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柯勒(德):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说
有机体获得的每种经验都 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也就是 完形——不是孤立的组成部分 ,也不是各组部分的简单相加 。由于新经验的发生,对问题 的情境以及情境各部分的关系 需要进行知觉的重组或认知的 重组,即由一种完形改变成别 一种完形,从而实现顿悟。
(2)布鲁纳(美):认知-发现说
对先天论的评价:
(1)积极方面:
先天论把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看成是主动、积极、 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刺激-反应论者所说的对刺激被 动模仿、反应、强化、重复的过程;儿童习得的不是 一句一句具体的话语而是该语言的规则体系。因此可 以解释一系列儿童语言习得中的问题。
(2)不足之处:
不能解释第一语言学习的所有问题,理由如下: ① 人脑中存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只是一种假说,是思辨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
一、语言学习 (一)什么是学习 1. 广义的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 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狭义的学习
指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 语言工具主动地获得社会的和个体的 经验,并产生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二)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受经验主义哲学影响的行为主
强调学生学习的目 的在于掌握知识结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 动探索知识结构;学习 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一)学习与习得的定义 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
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 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 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 习得: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 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 种语言。
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和动物 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 的行为的改变。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该理论受哲学上的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学习是 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动的 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在外界环境支配下 被动地进行刺激-反应的联结和行为习惯的改变。
不足之处:
① 这一学问不是专门解释儿童语言习得问题的,因 此语言习得中的许多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② 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强调认知一方面 的因素也不可能是全面的。
③ 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忽略了语言 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以往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 儿童为什么能掌握成人的语言体系 • 儿童的语言体系是如何过渡到成人的
不同。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至五岁)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一)刺激—反应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
母语与目的语
• 母语: • 学习者所属种族与社团所使用的
语言,也称“本族语”,通常又 称为“第一语言”。 • 目的语: • 又称“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 正在学习的语言。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 第一语言: • 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到和习得的语
言,通常指其母语或本族语,是就 语言习得的时间而言的。 • 第二语言: • 指第一语言之后的任何一种其他语 言,包含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第 四语言或其他更多语言,是就语言 习得的先后顺序而言的,与语言习 得环境无关。
(二)先天论(内在论)
理论基础:普遍语法理论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主要观点:
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 力,表现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 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
语言习得机制:
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 最初语言状态:语言的普遍原则和
未定的参数值 ② 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即对所接触
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 数的定值。
对认知论的评价: (1)积极方面
① 强调语言是规则系统,语言学习也是 一种创造性的、受规则支配的内在过 程,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
② 不同意过分强调语言学习能力的特殊 性,不同意语言习得机制的说法,认 为只有一种先天的认知能力,语言能 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更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
的结果 ②语言习得机制如果指的是普遍语法,这一点尚存疑问。 ③乔氏把语言习得机制与人类的其他功能分开,认为语
言能力与智力没有直接联系。 ④先天论对环境的作用估计不够 。
(三)认知论
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理论观点:
先天与后天的因素相互作用,先天具有而后 天不断发展的认知能力决定一切,语言能力只是 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称为图 式。图式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而变化,体现了认 知的发展;而认知的发展受同化、顺应、平衡三 个基本过程的影响。
(二)学习与习得关系
1.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 言的途径,并非完全隔绝或 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 相辅相成。
2.习得与学习的不同
(1)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学习 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2)两者学习环境不同。 (3)两者注意力集中的对象不同。 (4)两者的方法不同。 (5)两者所需要的时间及达到的效果
语言体系的
韩
儿童习得母语的 过程,应看做是
礼
逐步探索并掌握 用语言来表示功
德
能的各种方式的 过程。
(四)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韩礼德 观点:从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 评价:
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际功 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语言功能理论也影响到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 该理论着重阐述儿童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掌握, 而对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述不多。
观点: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强 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这 种行为跟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刺激- 反应-强化的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
奥斯古德(美):中介说
在外显的刺激和外显的反应中间增 加了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 的反应的中介因素。
对刺激-反应论的评价:
不能解释第一语言学习的所有问题,理由: ① 儿童不可能通过模仿来学会每一句话。 ② 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的创造性。 ③ 成人并不总是对儿童说出的话语进行强化。 ④ 单靠刺激-反应,培养不出语言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