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教案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教案1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惠、崇、豚”3个字,正确书写“惠、崇、”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并想象画面。

4. 通过写作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

1、在北宋有位能诗善画的名僧叫惠崇,他通过他自己的画作《春江晚景》图给大家分享了他眼中的春天。后来诗人苏轼被这幅画中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就为这幅画提写了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虽然春江晚景图在历史长河中已经遗失,但这首题画诗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首诗吧!

2、想要学好苏轼的诗,首先要了解他。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有关苏轼的资料。评价语: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他是宋代的大才子。)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的,苏轼的文学造诣非常高。)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这是他的名和字。以后听到有人说苏子瞻我们就知道他说的是——,苏东坡说的也是——)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是的,到现在东坡肉和东坡肘子还是常见的佳肴)。 3、这些知识你们都是从哪得到的呢?

总结:学习语文不仅从课本上学,课外搜集资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过渡: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学习的热情,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流传千古的名作《惠崇春江晚景》

二、讲授生字

1、课题中的惠崇两个都是这一课的生字。

2、先请学生观察(大家可以从字的形、部首、笔画、占位、识记方法来思考);讲解生字;请学生读一读。

3、后师范写(范写生字和书写课题),学生书空

惠:上下结构,心字旁,写的时候上半部分相对紧凑,关键一点要写好。下面的心要托起上半部分。

崇:上下结构,山字旁,巧记:“山下坐着一个戴帽子的小二”。写的时候山要写的扁一些,下面的宗要写的稍微宽一点拖起上面的山。 4、学生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两个 5、齐读课题三、讲授新课 1、出示古诗

⑴老师先来给大家读一读,认真听字音以及停顿和重音。

⑵大家听的很认真,你们也很想读吧?请大家放声朗读本首诗,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且请你用笔画出停顿符号。⑶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纠正字音)

⑷出示加有停顿重音的诗,再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⑸请学生再读(指导停顿重音) 2、出示春江晚景图

过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们根据苏轼的这首诗再创了这幅画,那我们就来找一找画中出现了那些诗中描写的景物。⑴学生指出画中的景物

⑵你们知道蒌蒿、芦芽、河豚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出示河豚图片,解释经过处理后就是无毒,并落脚到春天正是河豚返回长江产卵的季节,此时长江里会出现美味的河豚。)

有个小朋友说他没查资料就猜出蒌蒿是一种植物,他的依据是什么?对,蒌蒿两个字是形声字,草字头表示植物。

过渡:在这首诗中,还有一组词语也是形声字吗?对(芦芽) (3)

芦芽:芦苇的嫩芽。

芦芽也是这一课的生字,谁来按照刚才我们学习惠崇那两个字的方法给大家分析分析这两个字?

拓展:有位同学想考考大家,“花草”“树枝”都是植物,为什么偏旁不一样呢?

总结:草字头表示的植物一般生长的比较低,木字旁的植物一般生长的比较高,凡是没有绝对,也会有特殊情况。那现在老师也想考考大家:根据发现写词语:

芦芽树枝惊慌俊俏______过渡: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想要读好这首诗还要理解这首诗的含义,现在我们来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场景。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⑴老师又给大家出示了几个注释,同桌两人结合诗图和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中所描绘的景色。⑵找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评价语:说得很流畅。/说得很完整。/听了你说的,老师知道你一定

认真的读了注释。

过渡:通过刚才的景色描述,我们对诗中的美景有了更深入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来观景读诗。 4、拓展河豚过渡:

⑴画中没有河豚,作者为什么写到河豚了呢?有人知道吗?(出示图片)

总结:对啊!苏轼是一位美食家,作者由美景联想到春天正准备逆江而上产卵的美食河豚。所以最后一句是作者的联想。

⑵春天的美食由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想到了河豚呢?来,让我们看看下面的资料,你也许就会明白了。

⑶屏幕出示有关河豚应时的资料: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⑷小结: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不但不会被人传为笑柄,反而使诗更加趣味盎然。 5、齐读古诗

过渡:苏轼真是个大文学家!我们看,他先写了静态的桃花,又写了动态的鸭子戏水;从静态的蒌蒿和芦芽,又联想到了逆流而上的河豚。动静结合的方法让我们透过这安静的文字,看到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江晚景。

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四人小组交流你仿

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分享)

过渡:一景一物皆有情,这首诗这幅画在同学们的描绘下仿佛有了生命。 6、小练笔

大家感受到了作者的所见所听所闻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春天的足迹,请你拿出手中的笔,写一写你对身边春天的所见所听所闻所想吧!

(通过你的写作,老师感受到了春天大地发生的变化。/你写的是春天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受到了你对春天深深的喜爱。)

三、总结

这首诗我们学完了,那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作者对大自然、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相信同学们也和苏轼一样,被这春江晚景的美深深吸引了。就让我们怀着喜爱、赞美的心情,一起背诵这首名篇佳作《惠崇春江晚景》。四、古诗延伸

1、在我们每周古诗经典诵读中,大家已经积累了很多古诗,谁来给大家朗诵几首有关春天的诗?

过渡:有一首家喻户晓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

2、请你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春晓》吧!五、作业

你身边的小伙伴一定也很喜欢春天,请你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所描绘的景色分享给你的小伙伴吧!板书:

惠崇春江晚景动静热爱春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