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以及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本知识。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状况,认识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状况,人口、城市分布与经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地区城市,分析其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认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准备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2.教学案例:收集典型的东北地区城市案例。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年 月授课时间:年 月 日
授课课题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章节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
第2节
总课时
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1.能够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知道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师补充、点评、小结。
二、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
过渡: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发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我们通过下面的课堂活动,来探讨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主要城市的特点。
组织学生课堂活动:
1.白板出示“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31“活动”。
2.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
3.引导学生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
4.白板出示“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
5.出示“东北地区地形分布”、“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5.教师补充、点评、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
学生讨论后回答: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经济资源等方面。
学生完成活动题
学生归纳
学生回答
学生了解
学生做笔记
学生图中找出主要铁路干线
学生完成活动题并归纳
学生完成活动题
阅读归纳
学生做笔记
营造教学情境,再顺势切入课题
利用图标学习,提高学生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口分布同步ppt课件

人口分布同步ppt课件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 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 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在热 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气候相 对凉爽的高原地带。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人类逐渐适应自然并改造 自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类的生产生活空间不断 拓展。当今世界的人口分 布状况,就是自然和人文 两方面的多种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
【思考】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人口一定稠密吗? 闷热
凉爽
巴西城市分布图
巴西地形图
巴西的城市为何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
在热带地区的平原,气候湿热; 热带的高原,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无疟疾分布等。
刚果盆地 东非高原
在南美洲,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 谷地则形成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文化中心,历史悠久,自
然条件优越;
“四大稀少区” 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
•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亚洲、北美) 地势高峻,高寒,气候寒冷
• 寒冷的极地 (南极大陆、 北冰洋附近 地区)
• 湿热的热带 雨林(亚马孙
河、刚果河 流域)、过
• 干旱的荒漠(撒哈拉、中亚和 澳大利亚)、降水量极少, 生 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 区或人口稀少区
大洲——非洲
归纳总结
总特征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10%的陆地居住着约90%的人口
大洲
分布差异大,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国家
分布极不平衡;2016年总人口74.4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 印度、美国等13个,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城乡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其中城镇人口比 例最高是北美洲,最低的大洲是非洲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6.2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第三章《北方地区》的一部分。

本节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数据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北方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说课稿完整公开课PPT课件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说课稿完整公开课PPT课件

说教材 教学目标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运用“东北地区人 口分布”图和“东 北地区的面积与人 口统计”表,归纳 东北地区人口的分 布特点
运用“东北地 区城市与铁路 分布”图,归 纳东北地区城 市的分布特点 。
掌握本节教材所 渗透的学习区域 地理的一般方法 ,能够在新情境 中迁移运用
通过人口与城市 分布及影响因素 的学习,培养学 生正确的人地观 。
分布特点:中部南部平原人口多、山区人口少 影响因素:地形、气候、交通 分布特点:沿交通干线分布 影响因素:地形、交通
谢谢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
读图6-7、6-18,说一说, 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 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 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 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哪些?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堂实施 课后提升
实施二 民族分布探究
“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 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找出鄂 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 的主要原因。
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人口分布探究
探究二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探究三
面积(万千米2) 人口 1953年 (万人) 2010年
45.4 1190 3833
18.7 1133 2747
14.7 2039 4375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自主探究,进入新知
实施一
人口分布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课堂实施 课后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将人口和地形联系 起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影响人口分 布的因素;让学生认识地图上地理事 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如人 口分布与城市、地形区分布之间的关 系。
目录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

闯关东 关: 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
精选2021版课件
4
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
精选2021版课件
5精选2021版课件6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主要 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 族、鄂温春族、赫哲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 广, 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满族的旗装 —— 民国的旗袍 鄂伦春含义: 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赫 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主的民族。赫哲人 是“住在江边的人”,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 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
(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
—绥芬河)沿线地区。
精选2021版课件
9
哈尔滨: 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又是重要的
铁路枢纽,通过滨洲-滨绥线与俄罗斯保持广泛
联系。
长春: 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我国著名的
汽车制造基地,铁路车辆制造也有较大规模。
沈阳: 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 些?
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平原 地区, 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 口较为稠密。
地形、气候、交通等
精选2021版课件
3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 工业和交通 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相比之 下, 山区人口偏少, 黑龙江省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一下, 属 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精选2021版课件
10
精选2021版课件
11
谢谢观看!
精选2021版课件
12
精选2021版课件

课件《人口分布》精品PPT课件_人教版3

课件《人口分布》精品PPT课件_人教版3

经济发达,人口 芬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文因素
区:美国东部和
多聚居在城市 加拿大东南部 近90%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20°N——60°N地带最集中.
根据课本P7内容和图1.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总特点:不均匀
表现
从东西方向看: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三)历史因素影响人口分布
从而不利于区域的发展,那么怎样的人口分布状况才是4中.利在探于赫讨尔芬发辛兰展基超和过,周1合/边4的城人镇口的集人 理的呢?历史和现实表明,人口的分布一定要与区域资文源因环素。境承载力
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国家首都以及全国的经济、
文化和科技中心,经济发达,
濒临芬兰湾,海运便利,
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东亚人口稠密区: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 和日本中南部等地 南亚人口稠密区: 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等国
A、B地区:
世界古老文明中心
人类聚居历史悠久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最多?最少?
(一)气候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对比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观察:哪些气候特点的地区,人口稀少? 沙漠、戈壁
高纬度寒冷地带
干旱—沙漠戈壁
那么,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区呢? 干旱—沙漠戈壁
高纬度寒冷地带
湿热-雨林地 区
(一)气候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观察: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和世界气候分布图,总结人口分布集中区位于?
3、从海拔看,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概括: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区域?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
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和开发历史长短是影响东北地区人口 分布的主要因素。
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多平原,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开发 历史长,因此人口稠密;北部北部山地多,东部多沼泽,工 业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开发历史较短,因此人口稀疏。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
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 北地区的移民过程。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1.目前,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是( C )
A.黑龙江省 B.吉林省 C.辽宁省 D.不能确定
2.在东北地区,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D )
A.中部、南部平原地区 B.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C.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D.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3.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B )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读图6—20 找出东北地区主要少数
民族,并说出其主要的分 布区域。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主要少数民族 1、主要少数民族
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 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赫哲族等。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少数 民族。 2、少数民族的分布
9.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名称:
平原:A ,B ,C 。
铁路线:D ,E ,F 。
城市:M ,N ,O ,P 。
(2)东北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
在 平原和 平原。
(3)图中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 和交通枢纽是 。
长春
哈尔滨
沈阳
鞍山
大连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城市分布特点 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

《东北三省》PPT课件-完美版

《东北三省》PPT课件-完美版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继续 运用我 们总结 的这些 体会句 子的方 法去学 习课文 ,一定 会有更 多的收 获。

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 化宝库 中的一 笔财富 ,这节 课我们 一起细 细品读 鲁迅先 生文章 中的脍 炙人口 、发人 深省的 名言警 句。
发展条件
———————自主学习———————
• 学习要求:自己根据课本独立完成
• 1.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东北,呈现出“


”的冰雪世界。
• 2.东北三省包括 省、 省和
省,并分别说出其简称、行政
中心。
———————自主学习———————
• 4.东北三省气候特点是 其形成原因。
,简述
• 5.东北沼泽广布的原因是
雾 凇
湿地
湿地
——
北 极 村
漠 河
漠河极光
雪雕
冰雕
冰城——哈尔滨
冰 灯
滑雪
滑雪
当堂检测 ——这些你能做对吗?
• 1.东北三省是指( ) • A.河北、山东、湖北 • B.湖北、广西、山东 • C.黑龙江、吉林、辽宁 • D.吉林、辽宁、内蒙古
• 2.下面四幅气候类型特征图,表示 东北三省的是( )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和产业的分布(附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和产业的分布(附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及产业的分布(附答案)一、单选题1.东北稻米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B. 夏季高温多雨C.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D. 当地生产技术先进2.东北的民居墙体较厚是因为()A. 东北人怕噪音B. 东北冬季太冷,这样可以保暖C. 东北人觉得墙厚安全D. 东北降水太多3.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A.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资源丰富B. 科技力量雄厚C. 水资源丰富D. 工业历史悠久,消费市场广阔读图回答下面4-7题。

4.图中ABC三座山脉分别是()A. 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B. 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兴岭C. 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D.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5.材料里提到的两大平原是()A.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B. 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C.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D.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6.东北三省种植面积最广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分别是()A. 甘蔗、油菜B. 甘蔗、大豆C. 甜菜、油菜D. 甜菜、大豆7.东北平原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A.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 雨热同期,水源充足C. 地势低平,黑土广布D. 日出最早,光照充足8.如图三幅图是东北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赫哲族和鄂伦春族的集中分布区分别是()A. 长白山山林地带和辽河平原B. 三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带C.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D. 辽河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林地带9.黑龙江素有“中国粮仓”的美誉,其地表结构特征是()A. 三山夹两盆B.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C. 中间高,四周低D. 地表平坦10.关于长春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B. 辽宁省的省会C. 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D. 位于滨州线沿线地区11.如图三幅图是东北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

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授课教师:万永香学校:麻栗坡民族中学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4、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渗透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两部分内容,“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主要针对“运用地图学习”的教学要求进行说明。

要求学生会从地图中获取一个区域的更深入的信息,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如人口分布与城市、地形区分布之间的关系,城市分布与交通线分布之间的关系等。

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播放《家在东北》音乐(可让学生随音乐一起歌唱),这首歌激昂欢快,催人奋进,从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学生倾听、歌唱《家在东北》欣赏东北地区的图片。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在东北”这首歌曲优美、悠扬。

这种导入方式,能催人奋进,学生在激昂欢快的歌声中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活动一人口分布课件出示“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面积(万千米2) 45.4 18.7 14.7人口(万人)1953年1190 1133 20392010年3833 2747 4375“人口密度图”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1)学生完成P31活动题。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人口和分布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人口和分布

________族在东北地域散布较广,是东北地域人数最多第六单元《东北地域的人口与城市散布》教教案编号:07课题东北地域的人口与城课时1课型新授市散布设计者审查使用人备注(教师二次备课记录)目标导航:1.认识东北地域的人口散布的主要特色。

2.认识东北地域的少量民族散布特色,记忆人口最多的少量民族。

3.经过阅读闯关东来认识东北地去人口迁徙的状况。

4.认识长春市、沈阳、哈尔滨等东北的主要中心城市,掌握它们的工业优势,比方长春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等。

教法指南:小组合作研究法、读图剖析法、对照法教课过程:★预习检查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达成以下任务。

知识点一人口散布1.人口散布:东北地域人口散布不平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域人口________,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域人口________,此中,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人口较为浓密。

对比之下,山区人口偏________。

2.民族:东北地域是中国少量民族的主要散布区之一,主要少量民族有________族、________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的少量民族。

知识点二城市散布东北地域的城集市中在_______地域,特别是C_________,A__________,B________等铁路沿线地域。

2.(1)________是东北地域北部的中心城市,同时,它又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经过滨洲-滨绥线与________(国家)保持宽泛联系。

长春是东北地域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有名的_______基地。

(3)________是东北地域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其名胜遗迹众多,是国家历史文假名城。

二、小组内合作研究。

研究一:东北地域的人口散布有什么特色?依据课本东北人口散布图,说明东北地域人口散布有何特色?查阅图例,在地图上找到鄂伦春族、赫哲族散布在何省。

研究二:东北地域城市散布特色。

从以下图中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沈阳、大连、鞍山等城市,并概括东北地域城市散布的特色。

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以及城市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以及影响因素三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理分区等基本知识,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地理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实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城市分布图等相关教学素材。

2.收集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实例资料。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图和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和城市分布特征。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15《东北地区》新版课件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15《东北地区》新版课件


地形特点
嫩江江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松 花江

东北 平 原

辽河
图们江
鸭绿江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中国东北地区。 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是松花江、鸭绿江等河 流的发源地。长白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天池湖水 碧蓝,水平如境,群峰倒映,风景秀丽。 黑龙江流经黑龙江省北侧,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重要 的界河,流域内森林茂盛,径流丰富。松花江是黑龙江最 大的支流,也是流经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松花江连接了 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吉林等城市,是东北地区重 要的水上运输线。

全区土地的16%
0.17公顷 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每劳力担负面积
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1)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请举 例说明。
稻谷 19576.0商品率142.9
28706.00%以14上.7
262.0
玉米 1占77全24国.5 商品12粮9.总4 量 5478.9 25%30.9
500.1
豆类 1896.5
13.8
751.8 39.6
68.6
项目
数量
在全国及全区的地位
总面积 人均面积
2000万公 占全国耕地的1/5,占
海陆位置
东北气候特点除了寒冷,还有什么特点?

湿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中国干湿地区
纬度高

蒸发量小
湿
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少,所以形成冷 湿的自然特征。
三江平原上的蓝色横线是什么意思?
东北地区地形
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湿地分布, 这些湿地可持续地为本地区提供食 物、原材料和水资源,在蓄洪防涝 、抗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 性,并在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旅游 业等方面起着侧高,中间低; 东边为低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区域 位置与分布 习题课件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区域 位置与分布 习题课件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6.如果在东北地区发展旅游业,下列 项目或产业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 (C ) A.山珍食材小吃店 B.狗拉雪橇穿雪原 C.木屋畅饮酥油茶 D.林海设营觅野踪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4广东佛山模拟] 2022年 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结果表明,东北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流出人 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山东、北京、河北、天 津、广东、上海和内蒙古等七个省(区、市),在分布格局上 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下面为东北地区2006—2022年常住 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2.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
因是( C )
①地势崎岖
②气候严寒
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知识点2 城市分布
读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完成3~ 4题。 3.东北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A ) A.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B.森林资源丰富地区 C.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D.纬度较高的山谷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7.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B )
A.波动下降 B.先增后减 C.波动上升 D.先减后增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拨:2012年之前,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年增长量均大于0, 说明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 2012年之后常住人口年增长量为负值,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 量在逐年减少,B正确。
湘教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少数民族的分布
东北地区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 布在中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 西北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满族
朝鲜族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阅读图6-18、6-20,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 归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C
) D.不能确定
2.在东北地区,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D
)
A.中部、南部平原地区 B.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C.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D.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3.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汉族 B.满族
B)
D.朝鲜族
C.蒙古族
5.东北传统民居的房顶坡度大,主要为了(
A.保暖
C)
B.美观 C.便于积雪滑落 D.便于通风
,O ,P
(2)东北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 在 平原和 平原。
(3)图中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 和交通枢纽是 。
中部和南部(松嫩辽河平原) 北部和东部 满族
哈尔滨、沈阳、长春、 大连
铁路
(2)据表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84.4、146.9、297.6人/千米2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人口分布
读图6—18
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 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 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 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6.下列不属于东北地区铁路交通线的是(
D
)
A.哈大线
B.滨洲线
C.滨绥线
D.京广线
7.下列城市中以汽车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是( A.哈尔滨 B.长春 C.大连 D.沈阳
B
)
9.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名称:
平原:A 铁路线:D 城市:M ,B ,E ,N ,C ,F 。 。 。
新知1
人口分布
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
黑龙江 面积(万千米2) 人口 (万人) 读图 (1)据表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 1953年 2010年 45.4 1190 3833 吉林 18.7 1133 2747 辽宁 14.7 2039 4375
的多少倍。
3倍多,2倍多,2倍多
C

B.长白山地 D.小兴安岭
2.分布在长白山东侧的主要少数民族(
B

B.朝鲜族 D.鄂温克族
3.东北地区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C A

A.公路
A.哈尔滨
B.河运
B.长春
C.铁路
C.沈阳
D.航空
) D.大连
4.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
1.目前,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是( A.黑龙江省 B.吉林省 C.辽宁省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2
城市分布
活动
1.举例说明哈尔滨是一
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 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 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 情调的原因。
与俄罗斯相邻,长期经济文化交流保留许多欧式建筑。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2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2
城市分布
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
制造基地,铁路车辆制造也有较大的规模。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2
城市分布
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 业以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分布
活动 2.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
,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
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 服饰节,有哪些优势条件?
大连位于东北地区最南端纬度较低,临海气候海洋性特 征显著。 服装加工业发达;气候适宜;水陆交通便利。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A.回族 C.蒙古族
新知2
城市分布
一、城市分布特点 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 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 绥线沿线地区。 二、主要城市 东北地区主要城市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鞍山等 。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2
城市分布
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人口分布
读图6—20 找出东北地区主要少数 民族,并说出其主要的分 布区域。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人口分布
二、主要少民族
1、主要少数民族 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 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赫哲族等。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少数 民族。
朝鲜族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赫哲族
鄂伦春族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人口分布
旗袍与旗装 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 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 传统的旗装。满族先民生 活在“白山黑水”之间, 为适应当地的寒冷气候, 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旗装 作为日常服饰。民国时期, 对旗装进行改进,形成了旗袍。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人口多,北部和东 部人口少。 2、影响因素 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和开发历史长短是影响东北地区人口 分布的主要因素。 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多平原,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开发 历史长,因此人口稠密;北部北部山地多,东部多沼泽,工 业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开发历史较短,因此人口稀疏。
旗装 旗袍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2
城市分布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2
城市分布
读图6—23 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铁 路干线。
京哈线、 哈大线、 滨洲线、
长春 沈阳
哈尔滨
滨绥线。
鞍山
大连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人口分布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
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 北地区的移民过程。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人口分布
闯关东
东北地区有关东、关外之别称。这里的“关”指的是位 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 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的移民过程。19世纪初,黄河下 游出现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而当时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 ,大部分土尚末开垦。迫于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受灾农 民不顾禁令(清朝政府为禁止汉 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而 颁布的禁关令),冒着被惩罚的 危险,陆续“闯”入东北。闯关 东造成了东北地区人口的急剧增 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