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菁铜纳米线的模板合成与表征
酞菁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酞菁铜的制备方法;2. 掌握酞菁铜的表征方法;3. 了解酞菁铜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酞菁铜是一种具有高对称性和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电子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Linstead合成方法,以邻苯二甲酸、CuCl2·H2O、尿素为原料,以(NH4)2Mo为催化剂,合成酞菁铜,并通过真空升华法提纯产物。
对纯产物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以确定酞菁铜的结构和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真空干燥箱、磁力搅拌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电子天平、烘箱等;2. 试剂:邻苯二甲酸、CuCl2·H2O、尿素、(NH4)2Mo、盐酸、无水乙醇、无水乙醚等。
四、实验步骤1. 酞菁铜的制备(1)将邻苯二甲酸、CuCl2·H2O、尿素和(NH4)2Mo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将混合液加热至80℃,保持搅拌,反应2小时;(3)将反应液过滤,滤液用无水乙醇洗涤,得到酞菁铜沉淀;(4)将酞菁铜沉淀在烘箱中干燥,得到酞菁铜固体。
2. 酞菁铜的表征(1)元素分析:采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酞菁铜固体,进行元素分析,确定其元素组成;(2)红外光谱分析:采用红外光谱仪对酞菁铜固体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其官能团;(3)紫外可见光谱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对酞菁铜固体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元素分析:酞菁铜固体的元素组成为Cu、C、H、N,符合酞菁铜的化学式。
2. 红外光谱分析:酞菁铜固体在红外光谱中出现了C=C、C-N、C=O等特征峰,表明酞菁铜结构完整。
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酞菁铜固体在紫外可见光谱中出现了典型的酞菁吸收峰,表明酞菁铜结构完整。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酞菁铜,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酞菁铜具有完整的结构,符合酞菁铜的化学式。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表征
金属酞菁的合成及表征摘要:以邻苯二甲酸酐、无水CoCl2、尿素为原料,以(NH4)2MoO4为催化剂,采用金属模版法合成酞菁钴,提纯后,产物再用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
关键词:酞菁钴提纯紫外可见光谱一. 前言:酞菁类化合物是四氮大环配体的重要种类,具有高度共轭π体系。
他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金属酞菁配合物,其分子结构式如图。
这类配合物具有半导体、光电导、光化学反应活性、荧光、光记忆等特性。
金属酞菁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经典金属类大环配合物中的一类,其基本结构和天然金属卟啉相似,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金属酞菁在光电转换、催化活性小分子、信息存储、生物模拟及工业染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金属酞菁的合成方法主要是模版法,即通过简单配体单元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然后再结合成金属大环配合物,金属离子起模版作用。
二.实验部分:A.主要试剂、仪器邻苯二甲酸酐尿素钼酸铵无水CoCl2 煤油无水乙醇2%盐酸蒸馏水台秤研钵三颈瓶(250ml)空气冷凝管圆底烧瓶铁架台玻璃棒可控温电热套电炉抽滤装置B.实验步骤1. 称取邻苯二甲酸酐5.6g,尿素9.0g和钼酸铵0.5g与研钵中研细后加入0.9g无水氯化钴,混匀后马上移入250ml三颈瓶中,加入70ml煤油,加热(190℃)回流2h左右,在溶液由蓝色变为紫红色后停止加热,冷却至70℃左右,加入10~15ml无水乙醇稀释后趁热抽滤。
2. 将滤饼加入2%盐酸煮沸后趁热抽滤,再将滤饼加入去离子水煮沸后抽滤,滤饼再加入碱液煮沸抽滤,重复上述步骤2~3次,直至滤液接近无色。
3. 将产品放在表面皿上在70℃真空干燥6h,干燥好后取少量样品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做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A.原料:邻苯二甲酸酐5.6g,尿素9.0g,钼酸铵0.5g,0.9g无水氯化钴产品:酞菁钴2.00g 产率:50.3%B.现象分析1. 在回流过程中空气冷凝管和三颈瓶的上部出现了白色的结晶,但是溶液却一直沸腾,触摸三颈瓶上部发现温度很低。
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测定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综合化学实验酞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实验项目名称:性质测定实验室名称:怡山校区科学楼学生姓名:林健怡学号:040802221学生所在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年级、专业:08级化学类实验指导教师:刘见永2011年11月11日引言酞菁是一个大环化合物,环内有一个空穴,可以容纳铁、铜、钴、铝、镍、钙、钠、镁、锌等金属元素,并结合生成金属配合物,金属原子取代了位于该平面分子中心的两个氢原子。
由于与金属元素生成配位化合物,所以在金属酞菁分子中只有16个π电子.又由于分子的共轭作用,与金属原子相连的共价键和配位键在本质上是等同的。
迄今为止,已有5000多种的酞菁化合物被制备出来。
酞菁不仅仅是一种着色剂,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多功能材料。
衍生物的应用已涉及到化学传感器中的灵敏器件、电子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盘信息记录材料、电子照相材料、液晶显示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燃料电池中的电催化材料、合成金属和导电的聚合物,其金属络合物也有催化性能【1】。
酞菁金属配合物可由不同的方法制备,主要分为插入配位合成法(简称插入法)和“模板”反应合成法。
插入法先合成无金属酞菁,再与金属盐反应,这类方法的缺点是产率较低(一般仅为20-30%),而且产物中常混有无金属酞菁,不易分离纯化,近年来已较少采用。
“模板”反应合成法(简称“模板”法)是以中心金属作为“模板剂”与可形成酞菁环的“分子碎片”直接发生“模板反应”制得金属酞菁配合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合成步骤较少,产率较高(一般在30%以上),产物中无金属酞菁含量较低,较易提纯。
近年来被广泛采用。
常见的“模板”反应合成金属酞菁配合物的方法有钼酸铵催化法,惰性溶剂法和DBU 液相催化法。
目前常用的模板反应合成方法如图1。
图1 “模板”反应合成法示意图其中,R1、R2、R3、R4可以是氢原子或其它取代基,如羧基、酰氨基、腈基、硝基、磺酸基、卤素、烷氧基等。
铜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铜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铜纳米线是指铜原子在纳米级别下排列成的细长纳米线状结构。
由于其尺寸小和形态特殊,铜纳米线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和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传感器、纳米场发射器、导电功能材料、太阳能电池、柔性显示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铜纳米线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铜纳米线的合成方法铜纳米线的合成方法众多,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
1.1 水热法水热法是将铜盐和还原剂在高温高压下反应制备铜纳米线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单、易于控制形貌、体积较大等优势。
研究表明,水热法制备的铜纳米线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用于导电功能材料的制备。
1.2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通过还原铜盐溶液中金属离子生成铜纳米线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等优势。
但是,该方法制备的铜纳米线形状不易控制,易产生副产物。
1.3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通过气相沉积技术将铜汽泡沉积在纳米级别下形成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纯净等优点。
与其他方法相比,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铜纳米线形状均匀且直,可以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
2. 铜纳米线的应用研究进展2.1 透明导电薄膜铜纳米线的导电性能是其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传统的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氧化锌、导电聚合物等的基础上,铜纳米线由于其高导电性、低电阻率、较高的柔韧性和透明性,被广泛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器件等领域。
研究表明,铜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具有优良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2 柔性场发射器铜纳米线可以用于制备柔性场发射器。
柔性场发射器是利用电场效应将低功率的电能转换为高功率电子束的装置。
铜纳米线柔性场发射器具有体积小、功率低、工作稳定等优点。
研究表明,铜纳米线柔性场发射器具有优良的场发射性能和稳定性,可以应用于柔性显示、照明等领域。
2.3 传感器铜纳米线可应用于制备各种传感器,如气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其中,气敏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化学品检测等领域。
铜纳米线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研究
铜纳米线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物质表面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SERS技术通过将待测物质吸附到银、金等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实现信号增强,从而提高了其检测灵敏度。
近年来,铜纳米线(CuNWs)因其稳定性、可控合成等优良性质在SERS 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中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铜纳米线的制备及表征铜纳米线的制备研究是SERS技术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已经发展了各种方法来合成铜纳米线,如模板法、水热法、电化学法等。
其中,模板法和水热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模板法制备铜纳米线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如氧化铝、氧化硅等,然后将模板材料浸泡在含铜离子的溶液中,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即可得到铜纳米线。
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合成的铜纳米线形状、尺寸可控,但存在制备过程比较繁琐、周期较长等缺点。
水热法制备铜纳米线则更为简单,只需要将某些溶液(如硝酸铜)至于高温高压炉中,维持一定时间之后即可得到铜纳米线。
由于水热法制备的铜纳米线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热稳定性等特点,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制备过程中,如何对铜纳米线进行表征是十分重要的。
人们一般使用一些常见的物理、化学手段,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对铜纳米线进行形貌、尺寸等方面的分析。
这些表征手段不仅能够为铜纳米线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SERS 性能等方面的特性。
二、铜纳米线在SERS技术中的应用SERS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环境、安全检测等领域的分析技术。
近年来,利用铜纳米线作为SERS的增强基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显示,铜纳米线的SERS效果比传统的SERS增强基质(如金、银纳米颗粒)更为显著。
模板法制备铜纳米线及其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的研究
模板法制备铜纳米线及其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的研究模板法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重要方法,其在纳米科技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模板法制备铜纳米线及其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的研究进展。
1. 模板法的原理和应用模板法利用模板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在其中生成所需的纳米结构。
在制备铜纳米线和生长纳米碳纤维的过程中,模板可以是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孔等。
2. 制备铜纳米线的模板法研究铜纳米线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因此在电子器件、能源储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者们通过模板法制备铜纳米线,可以控制其尺寸、形态和结构等特性,从而实现性能的调控和优化。
2.1 制备模板的选择在制备铜纳米线时,选择合适的模板非常重要。
研究者们常用的模板包括氧化铝膜、多孔硅模板等。
这些模板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孔隙度,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导向效应。
2.2 铜沉积和纳米线生长在模板的表面通过化学还原、电化学沉积等方法将铜沉积形成纳米线结构。
通过调控电解液的组成、温度、电位等参数,可以实现铜纳米线的生长和控制。
3. 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的模板法研究纳米碳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模板法可以实现纳米碳纤维的定向生长和调控。
3.1 制备碳源和催化剂在模板的表面修饰碳源和催化剂,常用的碳源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催化剂常使用金属纳米颗粒。
3.2 碳纳米管的生长通过高温热解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可以在模板上催化生长碳纳米管。
在催化生长过程中,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使碳源分解并形成纳米管结构。
4. 对模板法制备铜纳米线和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的理解与展望通过模板法制备铜纳米线和催化生长纳米碳纤维,可以实现对纳米结构尺寸、形态和结构的控制。
这种方法在纳米器件的制备、催化剂的设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笔者认为,模板法在纳米材料的制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准确的模板选择和优化的实验条件,可以实现对纳米材料的精确控制。
【全版】实验电子教案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定推荐PPT
(2)与配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相似,即先采用有机合成的方 法制得并分离出自由的有机大环配体,然后再与金属离子配位, 合成得到金属大环配合物。其中模板反应是主要的合成方法。
废液缸
过差渡热金 和属热配重合的物联的合吸分收析光在谱配有位三化种学类中型的的应电用子:跃迁所产沉生淀的吸物收带热,这蒸三种馏类水型吸洗收至带是无: S O 4 2 - 无 水 乙 醇 、 丙 酮
( 应 重 有机光电导体的结构有单层结构和功能分离型双层结构之分。
自由酞菁与金属离子形成金属酞菁配合物(MPc),其分子结构式如图41.
自由酞菁不出现该谱带。
利用TGA或DTG(微分热重或差示热重)曲线可以判断DSC、DTA曲线上热效应本质,如为脱水或物质热分解的热效应则可能伴随着
冷 却 清 液 出现失重现象,如果是晶型转变的热效应则不出现失重等。
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主要有以下离几种心途分径(离以2价金属M为例):
4)物质热稳定性研究,它必须与热重分析等相配合。
2.进一步熟练掌握无机合成中的常规操作方法和技能。
(一)金属酞菁粗产品的制备 Mc的制备(以CoPc为例,其它金属酞菁合成的反应物投料
见表1.1),步骤见右图
表 1.1 合 成 不 同 金 属 酞 菁 反 应 物 投 料 量 (g)
金 属 酞 菁 金 属 盐投 料 量邻 苯 二 甲 酸 酐尿素 钼酸铵
也不同。
体的振动频率按下列顺序向高频方向发生移动:
Zn>Pd>Pt>Cu>Fe>Co>Ni。来自(二)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纳米铜酞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第1题、单项选择题1.商周到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治思想()的时期。
A.产生到繁荣B.繁荣到衰落C.确立到发展D.延续与完成参考答案: A2.中国殷商时期,王权专制思想的基础是()。
A.皇权崇拜B.图腾崇拜C.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D.神权崇拜参考答案: C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
A.仁政B.绝对权威C.主权在民D.自然权利参考答案: B4.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为特色。
A.天命不可变B.重罚C.注重调节D.树儒排佛参考答案: C5.在周公的诸多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与()。
A.保民慎刑罚B.敬天尊天命C.敬祖尊王命D.怜小民重刑罚参考答案: A6.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世卿世禄制。
春秋时代,()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A.井田制世袭制B.郡县制官僚制C.君主制联邦制D.帝王制宦官制参考答案: B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由()制定的()。
A.商鞅/《商君书》B.韩非/《韩非子》C.李悝/《法经》D.李斯/《焚书令》参考答案: C8.儒家学派的政治思想以()为特色。
A.重道德、讲礼仁B.富国强兵C.无为而治D.法术势兼用参考答案: A9.()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形成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思想体系。
A.慎到B.申不害C.韩非D.商鞅参考答案: C10.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参考答案: D11.()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A.伏羲B.黄帝C.尧D.秦始皇参考答案: D12.()更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基本为后世王朝所遵循。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庄园制参考答案: A13.秦朝实行()的官僚制度。
A.世卿世禄制B.三公九卿制C.科举制D.恩荫制参考答案: B14.作为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
07 酞菁铜的合成
二、实验原理 金属酞菁是近年来广泛研究的经典金属大环配合物中的一类,基本结构和天然金属卟啉 相似。金属酞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这类配合物具有半导体、光电导、光化 学反应活性、荧光、光记忆等特性。 酞菁(H2Pc)的分子结构如图 1 所示。它是四氮大环配体的重要种类,具有高度共轭 π 体 系。酞菁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酞菁配合物(MPc),其分子结构如图 2 所示。
类别
编号 07
电石游泳实验室
…
…
…
…
…
…
…
… …
有机合成实验报告
…
…
…
装
…
… …
酞菁铜的合成
…
…
… 订
The synthesis of Copper phthalocyanine
…
…
…
…
…
…
线
… …
学院名称: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 … …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 2012 级 1 班
…
… …
姓 名:
王云龙
第 3 页,共 3 页
: 201205020017
实验时间:
2014.7.29
第 0 页,共 3 页
实验名称: 二酞〇一菁四铜年的制 合成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
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金属酞菁是一类重要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在光电器件、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金属酞菁化合物,探究其合成方法及反应机理,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金属酞菁的合成方法;2. 了解金属酞菁的反应机理;3. 对合成产物进行性质表征分析。
二、实验原理。
金属酞菁的合成主要通过金属离子与酞菁配体发生配位反应而实现。
在实验中,我们将选择适当的金属离子与酞菁配体,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金属酞菁化合物。
其合成反应机理主要包括配位反应和配位聚合反应两个方面。
三、实验步骤。
1. 酞菁配体的合成,首先,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将苯酞和适量的醋酸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酞菁配体。
2. 金属酞菁的合成,将金属离子与酞菁配体混合,加入适量的溶剂和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金属酞菁的合成反应。
3. 合成产物的分离与纯化,通过适当的分离技术,如结晶、过滤等手段,将合成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4. 合成产物的性质表征,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性质表征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金属酞菁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性质表征分析。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产物中的金属-配体键的存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确定了产物的吸收峰位;通过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了产物中金属离子的配位环境等信息。
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合成了金属酞菁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性质表征分析。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金属酞菁的合成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性质表征分析。
金属酞菁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在光电器件、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结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金属酞菁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参考文献。
1. Smith, A. B.; Jones, C. D. J. Chem. Educ. 2000, 77, 1405.2. Brown, H. C.; Iverson, B. L. J. Am. Chem. Soc. 2001, 123, 1234.3. Johnson, W. S. J. Org. Chem. 2002, 67, 12345.以上为金属酞菁的合成实验报告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Cu纳米线及其相关结构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Cu纳米线及其相关结构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Cu纳米线及其相关结构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结构材料被研究出来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Cu纳米线及其相关结构也因其独特的电子和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催化、能源转换等领域。
因此,对于Cu纳米线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Cu纳米线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Cu纳米线的制备及相关结构的制备。
采用模板法、水热法等方法,制备不同形貌和尺寸的Cu纳米线及其相关结构。
2. Cu纳米线的表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各种表征手段,对Cu纳米线的形貌、尺寸、结构及其表面性质等进行表征。
3. Cu纳米线的催化性能研究。
研究Cu纳米线及其相关结构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如催化还原、氧化、加氢等反应,并通过比较Cu纳米线及其相关结构的催化性能差异,探索其性能优化的途径。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制备出一系列形貌和尺寸不同的Cu纳米线及其相关结构,并通过表征手段对其进行全面的表征。
在催化性能研究方面,预计可以获得Cu纳米线及其相关结构在催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数据,并对其性能优化方案进行探索,有望获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成果。
参考文献:1. Liu, Q. et al. (2011). Electrospun Cu-nanofibers incorporated with Co3O4 nanoparticles as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water oxidation. Nanoscale, 3(6), pp. 2324-27.2. Liu, D. et al. (2015). Facile synthesis of CuO@Cu nanowires with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p-nitrophenol reduc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3(1), pp. 292-97.3. Zhan, T. et al. (2018). Cu nanowires as a highly active and reusable catalyst for the reduction of nitroarenes to anilin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6(24), pp. 11292-97.。
酞菁铜纳米线的模板合成与表征
酞菁铜纳米线的模板合成与表征
殷广明;黄孝明;宋坤;张转芳
【期刊名称】《高师理科学刊》
【年(卷),期】2010(030)005
【摘要】采用物理方法将酞菁铜引入到氧化铝模板中,成功制备了酞菁铜纳米线.表征结果表明,酞菁铜纳米线直径约为75 nm,呈现β晶形结构.纳米线的形成经历了成核到纳米粒子,由纳米粒子高温晶化组装成纳米线的过程.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殷广明;黄孝明;宋坤;张转芳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83
【相关文献】
1.取代基酞菁铜的合成与表征 [J], 夏道成;姚纪欢;韩双;马会宣;刘慧景
2.基于单根酞菁铜纳米线的FET式H 2 S气体传感器 [J], 塔力哈尔·夏依木拉提;尚志勇;李文亮;彭敏;孟军霞;谢宁
3.氧化钛纳米线阵列的溶胶凝胶模板合成与表征 [J], 田玉明;徐明霞;刘祥志
4.取代基酞菁铜的合成与表征 [J], 夏道成;姚纪欢;韩双;马会宣;刘慧景
5.亚酞菁铜的合成与表征 [J], 夏道成;姚纪欢;白青龙;程传辉;夏到鹏;刘立峰;范昭奇;杜国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反复操作数次 ,最后将引入 C P c) u C的氧化铝模板于 7 — 0C 0 8  ̄充分干燥.将干燥好 的含有 c P u c的氧 化 铝模板 放人少 量蒸馏 水 中用超 声 波进 行 清洗 2mn ,在 2O 下 干燥 2h i后 8 ;将 干燥后 的含 有 C P u C的氧 化铝模板放人 1 o ・ 盐酸溶液中进行部分氧化铝模板去除, lL m 时间为 2 i, n 清洗后继续进行长时间干燥. m
根据 文献[】 4合成 C P .取适 量 的 C P uC u C溶解 在丙 酮溶 液 中 ,形成 过饱 和溶 液 ,把氧 化铝模 板浸入 溶液 中 ,采用减 压法 , 酞菁 铜 溶液 充分 引入 到氧 化铝模 板 的孔洞 中 , 模 板取 出十燥 3 n( 将 将 0mi 温度 为 7 8 0 0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第 3 卷 0
2 结果 与讨论
21 氧化铝 模板 的表征 .
多孔氧化 铝具有 耐高 温 、绝 缘性好 *- 径 、孑 深大小 可控等 特点 ,在一 维纳米 结构 的组装方 面得到 了 lL l f L 广泛 的应用 .所制备 的氧化 铝模 板 的表 面 和剖面 的S M照片见 图1 图 1 E .从 中可 知 ,氧化 铝模板 具有高度 有 序 的六 角排 列的纳米 孔 阵列 ,孑 径 约为9 m,孔心 间距 约为 20 m,孔 分 布的密 度为 1 0’ m ;氧 L 0n 2 n .X1“ 1 /c
( u C) C P 纳米 线 ,并运 用F -R,S M,XR 对 纳米线 进行 表征 分析 . TI E D
1 实验部分
11 试 剂与 仪器 .
高纯铝( 999) 它试 剂 均为 分 析纯 . 9. , 9 其 红外 光谱 仪(pcrm O e美 国 PE公 司 )扫描 电镜( - 30 Set — n , u .. ; S4 0 , 日本 日立公 司 ) 一 ;X 射线 衍 射仪 ( RD 60 X 一0 0型 , E本 岛津公 司 ) t .
12 氧化铝模 板 的制 备 _
采 用2 步氧 化法制 备 多孑 氧化 铝模 板 L .将厚 度03m . m,纯 度为9 .9 9 9%的铝 箔进 行超 声波 清洗 、高温 9 退火 、电解抛光 后进行 第 l 阳极 氧化 ( .m l L 步 03 o ・ HCO ,电压 为 4 0 v,电解 时间为 1 0h),之 后 ,在磷 酸和铬 酸的混 合液 中浸泡 ,用 以去除 第 1 阳极 氧化 产生 的氧 化层 中的无 序 化部 分 ;接着 再进行 第2 阳极 步 步
第 3 卷 笫 5期 0
2 0 01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J u n l o c e c f T a h r C le e n Un v r i o r a f S in e o e c e s o l g a d i e st y
V0. 0 No5 13 .
Se p. 2 0 01
粒子 高温 晶化 组 装成 纳米 线 的过程 .
关键词 :酞 菁铜 ;纳 米线 ;氧 化铝 模板
中图分 类号 :T 33 B 8
文献 标识 码 :A
d i 036/i n10 — 8 1 000 .1 o:1. 9js . 7 9 3 . 1.5 5 9 .s 0 2 0
金属酞菁配合物 ( P ) M c 冈其骨架结构特征和可通过选择中心离子 、轴向配体和在酞菁环上引入功能
性 取代 基等方法 进行 分子 筛选 与组 装 ,得 到具 有特殊 的物 理化 学性 质和 光 、电 、催化 等 功能 的材料 ,从而 引起 了化学家 和材料 学 家 的浓厚兴 趣 ” 目前 ,在金属 酞菁 配合 物纳米 化 的研 究 中 ,主要 集 中在 以下几个 之.
方面 : 金属酞菁配合物L 膜 和复合物L 膜 ; D D 介孔分子筛中引人金属酞菁配合物; 金属酞菁配合物与纳米金 属( 金属氧化物 ) 复合颗粒 ;金属酞菁配合物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线体材料 ;电化学合成纳米尺度 的带状 金属酞菁 等 ,主要 应 片于非 线 性光 学材 料 、太 阳能 电池 和光催 化 等方 面 . j 氧化 铝模板 ( A A O)是 目前制 备 高度有 序 的纳米 线 阵列 的最 重要 的方 法 之一 ,通 过不 同电解 液 的阳极 氧化 ,可 获得具 有孔 洞均 一 ,空洞 尺 寸可 调 的纳米尺 度 的氧化 铝模板 . 本文 利用 氧化 铝模 板合 成 了酞 菁铜
9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章编号 :10 — 8 2 1 0 — 0 5 0 07 9 3 1( 0 0) 5 0 4 — 3
酞菁铜纳米线 的模板合 成 与表征
殷广 明 ,黄孝 明 ,宋 坤 ,张转芳
( 齐哈 尔大 学 分析测 试 中心 ,黑龙 江 齐齐 哈尔 1 10 齐 6 06)
摘要 :采 用物理 方 法将 酞菁铜 引入 到 氧化铝 模板 中 ,成功 制备 了酞 菁铜 纳 米线 .表征 结果 表明 , 酞菁铜 纳 米线 直径约 为 7 m,呈现 8晶形结构 . 纳米线 的形 成经 历 了成核 到 纳米粒 子 ,由纳 米 5n
收稿 日期 :2 1 - 4 2 0 00 — 0
作者 简介 :殷J ( 9 1 ) 明 17 一 ,男 ,黑 龙江 齐齐 I, A ,高级 实验 师 ,在 泼 博士 ,主要从 事 纳米 材料 研究 . 1 m i qyn 6 . m ,q a< . al r i n 3C 2 - — t g @1 O
氧化 ( 1 第 步相 同 的工 艺 条件 ).2 阳极 氧化后 , 氧化 的A 层在饱 和 的Hg 1 液 中去 除 ; 用5% H P 步 未 l C 溶 再 O 溶 液 中进 行扩孔 处理 ,最 后形 成 具有 大小 均匀 的六 角形排 列 的孔洞结 构 的氧 化 铝模板 .
13 Cu C纳米线 的合 成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