增加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 性,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当领奖台上《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响起时,那慷慨激 昂的乐曲,便是鼓舞斗志的号角,我们兴奋、投入,仿 佛一次新的冲刺又开始了。
• 当茶叶的清香飘起时,那碧绿的茶叶,便是湖中的小舟, 我们舒畅自在,仿佛烟雾缭绕的仙境就在眼前。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2. 这一段中“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
在哪 里?(2分)
【答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树多(1分),生活 环境优美(1分)。
【点拨】答题时要结合文意。本句是说树多,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形象生动。第2个要点容易忽略,应与全文结合起来进 行理解。作者说杭州种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意在表现杭州生活 环境之美。在杭州生活对人来说是一种享受。
答: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 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1分)古韵 犹存的意蕴(历史的沧桑)。(1分)
★4. 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 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 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 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 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 的风格。
作用: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
象的东西具体化,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形象类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一定要有相似点,而 比拟则不一定要求相似,它们只是具有模 仿性,是将拟体的特征移接到本体上来。
☆奋勇杀敌打豺狼。比喻 ☆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比拟
*比喻必须出现喻体,比拟一定要出现本 体。比喻一般喻体以名词出现在宾语的位 置上,比拟一般以动词形式出现在状语、 谓语的位置上。
3、 借代:
形象类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需表达的事物。
A、专用名代替通用名: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代聪明才智的人)
B、用事物特征代事物:黄发垂髫(代老人和小孩)
作用: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
并引发读者联想。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①借代侧重在代替,借喻是一种比喻。 ②借代侧重于“相关性”(本体和代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不能改为明喻,而借喻侧重于“相似性”,可以改为明 喻。 ③二者可以用能否加“像”字来辨认。可以加“像”是借 喻,不能加“像”是借代。
•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②较然:明显
• 24.“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 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2分)
•(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 的重要作用(1分),增强了论证的气势(1 )
1998年高考语文试题第29题:
•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 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 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 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 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 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 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
6.夸张:
对事物作扩大、缩小的描述。
例: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扩大) 香港这弹丸之地。(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启发联想,表现强烈的
感情 。
7.对比:
强调类Leabharlann 把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加
以比较。
例: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突出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8、反问:
4、反复:
强调类
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连续反复)
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
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
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间隔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
加强节奏感。
•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答: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 光的飞逝。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提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 杯”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
• 飞流直下三千尺:(用夸张手法)突出 瀑布的磅礴气势;
• 千古长如白练飞: (以比喻手法)生动 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2002春
鼠,特别是家鼠,本是令人痛恨的动物,然 而它在十二生肖的乐队中却有拉首席小提琴 的荣耀。古人用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 “子”位的鼠永远打头。 • 文中第一自然段说到鼠有着“拉首席小提琴 的荣耀”的意思是________(2分)
5、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系,结构相似的短语 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华,给我这小小的书房 带来了一定的春光,一定的清香,一定的暖意。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强调类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排比是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 子接连说出来;而反复是根据需要,使用 的词语和或句子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