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治理
地方政 府如何实现精细化治理
地方政府如何实现精细化治理在当今社会,地方政府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传统的粗放式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精细化治理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理理念和方式,正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精细化治理强调以精准、细致、高效为目标,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资源配置、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人性化的服务,实现治理的精确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那么,地方政府如何才能实现精细化治理呢?首先,树立精细化治理的理念是关键。
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摒弃以往那种“差不多”“大概齐”的思维方式,培养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
要将精细化治理理念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精细化的治理制度是保障。
制度是治理的基石,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确保精细化治理有章可循。
一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在治理中的权利和义务,为精细化治理提供法律依据。
另一方面,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对政府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再次,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政府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建立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和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也是实现精细化治理的重要环节。
地方政府要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实际需求,精准投放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例如,在教育领域,要根据人口分布和教育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优化师资配置;在医疗卫生领域,要根据疾病谱和人口健康状况,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和国家治理2篇
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和国家治理2篇篇一: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和国家治理作为中国政府的基层组织,地方政府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如市场化改革迫切需要的行政体制改革、政府公信力下降所带来的治理失信,以及地方政府间协调不足等。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地方政府和国家治理的能力,以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
一、加强地方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能力建设地方政府是政府中最为基层的组织,它的效率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加强地方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管理和能力培养。
在机构设置方面,应该减少冗余和重复的机构,增强地方政府机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在管理方面,应该注重权力制约和审计监督,遏制任意扩张和腐败行为。
在能力培养方面,应该注重优化人才队伍、提升公务员素质,并鼓励和支持基层干部创新和实践。
二、构建健全的共治机制健全的共治机制是加强地方政府和国家治理的核心。
共治机制是一种民主参与的治理方式,它可以促进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
构建健全的共治机制需要优化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市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和权利,加强社会组织的力量和作用。
同时,政府需要给予社会组织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推动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协商与合作。
三、强化地方政府间协调机制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在开展政策实施时应当秉持“合作共赢,互利共存”的原则,建立优质的合作平台,共同制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政策。
同时,加强地方政府间人才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和治理效能。
四、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
地方政府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保障执法的公平和效率。
第十一章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 (《地方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目
本录
章 主 要 内 容
第十一章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
●地方治理,是党和政府在地方公共事务层 面的国家治理行为,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 要组成部分。
●地方治理的实现过程,是地方人民政府职 能重心逐步从统治与管理向治理与服务的 “位移”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人民政府通过提供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当地社会的社会秩 序,促进地方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方面,社会转型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 扩大了公民参与的社会基础,特别是随着 教育程度的提高,公民对公共事务参与意 识和参与能力都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探索 和创新,不断丰富着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 式,有效增强了公民参与效能。特别是在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降低 了公民参与的成本,论坛、微博、微信等 网络平台正成为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新平台。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现代化
一、地方治理的演变与地方治理现代化
20世纪50年代 计划经济时代
1978年
●20世纪50年代,伴随工业化的大规模启动,受 国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逐步形成了计划 经济体制。其主要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国家权力全面介入各个领域。
●在计划经济时代,地方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 有了一定的地位,但其作用受到体制的制约。地 方治理主要是贯彻执行落实中央的政策方针和计 划,根据中央精神全面管理经济、政治、文化和 社会各个领域。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现代化
三、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地方治理能力的内涵
●地方治理能力是指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地方人民政府通 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统筹地方治理体系各方面相互协调、共 同发展,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增进地方民众福 祉的本领与能力。地方人民政府能力是地方治理能力的核 心要素之一。
地方政 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支撑是什么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支撑是什么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治理挑战。
如何提升治理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了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几个关键支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核心支撑。
治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和推动。
具备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能够为政府治理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
他们熟悉政策法规,懂得如何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决策和管理。
例如,在城市规划领域,专业的规划师能够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
在公共服务方面,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能够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民众的需求。
同时,高素质的人才还能够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时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制度如同规则的框架,规范着政府治理的各个环节。
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应当包括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划分、科学的决策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公平的考核评价机制。
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划分能够避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使各项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推进。
科学的决策机制能够确保政府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广泛听取民意,做出符合实际情况和人民利益的决策。
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政府治理的公正透明。
公平的考核评价机制则能够激励政府工作人员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有力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政府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政府可以整合和分析各类信息,如人口数据、经济数据、环境数据等,为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依据。
例如,在交通管理方面,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设置,缓解交通拥堵。
在公共安全领域,借助视频监控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11. 第十一章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
目
本录
章 主 要 内 容
第十一章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
●地方治理,是党和政府在地方公共事务层 面的国家治理行为,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 要组成部分。
●地方治理的实现过程,是地方人民政府职 能重心逐步从统治与管理向治理与服务的 “位移”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人民政府通过提供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当地社会的社会秩 序,促进地方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地方治理的演变与地方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 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 的重大创新。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 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现代化紧密相连。
三、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实现形式
●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实现形式具体就表现为多种 政策工具和治理技术的组合和运用。
(一)地方人民政府的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也称政府工具、治理工具, 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各种手段的 总称,实质是把目标转化为行动。 ●换言之,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和政策 行动之间的桥梁,既包含目标也包括行 动。按照对象和目标的不同以及强度的 差异,政策工具可以分为管制性工具、 激励性工具、引导性工具和自愿性工具。
态功能主
要体现在 3 第三,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
以下几个
方面:
4 第四,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环保意识,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的关系
一、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
(一)地方人民政府是市场发展的引导者和规范者
●第一,合理界定地方人民政府 权力边界,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 运行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的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
中国的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地方政府是中国国家政治权力机关在地方层面的组织和管理机构,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务的运行。
地方治理是指地方政府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管理和调控。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领土的国家,中国的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一、地方政府的组织与职责中国的地方政府按层级划分为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分别对应省、市和县。
地方政府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很强的行政权力。
地方政府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经济发展:地方政府负责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2. 社会事务:地方政府负责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务的规划和管理,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3. 建设规划:地方政府负责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以提高城市化水平和生活质量。
4. 环境保护:地方政府负责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5. 公共安全:地方政府负责公共安全事务,包括保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维护秩序。
二、地方治理的特点与挑战中国的地方治理具有以下特点:1. 多层级管理:中国地方治理采用多层级管理模式,不同层级的政府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
2. 基层自治:中国注重基层自治,通过村委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和事务管理,提高社会治理的民主和透明程度。
3. 地方特色:中国各个地方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地方政府需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和治理。
然而,中国的地方治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地域差异巨大,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地方政府需要兼顾不同区域的需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 政绩考核压力:地方政府在考核体系中往往受到经济指标和政绩的约束,容易导致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和短期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如何破解地方政 府治理难题
如何破解地方政府治理难题地方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然而,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面临着诸多难题,如资源分配不均、政策执行不力、公共服务短缺、环境污染等。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是破解地方政府治理难题的基础。
制度是保障治理有序进行的重要规范,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论证,避免“拍脑袋”决策。
同时,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此外,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其积极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优化资源配置是关键。
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资源有限与需求无限的矛盾。
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财政资源方面,要加强预算管理,确保资金投向重点领域和民生项目,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同时,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治理任务。
对于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再者,创新治理方式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应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治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例如,通过建立政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同时,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鼓励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
此外,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应用,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治理路径。
另外,提升政策执行能力也是破解难题的重要环节。
政策执行不力是地方政府治理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使各级干部和群众充分理解政策的目标和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研究近些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
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涉及到政府改革和现代化治理的问题,还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进行深入研究。
一、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对我国政府改革的追求和理论创新的产物。
在我国的地方政府协同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管理者向服务者和协调者的转变。
这种转变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求和政府自身的改革。
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理论主要包括政府治理能力、协同机制和政府间协作等方面的内容。
1. 政府治理能力政府治理能力是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地方政府应具备完善的治理体系、能力和资源,以应对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
政府的治理能力涉及到公共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
地方政府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推动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实现优化资源的有效配置。
2. 协同机制地方政府协同治理需要建立一套协同机制,以促进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在这个机制中,地方政府需要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政策协商等方式,协同推进区域内各方面的发展。
同时,协同机制也需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起来,以确保协同治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政府间协作政府间协作是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政府间协作是指地方政府之间进行资源整合、政策协商、合力行动等形式的合作。
通过政府间协作,地方政府可以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互相学习借鉴,推动共同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实践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实践研究,涉及到政府改革和区域发展的多个方面。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案例,以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在实践中的作用。
1. 区域协同发展本着“一体化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我国各地积极推动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例如,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联合制定了深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一体化发展规划",旨在通过加强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同发展。
地方治理的名词解释
地方治理的名词解释地方治理是指在国家、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对地方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过程。
地方治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地方发展的整体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方治理的概念以及其重要性。
一、地方治理的内涵与特点地方治理是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一种治理方式,其核心是围绕公共事务的处理与决策,促进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
与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相比,地方治理更加注重多方参与、协商合作和民主决策。
地方治理的特点包括:1. 多元参与:地方治理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共治的治理网络。
2. 协商合作:地方治理倡导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和多方共赢。
3. 不断创新:地方治理致力于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提高治理效能和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公共服务:地方治理旨在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从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二、地方治理的重要性1. 促进地方发展:地方治理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 保障社会稳定:地方治理可以有效管理社会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3. 提供公共服务:地方治理有助于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4. 实现民主决策:地方治理强调多方协商与民主决策,能够反映民意,保障公平与公正。
5. 保障生态环境:地方治理可以推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地方治理的挑战与改进地方治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政府权力缺失、利益团体过多、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要改进地方治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强化政府责任:政府是地方治理的核心,需要加强行政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效能。
2. 激发社会参与:地方治理需要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方政府治理考研重要知识点学霸整理
地方政府治理考研重要知识点学霸整理回答是什么:一、地方政府治理的本质:政府的本质是用社会让渡给它的那部分权力来维护社会交往的正常秩序,保护私人的财产权,从而达到整个社会节约交易成本的目的。
由于政府使用的是民众转交给它的部分权力,所以,它必须接受民众的监督,以保证政府不会滥用这些权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治理的本质是要建立起一种相互制约机制,以保证人民让渡的权力和以税收形式形成的政府收入,能够真正用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
二、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现状:1、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不准确。
中央与地方在事权划分上,并不清晰。
地方政府做了许多不该它作的事情,主要是指可以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和竞争性领域的事情。
应该由他做的地方公共服务反而做的不太好。
2、在我国地方政府内部,没有形成分权的制衡机制,权力过分集中,一权独大的情况明显。
党政不分,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民主不够,集中过分的情况十分普遍。
3、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低,决策黑箱操作明显。
政府官员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是管理者,不是服务者,高高在上的思维定势明显,建立透明政府任重道远。
4、民众参政议政渠道少,参与程度低。
我国地方政府不仅缺少制度化的民众参与渠道,而且已有的参与渠道形式大于内容。
不少地方官员总认为让民众参与就削弱了自己的权力,对自己为所欲为设置了障碍。
他们不习惯这种受人监督的环境,没有把自己看成是食人民奉禄,只能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这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官员在权力授予方面心态的扭曲和制度的扭曲,折射出我国地方政府层面开展直接选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是权力授予方式陈旧,干部管理体制计划经济时代痕迹明显,干部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
包括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在内的人都认为,在我国,开展地方政府的直接选举条件不成熟,主要原因是选民素质太低。
他们没有想一想,早在60多年前的延安,共产党就进行过县参议员和县长的直接选举,而那时候,延安的文盲率高达98%以上。
地方政府的治理与改革
地方政府的治理与改革第一章:地方政府治理的概述地方政府治理是指政府在地方层面上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管理、调控和服务的过程。
地方政府作为基层政府,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多种职责。
地方政府治理包括政治领导、行政管理、财政管理、社会服务、法制建设和公共安全等方面,是中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不断改进地方政府治理,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第二章:地方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1. 权力过于集中、监管不够到位:地方政府在一些领域的行政权力过于集中,以致滋生了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同时,监管机构的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监管不够到位也是导致治理不规范的因素之一。
2. 缺失科学决策和专业化管理:在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中,存在着大量的干部对专业知识的缺乏、科学决策的忽视,以及管理方式的粗糙。
这些都导致了政策执行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下降、投资效果不佳等问题。
3. 社会参与缺乏,民主监督不足:地方政府在决策、管理和服务中,应更广泛地听取社会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然而,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仍然存在民主监督不足、社会参与缺乏的问题。
4. 治理部门职能分工乱、重复冗余: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乱、重复冗余,不仅浪费了财政资源,也导致了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管理难度增加,影响了城市治理的效果。
第三章:地方政府改革的路径1.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地方政府应更广泛地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通过科学有效的参与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和城市治理,提高民主监督和社会共治能力,进而树立政府公信力和服务水平。
2. 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注重数据共享、信息交流,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修改行政管理制度:减少中央层面元素的指导和干预,增加地方政府自主选择的权利,逐步建立相对独立、更加规范、职能更加明确的地方政府管理和监管体系。
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分析在我国地方政府治理中,协同治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协同治理是指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和共同决策,共同解决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的治理模式。
但是在实际实践中,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地方政府之间协同工作不够紧密。
在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区域竞争,为了争夺资源和利益,常常采取相互竞争的态度,导致协同工作不够顺畅。
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治理需要更多的合作和沟通,才能有效解决共同的问题。
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治理不够顺畅。
社会组织在协同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隔阂,导致协同治理难以进行。
政府应该更多地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地方政府之间的能力和协同治理水平存在差距。
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实力和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地方政府在协同治理中能力不足,导致协同治理难以有效进行。
政府应该加强对协同治理的引导和培训,提升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对策研究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政府应该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沟通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共同的问题。
政府可以建立起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协商和决策,推进协同治理工作。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培训和引导。
政府可以加强对地方政府协同治理能力的培训和引导,提升地方政府的协同治理水平。
政府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到地方政府进行指导,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进协同治理工作。
建立起绩效评价机制。
政府可以建立起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对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考核,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到协同治理中来,提升协同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成效。
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方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提升
地方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提升在现代社会中,地方政府部门的作用与地位不可小觑。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而公共服务的优化则同样需要地方政府的有效治理。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关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公共服务的优化三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提升。
一、地方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福利,如教育、医疗、安全等领域。
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大量的财政、物力和人力资源,并且需要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和高效治理。
而地方政府的角色就是在政府部门中负责社会事务的组织与协调,从而保障公众的各项利益,促进公共福利的改善和提升,这也是公共服务优化的关键之一。
地方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缺一不可。
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的地区,公共服务常常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项目不足等。
反之,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地区,公共服务通常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升。
例如,政府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服务的竞争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
总之,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的提升密不可分,在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升级。
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1.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政府机构的职能和结构需要随之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政府机构改革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更加高效地运作,提高决策质量,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管管理。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为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提供法律支撑,明确政府和社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公共服务领域的行为准则和规则。
同时,还可以保障公众的权益,促进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
3. 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地方政府治理与风险控制
地方政府治理与风险控制近年来,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治理水平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作为国家的基层政府,地方政府不仅承担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政府风险和内外部挑战。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地方政府治理和风险控制,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
一、地方政府治理面临的挑战地方政府治理存在众多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制机制不完善。
由于各地政府的历史、自然、经济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地方政府治理的体制机制缺少统一、标准的规范,导致地方政府在具体操作中缺乏指导,长期停滞不前。
2. 政府职能不清。
地方政府在承担“三农”工作、保障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职能与市场、社会机构的重叠和交叉,难以区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导致政府失去优势。
3. 经费投入不足。
地方政府在各方面的支出都需依赖财政拨款,而财政体系的缺陷无法满足地方政府在各项政策实施中的资金需求,导致地方政府机构硬伤和社会管理缺失。
二、地方政府风险的分类地方政府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风险。
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风险,包括受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
2. 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财政压力、财务运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财政风险,广义上包括义务债务风险、特殊债务风险、财政透支风险等。
3.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指政府决策受到各种政治因素的干扰,影响到民主法制,从而带来风险并引发社会问题,包括地方政府权力的泛滥、政治流动、贪污腐败等。
三、地方政府治理和风险控制的途径1. 完善政府架构和制度机制,树立市场与政府相对开放的理念和制度。
通过加强政府职能、优化人才梯队、完善体制机制等方式,推进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提高。
2. 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和人才激励制度,制定完善的财务预算和风险管理机制,吸引有实力的专业人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财政管理水平。
3. 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政策决策和政策评价的意识,树立人民群众身心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共同利益。
新时代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和探索研究
新时代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和探索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中国大陆的不断发展,社会治理成为各地政府日益重视的问题。
地方政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新时代下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和探索研究也成为了社会治理实践的重要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创新和探索研究。
第二章:新时代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的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多元化:新时代的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多元化表现在治理方式和治理对象上,既包括传统治理方式,如行政管理、执法、公共服务、民间自治等,也包括现代化的信息化治理方式。
2. 统筹协调:新时代的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把各种力量汇聚起来,协商、协调、合作、共建,形成治理合力。
各部门之间、各利益主体之间、社会与政府之间形成利益联盟,实现统筹协调。
3. 精细化:新时代的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要求治理精细化。
通过加强数据统计和分析,进一步明确社会治理对象及其特征,完善对社会治理对象的研究,用科学的、符合规律的研究方法,使治理行动更为优化精准。
4. 公众参与:新时代的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强化了公众参与。
公众的意见、建议、参与对治理效果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广泛协商、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
第三章: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创新与探索1. 信息化社会治理:信息化社会治理紧密结合了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社会治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
2. 大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地方政府鼓励大众创新、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积极引导社会创新经济的发展,像小城镇的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业孵化平台,鼓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3. 社会组织的发展:地方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不仅增强了社会组织在治理中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
4. 智慧城市建设:地方政府推行智慧城市建设,用新型的城市管理手段,将城市治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智能化,并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
地方政 府如何提高治理效能
地方政府如何提高治理效能在当今社会,地方政府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治理环境和日益增长的民众需求,提高治理效能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治理效能的提升不仅关乎地方的稳定与发展,更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那么,地方政府究竟该如何提高治理效能呢?转变治理理念是关键的第一步。
过去,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更倾向于“管理”思维,强调对社会事务的控制和规范。
然而,在新时代,应当树立“服务”理念,将民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以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意味着政府要主动倾听民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诉求和期望,积极回应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信息化建设也是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搭建高效的信息平台。
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实现政务信息的及时公开和共享,让民众能够便捷地获取政府的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等信息。
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为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
优化治理流程同样不可或缺。
繁琐的治理流程往往会导致效率低下,增加民众的办事成本。
地方政府应当对现有的治理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实现“一站式”服务。
比如,在行政审批方面,可以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等方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此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治理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治理效能至关重要。
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能够为地方政府的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因此,要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为政府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
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注重能力和业绩,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也是提高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政府不能“单打独斗”,而应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民众参与到地方治理中来。
地方政 府如何提升治理能力
地方政府如何提升治理能力《地方政府如何提升治理能力》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福祉、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地方政府究竟应如何提升治理能力呢?首先,转变治理理念是关键。
传统的管理思维往往侧重于行政命令和控制,而现代治理理念则更强调服务、合作与参与。
地方政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意味着在制定政策和实施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民众的需求和利益,倾听他们的声音,让民众能够真正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召开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加符合市民的实际需求和城市的长远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规范政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决策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意见,避免“拍脑袋”决策。
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和问责制度建设,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问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是地方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核心要素。
干部是政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治理效果。
因此,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和挂职锻炼等方式,让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拔那些德才兼备、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到重要岗位上,为提升治理能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推进信息化建设也是地方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政府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方政府应积极利用这些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城市治理与地方政府
城市治理与地方政府城市治理与地方政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治理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领域。
地方政府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主体,已经成为了城市治理的核心力量。
城市治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成了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市治理的概念和发展城市治理是指在城市社会运转中,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通过制度安排、社会协作、公共服务等手段,协调处理城市公共事务,保障城市环境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城市治理的功能和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城市治理不仅是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维护城市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手段,也是构建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保障的重要途径。
二、地方政府的作用和职责地方政府是指在国家领导下,负责行政区域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地方政治组织。
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职责包括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方面。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批准项目、管理公共资源等手段,引导城市各方协同合作,共同维护城市秩序和市民福祉。
三、城市治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城市治理和地方政府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市治理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和资源,而地方政府也需要通过城市治理来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效能。
城市治理包括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需要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和监督执行。
同时,城市治理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创造良好的城市治理环境和氛围。
四、城市治理和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城市治理和地方政府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的难点和瓶颈,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合作,通过创新制度、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城市治理向精细化、智慧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同时,城市治理和地方政府也面临着机遇,如科技创新、资本流入和产业转移等,都为城市治理和地方政府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机会。
地方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地方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地方政府在整个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方政府治理是指通过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工作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提高政府效率等方式,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完成好政府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地方政府治理也需要注重探索和运用理论模型,以便提高治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理论层面,地方政府治理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
首先,如何塑造地方政府的观念?从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地方政府观念是影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基础因素。
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社会倡导和思想教育,推动全社会营造尊重法治、注重公共利益、注重服务大局的氛围。
其次,如何落实权力更好地服务社会?现代政府治理理念强调权力不是自身所拥有的,而是社会委托的,应该借助权力服务社会和公众。
在地方政府治理中,权力的滥用、扩大化或不考虑公众需求存在一定的风险。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和透明化,加强制约机制的完善,保证权力不被滥用,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构建需要注意的重点是市场化改革、政务公开、社会监督和信息化建设。
政府要优化公共服务,同时加强社会化管理及对市场投资活动的引导和监督,推动政务公开和全社会管理的透明化发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广泛的联系,达到政府与公众互动的目的。
在实践层面,不同地方应考虑到地域差异和具体情况开展相关研究和治理尝试。
在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研究、实践和改革由来已久。
当前,国家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创新、公共治理和现代治理手段提高治理能力,加强对三农、城乡社会服务、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的管理,深化治理改革,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强化对全社会公众的责任和服务。
总之,地方政府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需要兼顾政治解决与现实需求。
如何完成好地方政府的职责,提高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地方政府治理研究和实践需要考虑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地方政府治理》课程学习指导书⏹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1、《地方政府治理》的课程内容:《地方政府治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环境、机制以及行为,重点介绍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运行机制和政治过程、地方政府及其治理的特点以及地方政府未来治理的新模式。
该课程注重基础性,突出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原理与模式。
课程的主要内容总体上分为五个主要部分:(1)地方政府组织结构与基本职能。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功能结构、权力结构、地方政府的职能界定、职能划分与职能转变。
(2)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与方式。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内部管理、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地方政府管理的具体方式等。
(3)地方政府治道变革。
主要介绍地方政府治理的理念更新、地方政府治理的社会生态环境等。
(4)地方政府的法制架构与财政体制。
主要介绍地方立法体系、地方司法体系、地方行政执法体系、地方财政预算、地方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等。
(5)地方治理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
主要介绍地方多中心治理的理念、地方社会资本的培育、地方公共组织网络体系的构建、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经验以及目标模式等。
2、学习基本要求:《地方政府治理》课程注重专业性与基础性。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方政府治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地方政府及其治理行动的特点,具备从事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或其他相关部门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务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政府未来治理的新模式。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章节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学习指导第一章地方政府的基本范畴与历史沿革2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理解地方政府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注重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地方政府。
第二章* 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4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了解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层级结构以及功能结构,注意从总体上树立系统、整体的观念来理解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
在学习和理解地方政府层级结构和权力结构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 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3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在于把握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
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深化对地方政府基本职能的理解。
第四章地方政府的主要关系2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掌握地方政府关系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延伸阅读国外地方政府关系的有关材料,采取比较的方法来加深中国地方政府纵横关系的理解。
第五章* 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与方式3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掌握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来加深对政府管理方式的理解。
第六章* 地方政府的治道变革3学时课件学习和结合具体案例理解,重点掌握地方治理的理念。
注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和甄别统治和治理的区别,学生应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延展阅读来消化对治理理念的理解。
第七章* 地方政府的法制架构3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同时结合相关延展阅读材料进行理解,重点掌握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制度和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
学生应注意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章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强,要结合一些相关案例来深化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
第八章* 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4学时以课件学习为主,重点在于掌握地方财政预算的内容及其管理、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
学生应注意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财政知识,本章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强,要结合一些相关案例来深化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
第九章* 地方治理的路径选择3学时课件学习和结合具体案例理解,重点在于把握地方多中心治理的主体构成、地方公共组织网络体系运行机制的构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结合相关材料和案例来深化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
第十章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3学时课件学习和结合具体案例理解,重点在于把握地方治理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相关案例深化对有关知识点的理解。
第一章地方政府的基本范畴与历史沿革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地方政府的基本内涵2、明确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3、掌握国内外地方政府的历史演变二、本章重点、难点:1、地方政府的基本内涵2、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3、中国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情况三、本章练习判断正误:1、西方国家往往从广义上理解地方政府概念,把地方代议机关、地方行政机关以及地方司法机关统称为地方政府()2、地方政府就是地方利益的代表者()3、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承担的职能相同()4、无论是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都是相同的()5、中央集权制是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形成的基本前提()答案:1、√2、× 3、×4、×5、√第二章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2、明确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内容3、掌握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二、本章重点、难点:1、地方政府的体制结构2、地方政府的功能结构3、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三、本章练习简答:1.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分为几种类型?2.影响地方政府层级结构设置的因素有哪些?3、地方政府的权限特点?4、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1、答案要点:四种类型:(1)体制结构:行政体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2)层级结构: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基层地方政府(3)权力结构:议行合一的地方政府;议行分立的地方政府;双轨制地方政府(4)功能结构: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城镇型地方政府;民族自治型地方政府;其他特殊型地方政府2、答案要点:(1)国家规模;(2)历史惯性;(3)体制安排;3、答案要点:(1)必须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划定(2)必须在法定的地域范围内行使(3)必须在法定的事务范围内行使4、答案要点:(1)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和法人资格(2)在规定的自治事务和地域范围内独立行使职权,只对自治体和选举产生它的当地居民负责(3)同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上下隶属和服从关系,但必须接受中央政府以及上级政府的法律监督(4)拥有独立的财政来源和某些法定的征税权力。
第三章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内涵2、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3、掌握地方政府的各种职能二、本章重点、难点1、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2、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3、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三、本章练习1、简述地方政府的职能特征。
2、简述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发展变化。
3、简述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及其发展变化。
4、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转变职能。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
1、要点:(1)法定性。
(2)变动性(3)层次性(4)多样性。
2、要点:(1)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涉及地方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指怎样处理地方政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这两只“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关系。
(2)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人们奉行“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主张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守夜人”的角色;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失灵”,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向一定的干预,地方政府主要注重纠正市场失灵。
当代社会既不赞成政府只承担“守夜人”的职能,也不赞成政府全面干预,而主张进行有选择地干预。
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同样也存在失灵的问题。
因此,要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
3、要点:(1)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是指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是与政治职能相对应的职能。
社会职能主要包括:制度供给和创新职能;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提供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
(2)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发挥政府的社会职能。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地方政府最终是这种福利制度的主导者;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地方政府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凸现。
自英国开始,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改革引入“顾客选择”和“企业化管理”等理念,推行公共服务民营化,引入市场竞争。
4、要点:(1)外部环境的压力使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不断扩张;(2)地方政府内部管理导致的信任危机;(3)私有企业改革的成就对地方政府的压力和示范效应;(4)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对地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
5、要点:主要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内容、方向上阐述,注意结合实际。
第四章地方政府的主要关系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概念;2、明确和掌握地方政府纵向和横向关系的主要内容。
二、本章重点、难点:地方政府关系的主要内容三、本章练习选择题:1、从形式上看,地方政府间关系包括:()A、纵向关系B、横向关系C、平行关系D、斜向关系2、政府间纵向关系中最核心的是()A、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B、国家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C、整体与局部的关系D、分权关系3、地方政府横向关系的特点()A、多元性B、互动性C、平等性D、政策性4、中国地方政府间纵向关系的特点有()A、在权力结构方面,政府间纵向关系的核心表现为权力分配关系。
B、在权力结构方面,政府间纵向关系的核心表现为权力集中关系。
C、在职责结构方面,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以“条块关系”为基础。
D、在职责结构方面,政府间纵向关系模式是非常清晰的。
参考答案:1、A B2、A3、ABCD4、AC第五章地方政府的管理范围与方式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地方政府管理的概念2、明确地方政府管理活动的范围3、掌握地方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二、本章重点、难点:1、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2、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三、本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特点2、举例说明你对地方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认识3、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政府管理方式的变化1、答案要点:(1)多样性(2)针对性(3)自主性(4)灵活性2、答案要点:从一个侧面如:公共卫生、信息安全等举例说明3、答案要点:从一个方面举例说明。
第六章地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治理与善治的含义;2、明确全球化与地方治理运动;3、掌握地方治理的理念与环境。
二、本章重点、难点:1、从统治与管理到治理与服务2、从单中心治理到多中心治理3、从科层制结构到社会网络体系4、从集权与控制到分权与协商三、本章练习选择题1、地方治理的主要特征有()A、治理范围的地方性B、治理主体的多元性C、治理方式的灵活性D、治理权力的无限性2、治理理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A、权威主体的多元化B、权力运行方向从单一走向互动C、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合作D、权威基础发生了变化3、关于多中心治理,说法正确的是()A、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和多种治理手段的应用B、倡导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供的多元化C、政府是唯一的治理中心D、强调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和有效性4、现代社会网络体系追寻的理念有()A、强调公民参与网络体系的作用B、倡导合作精神C、实行整齐划一的管理D、实行弹性管理答案:1、ABC2、ABCD 3、ABD 4、AB第七章地方政府的法制架构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地方立法的含义与特征;2、明确地方立法体系、地方司法体系以及行政执法体系的主要内容;3、掌握地方政府法制结构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