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探究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策略
探究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策略在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策略被广泛运用,它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或仿真的情境,在情境中进行语文学习的方法。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情景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
下面,我们将探究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的具体策略。
情景教学要注意创设真实的情境。
这个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情境。
在教授古代诗歌时,可以通过观赏水墨画、听古琴演奏、感受传统茶道等方式,创设一个古代文人雅集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景,提高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情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情景教学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古代文人,互相吟诵、纵谈诗词,增强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际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情景教学还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
语文学习不仅是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情景教学可以通过艺术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在学习现代诗歌时,可以通过朗诵、音乐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情趣。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情感态度和情感修养。
情景教学要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情景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鼓励学生多元化地发展。
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进行阅读和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通过个性化的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附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感悟)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教学情境创设的模式(一)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因此,要保持儿童的学习动机,就必须设置动态的情境,而且必须是自然、亲切、不露急迫,同时又有些许戏剧性,能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乐趣,有悬念感,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花许多气力去设计教学情境,创造课堂氛围,同以往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不同。
我在备《四季》一课的教案时,就针对课文的春、夏、秋、冬不同景色,反复考虑如何引发学生对《四季》的认识,联系他们各自的经验,作了很多探究。
既不能太理“性”化,讲解地理或常识般让学生认识,又不能流于表面,也不能抛弃对语文教学中起码的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
做到恰到好处,也真不容易。
主要体会是:要让学生“动”;展开联想,情景触动,进行回忆,读看联动。
(二)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教学情境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上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
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
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
我在《四季》一课教学时,设计出类似电视儿童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用“生字娃娃”、“苹果大王”等词汇和儿童沟通,活泼、亲近。
并在语言上,以“大姐姐”的口吻和“小朋友”们交流。
(2)学生与教材之间。
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语文情境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等多元的学习方式,但无论哪种学习方式,“问题”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得出结论获取知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争取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课堂隋境的创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必须有相应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一、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类似“跳一跳才摘到的果实”,最有价值。
因此,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问题探究情境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摘要: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因此,创设情境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基于此,以下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设情境;策略引言创设情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将学习任务置于实际的、有意义的语境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一)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作为知识的承载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知识。
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古代社会的情景,如宫廷、山水之间的对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中的意境。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二)创设情境可以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教学。
通过创设有关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
例如,在阅读经典童话故事《拇指姑娘》时,可以创设一个扩展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微缩世界,通过科学知识解释拇指姑娘与大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创设各种场景与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写作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模拟作文竞赛的情境,要求他们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具有逻辑性和表达能力的作文。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武陟一中牛自豪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在新课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很多成就,合理的情境教学就是其中一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争取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课堂隋境的创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必须有相应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情境教学,就是架设在书本知识和与学生感悟之间的一座桥梁。
情境教学,是结合课文教学目标,创造出具体生活情景的教学方法。
情境的展示,有多种途径,主有多媒体课件、师生模演(课本剧表演、小品、说唱等)、师生口头描述(提问题、讲故事、猜谜语、说笑话、小辩论等),还可使用图片、实物等。
教师通过创设这些情境,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把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想象引入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有感有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具体在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呢,以下有几种途径。
首先,教师要增强自身素质,以情引情。
1、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创新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创新策略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我们需要探索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奇特与秀丽。
同时,配合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
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素材,确保素材的质量和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素材,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
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增强情境体验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够让学生深入体验情境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比如在学习《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时,让学生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和其他动物,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深刻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寓意。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大胆发挥,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引入生活元素构建真实情境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将生活元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构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关于购物的口语交际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小超市”,摆放一些常见的商品,并给学生准备模拟货币。
让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练习如何询问价格、挑选商品、讨价还价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广告、标语、通知等语文现象,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探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探讨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
其中,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探讨了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与目标,明确了情境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指导地位,而后分析了当前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包括创设真实情境以提高教学吸引力,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丰富情景体验,跨学科融合拓展教学深度与广度,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希望以此来完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创新策略引言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其核心在于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被提倡使用,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然而,该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教师专业能力的局限以及缺乏有效的情境创设等。
因此,文章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通过分析现状,探求提升教学质量的新策略,以期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1.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1.1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与目标新课程标准深刻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实际提升,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平培养。
新课标核心理念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兼顾学生学习兴趣与生活实际,倡导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流、认知、表达和审美的能力。
其目标不仅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一背景下,创设情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包括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书籍、创设阅读情境、鼓励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利用多媒体资源等。
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创设情境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创设情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策略之一。
创设情境可以将学生从枯燥的课本内容中解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情感交流真实地感受阅读的乐趣。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并分析其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影响。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实施情景教学的意义传统的课本阅读教学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情景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其中,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情感交流,真实地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境应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景教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在情景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角色扮演、讨论互动等活动,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情景教学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交流和表达,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运用语言,还需要结合情境要求进行适当的语言表达,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主动积极地探索语文的奥秘。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救活了。
”这个“活”字在一定程度上是指课堂上他们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入迷入痴的情境,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留连忘返的气氛,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的如泣如诉的情感流动。
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分析、概括,试着从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对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1 巧设疑问,设置情境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下,才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而通过巧妙提问,创设悬念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教材紧扣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譬如,在教学《孔一己》一文时,为了明确孔一己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
笔者提出一个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孔一己叫什么名字?”乍一想,学生们觉得是废话,题目不就是吗?但仔细一想,不对,于是他们翻书,讨论指出:原来孔一己苦读半生,最后却落到求乞为生、穷困潦倒的境地,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有,这是由什么造成的呢?经过笔者这么一提问,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探讨兴趣。
因对名字的思索而引发的对本文主题的思考中产生了悬念情境,学生就不难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感悟出:孔一己虽然热衷科举,但是正是那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
2 教师诵读,引入情境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
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激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并且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感情变化。
教师要善于据文定情、因文传情,创设不同的情感基调。
如有的文章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情感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
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
总之,针对不同文章,要通过教师的诵读,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对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枯燥等弊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画面,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价值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与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优化。
情境教学法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
同时,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这也意味着学生拥有较强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另外,要注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意识,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同时,应用情境教学法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中进行思考与研究,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由此可见,将情境教学法合理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推动教学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还能够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切实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助力学生成长进步。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2.1借助实物创设情境在课堂当中引入实物是以教学生活化为前提强化学生动态感悟能力的过程,阅读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在文本学习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实现和课文内容的沟通对话能够更好地提升其个性化认知能力。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摘要: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华丽的包装加上精彩的语言,再借助媒体的辅助,"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语文学习主题,常常在看似热闹的场面背后,淡化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疏离创设的教学情境一旦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疏离,情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服务教学的作用,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
有些教师试图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期望为学习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情境。
设计情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对情境的运作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思维方法的束缚,教学仍在传统的路径上运行,抹杀了情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适当的情境,必能激起儿童的情趣,使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自从从事教育事业以来一直在农村小学承担语文的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情境的创设强调兴趣的培养,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让教育性渗透其中。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听说体育课因故不能上,同学们都不高兴;如果语文课不能上,则喜形于色。
对此我并没有责怪学生,我深知他们不是不愿意学语文,而是语文课没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1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导语情境常言道:"好戏看开头"。
每当要上一篇新课文,如何开好头,这是我教学十几年来非常重视的的问题,它是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语,是我们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曲的前奏。
良好的导语情境创设,像一把钥匙悄悄开启学生的心扉,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标情境
小学语文新课标情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情境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新课标下的情境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它强调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真实性: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和可信。
2. 相关性:情境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多样性:情境应多样化,涵盖不同领域和类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互动性:情境应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1.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和表达文本内容。
3. 故事情境:通过讲述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学习语文知识,如写日记、写信等。
四、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1.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提前设计好教学情境。
2. 情境引入:在课堂开始时,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情境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和发现问题。
4. 情境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5. 情境反思:课后,引导学生对情境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
五、情境教学的案例分析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古代战争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诸葛亮和周瑜,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特点。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学情境的涵义及其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并论述了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五大途径:巧设问题,设置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关键词】情境教学作用创设途径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因而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用自己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灵活运用教材,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部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活力,促进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形成能力。
因此我们应深入教学研究和教学探索,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使新课改这朵嫩花能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在语文新教材实践中,就教学情境的创设,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的创设途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巧设问题,设置情境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疑是启动思维的钥匙,激疑的关键在于选准问题的“触发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而通过巧妙提问,创设悬念的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的兴趣,使教材紧扣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譬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的生活,为什么要先写“百草园”生活,后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这两种生活掉换位置写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
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的好处;如教《孔乙已》时,先说鲁迅先生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已》,为什么呢?接着又问《孔乙已》描绘了孔乙已的悲惨遭遇,究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呢?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就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设置巧妙疑问,创设教学情境问题情境离不开问题,实际上问题是探究的起源和动力,可以说求知欲是从抛出的有效问题开始的,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
作为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也要注意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否紧扣文本而有效展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否能够启迪学生进入积极地思考。
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课,我们不仅仅引领学生体会那种深沉的父爱,更要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引领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成长成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在你的生命路程当中,你们找到你成长的节点吗?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审视自身的成长,加深了对课文的思考力度。
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我们除了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索之外,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比如具有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能极大地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其注意,激起同学们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伤仲永》一文时,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关于王安石的介绍后,将问题展示在屏幕上:智慧如王安石,他是怎样看待天才和学习的关系的呢?字幕隐后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种强烈的探索问话,深深地诱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这种情境问题的设置,是单靠口头语言无法达到那种效果的。
新课标背景下低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新课标背景下低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在新课标背景下,低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与运用的建议:
1. 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和思想。
2. 角色扮演与互动游戏: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或互动游戏中,使其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角色和情感,同时也能锻炼其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 实物展示与操作: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增强其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4. 课外实践与体验:组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观察大自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5. 情感引导与启发:在情境创设中注重情感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其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
6. 及时反馈与评价:在情境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总之,低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策略:以《观潮》为例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策略:以《观潮》为例情境教学法是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途径,不仅能够创设丰富、直观的教学情境,还能够充分展现核心素养的内容,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观潮》是一篇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有效创设情境,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观地看到钱塘江大潮的奇观,深刻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与秀美,不断强化爱国之情。
一、创设真实情境,实施趣味导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有效创设真实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高质、高效开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观潮》教学中,教学导入如下。
教师: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而俗语中也有:“水到东海不回头。
”但是钱塘江的水却不是这样,每年到了八月份,钱塘江的水要在良辰美景下从东海回一趟“娘家”,并且是气势汹涌、轰轰烈烈地回来,不知多少游人看客为之而倾倒。
有谁去看过吗?学生:没有!教师:很遗憾,我也没有亲眼看到过。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钱塘江大潮那壮丽的景象吧!(播放大潮的视频,并配上相应音乐,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尽情欣赏。
同时教师在旁对大潮原因、观潮历史进行简单介绍。
)教师: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段时间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而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同时钱塘江水下沉沙比较多,对潮流有着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所以就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
此外,沿海地区一般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为潮势提供了助力。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备受游人看客的追捧,钱塘江观潮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关文献记载就已经跨越了2000多年。
(通过对大潮原因、观潮历史的了解,学生一定会产生相应感受。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
”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中式,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一、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
从狭义来认识,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到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中。
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就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语文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1.多媒体演示,创设形象情境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演示、操作、实验等方法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借景悟理,主动学习。
现代电教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对创设一定的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在教学《登上地球之巅》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屏幕显示雪域高原的地方风情。
教学中,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乐,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等多元的学习方式,但无论哪种学习方式,“问题”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得出结论获取知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争取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课堂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情境的创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要想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必须有相应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
一、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类似“跳一跳才摘到的果实”,最有价值。
因此,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问题探究情境
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并能够各抒已见,在积极的思维中进行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高。
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过去的单向度交往方式为多向度交往方式,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通过学生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教师应该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沟通,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入课文中,激发他们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
比如,在教《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
教师充满感情地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这个问题:请大家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抒己梦。
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情境
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课堂回答、讨论中,经常有一些错误的观点,以这些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具有针对性强、易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的作用。
问题情境创设后提出问题,再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点评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其教学效果较好。
有时为了教学需要,甚至教师故意设计一些错误观点,供大家评述。
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通过课外资源创设情境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观念的更新使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探究环节中适当地导入与课文相关的素材性课外资源,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写作特色等,使课文内容向现实社会延伸,赋予课文内容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六、于无疑处创设情境
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
每一个人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
所以教师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
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
接下来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
础上,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有的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
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只是一种心绪,还是一串故事。
七、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问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创设问题情境。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探究气氛浓厚;又让学生学到了教师尊重知识、严谨治学的态度。
总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