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标志物和钙磷镁在胫腓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合集下载

骨标志物4项

骨标志物4项

骨标志物4项骨标志物(Bone Markers)是指在骨骼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对骨骼生理、病理过程有预测意义的生化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骨量和骨质状况,帮助医生诊断骨疾病、判断治疗效果以及预测骨折风险。

本文将介绍骨标志物中的四项重要指标,分别是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one Calciuim,BCa)、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Iso)以及尿酸(Urine Acid)。

1.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在骨骼组织中高度表达的酶,主要参与骨骼形成和修复过程。

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可以反映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状态。

当骨骼发生异常活动时,如骨脱钙、骨折等,碱性磷酸酶水平常常会升高。

因此,碱性磷酸酶是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2. 骨钙素(BCa)骨钙素是一种骨骼特异性蛋白质,也是骨形成的标志物。

它在骨骼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骨基质的沉积。

测定血清中的骨钙素水平可以反映骨形成活动的程度,对于评估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3. 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Iso)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是碱性磷酸酶的同工异构体,它们在电泳分离时呈现不同的带电性和迁移速率。

通过测定血清或尿液中的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比例,可以了解到骨骼代谢的情况。

例如,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的比例升高可能预示着骨转移性肿瘤的存在。

4. 尿酸(Urine Acid)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它与骨骼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病理基础,而痛风患者常常伴随骨质疏松的发生。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尿酸水平与骨折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尿酸作为一项骨标志物,可以用于骨骼健康的评估和相关疾病的诊断。

总结:骨标志物是评估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其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同工酶和尿酸是常用的四项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骨骼疾病的存在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单凭这四项指标无法做出准确的诊断,还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共同分析判断。

骨的代谢及骨折愈合

骨的代谢及骨折愈合

2、局部因素
①局部血液供应:骨折部位、骨折类型
②骨折断端的状态:对位、软组织嵌塞、粉碎、血肿巨大 ③骨折断端的固定:良好复位及固定、长期废用性萎缩。 ④感染:合并化脓性感染,延缓骨折愈合。
病理性骨折
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2、骨质疏松 3、内分泌紊乱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的脱钙及大量破骨细胞堆积,骨
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表
骨折名称 锁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尺、桡骨干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掌、指骨骨折 时间(周) 4-6 4-6 4-8 3-6 6-8 3-6 3-4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髌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 踝部骨折
• 骨形成
成骨细胞合成非矿化骨基质,钙磷沉积,钙化
骨系细胞的发育
• 膜内化骨
原始结蹄组织内直接成骨,包括颅顶、颜面骨骼和锁 骨侧面
• 软骨内化骨
间充质细胞聚集,软骨细胞增值、分化成熟肥大、分 泌细胞外基质,形成软骨组织
• 骨组织矿化
骨母细胞增值分化为成骨细胞,产生类骨质,包埋成 骨细胞、矿化
骨组织细胞外基质成分
骨折愈合过程
(三)骨性骨痂形成
骨折愈合过程进一步发展,骨母细胞产生新生骨质逐渐 取代纤维骨痂。形成类骨组织,钙盐沉着形成骨性骨痂。
1、外骨痂,骨外膜内层成骨层细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状, 包绕骨折断端。长骨骨折以外骨痂形成为主。
2、内骨痂,骨内膜细胞及骨髓未分化间叶细胞演变成为 骨母细胞,形成编织骨。内骨痂内也可有软骨形成,但数量 比外骨痂为少。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骨代谢标志物名词解释

骨代谢标志物名词解释

骨代谢标志物名词解释骨代谢标志物是用来衡量人体骨骼状况的生化指标,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发生变化时,正常骨骼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它们是由一组特定的生化指标组成,包括骨碱性磷酸酶(BALP)、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转换酶(GCT)、酸性磷酸酶(ALP)、胱抑素C(CIC)、钙和磷。

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骨代谢标志物,它可以反映人体骨骼状况,它是一种检测血液中软骨和骨组织代谢活性的指标。

血清中ALP的水平可以反应骨骼系统健康状况,因为它可以反映软骨和骨组织中代谢活动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ALP的水平较低,患有骨骼系统疾病的患者会显示血清ALP升高的情况。

骨碱性磷酸酶(BALP)是另一种骨代谢标志物,它也是衡量骨骼功能的指标。

BALP是一种检测骨中磷酸酶的指标,它可以检测到早期的骨病变,因为它可以检测到激素的变化。

BALP通常会在有骨病症时升高,这是由于疾病引起的骨溶解或骨吸收导致。

谷氨酰胺转换酶(GCT)也是一种骨代谢标志物,它可以用来衡量骨组织中谷氨酰胺的水平,因为谷氨酰胺是骨组织形成和更新的必需物质。

GCT水平在发生骨病变时会显著增加,这是因为骨组织分解时,会产生大量谷氨酰胺,从而导致GCT水平的升高。

酸性磷酸酶(ALP)也是一种骨代谢标志物,它可以用来衡量血清中的磷酸酶水平,因为它可以指示骨骼活性是否增强。

ALP会在成骨细胞分解或不正常代谢时升高,这表明骨骼活性有所增加,可能会导致骨骼疾病。

胱抑素C(CIC)是另一种骨代谢标志物,它可以用来衡量血清中的胱抑素C水平,这些指标可以反映骨骼功能的状况。

正常情况下,胱抑素C水平较低,当发生像骨质疏松症这样的疾病时,CIC的水平会显著增加。

最后,钙和磷也是一种重要的骨代谢指标,它们可以衡量血清中的钙和磷水平,可以用来指示骨骼功能的情况。

钙是骨骼结构的主要成分,磷是骨骼代谢过程中所需的重要元素。

当骨骼疾病发生时,血清中的钙和磷会显著减少,因此钙和磷也可以作为骨骼状况的重要指标。

骨转换标志物三项

骨转换标志物三项

骨转换标志物三项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精准。

骨转换标志物三项是指血液中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ALP)和羟基脯氨酸(OH-Pro)三种指标。

这三项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骨代谢的情况,对于一些与骨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碱性磷酸酶(ALP)1.概述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有机磷物质水解反应。

在人体内,ALP主要存在于肝脏、胆道、肠道、成骨细胞和胎盘等组织中。

2.临床意义ALP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对于肝功能和肝胆系疾病的判断。

同时,在诊断某些与骨相关的疾病时,ALP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诊断成人型软骨发育不全症和儿童型软骨发育不全症时,血清ALP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此外,在诊断骨转移性癌症、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等方面,ALP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骨钙素(BALP)1.概述骨钙素(BALP)是一种存在于成骨细胞中的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骨组织的生长和再生。

在人体内,BALP主要存在于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中。

2.临床意义BALP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对于与骨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诊断儿童型软骨发育不全症时,血清BALP的水平会显著降低。

此外,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抗骨吸收治疗时,BALP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羟基脯氨酸(OH-Pro)1.概述羟基脯氨酸(OH-Pro)是一种存在于胶原蛋白中的氨基酸,其主要作用是维持胶原蛋白的结构和稳定性。

在人体内,OH-Pro主要存在于皮肤、骨骼、肌肉和软骨等组织中。

2.临床意义OH-Pro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对于与胶原蛋白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评估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时,血清OH-Pro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此外,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胶原蛋白治疗时,OH-Pro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通过对于骨转换标志物三项(ALP、BALP和OH-Pro)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三项指标在诊断和治疗一些与骨相关的疾病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骨代谢标志物 (2)

骨代谢标志物 (2)

骨代谢标志物引言骨是人体的重要组织之一,不仅仅提供支撑和保护身体器官的功能,还参与了骨骼系统的代谢过程。

骨代谢标志物是衡量骨骼健康和代谢状态的指标,可以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特定标志物的水平来评估个体的骨骼状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代谢标志物以及其与骨健康的关系。

1. 钙/磷代谢标志物钙和磷是骨骼组织的主要成分,在骨骼形成和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液中钙和磷的浓度受到体内激素和骨细胞的调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钙和磷代谢标志物:1.1 血清钙血清钙是衡量体内钙离子水平的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钙浓度通常在2.25-2.75 mmol/L范围内。

血清钙水平的异常可以提示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或维生素D缺乏等情况。

1.2 尿钙尿钙的测量可以评估体内钙的排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钙排泄量与膳食摄入的钙量成正比。

尿钙过高可能是骨骼钙流失过多的结果,提示骨质疏松等骨病的存在。

1.3 血清磷血清磷浓度反映了体内磷酸盐的水平。

维持正常的血清磷水平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磷代谢紊乱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和低磷血症等疾病。

2. 骨代谢标志物除了钙和磷,还存在一些特定的骨代谢标志物,可以反映骨骼的形成和吸收过程。

2.1 骨原细胞标志物骨原细胞标志物用于评估骨骼的构建过程。

一些代表性的骨原细胞标志物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和胶原交联氨基酸等。

这些标志物的测量可以帮助评估骨骼的新陈代谢状态,例如在骨折愈合过程中,ALP的水平会增加。

2.2 骨吸收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反映了骨骼的破坏和吸收情况。

血液中的骨吸收标志物主要包括骨钙素和降钙素原等。

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升高通常与骨骼疾病、骨质疏松和骨转移有关。

3. 临床应用骨代谢标志物的测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通过监测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对骨骼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例如,在评估骨质疏松症风险时,通过血清钙、血清磷和骨钙素等指标的测量,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骨骼健康问题。

骨标志物4项

骨标志物4项

骨标志物4项1. 什么是骨标志物骨标志物是指在人体骨骼组织中存在的一些特定分子,它们可以反映骨骼健康状况、疾病风险以及治疗效果等信息。

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骨标志物的水平,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风险以及骨骼疾病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骨标志物的分类根据其来源和功能,骨标志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钙代谢标志物钙代谢标志物主要反映人体的钙代谢情况,包括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尿钙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骨折风险以及钙代谢异常等问题。

(2) 骨形成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主要反映人体骨细胞的活动程度和骨骼新陈代谢情况,包括骨硬化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前胶原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骼的新陈代谢速率和骨骼健康状况。

(3) 骨吸收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主要反映人体骨骼组织的破坏和吸收情况,包括尿骨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尿骨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Ⅰ、尿骨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Ⅱ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骨折风险以及骨骼疾病的进展情况。

(4) 炎症标志物炎症标志物主要反映人体骨骼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包括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骼炎症的程度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3. 骨标志物的临床应用骨标志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们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和骨折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其次,骨标志物可以用于监测骨骼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骨标志物还可以用于评估骨骼疾病的发展趋势,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4. 骨标志物检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骨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方法、生化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在进行骨标志物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一般选择血液、尿液等体液,采集前需要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采集。

(2) 检测方法选择根据具体的骨标志物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骨代谢标志物金标准

骨代谢标志物金标准

骨代谢标志物金标准骨代谢标志物是指反映骨形成、骨吸收以及骨细胞活动等骨代谢过程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骨骼健康状态,预测骨折风险,以及监测骨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以下是骨代谢标志物的金标准。

一、骨形成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包括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多肽(PICP)。

这些指标在骨形成过程中升高,反映成骨细胞活动水平。

1. 骨碱性磷酸酶(BAP):该指标在骨形成过程中升高,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重要指标。

BAP水平升高常见于骨折愈合期、骨肉瘤、畸形性骨炎等骨形成活跃的疾病。

2. 骨钙素(OC):OC是成骨细胞合成的一种非胶原蛋白,反映成骨细胞的功能状态。

OC水平升高见于骨折愈合期、妊娠期、糖尿病等骨形成增加的情况。

3.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多肽(PICP):PICP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和骨形成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升高见于骨折愈合期、骨肉瘤、畸形性骨炎等骨形成活跃的疾病。

二、骨吸收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和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

这些指标在骨吸收过程中升高,反映破骨细胞活动水平。

1.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TRACP是破骨细胞分泌的一种酶,反映破骨细胞的功能状态。

TRACP水平升高见于骨折愈合期、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等骨吸收增加的情况。

2.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CTX是反映骨基质降解的指标,其水平升高见于骨折愈合期、骨质疏松症、畸形性骨炎等骨吸收活跃的疾病。

3.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NTX也是反映骨基质降解的指标,其水平升高见于骨折愈合期、骨质疏松症、畸形性骨炎等骨吸收活跃的疾病。

三、骨性激素标志物骨性激素标志物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和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

这些指标调节骨代谢平衡,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

骨代谢标志物名词解释

骨代谢标志物名词解释

骨代谢标志物名词解释骨代谢标志物(BoneMetabolicMarker,简称BMM)是一种利用特定生物标志物测定骨康复的生物质指标,通过调节骨重组和细胞凋亡在体内的代谢,可以准确掌握骨的健康情况。

它是由特定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而成,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检测骨代谢过程中发生的改变和失败,以便给出恰当的治疗方案。

骨代谢标志物有哪些骨代谢标志物有许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甲状腺素(T4)、碘素(I)、碘代蛋白(TTR)、钙(Ca2+),磷(P)、骨水化产物(Pyridinium Crosslinks)、钙鳞蛋白(CPP)、骨灰素(OS)等。

甲状腺素是维持全身代谢稳定的重要因子,它可以促进骨代谢,使骨细胞活化,加快新陈代谢,增加钙离子释放,从而保护骨组织。

碘素是骨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其参与了新陈代谢中活性氧物质的稳定,促进骨重组,正常保护关节及骨的结构和功能。

碘代蛋白是必需的钙离子转运蛋白,它能够抑制对钙离子的结合,促进钙离子吸收,从而增加钙离子的储存。

钙是确保骨结构和功能的主要物质,而磷是钙的辅助物质,有助于钙更好地被吸收,同时磷还可以阻止骨质硬化。

骨水化产物可以评估骨重组过程中发生的失败,它也可以与囊性纤维化疾病相关,对于对于检测骨病有重要意义。

钙鳞蛋白是一种抗体,它可以抑制骨骼肌肌腱的损伤,而骨灰素则可以用来检测骨细胞活性度,以及骨细胞的毒性水平。

骨代谢标志物的重要性骨代谢标志物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准确了解骨的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骨代谢标志物可以用于检测病症发展情况,确定治疗反应,评估危险因素,以及预测疗效。

此外,骨代谢标志物还可以用于评估骨病患者的病情变化。

通过检测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可以准确地评估病情的发展,为改善患者的骨病状况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结论骨代谢标志物的准确测定和分析可以更有效地评估骨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帮助治疗者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骨代谢五项指标详解

骨代谢五项指标详解

骨代谢五项指标详解
骨代谢是指骨骼组织细胞的生长、更新和修复过程。

通过监测骨代谢五项指标,我们可以了解骨骼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骨质疏松、骨折和其他骨骼相关疾病的风险。

1. 钙离子浓度:钙是维持骨骼强健的重要元素之一。

钙离子浓度的检测可以判
断钙的吸收和释放情况。

低钙离子浓度可能意味着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

2.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骨细胞生成和骨重建的关键酶类。

通过
检测ALP水平,可以了解骨代谢和新陈代谢的活跃程度。

高ALP水平可能表明骨
骼有活动量增加的情况,如骨折修复或骨增生。

3. 骨密度:骨密度是评估骨质疏松的重要指标。

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以了解骨
骼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低骨密度可能意味着骨质疏松风险增加,易发生骨折。

4. 尿酸:尿酸是骨代谢指标之一,与骨骼健康密切相关。

骨骼代谢异常会导致
尿酸水平升高。

高尿酸水平可能提示骨质疏松的存在。

5. 甲状旁腺激素(PTH):甲状旁腺激素是调节钙磷平衡及骨代谢的关键激素。

通过测定PTH水平,可以评估骨骼健康状态。

高PTH水平可能表示骨骼出现异常,如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代谢五项指标的详细解读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骼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预防
和治疗措施。

如果您有相关症状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骨代谢标志物是指体内与骨组织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通过血液、尿液、唾液等生物样本进行检测。

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反映骨组织的形成、吸收和破坏程度,对于骨代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下是骨代谢标志物的几个常见临床应用:
1. 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诊断:骨代谢标志物如骨形成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等,以及骨吸收标志物如尿骨胶原交联酶(Cr)、血清骨钙素(BAP)等的测定,能够帮助评估骨代谢情况,筛查和诊断骨质疏松症。

2. 骨肿瘤的判断和监测:骨代谢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AP)等,可以作为骨肿瘤的指标,用于判断骨肿瘤的存在和发展程度,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3. 骨折的愈合监测: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反映骨折的愈合情况和骨组织修复的程度,通过监测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评估骨折的愈合进展和指导治疗。

4. 骨代谢异常的监测: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可用于监测骨代谢异常的情况,如骨质疏松症、代谢性骨病等,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骨代谢标志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和诊断、骨肿瘤的判断和监测、骨折的愈合监
测,以及骨代谢异常的监测等。

然而,鉴于不同疾病和标志物之间的差异,标志物的选择和解读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背景和其他检查结果。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指标和方法,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骨标志物4项

骨标志物4项

骨标志物4项
骨标志物(bone markers)是指通过检测人体血液或尿液中的
特定物质来评估骨代谢情况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骨标志物包括以下四项:
1.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ALP是一种酶
类物质,存在于骨组织、肝脏和肠道等部位。

在骨代谢活跃时,ALP会释放到血液中。

检测ALP的水平可以反映骨重建和骨
吸收的情况。

2. 钙(calcium,Ca):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液中的钙水平需要保持稳定,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与骨代谢异常相关。

因此,测量血清钙水平可以评估骨骼健康状态。

3. 钙磷代谢物(calcium-phosphorus metabolism markers):包
括血磷(phosphate,P)、尿磷酸盐(urinary phosphate)、血
镁(magnesium,Mg)等。

这些物质的检测可以提供关于骨骼矿物质平衡的信息。

4. 骨胶原交联肽(type 1 collagen cross-linked peptides,CTX):CTX是一种特定的蛋白质片段,只存在于骨组织中。

它的水
平可以反映骨吸收的活跃程度,常被用作评估骨质疏松的指标。

这些骨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等与骨代谢相关的疾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单独一个骨标志物并不能确定骨骼健康情况,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结果。

骨代谢三项标准 -回复

骨代谢三项标准 -回复

骨代谢三项标准-回复骨代谢三项标准是指骨代谢过程中的三个关键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血清磷(P)。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骨细胞的活动程度以及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状态。

在临床上,骨代谢三项标准的检测常常用于评估骨健康状况、诊断骨代谢相关疾病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骨代谢三项标准的相关问题。

第一步:什么是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存在于骨细胞、肝细胞和肠道等组织中的酶类物质。

在骨代谢过程中,骨细胞的活动程度会影响ALP的分泌水平。

一般来说,当骨细胞受到刺激或活跃时,它们会释放出更多的ALP。

因此,高水平的血清ALP常常与骨形成活动增加相关。

第二步:什么是血清钙(Ca)和血清磷(P)?血清钙和血清磷是两个对于骨健康非常重要的矿物质。

血清钙是人体最重要的矿物质之一,不仅参与骨组织的构建,还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血清磷则是骨骼的主要结构成分之一,同时也参与能量代谢等多个生理过程。

第三步:骨代谢三项标准的正常范围是多少?骨代谢三项标准的正常范围会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以及检测方法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血清ALP范围为20-140 U/L,血清钙范围为2.1-2.6 mmol/L,血清磷范围为0.8-1.4 mmol/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参考范围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应当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第四步:什么情况下会导致骨代谢三项标准异常?骨代谢三项标准的异常可能与多种疾病和生理状态相关。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异常情况:1. 高ALP、低钙和低磷:骨代谢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转移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可能导致这种异常表现。

2. 高ALP、高钙和高磷:骨代谢疾病如骨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可能导致这种异常表现。

3. 低ALP、低钙和低磷: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肾功能异常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异常表现。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要点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要点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要点骨是具有新陈代谢的活组织,由破骨细胞吸收旧骨、成骨细胞生成等量新骨取代以完成骨转换,在伴随人一生的骨转换过程中,骨代谢生化指标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

其中骨形成标志物与骨吸收标志物合称为骨转换标志物。

骨代谢生化指标虽不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通过检测血、尿中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可以了解骨组织新陈代谢的情况,用于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

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在骨代谢调节过程中,主要的钙磷代谢调节指标包括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

1. 1 甲状旁腺素对维持机体钙磷平衡和调节骨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PTH分泌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维生素D、钙、磷、蛋白激酶、性腺类固醇类激素等。

PTH促进骨吸收和骨转换,动员骨钙入血,血钙升高。

研究表明,PTH对骨形成和骨吸收具有双重效应,PTH的生物效应取决于其作用剂量,在持续大剂量PTH的作用下,破骨细胞活性超过成骨细胞,导致骨丢失大于骨形成。

间歇性小剂量PTH促进骨形成。

PTH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异位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于肾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PTH减低,见于甲状腺手术切除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的非甲状旁腺性高血钙症等。

测定血清PTH是诊断PTH相关性骨病的最重要指标,在判断和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结合血钙、血磷和维生素D水平一起分析。

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时,当血钙异常时,为查找原因常检测PTH,而当血钙正常时,通常不常规检测PTH,但血钙正常PTH也有升高现象。

1.2 降钙素降钙素(CT)是一种重要的参与钙磷代谢调节的多肽类激素。

骨代谢三项标准 -回复

骨代谢三项标准 -回复

骨代谢三项标准-回复骨代谢三项标准是指钙、磷和碱性磷酸酶这三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一个人的骨骼健康情况。

在本文中,我将逐步解答相关问题和提供相关知识。

第一步:什么是骨代谢三项标准?骨代谢三项标准是用来评估一个人的骨骼健康情况的指标,分别是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钙和磷是构成骨骼组织的重要成分,而碱性磷酸酶则是参与骨骼生长和修复的酶。

第二步:钙的作用及其标准数值范围是多少?钙是骨骼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神经、肌肉和心脏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标准血清钙的数值范围通常为8.5至10.2毫摩尔/升(mmol/L),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得出。

第三步:磷的作用及其标准数值范围是多少?磷是骨骼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与钙一起构成了骨骼组织的主要部分。

磷还参与身体内能量代谢和酸碱平衡等功能。

标准血清磷的数值范围通常为2.5至4.5毫摩尔/升(mmol/L),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得出。

第四步:碱性磷酸酶的作用及其标准数值范围是多少?碱性磷酸酶是参与骨骼生长和修复的酶,它在骨骼细胞活动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血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可以反映骨骼代谢的活跃程度。

标准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数值范围通常为20至140单位/升(U/L),也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得出。

第五步:为什么需要进行骨代谢三项标准检测?骨代谢三项标准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一个人的骨骼健康情况。

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异常水平可能与骨骼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有关。

例如,低钙和磷水平可能提示骨质疏松症或营养不良,高碱性磷酸酶水平可能与骨转移性疾病、肝病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第六步:如何维持骨骼健康?除了定期监测骨代谢三项标准以评估骨骼健康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骨骼健康。

首先,均衡的饮食很重要,包括足够的钙和磷摄入量。

其次,适度的体育锻炼也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有氧运动和负重运动。

此外,避免吸烟和限制酗酒也有助于保持骨骼健康。

综上所述,骨代谢三项标准是评估骨骼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包括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骨代谢标志物金标准

骨代谢标志物金标准

骨代谢标志物金标准
骨代谢标志物是衡量骨骼健康和骨代谢情况的指标。

常见的骨代谢标志物包括:
1. 钙(Ca):血清钙水平可以反映体内钙的代谢状态,低钙
血症可能与骨质疏松相关。

2. 磷(P):血清磷水平与骨代谢有关,低磷血症可能与骨质
疏松相关。

3. 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酶类,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和重建,在骨骼疾病中常有异常升高。

4. 降钙素(CT):CT是甲状旁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可调节血
清钙磷浓度平衡。

高CT水平可能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
能引起骨质疏松。

5. 骨密度(BMD):通过X射线吸收法或其他方法测量骨骼
中钙盐含量,是评估骨质疏松程度最常用的指标。

BMD越低,骨质疏松风险越高。

6. 骨胶原背景抑制物(CTX):CTX是骨胶原的降解产物,
其浓度升高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相关。

请注意,不同实验室和医疗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正常范围和参考值,具体的金标准会因实验室和机构而异。

因此,在解读骨
代谢标志物结果时,最好依据具体的参考范围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评估。

胫腓骨骨折患者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胫腓骨骨折患者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胫腓骨骨折患者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愈合过程中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5年 -2017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

结果胫腓骨骨折患者的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及无机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与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45,P<0.05;r=0.491,P<0.01)。

而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与ESR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骨吸收增强。

关键词: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中是很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患者易出现畸形,患者应注意是否伴有胫前胫后动脉损伤。

一般骨折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比骨折本身产生的后果还要严重。

我院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愈合过程当中,观察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2017年我院选取胫腓骨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

对照组40例,为我院收治的非骨折患者。

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患者空腹采取静脉血,生化管放在温暖的环境中15分钟,离心3000 r/min,分离出血清,等待检测。

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采用罗氏E41电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测定,单位ng/mL表示,骨碱性磷酸酶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CRP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

1.3观察指标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的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指标。

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与CRP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骨代谢五项指标详解

骨代谢五项指标详解

骨代谢五项指标详解骨代谢五项指标是用于评估一个人的骨骼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详细解释每个指标的含义和作用:1. 骨密度:骨密度是指骨骼的组织密度,是评估骨骼强度和骨质疏松风险的关键指标。

骨密度的测量通常使用骨密度扫描仪,以克/平方厘米(g/cm²)或T值表示。

T值是用于与年轻成年人的平均骨密度进行比较的标准。

2. 钙负平衡:钙负平衡是指摄入的钙量和排出的钙量之间的差异。

如果摄入的钙量少于排出的钙量,就会导致钙负平衡,长期下去可能引发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症。

因此,维持良好的钙平衡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3.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酶,主要存在于骨骼和肝脏等组织中。

高水平的ALP可能表示骨骼生长或骨再生的活动增加,例如在骨折愈合过程中。

因此,测量ALP水平可以提供对骨骼生长和再生情况的线索。

4. 尿肌酐(Cr):尿肌酐是一种衡量肾脏功能的指标。

肾脏是骨骼健康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筛选和调节体内的钙和磷来维持骨骼平衡。

因此,测量尿肌酐水平可以了解肾脏是否正常运作,从而评估骨骼健康的风险。

5. 甲状旁腺激素(PTH):甲状旁腺激素是一种影响钙和磷代谢的激素,它主要由甲状旁腺分泌。

PTH的水平受钙和磷浓度的影响,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钙水平。

异常的PTH水平可能导致骨丢失或骨质疏松症。

因此,监测PTH水平可以提供对骨骼健康状态的线索。

总结起来,骨代谢五项指标包括骨密度、钙负平衡、碱性磷酸酶、尿肌酐和甲状旁腺激素。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一个人的骨骼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骨质疏松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请确保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维持骨骼健康。

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代谢生化指标是指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代谢和疾病状态的生化指标。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酸、肌酐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骨骼的健康状况,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钙是衡量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血清钙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骨骼的代谢状态。

血清钙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影响,过高会导致骨质疏松,过低则会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等问题。

磷是骨骼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血清磷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骨骼的代谢状态。

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影响,过高会导致骨质疏松,过低则会导致骨折等问题。

碱性磷酸酶是一种骨骼生长和代谢的酶,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骨骼的生长和代谢状态。

碱性磷酸酶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影响,过高会导致骨质疏松,过低则会导致骨折等问题。

骨钙素是一种调节骨骼代谢的激素,其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骨骼的代谢状态。

骨钙素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影响,过高会导致骨质疏松,过低则会导致骨折等问题。

尿酸和肌酐是肾脏功能的指标,其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骨骼的代谢状态。

肾脏是骨骼代谢的重要器官,肾脏功能不良会影响骨骼
健康。

骨代谢生化指标是反映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应该关注自己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的骨骼健康。

骨重建中的骨代谢指标_张萌萌

骨重建中的骨代谢指标_张萌萌

Abstract: Bone remodeling is the bone tissue update process including old bone degradation and equivalent new bone replacement. In the process of bone remodeling,many hormones,cell and humoral factors,and cell metabolites could affect bone remodeling. So far,the bone metabolic markers obtained using biochemistry detecting techniques include bone metabolic hormones,cellular and humoral factors,and bone resorption and bone formation marke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one metabolic markers that affect the bone remodeling. Although the bone metabolic markers cannot b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o diagnose osteoporosis,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work,includ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bone metabolism,diagnosisand classification of osteoporosis,prediction of the risk of fractures,the observ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rug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etabolic bone diseases. It also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research of anti-osteoporosis drugs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Key words: Bone remodeling; Bone metabolic markers; Bone resorption; Bone form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代谢标志物和钙磷镁在胫腓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发表时间:2019-03-11T15:29:52.8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作者:张峰巫娟张红梅[导读] 探讨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及无机盐等骨代谢标志物在胫腓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水平。

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9例,入院第二天采空腹血,检测骨代谢标志物。

然后分别在入院四天、一周、两周时采血检测。

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骨代谢标志物和钙磷镁在胫腓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
张峰巫娟张红梅
(四川省骨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及无机盐等骨代谢标志物在胫腓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水平。

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9例,入院第二天采空腹血,检测骨代谢标志物。

然后分别在入院四天、一周、两周时采血检测。

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均升高,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均在第二周达到峰值,钙磷镁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骨代谢标志物在胫腓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持续升高,在第二周达到峰值,变化显著(p <0.05),无机盐无显著变化(p>0.05),各种标志物浓度变化具有规律性,为以后进一步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打基础。

【关键词】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钙磷镁;胫腓骨;骨折;愈合[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358-01
骨折大多数由创伤引起,称为创伤性骨折,其它的可由骨骼疾病所致,包括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骼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利用交通工具出行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创伤性骨折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大。

其中胫腓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

以往骨代谢标志检测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和疗效判断。

本课题通过研究胫腓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及无机盐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以后进一步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以及在骨折风险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做基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胫腓骨骨折的诊断标准[2];结合患者的病史、医学影像学手段以及临床表现等确诊;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患者年龄为3-77岁,平均年龄为(35±10.5)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第二天采空腹血,检测骨代谢标志物。

然后分别在入院四天、一周、两周时采血检测,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期间对所有患者采用胫腓骨骨折的常规治疗处理。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测指标包括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及无机盐。

1.4统计学方法
检测数据用SPSS18.0分析,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的比较分析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均升高,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均在第二周达到峰值,具体见表1。

2.2所有患者治疗后无机盐的分析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后无机盐的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胫腓骨骨折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致。

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有时两小腿在同一平面折断,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易造成开放性骨折。

间接暴力多见为高处跌下,跑跳的扭伤或滑倒所致的骨折[3]。

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局部会形成血肿,骨折断端的骨细胞、破损的骨膜和周围细胞发生坏死,细胞死亡后,血肿内氧分压降低、酸度升高,局部含有激肽、前列腺素及非胶原蛋白,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在新的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出现前会有一个炎症期,局部炎性反应表现为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包括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并有破骨细胞开始清除死骨。

血肿内的纤维蛋白网受到新生血管的侵犯,伴随血管侵入,其周围有大量间充质细胞增生,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及吞噬细胞等。

随着血肿内红细胞的破坏,纤维蛋白渗出,血肿逐渐被清除,然后被纤维蛋白、网状原纤维和胶原纤维的松散网络所代替,并很快机化为肉芽组织,继而形成纤维性骨痴[4]。

血肿机化后,骨折端充满细胞成分,且有明显新生血管,破骨细胞继续清除残留死骨。

邻近骨折端部位有骨膜下新骨形成,在断端间隙也开始有成软骨细胞出现,以软骨样组织代替纤维血管性间质。

然后进入硬骨痂期。

内、外骨痂及桥梁骨痂进一步改造,新生血管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侵入,死骨被清除。

再生的骨根据力学原则及人体的需要不断进行改建.即不断有破骨细胞吸收和成骨细胞形成新骨[5]。

以往骨代谢标志物,特别是骨钙素(BG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一般只用于骨质疏松以及其他一些代谢性骨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疗效的判断[6]。

对于创伤性骨折,仅仅提到骨折后相关标志物会升高,但还未明确是在骨折愈合的什么时期会升高;升高的幅度有多少;骨折愈合后会不会恢复到初始的水平;如果会恢复,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恢复至初始水平等等一些问题.本课题针对创伤性的胫腓骨骨折,在愈合的初期,对骨代谢标志物浓度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找出各种标志物浓度变化的规律。

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均升高,骨钙素、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均在第二周达到峰值,钙磷美无显著变化(p>0.05)。

这就表明了各种标志物浓度变化具有规律性,为以后进一步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打基础。

综上所述,骨代谢标志物在胫腓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持续升高,在第二周达到峰值,变化显著(p<0.05),无机盐无显著变化(p>0.05),各种标志物浓度变化具有规律性,为以后进一步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打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清华, 林坚平, 沈宁江,等. 根据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骨钙素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早期诊断骨不连[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51):7611-7621.
[2]孔瑞娜, 高洁, 张菊,等. 唑来膦酸对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标志物的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7, 23(4):496-501.
[3]魏建军, 李东, 颜世昌,等. 强骨补肾活血方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及对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36):4012-4015.
[4]申浩, 赵海燕, 魏戌,等.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中医药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7, 23(10):1386-1390.
[5]葛启航, 万春友, 刘亚北,等. 胫腓骨开放骨折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术后轴向应力刺激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2(8):931-935.
[6]刘文瑞, 路建饶. 透析液钙浓度对血透患者血钙、骨代谢和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 2018,1(4):109-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