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果味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果蔬汁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果蔬汁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ea948b8647d27284b7351b1.png)
果蔬汁饮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果蔬汁饮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纯净水、浓缩果汁(浆)、蔬菜汁(浆)、红枣、山楂为原料,红枣、山楂经清洗、浸泡、打浆、均质、过滤,辅以白砂糖、食盐、添加食品添加剂(竹叶抗氧化物、柠檬酸、柠檬酸钠、结冷胶、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胭脂虫红、焦糖色、食用香精),经配料、均质、过滤、杀菌、灌装而成的果汁含量≥10%,蔬菜汁含量≥5%的果蔬汁饮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 白砂糖GB 188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 188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1886.2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 1886.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789.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GB 4806.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锡的测定GB 500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 5009.1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T 5835 干制红枣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16325 干果食品卫生标准GB 173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T 17590 铝易开盖三片罐GB 192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255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结冷胶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3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06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竹叶抗氧化物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GB/T 30768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GB/T 31121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产品分类3.1按原料的不同,产品可分为果汁饮料、蔬菜汁饮料及果蔬汁饮料三大类。
果味茶饮料企业标准
![果味茶饮料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6806a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4.png)
果味茶饮料企业标准一、前言。
果味茶饮料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饮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果味茶饮料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本文将就果味茶饮料企业标准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原材料选择。
1.茶叶,应选择优质的茶叶作为原料,确保茶叶的新鲜和品质。
2.果味添加剂,果味茶饮料的口感和品质与果味添加剂的选择密切相关,因此应选择天然、健康的果味添加剂,避免使用人工合成香精和色素。
三、生产工艺。
1.酿造工艺,果味茶饮料的酿造工艺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产品口感和品质的一致性。
2.杀菌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杀菌技术,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四、包装设计。
1.包装材料,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包装材料,确保包装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2.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应简洁大方、美观大方,符合消费者审美观念,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质量控制。
1.生产环境,果味茶饮料的生产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2.质量检测,应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六、市场监管。
1.宣传营销,企业在宣传营销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夸大产品功效和做虚假宣传。
2.售后服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消费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
七、结语。
果味茶饮料企业标准的建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严格遵守标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果味茶饮料,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为果味茶饮料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果味饮料企业标准【范本模板】
![果味饮料企业标准【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b71fdf9650e52ea5418981d.png)
GB/T 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食品中铜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2143。1 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 折光计法
本标准由×××食品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果味饮料
11
本标准规定了果味饮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活饮用水为原水,经粗滤、精滤、反渗透、添加白砂糖、甜味剂、食用香料等食品添加剂,经调配、杀菌、灌装封盖、包装而成的具有相应风味的果味饮料。
14.3.4
14.4
按JJF 1070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15
5。1 出厂检验
5.1.1 产品需经公司质检部门按本标准规定逐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签发合格证,方可出厂。
5.1。2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
5。1。3 产品出厂检验以同一批原料、同一班次生产的产品为一检验批次,每批随机抽取
5。2 型式检验
2。0~3。3
总砷(以As计),mg/L≤
0.2
铅(以Pb计),mg/L≤
0。05
铜(以Cu计),mg/L≤
5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
应符合2760规定
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
应符合2760规定
其它食品添加剂
按2760规定
13.4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指标
项 目
项 目
菌落总数,cfu/ml≤
果味饮料标准正文
![果味饮料标准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16b0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b.png)
果味饮料标准正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果味饮料在市场上的销售量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和行业标准缺失,许多果味饮料产品存在着质量不一、口味不正、添加剂过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市场的发展。
为保障市场秩序,规范行业标准,市场监管部门制定了《果味饮料标准正文》。
一、适用范围和目的《果味饮料标准正文》适用于制作和销售果味饮料的生产企业和销售店铺,目的在于规范果味饮料的生产和销售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
二、产品名称和定义1.果味饮料的定义:指以果汁、果浆、果蔬粉等为原料,经过加工配制成的饮料,保持了原料的天然色、香、味,并加入了适量的糖类、酸类、香料、食品添加剂等。
2.产品名称和类别:果味饮料的产品名称应与其所含主要果汁成分相对应,如苹果汁饮料、桔子汁饮料、葡萄汁饮料等。
类别根据主要成分分为单一果汁饮料、混合果汁饮料、果蔬混合饮料等。
三、成分要求1.果汁成分:果味饮料应以果汁、果浆、果蔬粉等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应不低于30%。
2.糖类成分:糖类成分应使用普通食糖或葡萄糖浆,含量不应超过5%。
3.酸类成分:酸类成分应选用柠檬酸、苹果酸或其他食品添加剂,其含量不应超过0.3%。
4.其他成分:如香料、防腐剂等,应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且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四、质量指标1.外观要求:果味饮料应透明或半透明,无异物、沉淀和分层现象。
2.色泽要求:色泽应保持果汁的天然色,并应与产品标签上的颜色相一致。
3.香味要求:香味应天然、纯正、清爽,无异味。
4.口感要求:口感应清新、甜度适中、酸甜比例均衡。
五、包装要求1.外包装:外包装应紧密,坚固,无异味,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2.标签:标签应包括品牌名称、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且应明确标注果汁成分含量、添加剂使用情况等。
六、质量控制和检验要求1.质量控制:生产企业应强化质量控制,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检验制度,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QYXB 0003S—2012 果蔬汁饮料
![QYXB 0003S—2012 果蔬汁饮料](https://img.taocdn.com/s3/m/141858c2b307e87101f696c4.png)
QYXB 0003S—2012 果蔬汁饮料本溪怡香碧饮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XB 0003S—2012代替Q/BYXB 03-2009果蔬汁饮料2012-02-20发布 2012-03-14实施本溪怡香碧饮品有限公司发布Q/YXB 0003S—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修订。
本标准代替Q/BYXB 03-2009《果蔬汁饮料》。
本标准与Q/BYXB 03-2009《果蔬汁饮料》的主要差异:——核查补充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调整了标准结构。
本标准由本溪怡香碧饮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BYXB 03-2002、Q/BYXB 03-2006、Q/BYXB 03-2009。
ⅠQ/YXB 0003S—2012果蔬汁饮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果蔬汁饮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果蔬汁为主要原料,加入其它辅料经一定工艺加工制成得的可直接饮用的饮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17 白砂糖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 5009.185 苹果和山楂制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7325 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浆)卫生标准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要求3.1 原辅料要求3.1.1 浓缩果蔬汁:应符合GB 17325的规定。
果味饮料标准正文
![果味饮料标准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c4e3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c.png)
果味饮料标准正文1. 引言果味饮料是一种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饮品,其特点是口感清爽、果味浓郁、适合消夏解渴。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制定果味饮料标准对于饮品生产商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果味饮料标准的制定背景、标准要求以及标准的监督和执行。
2. 标准的制定背景果味饮料的消费市场日益增长,但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添加剂使用过量、果味不真实、营养成分不均衡等。
为了规范果味饮料的生产和销售,减少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制定果味饮料标准势在必行。
标准的制定需要吸纳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并参考国内外类似标准,充分考虑生产工艺、营养成分、添加剂和包装等因素。
制定果味饮料标准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统一、严谨的规范体系,促进果味饮料市场的健康发展。
3. 标准要求3.1 原料选择果味饮料的原料应选用新鲜、优质、不含有害物质的水果作为主要原料。
生产商应确保水果的品质符合国家标准,并对其进行洗涤和处理,以确保原料安全、卫生。
3.2 添加剂使用果味饮料的添加剂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在允许范围内,并标明在产品包装上。
生产商应严格按照配方进行添加剂的使用,并加强对添加剂的质量控制。
3.3 果味真实果味饮料的果味应真实、浓郁、自然。
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果汁成分的浓度和口感符合标准要求。
不得使用人工合成的香精和果味剂。
3.4 营养成分均衡果味饮料的营养成分应均衡,符合人体健康要求。
生产商应在果味饮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并在产品包装上清晰标明营养成分含量。
3.5 包装要求果味饮料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包装材料应无毒、卫生,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包装上应清晰标明产品名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方便消费者辨识和选择。
4. 标准的监督和执行果味饮料标准的执行需要行业监管部门的配合和推动。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果味饮料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果味饮料产品技术标准2022
![果味饮料产品技术标准2022](https://img.taocdn.com/s3/m/b02a94a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d.png)
果味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果味饮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贮存、运输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浓缩果汁(浆)(浓缩橙汁、浓缩苹果汁、浓缩桃汁、桃浆、浓缩菠萝汁、浓缩山楂汁、山楂浆、浓缩芒果汁、浓缩葡萄汁、浓缩梨汁、浓缩樱桃汁、浓缩蓝莓汁、浓缩柚子汁、浓缩荔枝汁、浓缩柠檬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主要原料,加或不加柑橙类囊胞或其他水果的果肉、果粒(包括椰果果粒);添加甜味剂(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木糖醇一种或几种)、酸度调节剂(柠檬酸、柠檬酸钠、DL-苹果酸、L(+)-酒石酸、冰醋酸、磷酸)、增稠剂(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拉胶、瓜尔胶、结冷胶、海藻酸钠、琼脂)、加或不加营养强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B、烟酸、牛磺酸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食用色素(日落黄、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诱惑红、亮蓝、β-胡萝卜素、焦糖色的一种或几种)、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氧化剂(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钠)、水分保持剂(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和食用香精;添加或不添加白砂糖、单晶体冰糖、多晶体冰糖、果葡糖浆、食用葡萄糖、食用盐、蜂蜜中的一种或几种;经调配、杀菌(135±1℃;5±1秒钟)、灌装、冷却、包装工艺而制成的果汁含量(质量分数)不低于1.5%的可直接饮用的果味饮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 白砂糖GB 188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GB 1886.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 1886.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GB 188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钠GB 1886.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GB 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GB 1886.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 1886.1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GB 1886.1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GB 1886.2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GB 1886.2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GB 1475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盐酸吡哆醇)GB/T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886.232GB 1886.233GB 148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886.2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 1475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烟酸GB 1886.2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GB 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1886.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琼脂(琼胶)GB 1886.2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47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GB 44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铜的测定GB 5009.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锌的测定GB 5009.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锡的测定GB 5009.8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GB 5009.8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测定GB 5009.9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铁的测定GB 5009.1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GB 5009.16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622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9106.1 包装容器 铝易开盖铝两片罐GB/T 10789 饮料通则GB 1475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GB 149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73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T17590 铝易开盖三片罐GB/T 18963 浓缩苹果汁GB/T 20880 食用葡萄糖GB/T 20882 果葡糖浆GB/T 21730 浓缩橙汁GB 255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三氯蔗糖GB 255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结冷胶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酰磺胺酸钾GB 255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GB 2554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酒石酸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3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发酵法)GB 284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瓜尔胶GB/T29345 包装容器 铝易开盖钢制两片罐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QB/T 1173 单晶体冰糖QB/T 1174 多晶体冰糖QOB 2357 聚酯(PET)无汽饮料瓶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3产品分类根据添加原料的不同分为普通果味饮料、果粒果味饮料和营养强化型果味饮料。
果汁(味)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果汁(味)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246693ebe1e650e52ea99c7.png)
果汁(味)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果汁(味)饮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白砂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浆)、食用盐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发酵原液、黄原胶、卡拉胶、瓜尔胶、柠檬酸、柠檬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D-异抗坏血酸钠、六偏磷酸钠、甜味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山梨酸钾、食用色素(β-胡萝卜素、焦糖色(亚硫酸铵法)、胭脂红、胭脂虫红、山楂红、诱惑红、紫胶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药食同源食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白扁豆、砂仁、山药、薏苡仁】、食品用香精,经调配、均质、过滤、杀菌、灌装等工艺制成果汁(味)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17白砂糖GB188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1886.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紫胶红(又名虫胶红)GB1886.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1886.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1886.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亚硫酸铵法)GB1904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1987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27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4480.1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448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25544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附件B食品添加剂发酵原液GB26687食品添加剂山楂红附件A食品添加剂胭脂虫红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4789.2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4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B/T5009.185苹果和山楂制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5461食用盐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6227.1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6782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7655.1食品添加剂亮蓝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8273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GB88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GB/T10003普通用途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GB/T12143饮料通用分析方法GB/T12456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12695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5044食品添加剂卡拉胶GB28403食品添加剂瓜尔胶GB152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糖GB173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17511.1食品添加剂诱惑红GB/T17876包装容器塑料防盗瓶盖GB/T19416山楂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GB/T20882果葡糖浆GB22367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GB255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255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GB/T31121果蔬汁类及其饮料QB2357聚酯(PET)无汽饮料瓶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分类产品按添加的果原汁(浆)含量不同,分为果汁饮料和果味饮料。
果蔬汁饮料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果蔬汁饮料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7f79cdf852458fb770b56b1.png)
果蔬汁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果蔬汁饮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浓缩果蔬汁和纯净水为原料,辅以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安赛蜜、山梨酸钾、柠檬酸、柠檬酸钠、L-苹果酸、胭脂红、羧甲基纤维素钠,并按品种不同添加柠檬黄、日落黄、食用香精),经调配、过滤、灭菌、灌装等工艺生产的可直接饮用的果汁含量大于≥10%果蔬汁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 白砂糖GB 188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886.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GB 1886.2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 1886.2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 1886.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4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 5009.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 5009.140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 5009.1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 622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0789 饮料通则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173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T 18192 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纸基复合材料GB 192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营养标签通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GB/T 31121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产品分类产品按所用果蔬汁原料不同,产品分为苹果汁饮料、梨汁饮料、杏汁饮料、枣汁饮料、蜜桃汁饮料、胡萝卜汁饮料、山楂汁饮料。
果味饮料企业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参考文本
![果味饮料企业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参考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d55f507ff46527d3240ce0bb.png)
现代食品科技
Mo enF o c n ea dT c n lg d r odS i c n eh oo y e
2 0 , o.3No1 0 7V 1 , .l 2
果昧饮料企 业标准 制定 的必要性和参考文本
李红 ’ ,袁亚 娟 ’ 明权 ’ ,张 ,李宏梁
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软饮料;果味饮料;Q ( s质量安全) 认证;企业标准;国家 标准
中图分类号:T 2 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 7 0 82 0 )10 8—3 S0 1 39 7(0 71-020 6
Th e d a d r f r n e e t f s a l h e t n ac m p n t n a d o en e n e e e c d t x t b i m n o 0 e s 0 a y sa d r f f u tfa o e e e a e r i- v r d b v r g s - l
it d c d i h sp p r a d t e mi d n t n la d i d sr l tn a d o o r k a a e b e s b i e re l td A o a y nr u e t i a e , n me a i a n u ti a d r s f rs f d i s t th v e n et l h d we i e . c mp o n h o n as t n h a s s n s n a dr fr n e x a e — n t e es n a d o ut a o r db v r g s r p s d W eas o et a i rfr n e x lp o t t d r ee c dt t s d o s t d r sf r r i f v u e e ea ewa o o e . l h p t s e e e c dt t l r moe a e e b h a f - l p o h t h e wi h e e o me t t u t a o e e e a e mp e . t ed v lp n s f ef i f v r db v r g s o a is oh r — l c n
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b0be495172ded630a1cb64e.png)
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果蔬粉、大枣提取物(大枣经水提取、浓缩、干燥、粉碎制成)为主要原料,添加麦香粉、低聚果糖、结晶果糖、酵母粉、魔芋精粉、白砂糖、绿豆、花生仁、核桃仁、姜粉、黑胡椒、螺旋藻粉、藿香、陈皮、代代花、白扁豆花、枳椇子、黄芥子、紫苏、槐米、酸枣仁、白茅根、鲜芦根、蒲公英、桔梗中的数种,添加食品添加剂:木糖醇、聚葡萄糖、α-环状糊精、甜菜红、番茄红素,经水提取、浓缩(或不经水提取、浓缩)、干燥、粉碎、配料、混合、包装等主要工艺制成的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1886.7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番茄红素(合成)GB1886.1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甜菜红GB1886.2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木糖醇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4789.2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5009.1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T5835干制红枣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7901黑胡椒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10462绿豆GB126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6919食用螺旋藻粉GB/T18104魔芋精粉GB193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1964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藻类及其制品GB/T23528低聚果糖GB255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GB/T26762结晶果糖、固体果葡糖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29602固体饮料GB316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酵母NY/T1073脱水姜片和姜粉NY/T1884绿色食品果蔬粉WM/T2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低聚果糖使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6〕450号)关于批准紫甘薯色素等9种食品添加剂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6号)3要求3.1原料要求3.1.1低聚果糖:应符合GB/T23528、《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低聚果糖使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6〕450号)的规定。
果味饮料 企业标准
![果味饮料 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bad7d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e.png)
果味饮料企业标准一、引言。
果味饮料是一种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饮品,其清新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确保果味饮料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果味饮料的企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包装标识等方面,对果味饮料的企业标准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二、原料选择。
1. 水质要求,果味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因此水质的选择至关重要。
企业应选择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纯净水或经过深度处理的水源作为果味饮料的原料水。
2. 果汁选择,果味饮料的口感和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果汁,因此果汁的选择至关重要。
企业应选择新鲜、成熟、无病虫害的水果,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后,进行果汁的浓缩和加工。
3. 防腐剂和甜味剂选择,为了延长果味饮料的保质期和提升口感,企业可以选择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防腐剂和甜味剂,但应严格控制添加量,避免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
三、生产工艺。
1. 原料处理,果味饮料的原料处理应遵循卫生、安全的原则,对水、果汁等原料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原料的卫生安全。
2. 混合酿造,将经过处理的水和果汁按照一定的配方进行混合酿造,确保果味饮料口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 杀菌灭菌,果味饮料在灌装之前,应进行严格的杀菌灭菌处理,确保饮料的卫生安全和保质期。
四、包装标识。
1. 包装材质,果味饮料的包装材质应选择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塑料瓶、玻璃瓶或易拉罐等包装材料,确保包装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2. 标签标识,果味饮料的标签应包含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生产厂家等信息,并应清晰、完整,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产品信息。
3. 包装规范,果味饮料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装规范,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五、结语。
果味饮料作为一种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饮品,其质量和安全问题关乎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因此,制定果味饮料的企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规范,可以确保果味饮料的质量和安全,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固体饮料产品分类及检测标准—科标检测
![固体饮料产品分类及检测标准—科标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99c5c82faf45b307e87197b9.png)
固体饮料产品分类及检测标准一、产品分类1、风味固态饮料果味固体饮料、乳味固体饮料、茶味固体饮料、咖啡味固体饮料、发酵风味固体饮料等2、果蔬固体饮料水果(果汁)粉、蔬菜(蔬菜汁)粉、果汁固体饮料、蔬菜汁固体饮料、复合果蔬粉及其固体饮料、其他果蔬固体饮料3、蛋白固体饮料含乳蛋白固体饮料、植物蛋白固体饮料、复合蛋白固体饮料、其他蛋白固体饮料4、茶固体饮料速溶茶(速溶茶粉)、研磨茶粉、调味茶固体饮料(果汁茶固体饮料、奶茶固体饮料、其他调味茶固体饮料)5、咖啡固体饮料速溶咖啡、研磨咖啡(烘焙咖啡)、速溶/即溶咖啡饮料、其他咖啡固体饮料6、植物固体饮料谷物固体饮料、草本固体饮料、可可固体饮料、其他植物固体饮料(如食用菌固体饮料、藻类固体饮料)7、特殊用途固体饮料如运动固体饮料、营养素固体饮料、能量固体饮料、电解质固体饮料等8、其他固体饮料如植脂末、泡腾片、添加可用于食品的菌种的固体饮料等科标检测依据各国标准及企业标准,为您提供专业的固体饮料检测分析服务。
二、技术要求1、原辅材料要求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有关规定。
2、感官要求冲调或冲泡后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无异味,无外来杂质。
3、水分要求应不高于7.0%.注:对于含椰果、淀粉制品、糖渍豆等调味(辅料)包的组合包装产品,水分要求仅适用于可冲调成液体的固体部分。
4、基本技术要求按照标签标示的冲调或冲泡方法稀释后应符合以下表1的规定。
三、检验项目按照标签标示的冲调或冲泡方法制备样品后进行检验1、感官检验2、理化要求水分(按GB 5009.3 规定的方法测定)蛋白质(按GB 5009.5 规定的方法测定)茶多酚(按GB/T 8313 规定的方法测定)3、菌落总数4、大肠菌群四、检测标准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28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GB/T 5009.29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GB/T 5009.35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 5009.141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B/T 5009.97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 5009.140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 7101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GB 10789 饮料通则GB 19642 可可粉固体饮料卫生标准GB/T 23495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SN/T 1743 食品中诱惑红、酸性红、亮蓝、日落黄的含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纤维成分含量(公定质量百分率)
![纤维成分含量(公定质量百分率)](https://img.taocdn.com/s3/m/68bd4a2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4.png)
纤维成分含量(公定质量百分率)纤维成分含量(公定质量百分率)纤维成分是指由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物质。
纤维成分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可以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等等。
因此,在食品中添加纤维成分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
食品中的纤维成分可以来源于自然食材,也可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
正式因为其在食品中的重要性,国家对于食品中纤维成分的含量也有所规定。
下面详细了解一下纤维成分含量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1、法规和标准目前,我国对于食品中的纤维成分含量,是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纤维素的测定》中做出规定的。
在该标准中,纤维素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三种:酶解法、矿酸法和HPLC法,具体方法可参照国家标准22622-2013。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不同种类食品中纤维成分的最低含量。
以谷物及其加工品为例,标准规定饼干、麦片、面包等谷物加工品中纤维素的最低含量为2.5g/100g(干物质),而五谷杂粮制品中该数值则取决于具体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对于乳制品、肉制品和家禽蛋制品等非植物类食品,标准则规定纤维素100g中最低含量为0.5g。
2、纤维成分含量的制定纤维成分含量标准的制定是依据大量实验研究结果得出的。
根据研究发现,纤维成分的摄入量与肠道健康、心血管健康、血糖控制、减轻体重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能够提供最佳营养效益的含量,也就成为了各个国家制定标准的标准。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标准规定的纤维成分最低含量是根据健康人群的食品摄入需求来制定的。
因此,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相关疾病的人来说,食品中纤维成分的含量需要适当调整。
同时,纤维成分摄入过多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如腹泻、疼痛等。
因此,食品中纤维成分的含量需要根据特定人群的需求来进行合理调整。
3、纤维成分含量的加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纤维成分的含量容易受到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影响。
有些加工过程会破坏食材中的纤维素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减少纤维素的溶解度,从而降低食品中纤维成分的含量。
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b0be495172ded630a1cb64e.png)
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果蔬粉、大枣提取物(大枣经水提取、浓缩、干燥、粉碎制成)为主要原料,添加麦香粉、低聚果糖、结晶果糖、酵母粉、魔芋精粉、白砂糖、绿豆、花生仁、核桃仁、姜粉、黑胡椒、螺旋藻粉、藿香、陈皮、代代花、白扁豆花、枳椇子、黄芥子、紫苏、槐米、酸枣仁、白茅根、鲜芦根、蒲公英、桔梗中的数种,添加食品添加剂:木糖醇、聚葡萄糖、α-环状糊精、甜菜红、番茄红素,经水提取、浓缩(或不经水提取、浓缩)、干燥、粉碎、配料、混合、包装等主要工艺制成的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1886.7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番茄红素(合成)GB1886.1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甜菜红GB1886.2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木糖醇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4789.2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5009.1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T5835干制红枣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7901黑胡椒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10462绿豆GB126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6919食用螺旋藻粉GB/T18104魔芋精粉GB193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1964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藻类及其制品GB/T23528低聚果糖GB255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GB/T26762结晶果糖、固体果葡糖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29602固体饮料GB316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酵母NY/T1073脱水姜片和姜粉NY/T1884绿色食品果蔬粉WM/T2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低聚果糖使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6〕450号)关于批准紫甘薯色素等9种食品添加剂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6号)3要求3.1原料要求3.1.1低聚果糖:应符合GB/T23528、《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低聚果糖使用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06〕450号)的规定。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d2a034b33687e21af45a977.png)
4.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总酸(以一分子柠檬酸计),g/100mL ≥
0.20
总砷(以As计),mg/L ≤
0.2
铅(以Pb计),mg/L ≤
0.05
铜(以Cu计),mg/L ≤
5
二氧化硫残留量(SO2),mg/kg≤
10
4.4 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3规定。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冻饮品、饮料检验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6.2.2总砷:按GB/T 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
6.2.3铅:按GB/T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6.2.4铜:按GB/T 5009.13规定的方法测定。
6.3 微生物指标
按GB/T 4789.21规定的方法测定。
6.4 净含量
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
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食用香精、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乳浊剂等为原料,经混合、调配、杀菌、灌装、包装制成的果味饮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4.6.2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品种及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5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e3820f90b4e767f5bcfce61.png)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与2760—2011相比减少如下物质:乳化硅油、聚甘油聚亚油酸酯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与2760-2011相比,以下物质删除,转移到了表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素果味饮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素果味饮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白砂糖为主要原料,辅以果葡糖浆、浓缩果汁(沙棘清汁、橘子汁、橙子汁、柠檬汁、蓝莓汁、山楂汁、芒果汁、水蜜桃汁、脱色脱酸苹果汁)、蜂蜜、食用盐,添加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维生素C、D-异抗坏血酸钠、柠檬酸、碳酸氢钠、柠檬酸钠、DL-苹果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乙基麦芽酚、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靛蓝),经配料、过滤、均质、杀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纤维素果味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17 白砂糖
GB 188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
GB 188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
GB 1886.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
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
GB 1886.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GB 1886.20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
GB 1886.2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诱惑红
GB 1886.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
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4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GB 500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 5009.8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GB 5009.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GB/T 5009.140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GB 5009.1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
GB 5009.2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阿斯巴甜和阿力甜的测定
GB 622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
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0789 饮料通则
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
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
GB 147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
GB 149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
GB 173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
GB 192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
GB/T 20882 果葡糖浆
GB 222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素)的测定
GB 255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
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
GB 255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葡萄糖
GB 255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3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靛蓝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和辅料要求
3.1.1 原料
3.1.1.1 白砂糖:应符合GB/T 317的规定。
3.1.1.2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19298的规定。
3.1.2 辅料
3.1.2.1 蜂蜜:应符合GB 14963的规定。
3.1.2.2果葡糖浆:应符合GB/T 20882的规定。
3.1.2.3 浓缩果汁(沙棘清汁、橘子汁、橙子汁、柠檬汁、蓝莓汁、山楂汁、芒果汁、水蜜桃汁、脱色脱酸苹果汁):应符合GB 17325的规定。
3.1.2.4 柠檬酸:应符合GB 1886.235的规定。
3.1.2.5 柠檬酸钠:应符合GB 1886.25的规定。
3.1.2.6 DL-苹果酸:应符合GB 25544的规定。
3.1.2.7 甜蜜素:应符合GB 1886.37的规定。
3.1.2.8 乙酰磺胺酸钾:应符合GB 25540的规定。
3.1.2.9 阿斯巴甜:应符合GB 1886.47的规定。
3.1.2.10 三氯蔗糖:应符合GB 25531的规定。
3.1.2.11 碳酸氢钠:应符合GB 1886.2的规定。
3.1.2.12 山梨酸钾:应符合GB 1886.39的规定。
3.1.2.13 苯甲酸钠:应符合GB 1886.184的规定。
3.1.2.14 柠檬黄:应符合GB 4481.1的规定。
3.1.2.15 日落黄:应符合GB 6227.1的规定。
3.1.2.16 诱惑红:应符合GB 1886.222的规定。
3.1.2.17 靛蓝:应符合GB 28317的规定。
3.1.2.18聚葡萄糖:应符合GB 25541的规定。
3.1.2.19 维生素C:应符合GB 14754的规定。
3.1.2.20 D-异抗坏血酸钠:应符合GB 1886.28的规定。
3.1.2.21 乙基麦芽酚:应符合GB 1886.208的规定。
3.1.2.22 食用盐:应符合GB 2721的规定。
3.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3.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3.4 有害物质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