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整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0f9be0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e.png)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培训1. 什么是抗菌药物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抗菌药物。
这可不是个高深莫测的话题,反而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首先,抗菌药物,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打击细菌的武器。
想象一下,细菌就像一群不速之客,抗菌药物就是那位英勇的保安,专门来把这些家伙请出去。
可别小看这些药物,它们可有自己的“个性”,有的针对特定细菌,有的则是广谱的,能打很多种细菌。
可是,打击细菌的武器也不是随便用的,得有讲究哦。
2. 为什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很重要2.1 乱用药的后果说到合理应用,咱们就得先聊聊乱用药的危害。
想象一下,假如你在派对上把每个饮料都倒进同一个杯子,最后你喝下去的就是一杯奇怪的混合物,绝对不是想要的味道。
抗菌药物也是一样,随便用药不仅不会治病,反而可能让细菌变得更强大,成为“超级细菌”。
这种情况就像在“反派”身上给他们加buff,让他们变得更难对付。
长此以往,我们的药物可能会失去效力,结果得不偿失。
2.2 抗药性问题更有意思的是,细菌抗药性的问题可真让人头疼。
你是不是听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用得当的药物可以让我们健康,乱用药物却可能让我们陷入更大的麻烦。
随着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很多细菌开始学会抵抗这些药物,变得更难缠。
这就好比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敌人突然开启了无敌模式,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3.1 需要时再用那么,咱们该怎么合理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呢?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时再用”。
简单来说,就是有了问题再动手,而不是随便来一剂。
有时候感冒、发烧这些小毛病,根本不需要抗菌药物来救场。
这就像一个小孩不小心摔了一跤,父母不必立刻给他换上新鞋子,先看看他是不是需要就行。
3.2 听医生的话还有,就是一定要听医生的话。
医生可不是随便叫的,都是经过严谨训练的人。
他们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你开出最合适的药方。
这就好比你去餐厅点菜,服务员会根据你的口味推荐最好吃的菜品。
别自己瞎猜,更别想着“反正有药就能好”。
抗菌药物相关法规知识
![抗菌药物相关法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ea2e4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f.png)
抗菌药物相关法规知识
抗菌药物相关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药品管理法规:药品管理法规是对抗菌药物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管理的法规。
其中包括对抗菌药物的生产、销售许可证的要求,药品的质量控制要求,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要求,以及药品的存储、运输和报废等方面的规定。
2.药品宣传管理法规:药品宣传管理法规是对抗菌药物的宣传和广告进行管理的法规。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不得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必须按照批准的适应症、剂量和用法进行宣传,不得进行医术宣传等。
3.药物价格管理法规:药物价格管理法规是对抗菌药物的价格进行管理的法规。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对抗菌药物的定价原则和方法,药物价格的监督和检查,以及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等。
4.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法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法规是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的法规。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对抗菌药物的禁忌症和适应症的规定,对抗菌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的规定,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督和检查等。
5.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医疗机构管理法规是对医疗机构的运营和管理进行管理的法规。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的要求,包括设立和完善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制度,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内部监测和审计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可能存在差异,上述内容仅供参考。
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当地法规和要求进行合规操作。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fc4e35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a.png)
•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作为 溶血葡萄萄球菌、沙门菌属、嗜麦芽 窄食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敏感菌首选
• 长期应用需补充叶酸和B族维生素
夫西地酸
• 抗菌谱
– 对G+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葡萄球菌,包括对青霉素、甲氧西林和其它 抗菌素耐药的菌株,均对本品高度敏感
• 与临床使用的其它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 每瓶输注时间不少于2—4小时 • 母乳中浓度低至可忽略,哺乳期可用
2017年第一季度标本送检情况
40
35
30
25
20
15 0
10
5
6
0 痰
1 0 分泌物
5 34 血液
阳性 阴性
经验性治疗的药物选择
两个评估:
1.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流行病学、相关危险 因素)
2.病情严重程度
两个参考:
1.指南 2.所在医院、地方的资料
药物选择
• 针对病原菌具强大的抗菌活性 • 在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高 • 对患者是安全的品种 • 耐药性(rsistance) • 经济性(cost/effectiveness)
磷霉素
• 广谱杀菌剂 • 选择作用于细胞壁合成的早期阶段,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 抗菌作用较弱,常联合用药 • 分子量小,渗透性好,不易过敏 • 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 • 国外文献提示:肌酐清除率≤50ml/min者需要调整剂量 • 剂型
– 注射剂 可用于重症感染的联合治疗 – 口服剂 磷霉素氨丁三醇盐(尿路感染首选)
evidence,Strong recommendation) – 国内推荐联合用于XDR-AB
利奈唑胺
• 用量 600mg q12h,生物利用度100% • 组织穿透力强 • 致血小板下降,注意骨髓抑制 • 血小板<5*109停药 • 无证据表明其与万古霉素间存在疗效显著差异 • 23SrRNA基因第5 功能区发生核苷酸突变是其耐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3e64e4551810a6f524863b.png)
抗菌药物重点知识点总结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非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微生物病原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病情较重者可采用注射剂。
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抗菌作用强、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
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疗效或临床病原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应尽量避免将全身用抗菌药物作为皮肤粘膜局部用药,以防产生耐药菌株。
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
抗菌药物一般不用于气道预防给药。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严格管理新上市药品的临床应用。
一般应先由拟使用该药的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委员会和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列入医院临床用药范围。
在临床应用期间应重视对新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再评价,有组织地进行临床观察统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的品种数量。
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口腔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40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ad59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c.png)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一、引言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病毒或原虫等微生物的药物。
在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应用广泛,对于治疗感染病、手术预防性使用以及医疗器械和医疗环境的消毒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抗菌药物分类抗菌药物可分为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和抗寄生虫药。
抗生素又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各类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原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三、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2.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嘱使用抗菌药物,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
3. 注意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和用药时间,保证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4. 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效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5.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严格控制用药费用,避免造成药物的浪费。
四、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肠道微生态平衡破坏等。
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禁忌症,在使用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病史,严格遵守禁忌症,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
五、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 感染病的治疗: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复合疗法。
2. 手术前预防性使用:对于需要实施清洁-无菌手术的患者,可根据手术类型和术前体征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使用。
3. 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消毒:在医疗环境中,对医疗器械和环境进行消毒灭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挑战与对策1. 超大剂量抗菌药物的使用:超大剂量抗菌药物的使用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008b2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0.png)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指在医疗实践中正确、科学、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以下是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的几个重要方面的知识:1.抗生素选择:抗生素选择应基于准确的细菌诊断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
根据细菌的类型、药物敏感性和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要注意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使用窄谱抗生素。
2.抗生素使用时机和持续时间:抗生素的使用应准确掌握指征,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同时,正确确定抗生素治疗的持续时间,不仅要确保足够的疗程以杀灭细菌,还要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以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3.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应仅在真正需要的情况下使用。
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如对症治疗病毒感染或病因不明的感染。
同时,要遵守剂量和频率的规定,避免未经医生指导的自行调整剂量或中止治疗。
4.多学科协作: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沟通,包括医生、药师、临床微生物学家和抗生素管理委员会等。
定期进行抗生素审查和评估,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指南,以协调并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
5.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加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识和重视,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意识。
促进广泛的抗生素管理和防控计划,包括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标是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通过科学、系统的抗生素管理和措施,能够保护患者的健康并维护抗菌药物的持续有效性。
抗菌药物相关法规知识
![抗菌药物相关法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924d57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c.png)
抗菌药物滥用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考核
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 树立合理用药观念,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 物。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力 和意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明确抗 菌药物使用的原则、指征、程序和规范, 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
理,追究刑事责任。
追责制度
对于抗菌药物相关法规执行不 力的单位和个人,应追究其责 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体系
及时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和细菌耐药趋势,为抗菌药物的合理 使用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定期抽查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和整改 。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黑名单制度
对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列入黑名单并予以公示 。
国际合作
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 在推动各国抗菌药物法规的制定和实 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2
抗菌药物的生产与使用规 定
抗菌药物的生产规定
01
02
03
生产资质
只有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 才能生产抗菌药物。
生产流程
必须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进 行生产,并符合相关规定 。
质量标准
生产的抗菌药物必须符合 国家药品标准,并经过质 量检验合格。
抗菌药物的使用规定
适应症
抗菌药物仅限于治疗细菌 感染,不得用于治疗病毒 性疾病。
处方药管理
抗菌药物属于处方药,必 须在医生开具处方后才能 使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61c6a6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2.png)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
1、是否需要用药:日常生活中,如出现感冒、发烧或其他不适时,勿随意自行口服抗生素,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治疗;在临床上,需明确细菌感染时方可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感染部位、病原体、药敏结果等;
2、根据情况用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决定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治疗,一般来讲,感染较轻时,如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口服抗生素,严重感染如败血症,需要静脉注射抗菌素,其次,用药前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脏器功能情况等,使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抗菌药物也是把双刃剑,合理的使用可以治病救人,滥用也会伤人致命,因此,建议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5646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7.png)
抗菌药物知识点总结一、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多西环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磷酸酯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广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头孢他啶)等。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横相链肽聚糖的合成而破坏细菌细胞壁,导致细菌死亡。
2. 干扰细菌核酸合成:如磺胺类抗生素干扰了细菌对叶酸的合成从而抑制DNA合成。
3. 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结合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基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4. 干扰细菌代谢途径: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DNA合成酶和破坏细菌DNA的正常结构来杀死革兰氏阴性细菌。
5. 干扰细菌细胞膜:如聚肽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来杀死革兰氏阳性细菌。
三、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消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
它们也被用于预防手术后感染或特定高危人群的感染。
四、抗菌药物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对特定抗菌药物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症状。
2. 肠道菌群失调:抗菌药物不仅杀死致病菌,也会破坏肠道正常的细菌菌群,导致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
3. 肝肾损害:某些抗菌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需密切监测。
4. 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物或不规范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五、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医嘱用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托使用抗菌药物,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用药。
2. 避免滥用:正确认识抗菌药物,避免不合理使用或滥用,以免导致耐药性问题。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32ac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3.png)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来源于微生物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通常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阻断蛋白质合成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2.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康唑、氟康唑等。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干扰真菌DNA合成等来发挥抗菌
作用。
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等来
发挥抗菌作用。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吡喹酮类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寄生虫的代谢、杀死寄生虫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总之,药理学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药物的选
择应根据具体病原体类型、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b4326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b.png)
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抗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威胁不断增长,对抗菌药物的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分类、作用机制、常见的抗菌药物等内容。
一、分类抗菌药物可以根据其主要作用对象进行分类。
1. 抗生素: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抗生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2.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流感、HIV感染等。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奈韦拉平等。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弓形虫病等。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氯喹、吡喹酮等。
二、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多种,根据其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细菌细胞壁的靶点:部分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例如,青霉素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2. 细菌核酸的靶点:某些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细菌核酸的复制和转录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这类药物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利福平等。
3. 细菌蛋白质合成的靶点:一些抗菌药物可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阻断细菌的生长。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影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4. 细胞膜的靶点: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影响真菌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来抑制真菌的生长。
例如,伊曲康唑可以干扰真菌细胞膜中的酵素活性,抑制真菌的生存能力。
三、常见的抗菌药物1.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之一。
它们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常见的青霉素类药物有青霉素G、青霉素V等。
2. 大环内酯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多种细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并且对某些特定的细菌耐药性较低。
代表性的药物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3. 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
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
![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1daa4aaa45177232e60a2b0.png)
特别注意: 氨基糖苷类均具肾毒性、耳毒性(耳蜗、前庭)和神经肌肉
阻滞作用,与注射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 氨基糖苷类是严重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治疗的联合用药之
一(非首选) 氨基糖苷类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抗菌作用差,门急
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本类药物 本类药物不可用于眼内或结膜下给药,可能引起黄斑坏死
一、青霉素类
➢ 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①对部分 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肠球菌感染的 首选用药) 、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 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 西林、替卡西林
注意: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中枢 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
本类药禁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
本类药物可引起抽搐、癫痫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引 起皮肤光敏反应;并偶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用药期间 应注意观察
治疗非典型病原菌感染的药物
作用机理分类 PD 化学分类 代表性药物 细胞内/外浓度比 PK
第二代
阿奇霉素 大环内酯类
>50
抑制蛋白质合成
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适用于耐药G+球菌所致的严重感 染,特别是MRSA及肠球菌属所致感染
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口服,可用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 的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患者
本类药物具一定肾、耳毒性,应避免与各种肾、耳毒性药 物合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分类及分代
分类 喹啉类
萘啶类 嘧啶并吡啶
第一代 萘啶酸
氨基糖苷主要对G-杆菌有效,革兰阳性只对青霉素敏感的 金葡菌有效,且对所有的厌氧菌无效
链霉素、卡那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其中链霉素、卡 那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作用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39951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0.png)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指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同时尽量减少耐药性形成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有:
1、准确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细菌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对症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
2、按照医生建议使用:抗菌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不得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使用。
3、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不应将抗菌药物用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也不应当作为预防性药物随意使用。
4、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肠道紊乱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5、倡导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另一方面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卫生,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减少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5、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手部卫生、食品安全、接种疫苗等,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抗菌药物应知应会知识
![抗菌药物应知应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2398030eff9aef8941e0641.png)
抗菌药物应知应会知识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4、医师应知晓本科所应用抗菌药物的级别。
具体见附表1:朝阳市第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流程:(1)医师提出申请,经本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同意并填写《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
(2)至少两名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审批专家审批。
(3)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
(4)《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上交合理用药办。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给药方案1.2.小时48清洁-长至间超过12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3、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4、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5、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
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
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附表1:朝阳市第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内容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2827c0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6.png)
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内容
以下是 8 条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内容:
1. 你知道抗菌药物不是万能药吗?就好比你不能指望一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锁呀!比如感冒,大多数是病毒引起的,用抗菌药物根本没用!要是你一感冒就乱吃抗菌药,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带来副作用呢!
2. 哎呀呀,你可别随便增减抗菌药物的剂量啊!这就像开车,速度忽快忽慢多危险!比如医生让你一天吃三次,你可别自己改成两次或四次,不然抗菌效果可就大打折扣啦!
3. 大家想想,抗菌药物如果用得太频繁,是不是就像过度开采的矿山一样?细菌会慢慢产生耐药性呀!比如本来有效的药,因为你老是乱用,以后再用可能就不管用啦,那多可怕呀!
4. 嘿,你晓得不,用抗菌药物可不能随便停药哦!这可不是小孩子玩游戏想停就停!比如你吃了几天感觉好点了就不吃了,那细菌可能没被完全消灭,它们又会死灰复燃,让病情反复呢!
5. 你们说抗菌药物能和其他药物随便混用吗?那当然不行啦,就像不同的颜料混合可能会变成奇怪的颜色!比如有些药物混用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呢!
6. 哇塞,记住哦,吃抗菌药物可别喝酒呀!这就像是给火苗浇油,危险得很呢!万一发生反应,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可千万别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呀!
7. 朋友们,儿童和老人使用抗菌药物更要小心呀!这不就跟照顾小树苗和老树一样,得格外仔细!剂量不对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身体呢!
8. 最后啊,我要强调,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呀!这就像是在海上航行要听船长的指挥,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到达健康的彼岸呀!
我的观点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很多讲究,大家一定要认真了解,正确使用,才能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3e0e89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4.png)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29页
5. 因为药品协同抗菌作用, 联适用药时应将 毒性大抗菌药品剂量降低。联适用药时 宜选取含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药品联 合。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30页
三、检验、考评方法
定时对门、急诊处方、住院病历包含外科 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品情况进行随 机抽查。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防治:①问询过敏史; ②皮试; ③专用注射
器,药品新鲜配制; ④防止饥饿时注 射或局部用药; ⑤做好抢救准备— 首 选Ad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11页
补充: 流行性脑膜炎: 青霉素+SD
青霉素与丙磺舒可联合应用,从而延长 作用时间(丙磺舒能与青霉素竞争肾小 管分泌)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1. 原因还未查明严重感染,包含免疫缺点 者
严重感染。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26页
2. 单一抗菌药品不能控制需氧菌及厌氧菌 混合感染, 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27页
3. 单一抗菌药品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性心内 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28页
4. 需长程治疗, 但病原菌易对一些抗菌药品 产生耐药性感染。
抗菌药品是指治疗两菌四体所致感染性疾病 药品,不包含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 病治疗药品。
两菌: 细菌、真菌; 四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抗菌药物专题知识讲座
第4页
1.抗菌谱:抗菌药品范围
⑴ 广谱抗菌药: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效 举例: 四环素,氯霉素,第三,四代喹诺酮类
⑵ 窄谱抗菌药:仅对一个细菌或少数几个 细菌有抗菌作用
抗菌药物管理知识培训
![抗菌药物管理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be96a9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a.png)
抗菌药物管理知识培训
抗菌药物管理知识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培训内容,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的认识和能力,从而减少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抗菌药物管理知识培训的内容大纲:
1. 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
- 抗菌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 常用的抗菌药物及其特点
2.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 抗生素使用的指征
- 抗生素选择的原则
- 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3.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与处理
- 如何进行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
4. 抗菌药物管理的政策和规定
- 抗菌药物管理的国家政策与规定
- 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指南和流程
5. 抗菌药物耐药性与感染控制
-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机制
- 如何进行感染控制,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
6. 抗菌药物管理的评估与质量控制
- 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估指标与方法
- 如何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的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
通过这样的抗菌药物管理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的认识,从而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这对于防止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和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菌药知识点总结
![抗菌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c97e8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8.png)
抗菌药知识点总结一、抗菌药的概念1. 抗菌药的定义抗菌药是一种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药物。
抗菌药通常被用于治疗感染疾病,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抗菌药通常被分为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等不同种类。
2.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使其失去活力或死亡。
不同种类的抗菌药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3. 抗菌药的使用范围抗菌药的使用范围涉及很广,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性传播疾病以及严重感染性疾病等。
二、抗菌药的分类1.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通常被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抗生素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2. 抗真菌药的分类抗真菌药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通常被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疾病。
抗真菌药可以分为聚酮类抗真菌药、三唑类抗真菌药、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等。
3. 抗病毒药的分类抗病毒药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病毒的药物,通常被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疾病。
抗病毒药可以分为抗HIV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等。
4. 抗寄生虫药的分类抗寄生虫药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寄生虫的药物,通常被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疾病。
抗寄生虫药可以分为抗原虫药、抗蠕虫药、抗血吸虫药等。
三、抗菌药的使用原则1. 根据病原体选择抗菌药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不同的感染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药。
2. 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合适的抗菌药剂量和疗程,确保药物的达到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3.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菌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时间,避免过度或不足用药导致治疗失败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整理
联合用药的结果:无关、累加、协同、拮抗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3)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4)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上述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一般规律:
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协同作用
快效抑菌剂+繁殖期杀菌剂=降低作用的可能(若繁殖期杀菌剂剂量足够大,则不发生拮抗)快效抑菌剂+静止期杀菌剂=累加或协同作用
慢效抑菌剂+繁殖期杀菌剂=累加作用的可能
成功的协同作用:
磺胺药+TMP(磺胺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美西林+β内酰胺类(美西林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2--变成大和圆;β内酰胺类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3--变成丝状体)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胞壁,使氨基糖苷类更容易通过受损细胞壁进入靶位)
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利福平、四环素(两性霉素B损伤真菌细胞膜,利于其他药物渗入细胞内,且两性霉素B可减量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多黏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损伤真菌细胞膜,利于其他药物渗入细胞内,且多粘菌素可减量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联合的抗感染药物应具备的条件:
(1)联合用药的两种抗菌药物中至少有一种对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抗菌活性,另一种也不应是病原菌所高度耐药的
(2)病原菌对这两种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体外实验两者呈协同或累加作用
(3)两者药代动力学特性相似,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规律基本一致
(4)对于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应选用抗感染谱较广,估计能覆盖可能的病原菌的两种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的抗感染药物。
联合用药的指征:
(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如估计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可选用较大剂量的青霉素或氯唑西林+氨基糖苷类;估计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可选用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或第2、3代头孢菌素
(2)单一抗感染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免疫缺陷者或粒细胞减少者中发生的各种严重感染时,单一抗菌药物常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宜联合应用杀菌剂。
肠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可选用氨苄西林或青霉素+庆大霉素,也可选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基糖苷类
(3)单一抗感染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胸、腹部严重创伤或肠穿孔所引起的腹膜炎为严重的混合性细菌感染。
致病菌种类多,包括需氧菌或兼性菌(如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等)和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
可选用哌拉西林或第2、3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或甲硝唑、克林霉素、氯霉素等
(4)单一用药易产生耐药菌株的感染:结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骨髓炎等
(5)为了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6)其他情况:如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时,在应用较大剂量的氨苄西林或青霉素的同时,联合应用磺胺药或氯霉素等易于渗入脑脊液中去的药物,可提高疗效。
又如,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慢性骨髓炎时,除了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外,宜加用克林霉素、夫西地酸钠、磷霉素、喹喏酮类等易于进入骨组织的药物。
PK:药物代谢动力学
PD:药物效应动力学
MIC:最低抑菌浓度
MBC:最低杀菌浓度
PAE:抗菌药物后效应
血浆消除半衰期(t1/2):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指“一室模型”),而t1/2β通常指“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
表观分布容积(Vd):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清除率(CL):指单位时间内多少毫升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
药-时曲线与曲线下面积(AUC):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药物的一些特征数量(如血药浓度、体内药量等)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并与坐标轴之间围成的面积。
对于同一种药物可比较吸收到体内药物的总量。
达峰时间(Tmax):指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出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
达峰浓度(Cmax):指药物吸收过程中的最大浓度。
生物利用度(F):指血管外给药后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或百分数。
消除速率常数(Ke):指单位时间内消除药物的分数。
时间依赖性且PAE较短的抗菌药物: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的时间密切相关,与峰浓度关系较小,即在体内的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药物在血与组织中浓度维持在MIC以上的时间。
时间依赖性且PAE较长的抗菌药物:呈现很小的浓度依赖杀菌作用,并表现一定的PAE,同时也具有时间依赖性杀菌作用。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
增加Cmax可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
各种抗菌药物作用特点与PK/PD参数
细菌产生耐药的化学方式:
1、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1)β内酰胺酶类:水解β内酰胺。
革兰阳性菌的β内酰胺酶分泌到细胞外,而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分泌到胞周间隙。
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可水解破坏β内酰胺环,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
分类分别有青霉素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金属β内酰胺酶。
1)青霉素酶:这类酶一般都能被丝氨酸活性部位介导的抑制剂所抑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2)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质粒介导的2be类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类和第1、2
代头孢菌素以及第3代头孢菌素及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CA)所抑制。
产ESBLs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产ESBLs细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酸克雷伯杆菌、产气肠杆菌、摩氏摩根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
细菌一旦产生此酶,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1~4代)和单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较为敏感。
3)头孢菌素酶(AmpC酶):大部分由染色体介导,但近年来发现也可由质粒介导。
该类酶在抗生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中诱导产生,有可能筛选出持续高产AmpC酶的突变株;突变株对第3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复合物耐药。
约30%~50%肠杆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沙雷菌等高产AmpC酶;第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不受该酶作用。
该酶不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克拉维酸是强诱导剂。
碳青霉烯是潜在的AmpC酶诱导剂。
产AmpC酶的细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
4)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具有广泛传播的潜力,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β内酰胺酶。
能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能耐β内酰胺酶抑制剂,但可被乙二胺四乙酸(EDTA)抑制。
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恶臭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及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可产生该类酶。
(2)氨基糖苷类药物钝化酶:包括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和磷酸转移酶等。
(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4)红霉素类钝化酶:包括红霉素酯酶和红霉素磷酸转移酶等,对红霉素有高度耐受性的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中存在红霉素钝化酶,红霉素钝化酶可酯解红霉素和竹桃霉素的大环内酯结构。
2、抗生素靶位点改变:为细菌在抗生素作用下产生诱导酶对菌体成分进行化学修饰,使其与抗生素结合的有效部位变异;或通过基因突变造成靶位变异,使抗生素失去作用位点。
3、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在药物长期作用下,细菌会改变其外膜蛋白,使菌体外膜通透性下降,从而阻碍抗生素进入细胞内膜靶位。
4、膜泵外排:细菌普遍存在着主动外排系统,能将进入细胞内的多种抗菌药物主动泵出细胞外,导致细菌耐药。
5、生物被膜形成:细菌生物被膜是指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黏附于固体或有机腔道表面,形成微菌落,并分泌多糖蛋白复合物将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的膜状物。
细菌间的多糖蛋白复合物形成孔道维持细菌物质代谢,但可阻止巨噬细胞、抗体、药物作用于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