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第32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

知识框架

即时巩固的入场劵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

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T4(孔子的思想) 复习建议:

1.学习儒家思想,要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要注意

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

景下分析评价,更要注意把握古代思想文

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2.注意区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是

本讲知识点的易错点

3.热点联系:可与当今依法治国,以德治

国等联系

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背景1.经济上:①________________,封建经济

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

的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的崛起

4.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学在民间”

派别与

代表 1.道家:春秋老子和战国庄子等

2.儒家:春秋孔子与战国孟子、荀子等

3.墨家:战国墨子等

4.法家:战国商鞅、韩非子等

主张

1.道家——老子

(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要因循自然,提倡清

静无为,知足寡欲,才能逍遥自在,希望回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点题训练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考点二董仲舒的主张

1.董仲舒

授”,提出“⑬________”和

“⑭________”

(3)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提出“三纲五

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地位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2.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与影响

措施

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起用很多⑮__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规定地方政府定期⑯__________

教育(1)⑰__________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⑱__________,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

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3)全国地方郡、县设立由⑲______垄断的各

式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1)儒学大兴并开始处于⑳______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点题训练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遵循“天命观” B.旨在神化君权

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 D.都属唯心主义

要点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

【典例训练】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可以为下列哪一思想提供理论保障( )

A.君主专制 B.天人感应

C.大一统 D.君权神授

史料研读

通向成功的试金石

史料“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据史料可知其思想为天人感应,结合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求来作答。

史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该思想有何进步性?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考点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2.黑格尔在评价中国古代文化时,认为中国人也曾提出过抽象的思想,思考过纯粹的范畴。在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中,最能印证黑格尔观点的是( )

A.《尚书》 B.《诗经》

C.《论语》 D.《道德经》

3.《论语》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成为后世历代明君推崇的自我节制原则。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

A.“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

B.“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C.“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D.“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考点二董仲舒的主张

4.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 )

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

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

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

5. 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 )

A.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

B.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

C.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

D.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

6.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董仲舒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落实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B.儒家思想成为各级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

C.大力践行“重义轻利”的社会价值观念

D.倡导“行教化、正万民”,以维护统治

7.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