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问题 科学解题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个角度看问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生思维方式灵活性培养例谈
诸暨市浣纱初中邱亦斌
论文摘要:一道题,如果只会一种方法,你只能停留在这一个问题上;一本书,如果只会看到表面上所讲到的一方面东西,那么,你永远也领悟不到这本书的真谛。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站在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例如转化切入点,思维方式灵活转变,往往会把问题看得更透彻和简单化。
关键词:转化切入点转换思维方式增进思维灵活性
一直以来,习题课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教师讲题目,学生做题目,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许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过于套路化,大多数学生习惯用死记公式的方法解题。而有些科学题目,若单从一个角度去思考可能比较复杂,甚至使学生难以理解,但若能换个角度来思考,就会豁然开朗,大开眼界。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转化切入点,从另一个知识点出发
在教学中不能陷入看到某种题型,一味地教学生利用公式做题的机械运动,因为这种单一的方法不能适应复杂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千姿百态的教学对象。俗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把学习兴趣引入科学方法的轨道上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例如九年级上第三章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中有关滑轮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从杠杆的五要素着手去分析,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若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图1中满足F1=G物,F2=G物,学生能干净利落的回答出来。从学生的实践来看,只要是涉及图1的题型,学生的准确率普遍较高。但对于图2中的F和G的关系,会让一些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有些学生的脑海中便出现了老师上新课时所讲的解题方法:"动滑轮是一个省力杠杆,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那么拉力F= G" 。于是便得出F= G的错误结论。当然,还是有一部分的学生可以通过对滑轮的分析后,发现两者的区别,从而更正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但本人认为有关滑轮的题型,如果能从另一个知识点着手的话,也许会把问题简化许多。其实我们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二力平衡"来看待一些滑轮问题,用力的平衡这一概念来解题,我想也许可以事半功倍。具体思路如下:以滑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判断滑轮的运动状态,一般为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即平衡状态,此时滑轮受到的力应该相互平衡。从这个角度看,若不计滑轮重力和摩擦,该滑轮受到一个向上的拉力F,两个向下的拉力T1、T2(如图3),由于T1、T2是同一根绳子的力,大小应相等均为G,于是得出结论F=2G。
当条件改为只是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要考虑滑轮重G动时,这种解题思路的优势会更加明显。按原来的方法去解答图2时,在原有条件上有多了一个G动,真的会让许多学生束手无策。而用力的平衡这一思路仍旧可以较为轻松的解答,根据图4受力分析立即可得:F=2G+G动。
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我们来重新考虑一道竞赛题。
如图5所示,木板和木板上的人通过滑轮组静止于空中,已知滑轮A的质量mA和滑轮B 的质量mB均为5kg,木板质量M=10 kg,人的质量m =30kg,不计摩擦与空气作用力。各个滑轮两侧的细绳(不计质量)均处于竖直状态,求此时人拉绳的力为多大。(g=10N/kg)
看到这个题目时,学生会自然的运用滑轮的知识来解决,思考A、B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开始运用滑轮的知识解题,那样就会一团雾水。如果我们用力的平衡的概念来解题,应该是这样的思路:首先对两个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如图6、图7),可以得出F=2T1+GA,T1=2T2+GB,而F=G总,三式联立后化简可得T2的表达式,代入相关数据后得T2=87.5N。
此题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中去,吸收新信息,能从问题的特殊解法中,概括推广出同类问题的一般解法,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很多科学问题,如果一味钻牛角尖,往往会走进死胡同,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就会感到乐趣无穷,趣味横生。
二、更新解题模型,转换思维方法
事实上,学生对不少问题的解答感到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因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的科学思维存在着障碍。
人离不开习惯,习惯对于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习惯可能是最好的仆人,帮我们达到新的高度,同样它也可以成为我们最坏的敌人,僵化、凝固我们的思维。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当我们遇到困境时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从另一方面就海阔天空了。
例如一些电路故障分析题中(图8),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过程中,当S闭合时,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小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始终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保持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L短路 (B)开关接触不良
(C)灯L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大部分学生的分析过程是这样的,由于电流表无示数,排除A;由于电压表有示数,则电压表应该与电源相连,测得电源电压,所以排除B、D。
这样的思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遇到如图9的题型时,有些学生就会无法理解,甚至误解。当K断开时,电压表测得两端的电压;当K闭合时,电压表测得两端的电压;当K从断开到闭合,电压表示数(变大、变小、不变)。
学生可以理解当K断开时,电压表测得电源电压,但当K闭合时,就有许多学生无法弄清关系,怎么会测L2,不是还在测电源电压吗?怎么一下测用电器两端电压而一下测电源电压?这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大量习题的训练来让学生熟悉此类题型,但可能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此时,换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下面我们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先画出图9的等效电路图为图10,其实无论开关通断,可以看作电压表始终接在灯L2和开关K串联后的两端,测 ab两点之间的电压。当开关断开时,由于ab之间断路,可以看作电压表测得一个无穷大电阻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分析得无穷大电阻分到几乎全部的电源电压;而当开关闭合时,电路接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