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有哪几种.doc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有哪几种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有哪几种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文章内容。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多层次的能力结构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促使活动顺利进行,影响活动效率的一种心理因素。
能力结构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一般能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能力。
第二层是专业能力,即从事幼儿教育所必备的弹、唱、跳、美术等方面的基本功和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搞好幼教工作特殊的职业能力。
第三层是自觉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多层次的能力结构是对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能力要求。
我们基本具备了能力结构中的第一、二层,对于第三层的自觉、研究和创造能力就比较欠缺,而幼儿园的工作非常需要具备这些能力的教师。
目前,幼儿教育改革日趋深入,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育方法,还是审美观念、价值观等方面都来一个改革,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自觉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工作中不断的充实自己,使孩子们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和谐的发展。
4.具有事业心和爱心事业心,是指对幼教事业有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爱心,就是热爱幼儿。
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连的,有事业心的教师,对工作有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他们不仅能为完成当前的任务而努力,而且还能为事业的发展而奋斗。
无论工作顺利或挫折,都能始终不渝的坚守岗位,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
对幼儿有爱心,才会对孩子爱的真挚,爱的深沉。
教师有事业心和爱心,孩子们才会感到幼儿园亲切温暖,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教师的爱心,对幼儿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具有活泼、诚实、谦虚、自信的性格特征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性格特征要从小培养,由于幼儿年龄小,其神经活动过程有很大的惰性,因此,在幼儿期形成的性格特征特别大稳定,如果教师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有利于他们日后形成活泼、诚实、谦虚、自信的良好品质。
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心理适应
1在 教 学 层 面 上 , 生 是 “ ”, 是 “ 器 ” 教 师 不 . 学 人 不 容 。 仅要 了解 学 生 的基 本特 征 。 要 了解 学生 的个 别差 异 . 更 这
盾 论 点 而不 是 拿 出真 理 的人 。” 于信 息 源 急剧 增 多 , 由 学 生 视 野 开 阔 , 维 活跃 . 识 面 广 , 师仅 凭 有 限 的 知识 思 知 教 或 权 威 的 地 位 很 难 驾 驭 现 代 课 堂 。 此 , 着 课 程 改 革 的 因 随 不 断 深 入 , 师 只 有 了 解 自 己 所 处 的 角 色 情 境 . 备 良好 教 具
、
加 强 教 师 角 色 责 任
教 师 作 为 现 代 社 会 中 的 一 员 .心 理 状 态 或 多 或 少 受 到 社 会 各 种 思 潮 的 影 响 。 别 是 市 场 经 济 的 变 革 , 教 师 特 使 传 统 的人 生 观 、 值 观不 断 面 临新 的挑 战 . 时 也 影 响着 价 同 教 师 的角 色 期 望和 职业 态 度 。 去 , 师 在 工作 中 以追求 过 教 物 质 利 益 为 耻 , 弘扬 “ 丁 ” “ 烛 ” 的无 私 奉 献 精 以 园 或 蜡 似 神 为 职 业 理 想 。 而 , 着 商 品 意 识 不 断 对 教 育 的 影 响 和 然 随
夫放资 2O8号 旬 料 0- P 中 刊 1:l g -
谈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教 师 的 心 理 适 应
刘 友 平
( 阳县教 师 进 修 学校 , 西 紫 阳 紫 陕 摘 要 :随 着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 师 只 有 了 解 教 750 ) 2 3 0
( ) 现 代教 育理 念 充 实教 师 的 头脑 。 一 用
成为教师的职业规划
成为教师的职业规划引言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职业之一。
成为一名教师不仅意味着担负教育使命,传授知识给学生,还代表着将个人的才华和智慧付诸于教育事业的决心。
本文将深入探讨成为教师的职业规划,从准备阶段到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建议。
准备阶段要成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在学术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建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准备阶段的一些建议:1.学习专业知识:选择与教育相关的学科专业进行深入学习,例如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这些学科将为你提供教学所需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2.实习经验:在大学期间尽可能获取实习经验,并争取在学校或教育机构进行实习。
这样可以让你接触到真实的教学环境,并提前积累教学经验。
3.教师资格证书:根据当地的要求,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这些证书将提供给你教育工作的合法资格。
就业前景目前,教育行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以下是一些有关教师就业前景的重要因素:1.人口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对教育的需求也将增加。
因此,教育行业将持续提供就业机会。
2.政策支持: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也是教师就业前景的重要因素。
政策措施将为教育行业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
3.教育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对教师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教育改革的动态将给予有能力适应变化的教师更多的机会。
职业发展成功的职业发展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才能和教学技巧,还需要有一定的规划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关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议:1.持续学习: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的变化。
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和教育研究项目等活动可以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2.拓宽教学领域:尝试在不同的教学领域拓宽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并且有机会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
3.提升管理能力: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有时需要承担一些管理和领导的角色。
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
心理素质要求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学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学校的教育活动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内涵广泛,包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
1、认知因素: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观察力等;2、一般情绪因素:情绪、心境、激情、热情等;3、意志及其品质:意志的果断性、顽强性、抑制性;4、性格因素:谦逊、勤奋、内向、外向等;5、气质因素:个性情绪和活动反应的强度等。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教师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教师心理素质最核心的成分是其实质内容,它支配和调整着教师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也决定其能否胜任教师职责。
成功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心理能力。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
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换上也要适应。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
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或称言下之意,包括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
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
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
谈教师的心理素质及职业适应_李源
法。 一、 加强教师角色责任 教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 心 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 使 教师传统的人生观、 价值观不断面临 新的挑战, 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 期望和职业态度。过去, 教师在工作 中以追求物质利益为耻, 以 “园丁” 或 想。然而, 随着商品意识不断对教育 的影响和渗透, 教师固有的道德价值 观开始动摇、 解体。教师行业出现不 不足为怪了。 我们很难肯定目前从事
济报酬上看体现不出它的劳动价值。 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 知 识 的 传 授
和爱护,家长对这些孩子也很放心, 心, 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
对自己自怪、 自责, 对他 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 强的挫败感, 对立情绪。通过调查发 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 人怀有敌视、 仅次于警察职业。我们知道, 适度的 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 的 空 虚 和 郁 闷, 令人振奋, 给人向上的力量, 有益 现, 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 心理压力超过普通教师, 如担心课上 得不成功; 害怕学生在考试、 竞赛 中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 德准则的传递者, 同时也是代表和具 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 教师对本职 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以及严谨的治学 态度, 都对学生起着仿效作用。教师 工作一向复杂而繁重, 如果仅仅从经 教师劳动价值充分体现 在 其 具 有 的 社会性。一名教师, 不论他的性格如 何, 是否适合做教师, 但他心里自 然 明白自己在怎样教育学生, 能教到什 么程度。 教师有普通人所有的一切需 要, 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但教师特殊 的职业决定了教师拥有 更 多 的 是 无 形的报酬。 那种将教师作为不得已而 从之的职业想法, 不喜欢教学, 随意 讽刺挖苦、 甚至体罚学生或将商品意 识纳入教育行为,不专心教学等, 都 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 陶行之先生曾 满怀信心地指出: “ 如果全国教师 对 于学生都有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决 新生命” 。这仍是党和国家对我们教 师的殷切期望。 二、 解决教师工作压力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 教师职业所
优秀教师要具备的素质能力
您认为要成为卓越教师、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至少列出五项)?您认为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或能力是什么?答:1、崇高的思想品德2、良好的职业道德3、过硬的专业素质4、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5、良好的身体素质6、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7、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8、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9、想象、创新能力10、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我认为,崇高的思想品德是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桥梁,是后一代的培养者。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他(她)们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感受到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崇高感.教师的人格渗透于教师劳动的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
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终身受益。
第一,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
第二,一名优秀教师必须以人为本。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应注意:学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所有价值观念的核心,想象、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人格素质1、崇高的思想品德。
2、良好的职业道德.5、行为示范,言传身教。
4、懂得尊重。
3、文明的言谈举止.二、专业素质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1)、言语表达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3)、教育智力.三、心理素质四、良好的身体素质。
第三,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热爱书籍,酷爱读书的教师。
第四,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
第五,一名优秀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第三,要具备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第一,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渊博的知识.首先,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其次,坚持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理解教育价值论和教学方法论.教育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有着多种的培养,因此必须从人的现代发展意识上认识教育的价值。
教师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教师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我想,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一、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态度。
首先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并按时完成任务。
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耐力较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等方面。
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
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要“予人健康",首先要“自己健康”,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坦荡宽广的胸怀、积极进取的精神、正确的角色认知、饱满的工作热情、融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这些都是为人师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第三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个性即特色.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切。
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挥洒着自身个性.教师良好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会如春风化雨,在教育活动中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忠于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位师德上失衡的教师远比一个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可怕。
因此,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堂上,教师所传授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学识.而且代表着社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品德、人格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引导.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以国家所提倡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体现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为执教的根本。
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一】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素质结构(一)素质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与主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特质。
素质具有基础性、相对稳定性、结构整合性和发展潜在性的特点。
教师素质是以人的一般素质为基础,通过人与职业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基本品质的总和。
(二)素质结构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维度。
1.生理素质教师的生理素质主要由人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表现为有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征,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特点,主要是人脑的特点,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起基础作用。
2.科学文化素质(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科学文化素质中活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①对教育事业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乐于从教的敬业精神。
②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人本精神。
③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和严格自律的“师范”意识。
④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积极和谐的人际意识。
(2)文化科学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①深厚而系统的所教学科专业知识。
②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③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学科知识④活的心理学科和教育学科知识。
3.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先天生理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决定的,表现为心理品质,处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层次,起中介和核心作用。
教师心理素质又可分为一般心理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
二、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教师一般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可以归纳为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
(一)认知品质认知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机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征因素,是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
教师的能力特征是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的心理素质。
1.敏锐的观察力;2.准确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优良的思维品质;5.善于分配注意力。
浅论幼儿教师入职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
浅论幼儿教师入职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幼儿教师,作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者和引导者,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
然而,对于刚刚入职的幼儿教师来说,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教育理念和职业角色,心理适应问题成为了他们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从幼儿教师入职心理适应问题入手,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幼儿教师入职心理适应问题1.职业角色转换困难对职业角色认知不清,不知道如何履行教师职责;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幼儿教育场景;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不足,担心无法胜任工作。
2.工作压力过大教育任务繁重,需要同时面对多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期望值过高,对教师的教育成果要求严格;工作时间较长,节假日较少,身心疲惫。
3.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与同事沟通不畅,难以融入团队;与家长关系紧张,容易产生误解;对孩子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孩子排斥。
二、幼儿教师入职心理适应对策1.加强职业培训明确职业角色定位,帮助教师了解教师职责;提供实践机会,让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开展心理辅导,帮助教师调整心态,增强信心。
2.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确保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工作;调整工作制度,适当增加节假日,让教师有时间休息;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教师缓解压力。
3.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需求,共同促进孩子成长;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孩子个体差异,赢得孩子信任。
4.培养心理素质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困难,勇于寻求帮助,不害怕失败。
幼儿教师入职心理适应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培养心理素质等对策,才能让新入职的幼儿教师更好地适应工作,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有时候,新教师们会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
他们可能会在夜深人静时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一名幼儿教师。
这种内心的挣扎,往往来自于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
比如,面对孩子们的哭闹,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摘要】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是教师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
教师心理素质包括情绪稳定、应变能力、自我控制等方面。
为了提升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心理调适方法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面对工作压力,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调解和放松的方法来减轻压力。
关键的工作适应因素包括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处理和职业发展规划等。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不仅对教师本人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应该重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
【关键词】教师、心理素质、职业适应、重要性、方面、提升、工作压力、适应方法、关键因素。
1. 引言1.1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表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
一个心理素质好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以及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情绪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责任感、同理心、沟通能力等方面。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适应的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新的教育政策。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自身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位教师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其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职业应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刘国玉在当今职业教育的形式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正在进行,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怎样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应具有崇高的师德、现代教育观念、较高的教学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终身学习的观念、创新精神应当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一、要具备现代教育观念现在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对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质量观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学生潜能的发挥,是人的个性的塑造,是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差异性和个别性,即个人特长的发挥,是学生的和谐发展。
因此,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当前,现代教育观念是否已在广大教师头脑中确立了下来?然而,大多数教师仍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技能”,而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要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等现代教育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任重道远。
只有主导中国教育的深层价值观念真正体现时代精神,课程改革才能在高起点上实施。
一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仅局限于教材改革,只要按新教材教学就行了。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
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教材改革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教师进修制度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都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构成因素。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不可等闲视之。
二、崇高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提高教师各项素质的动力,是教师形象的突出体现,也是办好一所学校、取得社会良好评价的重要原因。
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老师最值得学生尊敬和热爱。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教师的师德素养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灵魂。
因此,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去影响学生。
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素质造就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
对于教师而言,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紧张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教育变革发展趋势。
而心理健康则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是保证教师职业生涯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首先,教师要具备积极的心态,以应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和压力。
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必将伴随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他们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力去面对,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就变得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职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避免出现压力过大而影响身心健康的情况。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教师需要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通过自我关爱和适度缓解来应对承受的压力。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自我认知和提升自我意识。
任何一位教师都需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首先,他们应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和潜力,研究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领域,设置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生涯目标,以推动自己走向更高的职业阶段。
其次,教师要注重公平和公正的自我评估,多倾听来自其他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最后,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技巧和方法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借助网络平台、专业论坛、教育研讨会等渠道,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此外,适当参加一些心理健康咨询和交流活动,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处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互相关联,对于实现自我价值和为社会做出贡献,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提升自我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和社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需要重视和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战略,以更自信、自主和健康的方式面对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有哪些
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有哪些教师是传递知识、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角色,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还应当具备一系列的基本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
以下是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概述。
一、职业道德素养1.1 爱国守法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
1.2 爱岗敬业教师应忠诚于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尽职尽责,追求教育教学工作的卓越。
1.3 为人师表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1.4 教书育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取得均衡发展。
二、专业素养2.1 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2.2 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应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2.3 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心理素养3.1 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2 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冷静,积极应对。
3.3 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四、身体素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五、社交素养5.1 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能够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5.2 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同事共同协作,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应有的基本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和社交素养等。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1:教师应如何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其职责是教书育人,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面对处在心理发展、灵魂成长的纯洁无邪的学生,如果教师本身的性格怪癖、情绪急躁、或者心态不良来面对学生,他又如何要求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又怎能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健康良好的人格情操?因此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健康教育的前提。
关注教师的心里健康从教育的角度看,甚至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
一:教师遇到挫折,应勇于面对,并将挫折作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二:要正视自己的自身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多与同事交往,交流思想,广交朋友,当遇到烦心事,有机会向朋友倾诉。
工作中与同事通力协作,共同成长,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成长过程。
三: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对工作有益的事,如阅读、写作、书法及文体活动来放松自己,自得其乐。
工作之余,要多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欢喜老师自然开心。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保持健康的、良好的心态,旺盛的精力,用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国家的科教兴国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2 、教师的问题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怎样的影响?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如自闭倾向,一定会使他对学生的需要了解不够,使他投入的关心不够,影响他与学生的关系。
我们换个角度,对比行为习惯较好的老师与不太好的老师。
有些老师心理比较阳光,他们反省自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别人也同样是对事不对人,所以他们即使很严厉,也依然能得到学生们的信任,认为老师这样做是为自己好。
但是另一些老师,经常把问题上升到人格程度,比如,他自己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会认为自己不是教书这块料。
到了学生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会很自然的批评学生不是学习的料。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策略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策略发表时间:2015-06-17T16:37:00.68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2期供稿作者:刘丽华[导读] 作为教师自己,更是要学会自我调适。
沧州市第十三中学刘丽华作为教师自己,更是要学会自我调适。
自助是一种直接、便捷、根本的救助方法。
而且,“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就是育人,他们有这样的优势为自己疗伤。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大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
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谈。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能适应我国当代学生大多享受关怀过多、耐挫能力相对较差,甚至已经多被冠以“小皇帝”等称号,这对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不断变化,根据当代教育对象的现实情况,笔者以为,评判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标准给予着重考虑:1.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2.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3.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4.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5.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真诚、多于消极态度。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教师心理健康是指
教师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
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特质外,还应具有教师职业所决定的心理素质要求。
教师不但是“经师”,而且必须是“人师”。
由于教师角色的独特性,一名教师,除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完善的知识结构、健全的能力结构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不健康,往往会出现处事偏激、赏罚无度,使师生关系恶化,引起学生的情绪困扰。
另外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
心理健康的教师可通过自身影响,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其专业学科知识和日常教育活动显得更为重要。
心理健康对教师个人,对其从事的育人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师在加强师德修养、强化知识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必须知晓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有的放矢地调整心理状态,优化心理素质结构,不断提升自身心理健康维护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好地教书育人。
那么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教育心理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有人认为应包括:角色认同、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了解自我等;有人认为应包括: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师德、自我意识良好等。
下面,我们根据教师的职业特性,从心理素质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紧密联系,具有完善心理素质的教师心理必然是健康的。
教师的心理素质从形式上划分主要包括:角色认知、角色体验、角色期待、人格品质、自我意识等内容。
从心理素质结构出发,我们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应包含以下内容:良好的角色认识和体验。
其包括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两个方面的内容。
认同即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悦纳即愉快地接受教师职务现状,并以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对待每项工作,每名学生。
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承认教师这种专业身份,并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
《2.0_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4年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学分析一、引言1. 本次分析的目标是为了深入探讨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还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遥影响。
二、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1. 情绪稳定性:幼儿教师需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情绪稳定性有助于教师保持岑寂,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
2. 自我调节能力:幼儿教师需要不息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适应不同情境和幼儿的需求。
3. 自大心:自大心的建立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应对教育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
4. 自我发展认识:幼儿教师需要不息进修和成长,具备自我发展认识有助于教师持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5. 挫折承受力: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具备挫折承受力有助于教师保持积极的心态。
6. 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同事、领导等各方面建立良好的干系,共同增进幼儿的发展。
三、质量评估1. 内容质量:本文内容全面,涵盖了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主要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2. 语言表达:文章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易于理解。
3. 结构安排:文章结构合理,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层次分明,有利于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四、改进建议1. 加强心理素质相关理论的进修,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理论知识水平。
2. 开展心理素质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实践应用能力。
3. 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五、结论总的来说,本文对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建议加强心理素质理论进修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效劳。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基本内涵。
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职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及心理素质要求。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可以帮助教师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 地创新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可以帮助教师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 创新教学策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可以激发教师 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 对教学过程中的挑战。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可以帮助教师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 地创新教学环境。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对教师个 人职业发展的意义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对教师 个人成长的促进
2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对教师 专业发展的支持
3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对教师 职业发展的影响
4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对教师 人际关系的改善
5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对教师 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增强教师的职业竞争力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 压力的能力
增强教师的沟通能力,更好地与 学生和家长沟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 质量
提高教师的自我认知,促进个人 成长和发展
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
提高教师的心理 健康水平
增强教师的教学 能力
促进教师的职业 成长
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幸福感。 心理健康教学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价值感。
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合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动整个人类生存与延续方面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曾将"天,地,君,亲,师"供奉一堂,使为师者成为"无所不知"的人之楷模,备受尊崇。
很少有人怀疑教师有人格及心理适合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持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
正如《学会生存》中所阐述的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协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因为信息源急剧增多,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教师如果以有限的知识或权威的地位很难驾驭课堂。
难怪很多教师都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感觉。
所以,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合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增强教师角色责任教师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心理状态或多或少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
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变革,使教师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持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角色期望和职业态度。
过去,教师在工作中以追求物质利益为耻,以"园丁"或"蜡烛"似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职业理想。
不过,随着商品意识持续对教育的影响和渗透,教师固有的道德价值观开始动摇、解体。
教师行业出现不安心工作、人员流动、跳槽等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很难肯定当前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都是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担负起教师角色责任的人;已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未必都适合做教师或者能够安心地从教。
所以,学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师的职业适合和社会适合作为建设教师队伍的先决条件。
(一)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变化。
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水平。
有的教师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上课学生不爱听,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假如还不能把握住教学角色,无法适合教育技术革命的形势,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点及方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终为学校教育所淘汰。
在掌握、使用计算机技术及接受信息方面,很多中小学生已经露出"后生可畏"的势头。
如,学校要求教师学做教学课件、网页,很多学生却已经学在老师的前头了。
坐在电脑台前,做老师的有时也不得不向学生请教弄不清楚的地方。
所以,教师有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动学生素质发展。
(二)树立准确的学生观。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者。
俗语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教师一方面要确立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要明确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即有什么样的"学生观"。
所以,教师要弄清楚下列问题:(1)在教学层面上,学生是"人",不是"容器"。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与教师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
学生有不可剥夺的受教育权。
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更要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尊重、理解学生。
学生的个性不同,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和个别引导。
如,性格外向者,喜欢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能大胆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但是课后作业较马虎,不爱认真复习;而性格内向者,课堂反应缓慢,但是课后肯花时间认真做作业;还有一些性情顽劣,不爱学习的学生并非因为智力低下,更多的是因为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
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反之,采用简单说教,粗暴干涉的"高压政策",或者迁就学生,放任不管,都不可能受到教育效果;(2)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
现代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重。
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势必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
学习成绩优秀并不能预示或取代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
在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社会暴力事件以及品德行为问题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学生。
心理学专家己向学校和家长们发出"好孩子是问题孩子"的呼声。
成绩好的学生或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就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努力、自律水平强,在学校一向得到老师的重视和爱护,家长对这些孩子也很放心,忽视了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挫折。
"好学生"为了达到老师和父母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在言行上过于苛刻要求自己,压抑了心理需要和个性发展。
一旦遭遇到挫折或接触社会便会产生内心冲突,引发意想不到的行为后果;而成绩差或表现不好的学生更容易被老师所嫌弃,家长也多以批评、指责的语言相待。
学生一旦接受这种教育态度和期望将导致更为恶化的表现行为。
所以有人经过调查发现,成绩中等的学生因为他们在校接受心理负面压力少,以后步入社会更容易出人头地,更能充分发挥其个性及才干;(3)在学校人际交往中,教师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技巧,如,善于向学生"示爱",有同情心;让学生理解自己的言行,不放纵、迁就学生;以身作则,做事有原则、立场。
(三)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不但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同时也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
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对学生起着仿效作用。
教师工作一向复杂而繁重,如果仅仅从经济报酬上看是体现不出它的劳动价值。
教师劳动价值充分体现在其具有的社会性。
一名教师,不论他的性格如何,是否适合做教师,但他心里自然明白自己在怎样教育学生,能教到什么水准。
教师有普通人所有的一切需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
但教师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拥有更多的是无形的报酬。
那种将教师作为不得已而从之的职业想法,不喜欢教学,随意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或将商品意识纳入教育行为,不专心教学,热衷于有偿家教等,都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
陶行之先生曾满怀信心地指出:"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这仍是党和国家对我们教师的殷切期望。
二、解决教师工作压力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它行业的人。
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
我们知道,适度的工作压力能够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如心悸,神经衰弱,消化不良,沮丧,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等。
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一)教师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持续改变。
在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
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
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
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冲突。
(二)自我期望值过大,追求"完美主义"。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
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并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
这种追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水平、机遇等。
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怪、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
我校"心理辅导室"在心理咨询中发现,优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超过普通教师,如担心公开课上得不成功;害怕学生在竞赛中发挥不出成绩;拿不准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等。
所以,教师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调整、确立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才能在真实的世界里发挥工作的潜能。
(三)教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怎样评价教师,教师能否能接受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心理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工作若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反之,教师若对评价结果不满,担心因为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
但在评价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如果以教学优劣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呢?若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为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学生在学习技能及学习成绩方面存有着很大的差异。
而教师往往忽略或不愿意接受这种差异。
凡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各科老师最大的精力似乎都放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
不管这个学生是否有水平学好,不管他对教学有什么样的感受,也不管他还有什么优点和特长,反正考试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挂钩。
令人欣慰的是近期来很多学校,特别是小学,根据教育部减轻课业学生负担的指示,强调教育以促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了教师工作中的压力;教师评价的另一个问题是评价方式简单划一;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完善教学、教育过程。
现在学校实行终结性评价,结果基本上体现在对教师的奖惩上,无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而形成性评价更能注重教学、教育过程,如教师怎样工作,学生原有的素质水平是否有提升的机会,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等。
教师评价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最后,形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还有:学生不良的行为、人际关系、工作负荷、专业发展前景等。
当教师工作压力太大造成认知、行为障碍时,应实行心理咨询、辅导。
三、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促动教师职业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从事各项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