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客观认识自我--自制力》教学设计
2023自制力心理健康教案,菁选3篇(范文推荐)
2023自制力心理健康教案,菁选3篇(范文推荐)自制力的心理健康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认识到自制力的重要性、能够掌握培养自制力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
过程与方法:体验式;探究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各种诱惑面前战胜自己,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前进。
【教学重点】掌握自制力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自制力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自制力的小故事及身边人培养自制力的好方法。
教师了解学生,准备多媒体课件,个人自制力培养方案表。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话题课件展示《“跳马王”楼云》的故事,师讲述,学生谈此时的感受。
师明确引导学生:楼云为什么可以拿到世界冠军?除了其自身的运动天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很强自制力的人,由此可见,自制力对一个人来说是可贵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贵的自制力》一课,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培养自制力的方法教师板书(《可贵的自制力》)。
二、体验课堂探究感悟1、请同学们坐好手背过去一动不动坚持一分钟,学生尝试着这样做。
2、课件出示视频《棉花糖实验》故事,学生谈看到故事后的感受。
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棉花糖实验20世纪60年代,米切尔教授进行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即所谓的“棉花粮实验”。
在实验中,米切尔教授召集了数百名4岁的小孩,然后依次把孩子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厘,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上面放阒一块棉花糖。
他告诉小朋友,他会离开房间三会,桌上的棉花糖可以不得劲地吃掉。
但是,如果能等到3、师小结:故事中有些小孩等了20分钟,他们到底运用了哪些策略抵制诱惑呢?米切尔教授相信在实验过程中小朋友使用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1)分散注意力在米切尔教授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熟悉的动作:敲桌子、唱歌、数数、缠头发……这都是普通小孩子最常见的行为,并且小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可以分散自已的注意力。
其实,分散注意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无论诱惑何时出现,你只要转移注意力就行了。
《认识自我》课堂实录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认识自我》课堂实录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接纳自己,提高自信心。
3.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我价值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学素材、奖品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积极参与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课主题——认识自我。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认识自我”的理解。
2. 活动一:我的优点和不足(10分钟)2.1 学生分组讨论,列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3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大家接纳自己。
3. 活动二:自我描述(15分钟)3.1 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
3.2 学生相互分享,了解彼此。
3.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提高自我价值感。
4. 活动三:自我肯定练习(5分钟)4.1 教师给出肯定自己的句子,学生跟读并体会。
4.2 学生分组,相互给出肯定对方的句子。
4.3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计划。
5.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小作文,题目:“我是独一无二的”。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寻求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学生表现、家长反馈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认识自我”的掌握程度。
在后续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活动四:我的梦想与目标(10分钟)6.1 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写在纸上。
6.2 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大家给予鼓励。
6.3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实际可行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什么是自制力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什么是自制力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制力的概念,明白自制力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克服困难和干扰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内容:1. 自制力的概念:自制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
3. 培养自制力的方法:明确目标,增强意志力;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心态;养成良好习惯,锻炼自制力;寻求他人帮助,共同成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自制力的概念,明白自制力的重要性,学会培养自制力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制力,克服困难和干扰,实现人生目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出自制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制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自制力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让学生了解自制力在他们成功过程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如何培养自制力的经验和方法。
5. 课堂实践:进行一些有趣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自制力。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自制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制力。
板书设计:1. 自制力的概念2. 自制力的重要性3. 培养自制力的方法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制力的日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自制力。
2. 制定一个培养自制力的计划,并坚持执行一周。
3. 调查身边成功人士的自制力表现,写一篇调查报告。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制力的运用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3.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0.认识我自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华中师大版
10.认识我自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华中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态度。
3.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2. 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3. 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 自我调适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建立自信,提高心理素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自我调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自我评价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自我认识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互相尊重、欣赏。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学会自我反思。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我自己2. 主题:心理健康教育3. 板书内容:(1)自我认识的含义与重要性(2)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3)建立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自我调适的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自我认识的作文。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自己的行为,学会自我调适。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我认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自我认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客观认识自我--自制力》课件
同学们: 对老鼠而言,这米缸就是一块试金石。如果想
把米据为己有,代价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将 老鼠能跳出来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这个高 度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多留恋一天,多贪婪一天, 就离死亡更进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会在有明显危险的地方止步,
但能清醒地了解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的人却 不多。
表现:原先为自己定下的准则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之 动摇甚至瘫塌。比如有些人正在学习,看到有同学在踢 球,就马上不能控制自己,虽然也曾有过内心挣扎,但 最后还是给所谓的理由所击溃;有些人明知偷盗不好, 但还是被自己的物欲所击败,最后变成了惯偷……
表现:这些人不是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而是不能改正自 己的错误,他们的口头禅永远是“从明天起,我一定要改正所 有的错误,从头开始”,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们也一天天地 重复着相同的想法,一天天地更加懊恼,感觉上这种想法一天 比一天更为坚定,却始终未有一天能够成功。比如有些同学背 英语单词,想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却永远只做到了“口头革 命”……
直到有一天米缸见了底,老鼠才发现,现在自己 已经跳不出去了。它已经肥硕如猪,失去了弹跳力, 此时等待它的将是什么呢?
忍住那份甜(自制力的故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 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 诉他们说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 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 回来,我会再奖励给你们两块软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 子们守着那块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吃掉了 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 尔回来了.他履行诺言,奖励没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两块糖.
客观认识自我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客观认识自我》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客观认识自我》【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客观认识,并培养负责任的态度;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爱的情感力量,建立自尊、自信、自爱的思想体系。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一、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先用一张全身照教学班中的学生识别自己,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到自己,然后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样子。
接着,老师再在黑板上画出一张简笔画,要求学生按自己的真实形象,在纸上画出自己的完整形象。
老师可以给学生时间自己练习,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练习。
二、学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50分钟)1. 识别自己的长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通过引导和实例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
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 识别自己的短处让学生认清自己的短处,通过引导和实例让学生直面自己的缺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负责任的态度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识别学生的短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培养负责任的态度。
三、赞美自己(20分钟)1. 学生自我肯定教师以简短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让学生自我肯定,体现出自尊、自信、自爱的思想体系。
2. 培养成为自信的人教师以生动的形式,展示自己充满自信的态度,带动学生学会肯定自己,自信自强,成为一名信心十足的人。
四、总结反思(10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点,消除自身的缺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培养自信。
2.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短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让学生从年龄上理解自己的缺点和长处。
2. 让学生学会客观认识自己,放下过份的虚荣或自卑。
【教学手段】1. 老师发问、引导2. 成功案例分享3. 角色扮演4. 给生素材,让学生用逐个词语写下对自己的评论5. 组内讨论【教学评价】客观认识自我,是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一。
高中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范例
高中心理健康《认识自我》优秀教案范例第一章:导入与自我认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我,认识自我特点和优势的能力。
1.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教学方法。
1.3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
案例分享,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1.4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性格特点与自我认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性格特点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性格特点。
2.2 教学方法采用心理测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2.3 教学内容性格特点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分析不同性格特点的优势和劣势。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性格特点。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性格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及如何发挥优势和改进劣势。
第三章:兴趣与自我认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兴趣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发掘和追求自己兴趣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个人反思等教学方法。
3.3 教学内容兴趣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追求自己的兴趣。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发掘和追求自己的兴趣。
第四章:价值观与自我认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价值观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4.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4.3 教学内容价值观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4.4 教学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明确人生目标。
第五章:自我认知的实践与提升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和提升自我认知。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 教案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概念与意义2. 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3. 自我认知的实践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培养自我认知的习惯。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我认知的概念、意义、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认知的实践。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自我认知的概念、意义、方法与技巧等内容。
2. 案例材料:选取一些典型个案,用于课堂分析。
3. 小组讨论题:设计一些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4. 实践作业: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自我认知的实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小游戏,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讲解自我认知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3. 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4. 教授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如自我观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感悟,互相学习。
6. 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认知的实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情况,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热烈。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八、作业布置2. 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每天进行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记录自己的成长。
九、课后辅导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认识自我》课堂实录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认识自我》课堂实录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点和不足。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接纳和自我调整。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通过测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特点。
2. 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什么。
3.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积极面对和改进不足。
4. 自我接纳与自我调整: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调整,提高自我信心。
5.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测试法:通过性格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与他人沟通的过程。
4.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四、教学准备:1. 性格测试题:提前准备一份性格测试题,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2.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3. 教学PPT:制作一份精美的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性格测试:让学生填写性格测试题,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3. 性格分享: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感受。
4. 兴趣爱好探索: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小组内分享。
5. 优点和不足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6. 自我接纳与自我调整: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调整。
7. 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与他人沟通的过程。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客观认识自我》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客观认识自我》客观认识自我: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一课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校及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当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全面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聚焦于“客观认识自我”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小学生们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背景介绍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格特点和生活态度。
然而,由于年龄的局限和经验的欠缺,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
他们可能在面对挑战时缺乏自信,或者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
因此,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了解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
2. 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包括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潜力。
3. 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能够自信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创造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
这样,孩子们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激发他们对自身的思考和认知。
2. 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自我。
比如,组织学生完成一份自我评估问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同时,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与同学们分享。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高度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并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
专题八——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教学设计一(认识自我)
二、教学设计 我就是我,不断成长的我
【学情分析】 每位同学身上可能都有或多或少的优缺点。在自我认识方面,有些认识是积极的,有
些是消极的。通过团体辅导,让学生重新检视自我,接纳自己的优点的同时,不断克服缺 点,注意自我形象塑造,不断完善自我,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到自己给自己贴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自我标签,以及这些标签对自己的影响; 认识到自我是可以不断地变化的。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 容。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 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 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其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 定的尊重关系,反抗性成分逐渐减少。
还是心理上的我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而变化的”。 比如,在学习兴趣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自我暗示来进行改善。
【教学反思】 合理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改变自我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面临的成长课题。本课
引导同学们认识标签产生的心理暗示作用,鼓励同学们撕掉消极标签,善用积极标签,但 这仅是一个开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要反复地强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化为实 际行动。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战胜自卑,提升自信!
7.容易出问题的自卑感。 接近青年期的高中生,更加关注自己,急
切地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超越他人。这 种自我显示的欲望往往是与本人的能力有差距 的,因而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事而产生自卑 感,特别是很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自己的学习, 这种情况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也应该看到,易 有自卑感的高中生往往都有着强烈的想超越别 人的欲望。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 教案
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改进和成长。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2. 认识自己的独特性3. 正确评价自己4. 面对自己的不足5. 勇于改进和成长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我认识的意义。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讨论问题。
2. 准备小组合作任务的材料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游戏,引起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
2. 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自我认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认识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4. 正确评价自己: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
5. 面对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学会接受和改进。
6. 勇于改进和成长: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改进自己,实现成长。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自我认识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实践。
六、教学活动1. 活动一:自我认知障碍目的: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如自我文化中心、认知偏差等。
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受到这些障碍的影响。
步骤:1. 呈现案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案例中人物的行为。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背后的认知障碍。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认知障碍,以及如何应对。
2. 活动二:提高自我认知的方法目的:让学生掌握一些提高自我认知的方法,如自我反思、倾听他人反馈等。
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客观认识自我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客观认识自我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客观认识自我心理健康是人们获取幸福生活的基石,而客观认识自我则是实现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客观认识自我的能力对于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的设计,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
一、教案背景客观认识自我是指了解自己的特点、优势、兴趣、爱好以及不足之处,认识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与他人的差异,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情绪、发展个人潜力,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培养学生的客观认识自我的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助力他们在学业和人际关系方面取得成功。
二、教案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和意义;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我、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3.指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4.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客观认识自我的概念和意义;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我的态度和能力;3.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我。
四、教学内容1.客观认识自我的概念和意义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客观认识自我的概念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客观认识自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并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不需要与他人做比较。
2.主动探索自我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自我探索活动,包括填写个人兴趣、特长、爱好等问卷调查,自我反思笔记本的编写等。
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关注自身的想法、感受和表现,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3.客观评价自我引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行为。
通过观察和交流,让学生从他人的反馈中对自己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
同时,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
4.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制作展板、写作文、举办班级分享会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强调每个人的独特之处。
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己》教学设计、教案
认识自己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时间】一节课【教学理念分析】初中生正直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其发展过程中,他们还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经常对“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怎样看待我?”等问题产生困惑。
学生的自我认知对其成长发展尤为重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合理地评价自我、悦纳自我。
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积极悦纳自己,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提升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从而促使形成健康的心理。
【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自我的了解。
2、引导学生认识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
3、掌握积极悦纳自我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2)学生能够掌握积极悦纳自我的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自我意识是不断发展的,能够善于发现自我。
(2)掌握“快乐转换单”的方法。
【教学方法】游戏、讲授、冥想【教具】多媒体,自我成长单,别针【课前准备】小组分组,确定组长;试播ppt、音量;【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游戏导入(大约总用时3 分钟)教师:同学们好。
在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叫做大风吹。
吹什么呢?吹有特点的同学。
按照老师的口令,我说“大风吹”你们说“吹哪里” 我会告诉大家吹有什么特点的同学,符合这一特点的同学就迅速起立。
大家就对他们说“Hello”随着老师口令的变化,我们看哪些同学的反应速度快,明白了吗?好,那游戏现在开始。
大风吹戴眼镜的同学;大风吹双眼皮的同学;大风吹穿白色袜子的同学;大风吹O 型血的同学;大风吹喜欢旅游的同学;大风吹性格外向的同学;大风吹兴趣广泛的同学;大风吹喜欢挑战的同学;……我看到吹到后面几个特点的时候,有同学开始犹豫了,为什么呢?你们觉得怎么才能玩好这个游戏呢?(生答:要足够了解自己。
)那同学们了解自己吗?(生答:了解/不够了解)有的同学认为比较了解,而有的同学觉得不够了解,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帮助同学探索自己。
今天课程的内容是“认识自己”,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课程能够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学会悦纳自己。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我自己》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我自己》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讨论为什么我们要认识自己。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为什么我们要认识自己。
分享个人经验:让学生分享自己认识自己的经历。
第二章:我的外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外貌的接纳和自信。
2.2 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重、眼睛颜色等。
讨论外貌与内在品质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自我观察: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并记录下来。
小组分享: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外貌特征,并讨论外貌与内在品质的关系。
第三章:我的兴趣和爱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3.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讨论兴趣和爱好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思考和记录: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小组分享: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讨论兴趣和爱好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四章:我的性格特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的接纳和自信。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性格特点。
讨论性格特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思考和记录: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性格特点。
小组分享: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性格特点,并讨论性格特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我的优点和不足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讨论如何发挥优点和改进不足。
5.3 教学方法:思考和记录:让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小组分享: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讨论如何发挥优点和改进不足。
第六章:我的梦想和目标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客观认识自我》 通用版
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客观认识自我》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客观认识自我”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
-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提升。
- 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来了解自己,形成较为全面的自我认知。
教学内容- 自我认知的初步理解:介绍“客观认识自我”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 自我探索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自我反思等方式,让学生从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多方面了解自己。
- 情感态度的引导:教育学生要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激励,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来了解自己,形成较为全面的自我认知。
-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提升。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卡片等。
-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客观认识自我”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3. 自我探索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然后进行自我反思。
4. 情感态度引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要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激励。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客观认识自我》- 1. 自我认知的初步理解- 2. 自我探索活动- 3. 情感态度的引导- 4. 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自我认知”的讨论,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客观认识自我”的理解程度如何。
- 分析学生在自我探索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真实、全面地了解自己。
-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提升。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什么是自制力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什么是自制力教学内容:课题:什么是自制力?年级:三年级课时:1课时目标:1. 了解自制力的概念和作用;2. 提高学生的自制力;3.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自制力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2. 学生自制力的提高,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练习和观察。
教学准备:1. 音乐;2. 图片、PPT、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学生松懈放松;(2)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自制力的图片,并问道:“你们知道什么是自制力吗?”(3)听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什么是自制力。
2. 提供信息(10分钟)(1)老师给学生讲解什么是自制力,自制力是用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做应该做的事情。
(2)老师示范一些行为,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需要自制力,例如:吃太多零食、上网时间过长等等,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3)老师还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瓢虫的自控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模仿。
3. 实践练习(10分钟)(1)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自制力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小任务,例如:做好自己的作业、收拾自己的书包等等,让学生开始练习自制力。
(2)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给出益处和不足之处的评价,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4. 巩固练习(10分钟)(1)老师给学生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自由活动;(2)节目结束后,老师给出两个选择:放下自己喜欢的游戏退出,或者继续游戏不听老师的话,放弃自制力。
(3)让学生在班级内组成小相互求助的小组,交换自己提高自制力的方法,加强自我评估及对自己的督促。
5. 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回顾本节课内容,并希望学生能够在课下继续练习自制力;(2)教育学生时刻要有自制心,言行要自觉自律,以此来提高个人素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自制力的含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执行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高中心理健康《认识自我》教案范例
高中心理健康《认识自我》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潜能。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概念与意义2. 自我认知的方法与技巧3. 自我认知的实践与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自我介绍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自我认知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人士通过自我认知找到自己价值和方向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接纳自己。
5. 情绪调节:教授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他们做情绪的主人。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自我认知的认识和接纳自己的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实践报告,了解他们运用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自我认知相关理论知识。
2. 成功案例分享。
3. 情绪调节方法。
4. 小组讨论指导。
5. 课后实践报告模板。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自我介绍小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方式:学生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分享一个自己的小成就。
2. 活动二:案例分析目的:通过分析成功人士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方式:教师呈现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案例中人物如何通过自我认知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
3. 活动三:我的优点和不足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接纳自己。
方式:学生分组讨论,列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如何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七、教学策略1. 引导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知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认识自我--自制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认识到自制力的重要性、能够掌握培养自制力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
过程与方法:体验式;探究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各种诱惑面前战胜自己,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前进。
【教学重点】掌握自制力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自制力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自制力的小故事及身边人培养自制力的好方法。
教师了解学生,准备多媒体课件,个人自制力培养方案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话题
课件展示《“跳马王”楼云》的故事,师讲述,学生谈此时的感受。
老师明确引导学生:楼云为什么可以拿到世界冠军?除了其自身的运动天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很强自制力的人,由此可见,自制力对一个人来说是可贵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贵的自制力》一课,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培养自制力的方法教师板书(《可贵的自制力》)。
二体验课堂探究感悟
1、请同学们坐好手背过去一动不动坚持一分钟,学生尝试着这样做。
2、课件出示视频《棉花糖实验》故事,学生谈看到故事后的感受。
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棉花糖实验
20世纪60年代,米切尔教授进行了一项非常著名的实验,即所谓的“棉花粮实验”。
在实验中,米切尔教授召集了数百名4岁的小孩,然后依次把孩子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厘,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块棉花糖。
他告诉小朋友,他会离开房间一会,桌上的棉花糖不可以吃掉。
但是,如果能等到回来,就可以吃掉。
3、师小结:故事中有些小孩等了20分钟,他们到底运用了哪些策略抵制诱惑呢?米切尔教授相信在实验过程中小朋友使用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1)分散注意力
在米切尔教授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熟悉的动作:敲桌子、唱歌、数数、缠头发……这都是普通小孩子最常见的行为,并且小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可以分散自已的注意力。
其实,分散注意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无论诱惑何时出现,你只要转移注意力就行了。
(2)冷静思考,理性思考
第二种抵御诱惑的策略稍微有些复杂,是要学会换个角度来看待眼前的诱惑。
例如,对一个4风的小孩来说,他对棉花糖的印象就是甜甜的、非常好吃。
为了让小朋友抵挡棉花糖的诱惑,在离开房间彰,米切尔教授会让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来想象桌上的零食。
“我会让他们把这些棉花糖想象成棉球或云朵。
裁缝铺些4岁的孩子来说,这一招相当管用,他们会变得更有意志力。
”如果你想抵挡诱惑,你就必须以冷静、理性的眼光来看待眼前的诱惑。
良好的自制力是人们顺利完成工作和学业、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自制力还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愉快地生活。
那么,怎样来培养自制力呢?
4、智慧小语:(课件展示)决定未来是否成功的不是过去,而是你现在愿不愿意付出。
今天你所做的选择,会在明天带给你大大的回馈——只要你别那么着急吃掉“棉花糖”
三测测自己的自制力
下面有10道自制力测题,每道题有符合(A)、不确定(B)、不符合(C)三个备选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1.早上我都能按时起床,1分钟也不拖延。
()
2.一旦决定做的事情,立即就会去做。
()
3.制订好学习计划,一定会按照计划去实施。
()
4.如果作业没有完成,再精彩的电视节目也不看。
()
5.每次长跑或登山活动,一定坚持到底。
()
6.即使很累、很忙,每次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
()
7.学习上遇到困难,一般都是想尽办法自己克服。
()
8.即使对某门功课不感兴趣,也要强制自己学好它。
()
9.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一般不求人。
()
10.同学之间发生争执,能主动忍让,没有过激言行。
()
小结:结合测试,掌握自己的自制力是强还是弱。
四方法指南
同学们,在你失去自制力的时候,不妨试试下面的七个方法。
(课件
展示)
1.控制自己的时间
2.控制思想
3.控制接触的对象
4.控制沟通的方式
5.控制承诺
6.控制目标
7.控制忧虑
五谈本节课的感悟与收获(课件播放轻音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感悟与收获是:
引领学生聆听并齐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歌曲,增强学生对自制力的认识。
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迷茫阶段,对自己缺少理性认识,而且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需要更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感性材料对学生加以启发,通过课堂上的讲解、活动、和学生的亲身体会来实现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讲解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自己,约束自己,提高克制力,自控能力。
帮助学生坚定信念,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