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分配规律
――基于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
蒋义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102617)
摘要: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引起社会对4%的新一轮讨论。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教育投入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效应,4%的教育投入水平事实上成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一种分配规律。
关键词:公共教育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分配规律
一、研究背景
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以下简称4%)的目标,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申了这一目标。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该目标都未能实现,以至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质疑这一目标合理性的声音。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56条又一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2012年4%的目标是否应该实现,是否能够实现,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从国际范围看,一国政府教育投入水平以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国际上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或政府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度量和评价政府教育支出水平。严格地说,测算和确定公共教育支出水平最直接的方法是经费供求法,但由于这一方法需要准确测算教育经费需求和供给能力,操作难度大。因此,国际上通常采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方法。
国内许多学者多年的研究表明,4%的目标是合理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厉以宁、陈良焜、王善迈、孟明义组成的课题组,以计量回归模型探讨了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或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该项研究以38个人口千万以上的市场经济国家1961—1979年公共教育支出和GDP统计数据(换算成1980年美元)为依据,提出了测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的方法,根据此法测算当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为4.24%。陈良焜等人1992年又采用40个国家1980—1985年的数据再次证明,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平均水平为3.85%。此后不同学者运用同样方法,采用人口千万以上的数十个国家1985年以后不同时期的数据,给出了同等经济水平下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不同研究的样本数量、数据跨越时间、美元汇率等,都得出了相近的基本结论。
1作者简介:蒋义(1982.5-),男,湖南岳阳人,讲师,经济学博士,现工作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研究方向:教育财政学。
本文在考察世界上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72个国家在近三四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水平后认为,实现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4%,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投入目标,归根结底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个分配规律。如果一个国家在财政资源分配中没有遵循这一规律,会损害国家经济发展的效率和社会发展的公平。
二、指标界定和数据说明
1.指标界定
(1)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该指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一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重要指标,它还能反映一个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全社会发展教育的努力程度。鉴于我国现有统计数据中没有与国际“公共教育支出”指标统计口径完全一致的指标,故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GDP”作为替代指标。根据我国国情,1988年教育部课题研究小组与财政部多次讨论后,将该指标的分子“公共教育支出”扩大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即“除了政府预算内经费拨款,还包括城乡教育费附加,办学支出和校办产业减免税收中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2因此,严格意义上说,相同情况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GDP”比值将大于“公共教育支出/国民生产总值(GDP)”比值。
(2)人均GDP,又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2.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关于世界各国的全部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网址:/data-catalog,关于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GDP”的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每年联合发布的年度《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关于中国GDP、人均GDP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3.数据采集
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在统计某类数据时,不是每一年份中所有国家的数据都很完备。因此,本文在研究时,根据研究的需要和数据样本的完整性在数据采集时作了适当的选择。
(1)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观察每个年份分别有多少国家具有“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这一指标的统计数据,将国家数量大于等于100的13个统计年份挑选出来作为本研究的时间采样点,以确保本研究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撑。
表1: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关于“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指标统计的国家样本数量
年 份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国家数量(个)102 104 111 124 124 104 126 121 119 121 112 117 107 数据来源:由世界银行数据库综合所得。
2相关介绍见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