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雨补灌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集雨种植高效用水技术
集雨种植高效用水技术
操作要点 1.水窖集雨 补灌技术 在 田头 适当 位置修一 个30立 方米~50立 方 米的集水窖。水窖蓄水一般利用坡 面、公路 、屋顶 、人 工集水 场等收 集 降水径流。由于各地土质不同, 所采 用的窖型也因地而异。自然土拱盖 水泥砂浆薄壁窖, 水窖容积约40立 方 米 ~50 立 方 米 。混 凝 土 拱 盖 水 泥 砂 浆薄壁窖, 水窖容积约50立方米~60 立方米。 在遇有旱情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发育的关键时期, 可用窖水进行补 水灌溉。用于点种作物时, 在每个种 子坑 中灌入2公斤水(称 坐水), 可 抗 旱30天左右。种植玉米等作物, 适当 补灌3次~4次, 作物生育期灌水定额 为 6 立方 米 ~30 立 方 米 。 对 需 水 量 大 的作 物如西瓜等 , 可 使用“小 白龙” ( 软管) 灌溉 。对于蔬 菜、果树的 灌 溉, 也可使用滴灌设备。 2.日光温室 膜面集雨微灌 施肥
技术 在日光温室的一端修建30立 方 米~60 立 方 米 的 蓄 水 窖 。将日 光 温 室膜面作为集雨面, 棚膜底边修建 集流槽( 引水槽) 。把膜面汇集的雨 水通过集流槽, 流入温室前的集流 窖和温室内的蓄水池( 图1) 。降雨3 毫 米 以上 即 可 产 生 径 流 。 一 个 长 5 0 米、宽7米的日光温室, 按年降水400 毫升、一年6个月 扣膜计 算, 可蓄水 6 0 立 方米 。 利 用 水 窖 对 作 物 进 行 灌 溉, 一般应在日光温室内配置滴灌 设 备 。根 据 种 植 的 作 物 品 种 的 需 水 需肥规律, 确定滴灌条件下的灌溉
地 膜 玉 米 、高 粱 、葵 花 、蓖 麻 等作 物 。
播种方式2: 幅边膜槽播种。按
预定种植带规格要 求用铺膜机将地
二、调研内容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实施情况
二、调研内容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实施情况调研显示,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是一项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节水和经济效益的创新举措。
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如下。
首先,该项目将节水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
通过合理施肥和覆盖物管理,减少了灌溉量,并通过地面、地下和大田种级供水技术,提高了灌溉效率。
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下,该项目实施的农田产量较传统农田有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次,该项目还提倡集雨补灌技术,通过有效收集和储存降水水源,在干旱时期进行补灌。
这种补灌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农田的水分需求,也可以降低对地下水的依赖。
研究发现,在集雨补灌下,农田产量的增长不仅仅受到灌溉水量的影响,还受到降雨量和集雨效率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该项目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降雨条件的监测和集雨设施的维护,以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效果。
再次,该项目注重综合利用节水农田系统中的能源。
通过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该项目不仅减少了传统农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还改善了农田的生态环境。
研究表明,该项目使用的创新能源技术有效降低了农田水泵的能源消耗,同时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积极的环境效益。
最后,该项目还注重培训和技术支持,以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意识。
通过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和技术指导,该项目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方法,并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这不仅有助于推广和普及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降雨条件的监测和集雨设施的维护,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以实现该项目的全面推广和可持续发展。
这将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节水和经济效益,并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五大节水技术模式
五大节水技术模式作者:郑宝林何宝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8年第06期1、水肥一体化是一种新的灌溉和水施肥技术模式。
在加压灌溉条件下,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按照科学配方,将化肥溶解在灌溉水中,根据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把水和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加压灌溉有多种方式,最适合与施肥结合的是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和小管灌4种形式。
该模式使千百年来的浇地变成了浇作物,把向土地施肥变成了向作物施肥。
2、经济植物篱是在土埂或坡地上种植多年生、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木本或草本植物,从而控制水土流失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技术模式。
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经济植物篱+农作物,二是经济植物篱+经济作物。
该模式适合在各地、各类的坡耕地上发展,关键是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篙品种。
3、集雨高效种檀是采取主动抗旱和集雨蓄水治旱的技术路线、收集并蓄存天然降水径流与先进农艺技术措施相结合、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和干旱期进行补灌的技术模式,实现了雨水资源在时空上的人工调节和在农业上的高效利用。
该模式的主要技术有:水窖集雨节灌、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灌施肥、果园集雨节灌、覆盖集雨抑蒸保墒等。
4、抗旱保苗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以利用天然降水为核心的土壤机械化深松(翻)蓄水保墒抗旱保苗技术模式,重点在雨养农业区推广。
该模式是指采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深松犁或复式翻转犁等农机具对土壤进行深翻和深松作业,增加耕层厚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
另一种是以补灌为核心的行走式坐水种抗旱保苗技术模式,重点在半干旱农业区推广。
该模式是用小型拖拉机牵引载有水箱的拖车在田间行走,拖车后部牵引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同时利用安装在播种机上的施水装置进行种床施水,在播种的同时实现补灌。
5、膜下滴灌是滴灌技术与覆膜技术有机结合的模式。
灌溉水经过滤设施滤“清”后,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铺设在地膜下面的滴管(带),对作物播种后从出苗到全生育期,进行膜下灌水。
“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模式
“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模式针对榆林市榆阳区东南部丘陵沟壑区干旱缺水山与雨量分布不均问题,在三变改革、政府有力扶持下,发展适合当地的“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土工膜窖高位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榆林市榆阳区东南部属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土壤多以黄绵土为主,地形以山坡地、梯田、沟坝地为主。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发展特色小杂粮基地建设。
一、榆阳区发展“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的基础榆阳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东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边缘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多变,干湿不同,温差较大,干燥少雨雪,“春夏干旱易秋涝,风沙霜冻多冰雹”是当地气候的真实写照。
年平均降水量365.7 mm,年平均气温8.3℃。
冬季寒冷,夏季燥热,春温回升快,间有乍寒,秋温下降迅速。
1、水资源及土地资源榆阳区水资源较充裕,主要来自地表和地下水,地表年径流近年平均值为4.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约7.4亿立方米,两者的重复量约为2.8亿立方米。
地表径流入区内无定河、榆溪河、秃尾河、海流兔河等,其中无定河年径流量约7.5亿立方米,榆溪河年径流量约3亿立方米。
受地貌、水文地质、补给源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南北各区域水资源贮量差异较大。
西北部风沙草滩区水资源较丰富,约占全区总量的70%,地下水可开采量约1.4亿立方米,水质较好、埋藏较浅,便于开发利用。
东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水资源贫乏,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较少,且不容易开发利用。
中南部河谷川道区水资源较丰富,约占全区的4%,地下水可开采量为0.2亿立方米。
榆林市榆阳区土地总面积7053 km2,其中耕地132.6万亩,台地4.4万亩,梯田7.1万亩,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
2、土地流转和三变改革榆阳区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把资源变为资产、资金变为股金、农民变为股东,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灌溉技术在不同农业生产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灌溉技术在不同农业生产模式中的应用研究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而合理的灌溉技术则是确保农作物生长良好、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随着农业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农业生产模式,每种模式对于灌溉技术的需求和应用也各有特点。
传统的露天农业生产模式中,大水漫灌曾经是常见的灌溉方式。
这种方式简单直接,但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下。
随着技术的进步,滴灌、喷灌等技术逐渐得到应用。
滴灌通过将水一滴一滴地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而且,滴灌能够精准控制水量,为植物提供稳定的水分供应,特别适合于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种植。
喷灌则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中,相较于大水漫灌,其灌溉范围更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
设施农业生产模式,如温室大棚,对灌溉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
由于温室环境相对封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在这种模式下,微灌技术(包括微喷灌和滴灌)被广泛应用。
微灌不仅能够满足农作物的水分需求,还可以结合施肥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此外,智能化的灌溉控制系统也逐渐普及。
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参数,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灌溉的时间和水量,实现精准灌溉,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在节水农业生产模式中,集雨灌溉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收集雨水并储存起来,在需要时进行灌溉,有效地利用了自然降水资源。
这种技术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尤为重要。
同时,保墒技术也得到了重视,如覆盖保墒(使用地膜、秸秆等覆盖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深耕保墒(通过深耕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等,与灌溉技术相结合,共同实现节水的目标。
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对于灌溉技术的选择更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如,采用自然流水灌溉或者利用生态湿地净化后的水进行灌溉,既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农田集雨灌溉方案
农田集雨灌溉方案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水资源日益短缺,农田灌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很多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使得农田灌溉难以保证,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农田集雨灌溉方案,通过有效地收集雨水并对农田进行灌溉,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集雨方案集雨是收集雨水并将其储存在水库或地下水层中的过程。
通过收集雨水作为灌溉用水,可以最大化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减少对地下水和其他净化水源的依赖。
在农村地区,常见的集雨方法有以下几种。
屋顶集雨法屋顶集雨法是指直接从房屋屋顶收集雨水,再运输到储存设施中的集雨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集中居住的农村地区,也可以在较小的农场和田地中使用。
山坡集雨法山坡集雨法是指通过改变山坡地形来促进水流,从而在机械设备的帮助下将水引进储存设施进行集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较高的山区,并且可以加速水循环过程,提高灌溉效率。
河流集雨法河流集雨法是指人工筑造河堤,以及通过斗车或抽水设备将水引入集雨设施以进行储存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河道丰富的农村地区,并且可以将不同地区收集的水资源通过管道引入集中的储水设施。
灌溉方案灌溉是用水来滋润作物和植物以促进生长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灌溉,可以使农作物得到足够的水分保证,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采用集雨水来进行灌溉,不仅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足够的水分,而且可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地区,常见的灌溉方案有以下几种。
滴灌滴灌是一种通过管道将雨水运输到作物根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水分直接送到植物的根系,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除草和浪费,保持土壤的水分平衡。
喷灌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分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上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水分均匀分布到整个田地中,使得土地得到更好地水分保持,从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静止灌溉静色灌溉是指在灌溉系统中使用垂直管道将水直接运输到田地中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在田地中创造孔洞来向作物提供充足的水源,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得到更好地利用。
彭阳县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模式与集雨节灌工程类型
根据多年集雨节灌工程 建 设的实践 和经验 , 引进 国内外 集 雨节灌技术模 式研 究成 果 , 合 该 县 自然 和社 会 经济 特 结 点、 旱作农 田集雨 灌 目标 、 雨 灌 方式 、 集 经济 效益 分 析 , 提
出了 6种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模式 。
2 1 小流 域 集 雨 综合 调 配 利 用 模 式 .
维普资讯
中国水 上保 持 S C 20 WC 06年第 3期
・பைடு நூலகம் l・
彭阳县雨水集蓄利 用技术模 式 与 集雨节灌工程类型
徐 洁 辛鹏科 刘建平 王维 宝 , 万平 刘学军 , , , 杨 ,
(. 1 彭阳县王洼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宁夏 彭阳7 60 ; . 554 2 彭阳县水利局, 宁夏 彭阳 76 0 ; 5 50 3 宁夏水利科学研 究所, . 宁夏 银川 7 02 ) 5 0 1
1 .3万 m’末 利 用 的库 存 水 有 4 5 83 , .6万 m 。 2 雨水 集蓄 利 用 技 术 模 式
彭 阳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 东部 丘陵 区 , 于宁 夏 回族 自治 位
区东南部 , 型的贫 困山区。全县现有耕地 l.2 h 早 是典 12 万 m ,
地 占 9 % 。多年平均 降水 量 4 0mm,o ~7 % 的降 雨集 中 5 5 6% 0 在 7~ 9月份 , 而春季降水量仪 为 4 一0 mm, o. 6 具有 大风与 下旱 同期的气候特征 。年均蒸发量达 1 6 . m, 十年九旱 、 0 6m “ 3 春夏 连旱 、 靠天 吃饭 ” 是这 的基本特征 。随着人畜 自然增长 , 对水 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 加 , 畜饮 水 困难 日渐 突 出。近年来 , 人 彭 阳县与相关水利科研 部 门加强合作 , 试验 研究 如何 高效 利用 雨 水资源 , 随着不 断研究 、 实践 , 已经 形成 _ r一套 比较完 整的集雨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模式和技术体 系 , 索 出了该县 治旱兴水 探
农田节水技术(连载一)
②集水池开挖及结构 。集水池一般为 圆柱形 ,开挖 直
径 6 、深 2 米 . ,池壁用 C 5米 砼灌浆( 5号混凝土) 1 ,
壁 厚 1 米 ,并 进 行 水 泥 沙浆 打底 ,厚 1 米 ,容 0厘 0厘 积 6 . 方米 。部 分 地 方 受 地 形 、地 质 条 件 限 制 ,可 33立 以 建 l 方 米 ~3 方 米 容 积 的集 水 池 。水 池 周 边 O立 0立 建 高 1 左 右 的 防 护 栏 , 以利 人 畜 安 全 。③ 修 建 引 水 米
1集 雨 节水 技 术 .
集 雨 节 水 主要 通 过 建 立 地 面拦 、截 、引 、蓄 系
农田节水技术 载 连一
湖南省土壤 肥料工作 (10 5 危 长 宽 4001
壤 吸蓄水分的能力 。主要适 合果树生产 ,操作步骤及方 法如下 :①平整土地。坡度 小 于 5度 的 ,水 平 等 高 分
2深沟 埋 肥 技 术 .
土穴 。在穴底部放入 已经腐熟 的猪牛粪 、饼肥 、有机
无机配方肥等 以及 改 良黏性 土壤 的河沙淤泥 ,与本土
充 分 拌 和 ,然 后 全 部 覆 土 ,使 穴 上 部 形 成 一 个 高 出厢
面约 2 5厘米 ~3 0厘米的圆台体( 营养盘) 。营养盘问距 根据果树 的株距要 求而定。⑥植树 。待营养盘有所沉
灌池底和池壁 。该池起沉沙 缓冲作用 ,防止泥沙对蓄 水池 的淤塞 。在引水沟上 ,遇陡坡地 段 ,其下建跌水 凼 ,缓和流水速度 ,防止 冲刷土壤。⑤ 完善灌水及提
水 设 施 。在 集 水 池 下 方 外 侧 设 通 达 集 水 池 内 的放 水 开 关 设 施 ,并 配 以输 水 管道 以 利灌 溉 。
厢 , 坡 水池 中 ,待作 物需 水时使
宁夏旱作农业区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构成与模式
宁夏旱作农业区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构成与模式一、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成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基本包括集、贮、供、管四个方面。
(一)集集就是收集雨水,包括修梯田、条田等保证降雨贮存于土壤之中,不致形成径流而流失;将径流存贮于适当部位,包括自然径流面(如荒山坡地、道路)、人工集流面(如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土工布、塑膜等)。
(二)贮贮就是建设适当的贮水器把收集起来的雨水贮存起来备用,一般采用塘、池、窖多种形式。
(三)供供就是把贮存起来的水,在作物生育期的旱段和需水关键期,采用高效供水技术(滴灌、渗灌等)进行补充灌溉,达到以较少的供水实现增产的目标。
(四)管管就是管好集水供水设施,充分发挥其效益,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投入成本。
二、集雨(水)补灌技术的配套技术(一)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区域气候、水资源、土壤、地形、地貌、种植方式、人口、产业结构为基础,确定区域特色作物的种植类型。
半干旱区以马铃薯、玉米、冷凉蔬菜、中药材为主。
半干旱偏旱区以西瓜、甜瓜、马铃薯、向日葵、中药材为主。
(二)覆盖技术选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麦草+地膜二元覆盖技术。
(三)耕作技术采用机械深松耕、镇压保墒等耕作技术熟化土壤,并采用膜侧栽培、全膜双垄覆盖垄侧播种、全膜覆土穴播等集雨技术,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四)选择抗旱作物品种重点选择玉米、向日葵、马铃薯、西瓜的抗旱优良品种,以实现集雨(水)补灌技术效益的最大化。
(五)化学抗旱技术选用旱地宝、吸水剂、FA 旱地龙,采用拌种、包衣、移栽蘸根与营养土混用的方法,提高作物的抗旱节水能力。
三、集雨(水)补灌技术模式(一)集水场+集水窖+地膜覆盖+特色作物+配套农艺技术模式一是建设人工集水场。
人工集水场主要有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土工布、玻璃纤维布、塑膜等。
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具有投资低、施工技术简单、工业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集水效率高等优点。
据资料介绍,混凝土集水场集水效率为80%~85%,固化剂集水场集水效率为61%~73%。
W膜盖集雨补灌技术对水分利用率的研究
fr a d i h p ig i e e a k r h rfr giutrlsin i s a d tc nca s it d c d W mb a e amln n te s r s v n lc e.teeoe a r l a ce t t n e h iin nr u e me rn n c u s o g teigriwae o i iae fr a d tc n lg . et h we h tW mb a e g te ig riw trt riae ah rn an trt r g t amln e h oo y T sss o d ta me rn ah r an ae i g t r n o r fr ln e h oo a e n to l te efcso sn oltmp rtr , d ig si mosu e ice sn utr a a d tc n lg h v o ny h f t fr igs i e eaue a dn ol itr , n raig o t n m y e i u a d ic me n rsr ig s i mosu e o r iay me rn o ee ,b tas h e e fr a c kn n n o s a d pe evn ol itr fodn r mb a e c v rd u lo te k y p ro n e ma ig m
W u Yua n
( ia o n ueuo A r u ue Qx nC u yo h ni 3 9 0 Qx nC u t B ra gi h r, ii o n i y f c a t fS ax 0 0 0 )
Absr c :T u r n trr s u c s b c me mo e a r c r e s cal h n il c t d i h a d o k d, t a t he c r e twa e e o r e e o r nd mo e s a c ,e pe i l S a x o ae n t e l n lc e y
北方地区主推节水技术
“三北”地区节水农业技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包括沿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涉及京、津、晋、冀、鲁、豫、苏、皖、蒙、黑、吉、辽、陕、甘、宁、青、新等17个省(区、市)。
该区域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年均降水量300~700毫米,70%~80%的降雨发生在6~9月,春旱十分严重。
由于气候和人为原因,土壤沙化、退化严重,中低产田比重大。
同时,农业经营粗放,农业节水技术普及率低,旱作区降水利用率一般仅在45%~50%左右,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但这一区域的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较为有利。
未来我国粮、棉、油、豆的重要产地将呈现向北方地区集中的趋势,“三北”旱作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开发其生产潜力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三北”地区基本情况西北区:包括黄河中上游、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和内陆河流域的陕、甘、宁、新、青等省区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属于干旱气候区和半干旱气候区。
耕地总面积2.32亿亩,其中水浇地1.09亿亩,旱作耕地1.23亿亩。
该区域的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特征:一是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不到400毫米,且季节分布不均,夏秋季节降水占年降水70%~80%。
单位面积耕地拥有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春旱、冬春连旱严重,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
二是人口增加较快,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且不断恶化,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发展,尤其以长城沿线的风沙半干旱区为甚。
三是该区域内有我国主要的农牧交错带,天然草场资源丰富,但过牧和草场退化严重。
四是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人均土地面积大,人均耕地资源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光热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适合特色旱作农业的发展。
华北区:包括晋、冀、鲁、豫、京、津、苏、皖等省(市)的全部或部分,耕地总面积5.07亿亩,其中水浇地2.58亿亩,旱作耕地2.49亿亩。
旱地W型膜盖集雨补灌种植技术
1 .集水 效应
在作物间隙内移栽大 白菜 ,收完第 3 西红柿后 ,加大 棚
对 白菜 的管 理 。番 茄 每 0 6 m 产量 为 5 0 g .7 0 h 0k ,大 白 0 菜 每 0 6 m 产 量 为 6 0 g .7 0 h 0k ,该模 式 一般 每 O 6 m 5 . 7h 0
株 ,1 m 定植 9万 ~0万株 。 h 1 3 .番 茄复 播大 白菜模 式
一
般 带 距 为 1
减少杂草 、病虫害等功效 ,还突出了集 雨 、渗水 ,改善 作物生长发育环境的功能 ,较大幅度提 高作物产量等特
后 ,定植 在 两 行 沟 内 ,行 距 4 m,穴 距 2 m,一 穴 双 0e 3c
止 出苗困难 。最好用有机肥和土壤的混合物覆盖 。移苗
定 植 的方 法与 普通 种 植相 同 。
三 、技 术特 点
w膜盖集雨补灌种植技 术不仅有普通地膜覆盖提高
地温 、保 墒提 墒 、改 善 土壤 养分 和 物理 性 状 、增 加光 热 、
水量 49m 且降水 时空分布不均 ,0 8 m, 7 %集 中
在7 月一 9 ,与 作物 生 长需 水 错位 ,十年 九 月
旱、 年年春旱 、 秋旱伏旱时有发生是山西旱情 的真实写照。水资源匮乏 、 干旱严重一直是困 扰山西农业生产发展 的主要因素 。因此 , 探索 旱地减少蒸发 ,集无 效雨 为有效雨的覆盖技 术, 配套集蓄降水补充灌溉技术 , 对促进农业
总第 2 9期 0
() 机 械覆 膜 2
用 改 制 的铺 膜 机 同 时 开 w 型 沟 垄
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及其推广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化 , 溉 保证 率 下 降 , 及 当地 的农 业 持续 发 展 。 因此 , 灌 危 必 须 对 已建 成 井灌 区进 行 节水 改造 。改造 的模 式 为 : 采 用 低 压 管 道 输水 ( 于蔬 菜 、 园 、 济作 物 、 度 缺水 对 果 经 极 地 区的粮 食作 物 也 可采 用 喷 、 灌 ) 微 田问平 地 , 划小 畦块
1 北方渠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 3 我 国北方渠灌区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 , 田问工程 不配套 , 灌水方法落后 , 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 , 特
城郊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值高 、生产效率高 、 为城 市生 活服 务 。因此 , 须发 展高 效农 业 , 必 即资 源利用
只有合作 , 才会成 功。吉林 蔬菜杂 志, 圆您致 富之梦 ! ・7 ・ 7
定沟渠规格 , 采用小畦灌 、 沟灌 、 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
进 的地 面灌 水 技术 , 通 过开 展 非 充 分灌 溉 、 稻 控 制 并 水 灌溉 、 降低 土壤 计 划湿 润层 深 度和 采用 覆 盖保 墒 等农业 综合 节水 技术 , 现渠 灌 区全方 位节 水 。 实 1 北 方 井渠 结合 灌 区节水 灌溉 工程 技术模 式 . 4
和管理节水措施,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和农业高效用水 。
1 水 利 富 民集 雨 节灌模 式 . 5 适 宜 开展 集 雨 节 灌 的地 区包 括 西南 、 北 、 北 的 西 华 1 省( ) 4个 区 。如何 充 分利 用 当地 唯 一有 潜 力 的降雨 资 源 , 展 有 限灌 溉 ( 关键 水 )提 高 作物 产量 , 进农 民 发 灌 , 促
是: 合理布井 , 采用先进 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 , 配套
小型 移 动式 喷灌 机等节 水 灌溉设 施 。 12 华 北 井灌 区节 水改 造模 式 .
关于对山区集雨节灌工程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几点建议(高小刚)_雨山区属于哪里
关于对山区集雨节灌工程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几点建议(高小刚)_雨山区属于哪里关键字:山区集雨节灌工程管理技术第一:根据我市近年来节水灌溉发展现状,渗灌占有绝大数,切集中的分布于我市的椒果林经济塬区,从发展上讲,经济效果和前景非常乐观,但事实是:节水设施几乎成为摆设,农民群众的利用率太低,综合分析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水源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好,优先解决第二水源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水源问题主要存在于我市的果椒经济林黄土台原区,该原区海拔较高,平均560米海拔高程,几乎无地表径流,历代以来,人畜饮水全靠天雨窑蓄和塬区仅有的少量老式土井,原有的窑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得到了较好的改造,但老式土井因年代久远缺乏维修改造井深水少,目前使用很少,而整个塬区地块平整面积较大,土层厚实,耕作条件条件非常优越,为我市粮果椒林高产区,但有史以来,几乎没有灌溉史,小麦、玉米、果椒等经济作物几乎全靠天雨,切十年久旱,严重的影响了当地优胜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和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集雨节水灌溉事业在该区的实施,通过打旱窖集雨水虽较好的缓解了当地经济作物的旱情,使之能遇小旱保丰收,遇大旱保增收。
但是,从根本上看依然不能彻底解决当地的旱情,还需天公手下留情。
受传统耕作形式的影响,当地各户地块狭长、面积较大而可打旱窖的个数、容量有限,强制大容量也不现实,相对集水量严重不足,对于节水渗灌仅可满足不到一次的渗水量,要保作物丰收必须从外地拉水补充,以备所需。
以次而言,干旱、霜冻已严重的影响了当地支柱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果椒大面积的受冻受旱、商品率的下滑、产量的锐减,造成的户均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千元以上,由此看来:提倡旱窖的同时,优先考虑第二水源的解决已成当务之急。
(2)、思想教育要跟上,政府引导要加强。
从思想上落实水源,从水源上落实名优。
小农经济思想一直占据在农民的主导思想地位,靠天吃饭思想严重,对现有的温饱状态持满足感,对长远发展认识不足。
蔬菜集雨补灌技术
来水入蓄水池时沉淀泥沙 , 一般长 2 3 宽 1 ~ ~ m, . 2 5 m, 深 1 高于进水 口, m, 距窖 口 2 3m, ~ 保证不 因防渗水
而造成窖壁坍塌 。
( ) 污栅 与进 水 管 4拦 为 防 止杂 草 人 池 , 8铅 用 #
( ) 本建造技术 3基
采用各种形式 的水 泥等窖
盖时 , 施工程序为 : 在窖址处开挖 窖盖形状的土模并 抹光一在土模上架放钢筋一浇抹水泥窖盖一洒水养
丝编制 1 m方格 网片, c 安装于进入管前端 。 进入管多 用直径 西8 1 -0e m塑料硬管 , 前端位于沉沙池底以上
2011 O . 3
总第 2 9期 0
05 处 , 端埋 设 池墙 顶 以下 03 处 , 伸人 池 内。 .m 末 -m 并 ( ) 口 井 台 一 般 高 出地 面 0 ~ . m, 时要 封 5窖 I 0 平 3 5 闭, 可安 装 井盖 或 引水 提水 设 备 。
水 用干 , 留 少量 水 于 窖底 , 须 以保 持窖 内湿 润 , 防止 窖 壁
4 .防治 病 虫 害
在 田间 按 作 物 需 求 的 行 距 、 距 , 垄 、 地 、 株 起 整 施 肥 完 成 之 后 , 沟 中再 开 挖 1 m 宽 的 小 灌 水 沟 。为 在 5e
保证灌水均匀 , 5m做 1 每 个拦水结 。抗 旱坐水种 完 成后 , 田块上覆盖 地膜 , 在 覆膜 时一 定要拉紧 , 两边 压 土 以防被风 吹开 。灌 水 时将拦水 结处 地膜 戳 1 小 个
池。 输水渠一般采用引水沟( )引水沟( 应建成定 渠 , 渠) 型土渠并加 以衬砌 , 其断面形式可以是 u形 、 半圆形 、 梯形或矩形。
集雨(水)集流补灌农业技术产生的背景、作用与理论基础
集雨(水)集流补灌农业技术产生的背景、作用与理论基础一、背景(一)水资源背景宁夏旱作农业区水资源十分紧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500 mm,折合耕地平均降水量3 000~5 000 m3/hm2,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0%,水资源占有量仅为750 m3/hm2,分别为黄河流域和全国平均值的1/6 和1/8。
自然降水是本地区旱作农业唯一可利用的潜在水资源,但降水量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年际变幅大,季节分布不均。
7—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65%,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常与作物需水期错位。
一方面,7—8月降水高峰期常与5—6月土壤水分含量的低值槽期交替出现,作物生长处于一种不良的土壤供水环境中,使已接近旱作农业下限的现有旱作农业技术潜力的进一步开发受到极大的限制,水的问题日益尖锐化。
另一方面,雨季高峰在8月,这时夏作物已收获,秋作物已接近成熟,需水较少。
这种矛盾导致作物降水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低,致使干旱成为常见的自然灾害。
宁夏旱作农业区水资源虽短缺,但仍有一定的潜力,若根据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对宁夏旱作农业区10个观测站1970—2007年38年的降水资料统计,以年平均降水量358.9mm计算,该地区降水可达174亿m3,是当地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的9.8 倍,如将降水径流量的1/10 收集起来,就有17.4 亿m3,相当于该地区大型扬水工程提水量的2.61 倍。
用于补灌,可大大缓解水分亏缺,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二)集流技术产生的背景传统旱作农业研究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即旱作农业指降雨有限且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的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偏旱区的“雨养农业”(或非灌溉农业),前提是“不进行灌溉”和“没有灌溉条件”。
在旱作农业定义界定下,人们为解决旱作农田产出低、产量不稳定、投入效益差三大问题,进行了坚持不懈且广泛深入的研究。
我国经过几千年旱作农田的生产实践和长时间的多方位研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大了对旱作农业的研究力度,使旱作农业制度得以形成和完善,并对轮作耕作制、施肥制和选用耐旱作物、抗旱丰产品种进行了深入研究。
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集雨补灌型建设模式
集雨补灌型建设模式
1建设区域
主要在晋陕丘陵沟谷区、晋东山地丘陵区、晋东南盆地丘陵区、晋北高原区水资源缺乏且不适合建设较大水利设施的旱作耕地,通过修建集雨补灌设施,解决“卡脖子旱”,提升耕地稳产高产能力。
2.建设内容
结合地形,充分利用降水形成的地面径流,优先建设集雨补灌农田小水利设施。
综合配套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和农田防护工程等。
集雨补灌工程:选择在产生地表径流和雨水汇流点,且土层比较深厚的地方修建软体水窖等蓄水设施,配套建设引水沟与沉沙池;配备小型水泵和自流管道渠系;配备出水口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渗灌等节水设施,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等电力配套设施。
土地平整工程:对于田面起伏不平的田块和地块面积较小而土层较厚的田块进行土地平整,归并为大地块,满足灌溉规范需求。
田间道路工程:修建田间道路,对于坡度较大的道路进行硬化。
土壤改良工程:通过深松耕、增施商品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
农田防护工程:配套土(石)坎、土(石)填、种植生物坎
等坡面防护设施,建设农田林网等农田防护工程。
集雨补灌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集雨补灌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集雨补灌综合节水技术模式是以修建集雨窖池蓄水补灌,综合应用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覆盖保墒等农艺节水技术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
在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差、耕地不集中、不适合建设较大的水利设施的地方,通过建设集雨蓄水窖池,截留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平时用于农业生产。
【总页数】1页(P29)
【作者】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吉县聂家河坝窖池田联网补灌模式与集雨节水抗旱途径
2.甘肃中部地区集雨补灌生态农业综合效应分析
3.彭阳县集雨补灌节水农业技术模式
4.基于径流调控的集雨补灌苹果利用模式研究
5.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节水农业发展模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1期集雨补灌综合节水技术模式是以修建集雨窖池蓄水补灌,综合应用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覆盖保墒等农艺节水技术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
在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差、耕地不集中、不适合建设较大的水利设施的地方,通过建设集雨蓄水窖池,截留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平时用于农业生产。
集雨补灌节水技术与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覆盖保墒等农艺节水技术组装配套,能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10%,延长作物抗旱时间15~20天,并对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该技术模式最先在湖南省湘西山区的果茶园推广应用,通过10多年的发展,湘西州茶园面积扩大了135%,茶叶总产量提高了177%,果园面积扩大了113%,水果总产量提高了570%,有力地促进了湘西山区果茶产业的稳定发展。
目前,湖南省已建成集雨窖池41万余个,总容积620万立方米,集雨窖池覆盖作物面积10.7万公顷,极大地缓解了丘陵山区旱作农业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状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集雨补灌综合节水技术模式适用于灌溉设施建设难度大的丘陵山区旱地,主要包含集雨蓄水、耕作保墒和节水补灌3个关键技术环节。
1.集雨蓄水集雨蓄水关键是建设好集雨窖池。
①选好窖址。
窖池必须选择在产生地表径流和雨水汇流点,且土层比较深厚的地方,并确保窖池的上部有3330平方米以上的集雨面积。
②开挖窖池。
集雨窖池设计为圆柱形,蓄水容积一般不要低于25立方米,且越大越好。
窖底建成锅底形,窖底与窖壁用水泥现浇,厚10厘米以上。
窖池要求不漏水,窖顶要安装安全防护栏。
③建设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包括引水沟与沉沙池。
要在窖池上部地表径流来水方向修建通向集水窖池的引水沟,在接近集雨窖池的上方建一个2米×1米×1米的沉沙池,引水沟连接沉沙池,雨水经过沉沙池沉淀后进入集雨窖池。
沉沙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的位置要错开,防止泥沙直接冲入集水窖池中而增加后期清理难度。
2.耕作保墒耕作保墒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提升土壤吸持降水能力,并采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技术,减少地面无效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①深松深耕。
旱土在翻耕时进行深耕,或在中耕时进行深松,增厚耕作土层,提升土壤吸持雨水的能力。
果茶园可结合中耕、施肥进行深松深耕,增强土壤吸水性能,促进作物根系下扎。
一般深耕25厘米以上,深松在40厘米左右。
②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不仅能为作物提高全面营养,而且吸水保水性好,能吸收自身重量6倍的水分,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厩肥、堆肥一二吨。
③覆盖保墒。
覆盖保墒主要措施有秸秆覆盖、生物覆盖和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是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在裸露的田面,既可起到积聚降水、减少蒸发、抑制杂草、提高抗旱能力的作用,同时,秸秆腐烂后又能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秸秆覆盖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上面要用泥土压实,果园用秸秆覆盖还要特别注意防火。
生物覆盖是采取间作、套种方式,使土地时刻处于作物覆盖保护之下,防止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保持土层的稳定,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功能。
如玉米、高粱等作物间种红薯、大豆,幼龄期果园套种花生、大豆、西瓜和红薯等。
地膜覆盖有保持水土、减少蒸发、提早作物成熟时间、降低水耗等功能,主要应用于辣椒、大蒜、西瓜、蔬菜、烟叶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
3.节水补灌一个25立方米的集雨窖池可节水补灌2670平方米的园地,1330平方米左右的旱地。
每个集雨窖池每年可蓄水四五次,农民平时可利用集雨窖池中的蓄水进行施肥打药。
当遇到季节性干旱时,可利用池水采用穴灌、滴灌、渗灌等方式对农作物实施节水补灌,一般中旱以下旱情可保产保收,大旱可确保果茶园不死苗。
集雨补灌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
站
土肥植保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