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doc
【清华】甲醇制芳烃
内蒙古庆华集团有限公司甲醇一步法制芳烃装置的运行情况摘要:甲醇一步法制芳烃(汽油)装置,在国内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由赛鼎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10万吨/年规模装置已于2012年2月16日一次开车成功,开车负荷60%,2012年4月1日满负荷运行,装置开车后运行平稳,截止目前生产芳烃已超过7.5万吨。
“芳烃”是指接近于汽油组分的烃类混合物。
交流内容:甲醇一步法制芳烃(汽油)装置的工艺流程、反应原理及工艺特点、操作要点及指标、运行控制、问题讨论、总结。
前言由于世界煤炭储藏量远比石油和天然气多,因此,从煤炭出发制合成气--甲醇--烃类的研究曾经在国外70年代就已经开始。
例如:Mobil公司曾在1976年发表了Mobil法合成油技术,其总流程是首先以煤或者天然气作原料,生产合成气,再用合成气制甲醇,最后将粗甲醇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
1985年,Mobil公司与新西兰合作,在新西兰成功建设了一套日产汽油2000t的工业装置,运行10年。
近年来,随着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上升,无论是由煤气化--甲醇--烃类,还是天然气转化--甲醇--烃类等工艺,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内许多单位也在积极开发和研究由煤炭转化为烃类的工艺,其中,山西晋煤集团引进的莫比尔MTG二步法合成油工艺,就属于煤炭转化为烃类的范围,该公司10万吨/年规模的甲醇合成油装置已经于2009年6月完成工程建设,并一次开车成功。
甲醇一步法制芳烃(汽油)的技术,目前更是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和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甲醇一步法制芳烃的工艺包及催化剂的开发,甲醇一步法制芳烃产品工艺的研究,核心技术是催化剂的研制。
相关的后续工艺技术,可以用成熟的技术来匹配。
一步法工艺省略了甲醇转化制二甲醚的步骤,工艺流程更简单。
目前,10万吨/年规模的装置在国内已经成功运行。
一、工艺流程甲醇一步法制芳烃(汽油)装置,采用国内技术,装置主要由芳烃合成单元、芳烃分离单元、罐区单元等组成。
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摘要:甲醇制芳烃是一种重要的催化转化技术,可以通过甲醇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芳烃化合物。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的构筑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首先,介绍了常用的催化剂构筑方法,包括物理混合、化学共沉淀、溶胶凝胶法和气相沉积等。
然后,详细讨论了不同催化剂构筑方法对甲醇制芳烃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催化剂的性能。
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进一步优化甲醇制芳烃催化剂的性能。
关键词:甲醇制芳烃、催化剂构筑、性能研究引言甲醇制芳烃是一种重要的催化转化技术,能够将甲醇高效转化为芳烃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经有许多催化剂用于甲醇制芳烃的研究,但其催化性能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因此,构筑高性能的甲醇制芳烃催化剂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催化剂构筑方法1.1 物理混合法物理混合法是一种简单的催化剂构筑方法,通常是将催化剂载体和活性组分物理混合得到催化剂。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其缺点是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够强,导致催化活性相对较低。
1.2 化学共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构筑方法,通常是通过将金属盐和载体在溶液中共同沉淀得到催化剂。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均匀分散的优点,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1.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于构筑高分散催化剂的方法,其原理是将金属前体通过溶胶凝胶的过程得到催化剂。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可控、高分散性好的优点。
1.4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于构筑纳米级催化剂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在气相中沉积金属前体制备催化剂。
该方法具有制备纳米级催化剂、颗粒均匀性好的优点。
二、催化剂性能研究2.1 催化活性催化活性是评价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发现,催化剂的构筑方法对甲醇制芳烃的催化活性有重要影响。
例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这是因为共沉淀法可以形成均匀分散的催化剂结构。
甲醇制芳烃新技术
新疆化工
2 0 1 4年第 3期
甲 醇 制 芳 烃 新 技 术
路守彦
( 上海华谊工程有 限公 司。 上海 2 0 0 0 0 0 )
芳烃生产 的主要原料来 自于石脑油 , 由于世 界 石脑 油资 源 相 对 匮乏 且 价 格 不 断 上 涨 , 世 界 各 国在不断地寻找生产芳烃的新原料 和新工艺。本 文 介绍 采用 廉 价 的 甲醇 生 产 芳 烃 新 工 艺 , 这 种 工 艺技术 已经成熟 , 且已经投人工业应用 , 值得我们 进一 步 推广 。
一
甲醇 、 二 甲醚重 量空速 1 . 3 h ~。
1 甲醇 制取芳烃
芳 烃 中的 苯 、 甲苯 和 二 甲苯 是 有 机 化 工 的 主 要基 础原 料 , 广 泛应 用 于合 成 纤 维 、 合 成橡 胶 、 合
成树脂等领域。目前芳烃 的来源主要有催化重整 工艺、 石脑油裂解 工艺、 芳构化工艺等 ; 只有很少 部分来 自煤焦 油, 对石油依赖非常大。近年来为 了降低对石油的依存 , 以煤基 甲醇、 二 甲醚制芳烃 工艺引起大家 的关注。 我 国石油资源 短缺。2 0 1 2年我 国生产原油 2 . O 7亿 t , 进 口原油 2 . 7 l 亿t , 出 口原油 2 4 4万 t , 原油表 观 消耗 量 4 . 7 6亿 t , 石 油对 外依 存 度 高达 5 6 . 4 % 。另一方面 , 我 国煤炭资源丰富 , 近 几年 , 我 国 煤 化 工 发 展 迅 速 。作 为成 熟 的煤 化 工 技术 , 煤 制 甲醇 、 二 甲醚成 为 多数 煤 化 工企 业 的的规 划 和建 设情况 , 尽管各种统计资料存在差异 , 但一致的结 沦是 在未 来较 短 时问 内 , 甲醇 、 二 甲醚 的产 能 将大 大超过实际的需求 , 一批大型甲醇、 二 甲醚装 置投 产后 、 甲醇 、 二 甲醚产 能过 剩 局 面的 出 现将不 可避 免。考虑到 目前我 国 1 3 益增长 的芳烃需求 , 积极 开展采用 甲醇、 二 甲醚制取芳烃 的技术研究。不 仅为煤转化制芳烃开辟 了一条技术路线 , 为我 国 甲醇 、 二 甲醚 找到 一条 现 实可 行 的 出路 ; 而且 满 足 市场对芳烃 的需求 , 减少芳烃 生产对石油 的依赖 度。 由甲醇 , 二 甲醚制取芳烃 , 是最初美 国 M o b i l 公 司开发 的 MT G技 术 。2 O世 纪 7 0年 代 M o b i l 公 司开发 了 Z S M一 5沸石催化剂 , 可以使 甲醇、 二甲 醚转化 成 高辛 烷值 汽 油组 分 , 产 品组 成 中含有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
反应时间的影响
将8 ml甲苯与40 ml氯仿混合,加入10 g三水硝酸铜及20ml醋酐,在40 oC反应。反应过程中每隔1 h取样,总共取5个样,样品加入氯仿稀释降温,然后用液相色谱分析,绘制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曲线,在t时刻作切线,计算瞬时反应速率。
价。所采用的等温固定床积分反应器的尺寸为痧7×1xL300min,床层温度由XL4P型PID温控仪自动控制,恒温时,床层温度波动在士1.0℃
以内。原料甲醇采用SZB-1L10型微量双柱塞泵计量,N2由D07-11/ZM型质
量流量控制器控制和计量。
精确称取焙烧型分子筛样品2.0g装填于
反应器恒温区内,在氮气保护下,按选定升温程序在500℃下活化5h,待温度降至反应温度后,将预先配制好的水和甲醇混合液经微量双柱塞泵计
和C4+烃类,且产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芳烃。与ZSM-5相比,SAPO-34分子筛
的孔径相对更小,使其应用于甲醇裂解反应时更有利于低碳烯烃的生成,产物中
C5+组分含量显著减少,且几乎没有芳烃生成。因而,为获得更高的低碳烯烃收率,人们针对SAPO-34分子筛开展了大量的改性研究工作。
金属离子的引入可以对分子筛酸性及孔口大小进行调变,故而被广泛的应用于
在此种的硝化反应中芳香环的电子密度会决定硝化的反应速率,当芳香环的电子密度越高,反应速率就越快。由于硝基本身为一个亲电体,所以当进行一次硝化之后往往会因为芳香环电子密度下降而抑制第二次以后的硝化反应。必须要在更剧烈的反应条件(例如:高温)或是更强的硝化剂下进行。
《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产物分布的数据建模及预测》范文
《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产物分布的数据建模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甲醇制芳烃技术作为将甲醇转化为高附加值芳烃产品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反应过程的复杂性,产物分布的预测与优化成为了研究的难点。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建模和预测的方法,深入探讨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的产物分布规律。
二、数据建模及预测1. 实验设计本研究首先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过程中主要参数的调控范围和具体步骤。
包括反应温度、压力、空速等操作条件的设置以及催化剂的选用和更换。
此外,实验需严格遵循实验标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收集关键数据,包括反应物进料量、产物组成、反应时间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去除无效数据和异常值。
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3. 模型构建基于收集到的数据,采用合适的数据建模方法进行模型构建。
常见的建模方法包括线性回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在本研究中,采用两段法模型进行数据建模。
该模型根据反应过程的特点,将反应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描述,第一阶段为甲醇转化阶段,第二阶段为芳烃生成阶段。
通过对两个阶段的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出符合实际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
4. 模型验证与优化在模型构建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验证过程包括对模型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泛化能力进行评估。
通过对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对比分析,确保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实际反应过程中的产物分布。
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改进算法等方式对模型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
5. 预测结果分析通过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的产物分布规律。
分析不同操作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调控提供指导。
《甲醇定向合成芳烃ZSM-5催化剂制备及反应优化》范文
《甲醇定向合成芳烃ZSM-5催化剂制备及反应优化》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寻找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已成为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
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广泛、环保等优点,其定向合成芳烃技术更是备受关注。
在众多催化剂中,ZSM-5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成为甲醇定向合成芳烃的首选催化剂。
本文旨在探究ZSM-5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反应优化,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ZSM-5催化剂制备2.1 原料选择ZSM-5催化剂的制备原料主要包括硅源、铝源、模板剂等。
其中,硅源和铝源的选择对催化剂的骨架结构、酸性质等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硅源有正硅酸乙酯、硅溶胶等,铝源有硝酸铝、偏铝酸钠等。
模板剂则用于控制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常用的有季铵盐、有机胺等。
2.2 制备方法ZSM-5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是常用的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包括:将硅源、铝源、模板剂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水解、缩聚等反应,形成溶胶,再经过陈化、干燥、焙烧等过程,得到ZSM-5催化剂。
三、反应优化3.1 反应条件优化甲醇定向合成芳烃的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和产物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反应温度、压力、空速等参数,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此外,反应气氛(如H2/N2比例)也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
3.2 催化剂改性为进一步提高ZSM-5催化剂的性能,可以采用催化剂改性的方法。
例如,通过引入其他金属元素(如磷、钾等)对催化剂进行掺杂改性,可以调整催化剂的酸性质和孔道结构,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此外,采用纳米技术、表面修饰等方法也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催化剂性能评价通过对比不同制备方法、不同原料、不同反应条件下的ZSM-5催化剂性能,可以发现优化后的催化剂在甲醇定向合成芳烃反应中具有更高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doc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篇一:化工实训实验报告吉林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模拟实训报告题目:甲醇-水精馏分离过程模拟计算教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工1302班学生学号1310111218学生姓名何迪指导教师刘艳杰XX 年12月8日1、软件功能简介(1)全面的单元操作:包括气/液,气/液/液,固体系统和用户模型。
(2)将工艺模型与真实的装置数据进行拟合,确保精确的和有效的真实装置模型。
(3) 优化功能:确定装置操作条件,最大化任何规定的目标,如收率、能耗、物流纯度和工艺经济条件。
(4) Design Specification 功能: 自动计算操作条件或设备参数,满足指定的性能目标。
2、已知基础数据及分离任务(1)已知基础数据F1:35?C ,101kPa,1080 kg/hr的甲醇(52%w)-水(48%w)。
F2:20?C ,150kPa,1000kg/hr 的甲醇(40%w)-水(60%w)。
F3:25?C ,120kPa,1420kg/hr 的甲醇(60%w)-水(40%w)。
精馏塔进料流量:3000 kg/hr,进料温度60?C,压力150kPa。
(2)分离任务塔顶产品甲醇含量不低于99.9%(w),塔底产品水含量不低于99.9%(w)。
甲醇回收率不低于99.1%,水回收率不低于99.5%。
3、流程叙述将温度为35 ?C,压力为101kPa,流量为1080 kg/hr 的甲醇(52%w)-水(48%w) 与温度为20 ?C,压力为150kPa,流量为1000 kg/hr的甲醇(40%w)-水(60%w)及温度为25 ?C,压力为120kPa,流量为1420kg/hr的甲醇(60%w)-水(40%w)在混合器M0101中混合。
将混合后的物料经分流器S0101分流出3000kg/hr由泵P0101打入换热器E0101,在换热器中将物料加热至60 ?C后,进入精馏塔T0101进行甲醇-水混合液的精馏分离,经精馏后塔顶得到99.9%的甲醇,塔釜得到99.9%的水。
甲醇催化转化制芳烃反应研究
thermodynamics
I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 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I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8.8% to 19.9% and 38.8% to 14.3%, respectively, with the TOS increased from 3 to 6 h. The Zn(0.8)/HZSM-5/0.3AT exhibited a longer catalytic lifetime and a higher yield of liquid hydrocarbons than HZSM-5.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results show the mesopores with sizes of 2–20 nm in HZSM-5/0.3AT was formed by alkali-treatment. TG/DTA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hierarchical porous Zn(0.8)/HZSM-5/0.3AT is more resistant to cokes than HZSM-5. The catalysts before or after modification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XRF, XRD, SEM and NH3-TPD. Keywords: methanol conversion, aromatics, alkali treatment, gas chromatograph,
甲醇制芳香烃合成设计豆知文化
甲醇制芳香烃合成设计豆知文化1. 介绍甲醇制芳香烃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将甲醇转化为芳香烃。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豆知文化(Design Thinking)的理念可以被充分运用,以提高反应效率、产品品质和环保性。
设计豆知文化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方法,通过理解用户需求、挖掘问题本质、迭代设计解决方案的过程来解决复杂问题,为我们探讨甲醇制芳香烃合成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2. 设计豆知文化的应用2.1. 用户需求:在甲醇制芳香烃合成过程中,了解用户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用户可能希望产品具有更高的纯度、更低的成本、更少的副产品生成等。
通过调查、访谈用户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优化。
2.2. 问题挖掘:设计豆知文化强调挖掘问题的本质。
在甲醇制芳香烃合成中,反应温度、催化剂选择、反应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品性能和产率。
通过运用设计豆知文化,我们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关键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3. 迭代设计:甲醇制芳香烃合成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参数。
通过迭代设计,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反应条件、催化剂配比、生产工艺等,以找到最优的生产方案。
设计豆知文化强调通过不断试错、反馈和改进来实现最佳解决方案的逼近。
3.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设计豆知文化在甲醇制芳香烃合成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思考方式。
传统的生产方法可能侧重于技术和工艺,而忽略了用户需求和环保性。
而设计豆知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从用户价值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甲醇制芳香烃合成的设计和优化,为行业带来更大的创新力和发展空间。
4. 总结通过运用设计豆知文化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甲醇制芳香烃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找到更优化的生产方案。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还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环保要求。
未来,设计豆知文化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
甲醇,乙醇制芳烃(MTA)技术
甲醇下游产品技术-MTO-MTP-MTG-MTA 简介
MTA制芳烃:( F; U7 q6 {/ l 1986年,Anderson等在0.2g HZSM-5催化剂上,于673K、甲醇进料 18.72mmol/h、0.1MPa下,甲醇转化产物中芳烃达到了78.4%,但未见 重复或更好的结果。可能与所用ZSM-5分子筛硅铝比(26.3)较低, 表面有较多强酸中心有关。Chang等采用5MPa反应压力,MTA反应产 物中芳烃中杜烯达到了58.8%,这与以选择生成BTX为主产物的要求 相矛盾,试验结果表明杜烯在高压下更有利于生成。Pop等在特制 ZSM-5中添加活性氧化铝为粘结剂,在LHSV=0.5h-1和1.75h-1范围 内,得到了BTX产率在11%以上,其中杜烯含量仅为液态烃的1%,后 者被认为是一大优点。
【煤制芳烃】新型煤化工行业的后期之秀
根据国家发改委官员介绍的信息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在煤炭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制烯 烃、煤制合成氨—尿素(单系列100万吨/年合成氨)、煤制乙二醇、低阶煤提质、煤制芳烃7大板块 安排重大示范项目。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到2015年,基本掌握年产100万~180万吨煤间接液化、13 亿~20亿标准立方米煤制天然气、60万~100万吨煤制合成氨、180万吨煤制甲醇、60万~100万吨煤经 甲醇制烯烃、20万~30万吨煤制乙二醇,以及100万吨低阶煤提质等大规模成套技术,具备项目设计 建设和关键装备制造能力。
甲醇制芳烃(MTA)技术
一、技术概况
本技术属于大规模甲醇下游转化技术,目标产物是以BTX(苯、甲苯、二甲 苯)为主的芳烃。以MoHZSM-5(离子交换)分子筛为催化剂,以甲醇为原 料,在T=380-420℃、常压、LHSV=1h-1条件下,甲醇转化率大于99%, 液相产物选择性大于33%(甲醇质量基),气相产物选择性小于10%。液相产 物中芳烃含量大于60%。已经完成实验室催化剂筛选评价和反复再生试验, 催化剂单程寿命大于20天,总寿命预计大于8000小时。 该技术的工艺研究与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合作开发,已经取得重要进展,预 计2007年可以进行工业示范试验(1-10万吨甲醇/年)的工程设计和建设。 二、主要原材料及来源 主要原材料是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产品甲醇。甲醇合成技术属于目前最为 成熟的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技术之一,我国目前已经具备的甲醇生产能力在 700万吨/年左右,正在建设的甲醇能力为800万吨/年,已经批准立项的甲醇能 力为2000万吨/年,到2010年我国甲醇能力合计可达3500万吨/年,而届时甲醇 实际消费量在1000万吨左右,甲醇项目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采用本技术进行 芳烃合成是甲醇重要出路之一。
《甲醇定向合成芳烃ZSM-5催化剂制备及反应优化》
《甲醇定向合成芳烃ZSM-5催化剂制备及反应优化》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甲醇定向合成芳烃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过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ZSM-5催化剂作为此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其制备工艺及反应优化对提高芳烃产率和催化剂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ZSM-5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反应优化的策略。
二、ZSM-5催化剂的制备1. 原料选择ZSM-5催化剂的制备原料主要包括硅源、铝源、模板剂等。
硅源通常选用硅酸酯或硅溶胶,铝源则多采用硝酸铝。
模板剂则常用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等。
2. 制备过程(1)将硅源、铝源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模板剂,在一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下进行共胶。
(2)将共胶后的混合物进行晶化处理,使其形成ZSM-5结构的晶粒。
(3)晶化后的混合物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ZSM-5催化剂前驱体。
(4)将前驱体进行高温煅烧,去除模板剂,得到最终的ZSM-5催化剂。
三、反应优化策略1. 反应条件优化(1)温度: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可以影响甲醇的转化率和芳烃的选择性。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芳烃产率,但过高温度可能导致催化剂失活。
(2)压力:反应压力对甲醇的转化速率和芳烃的生成有一定影响。
在合适的压力下,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芳烃产率。
(3)空速:空速决定了甲醇在催化剂上的停留时间,影响反应程度和芳烃选择性。
适当的空速可以提高芳烃产率。
2. 催化剂改性(1)添加助剂:通过在ZSM-5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助剂,如磷、镁等,可以改善催化剂的酸性和孔结构,提高芳烃产率和催化剂稳定性。
(2)催化剂再生:使用一段时间后,ZSM-5催化剂的活性会降低。
通过再生技术,如氧化、还原、酸洗等,可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催化剂改性,我们可以得到高产率和稳定性的甲醇定向合成芳烃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温度、压力和空速条件下,结合适当的催化剂改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芳烃产率和催化剂稳定性。
《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产物分布的数据建模及预测》
《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产物分布的数据建模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等优点,在化工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通过甲醇的转化,生成芳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对于提升化工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产物分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生产过程带来了挑战。
因此,建立准确的数据模型进行产物分布的预测,对于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过程中产物分布的数据建模及预测方法。
二、数据建模及预测(一)数据采集与处理在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过程中,数据采集是建立准确模型的基础。
我们需要收集包括反应温度、压力、进料浓度、催化剂活性等在内的关键工艺参数,以及各产物的生成量等关键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为后续的建模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模型选择与建立根据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的特点,我们选择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建模。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训练大量历史数据,学习反应条件与产物分布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此外,还可以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需要考虑模型的泛化能力、预测精度等因素,以确保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三)模型训练与验证在模型训练阶段,我们使用收集到的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的优化。
通过不断调整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使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际数据。
在模型验证阶段,我们使用独立于训练数据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测试,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
通过对比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我们可以得到模型的准确率、误差等指标,进一步优化模型。
(四)产物分布预测经过训练和验证的模型可以用于产物分布的预测。
通过输入不同的反应条件,模型可以输出相应的产物分布情况。
这对于指导生产过程、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对模型的持续优化和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产物分布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甲醇芳构生产报告
芳构进甲醇石脑油液化气生产报告(2014年7月19日8时至7月21日8时)本次芳构试验是在原来石脑油液化气芳构化的装置、设备基础之上,通过增加原料种类(甲醇)改进进料结构,以达到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具体生产情况如下:一、工艺参数1、反应器总进料量:15-16t/h左右;2、空速(甲醇+石脑油+C4+富气):0.7h-1;3、反应器入口温度:280-290℃;4、反应温升:80-110℃;5、反应器压力:0.4-0.5MPa;6、稳定塔塔顶压力:0.9-10.5 MPa。
二、装置运行7月19日8时,芳构化装置在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80℃时开始以液化气7t/h(现场流量计显示量,下同)、石脑油5t/h、甲醇1t/h 的进料量开始进料。
刚开始反应很不稳定,反应温升、反应器压力、稳定塔塔顶压力、V-1103液位等波动变化较大,因此逐渐增加石脑油进料量至7 t/h、液化气进料量至8 t/h,反应器入口温度控制在280-285℃之间,然后反应趋于平稳稳定状态,各项参数都比较理想。
之后,通过对轻芳烃品质的检测和装置运行的判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甲醇进料量增加至 2 t/h,反应器入口温度提高至285-290℃,反应温升在80—110℃之间。
随后装置运行正常,所得产品品质也比较优异。
三、原料进料1、芳构装置C4进料2、120#油进料3、甲醇进料四、生产产品1、成品液化气2、轻芳烃五、突出的优点与原来石脑油液化气芳构化相比,此次甲醇石脑油液化气芳构化有以下优点:1、提高产品质量1)提高轻芳烃的辛烷值:原来石脑油液化气芳构化产生的轻芳烃辛烷值在80—82之间,此次甲醇石脑油液化气芳构化产生的轻芳烃辛烷值达到80—85之间;2)改善轻芳烃的馏程:原来石脑油液化气芳构化产生的轻芳烃馏程测不到90%回收温度,处于断链状态,此次甲醇石脑油液化气芳构化产生的轻芳烃馏程完整;3)提高轻芳烃的稳定性:与原来石脑油液化气芳构化相比,此次甲醇石脑油液化气芳构化产生的轻芳烃中不饱和烃(烯烃、芳烃)组份减少,饱和烷烃组份增多;(馏程也可印证稳定性的提高)4)有毒有害等杂质均达到国家有关要求:硫含量、甲醇含量等都在国家有关要求范围之内。
Zn-SnHZSm-5催化剂用于甲醇制芳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Zn-SnHZSm-5催化剂用于甲醇制芳烃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1. 研究背景
甲醇制芳烃技术是一种将低碳烷基化合物转化为高碳含量芳香烃的
过程。
为了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甲醇制芳烃技术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Zn-SnHZSm-5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
等特点,在甲醇制芳烃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Zn-SnHZSm-5催化剂对甲醇转化为芳烃的催化性能,探究其反应条件对芳烃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为进一步
优化Zn-SnHZSm-5催化剂的性能提供该础性实验依据。
3. 研究内容
(1)制备Zn-SnHZSm-5催化剂;
(2)采用催化剂测试装置对甲醇转化为芳烃的反应进行研究,探究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芳烃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3)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确定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4. 研究意义
Zn-SnHZSm-5催化剂的研究能够为甲醇制芳烃的工业生产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新方法。
同时,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也有望进一步提高芳烃产率和选择性,促进该技术的发展。
甲醇制芳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格式说明(模板套用型word)
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甲醇制芳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高建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甲醇制芳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委托单位:XXXXXXXX有限公司项目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证机关: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号:110106013054188法人代表:杨军委项目组长;高建编制人员:白惠工程师朱光明工程师李道峰工程师金惠子工程师秦珍珍工程师审定:郝建波项目编号:ZTXDBJ-20170322-5编制日期:2017年X月关于甲醇制芳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批地融资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模版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0)1.1项目概要 (10)1.1.1项目名称 (10)1.1.2项目建设单位 (10)1.1.3项目建设性质 (10)1.1.4项目建设地点 (10)1.1.5项目主管部门 (10)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1.7项目建设规模 (11)1.1.8项目资金来源 (12)1.1.9项目建设期限 (1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1.3编制依据 (12)1.4编制原则 (13)1.5研究范围 (1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1.7综合评价 (1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6)2.1项目提出背景 (16)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6)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6)2.3.1促进我国甲醇制芳烃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7)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7)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17)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17)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18)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8)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9)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9)2.4.1政策可行性 (19)2.4.2市场可行性 (19)2.4.3技术可行性 (20)2.4.4管理可行性 (20)2.4.5财务可行性 (20)2.5甲醇制芳烃项目发展概况 (21)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1)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1)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2.5.4甲醇制芳烃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2)2.6分析结论 (22)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4)3.1市场调查 (24)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24)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24)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25)3.1.4替代产品调查 (25)3.1.5产品价格调查 (25)3.1.6国外市场调查 (26)3.2市场预测 (26)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26)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27)3.2.3价格预测 (27)3.3市场推销战略 (27)3.3.1推销方式 (28)3.3.2推销措施 (28)3.3.3促销价格制度 (28)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8)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9)3.4.1产品方案 (29)3.4.2建设规模 (29)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30)3.6市场分析结论 (30)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31)4.2区域投资环境 (32)4.2.1区域地理位置 (32)4.2.2区域概况 (32)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33)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33)4.2.5区域资源概况 (33)4.2.6区域经济建设 (34)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34)4.3.1基础设施建设 (34)4.3.2产业发展概况 (35)4.3.3园区发展方向 (36)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37)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8)5.1总图布置原则 (38)5.2土建方案 (38)5.2.1总体规划方案 (38)5.2.2土建工程方案 (39)5.3主要建设内容 (40)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0)5.4.1给排水 (40)5.4.2供电 (42)5.5道路设计 (44)5.6总图运输方案 (45)5.7土地利用情况 (45)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5)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5)第六章产品方案 (46)6.1产品方案 (46)6.2产品性能优势 (46)6.3产品执行标准 (46)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6)6.5产品工艺流程 (47)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47)6.5.2产品工艺流程 (47)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47)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8)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8)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8)6.8仓储方案 (48)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9)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9)7.2主要设备选型 (49)7.2.1设备选型原则 (50)7.2.2主要设备明细 (50)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52)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52)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2)8.2.1能源消耗种类 (52)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52)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53)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53)8.4.1项目能耗分析 (53)8.4.2国家能耗指标 (54)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4)8.5.1工业节能 (54)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55)8.5.3节水措施 (55)8.5.4建筑节能 (56)8.5.5企业节能管理 (57)8.6结论 (57)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8)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8)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8)9.1.2设计原则 (58)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8)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9)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9)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60)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61)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61)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62)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63)9.5绿化方案 (64)9.6消防措施 (64)9.6.1设计依据 (64)9.6.2防范措施 (64)9.6.3消防管理 (66)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66)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67)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8)10.1 编制依据 (68)10.2概况 (68)10.3 劳动安全 (68)10.3.1工程消防 (68)10.3.2防火防爆设计 (69)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9)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9)10.3.5抗震设防措施 (70)10.4劳动卫生 (70)10.4.1工业卫生设施 (70)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71)10.4.4照明 (71)10.4.5噪声 (71)10.4.6防烫伤 (71)10.4.7个人防护 (71)10.4.8安全教育 (72)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73)11.1组织机构 (73)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73)11.3人力资源管理 (74)11.4劳动定员 (74)11.5福利待遇 (75)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76)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76)12.2 建设工期 (76)12.3实施进度安排 (76)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7)13.1投资估算依据 (77)13.2建设投资估算 (77)13.3流动资金估算 (78)13.4资金筹措 (78)13.5项目投资总额 (78)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81)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82)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82)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82)14.1.2产品成本 (83)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84)14.2财务评价 (84)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84)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85)14.2.3不确定性分析 (85)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8)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90)15.1项目风险因素 (90)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90)15.1.3市场风险 (90)15.1.4资金管理风险 (91)15.2风险规避对策 (91)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91)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91)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91)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92)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93)16.1招标管理 (93)16.2招标依据 (93)16.3招标范围 (93)16.4招标方式 (94)16.5招标程序 (94)16.6评标程序 (95)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95)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95)16.9合同备案 (95)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96)17.1结论 (96)17.2建议 (96)附表 (97)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7)附表2 总成本表 (98)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9)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00)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01)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02)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03)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04)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5)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6)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7)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8)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10)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12)............................................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甲醇定向合成芳烃ZSM-5催化剂制备及反应优化》范文
《甲醇定向合成芳烃ZSM-5催化剂制备及反应优化》篇一甲醇定向合成芳烃:ZSM-5催化剂制备及反应优化一、引言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和化学原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甲醇定向合成芳烃是甲醇的重要利用途径之一。
ZSM-5催化剂因其高活性、高选择性及良好的稳定性在甲醇制芳烃反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ZSM-5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甲醇定向合成芳烃反应中的优化策略。
二、ZSM-5催化剂制备1. 材料选择制备ZSM-5催化剂的主要原料包括硅源、铝源、模板剂等。
其中,硅源的选择对催化剂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硅源有硅酸四乙酯、正硅酸乙酯等。
此外,模板剂的种类和用量也会影响催化剂的孔结构和酸性。
2. 制备方法ZSM-5催化剂的制备主要采用水热合成法。
首先,将硅源、铝源、模板剂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的pH值和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生成ZSM-5晶体。
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焙烧等步骤,得到ZSM-5催化剂。
3. 催化剂表征通过XRD、SEM、TEM等手段对制备得到的ZSM-5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确定其晶体结构、形貌及孔结构等性质。
三、反应优化策略1. 反应条件优化反应温度、压力、空速等参数对甲醇定向合成芳烃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优化反应过程,提高芳烃产率和选择性。
此外,原料中甲醇与水的比例也会影响反应结果。
2. 催化剂改性通过添加其他金属元素对ZSM-5催化剂进行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性能。
例如,添加稀土元素可以改善催化剂的酸性,从而提高芳烃产率。
此外,采用其他制备方法或添加助剂也可以对催化剂进行改性。
3. 反应器优化采用合适的反应器可以提高传热传质效率,从而优化反应过程。
例如,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可以提高催化剂与原料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芳烃产率。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催化剂性能评价通过实验对比不同制备方法、不同改性方法得到的ZSM-5催化剂在甲醇定向合成芳烃反应中的性能,评价其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产物分布的数据建模及预测》范文
《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产物分布的数据建模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技术因其高效率和低能耗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甲醇作为基础原料,经过复杂的反应过程可以产生各种芳烃产物。
由于反应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芳烃产物的分布呈现出复杂的特性。
因此,建立准确的数据模型进行产物分布的预测,对于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过程中产物分布的数据建模及预测方法。
二、数据建模及预测1. 数据收集与处理建立数据模型的第一步是收集足够的实验数据。
这些数据应包括甲醇的进料量、反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关键操作参数,以及各芳烃产物的生成量。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剔除无效或错误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选择合适的模型根据收集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建模。
常用的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输入的参数,预测出芳烃产物的分布。
在选择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复杂度、预测精度以及计算成本等因素。
3. 模型建立与验证根据选定的模型,建立甲醇制芳烃的数学模型。
通过将已知的数据输入模型,训练模型,使模型能够学习到反应过程中的规律。
然后,利用一部分未参与训练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如果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要求,则可以认为模型建立成功。
4. 产物分布预测利用建立成功的模型,可以对未知条件下的芳烃产物分布进行预测。
通过改变进料量、反应温度、压力等参数,观察各芳烃产物的生成量变化,为生产过程的优化提供依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模型预测不同原料或不同生产条件下的产物分布,为新工艺的开发提供支持。
三、结论通过建立两段法固定床甲醇制芳烃的数据模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芳烃产物的分布。
这不仅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收率,还可以为新工艺的开发提供支持。
然而,由于反应过程的复杂性,模型的预测精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醇制芳烃实验报告
篇一:化工实训实验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过程模拟实训报告
题目:甲醇-水精馏分离过程模拟计算
教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工1302班学生学号1310111218学生姓名何迪指导教师刘艳杰
XX 年12月8日
1、软件功能简介
(1)全面的单元操作:包括气/液,气/液/液,固体系统和用户模型。
(2)将工艺模型与真实的装置数据进行拟合,确保精确的和有效的真实装置模型。
(3) 优化功能:确定装置操作条件,最大化任何规定的目标,如收率、能耗、物流纯度和工艺经济条件。
(4) Design Specification 功能: 自动计算操作条件或设备参数,满足指定的性能目标。
2、已知基础数据及分离任务
(1)已知基础数据
F1:35?C ,101kPa,1080 kg/hr的甲醇(52%w)-水(48%w)。
F2:20?C ,150kPa,1000kg/hr 的甲醇(40%w)-水(60%w)。
F3:25?C ,120kPa,1420kg/hr 的甲醇(60%w)-水(40%w)。
精馏塔进料流量:3000 kg/hr,进料温度60?C,压力150kPa。
(2)分离任务
塔顶产品甲醇含量不低于99.9%(w),塔底产品水含量不低于99.9%(w)。
甲醇回收率不低于99.1%,水回收率不低于99.5%。
3、流程叙述
将温度为35 ?C,压力为101kPa,流量为1080 kg/hr 的甲醇(52%w)-水(48%w) 与温度为20 ?C,压力为150kPa,流量为1000 kg/hr的甲醇(40%w)-水(60%w)及温度为25 ?C,压力为120kPa,流量为1420kg/hr的甲醇(60%w)-水(40%w)在混合器M0101中混合。
将混合后的物料经分流器S0101分流出3000kg/hr由泵P0101打入换热器E0101,在换热器中将物料加热至60 ?C后,进入精馏塔T0101进行甲醇-水混合液的精馏分离,经精馏后塔顶得到99.9%的甲醇,塔釜得到99.9%的水。
流程图见图1所示。
图1 甲醇-水分离流程图
4、模拟计算过程的简述
4.1 模拟的全局设置(1)启动ASPEN
双击桌面的aspen软件快捷方式打开aspen。
(2)单位制的选择
在新建页面选择General with Metric Units选项
(3)运行类型的确定
运行类型选择 Flowsheet,确认创建aspen文件。
(4)组分的输入
将本组流程命名为学号18,并且Input Data为METCHE,Output Result为METCHE。
在组分输入中输入组分 CH4O和H2O
(5)热力学方法的选择
4.2混合器的模拟计算
(1)模型
(2)流股数据的输入
输入第一组物流F1为35C,101kPa,Total flow选择Mass并且流量为1080kg/hr,组分比例为CH4O占52%,H2O 占%。
48
输入第一组物流F2为20C,150kPa,Total flow选择Mass并且流量为1000kg/hr,组分比例为CH4O占40%,H2O占60%。
篇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实验报告
研究生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学号: XX1002042姓名:张薇
指导教师:陈蓉
动力工程学院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和掌握对燃料电池进行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3、了解和掌握燃料电池性能评价方法;
4、观察和认识影响燃料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意义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源转化装置,具有环境友好、效率高、工作安静可靠等显著优点,被誉为继核能之后新一代的能源装置。
在众多燃料电池种类中,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因具有系统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更换燃料方便、可
在常温下工作等优点,成为便携式设备最有前景的可替代电源,是电化学和能源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实验旨在对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进行实验研究,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燃料电池测试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原理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源转化装置。
一个典型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典型结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典型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包括阳极扩散层、阴极扩散层、阳极催化剂层、阴极催化剂层、质子交换膜、集流体等部件。
在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电池阳极发生的是甲醇的氧化反应:
CH3OH+H2O→CO2+6H++6e-,E0=0.046 V
(1)
电池阴极发生的是氧气的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为:
CH3OH+3/2O2→CO2+2H2O,△ E=1.183 V (3)
在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甲醇水溶液扩散通过
阳极扩散层到达阳极催化层,甲醇在阳极催化层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氢离子和电子,如式(1)所示。
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迁移到阴极,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在阴极侧,氧气通过暴露在空气中的阴极扩散层传输至阴极催化层,在电催化剂的作用下,氧气与从阳极迁移过来的质子以及从外电路到达的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如式(2)所示。
理论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能达到1.183 V,但实际上DMFC的开路电压一般只有0.7 V左右,其主要原因是部分燃料(甲醇)在浓度差的作用下渗透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引起了混合电位,这一过程被称为甲醇渗透(methanol crossover)。
另外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侧存在由甲醇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
另外在燃料电池阴极侧,由于氧气的还原反应会在阴极电极表面生成水滴。
生成的水滴会聚集在空气自呼吸阴极表面,减小阴极电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传质阻力,降低电池性能。
3/2O2+6H++6e-→3H2O,E0=1.229 V (2)
四实验方案
1)准备好安装单电池的全部组件和待测试的MEA。
2)将金属夹板、金属电板、集流板、绝缘垫、MEA从下到上依次按照从阳极到阴极的顺序组装好。
3)连接电阻线、万用表。
4)配制好甲醇溶液,通入进料并活化新制燃料单电池。
5)待新电池性能稳定后,测试V-I极化曲线。
五实验结论
阳极甲醇溶液的浓度是影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我们主要考察了甲醇溶液浓度在1、4mol/L 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图、表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甲醇溶液浓度的增大会降低燃料电池的性能,这主要是因为甲醇溶液浓度增大后,甲醇透过率也变大,削弱了阴极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从而影响了电池电池的阴极性能,我们还发现,甲醇溶液浓度的增加还会降低电池的开路电压(甲醇浓度为4mol/L时,开路电压为0.4910V)。
另一方面,从图c中可以看出,电池的功率在电阻为400欧时存在一个最大值,在大电阻条件下(超过最大功率时的电阻值时)1mol/L甲醇溶液的功率要超过4mol/L甲醇溶液的功率。
说明在电阻(负载)相同的条件下,甲醇浓度越高,功率输出越小。
在其他
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要想获得大功率密度,应该尽量采用低浓度甲醇溶液。
表1b:甲醇浓度为1mol/L时的电压、电流、与功率
图2a:电阻-电压图(横坐标为电阻,单位:欧;综坐标为电压,单位:伏特)
图b:电阻-电流图(横坐标为电阻,单位:欧;综坐标为电流,单位:安培)
篇三:合成化学实验报告
合成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合作者
XXXXX大学化学化工系
实验者基本信息
合成化学实验报告
书写要求
一、实验题目
二、实验内容简介(摘要):
简单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产物应用领域、通过实验,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的简单叙述。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
写出实验中所涉及到的主要的化学试剂的物理常数、规格、用量、生产厂家;实验仪器型号、生产厂家。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用化学反应式表述反应过程、必要时可配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五、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记录:
以简练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数据。
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必
须当时完成,不得事后补填。
六、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必须指出实验结论、对产物用文字(如外观、状态、颜色、气味等)和数据(如产率、体积、质量、产率、熔点、沸程、折光率等)进行描述
七、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应仔细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从理论上、实验技术上对实验作出有
价值论断,指出实验要点、技巧;自己实验的不足、改
进的方法;对实验方法的合理化建议等。
实验分析要理论结合实际,要对实验有深刻的理解。
八、回答问题
对课后思考题作出符合题意的解答。
说明:课前预习写在实验报告上(包括实验题目、摘要、仪器与药品、实验步
骤),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填写,分析讨论、回答问题课后写,实验三天后交报告。
合成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第页 /共页
第页 /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