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塔脱硫系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完整版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完整版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完整版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进入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环境。

为了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采用填料吸收塔进行二氧化硫吸收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座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以控制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二、设计要求1.设计一座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要求能够有效地吸收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

2.考虑填料吸收塔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

3.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包括吸收液的流量、喷淋密度、填料高度等。

4.对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进行优化,以提高吸收效率。

三、设计原理填料吸收塔是利用填料作为两相接触的表面,使二氧化硫气体能够与水充分接触。

在填料塔内,气相和液相逆流接触,二氧化硫气体通过填料表面的液膜扩散进入水中,从而降低气相中的二氧化硫浓度。

四、设计方案1.填料选择考虑到二氧化硫吸收的效率和经济的因素,选择聚丙烯鲍尔环作为填料。

聚丙烯鲍尔环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通量,可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二氧化硫吸收效率。

2.结构设计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包括塔体、进气管、出水管、填料支撑板和聚丙烯鲍尔环填料。

塔体采用圆形结构,直径为1.2m,高度为12m;进气管安装在塔顶部,用于引入二氧化硫气体;出水管位于塔底部,用于排出吸收后的废水;填料支撑板位于塔体中部,用于支撑聚丙烯鲍尔环填料。

3.操作条件在填料吸收塔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以下条件:(1)吸收液的流量:通过调整水泵的流量来控制吸收液的流量,使其保持在一个最佳值,以提高吸收效率。

(2)喷淋密度:通过调整喷嘴的数量和喷射角度来控制喷淋密度,使水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填料上,增加气液接触机会。

(3)填料高度:选择合适的填料高度,以确保气液充分接触,提高吸收效率。

五、设计优化1.增加填料层数:通过增加填料的层数,可以增加气液接触的机会,提高吸收效率。

但是填料层数过多会增加压降和塔的能耗,因此需要综合考虑。

(完整版)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课程设计..

(完整版)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SO2,混合气体的处理为2500m3/h,其中SO2(体积分数)8﹪。

要求塔板排放气体中含SO2低于0.4%,采用清水进行吸收。

(二)操作条件常压,20℃(三)填料类型选用塑料鲍尔环、陶瓷拉西环填料规格自选(四)设计内容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4、吸收塔接管尺寸的计算5、绘制吸收塔的结构图6、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7、参考文献8、附表目录一、概述 (4)二、计算过程 (4)1. 操作条件的确定 (4)1.1吸收剂的选择 (4)1.2装置流程的确定 (4)1.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4)1.4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4)2. 有关的工艺计算 (5)2.1基础物性数据 (5)2.2物料衡算 (6)2.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6)2.4填料层降压计算 (11)2.5吸收塔接管尺寸的计算 (12)2.6附属设备……………………………………………… ..12三、评价 (13)四、参考文献 (13)五、附表 (14)一、概述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小,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

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

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一) 操作条件的确定1.1吸收剂的选择因为用水作吸收剂,同时SO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1.2装置流程的确定用水吸收SO2属于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故为提高传质效率,选择用逆流吸收流程。

1.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用不吸收SO2的过程,操作温度低,但操作压力高,因为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堆填料,在塑料散堆填料中,塑料鲍尔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的课程设计

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的课程设计

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的课程设计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废气处理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工业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等有毒有害气体经过吸收液处理后转化为无害的硫酸或硫酸盐等物质。

以下是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的课程设计建议:一、设计任务设计一套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对污染气体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处理,将其转化为硫酸盐等物质。

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一套单级立式填料吸收塔,应考虑吸收效率、填料摆放方式、液流量和泵选型等参数。

2.选择合适的吸收液,建立吸收液稀释与循环系统,并估算其化学消耗量。

3.设计吸收塔底部的收集槽,实现二氧化硫的收集和回收。

4.制定操作规程和紧急处理方案,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参数,包括吸收液种类、填料类型和数量、吸收液循环流量和泵型号、收集槽尺寸和材质等。

2.进行吸收液配制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吸收液的组成、浓度和稀释方案。

3.根据塔内流体动力学理论,优化填料摆放方式,选择合适的填料高度和层数。

4.设计吸收塔的结构和支撑体系,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进行设计。

5.进行工艺流程模拟和设备性能计算,优化设计参数,并绘制各项工艺图纸。

6.制定操作规程和紧急处理方案,并进行模拟实验和应急演练。

三、注意事项1.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保和安全要求,确保设备能够达到相关标准和指标。

2.设计中应注重填料的选择和摆放,以及吸收液的循环流量和泵选型,这对于吸收效率和设备运行费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3.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可维护性和易操作性,尽可能地降低运行成本。

4.设计完成后应进行安全评估和性能测试,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实现高效环保的处理效果。

同时,还要注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易操作性,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估,确保设备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填料塔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填料塔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 I大学课程论文课程论文题目:填料塔的设计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2、工艺操作条件:〔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t=20℃〔3〕每年生产时间:7200h。

〔4〕选用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3、设计任务:完成填料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摘要二、设计方案简介2.1吸收剂的选择2.2吸收流程的选择2.3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2.3.1吸收塔设备2.3.2吸收塔填料2.4吸收剂再生的选择2.5操作参数的选择三、吸收塔的工艺计算3.1根底物性数据3.1.1液相物性数据3.1.2气相物性数据3.1.3气液相平衡数据103.2物料衡算3.3湍球塔工艺尺寸的计算3.3.1塔径3.3.2填料数据计算和支撑板构造3.4填料层高度3.5流体力学计算3.5.1各阶段工况气速的计算3.5.2球层压力降△P3.5.3球层扩展阶段时的膨胀高度3.6湍球塔的辅助构造3.6.1支承板及档网3.6.2除沫器3.6.3液体分布器3.7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3.8湍球塔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3.8.1全塔压降3.8.2气体动能因子3.9附属设备的计算和选择3.9.1接收尺寸的计算举例3.9.2离心泵的选择和计算四、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五、对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六、完毕语摘要:吸收操作在化学工业中是一种重要的别离方法,本次设计采用水吸收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入塔的炉气流量为2000m3/h,其中进塔SO2的摩尔分率为0.05,SO2的吸收率到达95%吸收效果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属于物理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主要为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其吸收速率主要决定于气相或液相与界面上溶质的浓度差,以及溶质从气相向液相传递的扩散速率。

本设计本设计采用填料塔,塔高8.7m,塔径0.7m,采用聚丙烯空心球填料,具有通量大、阻力小、传质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到达较好的通过能力和别离效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SO2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SO2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目的和要求二·设计任务三·设计方案1.吸收剂的选择2.塔内气液流向的选择3.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及说明)4.填料的选择四·工艺计算1.物料衡算,吸收剂用量,塔底吸收液浓度2.塔径计算3.填料层高度计算4.填料层压降计算5.填料吸收塔的主要附属构件简要设计6.动力消耗的计算与运输机械的选择(对吸收剂)五·设备零部件管口的设计计算及选型六·填料塔工艺数据表填料塔结构数据表物性数据表七·对本设计的讨论八·主要符号说明九·参考文献一·目的和要求1.进行查阅专业资料、筛选整理数据及化工设计的基本训练;2.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独立完成吸收单元的设计;用简洁的文字和图表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3.建立和培养工程技术观点;4.初步具备从事化工工程设计的能力,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5.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二·设计任务1.题目:SO2填料吸收塔2 生产能力:SO2炉气的处理能力为1500 m³/h(1atm,30℃时的体积)3 炉气组成:原料气中含SO2为9%(v),其余为空气4 操作条件:P=1atm(绝压)t=30 ℃5 操作方式:连续操作6 炉气中SO2的回收率为95%三·设计方案1.吸收剂的选择用水做吸收剂。

水对SO2有较大的溶解度,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有较低的粘度,廉价、易得、无毒、不易燃烧2.塔内气液流向的选择在填料塔中,SO2从填料塔塔底进入,清水从塔顶由液体喷淋装置均匀淋下。

3.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及说明)二氧化硫炉气经由风机从塔底鼓入填料塔中,与由离心泵送至塔顶的清水逆流接触,在填料的作用下进行吸收。

经吸收后的尾气由塔顶排除,吸收了SO2的废水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

填料塔脱硫系统课程设计

填料塔脱硫系统课程设计

填料塔脱硫系统 性能评价与优化
性能评价方法
吸收速率:填料塔脱硫系统 性能的关键因素
脱硫效率:评价脱硫系统性 能的重要指标
压降:填料塔脱硫系统稳定 运行的重要参数
腐蚀速率:评价填料塔脱硫 系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性能优化措施
优化填料塔结构:采用高效填料,改善塔内气体分布,减少流动阻力。 提高脱硫剂性能:研发高效脱硫剂,提高脱硫效率和吸收速率。 控制操作条件:优化温度、压力、流量等操作参数,提高系统稳定性。
再生等
脱硫剂选择依 据:原料气性 质、脱硫精度 要求、系统压
力与温度等
脱硫剂设计要 点:装填量、 粒度分布、流
化速度等
吸收塔设计
塔型选择:根 据工艺要求选 择合适的塔型, 如泡罩塔、筛
板塔等。
填料选择:根 据物料的性质、 处理量、操作 条件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填料。
塔内件设计: 包括液体分布 器、气体分布 器、除沫器等
改造背景:原有脱硫系统效 率低下,不能满足环保要求
经验教训:注重技术更新和设 备维护,及时跟进环保政策
某焦化厂脱硫废水处理案例
案例背景:某焦化厂采用湿式脱硫工艺,产 生大量脱硫废水
处理流程:废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去除悬 浮物和重金属离子后,进入中和池调节 pH值,再进入反应池进行化学反应,最 后进入澄清池进行泥水分离
案例背景:某电厂为满足环保要求,需进行脱硫系统改造 设计方案:采用填料塔脱硫技术,结合实际工况进行系统设计 工艺流程:包括烟气进入、洗涤、反应、排放等环节 运行效果:脱硫效率高,运行稳定,满足环保标准
某化工厂脱硫系统改造案例
改造方案:采用新型填料塔 技术,优化工艺流程
改造效果:脱硫效率显著提 高,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SO2气体填料吸收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SO2气体填料吸收塔
-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4, 《塔设备设计》化工设计设备全书编委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1.概述
塔设备是炼油、化工、石油化工等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气液传质设备。根据塔内气液 接触部件的形式,可以分为填料塔和板式塔。板式塔属于逐级接触逆流操作,填料塔属 于微分接触操作。工业上对塔设备的主要要求: (1)生产能力大(2)分离效率高(3) 操作弹性大(4)气体阻力小结构简单、设备取材面广等。 塔型的合理选择是做好塔设备设计的首要环节,选择时应考虑物料的性质、操作的 条件、塔设备的性能以及塔设备的制造、安装、运转和维修等方面的因素。板式塔的研 究起步较早,具有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适应性强、易于放大等特点。 填料塔由填料、塔内件及筒体构成。填料分规整填料和散装填料两大类。塔内件有 不同形式的液体分布装置、填料固定装置或填料压紧装置、填料支承装置、液体收集再 分布装置及气体分布装置等。与板式塔相比,新型的填料塔性能具有如下特点:生产能 力大、分离效率高、压力降小、操作弹性大、持液量小等优点。 近年来由于填料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效、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 能力和分离能力,由保持了压力降小及性能稳定的特点,因此填料塔已被推广到大型企 业设备中。在某些场合,还代替了传统的板式塔。随着对填料塔的研究和开发,性能优 良的填料塔以大量的用于工业生产中。 近年来,国内外对填料的研究与开发进展很迅速,新型高效填料的不断出现,是填 料塔的应用更加广泛,直径达到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大型填料塔 在工业上已非常罕见。 填料塔的使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人们对它的研究从末中断。特别是近些年,由于 性能优良的新型填料不断开发,改善了填料层内气液两相的分布与接触情况,使填料塔 的负荷通量增大,阻力降低,效率提高,操作弹性加大。所有这一切促使了填料塔的应 用日趋广泛。 填料塔的设计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确定设计方案 (包括流程的确定、吸收剂的选择、操作温度和压力的确定) ;(2 )填料的类型和选择(填 料的选择要考虑其传质效率、通量、填料层压降和填料的操作性能) ;(3)填料塔工艺尺 寸的计算,包括确定塔径填料层高度等尺寸。 (4)计算填料层压降; (5)进行填料塔塔 内件的设计与选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SO2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SO2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目的和要求二·设计任务三·设计方案1.吸收剂的选择2.塔内气液流向的选择3.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及说明)4.填料的选择四·工艺计算1.物料衡算,吸收剂用量,塔底吸收液浓度2.塔径计算3.填料层高度计算4.填料层压降计算5.填料吸收塔的主要附属构件简要设计6.动力消耗的计算与运输机械的选择(对吸收剂)五·设备零部件管口的设计计算及选型六·填料塔工艺数据表填料塔结构数据表物性数据表七·对本设计的讨论八·主要符号说明九·参考文献一·目的和要求1.进行查阅专业资料、筛选整理数据及化工设计的基本训练;2.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独立完成吸收单元的设计;用简洁的文字和图表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3.建立和培养工程技术观点;4.初步具备从事化工工程设计的能力,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5.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二·设计任务1.题目:SO2填料吸收塔2 生产能力:SO2炉气的处理能力为1500 m³/h(1atm,30℃时的体积)3 炉气组成:原料气中含SO2为9%(v),其余为空气4 操作条件:P=1atm(绝压)t=30 ℃5 操作方式:连续操作6 炉气中SO2的回收率为95%三·设计方案1.吸收剂的选择用水做吸收剂。

水对SO2有较大的溶解度,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有较低的粘度,廉价、易得、无毒、不易燃烧2.塔内气液流向的选择在填料塔中,SO2从填料塔塔底进入,清水从塔顶由液体喷淋装置均匀淋下。

3.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及说明)二氧化硫炉气经由风机从塔底鼓入填料塔中,与由离心泵送至塔顶的清水逆流接触,在填料的作用下进行吸收。

经吸收后的尾气由塔顶排除,吸收了SO2的废水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

【精品】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_化工原理毕业论文

【精品】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_化工原理毕业论文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教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轻化0802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0年11月 18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5℃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清水洗涤洗涤除去。

入塔的炉气流量为6000m3。

文氏管吸收器结构简单、设备小、占空其中的SO2间少、气速高、处理量大、气液接触好、传质较容易,特别适用于捕集气流中的微小颗粒物。

但因气液并流,气液接触时间短,不适合难溶或反应速度慢的气液吸收,而且压力损失大(800~9000h),能耗高4. 液膜吸收器:在液膜吸收器中,气液两相在流动的液膜表面上接触。

液膜是沿着圆管或平板的纵向表面流动的。

已知有三种类型的液膜吸收器:列管式吸收器:液膜沿垂直圆管的内壁流动;板状填料吸收器:填料是一些平行的薄板,液膜沿垂直薄板的两测流动;升膜式吸收器:液膜向上(反向)流动。

目前,液膜吸收器应用比较少,其中最常见的是列管式吸收器,常用于从高浓度气体混合物同时取出热量的易溶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硫)的吸收。

填料吸收器填料吸收器是装有各种不同形状填料的塔。

喷淋液体沿填料表面流下,气液两相主要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接触。

设备单位体积内的填料表面积可以相当大,因此,能在较小的体积内得到很大的传质表面。

但在很多情况下,填料的活性接触表面小于其几何表面。

5. 填料吸收器:填料吸收器一般作成塔状,塔内装有支撑板,板上堆放填料层。

喷淋的液体通过分布器洒向填料。

在吸收器内,填料在整个塔内堆成一个整体。

有时也将填料装成几层,每层的下边都设有单独的支撑板。

当填料分层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常装有液体再分布装置。

在填料吸收器中,气体和液体的运动经常是逆流的。

而很少采用并流操作。

但近年来对在高气速条件下操作的并流填料吸收器给予另外很大的关注。

在这样高的气速下,不但可以强化过程和缩小设备尺寸,而且并流的阻力降也要比逆流时显著降低。

填料塔课课程设计书

填料塔课课程设计书

填料塔课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填料塔的基本概念、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填料塔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结构。

(2)了解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3)学会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

(4)了解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填料塔进行初步设计。

(2)具备分析解决填料塔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能够充分考虑环保因素。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填料塔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

2.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3.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

4.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5.填料塔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填料塔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填料塔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填料塔性能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原理》、《填料塔设计与应用》等。

2.参考书:《化工设备设计手册》、《填料塔研究进展》等。

3.多媒体资料:相关视频、图片、动画等。

4.实验设备:填料塔性能实验装置。

5.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论文、企业案例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清水吸收SO2填料吸收塔设计

清水吸收SO2填料吸收塔设计

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设计一台SO气体填料吸收塔2二、设计条件:气体冷却到30℃,用20℃清水洗涤出去SO2气体流量:2575m3/h空气和SO混合气2摩尔分率:0.06混合气中SO2吸收率:94%SO2操作方式:连续操作操作温度:20℃操作压力:101。

33kPa三、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确定设计方案;2.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合理选择填料;3.确定塔径、填料层高度等工艺尺寸;4。

计算填料层压降;5。

填料塔附属高度及其附件。

四、设计基础数据:参考教材及参考资料.五、设计成果:1。

设计说明书一份;2.填料吸收塔主体设备图;3.填料吸收塔工艺流程图。

注:吸收塔常规操作,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不变,近似为清水温度目录1、概述 (2)1。

1吸收的定义 (2)1。

2吸收的目的 (2)1。

3填料吸收塔简介 (2)2、设计方案简介 (2)2.1吸收剂的选择 (3)2。

2吸收流程的选择 (4)2.2。

1气体吸收过程分类 (4)2.2。

2吸收装置的流程 (4)2.3填料的类型和选择 (5)2。

4设计步骤 (6)3、工艺计算 (6)3.1基础物性数据 (6)3。

1.1液相物性数据 (6)3.1。

2气相物性数据 (6)3.1.3气液相平衡数据 (7)3。

1.4物料衡算 (7)3。

2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8)3.2。

1塔径的计算 (8)3.2。

2填料层高度计算 (11)3.2。

3填料层压降计算 (14)4、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5)4。

1除雾沫器 (15)4.2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5)4.3液体再分布器--—-升气管式液体再分布器 (17)4。

4填料支撑装置 (17)4。

5填料压紧装置 (17)4。

6气体和液体的进出口装置 (17)5、设计结果汇总 (19)6、主要符号说明 (20)7、设计评述 (21)8、参考文献 (22)1、概述1.1吸收的定义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不同气体的分离。

填料塔课程设计模板

填料塔课程设计模板

填料塔课程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填料塔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性能及其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1.了解填料塔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掌握填料塔的内部流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3.熟悉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常用填料类型。

4.了解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填料塔进行基本设计计算。

6.具备分析填料塔运行性能的能力。

7.能够针对具体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填料塔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环保产业的关注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填料塔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性能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填料塔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填料塔的内部流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3.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常用填料类型。

4.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填料塔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类型。

第3-4课时:填料塔的内部流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第5-6课时:填料塔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常用填料类型。

第7-8课时:填料塔在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填料塔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设计计算方法等知识,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填料塔应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安排填料塔性能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填料塔的运行性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1500m3 hSO2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500m3 hSO2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1500m3 /hSO2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设计者姓名:万骏指导教师:系专业班学号说明书共23 页图纸 1 张设计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完成时间年月于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5℃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清水洗涤除去其中的SO2。

入塔的炉气流量为650m3/h,其中进塔SO2的摩尔分数为0.05,要求SO2的吸收率为95%。

吸收塔为常压操作,因该过程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基本不变,可近似取为清水的温度。

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量的1.5倍。

2.工艺操作条件:(1) 操作平均压力常压(2) 操作温度t=20℃(3) 每年生产时间:7200h。

(4) 所用填料为D N38聚丙烯阶梯环形填料。

3.设计任务完成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 (1)1绪论 (2)1.1吸收技术概况 (2)1.2吸收过程对设备的要求及设备的发展概况 (2)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1.3.1吸收的应用概况 (3)1.3.2典型吸收过程 (3)2设计方案 (4)2.1吸收方法及吸收剂的选择 (4)2.1.1吸收方法 (4)2.1.2吸收剂的选择: (4)2.2吸收工艺的流程 (5)2.2.1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5)2.2.2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6)2.3操作参数的选择 (6)2.3.1操作温度的选择 (6)2.3.2操作压力的选择 (6)2.3.3吸收因子的选择 (7)2.4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8)2.4.1吸收塔的设备选择 (8)2.4.2填料的选择 (8)3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9)3.1基础物性数据 (9)3.1.1液相物性数据 (9)3.1.2气相物性数据 (9)3.1.3气液平衡数据 (9)3.2物料衡算 (10)3.3塔径的计算 (10)3.3.1塔径的计算 (10)3.3.2泛点率校核 (11)3.3.3填料规格校核: (11)3.3.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11)3.4填料层高度计算 (11)H计算 (11)3.4.1传质单元高度OG3.4.2填料层高度Z的计算: (12)3.5填料层压降ΔP的计算: (12)3.6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13)3.7液体分布器计算 (14)3.8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14)3.8.1液体分布器 (14)3.8.2液体再分布器 (15)3.8.3填料支撑板 (15)3.8.4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 (15)3.8.5、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16)结论 (17)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主要符号说明 (20)第 I 条第 II 条摘要在化工生产中,气体吸收过程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是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

课程设计二氧化硫吸收塔

课程设计二氧化硫吸收塔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合气体中的SO2,其余为惰性组分,采用清水进行吸收。

1.2、工艺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25℃表一工艺操作条件1.3、设计任务:(1)吸收方案和工艺流程的说明(2)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计算;(3)填料吸收塔设备设计;(4)制备工艺流程图、设备图;(5)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2.1、吸收剂的选择吸收塔或再生塔内气液相可以逆流操作也可以并流操作,由于逆流操作具有传质推动力大,分离效率高(具有多个理论级的分离能力)的显著优点而广泛应用。

用水吸收SO2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选用逆流吸收流程。

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O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2.2 填料的选择填料的选择包括确定填料的种类,规格及材料。

填料的种类主要从传质效率,通量,填料层的压降来考虑,填料规格的选择常要符合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

填料的材质分为陶瓷、金属和塑料三大类。

对于水吸收S02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所了散装填料。

本设计中采用散装填料,工业常用的主要有选用DN16、DN25、DN38、D N50、DN76等几种规格。

同类填料,尺寸越小,分离效率越高,但阻力增加,通量减小,填料费用也增加很多。

塑料填料具有质轻、价廉、耐冲击、不易破碎等优点,多用于吸收、解吸、萃取等装置。

但其缺点是表面润湿性能差,在某些特殊场合,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表面润湿性能。

综合各点因素,在所了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塑料阶梯环填料。

表2 填料尺寸与塔径的对应关系2.3设计步骤本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设计(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二)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三)设计液体分布器及辅助设备的选型;(四)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三、装置的工艺计算:3.1基础物性数据3.1.1 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清水吸收SO2烟气的填料塔设计说明书

清水吸收SO2烟气的填料塔设计说明书

清水吸收S O2烟气的填料塔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材料工程技术班级: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日期:任务书《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清水吸收SO2烟气的填料塔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气体处理量1000m3/h(30℃,100kpa)2、进塔气体的组成:9%(体积分数)SO2,其余可视为空气3、回收其中所含SO2的95%4、吸收塔的操作温度为30℃,压力位100kpa5、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2倍6、空塔气速取泛点气速的0.65倍7、填料自选三、设计内容1、填料塔的物料衡算2、塔的主要工艺尺寸确定①塔高的确定②塔径的确定3、辅助设备的类型及作用4、绘制填料塔的设备图(CAD)5、编写设计说明书(电子版)目录第一章前言1吸收的概况2 吸收设备分类第二章设计方案2.1吸收剂的选择2.1.1 对溶质的溶解度大2.1.2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2.1.3 不易挥发2.1.4 再生性能好2.2塔内气液流向的选择2.3吸收系统工艺流程2.3.1.工艺流程图及说明2.4填料的选择2.5操作参数的选择2.5.1操作温度2.5.2 操作压力的确定第三章工艺计算3.1 物料衡算3.2 吸收剂用量3.4 塔径计算3.5填料层高度计算第四章辅助设备的类型及作用4.1 液体分布器4.2 除雾器4.3 填料压紧装置4.4 填料支撑装置第五章结束语第六章主要符号说明第七章参考文献1 前言1.1 吸收技术的概况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同一种溶剂(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

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最常见的单元操作之一。

工业吸收操作是在吸收塔内进行的。

在吸收操作中,通常将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于溶剂中的组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以A表示而不溶或微溶的组分称为载体或惰性气体,以B表示;吸收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以S表示;经吸收后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被吸收后排出吸收塔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

吸收就是吸收质从气相转入液相的过程。

大气课设填料塔设计计算

大气课设填料塔设计计算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 目:S H S 20-25型锅炉低硫烟煤烟气袋式除尘湿式脱硫系统设计学生姓名: 周永博学 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班 级: 环工13-1指导教师:曹英楠2016年7 月 1 日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班级:环工13-1 学生姓名:周永博学号:201320303014 指导教师:曹英楠技术参数:锅炉型号:SHS20-25 即,双锅筒横置式室燃炉(煤粉炉),蒸发量20t/h,出口蒸汽压力25MPa设计耗煤量:2.4t/h设计煤成分:C Y=75.2% H Y=3% O Y=4% N Y=1% S Y=0.8% A Y=10% W Y=6%;V Y=18%;属于低硫烟煤排烟温度:160℃空气过剩系数=1.25飞灰率=29%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污染物排放按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2类区新建排污项目执行。

连接锅炉、净化设备及烟囱等净化系统的管道假设长度150m,90°弯头30个。

参考文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马广大;《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罗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除尘技术》高香林..华北电力大学.2001.3;《环保设备•设计•应用》郑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火电厂除尘技术》胡志光、胡满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除尘设备》金国淼..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火力发电厂除尘技术》原永涛..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鹿政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工业通风》孙一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奚士光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除尘设备设计》金国淼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环境与工业气体净化技术》. 朱世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安全性及优化》曾庭华,杨华等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工程实例》. 钟秦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环保工作者使用手册》. 杨丽芬,李友琥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工业锅炉房设计手册》航天部第七研究设计院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火电厂烟气湿法脱硫装置吸收塔的设计》王祖培编.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199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吴忠标编.科学出版社,2002;《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分析》. 曾培华著.电力环境保护,2002。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1)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1)

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焙烧水吸收SO2炉送出的混合气体(先冷却)中的SO2,其余为惰性组分,采用清水进行吸收。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m3/h 1800含量(体积分数)5%混合气体SO2的回收率不低于97%SO2(二)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常压混合气体的温度23℃(2)操作温度 20℃(三)设计内容(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设计方案简介2.1方案的确定用水吸收SO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程。

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O22.2填料的类型和选择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对于水吸收SO2装填料。

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N38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

和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

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

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

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2.3设计步骤本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设计(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二)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三)设计液体分布器及辅助设备的选型;(四)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三、工艺计算3.1基础物性数据3.1.1 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填料塔课程设计PPT课件

填料塔课程设计PPT课件

分重要的。
2
一、设计的实际意义
减少环境污染
社会效益
在化学工业中,气体吸收操作广泛应用于直接生产
化工产品,分离气体混合物,原料气的精制及从废
气中回收有用组分或除去有害物质等。尤其是从保
12:58
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角度出发,对废气中的H2S、
S0X、及NOX等有害物质吸收除去过程的开发研
究。本次设计清水吸收SO2的填料塔的主要意义也
13
四、吸填料类收型 填料塔的工填艺料因计子 算
填料层金属环压鲍尔降计306算 —
114
98

❖金属鞍采环矩 用E—ckert1通38 用关93.4联图计71 算填36料层压降
金先属阶根梯据气液— 负荷及—有关物性118数据,8求2 出横坐— 标值, 再环根据操作空塔气速及有关物性求出纵坐标值。通

11
12:58 12
四、吸收填料塔的工艺计算
填料层高度计算(传质单元数法)
❖ 求洗脱因数,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查表得到要用到的基础数据 ❖计算得液体和气体质量通量,气膜吸收系数 ❖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算出填料层工艺计算高度 ❖算出设计高度,进行分层
12:58
阶梯环填料 hmax 6
设计高度为7000mm,所以需要分层
12:58
7
操作流程的确定
• 操作流程主要有(1)逆流操作(2) 并流操作(3) 吸收剂 部分再循环操作(4) 多塔串联操作(5) 串联——并联混 合操作
• 常温下S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g/100ml(30°),不 满足高溶解度要求.属于中等溶解度操作,综合比较考
12:58 虑后选择逆流操作,在逆流操作下,两相传质平均推 动力最大,可减少设备尺寸,提高吸收率和吸收剂使 用效率

填料塔脱硫系统课程设计

填料塔脱硫系统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通过有害气体工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门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气态污染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气态污染物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确定气态污染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工程制图、实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等能力。

二、设计任务:某燃煤电厂需对产生的烟气进行脱硫,以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要求设计的净化系统效果要好,操作方便,投资省,并且达到要求之排放标准。

三、设计资料:1 工艺流程:采用填料塔设计2 烟气参数:烟气流量: 2×106m3/h.烟气成分:SO2浓度5000mg/m3烟气平均分子量:30.5烟气温度:150°C烟气压力:1.01×105Pa气膜传质分系数k G=1.89×10-5 kmol/m2.s.kPa3 吸收液参数:采用5%(wt%)氢氧化钠水溶液,并假定NaOH与SO2发生极快不可逆反应。

吸收塔进口液相吸收质浓度为0。

ρL=1000kg/ m3,M L=18kg/kmol(平均分子量)液膜传质分系数k L=3.54×10-4m/s4 操作参数:泛点率:85%液气比L/G=4L/ m3吸收反应温度:60°C5 气象资料:气温25°C ,1atm6 填料性能:50mm金属环鞍填料(乱堆)填料比表面积σ:75m2/ m3填料因子:110/m单位体积填料层所提供的有效接触面积a=60.75 m2/ m37 设计要求:要求脱硫效率99.9%,计算出填料塔压降。

画出填料塔的结构图,标出参数(包括填料塔的高度、直径)。

设计说明书:一、填料塔1.1 填料塔的概念及特点:填料塔是气液互成逆流的连续微分接触式塔型。

填料塔内装有各种型式的固体填充物,即填料。

液相由塔顶的喷淋装置分布于填料层上,靠重力作用沿填料表面流下,气相则在压强差推动下穿过填料的间隙,由塔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目的通过有害气体工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门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气态污染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气态污染物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确定气态污染物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工程制图、实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等能力。

二、设计任务:某燃煤电厂需对产生的烟气进行脱硫,以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要求设计的净化系统效果要好,操作方便,投资省,并且达到要求之排放标准。

三、设计资料:1 工艺流程:采用填料塔设计2 烟气参数:烟气流量: 2×106m3/h.烟气成分:SO2浓度5000mg/m3烟气平均分子量:30.5烟气温度:150°C烟气压力:1.01×105Pa气膜传质分系数k G=1.89×10-5 kmol/m2.s.kPa3 吸收液参数:采用5%(wt%)氢氧化钠水溶液,并假定NaOH与SO2发生极快不可逆反应。

吸收塔进口液相吸收质浓度为0。

ρL=1000kg/ m3,M L=18kg/kmol(平均分子量)液膜传质分系数k L=3.54×10-4m/s4 操作参数:泛点率:85%液气比 L/G=4L/ m3吸收反应温度:60°C5 气象资料:气温 25°C ,1atm6 填料性能:50mm金属环鞍填料(乱堆)填料比表面积σ:75m2/ m3填料因子:110/m单位体积填料层所提供的有效接触面积a=60.75 m2/ m37 设计要求:要求脱硫效率99.9%,计算出填料塔压降。

画出填料塔的结构图,标出参数(包括填料塔的高度、直径)。

设计说明书:一、填料塔1.1 填料塔的概念及特点:填料塔是气液互成逆流的连续微分接触式塔型。

填料塔内装有各种型式的固体填充物,即填料。

液相由塔顶的喷淋装置分布于填料层上,靠重力作用沿填料表面流下,气相则在压强差推动下穿过填料的间隙,由塔的一端流向另一端。

气、液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进行接触,其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

在塔内充填一定高度的填料,其下方有支承板,上方为填料压板及液体分布装置。

气液两相间的传质通常是在填料表面的液体和气体间的相界面上进行的。

填料塔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有阻力小和便于使用耐磨材料制造等优点,尤其对直径较小的塔处理有腐蚀性的物料时,填料塔都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感。

1.2 吸收的工艺流程图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流程如下:1.3 填料塔的组成:1、填料对填料的基本要求:(1)要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要求有较高的孔隙率;(3)经济、实用及可靠;2、填料塔的附属结构填料塔的附属结构主要有支承板、液体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和除雾器等。

(1)支承板:支承填料和填料上的持液量的,它应该有足够的强度,允许气体和液体能自由的通过。

支承板的自由截面不应小于填料层的孔隙率。

(2)液体喷淋装置:把液体均匀分布在填料层上的装置。

(常用的有:管式喷淋器、莲蓬头是喷洒器、盘式分布器)(3)液体再分布器:用来改善液体在填料层内的壁流效应的,每隔一定高度的填料层设置一个在分布器。

(4)除雾器:出去填料层上方逸出的气体中的雾滴。

(5)气体分布装置:使气体分布均匀,同时还能防止液体流入进气管。

(6)排液装置为了克服液体流过填料层时向塔壁汇集的倾向,以使液体亦能充分润湿塔中心的填料,当填料层高度较大时,常将填料层分成若干段。

为了使填料充分润湿,以避免出现干填料的状况,一般要求液体喷淋密度在10()23m h m⋅以上,并力求喷淋均匀。

为了克服塔壁效应,塔径与填料尺寸比值至少在8以上,每段填料层的高度应为塔径的3倍左右。

填料塔的空塔气速不宜过大,一般取0.5~1.5kPa/m ,液气比(L/G )为0.5~2.0kg/kg (溶解度很小的气体除外)。

二、设计计算2.1 烟气的设计计算2.1.1 已知:烟气流量:h m Q /102360⨯= 2SO 浓度:30/5000m mg C = 烟气的平均分子量:kmol kg M /5.300= 烟气温度:1500=T ℃烟气压力:Pa P 601001.1⨯=2.1.2 进入吸收塔烟气的总摩尔流量:325.1011011502732734.22102325.1012732734.226000⨯+⨯⨯=⋅+⋅=Pa P T Q V 计算得:V=57439.28kmol/h 烟气质量流量:5.3028.574390⨯=⋅=M V V ω=1751898.04kg/h烟气密度:36/8759.010204.1751898m kg Q VV =⨯==ωρ2SO 的质量流量:h kg m mg h m C Q v /10000/5000/102336001=⨯⨯==⋅ω进入吸收塔2SO 烟气的摩尔流量:h kmol molg hkg M V SO Vso /25.156/64/10000212===ω2.2 吸收液的设计计算2.2.1 已知:吸收液密度:3/1000m kg L =ρ 平均分子量:kmol kg M L /18=液气比:L/G=4L/3m2.2.2 吸收液的体积流量:h L Q GLV L /10810246600⨯=⨯⨯=⋅=吸收液的质量流量:h kg m kg h L V L L L /108/1000/108636⨯=⨯⨯=⋅=ρω吸收液的摩尔流量:181086⨯==L LL M V ω=444444.44kmol/h 2.3 填料塔工艺尺寸计算2.3.1 已知:气体质量流量:h kg V /04.1751898=ω 烟气密度:3/8759.0m kg V =ρ液体的质量流量:h kg L /1086⨯=ω 液体密度:3/1000m kg L =ρ填料因子:m /110=φ 液体粘度:s mPa L ⋅=903.0μ 重力加速度:g=9.81m/2s 液体校正系数:110001000===液水ρρψ 2.3.2 泛点气速的计算采用埃克特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5.0⎪⎪⎭⎫⎝⎛LV VLρρωω,纵坐标2.02L L V g u μρρψφ⎪⎪⎭⎫ ⎝⎛ 通用关联图在左下方的线簇为乱堆填料层的等压降线,最上方的三条分别为弦栅、整砌拉西环及乱堆填料的泛点线,与泛点线相对应的纵坐标中空塔气速u 应为泛点气速F u 。

若已知气液两相流量比及各自的密度,则可算出图中横坐标的值,由此点作垂线与泛点线相交,再由交点做平行线至纵坐标,从而求得泛点气速F u 。

横坐标5.0⎪⎪⎭⎫ ⎝⎛L VV L ρρωω=135.010008759.004.175********.06≈⎪⎭⎫ ⎝⎛⨯⨯由设计要求可知,采用乱堆填料查埃克特通用关联图得:2.02L L Vg u μρρψφ⎪⎪⎭⎫ ⎝⎛=0.14 泛点气速:()2.02.0903.08759.01110100081.914.014.0⨯⨯⨯⨯⨯==LV LF g u μφψρρ=3.81m/s 则空塔气速:u=%85⋅F u =3.24m/s 2.3.3 塔径的计算 塔径为:m u V D S 77.14360024.3102446=⨯⨯⨯⨯=⋅=ππ圆整塔径,取15m 泛点率校核:空塔气速:s m DV u S /14.336001541024262=⋅⋅⨯=⋅=ππ泛点率:%4.8281.314.3==F u u (<85%在允许范围内) 由设计资料可知:金属环鞍填料:d=50mm 填料规格的校核:83005015000>==d D (在允许范围内) 2.3.4 核算液体喷淋密度因填料尺寸小于75mm ,取()()h m m L W ⋅=/08.03min()minW L :最小润湿速率。

所谓最小润湿速率,即指在塔的横截面积上,单位长度的填料周边上液体的体积流量。

(对于直径不超过75mm 的拉西环及其他填料,可取()()h m m L W ⋅=/08.03min ;对于直径大于75mm 的环形填料,应取()h m m ⋅/12.03。

)填料的比表面积σ:32/75m m则: 最小喷淋密度:()h m m U ⋅=⨯=23min /67508.0 操作条件下的喷淋密度U :()()h m m U ⋅=⨯=2326/27.451541000108π计算可知:U>min U所以,塔径选15m 合理 2.3.5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已知:进入吸收塔烟气的总摩尔流量:V=57439.28kmol/h 气象压强:atm P 1= 脱硫效率:%9.99=η%5=ω 3/1000m kg L =ρ kmol kg M L /18=单位体积填料层所提供的有效接触面积:a=60.7532/m m 塔径:D=15m气膜传质分系数:kPa s m kmol k G ⋅⋅⨯=-25/1089.1液膜传质分系数s m k L /1054.34-⨯=进入吸收塔总烟气中2SO 的摩尔分数:00272.028.5743925.15621===VV y SO A烟气进口2SO 分压:kPa kPa P y P A A 27472.010100272.0011=⨯=⋅= 烟气出口2SO 分压:()kPa P P A A 4107472.2001.027472.0%9.99112-⨯=⨯=-=液相总浓度:3/56.55181000m kmol M V M m V n C L L T ===⋅==ρ 塔顶处:33/78.2/18/1000%5/100010002m kmol kmolkg m kg l ml M C L L B =⨯⨯=⋅⨯=ρω由设计资料可以知道,NaOH 与2SO 发生极快不可逆反应。

吸收塔进口液相吸收质浓度02=A C 所以,进行即快速不可逆化学吸收,化学反应式为:O H SO Na NaOH SO 23222+→+由化学反应可知:b=2用高浓度活性组分NaOH 吸收时,物料衡算方程式为:()()221B B TA A C C C L b P P P G -⨯-=- 代入已知数据得: AB PC 08.085.2-= 用此关系可求出塔底处1B C :3/83.227472.008.085.21m kmol C B =⨯-= 计算一下塔底和塔顶的临界浓度:令B A D D = 则在塔顶: kPa sm Pa s m kmol P k k D D b C A L G B A kp 4425107472.2/1054.3/1089.11222---⨯⨯⨯⋅⋅⨯⨯⨯=⋅= 计算得: 35/1093.22m kmol C kp -⨯= 在塔底: kPa sm kPa s m kmol P k k D D b C A L G B A kp 27472.0/1054.3/1089.11242511⨯⨯⋅⋅⨯⨯⨯=⋅=-- 计算得: 3/0293.01m kmol C kp =由此可见,无论是塔底还是塔顶,活性组分NaOH 的浓度都超过了临界浓度,化学反应仅发生在界面上,因此可以认为全塔内均由气膜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