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6-人际关系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quity Theory 3
Op Oo Ip Io
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作的贡献( IP)和所得的报酬 ( OP ),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的贡献( IO )与 报酬( OO )之比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相等, 双方就都有公平感; 相反,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不相等,一方的比值大于另 一方,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反之亦然(红眼病?)
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283 章41
公平理论的基本思想同霍曼斯的公平分配原理十分 相近,也是认为人潜在地认为自己的活动所得到的 利益与自己所付出的投入应达到一定比例。 Adams理论的特点是认为人的这种倾向不仅限于人 际交往中,在人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中都有表现。 他把人的社会活动看作是以自己的潜能同社会做交 换的过程,社会既包含物质环境,也包含社会关系 这个交换过程以个人期待公平结果为前提。 比较公式 平衡途径
社会化(学习做人)
自然人
社会人
继续社会化(道德重构)
死亡
社会化的实现依赖于:
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影响
社会化
从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 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 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 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 性(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王登峰: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模型
公平理论的基本假设 283
1. 处于关系中的人们设法最大化他们的结果 2. 通过不断改善公平分配回报的规划或规范, 两个人和群体可以最大化他们的集体回报 3. 如果个体知觉到一种关系是不公平的,他们 就会感到不开心。关系越不公平,就越不开心 4. 在一项关系中知觉到不公平的个体会采取行 动恢复公平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
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它具有圈 套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这一概念即可用于 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 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它具有较大的稳 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6章 人际关系概述
2009. 2-
简要复习 彭聃龄1章1节 个体心理 P2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认知
感觉
知觉 注意
情绪和动机
概述 情绪与脑 外部表现—表情 情绪理论 情绪调节
能力和人格
记忆
思维 语言
彭聃龄:10章1节
情绪与情感 355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 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 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
这些都是“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试图回答的问题。
模式假设
“人情与面子模式”旨在说明中国社会两个
个人之间的社会交易行为,并利用人情、面 子、关系、及报的概念来加以解释。 该模式把交往互动的双方界定为“请托者” 和“资源支配者”(这两个角色可以互换); 该模式假设:当“请托者”请求“资源支配 者”将他掌握的资源作有利于“请托者”的 分配时,后者所作的第一步是关系判断,他 首先会考虑对方与自己之间具有何种关系? 关系强度如何?等问题,以作为交往的基础 与原则。
同心圆图解
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
试图回答的问题 模式的假设 三种关系 交换法则 模式图解
试图回答的问题
交往双方由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他们在进 行互动时可能采取的“联合行动”也就会有所不同。 然而,在人类社会里,
存在哪几种基本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能诱发什么样的“联合行动”的类型? 它们又以什么样的“完善与重复的形式”呈现出来?
1. 外向性、2. 善良、3. 行事风格、4. 才干 5. 情绪性、6. 人际关系、7. 处世态度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主编)
P38:有人说,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 化”,那么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 (参见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P37-38:
1. 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哲学是
低恐惧组有33%愿意与他人一起
获取利益(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
Wiess(1974)确定了以下六种“社会关系 条款”
依恋
社会融合 价值确定 稳定联盟感 指引 照顾他人的机会
人际关系的类型
正式(正式群体中的角色)—非正式(乘车 稳定(长期)—不稳定(临时) 亲密—疏远(从感情深度如何区分) 积极—消极(从感情体验的方向区分) 杨中芳(2005)
1. 人际关系的状态(无关—关系密切)
2. 人际关系的发展源自文库段
定向阶段、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
3. 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 自我的分层
(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 239
人际关系的状态
亲密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1.
2. 3.
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不断地频繁接触
传统道德观点
先秦:孔子建构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 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扩展为“五伦十 教”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汉唐:董仲舒的三纲(君父夫)五常 宋元明清:程朱理学(天理)与陆王心学 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
第 5 章 人际关系概述
公平理论
3
Adams根据L.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对人在这种情 况下的行为作了预测,提出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行为:
①改变自己的付出量; ②施影响于活动过程中的其他人,以改变他人的付出或
获得; ③选择不同的人做比较; ④歪曲对自己付出和获得的认识,或歪曲对情景中被比 较者的付出和获得的认识; ⑤离开当前的情景。
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 2. 在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尊卑、长幼、德 性成为确定人的地位、建立秩序的三个要求…… 3. 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突显 人格尊严,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 4. 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
孔子论仁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 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 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 谓仁乎?”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公平原则
Homans交换理论的一项最具成效的结果,就是他 发展了分配上的公平原则(equity rule)。
Homans论证说,存在着一种制约社会交换的普遍 规范,人们指望自己,得到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 代价成比例,如果违反公平原则,且损害个人的 既得利益,个人就会感到愤慨:如果总是得到利 益而不付出代价,个人也会感到内疚和倨促不安 根据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社会交换 理论从分析人际关系中双方得到的报酬和付出的 代价人手,更能清楚地说明人际关系的本质。
杨国枢的社会取向理论
Homans(1958) 的社会交换理论 (Social Exchange Theory)
基本观点
人际关系的动机 公平原则
基本观点
客观上存在着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这种规律 的基本假设是,
人们所付出的行为要么是为了获得报酬(或奖赏) ,
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 人们是按照尽量缩小代价而尽量提高收益的方式 行动的
不同事物、特性的一种统一形式。
世界上的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的特性是复杂的、
无限多样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无限 多样的。按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关系而彼此联系在 一起:时-空、整体-部分、原因-结果、内容-形式、 遗传、函数、内-外;社会关系具有特殊的性质
1.1 人际关系的含义 247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 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
1 2 3 4
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类别(社会角色关系)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250 人际关系的理论 人际关系的测量 沟通
(5
关系(relations)的含义
数学意义上的关系:是指如“等于=”、“大于
>”“小于<”等二元关系的广义化……
哲学意义上的关系(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反映事物及其特性之间相互联系的哲学范畴,是
公平理论
2
Adams指出,期待公平是个人内部愿望,对 它的标准个人有自己的尺度,它不仅与个人 愿望、能力等因素有关,也与活动的有关情 景特别是情景中其他人的状态有关。 他人的情况常是个人确定公平标准的依据之 一。 当人发现自己付出的过多,获得的过少,或 者获得的太多,付出的太少,都会体验到心 理上的紧张。
1.1 人际吸引的含义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是人 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间建立与维持一定的相互接纳和支持的友好情 感
(P248)人际情感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
人们为什么要与他人在一起 222
自我价值感
确立安全感(Schachter(1959)的实验) 避免孤独 获取利益(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252
亲密关系包括了各种不同的活动或事件
在亲密关系中, 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是很强 的
4 中西方学者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
西方学者的理论
Homans的社会交换理论
P257,23 公平理论(基本假设)(Adoms等) 角色理论(第二章)、社会渗透理论(253)
中国学者的理论
孔子等儒家学说 费孝通差序格局论 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
人们的社会行为除了服从这种规律外,还服从 社会交换规律。 社会交换类似于商品交换, 由此也引出了分配 公平原则
人际关系的动机
Homans明确指出,交换不仅仅是物质商品的 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荣誉或声望等非物质 商品的交换。 据此,他提出了参加者的报酬与代价问题,认 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得到的是报酬、付出的 是代价,精神利润就是报酬减去代价,除非双 方得利,否则社会互动无法进行下去。 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在这种动机驱使下建立的.
章志光(1996):通常人们已经习惯于将人与人之 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称作交往;而将通过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稳定情感称作人际关 系
时蓉华(199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 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 即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也就是情感上的 关系。
人际关系的类型(杨中芳2005)
先赋性 既定联系
血缘
姻缘
地缘
业缘
经验性 既定联系
亲子、手 足、亲族
夫妻、亲 家
同事、同 同乡、邻 学、同行、 居、街坊 师生
拟亲化 情感交流 干亲家、义父母 工具交换
自己人化
自己(家)人、熟人、 陌生人、铁哥们、莫逆 之交、好朋友、普通朋 友
有用人、伙伴、提拔之恩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简要复习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从一个 生物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及其在这一与他人 及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有关规律进行科学研究 的学科
社会化与做人
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个人 生过程中,通过学习社会文化而使自己从生物人 转变成社会人,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格, 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及相应的社会行为方式 的过程。
这些方法当中的任何一种可使个体体验到的由于偏离 公平产生的紧张有所缓和。
人际关系的同心圆理论
费孝通差序格局论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在对中国乡村经济做了十年的田 野调查之后,在《乡土中国》 (1948)一书中, 从比较社会学的观点提出来的概念,用以说明中国 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 该理论认为,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具有同心 圆波纹性质的差序格局。 波纹的中心是自己,与别人发生的社会关系,就象 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随着波纹与中心的 远近,而形成种种亲疏不同、贵贱不一的差序格局。
Schachter的实验 224
实验目的:恐惧感是否会增加与他人在一起的欲 望 实验方法: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 由指导语不同而导致的恐惧感的高低) 被试:女大学生 实验程序
被试被告知要接受电击实验(接受自变量处理)
选择是否与他人一起等候接受实验
实验结果
高恐惧组有63%愿意与他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