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叉韧带术后恢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方案
![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801a1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e.png)
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嘿,朋友们!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这就好比是给咱身体这台精密机器做了一次大修,术后的康复训练那可太重要啦!手术完可别着急下地就跑啊,那可不行!得慢慢来。
先从一些简单的动作开始,就像婴儿学步一样。
比如说,勾勾脚,弯弯腿,别小看这些小动作,它们可是康复的基础呢!你说,这就跟盖房子打地基似的,地基不牢,房子能稳吗?等过了一阵子,可以试着抬腿啦。
躺在床上,把腿伸直慢慢抬起来,再慢慢放下去。
这感觉就像让你的腿在做仰卧起坐呢!别偷懒哦,每天多做几次,对恢复大有好处。
然后呢,咱可以试着下地走走啦。
刚开始可能会有点不适应,觉得腿发软,别担心,这很正常。
就像刚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摇摇晃晃的,但多练练就好啦。
可以先扶着点东西走,一步一步来,走稳了再慢慢松开手。
再往后,还可以增加点难度,比如上下楼梯。
哎呀,这可有点挑战呢,但咱不能怕呀!就把这楼梯当成是自己要征服的小山丘,一阶一阶地往上爬。
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可别嫌麻烦,也别嫌累。
这就跟跑步一样,一开始跑几步就喘得不行,但坚持下去,就能跑得越来越远。
你想想,等咱完全恢复了,又能活蹦乱跳的,那多带劲啊!还有啊,饮食也得注意。
多吃点有营养的,给身体补充能量,让它有力气恢复呀!别整天就知道吃那些没营养的垃圾食品。
康复期间也别忘了保持好心情哦。
别整天愁眉苦脸的,要乐观面对。
就当是给自己放个假,好好调养调养身体。
总之啊,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可不能马虎。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咱得认真对待。
只要咱按照医生的指导,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就一定能恢复得棒棒的!相信自己,咱一定行!。
前叉韧带术后护理措施
![前叉韧带术后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75f4e8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4.png)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之一,一旦发生断裂,将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前叉韧带断裂的主要方法。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篇关于前叉韧带术后护理措施的文章,供您参考。
一、术后初期(0-2周)1. 休息与制动术后患者应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患肢负重,减少膝关节活动。
一般而言,患者需在术后2周内使用拐杖行走,以减轻患肢负担。
2. 冷敷与抬高患肢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此外,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3.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按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如有渗血或红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预防感染和缓解疼痛。
5. 康复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
具体方法如下:(1)平躺,患肢伸直,脚跟离地,用力将膝关节伸直,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
(2)平躺,患肢伸直,脚跟离地,用力将膝关节弯曲,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
二、术后中期(2-6周)1. 逐步增加活动量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患肢负重和膝关节活动范围。
一般而言,患者可在术后2周开始进行不负重行走,3-4周后开始进行部分负重行走。
2. 佩戴支具根据医生建议,佩戴支具以保护膝关节,防止过度活动。
3. 继续康复锻炼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此外,可进行以下锻炼:(1)靠墙蹲:站立于墙壁前,两脚与肩同宽,慢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15-30秒,然后站立。
(2)坐位腿屈伸:坐于椅子上,患肢伸直,脚跟离地,用力将膝关节伸直,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
4.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膝关节恢复情况。
三、术后后期(6周后)1. 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避免剧烈运动。
2. 继续康复锻炼继续进行康复锻炼,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347e29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2.png)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显微手术,主要是通过重新建造已经损伤或断裂的前交叉韧带,以恢复膝部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这种手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拉伤或撕裂、肌肉损伤或其他膝关节损伤情况下被广泛使用。
但是,该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的方式,重点讨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及进展,以帮助康复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术后康复护理前期手术后的第一天是非常关键的时期,特别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水肿情况。
医护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照顾,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1. 疼痛控制疼痛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能够引起患者的不适和抵触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因此,疼痛的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轻度的疼痛可以采用局部冰敷和非甾体消炎药治疗。
对于严重疼痛患者可使用镇痛药物。
2. 水肿控制手术后的膝关节很容易出现水肿,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
常见的措施包括局部冰敷、高枕头睡眠、非甾体消炎药治疗等。
3. 动作指导手术后的第一天患者需要尽量保持足够的休息,但是也需要适当进行一些动作。
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术后康复动作。
手术后第二天到第七天是康复的关键时期。
此时需要加强疼痛和水肿的控制,逐步开始进行康复运动。
1. 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关键环节。
适当的康复运动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弹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康复运动包括:膝关节屈伸、肌肉收缩、轻度跟腱和髌骨平稳运动等。
2. 操作指导在康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持续的操作指导,对运动姿势和顺序进行详细讲解,特别是保证患者的动作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大影响,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出更好的康复效果。
3. 术后疼痛控制术后疼痛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疼痛在康复过程中控制不好,将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甚至可以导致康复失败。
因此,当患者的疼痛加重时,应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加强疼痛防治措施。
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6f856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5.png)
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交叉韧带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组织,负责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当交叉韧带受到损伤或断裂时,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并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
下面将针对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进行解释。
1. 术后康复的第一阶段:恢复关节稳定性在术后的早期阶段,重点是恢复韧带修复区域的稳定性。
康复训练师通常会将患者的关节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并使用支持性装置(如石膏或支架)来保护修复后的韧带。
此时,患者需要避免过度运动或负重,以免对韧带修复产生不良影响。
2. 术后康复的第二阶段: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一旦韧带修复区域开始愈合并且关节稳定性得到保证,康复训练将重点转向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
这一阶段的训练包括进行各种关节活动的运动疗法,如主动和被动关节运动、关节牵引、关节松解等。
此外,通过进行肌肉强化训练,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肌肉,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
3. 术后康复的第三阶段: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当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得到恢复后,康复训练将进一步强调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
这包括进行一系列的平衡和协调训练,如单腿平衡、球体训练和倒立训练等。
此外,通过进行功能性训练,如跳跃、蹲起和跑步等,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运动模式和动作控制。
4. 术后康复的第四阶段: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能力最后一个阶段的康复训练旨在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和恢复他们的运动能力。
这包括进行功能性培训,如上下楼梯、跳跃和跑步等。
此外,康复训练师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以满足患者特定的运动需求和目标。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和康复训练师之间的紧密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需要遵守康复计划并定期参加康复训练课程。
此外,康复训练师还会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以帮助患者了解康复进展和如何预防再次受伤。
总结起来,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包括恢复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恢复运动控制和平衡能力以及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能力。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d49de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6.png)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手术。
术后康复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的进展。
1. 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一天,患者需住院休息。
护士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手术部位的红肿、渗血等情况。
如有必要,应当及时采取措施。
术后第二天,患者可进行下床活动,适量站立。
护士应当在旁边协助患者前往洗手间或进行其他康复活动。
此时,患者可能感到疼痛和不适,护士应当及时安抚和帮助患者。
3. 术后第三天至第七天术后第三天至第七天,患者需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加强肌肉的锻炼,促进膝关节的康复。
护士应当监督患者康复训练,确保训练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术后第七天至第四周,患者应当逐渐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此期间,护士应当注重营养和睡眠的管理,保证患者能够充足地休息和摄取足够量的营养。
5. 术后第四周至第十二周术后第四周至第十二周是患者恢复期的关键时期。
患者需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才能逐渐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
护士应当监督患者的训练和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6. 术后三个月以后术后三个月以后,患者的康复进展已经明显,但仍需继续锻炼和康复训练,以巩固康复效果。
护士应当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进展,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与支持。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护士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使患者能够顺利地恢复到手术前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护士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协助医生完成患者的康复工作。
『全解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
![『全解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d1cf70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3.png)
『全解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大多数发生在运动时,尤其是方向快速变化和跳跃时,多见于足球、篮球、曲棍球等剧烈运动中,可单独损伤,多常与膝关节其他静力结构(如侧副韧带或后交叉韧带以及半月板)同时发生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机制可以总结为4点:1.膝关节受力外翻外旋;2.膝关节受力内翻内旋;3.胫骨受力内旋时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可造成前交叉韧带在股骨内髁前方撞击并造成韧带撕裂;4.身体向前移动过程中向后摔倒,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护性直立,相对于股骨向前推胫骨,可造成单纯的前交叉韧带损伤。
1临床表现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患者有急性膝关节受伤史,损伤时可感关节内有组织撕裂感或撕裂声,继而产生疼痛,肿胀,不能活动和步行,主要表现为关节大量积血,关节活动受限和关节触痛。
慢性ACL功能失衡,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膝肌肉萎缩、骨关节炎和关节功能减退。
2康复评定1.手法检查方法有3种:①前抽屉试验:向前活动度加大为阳性,超过5mm表明前交叉韧带损伤。
②Lachman试验:注意移动的程度,超过了5mm为阳性。
③轴移试验:前交叉断裂时,股骨即移向后方,此时给以轴向加压及外翻应力,连续作屈伸动作时,膝关节近伸直位时出现半脱位,屈膝时复位即为轴移试验阳性。
2.等速肌力的腘绳肌/股四头肌(H/Q)比值:以H/Q比值>85%作为恢复运动。
3.关节活动度的测定:4.疼痛评定通常采用VAS法评定疼痛的程度。
5.前交叉韧带重建(Noyes评分):Noyes评分系统分为四个部分:症状等级量表、运动能力等级量表、功能评价和最终等级量表。
6.MRI检查可以显示前交叉韧带是否有断裂,断裂的部位以及断裂的类型,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可作膝关节镜以明确诊断。
临床治疗小部分的ACL部分断裂可行保守治疗,内翻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4~6周,辅以药物和理疗等,强调下肢的功能锻炼,以防止股四头肌等肌肉的萎缩;超过50%的ACL部分断裂的主张在关节镜下做韧带缝合术,再石膏固定3~4周;完全断裂的不满两周的应手术重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讲解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0f430c0066f5335a8121ff.png)
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效果、及可能造成的后遗症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和正规的术后康复 训练后,疗效良好,可以恢复大部分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 力,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若失去了早期修复的机会,常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膝关节不稳。 不稳定的关节容易反复受伤,加速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的 损伤,导致肌肉萎缩或创伤性关节炎。晚期韧带重建方法很多, 但远期效果不理想,不能完全恢复原韧带的功能,常遗留不同 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许多患者被迫因此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 术。
四、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如何治疗
前交叉韧带里面并没有血管,它的营养物质来源主要是由关节囊内 的滑液和附着在韧带表面的毛细血管网来供应的。所以前交叉韧带 断裂之后自己是不能愈合的! 在临床上,对于前交叉韧带的断裂,经常是通过保守疗法或者是韧 带重建手术来进行治疗的。
保守治疗:用支具制动、消炎阵痛药物、物理治疗、加强肌力训练; 手术治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目前最佳的外科手术。自体、异体髌 腱和腘绳肌腱(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为最常用的3种方法。
第五阶段:术后13至24周(恢复到主动活动阶段)
进展到第五阶段的标准:
1.增强力量,耐力
2.开始准备功能活动
3.股四头肌力量达到健侧65% 腘绳肌力量达到健侧94%
第五阶段:术后13至24周(恢复到主动活动阶段)
第五阶段锻炼方案: 1.适应性训练:功率自行车
5.力量和协调性训练 3.平衡和稳定性训练: 平衡训练、跳上跳下练习, 侧向跨跳练习;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绕环练习 ② 侧方移动训练 ③ 侧向跑或向后跑,垂直跳,跳绳, 8字形 跑,急停急转训练 ④ 可训练专业性的体育活动
第五阶段:术后13至24周(恢复到主动活动阶段)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护理要点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37bbab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a.png)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护理要点1. 术后初期护理1.1 休息与疼痛管理•患者需要足够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镇痛药物控制术后疼痛。
1.2 创面护理•保持手术创面清洁干净,定期更换敷料。
•注意观察创面是否有渗液、红肿、发热等异常情况。
1.3 压力分散•使用合适的床垫和靠垫,以减少对手术部位的压力。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适时转换体位。
1.4 深静脉血栓预防•根据医生建议,使用药物或穿戴弹性袜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下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 康复训练2.1 物理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热敷、冷敷等。
•物理治疗有助于减轻肌肉紧张和炎症反应,促进康复。
2.2 功能锻炼•根据康复师的建议,进行适量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
•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但要避免过度负荷。
2.3 步态训练•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步态训练,恢复正常行走姿势。
•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或助行器,在合适的时机逐渐减少使用。
2.4 平衡训练•进行平衡训练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控制能力。
•可以通过单脚站立、平衡板等方式进行训练。
3. 饮食与营养3.1 饮食调理•根据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利于创面愈合和肌肉恢复。
3.2 补充营养素•酌情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以促进骨骼健康和康复。
4. 心理支持4.1 家庭陪伴•鼓励患者家人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感。
4.2 康复教育•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康复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术后恢复的过程。
•解答患者的疑惑,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4.3 心理咨询•如有需要,安排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辅导。
5. 定期随访5.1 复诊及检查•遵循医生的指示,定期进行复诊和相关检查。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5.2 康复评估•定期进行康复评估,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计划。
以上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护理的要点,通过合理的休息、创面护理、康复训练、饮食与营养、心理支持以及定期随访,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方案手术后
![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方案手术后](https://img.taocdn.com/s3/m/2ceea6e6b8f67c1cfad6b811.png)
前交叉韧带重建康复方案(手术后篇)手术后离开手术室后,膝关节由支具保护。
膝关节冰桶制冷,减少疼痛和肿胀。
本机应连续使用至手术后的第3 - 4天,每隔1小时一次,每次保持约30-45分钟。
经过这段时间后,冰敷可以由患者自行用作提供所需的舒适性。
术后护具有助于保持伸直,在步行和睡眠期间持续佩戴。
术后1-7天康复锻炼计划:目标:*控制疼痛和肿胀*膝关节敷料的护理*早期的关节运动范围*实现和保持充分被动伸直*防止股四头肌萎缩*步态训练早期的屈伸锻炼1)被动锻炼膝关节伸直。
通过足跟部垫高毛巾,请注意毛巾一定要高,以提高小腿和大腿。
请参阅术前锻炼膝关节伸直图示。
在清醒的时候,每2 - 3小时去除支具进行锻炼,将脚跟放在一个枕头或折叠的被子上,使膝关节悬空,被动让膝关节凹陷充分伸展10 - 15分钟。
放松你的肌肉,通过肌肉重力伸直膝关节。
2)主动锻炼膝关节伸直用健康的腿辅助抬高患侧,患侧股四头肌主动收缩,从90度到0度,以伸直膝关节。
在这项锻炼中,应避免过伸。
3 )被动屈曲膝关节至90度。
•坐在床或桌子的边缘,让重力轻轻弯曲膝盖。
另一条腿是用来支持和控制的弯曲度。
进行这项锻炼应该每天4至6次,每次10分钟。
5-7天后要实现术后膝关节可以屈曲至少90度。
锻炼股四头肌1)应该尽快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每天3次,每次60下。
每个收缩应保持6秒的计数。
这个练习可以帮助防股四头肌萎缩,并通过挤压关节腔液体来降低膝关节肿胀。
2)开始直腿抬高练习。
早期需躺下做这些练习。
腿完全伸直,先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股四头肌收缩“锁定”膝盖和防止过大的应力被施加到的重建的ACL上。
腿保持伸直,提升至45-60度左右,保持6秒钟,腿然后慢慢地下降回到床上,放松肌肉。
该锻炼每次8组,每组10次,一天3次。
一旦觉得大腿肌肉有些力量,可以采取坐姿进行膝关节伸直抬高练习锻炼腘绳肌1)对于已使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人,在手术后6周,要避免过度伸展腘绳肌。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南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f8fd5197375a417866f8fe8.png)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南注意事项:1.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既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照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侧键。
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量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早起膝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度角有所改善即可,避免重复屈伸和多次练习。
6.活动度练习后即可给予冰敷15到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每隔两小时冰敷一次。
7.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连增加而增加即属于正常现象,直到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
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8.术后前9周扶拐,患足不着地行走,术后第10周的第一天患肢开始部分负重着地行走,不可以丢拐。
初期:0到4周【手术当天为0天】目标: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起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症性反映,且重建的韧带尚为脆弱。
故以静力练习【膝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之态直至肌肉疲劳】为主。
慢慢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
1.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紧大腿上侧肌肉,即股四头肌。
2.术后1到3天:肌力练习:踝泵——用力,缓慢,全方位屈伸踝关节,要求消退收紧至极限处保持两秒,然后反向活动至极限处保持2秒。
全天尽可能多做。
【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长期练习:即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8ba4b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7.png)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本方案旨在通过一例前交叉韧带术后重建过程来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
具体干预应根据个人的需要,并应考虑检查结果和临床决策。
如果您有问题,请与转诊医师联系。
注意同种异体移植和自体肌腱移植早期负重和早期康复干预对同种异体和自体腘绳肌移植不同。
请参考下面的具体说明。
早期运动带来的恢复希望会延迟。
注意伴随伤害当有伴随伤害时(如半月板修复),在考虑活动范围、承重和康复进展时一定要遵循更保守的方案。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出现发烧、小腿疼痛、切口过度引流、不受控制的疼痛或任何其他症状,应该打电话给医生。
第一阶段:恢复早期(术后0-2周)●保护重建的韧带康复目标●消肿,减少疼痛●恢复髌骨活动度●恢复伸展,逐渐改善屈曲●尽量减少节源性肌肉抑制,增强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完全主动伸展●宣教o 坐或躺下时保持膝盖伸直和抬高。
休息时不要把毛巾卷放在膝盖下。
o 避免膝过伸;转移时保护手术侧(如坐位到卧位)o 避免旋转患侧下肢负重步行●支具保护,持拐杖部分负重●只要无进行性疼痛,就可以开始不用拐杖行走o 同种异体和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需继续使用拐杖部分负重6周,除非MD有异样●达到伸髋良好,可以脱离支具●6周后,如果股四头肌恢复良好可以脱离支具●在上下楼梯时,患侧先上,健侧先下干预消肿管理●冷敷,压迫,抬高(与MD再次核对:冷疗)●逆行按摩●踝泵增加活动范围●髌骨松动:各个方向o 髌骨松动在自体肌腱移植术后早期非常重要●坐位辅助伸髋伸膝和利用毛巾滑动足●低强度、持续牵伸:俯卧位,把脚悬挂起来●站立位牵伸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仰卧主动牵伸和俯卧位被动牵伸力量训练●提踵训练●股四头肌收缩训练●高频神经肌肉电刺激(2500Hz,75次),仰卧位时膝盖延长10秒/50秒,每次10组,一周两次,在治疗期间使用临床刺激器●直腿抬高o 如果你的膝盖有伸展滞后,不要做直腿抬高●臀桥●多角度静力性收缩,60°和90°伸膝进展标准●完全伸膝(0°)●良好的股四头肌控制能力,髌骨滑动和完全伸膝●能够执行直腿抬高无滞后第二期:恢复中期(术后3-5周)康复目标●继续保护重建的韧带●维持充分伸膝,恢复完全屈膝●步态正常额外干预(继续进行第一阶段的干预)运动活动度/移动●空中自行车●温和拉伸所有肌肉群:俯卧股四头肌拉伸,站姿股四头肌伸展,跪姿屈髋拉伸力量训练●俯卧屈曲拉伸●登阶和登阶抬腿(Step up and step up with march)●半蹲练习●靠球深蹲(0º-60º)●腰骶部强化:臀桥和单边臀桥,蚌式训练,球上臀桥,球上旋转臀桥,球上交替臀桥,伸髋运动平衡/本体感觉●单腿站立平衡(膝盖轻微弯曲)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不稳定面●侧向跨步●姿势再训练进展标准●无肿胀(改良冲击测试 ,modified stroke test)●屈膝角度和健侧相比,在10º以内●伸膝的角度和健侧一样第三阶段:恢复后期(术后6-8周)康复目标●继续保护重建的韧带●维持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安全范围强化肌力●促进适当的运动模式●避免运动后疼痛/肿胀●避免在移植部位产生疼痛的活动额外干预(继续进行第一至第二阶段的干预)运动活动度/移动●如果关节活动受限,做胫骨旋转的动作心功能锻炼●椭圆机,爬楼梯,自由泳,泳池内慢跑力量训练● 使用健身器材:腿部蹬推肌,坐位腘绳肌强化机和腘绳肌强化机,髋外展和内收机器,伸髋机器,罗马凳,坐姿小腿练习机●自体腘绳肌移植可以在12周开始腘绳肌抗阻强化●强度进展(力量)和持续时间(耐力*以下练习的重点是适当控制,重点是良好的近端稳定性●箱式深蹲●侧弓步●杠铃俯身起● 单腿进展:单腿部分承重,滑板弓步:前后,侧向,登阶和登阶抬腿(step up and step up with march),侧向登阶(lateral step-ups),下台阶(step down),单腿蹲,单腿靠墙下蹲●膝关节的附属运动练习平衡/本体感觉●单腿平衡进展,包含干扰训练进展标准●运动后无肿胀/疼痛●步态正常●关节活动度正常●位置觉正常(误差<5度)●股四头肌肌力≥80%;HHD优先(等速肌力测试(如果有))第四期:过渡期(手术后9-12周)康复目标●维持全范围关节活动度●安全范围强化肌力●促进适当的运动模式●避免运动后疼痛/肿胀●避免在移植部位产生疼痛的活动额外干预(继续进行第一至第三阶段的干预)●在矢状面开始最大运动程度内的专项训练●双侧PWB功能训练进展为FWB负重功能训练进展标准●达到完全平衡●维持股四头肌肌力●10次至少60º屈膝的单腿蹲●下降垂直跳跃与良好的控制●KOOS评分>70●功能评估o股四头肌肌力>80%;HHD平均优先(等速测试(如果有))o臀中肌最大指数≥80%;HHD优先(等速测试(如果有)o单腿跳试验与对侧相比≥75%(最早12周)●如有必要,可在MGH运动物理疗法中进行运动回位测试第五期:早期恢复运动(手术后3-5个月)康复目标●安全范围强化肌力●安全范围启动专项运动训练计划●促进适当的运动模式●避免运动后疼痛/肿胀避免在移植部位产生疼痛的活动额外干预(继续进行第二至第四阶段的干预)●间歇跑o回到跑步方案●步距和灵活性程序的进展(如有规定,可使用功能支撑)o灵活性和弹性方案进展标准●MD显示的和之前的标准都已达到●没有疼痛/肿胀情况下完成慢跑/跑步计划●功能性评估o股四头肌/HS/股四头肌指数≥90%;HHD优先(等速测试(如果有)o腘绳肌/股四头肌比率≥70%;HHD优先(等速测试(如果有)o单足跳试验与对侧相比≥90%●KOOS评分>90分●国际膝关节委员会主观膝关节评估>93●回到运动的心理准备(PRRS)第六期:不受限制地恢复运动(术后6个月)康复目标●继续强化肌力和本体感觉训练●通过特定的运动来训练平衡能力●所有运动达到完全平衡额外干预(继续进行第二至第五阶段的干预)●专项复合运动强化训练方案●专项符合运动平衡训练方案●根据个人目标修改●非接触练习→充分练习→充分发挥进展标准●最后阶段,无特殊要求2018年1月修订联系如有关于运动方案的疑问请联系*************************************附:功能评估患者姓名: MRN:手术日期:外科医生:移植类型(circle):自体移植腘绳肌 BPTB 股四头肌同种异体移植跟腱 BPTB 其他伴随损伤/程序:手术侧肢体非手术侧肢体肢体对称性指数关节活动度(X-O-X)—疼痛(0-10)—膝关节积液—腘绳肌肌力(3次试验平均值)股四头肌肌力(3次试验平均值)腘绳肌:股四头肌比率(如上)—跳跃测试单脚跳距离三级跳距离交叉跳跃距离垂直跳跃平衡测试计算1RM(单腿负重)恢复运动的心理准备(PRRS)做好慢跑的准备了吗?是否做好回归运动的准备了吗?是否建议:检查者:关节活动度以X-O-X 的格式记录:例如,如果患者有6度过伸和135度屈曲,ROM将读取:6-0-135。
ACL(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ACL(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658bee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1.png)
ACL(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acl术后康复计划前交叉韧带重建不仅要保护重建的韧带,还要防止因长期制动引起的各种废用综合征。
康复的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和保持关节稳定性。
具体措施:第一周:1.早期控制水肿,抬高患肢。
2、被动伸膝:术后第1天,跟腱下可垫毛巾卷,维持伸膝位,每时间:30秒(时间逐日延长),30次,3次/天;通过将小腿以俯卧姿势悬挂在床边,以促进或保持膝盖的全范围伸展,可以减轻疼痛。
3.活动髌骨:防止髌上囊粘连,促进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
4.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后第一天,为了减少单独的股四头肌收缩缩导致胫骨前移,从而移植物受到过多的应力,一定要注意与n绳肌联合收缩,每次收缩时间应长,放松时间较短,收缩5秒,放松2秒,开始每次20-30下,3次/日,练习次数要逐渐增加,坚持到术后3-4周。
5.踝关节泵训练:踝关节背屈持续10秒,然后放松,20-30次/次,2-3次/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6.被动屈膝运动:从术后3天开始,屈膝时脚后跟不得离开床面,从屈膝30度开始,锻炼至一周,使用cpm,根据患者耐受,每天增加10-15度。
7.N绳索肌力训练:平躺,将软枕头放在膝关节下方,用力向下压,20-30下/次,2-3次/日。
8.步态训练:患者的双脚稳固地站在平坦的地面上,并由健康的四肢支撑一定程度的屈膝向前跨步,然后返回原来的位置放松,重复10-15次,3次/日。
9.双拐负重训练25%,负重时间和次数逐渐增加。
10.直腿举重训练:伸展膝盖后保持膝盖伸直,将脚后跟抬离床10-15cm处,保持15-20秒,20-30次/组,3组/日。
第二周:1.早期控制水肿,抬高患肢,每天两次气动治疗。
2、被动伸膝:跟腱下可垫毛巾卷,维持伸膝位,每次30秒(时(逐日延长),30次,3次/天;通过将小腿以俯卧姿势悬挂在床边,以促进或保持膝盖的全范围伸展,可以减轻疼痛。
3、活动髌骨:防止髌上囊的粘连,利于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6d229efa7cd184254a35352c.png)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导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之一,若损伤严重或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术,术后要在康复师指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尽快恢复功能。
术后第一天:目的:减少疼痛和肿胀,若病人有疼痛,可用冷敷、口服或肌注强痛定、度冷丁等止疼剂。
训练:1、病人要充分休息。
2、患肢抬高,关节周围加冰袋间断冷敷,一般是30分钟,间隔2小时。
3、踝泵、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增加肌力。
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两周:目的:使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甚至过伸、最大限度的减轻肿胀、伤口愈合好、维持股四头肌的主动控制,能够达到屈曲90度。
术后三天冰袋冷敷。
训练:1、活动与第一天一样,可以坐起、站立、下地走,行走时要脚尖点地、拄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2、尽量减少行走,以防止关节肿胀。
(三天内患膝周围加冰袋,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4、膝关节被动伸直:病人平卧,脚跟垫高,使膝关节完全伸直。
5、进行膝关节最后5度伸直训练:在腘窝处放一软枕(直径15公分),直腿下压,持续10秒钟,放松。
6、股四头肌静力与直腿抬高训练。
7、必要时进行髌骨活动度训练(由内向外推动髌骨)。
术后两周至术后六周:目的:使膝关节屈曲达到135度、减少膝关节肿胀、增加肌肉力量。
训练:1、病人可以在床上、床下活动。
2、股四头肌的锻炼---静力、直腿抬高、内侧头。
3、腘绳肌的训练---如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可平卧,屈髋90度,利用小腿的重力来进行弯曲。
4、最后5度伸直训练---腘窝下加一软枕,直腿下压。
5、如膝关节能够达到150度,可嘱病人做蹬车试验。
术后六周到九周:目的:膝关节能够达到正常的伸屈度(伸直0度,屈曲150度)。
训练:1、自由行走2、腘绳肌可抗阻力术后九周到十二周:目的:增加肌肉力量,进一步完善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增加肌肉力量。
训练:1、活动,负重行走。
2、直腿抬高3、最后5度伸直4、快走5、平步跑练习6、自由骑自行车十二周后:目的:完全恢复膝关节正常的活动度,进一步增加肌肉力量、活动度、柔韧度。
前交叉韧带断裂术后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断裂术后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ad4ddc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1.png)
前交叉韧带断裂术后康复训练前交叉韧带断裂是人体最常见的一种骨关节损伤,它的发病率非常高,具有可再次发生和再发性的特点。
断裂术后康复训练是这种损伤治疗的最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前交叉韧带断裂术后康复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和加强病人的肢体活动能力。
具体来说,通过借助辅具缓慢活动、调整肢体位置和改善肢体功能使肌肉及关节协调良好、灵活、强健;二是做加强功能训练,比如跳跃、爬楼梯、踏步、旋转等;三是加强柔韧性训练,采取拉伸、按摩、拍击等矫正方法;四是治疗性康复,采用电刺激、热敷、低温恒温护理等物理治疗手段,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五是自我调节训练,即患者自行控制肌肉紧张度,使肌肉紧张状态逐渐减轻;六是逐步减轻活动负荷,使患者回到正常活动状态,并避免劳累过度或伤害复发。
前交叉韧带断裂术后康复训练具有明显的治疗功效,它可以改善病人体态姿势,提高力量,缩短康复时间。
除此之外,前交叉韧带断裂术后康复训练还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抑郁,使患者在恢复健康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拥有更多的自信心。
要想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前交叉韧带断裂术后康复训练中,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对训练方案设置有效的控制,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职业、活动量、关节受伤部位等因素;其次,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每次训练的时间、强度、动作、不同肌肉群等,给予定期评估,使患者得到有效的矫正及伤后康复;最后,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设备,避免劳累过度或受伤,以避免伤病复发。
综上所述,前交叉韧带断裂术后康复训练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它是消除患者伤残痕迹的救星,因此,应该给予它应有的重视。
只有通过综合考虑及有效监控下的专业医生引导和患者的自我管理,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韧带手术北三马勇指导康复
![韧带手术北三马勇指导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050dc97addccda38376baf4c.png)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北三马勇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
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
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术后常见症状1. 后方疼痛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
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
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
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
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
这种疼痛较轻或仅有压痛,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会持续3-4周。
2. 体温升高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
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3. 关节肿胀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
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
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
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
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
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4. 内踝淤血重建前交叉韧带取腱处或者骨道口会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则不能在其附近吸收。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52038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b.png)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手术,其通过替代损伤前交叉韧带,增强髌骨髁和胫骨间的稳定性,缓解膝关节疼痛,提高关节功能。
然而,在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系统和严格的康复护理,以便尽早恢复正常活动和功能。
本文旨在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进展。
一、手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手术后康复护理是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医护人员应配合患者,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患者积极地参与和配合。
这些措施包括对伤口进行处理和包扎,适时进行物理治疗和按摩,设计康复锻炼方案,进行功能训练等等。
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可以尽早恢复正常的活动和功能,并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
二、康复护理进展1、康复治疗的阶段(1)初期康复阶段(离院后至手术后4周):患者需要进行冷敷、止痛、减肿和促进伤口愈合等措施。
康复锻炼以保持关节运动和促进肌肉收缩为主。
(2)中期康复阶段(手术后4至12周):在维持关节运动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对肌肉的训练和功能复原的训练,恢复肌肉力量。
(3)晚期康复阶段(手术后12周至6个月):康复训练逐渐转向功能性的训练和耐力训练,强调运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水平。
(1)冷敷:冷敷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后的疼痛和肌肉酸痛,减轻肿胀和炎症反应,有利于康复。
(2)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电疗、超声波、激光等物理治疗,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肌肉疲劳,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3)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是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核心内容,促进局部肌肉的恢复和功能恢复。
锻炼的方式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功能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等。
3、注意事项(1)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的调节,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有利于康复。
(2)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防止感染和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3)术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配合康复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预防伤口再次受到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膑骨方法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膑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d5cc4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e.png)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膑骨方法哎呀,说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那可真是一段既漫长又充满挑战的旅程。
你知道吗,我有个朋友,就叫他小李吧,他去年打篮球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膝盖,结果前交叉韧带撕裂了。
这事儿可把他给折腾坏了,手术后他得慢慢恢复,还得学会怎么用膑骨来帮助康复。
小李手术后的第一个月,他那膝盖肿得跟个气球似的,走路都得拄着拐杖。
医生告诉他,得慢慢来,不能急。
他每天在家,就那么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树,心里那个急啊,但又没办法。
他老婆给他买了个冰袋,让他时不时敷在膝盖上,说是可以消肿。
他就这么敷着,一边还不停地翻着手机,看那些康复教程。
过了几周,小李的膝盖慢慢消肿了,他开始尝试着用膑骨来帮助康复。
他老婆给他买了个瑜伽垫,他就每天在上面练习。
你知道吗,他最开始的时候,连蹲都蹲不下去,那个膝盖硬邦邦的,像是被什么东西固定住了一样。
但他没放弃,每天都坚持练习,慢慢地,他能蹲下去了,虽然还是很疼,但至少有进步。
小李还特别注重饮食,他老婆给他做了很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胸肉、鱼、豆腐什么的,说是能帮助肌肉恢复。
他还喝了很多骨头汤,说是对骨头好。
他老婆还给他买了一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剂,他每天都按时吃。
就这样,小李的康复之路慢慢走上了正轨。
他开始尝试着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骑自行车、游泳,这些都是对膝盖压力比较小的运动。
他老婆还陪他一起去公园散步,虽然走得慢,但至少是在动。
几个月后,小李的膝盖好多了,他甚至可以小跑几步了。
他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他老婆也很开心,因为小李终于可以陪她去超市,不用再让她一个人提那么重的东西了。
现在,小李已经完全康复了,他又可以回到篮球场上,虽然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飞奔,但他还是很享受篮球带来的乐趣。
他经常跟我们说,康复的过程虽然艰难,但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的。
你看,小李的故事就是这样,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对他来说,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康复是可能的,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有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叉韧带术后恢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期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10-07-03 发表者:马勇(访问人次:3839)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列举了术后各个时间段的康复内容。
事实上,即便有这个康复计划,患者朋友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扰。
在门诊复查和术后患者电话咨询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现将此类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马勇一、术后常见症状1. 后方疼痛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
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
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
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
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
这种疼痛较轻或仅有压痛,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会持续3-4周。
2. 体温升高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
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3. 关节肿胀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
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膝关节肿胀的患者也有。
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
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
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
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4. 内踝淤血重建前交叉韧带取腱处或者骨道口会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则不能在其附近吸收。
不能吸收的出血会沿着皮下与深筋膜之间的间隙向下流之内踝处停留,慢慢渗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现,按之有轻度疼痛。
这种现象一般在术后7-10天出现,持续3-4周。
有时淤血也会在胫骨前方或者表现为胫骨前方的肿胀等,可局部热敷、加强踝泵练习,促进其吸收。
5. 皮肤麻木这种麻木的特殊区域是取腱切口的前下外侧或者小腿内侧,其它区域麻木需就医。
此类皮肤麻木的原因为取腘绳肌腱时隐神经损伤,有临床研究认为取腱时用斜切口可以减少隐神经的损伤,但仍不能有效避免。
这种麻木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会引起轻度不适或恐慌。
大部分麻木感在术后3个月-6个月恢复,恢复初期可有局部皮肤的虫咬感或者发痒的感觉,不必担心;有的要延续到术后1年左右才可恢复。
6. 行走不利所谓行走不利即是行走时有“瘸”的现象。
一般多见于术后膝关节伸直受限,术后早期有些患者往往注重于屈膝练习,伸直往往差3-5°,这样患者在行走时患膝会“拖后腿”,造成瘸的现象。
这种情况应该到门诊找手术医生,由医生除外其它导致膝关节伸直受限的原因后及时加强伸直练习。
还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解决方法是加强力量练习。
二是合并软骨修复、半月板缝合等手术,负重行走较一般重建手术延后,解决方法是适当增加行走时间,找双下肢平衡的感觉。
行走不利的另外一个常见现象是膝关节屈伸时灵活度不够,这种情形一般在术后2个月左右膝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后表现尤其明显,与患者此时的期望值较高有关。
正常的灵活度不够一般在活动后会有好转,术后5个月左右时,膝关节的灵活度一般会完全恢复正常。
二、康复时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1. 支具佩带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前交叉韧带术后佩带支具俗称“弯夹板”。
夹板的使用一般需严格按照康复要求进行,第一个月24小时佩带,第二个月晚上睡觉时可拆下,第三个月出门行走时需佩带。
有些膝关节肌肉力量较好的患者,应由医生决定是否提前结束夹板的使用。
夹板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保护重建韧带,避免使其受到过度牵拉;当然,保护过度了,膝关节肌肉就会萎缩,这两者之间的权衡须与医生商讨。
佩带支具的常见问题是“下坠”。
解决的经验来自患者:用一折叠毛巾包绕内踝上方一周,然后将最下方的尼龙搭扣在毛巾上裹紧,依次从下往上系紧尼龙搭扣。
2. 屈膝练习屈膝时会产生疼痛,因人而异。
严格按照康复程序练习的患者,一般不会有问题。
同时行半月板缝合、内侧副韧带等膝关节其它稳定结构修复手术的患者,屈膝会有一些困难,疼痛的程度稍重,要有毅力。
需要注意的是,屈膝练习时,从伸直到既定屈膝角度不要太快,一般进行时间为10-20分钟,到了既定角度,要停留10分钟,停留时即可开始冰敷。
伸直后,可用手揉捏膝关节上、内、外肌肉,感知其僵硬程度并与对侧做对比,若有僵硬,可自行按摩使之放松。
屈膝练习最重要的就是放松,有的患者放松很好,屈膝就会很顺利,屈膝时疼痛轻微,屈膝完毕疼痛即止。
有的患者比较紧张,主要是怕痛,屈膝就会有困难。
后一类患者如果较长时间都不能学会放松,导致屈膝进程过缓,主要表现为每次屈膝时都会“很痛”,屈膝之后膝关节的疼痛时间大于5分钟,需及时求助手术医生。
前一类患者也不要操之过急,屈膝进程太快,尤其是术后6周左右时,易使重建韧带发生松弛。
需要注意的是,术后6周时,部分患者自我感觉很好,能够戴着支具或者不佩戴支具进行慢跑或快跑等,很是危险。
3. 学会冰敷冰敷与屈膝进程密切相关。
屈膝时及屈膝后均要冰敷。
准备冰袋:超市购物的大塑料袋,内装水600ml-800ml,置入冰块,冰块与水的比例约1:1,上述冰水混合物的量可根据膝关节大小自行调整。
扎紧袋口,尽量排除口袋内空气,这样冰袋容易贴服。
冰敷部位:膝关节前方、内外侧。
屈膝练习时疼痛的部位一定要纳入冰敷。
注意事项:冰袋与皮肤之间用一毛巾相隔;术后不久的患者,伤口有敷料覆盖,冰敷时须将敷料拆除一部分,保留2-3层纱布(代替前述“毛巾”)即可,纱布与冰袋之间可放置一层保鲜膜防水;每次冰敷持续20分钟左右,头次冰敷可能要持续25-30分钟,这样会感觉到整个关节内部都“凉透”;皮肤冰痛持续5分钟要停止冰敷,防止冻伤;两次冰敷间隔40-60分钟,一次屈膝练习后冰敷6次;根据次日膝关节肿胀的程度调整冰敷的次数,逐渐掌握适应自己的冰敷次数,屈膝练习期间以膝关节轻度肿胀(可在复查时让医生协助判断)或者不肿为宜。
4. 静蹲练习静蹲不仅可以练习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正确的静蹲姿势及时长对腰椎、颈椎等都有好处。
正确的静蹲姿势康复方案中有,这里所要强调的是:1.静蹲之前一般要经历一段时间直抬腿练习,注意增加直抬腿的时间和负荷(在小腿上加重物),一般推荐直抬腿将患膝肌肉力量达到正常的80%以上再进行静蹲练习。
2.静蹲时,后背不能倚在墙上,不能让墙分担体重!3.膝关节屈曲角度不要太大,除了少数肌肉力量较强的患者,一般膝关节屈曲不要超过60°。
4.静蹲时,腰挺直、头后伸,除了膝关节肌肉紧张外,身体其余部分均须放松。
5.练习后,膝关节前方、内侧肌肉疼痛是练习姿势正确的有效证据。
请注意,静蹲后膝关节内疼痛加重是异常表现,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加重髌股关节软骨病变。
凡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改变方式:一是患膝肌肉力量改善不够,要加强直抬腿练习。
二是静蹲时未避开痛点。
6.静蹲的时间必须要节节提高,不能停滞不前,这样肌力才会顺利增长。
7.练习时可用种种娱乐方法来转移疲劳,比如说看电视、电影,听音乐、听有声小说等等。
5. 关节内响膝关节活动度练习顺利后期,开始正常行走了。
有一些患者会发现膝关节内会有响声,有些响声较小,只能感觉到,有一些患者响声较大,为明确的弹响。
响声的原因很多,半月板切除、脂肪垫区瘢痕化、肌肉萎缩都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常见的弹响原因。
这些,通过肌肉力量练习及关节活动适应性训练都可以纠正,大部分患者发现弹响的时间为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6个月左右就可渐趋消失。
需要说明的是,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等是导致膝关节弹响的病理性临床症状。
这在手术记录当中可以查阅,此类患者一般会伴有膝前区的疼痛、酸胀等不适,上下楼尤其明显。
有这些临床表现的患者须经常与医生沟通,及时获得征对髌骨软化症的治疗措施。
6. 肌肉挛缩术后6周左右,少数患者在作主动屈膝时会闻及大腿后方的响声,随之发现该部位“包块”或者“凹陷”。
此为半腱肌的肌腱被取后,肌肉主动收缩时缺乏远端肌腱对抗,半腱肌本身与周围肌肉等结构粘连不够牢靠或者肌肉本身相对强壮导致。
作者本人在今年发现一例。
我所医生调查显示此类情况发生率较低,此前有记忆的大概2-3例,但不排除有问题未就诊者。
查阅文献见一篇报道,23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半腱肌挛缩,其余半腱肌腱可再生,术后的屈膝肌力有差异,但术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
发生此类问题后,建议患者首先找医生门诊检查明确诊断以便获得及时的应对措施。
运动医学的手术患者在术后基本上都会经历一个康复过程。
我的体会是患者和医生的及时、全面、有效的交流最为重要。
患者如果不能及时提供信息或者医生获得信息不全,对康复进程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医生不是患者,当然也就不能体会到康复进程中的点点滴滴,所以有效的沟通是相辅相成、互相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