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学知识点总结
立法学知识点总结一、概述立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国家机关以及其他法律具有立法职能的组织如何制定法律的学科。
立法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一般原理和规则的学科。
二、立法的概念立法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的过程,包括立法的程序、主体和内容等方面。
实质上,立法是国家运用立法权对社会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活动。
三、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所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定的程序。
一般分为提案、审议、表决和公布等程序。
立法程序的设计意在保障立法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和效力。
四、立法主体立法主体是指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和其他行使立法权的机关。
立法主体的构成和职能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
五、立法原则立法原则是指制定法律时应遵守的一般规则和规定。
包括法治原则、民主原则、效率原则、平等原则、正义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立法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指导。
六、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具有约束和规范社会行为的力量。
法律的效力与立法的程序、内容、形式和执行等方面相关,是法律制定与实施的根本目的。
七、法律的解释法律的解释是指根据法律的具体文本和立法目的,解释法律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范围。
法律的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司法实践的重要内容。
立法学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
在学习立法学时,需要结合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商法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法律的制定、解释和实施等问题。
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的立法实践和国际立法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立法学的理论和方法。
在立法学的研究中,需要着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立法的概念、特点和规律立法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程序和形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立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如立法的权威性、普遍性、时效性、权衡性等。
了解和研究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深入理解立法活动的意义和方法至关重要。
2. 立法程序的设计和运行立法程序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所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定的程序。
法律知识—立法法
法律知识—立法法立法法是指规范国家和地方各级立法制度的法律和规范,包括宪法、立法法、行政法和司法法等。
立法法起着保障国家法律体系正常运行的作用,规定了立法机关的组织结构、立法程序、法律效力等关键问题。
在中国,立法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一部法律。
该法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成和职权,以及立法程序和法律效力。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立法机关的核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最高立法权机关,并且直接代表人民的利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负责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立法工作。
立法法还规定了立法程序。
根据该法,立法程序主要包括法案的立案、审议、表决和公布等环节。
在法案立案阶段,各级立法机关可以根据需要提出法案,由法制机构负责审核和修改。
审议阶段是法案在立法机关进行讨论和决策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审议和表决,最终形成通过或否决的结果。
在表决通过的情况下,法案将被送交颁布机关进行公布,成为法律。
此外,立法法还规定了法律的效力。
根据该法,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必须遵守并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实施。
法律在公布后的特定时间生效,具体时间由法律自身规定或者经过法律发布机构确定。
法律的效力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合法性和国家机关的合法授权。
立法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通过规范立法程序和法律效力等方面的问题,保证了法律的权威性和适用性,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总结起来,立法法是规范国家和地方各级立法制度的法律和规范。
在中国,立法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一部法律,规定了立法机关的组织结构、立法程序和法律效力。
立法法的出台和贯彻执行,有利于保障国家法律体系的正常运行,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适用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立法法政治考点
立法法政治考点
立法法是指法律规定的立法程序的一种总称,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如何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程序、权力分配和行使等内容。
立法法政治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指负责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不同国家的立法机关可能不同,比如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常务委员会、美国的国会、英国的议会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国立法机关的组成、职权和运作机制。
2. 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指法律从起草、审议到通过的全过程,包括立法的提出、委员会的审议、全体会议的讨论和表决等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立法程序的具体步骤和程序要求,比如法案的提交、审议和表决程序等。
3. 立法原则:立法原则是指在制定法律时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包括法制性、合宪性、适用性、自由性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在立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原则和要求,比如法律的合宪性和适用性原则等。
4. 立法技术:立法技术是指在制定法律时需要运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比如用词技术、修辞技巧、逻辑推理等。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立法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能够理解和分析法律文本。
5. 立法效力和适用:立法效力和适用是指法律在具体实施中的效力和适用范围,包括法律的适用领域、对象和时间等。
学生需要了解法律的效力和适用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定,比如法律
的追溯力原则和优先适用原则等。
以上是立法法政治考点的一些内容,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方面的知识。
立法法知识点总结
立法法知识点总结一、立法法的定义和概念立法法是国家关于立法机关组织和运行方式、制定法律程序规定以及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则的基本法律。
它是一部关于国家的立法机关的产生、组织、运行方式等问题的基本法律。
二、立法法的颁布范围1. 立法机关的组织和运行方式2. 法律的制定程序规定3. 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规则4. 对立法活动的监督和问责5. 其他有关立法工作的条文三、立法法的基本原则1. 法治原则2. 民主原则3. 稳定原则4. 适应原则5. 透明原则6. 责任原则四、立法法的基本内容1. 立法机关的组织和运行方式2. 法律的制定程序规定3. 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规则4. 立法活动的监督和问责规定5. 其他有关立法工作的条款五、立法法的主要特点1. 制度性2. 完备性3. 基本性4. 稳定性六、立法法的作用和意义1. 保障法律的质量和效力2. 保障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3. 维护国家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的稳定七、立法法的法律效力立法法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对国家的立法工作具有指导性和保障性的作用。
八、立法法的完善和发展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立法工作的不断完善,立法法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立法工作。
九、立法法的规范和指导作用立法法规范了国家的立法工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十、立法法的变革和创新随着立法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立法法也需要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立法工作。
总而言之,立法法是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对于维护国家的法制建设、保障国家的立法工作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遵守立法法,不断完善和发展立法法,推动国家的立法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立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相关知识点立法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议会或立法机构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过程。
立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它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人民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立法相关的知识点。
一、立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立法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立法的基本概念是指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
立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宪法约束原则、法律优先原则、公平正义原则、适度原则等。
二、立法的主体和程序立法的主体是立法权的行使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
国家立法机关主要是国家立法机构,如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地方立法机关主要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立法的程序主要包括立法倡议、立法审议、立法决议、立法公布和立法实施等环节。
三、立法的分类立法可以根据立法机关的性质分为宪法立法、法律立法和行政法规立法。
宪法立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立法活动。
法律立法是指制定和修改一般性法律的立法活动。
行政法规立法是指制定和修改行政法规的立法活动。
此外,还可以根据法律的性质分为刑法立法、民法立法、行政法立法、经济法立法等。
四、立法的原则和程序立法的原则主要包括民主原则、科学原则、稳定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
立法的程序主要包括立法倡议、立法审议、立法决议、立法公布和立法实施等环节。
在立法审议环节,通常有多个阶段,包括初审、复审、终审等。
五、立法的问题与挑战立法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如立法目的不明确、法律条文不具体、法律缺乏可操作性等。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立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信息化对立法的影响、全球化对立法的挑战等。
六、立法的改革与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各国都在进行立法改革和发展。
立法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强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立法改革的主要途径包括完善立法程序、加强立法调研、提高立法质量等。
立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
法律知识—立法法
法律知识—立法法法律是一个社会秩序的核心保障,而立法则是制定和修订法律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立法程序和法律体系,以确保社会正义和法治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介绍立法法这一重要的法律主题,探讨其核心原则和相关流程。
一、立法法概述立法法是一门研究立法活动和立法程序的学科。
它规范了立法行为的程序和原则,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合宪性。
立法法的核心目标是保障法律的质量和效力,以及维护国家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和完善性。
立法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指的是法律通过的各个环节和程序,包括法案起草、审议、表决、公布等环节。
它规范了国家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应遵循的程序步骤和原则。
2. 立法主体:立法主体是指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机关或组织。
一般来说,立法主体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担任,如国家立法机关、地方立法机关等。
同时,也可以授权其他机关或组织参与立法活动。
3. 立法目的:立法的目的是制定合理、公正、有效的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利益。
立法的目的需要明确而具体,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4. 立法原则:立法的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原则需要遵循。
其中,法治原则是立法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依法进行。
同时,法律应公正、平等、保护人权、符合道德伦理等。
二、立法流程1. 立法提案:立法提案是制定法律的起点。
任何人或机构都可以提出立法建议,经过审查和评估后,将其转化为正式的法案。
2. 法案起草:法案起草是将立法目的和内容具体化的过程。
立法主体或其授权的机构负责起草法案,确保法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3. 法案审议:法案审议是立法机关在一定的程序下对法案进行讨论和评估的过程。
这一阶段包括公开听证、专题研讨、立法委员会审议等环节。
4. 法案表决:在法案审议完成后,立法机关对法案进行表决。
表决的结果需要满足一定的多数要求,确保法案通过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5. 法律公布:法案表决通过后,需要由主管机关进行法律公布。
立法法_精品文档
立法法立法法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其作用是确立和规范国家内部的法律体系,为国家的正常运行提供法律依据。
立法法不仅规定了立法的程序和原则,还确保了立法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本文将从立法法的定义、作用、历史和立法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立法法的定义立法法是指规范国家内部立法活动的法律文件。
它规定了立法的程序和原则,确保立法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立法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环,起着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二、立法法的作用1. 规范立法程序:立法法规定了立法的程序,确保立法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立法程序的规范可以有效避免滥用立法权力等问题的发生,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保障公民权益:立法法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程序和原则,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立法法确保了立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公民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参与立法过程,捍卫自己的权益。
3. 确定法律效力:立法法规定了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
法律在立法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经过民主讨论和公开审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立法法的历史立法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的立法活动。
古代的法典和制度是最早的立法法,它们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法律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立法活动越来越重要,对立法的规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立法法的出现为国家立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保障了立法的正当性和权威性。
四、立法法的基本原则1. 立法公正性:立法法要求立法过程的公正性,确保法律的制定不偏袒任何特定群体,保障全体公民的权益。
2. 立法合法性:立法法要求立法的合法性,法律应该以宪法为基础,符合国家法律体系的规定。
3. 立法透明度:立法法要求立法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公民可以了解立法的全过程,并有权参与立法活动。
4. 立法科学性:立法法要求立法过程的科学性,立法应该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确保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立法法的发展和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立法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革。
法律知识—立法法
法律知识—立法法立法法是指规定国家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程序和方法的法律。
立法法的出现是为了明确立法活动的主体、程序和内容,确保国家法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下面将从立法机关的组成和职权、立法程序等几个方面介绍立法法的基本内容。
一、立法机关的组成和职权立法机关是指依法组织和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我国的立法机关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行使全国性立法权力。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地方性立法权力,但不能与国家法律相抵触。
立法机关的职权包括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决定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等。
二、立法程序立法法规定了法律制定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法律的提出、审议、修改和公布等环节。
1. 法律的提出法律的提出是指法律草案首次提交立法机关审议的过程。
法律的提出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
2. 法律的审议法律的审议是国家机关对法律草案进行详细审查、讨论和决策的过程。
法律的审议由立法机关及其组成的专门机构进行,有关专门机构还可以将法律草案交有关部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行讨论和审议。
3. 法律的修改法律的修改是指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删除等操作的过程。
法律的修改可以由法律草案提出单位、提交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代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国家机关的主管部门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
4. 法律的公布法律的公布是指将已通过的法律草案正式公布为法律的过程。
法律的公布由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机关负责。
立法法重点考点
法律解释: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 人大常务委员会。
1、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 的 2、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 适用法律依据的。
提出法律解释的主体
1、国务院 2、中央军事委员会 3、最高法院 4、最高检察院 5、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6、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务委员会 以上六类主体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 法律解释的要求。 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行政法规(制定主体:国务院、地方 政府)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1、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2、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为“条例”,也可以称“规 定”“办法” 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 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 例”
6、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法律委员会、有关专门委 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 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
法律的制定不必备案
7、列入常务委会会议议程的重要的法律案,经委员长会议决定, 可以将法律草案公布,征求意见。 8、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 收集整理分组审议的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分送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并根据需要,印发常务委员 会会议。 9、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 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委员长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 报告,对该法律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10、法律案经常务委员会三次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 一步研究的,由委员长会议提出,经联组会议或全体会议同意, 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11、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法律 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满两年的, 或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 的,由委员长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该法律案终止审议。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立法法是指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过程和制度。
它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介绍立法法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立法的定义、立法的程序、立法机关的职能等。
同时,还将探讨立法法在我国的运用及其意义。
一、立法的定义立法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程序,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的过程。
它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立法的程序立法的程序是指制定法律所经过的一系列环节和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立法倡议:立法可以由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提出。
倡议者需要向立法机关提交正式的提案,明确提出立法的事由、目的和内容。
2. 立法制定:提案被立法机关接受后,进入立法制定阶段。
立法机关将组织相关专门机构或委员会进行研究、论证和草拟法律。
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法律内容合理、科学、准确。
3. 立法审议:立法机关将制定的法律草案提交给宪法机关或立法委员会进行审议。
审议过程中,将对法律的合宪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和修正。
4. 立法通过:经过审议和修改后,法律草案最终由立法机关表决通过,成为正式的法律。
这个环节需要符合规定的表决程序,保证立法结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5. 立法公布:立法通过后,需要由国家机关对法律进行公布,并确保法律的宣传和执行。
三、立法机关的职能立法机关是国家制定法律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主要职能包括:1. 立法权:立法机关行使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
它要依法行使立法权,保证法律的合宪性和合法性。
2. 监督权:立法机关对法律的实施进行监督,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和公正适用。
它可以通过调查、听证、审议等方式行使监督权。
3. 补充权:立法机关可以通过制定和颁布法律的一般性规定和决议,补充维护国家法律制度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四、我国立法法的运用及其意义在我国,立法法是指国家通过宪法规定的程序,对各个领域的法律进行制定、修改和废止。
立法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立法法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立法法是关于什么的基本法律?A. 法律的制定B. 法律的实施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监督答案:A2. 我国立法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A. 规范立法活动B. 提高立法质量C. 完善法律体系D. 保障公民权利答案:A3. 我国立法法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什么?A. 行政法规B. 地方性法规C. 部门规章D. 以上都是答案:D4. 我国立法法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A. 适用新的一般规定B. 适用旧的特别规定C.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D. 由国务院裁决答案:A5. 我国立法法规定,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A. 适用新的一般规定B. 适用旧的特别规定C. 由国务院裁决D.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答案:C二、多选题6. 我国立法法规定的立法原则包括哪些?A. 坚持党的领导B. 坚持民主立法C. 坚持科学立法D. 坚持依法立法答案:ABCD7. 我国立法法规定的立法程序包括哪些?A. 法律案的提出B. 法律案的审议C. 法律案的表决D. 法律的公布答案:ABCD8. 我国立法法规定,哪些主体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D. 国务院答案:ABCD9. 我国立法法规定,哪些主体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C. 国务院D. 中央军事委员会答案:ABCD10. 我国立法法规定,哪些主体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A. 最高人民法院B. 最高人民检察院C. 国务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答案:ABC三、判断题11. 我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修改和废止法律。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立法法是指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和规则。
它是国家行使立法权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立法法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立法机关、立法程序、法律效力等方面。
一、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指行使立法权的机关。
在我国,立法机关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负责制定和修改宪法、制定基本法律和重要法律、监督法律实施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负责制定和修改法律、解释法律、监督法律实施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则负责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二、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和规则。
在我国,立法程序主要包括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表决、公布和施行等环节。
其中,法律草案的起草由立法机关的工作机构或者代表提出,经过审查、修改、征求意见等程序后,提交立法机关审议;审议时,立法机关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辩论,最终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法律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公布,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始施行。
三、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实现。
在我国,法律效力主要包括普通法律效力和特别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特别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只对特定的人或者特定的事物具有约束力,如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四、立法监督立法监督是指对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在我国,立法监督主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机关进行。
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人民法院负责对违法行为进行审判;人民检察院则负责对违法行为进行检察。
五、立法改革立法改革是指对立法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在我国,立法改革主要包括立法程序的改革、法律效力的改革、立法机关的改革等方面。
宪法学立法理论知识点整理
宪法学立法理论知识点整理宪法学中的立法理论是一个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领域,它涵盖了从立法的概念、原则到具体的立法程序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宪法学立法理论主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立法的概念与特征立法,简单来说,就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立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法定性:立法活动必须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
2、国家意志性:所立之法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利益。
3、权威性: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二、立法的体制立法体制主要涉及立法权限的划分。
我国实行一元多层次的立法体制。
1、中央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2、地方立法: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等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地方性法规。
三、立法的原则1、合宪性原则:立法活动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和精神。
2、民主性原则:立法应充分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3、科学性原则:立法要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社会实际情况,使法律规范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立法程序1、法律草案的提出:享有立法提案权的主体向立法机关提出法律草案。
2、法律草案的审议:立法机关对法律草案进行审查、讨论和修改。
3、法律草案的表决:通过法定的表决方式决定法律草案是否通过。
4、法律的公布:法律经表决通过后,由特定的机关公布生效。
五、立法技术立法技术包括法律的结构设计、语言表达、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等方面。
良好的立法技术能够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理解性。
1、法律结构:一般包括总则、分则和附则。
2、语言表达:应当准确、简洁、明确。
六、立法监督为了保证立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立法监督。
1、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在公布后的一定期限内,报送相关机关备案。
2、改变或撤销:上级机关对不合法或不适当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改变或撤销。
七、立法与其他法律活动的关系1、立法与执法:立法为执法提供依据,执法是立法的实践和落实。
立法法考试重点
(一)立法学三要素(有机组成部分):立法原理、立法制度、立法技术立法原理,是关于立法的、带有普遍性和基本规律性的事物的理论基础。
立法制度,是立法活动、立法过程所须遵循的各种实体性准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法技术,是立法活动中所遵循的用以促使立法臻于科学化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总称。
(二)立法的概念:(1).是对权利(力)资源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利益,进行法定制度性配置的专门活动,实际上是根据一定制度规则,运用一定原则规则、技术规则,以实现一定目的的活动。
(2).“静态”、“动态”两种含义:①“静态的”立法,是指立法活动的结果即产生出的法律文件。
②“动态的”立法,是指由特定的主体(依法享有立法权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变动法这种特定的社会规范的活动。
(三)中国立法基本原则作用: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基础性规范,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它指导、规范立法,贯穿立法过程始终,贯穿具体规范之中,高于具体规范,体现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价值观念。
内容:包括宪法原则【不抵触】、法治原则【依法】、民主原则【人民意志】、科学原则【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经济原则【成本—效益】、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位原则【不抵触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源于二战后的德国)(“重要事项保留说”【通说】)是指关涉人民基本权利与自由【宪法中规定的权利与自由】的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进行规范,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不得代为之。
结合《立法法》第七条、第八条。
(四)评价《立法法》一、积极意义:1实现了立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化、制度化;2明确的统一了我国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核心的立法制度,并对立法的程序规范作出了初步的规定;3规定了法的适用与备案制度,尝试解决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冲突问题。
二、缺陷:1偏重于既有实践总结,忽视立法创新与借鉴;2偏重于立法的制度规制,忽视对于“立法者”的必要规范;3偏重对于法律的规范,忽视对于其他类型法律规范以及法律解释的规定;4偏重实体规范,忽视对于立法的完整的程序规范;5法律规范体系残缺(如:立法的基本原则欠缺必要的实施规范;缺少有效的立法责任规范等);6偏重设定以立法权限为主要内容的立法制度,忽视对于立法技术的规定。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在立法法相关知识点中,我们将探讨立法法的定义、立法程序、立法机关以及诉讼程序等重要内容。
一、立法法的定义立法法是指规定国家如何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法律。
它是一种基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立法法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法律的合法性、公正性和稳定性,确保法律的制定程序和内容符合国家的法治原则。
二、立法程序立法程序是指一个法律从提出、审议到通过的全过程。
在现行的立法程序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法案提出:法案可以由国家机关、政党、群众团体或个人提出。
提案人要明确法案的目的、内容和理由,并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提交给立法机关。
2. 法案审议:立法机关根据法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提交给相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
委员会负责研究、讨论和修改法案,并形成审议意见。
3. 法案公示:经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法案,应当向社会公示一定时间,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4. 法案表决:经过公示期后,立法机关对法案进行表决。
通常采用多数通过的原则,确保法案经过充分的讨论和权衡后,能够得到合理的决策。
5. 法案颁布:法案通过表决后,需要获得国家元首或其他特定机关的批准,并依法发布和公布。
只有正式颁布的法案才具有法律效力。
三、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负责制定法律的机构,通常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或机构担任。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立法机关可能具有不同的名称和组织形式,如国家议会、人民代表大会等。
立法机关的职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制定和修改法律,确保法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立法机关的成员通常由民选产生,代表各个社会利益群体,以实现法律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四、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是指解决法律争议的法定程序。
在立法法中,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提起诉讼:当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的目的是通过司法审判解决争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审理程序:诉讼程序包括起诉、答辩、举证、辩论、判决等环节。
立法法全文2023解读
立法法全文2023解读
摘要:
一、立法法概述
1.立法法的定义和作用
2.立法法的发展历程
二、2023 年立法法的主要内容
1.明确立法目的和原则
2.规范立法程序
3.强化法律监督和责任
三、2023 年立法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1.提升立法质量
2.保障公民权益
3.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四、2023 年立法法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立法资源分配不均
2.立法效率与质量的平衡
3.法律实施与监督的强化
正文: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立法法在法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23 年,我国对立法法进行了全面解读,以期进一步完善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立法法是对立法活动进行规范的一部基本法律。
它明确了立法的目的和原则,为立法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
同时,立法法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我国立法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
2023 年立法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立法目的和原则,规范立法程序,强化法律监督和责任。
这些内容旨在提高立法质量,保障公民权益,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在立法法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立法资源的分配不均可能会导致一些领域立法工作滞后;在追求立法效率的同时,如何保证立法质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加强对法律实施与监督的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也是立法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总之,2023 年立法法的解读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立法法相关知识点
立法法部分一、法律《立法法》第7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8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一)国家主权的事项;(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犯罪和刑罚;(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七)民事基本制度;(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九)诉讼和仲裁制度;(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第9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例1】根据现行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作出:A.制定人民法院组织法B.对合同法进行部分修改C.授权国务院制定有关税收的行政法规D.授权国务院制定有关劳动教养的行政法规《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二、行政法规《立法法》第56条国务院根据和,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立法法亮点必考点
✧考点一:正式渊源1、宪法✧最根本的渊源、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最高法,授权法和母法✧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2、法律✧(1)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制定(2)非基本法律: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基本法律✧(3)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修改特区基本法。
✧注意:法律公布在《人大常务会公报》为标准文本。
✧法律绝对保留事项(《立法法》第九条)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4、地方性法规✧(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2)设区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3)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务会✧5、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所在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6、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7、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和自治州人民政府✧8、条约与惯例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保留的除外。
法律和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考点二:立法程序✧1、提案✧(1)向全国人大:✧两团(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代表);两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两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两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两委)委员长会议+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两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两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审议✧(1)全国人大审✧①因撤回而终止审议②授权常委会处理③交付表决✧(2)全国人大常委会审——三读✧①撤回而终止审议②暂不付表决③因搁置审议或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而终止审议④交付表决。
✧3、表决和通过✧法律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新增:✧法律草案表决稿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前,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情况,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单独表决。
立法法考试重点
(一)立法学三要素(有机组成部分):立法原理、立法制度、立法技术立法原理,是关于立法的、带有普遍性和基本规律性的事物的理论基础。
立法制度,是立法活动、立法过程所须遵循的各种实体性准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法技术,是立法活动中所遵循的用以促使立法臻于科学化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总称。
(二)立法的概念:(1).是对权利(力)资源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利益,进行法定制度性配置的专门活动,实际上是根据一定制度规则,运用一定原则规则、技术规则,以实现一定目的的活动。
(2).“静态”、“动态”两种含义:①“静态的”立法,是指立法活动的结果即产生出的法律文件。
②“动态的”立法,是指由特定的主体(依法享有立法权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变动法这种特定的社会规范的活动。
(三)中国立法基本原则作用:是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基础性规范,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它指导、规范立法,贯穿立法过程始终,贯穿具体规范之中,高于具体规范,体现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价值观念.内容:包括宪法原则【不抵触】、法治原则【依法】、民主原则【人民意志】、科学原则【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经济原则【成本—效益】、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位原则【不抵触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源于二战后的德国)(“重要事项保留说”【通说】)是指关涉人民基本权利与自由【宪法中规定的权利与自由】的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进行规范,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不得代为之。
结合《立法法》第七条、第八条。
(四)评价《立法法》一、积极意义:1实现了立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化、制度化;2明确的统一了我国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核心的立法制度,并对立法的程序规范作出了初步的规定;3规定了法的适用与备案制度,尝试解决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冲突问题。
二、缺陷:1偏重于既有实践总结,忽视立法创新与借鉴;2偏重于立法的制度规制,忽视对于“立法者”的必要规范;3偏重对于法律的规范,忽视对于其他类型法律规范以及法律解释的规定;4偏重实体规范,忽视对于立法的完整的程序规范;5法律规范体系残缺(如:立法的基本原则欠缺必要的实施规范;缺少有效的立法责任规范等);6偏重设定以立法权限为主要内容的立法制度,忽视对于立法技术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法法部分一、法律《立法法》第7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8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一)国家主权的事项;(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四)犯罪和刑罚;(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七)民事基本制度;(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九)诉讼和仲裁制度;(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第9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例1】根据现行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作出:A.制定人民法院组织法B.对合同法进行部分修改C.授权国务院制定有关税收的行政法规D.授权国务院制定有关劳动教养的行政法规《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条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二、行政法规《立法法》第56条国务院根据和,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决定》(1985年4月10日):为了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对于有关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的问题,必要时可以根据宪法,在同有关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决定的基本原则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颁布实施,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经过实践检验,条件成熟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例2】根据现行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国务院有权制定有关行政区划的行政法规B.国务院可以为执行行政复议法制定行政法规C.国务院根据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可以根据授权对法律作变通规定D.国务院根据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在条件成熟时应转化为法律《宪法》第89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三、地方性法规《宪法》第100条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备案。
《立法法》第63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
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第64条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除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
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例3】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2003年试卷一3题,单选) 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例4】关于某省会城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说法中,下列哪些正确?A.该市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对行政法规作变通规定B.该省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该市地方性法规是否符合该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C.该省人大常委会认为该市地方性法规与该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有权决定不批准D.该市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尚未规定前,对不动产登记办法作出规定《物权法》第246条法律、行政法规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作出规定前,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作出规定。
四、经济特区法规《立法法》第65条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的授权决定,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
第81条第2款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各自的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法规,分别在汕头和珠海经济特区实施,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并分别在【例5】李某在某特区打工时被机器轧断手臂,就赔偿问题与企业发生争议起诉至法院。
根据该特区依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李某只能得到20个月工资的赔偿额,而根据该特区所在省的地方性法规,他可以得到25个月的赔偿额。
法院应如何处理本案?(2002年试卷二24题,单选)A.直接依据省地方性法规审理判决此案B.直接依据特区地方性法规审理判决此案C.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裁决后审理判决此案D.提请国务院作出裁决后审理判决此案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法》第66条民族自治地方的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批准后生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第81条第1款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例6】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2003年试卷一9题,单选)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例7】根据现行法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市的人大有权制定单行条例B.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C.单行条例可对婚姻法第6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作出变通规定D.自治条例可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第44条“民族自治地方实行计划生育”作出变通规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第2款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六、部门规章《立法法》第71条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第72条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15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
《证券法》第179条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在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一)依法制定有关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并依法行使审批或者核准权;七、地方政府规章《立法法》第73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例8】下列哪些机关可以依法制定规章?A.国务院办公厅 B.中国人民银行C.自治县人民政府 D.某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例9】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道路交通安全法》。
对此,下列哪些做法正确?A.大连市人民政府制定《大连市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B.国务院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C.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北京市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D.公安部为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五章适用与备案第七十八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