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合集下载

近代史第五章

近代史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六、党内三次“左”倾错误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的历史曲折
1.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三次“左”倾错 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 明
党内频发“左”倾错误的原因
■ 八七会议后党内“左”倾情绪未能清理 ■ 共产国际错误干预瞎指挥
■ 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不善 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梁漱溟评价毛泽东
梁漱溟人称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个 大儒,是反对阶级斗争第一人,是毛泽东 一辈子的诤友和辩友。1953年,为了试一 试中国共产党的气量,他在大庭广众面前 与毛泽东辩论,大战三百回合,最后在一 片“梁漱溟滚下来”的口号声中才悻悻下 台。晚年梁漱溟对毛泽东有三句话的著名 评价。晚年梁漱溟评价毛泽东的三句名言: 第一句话说,影响20世纪中国的有三个人: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第二句话说,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毛泽 东, 有多个毛泽东。这是说毛泽东有多个侧面, 是很丰富的、复杂的、变化的。 第三句话说,毛的功劳最大,错误也最大。 没有最大的功劳,就不可能有“文化大革 命”。
古田会议决议确立的马 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原则,
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
下,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 民军队保持先进性的问题,
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古田会议(油画)
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1929年4月,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井冈 山土地法》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 ,由土地苏维埃政府所有改为土地农民个人 所有。
② 国民党政权控制不了农村,
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环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0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0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典型案例与影视资料 ★逼上梁山——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走 上井冈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秋收起义时的毛泽东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基本概念及内涵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2、基本观点与经典论述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给自足的地 方性农业经济的广泛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提 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作为反动统治薄弱环节 的广大农村的存在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 级基础;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间接统治和相 互间的斗争所造成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 面,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中 国是一个大国,这使中国革命有广泛的回旋余 地。
2、基本观点与经典论述 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根本保证。
教条主义者照抄照般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共产国 际的决议和苏联的经验,不懂得也不善于把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而 使中国革命遭到重大挫折。毛泽东写作了《实践论》、 《矛盾论》、《论新阶段》等一系列著作,从马克思 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 露和批判了党内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 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党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从而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矛盾是把握 中国革命规律和赢得革命胜利的基本前提。中 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 社会的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就是在 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 阶段。五四运动以后的民主革命,已不同于旧 式的民主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 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是否 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所领导。新民主主 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 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

• “改订新约”运动
• 编遣全国军队 • 国民党“三大”(1929.3)
– 外交部提出重订新约的三原则:期满废除另订;未满解除重 订;临时办法 – 改订新约的内容主要限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
– 国民党“三大”彻底抛弃了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精神,抽 掉了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革命灵魂,放弃了反帝旗帜,使 国民党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政党。 – “三大”导致了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矛盾的总爆发,反蒋运动 由政治倒蒋打主向军事倒蒋,连年不断的新军阀混战,又把 中国人民推进了兵祸战乱的苦难深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讲:柴 渭 (chaiwei@)
本章主要内容
一、国民党政府“统一”全国 二、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三、中共探索革命新道路
“清党” 中共和国民党左派、革命派
“北伐” 奉张(旧军阀)
“外交” 改订新约(对外政策)
• 政权性质
“训政” 确定一党专政的政体(内政) “统一”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军事“围剿” 工农红军
宁派→蒋介石、胡汉民为代表的南京派 汉派→汪精卫、唐生智为代表的武汉派


沪派→张继、许崇智为代表的西山会议派
双方在反 共问题上 却是一致 的。因此, 国民革命 失败后, 很快就在 反共的基 础上趋于 合流

1927年9月,宁汉沪三方在上海召开谈话会,在桂系调停下,经孙 科提议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特委会)作为中央临时机构;特 委会的成立,形式上使国民党“统一”。它是在“继续清共”的共同 目的下拼凑成立的,它既是宁汉实现合流的标志,也是各派系纷争的 起点。
• 第三节 中共为挽救中国革命探索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5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5章

英美制造“南京惨案” 日军制造“济南惨案” : (1927.3.24 ) (1928.5.3)
13
反苏
1927年12月底,蒋介石发表谈话, 借口苏联公民参与了广州起义, 提出中苏断交。 1929年7月,东北地方当局在南京 政府的授意和支持下,挑起中东 路事件,造成中苏边境激烈的武 装冲突,邦交完全破裂。
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P131
【视频】井冈山道路
33
P131:第二段,最后4行
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 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 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34
P131
⑶文化战线的斗争
《狂人日记》1918、5 《呐喊》《彷徨 》等
25
从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得到的最深刻的 教训是: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和进行武装斗 争的极端重要性。 P127
毛泽东指出:‚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 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 军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 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 子才可能改造。‛‚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 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 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 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 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 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 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30
P130 到1930年初,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 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 约10万人。重要的根据地有赣南、闽西、湘鄂西、 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广西的左右江、 广东的东江和琼崖等。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 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 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 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近代史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王)

近代史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王)

广东商学院
苏区的土地使 用证和分田证 和耕田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的 土地革命路线: • 依靠贫雇农, 联合中农,限制富 农,保护中小工商 业者,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半封建 土地所有制为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讲:王金锋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 进
朱、毛会师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讲:王金锋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 日,张太雷、叶 挺、叶剑英等人 领导了广州起义, 对国民党的屠杀 政策发动了英勇 的反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张太雷
叶 剑英
叶挺
主讲:王金锋
广东商学院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欧洲各国的 无产阶级政党大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革 命的,俄国十月革命也是以大城市为中心, 举行武装起义,最后取得了胜利。1921年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自然地把工作 重心放在了城市的工人运动上。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八七会议通过的 《告全党党员书》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讲:王金锋
广东商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八七”会议记录。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讲:王金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广东商学院
主讲:王金锋

第5讲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开辟 ppt课件

第5讲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开辟  ppt课件
(一)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国民党政权的建立和统一
武汉国 民政府
宁 汉 南京国 合 民政府 流
东北奉 系军阀
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 统一
视频链接:土地革命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讲:星星之火可燎原
2.国民党政权的军事独裁统治
首先,建立庞
其次,建立庞
2、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 性转折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讲:星星之火可燎原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上)、 叶挺(下左)、叶剑英(下中)等人领 导了广州起义,成立了广州苏维埃,对 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英勇的反击。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 起义,战略目标是进攻长沙。在进攻长沙失 利后南下转移至湘赣边界。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讲:星星之火可燎原
教学案例
案例文本
秋收起义
中国共产党作出秋收起义的决定
中共中央于1927年 8月3日发布《关于湘 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 动大纲》。八七会议又 决定把发动秋收起义作 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 务,并派毛泽东作为中 央特派员回湖南领导秋 收起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讲:星星之火可燎原
第五讲 星星之火可燎原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开辟 一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二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及其实践
三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南大学政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讲:星星之火可燎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五章_中国革命新道路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五章_中国革命新道路ppt

国民党政府的阶级实质:“依然 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 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 阀代替老军阀”,“全国工农平民以 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 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 ——毛泽东
(三)国民党政权实现“白色 恐怖”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 着严峻的形势,国民党政权清党分共,实 现“白色恐怖”,椐中共“六大”的材料 统计,1927年3月—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 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 2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关于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可能性)
a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大国;(根本原因)
b 、有国民革命的影响,群众基础比较好;(客观条件)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客观条件) d、相当数量正规红军的存在;(主观条件)
为什么毛泽东能够做出突出的贡献?
这与毛泽东的成长环境,他非凡的个人品质、气质、经 历、胆识、学问、智慧、才干等主观条件分不开,主要表现在: 第一,不唯书,不唯上,不盲从,不怕压,注重实际,实 事求是; 第二,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善于及时做理论思考和概括; 第三,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善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 容并蓄,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4、中国革命新道路“新”在哪里?
(1)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上看,它是对比 大革命失败以前的革命道路而言。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的 民众斗争,尤其是工人斗争 (2)从世界范围上看,它是对比以往各国无产 阶级革命道路而言。 俄国十月革命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中国革命新道路“新”(创新)在武装 斗争以农村为中心,以农民阶级为主要力量。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南京政权继承了几千年传统的封 建官僚制度,以买办阶级为核心,以江 浙财团为其财政基础,以官僚、地主豪 绅、军阀为其社会基础。蒋政权对帝国 主义只有投降与妥协,仰求帝国主义的 鼻息而生活,只有加紧推翻南京政权, 帝国主义才不能加害于中国。 因此,反 蒋已成民意。
——邓演达:《中国到哪里去》
邓演达
17
【知识回顾】
1.五四运动为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思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 现了哪些新面貌?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 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 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 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蒋介石训令部下:“对 于日本人,绝对不开枪,为 救一日人,虽杀十人亦可。”
帝国主义列强十分赞赏蒋 介石的行为,马上认定“真 正的国民政府是蒋介石政府 ”,并很快承认了蒋介石的 南京政权。
济南惨案
(3)经济命脉仍握于帝国主义国家之手
至抗战前夕,在重工业方面,外国资本 就控制了煤产量的55.2%,新法采煤量的 77.4%,冶铁工业的95%,石油工业的99%, 发电量的77.1%。在中国的现代工业和运输 业中,外国资本占到了71.6%,外国银行资 产也要比华商银行多1/3。
1.依靠庞大的反动军队镇压人民,排除异己
1929年,军队人数达200 万,成为当时世界各国中最 大的一支常备军,另建立和 加强了反革命地方武装—— 保安队。
国 民 党 的 军 队
2.强化特务统治,建立了庞大的特务系 统——军统和中统
• 蒋介石的特务组织有两个系统: • 中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 军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五章

毛泽东小时候喜欢阅读的书:
《精忠传》《水浒传》《隋唐》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是青山。”
2、外出求学与思想的变化
1910年秋,不到17岁的毛泽东 考入了离家50里远的东山高等小学 读书。这是毛泽东一生的第一个转 折点。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那个虫儿敢作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
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
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
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对于在黑暗的中国,到底应该怎样继续坚持革 命,就是中国革命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这 在当时的确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要把这一问题
回答清楚,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
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的总结经验。为了
答复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
的探索。
八七会议使 中国共产党 在政治上大 大前进了一 步,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 败到土地革 命战争兴起 的转折。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由于受杨昌济老师的影响, 在湖南一师学习的初期,毛泽 东产生了很深的“唯意志论” 倾向,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自由主义
民主改良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70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革命道路探索的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政权:畸形政治 1928年后国民党派系林立: 改组派(以汪精卫、陈公博为首标榜“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精神”) 西山会议派(以邹鲁、谢持为首) 胡派(以胡汉民、古应芬、邓泽如为首) 再造派(太子派,以孙科为首,认为国民党患了“疯瘫的病症”,“党的生路,只
一九二七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 70
(2)武装斗争的第一次实践——八一南昌起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6 / 70
起义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27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成立,前往南昌领导起义。
7月27日,成立参谋团(刘伯承为团长),任命贺龙任起义军总 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有再造” )
4/ 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革命道路探索的背景 ——政治统治只能依赖于“特殊组织”
1、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蒋介石政治权力军事化的体现,涉及军事、政治、外交、党务、人事
2、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特务组织,直接听命于蒋介石本人。戴、毛
5/ 70
不回答这个问题,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
24 / 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理论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初步形成
1928年10月—1930年5月毛泽东的四篇理论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
顾顺章(中共特科行动处处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
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温州医科大学《近现代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PPT精品文档

温州医科大学《近现代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PPT精品文档

(5).经济上:统一全国财政、实行币制改革 (6).外交上:亲英美、修改不平等条约
新生活运动 (1934)
为统一人们的思想,蒋介石于 1934 年发起了新生活 运动,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内容,要使国民的衣食 住行统统符合礼义廉耻。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入手, 要做到“重组织,尚团结,严纪律,守秩序,知振奋, 保严肃”。新生活运动推行了两年多,收效甚微。抗 日战争爆发后,新生活运动强调“雪耻复仇”,“尽 忠报国”,为抗战服务,有一定的进步作用。新生活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最明显的特点 在于: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 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并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 军的旗号。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是以攻 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 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 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起义部 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后 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 发展奠定了基础。
运动是以中国古代儒家的礼义廉耻为基础,吸收了近
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公共道德、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等 方面的某些文明,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相结合的精 神产物,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官方思想文化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之下,中国革命转 入了低潮,中国共产党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 境。1927年至1928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被反革命屠杀 了31万人,其中共产党2.6万人,各地革命工 会几乎全被解散,工会会员由近300万人急剧 锐减至几万人;农会也被取消,1000余万农民 协会会员大都流失。
历史背景
1924—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 革命、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 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极 大推进了中国革命进程。

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件

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件

“红军‛一词的由来
南昌起义部队沿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这一番号。秋收起义,部 队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湖北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 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挥毫疾书一幅对联:“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 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这幅对联贴在县衙大门两旁。表示颜色的10个词巧妙地镶嵌在对联里, 唯独用红色象征革命部队农民自卫军。从此,“红军”的称号开始使 用。 广州起义,部队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1928年井岗山会师,组成中 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中央发布《中央通告第五一号——军事工作 大纲》,明确规定:“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 义。”不久,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接 着,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先后奉命改称为红军。
共产党窃据武汉,破坏国民革命之进行……综其所为,祸有甚于洪 水猛兽;瞻念前途,不寒而栗。政府奉行先总理之遗教,誓竭全力, 期三民主义之实现。唯欲建设独立平等之国家,必先扑灭一切反革命 之势力。共产党图谋倾覆本党,逆迹昭著,中央监察委员会举发,并 致训令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于最短期间亟清叛乱。查此次谋逆, 实以鲍罗廷、陈独秀、徐谦、邓演达、吴玉章、林祖涵等为罪魁,以 及各地共产党首要、次要危险分子,均应从严拿办,着国民革命军总 司令、各军长官、各省政府通令所属一体严缉,务获归案重办。至该 党忠实同志,遵守三民主义始终不贰之信徒,在革命地域大都与贼相 持,奋斗不懈,应着悉心保护,其余压迫而心迹可谅者,政府必分别 办理,决不绝其自新之路。此令。附通缉共产党名单二纸。(名单共列 鲍罗廷、陈独秀、谭平山、林祖涵等193人)
第二,发动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 收起义。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 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决定向敌人控 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转移并最终上了井冈山。 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中国 革命把从城市退却和向农村进军有机的结合起来。

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931年11月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 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 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 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 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 选为主席。 选为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成就: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 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成就: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 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着重发展农业生产, 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着重发展农业生产, 努力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 努力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 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三个: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本章重要知识点有三个:①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②农 本章重要知识点有三个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③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 的历史性转折。 的历史性转折。 2.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2.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①“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掌握 学习方法与命题展望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次起义,开创了“三个第一” ②“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 三次起义,开创了“三个第一”。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除了注意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夺取政权的道路”除了注意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还 要注意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两个土地法。对于毛泽东的“ 要注意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两个土地法。对于毛泽东的“工农 武装割据思想”这个知识点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武装割据思想”这个知识点考查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对于 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两个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两个土地法”需要同中国共产党各个时 期颁布的土地法对比。 期颁布的土地法对比。③关于遵义会议的内容注意出现选择 题的可能性较大。 题的可能性较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笔记总结 - 第5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笔记总结 - 第5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5章中国革命新道路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宁汉合流,国民党中的2个政府合并了。

武汉政府汪精卫合并到了南京政府蒋介石。

北伐战争后,东北的张学良“东北易帜”,换成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军事独裁统治确立国民党垄断活动,首先是从金融业开始的国民党军事独裁的表现1、扩充军队2、建立特务系统3、实行保甲制度4、实施文化专制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在梁乡培育了演员真题国民革命失败后,在全国建立独裁统治的国民党集团的代表是(A )• A:蒋介石• B:汪精卫• C:孙科• D:冯玉祥【1910真题】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D )• A:从农业方面开始的• B:从工业方面开始的• C:从商业方面开始的• D: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0910真题】1930年8月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是(A )• A:邓演达• B:梁漱溟• C:黄炎培• D:左舜生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 D)• 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为首的中间派别是(D )• A:第三党• B:中国青年党• C:再造派• D:乡村建设派【1207真题】1928年12月,在东北宣布“改易旗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的是(B )• A:孙传芳• B:张学良• C:吴佩孚• D:张作霖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率领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起义。

其中前敌委员书记是周恩来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1.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内容:(1)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中国革命新道路(天津师范大学) 共52页PPT资料

中国革命新道路(天津师范大学) 共52页PPT资料

一、国民党在全国政权的建立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一度对南京国民政府作出过一两 项表面上的让步(如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允诺取消领事 裁判权),一时使人认为它仍在维护民族权利;由于它 在形式上暂时地统一了中国;因此,这个政权曾经在一 个时期之内,使一些人尤其是民族工商业者产生过幻想, 以为中国可能由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尽管 在1927-1936年中国的现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并不 表明国民政府是一个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致力于发 展现代化的政府,党领导人民搞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 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是完全正当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天津师范大学纲要教学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政权的建立
宁汉合流后,南 京政府的军队继续北 伐,于1928年6月进驻 北平、天津一带。 1928年12月29日张学 良发出通告,宣布 “遵守三民主义,服 从国民政府,改易旗 帜”。国民党就在全 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 的统治。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 埃政府所有 以人口为标准,男女 老幼平均分配
1928 年 , 毛 泽 东 主 持 制 定 中 国 共 产 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 府所有 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 平均分配
思考:上述规定的意义 和不足之处主要有哪些?
《兴国土地法》
地没
→ 没
收 一 切 土 地
一、国民党在全国政权的建立
思考: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性 质、主要矛盾是什么? 国民党的性质是什么? 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一、国民党在全国政权的建立
进一步思考、讨论:有人说,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一个资产阶 级政府,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 党搞革命,破坏了国民党的现代化的努力。这 种观点对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3.能力培养方面: • 认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平衡性; • 学会分析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艰苦历程; • 懂得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是以毛
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 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创 造。
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
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阅读文献: •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 2.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教学目的: • 1.基础知识方面 • 2.思想教育方面 • 3.能力培养方面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2.教学难点 • (1)端正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 (2)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
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基础知识方面: • (1)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
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 性、正义性、进步性; • (2)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 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3)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 道路的艰苦历程。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谢谢观看!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毛泽东:“我是一个知 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 员,也没有学过军事, 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 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 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 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 大批,抓了一大批,我 们才拿起枪,上山打游 击。”
选)(1936年12月) • 3.毛泽东:《论新阶段》(节选)(1938年
12月) • 4.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节选)(1945年4月20日) • 5.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2006年10月22日)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课时分配 • 约用3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学习思考: •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2.思想教育方面: • (1)认清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权的本
质,懂得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必要 的、正义的、进步的; • (2)了解这一时期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造 成的严重危害,认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 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3)懂得端正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 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概要
• 教学重点 • (1)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
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2)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
平衡性。 • (3)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