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冠心病常用分级、风险评分表格
冠心病常用分级、风险评分表格1、心绞痛CCS分级CCS分级是加拿大心脏病协会根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对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程度进行的分级。
CCS分级2、Killip分级Killip分级适用于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Killip分级3、GRACE风险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是第一个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的危险分层研究,基于整个ACS疾病谱的临床病例中总结出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其评估内容包含生命体征、化验及检查结果以及心电图特征等。
临床医生常通过该评分对ACS患者入院时进行危险分层,通过总分判断患者的缺血危险等级。
GRACE风险评分因计算方法繁琐,目前常使用计算机或辅助软件进行计算。
GRACE风险评分计算方法4、CAMI-STEMI评分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Yang等公布了中国心肌梗死注册(CAMI)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其具有简单实用、不需要抽血检测等特点,且中国CAMI-STEMI 评分对于STE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预测精度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TIMI)评分、GRACE评分可以类比。
CAMI-STEMI评分5、CAMI-NSTEMI评分CAMI-NSTEMI评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窦克非团队的伏蕊医生在2017 ESC上公布的基于真实世界的患者资料建立的适用于当代中国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CAMI-NSTEMI 评分系统。
共包括年龄、BMI、收缩压、Killip分级、心跳骤停、ST 段压低、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血清肌酐水平、白细胞水平、吸烟、心肌梗死病史、PCI史12个变量。
CAMI-NSTEMI评分其中低危组患者评分为0~10分,中危组患者评分为11~14分,高危组患者评分为≥14分,分值越高,住院期间死亡率递增(见下图)。
该评分能准确地预测亚洲NSTEMI患者的住院死亡风险,其预测能力强于GRACE评分。
冠心病 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
典型症状:与活动量的关系、性质
部位(放射)、范围、性质、诱因、缓解因素、持续时间
加拿大分级:四级
不典型:呼吸困难
体征:心音低钝、心尖部SM
辅助检查:ECG 50%(动态改变)、Holter70%、运动负荷70%(极量220—年龄、阳性标准)、心脏彩超
诊断: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鉴别诊断:症状或体征相似的疾病,相同点和不同点,倾向性
1.流行病学(性别、年龄、易患因素、既往病史)
2.症状
3.体征
4.辅助检查
相似疾病:瓣膜病、心肌病、
诊疗计划:收集证据、进一步治疗
用药:
抗心绞痛药物:
静脉:硝酸甘油(血压)、合贝爽(心率、传导)、异舒吉(头痛)、欣康、舒血宁
口服:异乐定、欣康、硝酸甘油、拜新同
抗凝药:克赛(出血)、速碧林
拜阿司匹林、波立维、泰嘉
降脂药:依泽麦布、可定、立普妥、舒降之、力平之
改善心肌代谢:万爽力
降低心肌耗氧量:康欣、倍他乐克(慢、喘、不全)
主诉:发作性---
现病史:第一次发作详述(诱因、症状、检查、诊断、用药、疗效)、诊治经过、目前情况、就诊目的。
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年限
个人史:吸烟、饮酒史。
心绞痛CCS分级
心绞痛CCS分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劳累性心绞痛的分级标准是依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而定,较适合临床运用,目前,该标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Ⅰ级: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饭后、情绪激动时受限制更明显;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公里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Ⅳ级: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也可发作。
一般来说,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发作程度常与缺血相关,与血管的阻塞程度相平行。
心绞痛Ⅰ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循环储备力相对较高,因此常表现为典型稳定劳累性心绞痛,而诱发发作的运动量相对固定、重复性好。
心绞痛Ⅱ级的患者,若生活节奏掌握的好,也可将心绞痛控制在可预示的范围。
而心绞痛Ⅲ级的患者,心绞痛阈值的波动范围较大,有时心绞痛可发生在平时能很好耐受的劳力水平以下,但无休息时发作。
这些患者经充分的药物治疗,其病情仍可保持相对稳定。
心绞痛Ⅳ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的储备能力已明显下降,心绞痛阈值已无明显波动的余地。
此类患者病情很不稳定,休息、平卧时也常常发生,随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故多归于恶化劳累性心绞痛。
掌握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对于了解病情的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心绞痛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strok e volume),简称搏出量。
搏出量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差。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左室舒期末期容积约为120~130ml,搏出量为60~80ml,平均约70ml。
由此可见,每次心脏搏动,心室只射出心室腔内的一部分血液。
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即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约为50~60%。
住院医师规范化考试第一阶段名词解释1
1.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病程进展缓慢,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以老年人为多发。
2.阻塞性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的病理状态。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加,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心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发病多在40岁以上。
4.支气管扩张临床以慢性咳嗽,咳脓痰和反复咳血为特征,是一种支气管不可逆的扩张与变形引起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5.慢性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
动脉PaO2低于60mmHg,或伴PaCO2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6.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
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要考点) 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
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由于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进而导致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
病理生理改变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和严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
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重要的名词解释,考生要牢记)。
8.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球菌或称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约占院外感染肺炎的半数。
2021年主管护师(内科护理)资格考试统考历年真题汇总及答案
2021年主管护师(内科护理)资格考试统考历年真题汇总及答案一、单选题1.某肺结核患者,27岁,给予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继续化疗,请问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是A、污染的食物B、污染的用具C、污染的水源D、伤口感染E、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答案:E解析: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肺结核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2.管理过程中,在计划实施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后的补救,这种控制类型称为A、过程控制B、同期控制C、反馈控制D、前馈控制E、要素质量控制答案:D解析:前馈控制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管理过程中,在计划实施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后的补救,这种控制类型称为前馈控制。
3.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最佳的氧疗方式是A、持续低流量给氧B、间歇高流量给氧C、高压氧舱治疗D、持续高流量给氧E、经20%~30%酒精湿化后给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最佳的氧疗方式。
纠正缺氧:最好使用高压氧治疗,其原理是:提高血氧分压,可加速COHb解离,促使CO排出。
4.结核性胸膜炎胸痛病人取A、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侧B、去枕平卧位C、平卧位,头偏向一侧D、端坐化E、患侧卧位答案:E5.以下可能导致偏倚的因素,哪项属于测量对象因素A、霍桑效应B、暗示效应C、评定错误D、干预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均衡E、测量者成熟性答案:A解析:所谓"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
6.患者,女性,38岁,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治疗。
呕血时应指导患者采取何种体位A、平卧位B、侧卧位C、头低脚高位D、头高脚低位E、半坐位答案:B解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时均应侧卧位,头偏侧,防止气道堵塞。
心内科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疾病诊疗精要
心内科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疾病诊疗精要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主要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隐匿性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在内的慢性心肌缺血所致的临床类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稳定型心绞痛。
一、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亦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本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一)发病机制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心肌氧耗的多少主要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所决定,故常用“心率×收缩压”(即二重者乘积)作为估计心肌氧耗的指标。
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心肌细胞摄取供血氧含量的65%~75%,而身体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
因此心肌平时对血液中氧的吸取已接近于最大量,氧供需再增加时已难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只能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提供。
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有很大的储备力量,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而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时,冠状动脉适当地扩张,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时的6~7倍。
缺氧时,冠状动脉也扩张,能使血流量增加4~5倍。
动脉粥样硬化而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且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地比较固定。
心肌的血液供应如减低到尚能应付心脏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可无症状。
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左心衰竭等,使心肌张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和心率增快等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时,心肌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冠脉的供血已不能相应增加,即可引起心绞痛。
【练习题】西医内科学—原发性高血压(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绞痛
西医内科学——原发性高血压(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绞痛1、典型心绞痛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后,缓解时间一般是A、1分钟之内B、1-3分钟C、5-10分钟D、11-20分钟E、21-30分钟2、对心肌缺血与心肌内膜下梗死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A、淀粉酶B、血清转氨酶C、γ-谷氨酰基转移酶D、肌酸磷酸激酶E、血清碱性磷酸酶3、患者,女,60岁,因胸闷、胸痛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同时伴有室性心动过速,纠正其心律失常应首选A、胺碘酮B、普萘洛尔C、利多卡因D、维拉帕米E、普鲁卡因胺4、患者,男,48岁,十二指溃疡病史20年,近1个月以来自感头痛、眩晕而就诊,血压160/100mmHg,诊断为高血压,下列降压药应慎用的是A、可乐定B、利血平C、肼苯哒嗪D、氢氯噻嗪E、卡托普利5、高血压危重症的治疗,应迅速将血压控制到的安全范围是A、120/80mmHgB、135/85mmHgC、140/90mmHgD、150/95mmHgE、160/100mmHg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教材未明确说明,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于胸骨体尚短或中断之后的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可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痔左肩及左上肢前内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如有效,疼痛应在1-3分钟内缓解。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肌酸磷酸激酶有三种同工酶,其中CK-MB来自心肌,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极高,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常用于判定梗死的范围和严重性,而心肌缺血时,肌酸磷酸激酶不升高。
3、【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急性心肌梗死若伴有室性实行心动过速,纠正心率失常首选利多卡因,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则可用胺碘酮,普萘洛尔和维拉帕米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上性心动过速,普鲁卡因胺对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但不作为首选。
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患者有20年十二指溃疡病史,利血平属于肾上腺能神经阻断剂,其副作用包括胃酸分泌增加,会导致溃疡恶变,引发消化道出血,甚至导致新的溃疡,故应慎用。
(推荐)心绞痛CCS分级
心绞痛CCS分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劳累性心绞痛的分级标准是依据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量而定,较适合临床运用,目前,该标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Ⅰ级: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饭后、情绪激动时受限制更明显;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公里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Ⅳ级: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也可发作。
一般来说,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发作程度常与缺血相关,与血管的阻塞程度相平行。
心绞痛Ⅰ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循环储备力相对较高,因此常表现为典型稳定劳累性心绞痛,而诱发发作的运动量相对固定、重复性好。
心绞痛Ⅱ级的患者,若生活节奏掌握的好,也可将心绞痛控制在可预示的范围。
而心绞痛Ⅲ级的患者,心绞痛阈值的波动范围较大,有时心绞痛可发生在平时能很好耐受的劳力水平以下,但无休息时发作。
这些患者经充分的药物治疗,其病情仍可保持相对稳定。
心绞痛Ⅳ级的患者,其冠状动脉的储备能力已明显下降,心绞痛阈值已无明显波动的余地。
此类患者病情很不稳定,休息、平卧时也常常发生,随时有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故多归于恶化劳累性心绞痛。
掌握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对于了解病情的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心绞痛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stro ke volume),简称搏出量。
搏出量等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差。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左室舒期末期容积约为120~130ml,搏出量为60~80ml,平均约70ml。
由此可见,每次心脏搏动,心室只射出心室腔内的一部分血液。
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即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约为50~60%。
冠心病诊断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治疗指南引言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
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患者。
心绞痛也可发生在瓣膜病(尤其主动脉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和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迸、严重贫血等患者。
冠状动脉"正常"者也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发生心绞痛。
某些非心脏性疾病如食道、胸壁或肺部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适应证的建议,以国际通用的方式表达如下:I 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有益、有用和有效。
II 类:某诊疗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
IIa 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
IIb 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
III 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总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试验。
证据水平C:专家共识和(或)小型试验结果。
诊断和危险分层的评价胸痛患者应根据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疼痛的特点来估计冠心病的可能性,并依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的无创检查及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分层危险的评价。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1.病史:对胸痛患者的评估,病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医生需详细了解胸痛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
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西医综合》备考真题汇编(含答案)
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西医综合》备考真题汇编(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45题)1.男,65岁,一年来快跑时感心前区闷痛,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缓解,近一个月来快步走或上二层楼后即感胸痛,疼痛较前加重,可持续10分钟,伴出汗。
一天前再次发作,口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可见ST-T改变,诊断为冠心病。
根据加拿大心血管分级该患者的程度分度是()。
A.1级B.2级C.3级D.4级2.黄疸程度波动,常伴腹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胰头癌B.慢性胰腺炎C.硬化性胆管炎D.胆总管结石3.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非溶血性发热B.细菌污染反应C.病毒性肝炎D.溶血反应4.男,65岁,一年来快跑时感心前区闷痛,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缓解,近一个月来快步走或上二层楼后即感胸痛,疼痛较前加重,可持续10分钟,伴出汗。
一天前再次发作,口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可见ST-T改变,诊断为冠心病。
该患者冠心病的分型是()。
A.稳定型心绞痛B.不稳定型心绞痛C.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D.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RNA发挥催化作用的酶是()。
A.氨基酰-tRNA合成酶B.脱甲酰基酶C.二硫键异构酶D.肽酰转移酶6.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酶是()。
A.光复合酶B.DNA聚合酶δC.端粒酶D.RNA聚合酶Ⅱ7.男童,8岁,1天前突发“感冒”,伴寒战,体温39.5Ⅱ,同时右大腿下端疼痛、红肿、皮温增高、压痛,行走困难,怀疑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该患者经过足量抗生素治疗2天后,全身症状好转,但右大腿下端疼痛肿胀加重,下一步考虑的治疗应是()。
A.更换抗生素B.原抗生素+止痛药C.原抗生素+石膏托固定D.原抗生素+钻孔引流8.男性,25岁,发热,咽痛一周,皮肤出血2天。
既往体健。
查体体温38.1Ⅱ,双下肢和胸部可见多处出血和数处瘀斑,可触及2个肿大淋巴结,最大3cm×1cm,均质软,无压痛。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资料(最新整理)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主讲:侯云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
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患者。
心绞痛也可发生在瓣膜病(尤其主动脉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和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迸、严重贫血等患者。
冠状动脉"正常"者也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发生心绞痛。
某些非心脏性疾病如食道、胸壁或肺部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为了协助广大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及方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成专家组制订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
本指南是在收集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参考国外广泛采用的指南,如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2002年修订的指南、美国内科医师学院(ACP)2004年指南和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诊疗策略,从而规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适应证的建议,以国际通用的方式表达如下: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有益、有用和有效。
II类:某诊疗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
II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有效。
II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
II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不推荐应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汇总分析。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亦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的临床重要特征是在数周至数月内,疼痛发作的程度、频率、性质和诱因无明显变化。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血流量具有很大的储备力量, 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有显著的变化。
机体在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对氧的需求增加时,冠状动脉适当扩张,血流量增加(可增加6〜7倍),达到供求平衡。
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当心肌的血供减少到尚能应付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无症状。
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劳累、激动、心力衰竭、饱餐、寒冷等情况下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已不能相应增加,即可引起心绞痛。
产生疼痛感觉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
这种痛觉反映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内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产生相应部位放射痛。
【临床表现】1.症状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疼痛的特点为:(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上段之后,或心前区,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压迫样、憋闷感或紧缩样感,也可有烧灼感,但与针刺或刀割样锐性痛不同,偶伴濒死感。
有些病人仅觉胸闷而非胸痛。
发作时,病人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
其疼痛的发生往往是在劳力或情绪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其之后。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持续3〜5分钟,一般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加拿大心血管会心血管专业名词解释
CCSR 名词解释研究终点定义SR 研究终点2.靶病变血管重建(TLR)3.晚期丢失(LATE LOSS)4.造影再狭窄率(ABRR%)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6.支架内再狭窄7.病变内再狭窄置入支架的适应征病人排除标准CRF术语解释1. 稳定性心绞痛分级 (CCS分级 - 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分级1976)2. 不稳定性心绞痛分级(Braunwald 分级)3. TIMI血流分级4. 冠状动脉病变分型 (ACC/AHA –美国心脏病学院 / 美国心脏学会分型1988)5. 冠状动脉病变分型6. 被治疗部位夹层分型研究终点定义SR研究终点:第一研究终点:* 12个月靶病变血管重建(TLR @ 12 Months)第二研究终点:* 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再狭窄率ABRR%;晚期管腔丢失Late Loss)* 病变内再狭窄率;支架内再狭窄率* 6个月靶病变血管重建(TLR @ 6 Months)* 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 6 Months )* 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 12 Months)* 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 支架置入成功率* 各研究亚组的分析报告2.靶病变血管重建(TLR)任何因缺血而导致的对靶病变(包括支架植入部位及边缘)进行的重复PCI或CABG:1)经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350%,并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则考虑TLR是因缺血造成:·患者出现靶病变供血区域的功能试验阳性结果·患者休息状态下出现心电图缺血表现,且与靶病变供血区域有关·患者的缺血症状归咎于靶病变所导致2)经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50%, 如出现明显的功能试验阳性或心电图改变, 且与靶病变供血区相关, 则考虑TLR是因缺血造成。
3)经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370%,即使没有临床或功能缺血的证据,TLR也被认为是因缺血而造成。
不稳定心绞痛分级标准
不稳定心绞痛分级标准
我来给您说说不稳定心绞痛大概怎么分等级:
咱们先看看Braunwald教授他们定的规矩:
第一级:相当于原来的劳累时才会疼的心脏病加重了,现在稍微动动或者以前能承受的活动量现在就不行了,就会胸口疼。
第二级:是指最近这一个月,开始出现了安静时也会犯病的情况,不过最近两天内没发作。
第三级:这是最紧急的,指的是在过去的两天里,即使啥都不干,安静待着都会感到胸痛,需要马上就医。
另外还有一些别的分类方式,比如加拿大心血管协会(CCS)的分类,也挺形象:
有时候,零级指的是一种潜在的高风险状态,虽然还没频繁发作不稳定心绞痛,但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可能性很大。
接下来的一级到四级,就有点像是疼痛的“忍耐力”测试,一级的人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有不适,四级则是最严重的,哪怕在家坐着啥也不做,也能突然感到胸痛。
总结来说,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是不是平静时也疼、活动量大小、心电图的变化、血液检测结果等信息,给不稳定心绞痛划个等级,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绞痛 病情说明指导书
心绞痛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心绞痛概述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一组由于心肌缺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
心肌缺血可由于心肌氧的需求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能力引起,或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造成,或两者同时存在。
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急症,在静息状态或轻度运动时也能发生,而且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缓解慢。
英文名称:angina pectori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胸痹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循环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体质有关,有家族聚集发病情况。
发病部位:心脏常见症状: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查项目:血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重要提醒: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可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临床分类:根据发作规律和机制将心绞痛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3种。
1、稳定型心绞痛疼痛通常由体力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一般可预测,持续数分钟,休息或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疼痛很快消失,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发作的程度、频率、持续时间、性质及诱发因素等在数月内无明显变化。
2、不稳定型心绞痛疼痛的出现难以预测,在休息时也会发生。
较稳定型心绞痛疼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只能暂时甚至不能缓解症状,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紧急就医。
3、变异型心绞痛较少见,一般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通常在休息时发生,尤其是夜间,伴心电图暂时性抬高,常伴有出汗,使用心绞痛药物可缓解。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知识讲解
IV级
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如吃饭、洗脸等,患者不能 做任何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
UAP诊断的注意事项
1. UAP的诊断应依据心绞痛发作的性质、特点、发作 时的心电图改变以及CHD危险因素等综合判断,以 提高诊断的标准。
2. 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压低的动态变化最具有诊 断价值:
➢ 记录发作时和症状改善后的心电图,动态ST水平型或下斜 型压低≥1mm(0.1mv)或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 (0.1mv):胸导联≥2mm(0.2mv)有诊断意义。
影响UAP近期、远期预后的因素
下列4个最重要的因素影响UAP的近、远 期预后:
左室功能(LVEF);为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 LVEF越低,预后越差,因为这些患者很难耐受 进一步的缺血和梗死。
冠脉病变部位和范围:左主干病变最具有危险性; 3支病变>2支病变或单支病变;前降支病变>右 冠和回旋支病变;近端病变>远端病变。
年龄因素:年龄也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与 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降低 有密切关系。
合并其他器官疾病:如肾功能减退、慢阻肺、未 控制的MD和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或恶性肿瘤 等也可明显影响UAP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
UAP的一般内科治疗
UAP患者均应进入CCU病房,持续心电、血压监护; UAP急性期卧床休息1—3d; 吸氧;
并开始静脉滴入硝酸甘油治疗。
静滴硝酸甘油的剂量从5—10μg/min开始,以后每5—10min增加5μg/min,直至症状缓解或 SBP降低10mmHg(一般不超过15mmHg),最高剂量不超过80—100μg/min为宜。一旦患 者出现头痛或SBP<90mmHg应迅速减少静滴剂量。维持静滴的一般剂量为20—30μg/min (硝酸甘油5mg加入液体250ml,静滴,15—24d/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但紧张、快速或持续用力可引起心绞痛的发作。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或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可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发作,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一层以上的楼梯受限。
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100~200m 或登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
Ⅳ级: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出现心绞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