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ppt课件
⑶色觉障碍: ①色盲:指对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缺乏分辨能力。
第二节 躯体感觉
❖ 概念:躯体通过皮肤及其附属的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 激,产生的各种感觉.
❖ 浅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 深感觉: 本体感觉(位置觉和运动觉)
一.本体感觉
❖概念:来自躯体深部的肌肉、肌腱和关节等处的组织 结构对躯体的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向 的感觉.
❖本体感受器: 肌梭、腱器官和关节感受器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
(2).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过程
光照
无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激活盘膜上的传递蛋白(G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
cGMP含量高
分解cGMP→cGMP↓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cGMP依赖性Na+通道关闭
外段膜Na+持续内流 (内段膜Na+泵泵出 Na+)
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 感觉神经末梢上的称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传入 神经→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征:是局部电位:
①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②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 ③可总和; ④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刺激的信息整合作用):
养和保护作用: ❖ ①可遮蔽来自巩膜侧的散射光线; ❖ ②吞噬感光细胞外段脱落的视盘; ❖ ③传递来自脉络膜的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感光细胞主要是视 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均分为外段、内段、 胞体和终足。外段呈 圆盘状重叠成层,感 光色素镶嵌在盘膜中, 是光-电转换产生感受 器电位的关键部位。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感觉器官
行波学说 行波学说: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
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但不同频率的声波, 行波传播远近及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图)
2.耳蜗的感受器电位 有三种: 1.未受声波刺激时的耳蜗的静息电位 2.受声波刺激时耳蜗产生的微音器电位 3.耳蜗微音器电位引发的耳蜗神经的动作电 位
耳蜗的静息电位 内淋巴电位:+80mv,与Na+泵有关 毛细胞静息电位:-70至-80mv
(四)视野
定义: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 所能看到的范围
特点: 白色视野兰色红色绿色 鼻侧与上方小,颞侧与下方大
临床意义:可帮助诊断眼部和脑的一些病 变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双眼同时看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 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产生立体
视觉。
2.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 物体的厚度及空间的深度或距离等感觉
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 定义:耳蜗对声音刺激的一系列反应中
最后出现的电变化
作用:传递声音信息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概述
前庭器官: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
1、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速度 变化。
2、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
3、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仍能 注视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看清物 体。
矫正:凸透镜
3.散光:用柱面镜纠正 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
不等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色素上 皮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 经节细胞层)
感光细胞层(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分布:很不均匀 黄 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 点:无感光细胞
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教学内容】掌握: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眼的调节反应;近点的概念;瞳孔对光反射;3.视网膜的感光功能;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4.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视锥细胞和颜色色觉;视觉的二元学说及其依据;色觉的三原色学说;5.视敏度的、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的概念;6.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7.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8.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9.耳蜗微音器电位定义及其特点。
熟悉: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2.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和共鸣腔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3.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4.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了解:1.感受器的概念及分类;感受器的编码作用;2.眼的折光成像原理;简化眼的主要光学参数;3.视网膜的结构特点;4.咽鼓管的功能;耳蜗的结构要点。
一、填空题1.感光细胞,分_____和_____两种。
2.眼是视觉器官,其适宜刺激是波长为_____的电磁波。
3.眼的折光系统由透明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4.睫状肌受_____纤维支配,当视近物时睫状肌_____晶状体_____,因而折光力。
5.非正视眼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种,可分别用_____、_____和矫正。
6.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_____处,而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_____部。
7.明适应时间_____,而暗适应时间相对_____。
8.夜盲症是由于_____缺乏,而引起_____减少所致。
9.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_____。
10.具有感受色光功能的是_____系统,而只具有区别明暗功能的是_____系统。
11.晶状体弹性减弱,则眼的调节能力_____,近点变_____。
12.只在白昼活动的动物,其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主要是_____;只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则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主要是_____。
13.听觉器官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所组成。
感觉器官
人眼的适宜刺激:
波长370 ~ 740nm的可见光波。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dioptric system and accommodation
(一)光的折射和眼内物像的形成
物
像
简约眼(简化眼)reduced eye 简约眼是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 设计的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
单一球面折光体系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强光下, 起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看不清物 体,1分钟左右,视觉恢复正常。 此现象称为明适应。
视杆细胞在暗处合成且大量积聚的视紫红质
强光 迅速大量分解
瞬间眼前出现光耀夺目而 看不清实物
1分钟后 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在亮光环境中感光
(三)视野(visual field) 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 此时该眼所能看到的外界范围。
适应: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 器, 而传入神经上冲动频率下降的现象。
注意:感受器的适应并非疲劳
肌梭 触觉 刺激
时间(s)
快适应(rapid adaptation) : 皮肤触觉感受器有利于感受器 再接受新的刺激 出现 快慢 慢适应(slow adaptation ): 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有 利于机体对姿势、血压等机能进 行持久的调节
3.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无 光 照
光
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激活盘膜上的传递蛋白(G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
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外段膜Na+持续内流 (内段膜Na+泵泵出Na+) 静息电位 (-30~-40mv)
分解cGMP→cGMP↓ cGMP依赖性Na+通道关闭 外段膜Na+内流↓(内段膜Na+泵继续)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第二节 视觉器官
2.远视 :前后径过短,折光力过弱。 远点消失、近点远移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3.散光
角 膜 呈 非 正 球 面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结构特点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2.骨传导 声波→颅骨振动→颞骨岩部耳蜗内淋巴振动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内耳的感音功能 (一)耳蜗的结构特点: 三个腔: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三节 听觉器官 第四节 前庭器官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感觉器官 传入通路 感觉中枢 (感受器)
感受器: 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 装置。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三)暗适应和明适应
1. 暗适应 人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最初视物不清,
经一定时间才恢复暗视力 2. 明适应
人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最初一片耀眼 光亮,片刻才能恢复明视力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外耳、中耳为传音功能 内耳 生理学 第(耳九章 蜗感觉器)官为的功感能 音功能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与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各种感受器只对一定性质的刺激高度敏感,这种特性称为特异敏感性。
每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电位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受刺激时,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特征。
当它引发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功能的完成。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四)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感觉器官ppt
三、 与视觉相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1、视力:指眼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力:指眼分辨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视角:指物体两点光线入眼通过节点相交的夹角。 视角:指物体两点光线入眼通过节点相交的夹角。 夹角越小,视力越好。 夹角越小,视力越好。
视力表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 视力表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E 字的笔画粗细和 缺口皆为1 缺口皆为1’ 。 视角 1’ = 1.0 (5.0) 视角10 10’ 视角10 = 0.1 (3.3)
通常的 语言区
次要的 语言区
人的正常听阈图
一、耳的听觉功能 听觉的产生: 听觉的产生: 声波 外耳 中耳 内耳 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一、外耳的功能 外耳的功能 耳廓:集声、 耳廓:集声、判断声源方向
外耳道:传声、 外耳道:传声、扩音作用
(二) 中耳的功能
1.鼓膜:将外耳收集到的声波传到内耳。 1.鼓膜:将外耳收集到的声波传到内耳。 鼓膜 2.听骨链 传声作用,具有增压减幅效应 2.听骨链:传声作用 具有增压减幅效应 听骨链 传声作用, 咽鼓管的作用: 3.咽鼓管的作用:平衡鼓室内外压力。 3.咽鼓管的作用 平衡鼓室内外压力。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作用: 将外界射入眼的光线经过折射后, 作用: 将外界射入眼的光线经过折射后, 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2
简化眼
眼球的前后径为20毫米,折光指数为1.33。 眼球的前后径为20毫米,折光指数为1.33。 20毫米 1.33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 述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感觉产生过程:
内 外 环 境 的 刺 激 分 析 综 合 产 生 主 观 感 觉
感觉器官的功能
•功能
产生头部空间位置觉 身体的运动觉
前庭器官
前 椭圆囊 庭 球囊
半 前半规管 规 水平半规管 管 后半规管
腔内充满内淋巴
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 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 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运动
半规管上有壶腹 壶腹内有壶腹脊 壶腹脊内毛细胞 适宜刺激为旋转变速运动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毛细胞
行光线)
来自6m以 内的光线
①视远物(>6m),不需调节可清晰成像 ②视近物(<6m) ,不调节则视网膜上成像模糊.
•折光率为60D •晶状体调节能力最强
3.简化眼(reduced eye)
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其光学参数和其他特 征与正常眼等值。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眼 一样,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二)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 能看到的范围。
鼻侧、上侧小 •受面部结构影响
颞侧、下侧大
•颜色不同视野不同
白色兰色红色绿色
(三)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定义:由明亮环境突然进入暗处,
视觉逐渐提高恢复的过程。 •主要决定于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
•视觉功能由视锥系统转为视杆系统。 2.明适应: •定义: 由暗处进入明亮环境,视觉
2.分类
(二)感觉器官(sense organ):
1.概念:由结构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 及其附属结构构成的复杂感受装置。
2.重要感觉器官---眼、耳、前庭器官等
半规管
卵圆窗 圆窗
壶腹
椭圆囊 球囊
耳蜗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 编码功能 适应现象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第九章 感觉器官
骨
迷
路
膜
迷
路
4、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骨链和卵 圆窗进入耳蜗 骨传导:(次要途径)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进而引起耳蜗内淋 巴的振动 可以判断听觉异常产生部位及原因
声波在耳内传导的主要途径
声波
耳廓(收集) 锤骨 砧骨
外耳道 镫骨
鼓膜 前庭窗
光线
折光系统
折射(空气─角膜折射最强)
折光与成像原理: 类似凸透镜.常用简约眼解释。 利用简约眼计算眼前10m处30m高的物体,视网 膜成 像0.45mm. 简约眼折光率约1.33
简约眼
(二) 眼的调节
正常人眼在安静状态下看6m以外的远物 时,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摄入眼内时近 似平行光线,经折射后正好成像在视网 膜上,所以不需要调节即可看清物体。 通常把眼在静息状态下所能看清物体的 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概念: 370~740nm 类型: 一般生理特性: 16~20 000Hz 适宜刺激(视网膜——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蜗毛细胞——一定频率的机械振动) 换能作用(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 神经的动作电位) 适应现象(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 感受器时,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下降) 编码功能(把刺激包含的信息同时转移到动 作电位序列中,起转移信息的作用)
位置改变或变速运动使内淋巴振动,引起 毛细胞兴奋,传入中枢,产生头部位置和变速 运动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二)骨半规管
为3个相互垂直排列的“C”形的弯曲小管,按 其位置分前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 每个骨半规管有两个骨脚,一个有膨大部的骨脚 称壶腹骨脚(壶腹嵴),另一个无膨大部的骨脚称单 骨脚。 壶腹嵴是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旋转变速运动时,相应半规管内淋巴液与半规管 运动不同步,刺激毛细胞兴奋,传入中枢,产生旋转 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感觉器官—视觉器官(生理学课件)
能进行视觉、听觉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 能检测视力及色觉。 能诊断听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和性质。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概述
一、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是由一些结构和功能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他们的附属结构共同组成。
意义:减少折光系统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成像更为清晰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随光线强弱而改变的现象。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即不仅光照侧瞳孔 缩小,而且对侧瞳孔也缩小。
意义:调节光入眼量、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协助诊断
3. 双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的物体时,两眼球同时向鼻侧会聚的现象 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对称点上,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止复视。
调节意义: ①人眼看近物时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晶状体变凸的最大限度; ②近点越近,表示晶状体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③一般人在40岁以后调节能力显著减退,表现为近点变远(老花眼)
一、眼的折光功能
(二)眼的调节 2. 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瞳孔调节反射:看近物时瞳孔括约肌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三)眼的折光异常
概念: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 在安静状态下,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 像的现象。
种类:远视、近视和散光。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三)眼的折光异常
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强→ 远物发来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该种形式的刺激。 换能作用:感受器将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该能量转换。 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感受刺激过程中,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的刺激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感受器
最敏感,最易接受的刺激
比如:
视网膜感光细胞:一定波长的光波 听觉感受器:一定频率的声波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概念: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量
转变成感受神经未梢上的神经冲动,这种作 用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眼的感光细胞存在于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视网膜
颜色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A、白色 B、蓝色 C、绿色 D、红色 E、黄色
声波振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向 前庭窗时
A、振幅减小,压强增大
B、振幅不变,压强增大
眼球的基本结构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眼 的 结 构
一、眼的折光功能及其调节
(一)与眼的屈光成像的光学原理
B
A
F1
A’ C F2
B’
球形界面的折光规律
(二)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为4:1:0时,产生红色感觉 为2:8:1时,产生绿色感觉
色觉与色觉障碍
色觉的三原色学说
辨别颜色是视锥细胞的功能
色觉障碍
色盲 由于缺乏相应的视锥
细胞,不能辨别颜色。 多由遗传所致。
色弱 辨别颜色的能力降低。
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胞 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 神经元网络的传递,最后由神经节细胞 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感觉器官学习要求1了解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了解光的折射与眼内物像的形成。
3掌握简化眼;眼的调节;眼的折光与调节能力的异常。
4熟悉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5掌握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力、视野、暗适应与明适应。
6熟悉传音系统——外耳与中耳的功能;声音感受器,声音传导的行波学说;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耳蜗微音器电位。
7了解前庭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各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是:A听觉器官B视觉器官C前庭器官D嗅觉器官E味觉器官2视觉器官的感觉器是:A视神经B感光细胞C角膜D晶状体E玻璃体3眼的折光系统不包括:A角膜B房水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4眼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A瞳孔的大小B角膜的折光系数C房水的折光系数D晶状体的弹性E玻璃体的厚度5使近处物体发出的辐散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的调节功能称为:A辐辏反射B瞳孔近反射C瞳孔对光反射D角膜反射E折光调节反射6远处物体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是:A近视B远视C老视D散光E斜视7对远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A眼球前后径过短B眼的折光力过弱C近点较正视眼短D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E可用凸透镜矫正8视物精确性最高的部位在:A视神经乳头B黄斑中央凹C生理盲点D视网膜周边E以上都不是9视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其感色素为视紫红质B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分C对光的敏感度较差D能分辨颜色E不能产生动作电位10对近视眼的叙述, 错误的是:A眼球前后径过长B近点较正视眼远C眼的折光力过强D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前E可用凹透镜矫正11悬韧带的放松可使:A瞳孔缩小B水晶体曲度增加C水晶体曲度减少D角膜曲度增加E角膜曲度减少12黄斑的中央凹处视敏度最高,是因为:A视杆细胞多而集中,单线联系B视杆细胞多而集中,聚合联系C视锥细胞多而集中,单线联系D视锥细胞多而集中,联合联系E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都多,单线联系13散光眼的产生原因为:A水晶体曲率半径过小B眼球前后径过长C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D眼球前后径过短E睫状肌疲劳或萎缩14与声波传导和感受无直接关系的结构是:A鼓膜B基底膜C听骨链D毛细胞E咽鼓管15声波传入内耳主要途径是:A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内耳B外耳→鼓膜→鼓室空气→蜗窗→内耳C外耳→鼓膜→听骨链→蜗窗→内耳D咽鼓管→鼓室空气→前庭窗→内耳E颅骨→颞骨骨质→耳蜗内淋巴16中耳结构不包括:A鼓膜B听小骨C鼓室D基底膜E咽鼓管17巨大爆炸声响时,迅速张口有助于保护:A前庭膜B鼓膜C基底膜D蜗窗膜E耳蜗18声波感受器是:A球囊囊斑毛细胞B椭圆囊囊斑毛细胞C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D耳蜗基底膜毛细胞E耳石19鼓膜穿孔后,患侧耳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是:A声波→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内耳B声波→鼓膜→听骨链→蜗窗→内耳C声波→鼓室空气→前庭窗→内耳D声波→鼓室空气→蜗窗→内耳E声波→颅骨→颞骨骨质→耳蜗内淋巴20感音性耳聋的病变部位在:A鼓膜B听骨链C蜗窗D耳蜗E前庭窗21内耳感音换能作用发生在:A鼓膜B前庭窗膜C蜗窗膜D前庭膜E基底膜X型题1视近物时,人眼的调节包括:A晶体状向前凸B晶体状也向后凸C晶状体也向左右凸D瞳孔缩小E两眼会聚2视近物时,瞳孔缩小的意义是:A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B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C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D使人眼的光线提前聚焦E增加眼的总折光能力3瞳孔对光反射,正确的叙述是:A受强光照射的眼将出现瞳孔缩小B对光反射具有互感性C可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D反射的感受器是视网膜E反射的效应器是瞳孔括约肌4视杆细胞的特点有:A对光的敏感度高B能分辨物体细微结构C无色觉D能区别明暗E含有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5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A视蛋白合成不足B视蛋白结构变异C视黄醛消耗过多D视黄醛合成不足E长期摄入维生素A不足6眼的折光系统包括:A角膜B房水C晶状体D玻璃体E巩膜7视锥细胞的功能是:A感受强光B感受弱光C能分辨颜色D不能分辨颜色E对物体的细微结构分辨力高8近视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眼球前后径过短B眼球前后径过长C折光力过弱D近光力过强E晶状体弹性减弱9视杆细胞的特点是:A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分B对光的敏感性高C主要接受弱光刺激D感光物质是视紫红质E不能分辨颜色10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A晶状体变凸B瞳孔缩小C瞳孔扩大D双眼会聚E晶状体折光能力降低11老视眼的特点是:A晶状体弹性降低B看近物时需戴适当的凸透镜C看远物时不需戴眼镜D玻璃体混浊E角膜混浊12鼓膜和听小骨的功能有:A使声波的振幅变小B使声波压强增大C使声波的振幅和压强都变小D使声波的振幅和压强都变大E使声波的振幅变大13前庭器官包括:A球囊B椭圆囊C半规管D前庭神经E基底膜14前庭器官可感受:A旋转运动B直线加速运动C直线等速运动D直线减速运动E头部位置的变化二、名词解释1近点2瞳孔近光射3瞳孔对光反射4眼球会聚反射5近视6远视7视力8视野9暗适应10明适应11色盲12色弱三、问答与论述题1视近物时,眼是如何进行调节的?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矫正?3暗适应是如何引起的?4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功能有什么不同?5声波是如何传导到内耳的?6试述耳蜗对声音频率的分析功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B 2B 3E 4D 5E6A 7C 8B 9A 10B11B 12C 13C 14E 15A16D 17B 18D 19D 20D21EX型题1ABDE 2AB 3ABE 4AE5DE 6AB 7ACE 8BD9ABE 10ABD 11ABC 12AB13ABC 14ABDE二、名词解释1人眼作最大限度调节时所能看清最近物体的距离,称为近点。
2看近物时使瞳孔缩小的反射,称为瞳孔近反射。
3强光照射时使瞳孔缩小的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4看近物时使两眼向鼻侧会聚的反射,称为眼球会聚反射。
5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过强,使远处物体发来的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前,以致视远物模糊的状况,称为近视。
6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使远处物体发来的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后,造成视物模糊。
经适当调节才能看清远物,但经过调节仍不能看清近物的状况,称为远视。
7眼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称为视力或视敏度。
8单眼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9从亮处进入暗室,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暗室内物体的现象,称为暗适应。
10从暗处进到强光下,起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不能看清物体,需经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11由于遗传因素,缺乏相应的视锥细胞,不能辨别某些颜色,称为色盲。
12由于健康或营养不佳,辨别颜色的能力较差,称为色弱。
三、问答与论述题1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以及两眼球会聚三个方面。
①晶状体变凸;看近物时,通过反射性调节使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弹性回缩,其前后的凸度增加,折光力增大,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②瞳孔缩小,看近物时,通过瞳孔近反射,使瞳孔缩小。
其生理意义是调节进入眼的光量和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③两眼球会聚:看近物时,通过眼球会聚反射,双眼向鼻侧会聚。
其生理意义是使双眼视网膜成像对称,产生清晰的视觉。
2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眼球的折光力过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称为近视。
近视眼看远物时,物像模糊,只有将物体移近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以看清物体。
近视眼可用适当的凹透镜加以矫正。
3从明亮的地方突然进入暗室,起初对暗室内的任何物体都看不清楚,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室内的物体。
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暗适应实际上是视杆细胞在暗处合成视紫红质速度增快,使视杆细胞恢复暗视觉功能的过程。
4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有不同的感光功能。
①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分,其功能是感受强光并能分辨颜色。
主要在白天或较亮的环境中起作用,对物体的细微结构和颜色分辨力高。
②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分,对光的敏感度较高。
主要感受弱光刺激,在夜晚或暗光下起作用,不能分辨颜色,对物体的细微结构分辩力差。
5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途径。
①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和卵圆窗传入耳蜗,称为气传导。
这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此外,鼓膜振动也可引起鼓室内空气振动,再经蜗窗传入耳蜗。
这一途径在正常情况下并不重要,但在听骨链运动发生障碍时,也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②骨传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经耳蜗骨质部传入耳蜗内淋巴液,称为骨传导。
骨传导极不敏感,一般是振动的物体直接和颅骨接触,才能引起听觉。
6声波频率的分析,主要取决于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
基底膜在蜗底部最窄,越靠近蜗顶越宽。
声波引起的基底膜振动都从蜗底开始,以行波方式沿基底膜向蜗顶部传播。
声音频率越高,基底膜最大振幅的部位越靠近蜗底部;反之,声音频率越低,基底膜最大振幅的部位越靠近蜗顶部。
当最大振幅部位的基底膜上毛细胞受到相应频率声波刺激后,发生兴奋并激发相应的耳蜗神经纤维发放冲动,冲动传至听觉中枢的相应部位,引起相应音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