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职业中毒应急要求措施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员工在工作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急性中毒;2. 工作场所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导致员工中毒;3. 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事故调查、中毒人员救治、事故原因分析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中毒人员的救治、医疗救治物资的保障等工作。
(3)警戒隔离组:负责现场警戒、隔离、疏散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交通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理流程1.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涉及人员、事故程度等。
2. 现场处置: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现场处置组进行现场调查、中毒人员救治、事故原因分析等工作。
3. 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负责中毒人员的救治,确保及时、有效救治。
4. 警戒隔离:警戒隔离组负责现场警戒、隔离、疏散等工作,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5.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交通等方面的保障工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6. 事故调查与处理:现场处置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7. 总结与评估:应急指挥部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物资与设备1. 医疗救护物资:氧气袋、急救药品、解毒剂、防护服、防护口罩等。
2. 警戒隔离物资:警戒带、隔离服、防护口罩等。
3. 后勤保障物资:应急通讯设备、应急车辆、应急照明设备等。
六、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2. 演练内容应包括事故报告、现场处置、医疗救护、警戒隔离、后勤保障等环节。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百度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应对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用人单位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三、应急组织体系1.成立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管理和协调。
3.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专业小组:(1)现场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搜救、医疗救护和应急处置。
(2)环境监测小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监测,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3)事故调查小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认定和追究。
(4)信息发布小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四、应急响应程序1.事故报告用人单位发现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
2.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2)现场救援小组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包括人员搜救、医疗救护、应急处置等。
(3)环境监测小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4)事故调查小组开展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认定和追究。
3.应急处置(1)切断事故源,防止中毒扩散。
(2)对中毒人员实施紧急救治,包括现场救护和转院治疗。
(3)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封锁,防止事故扩大。
(4)对受影响区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信息发布信息发布小组根据事故进展情况,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五、应急保障措施1.物资保障:应急指挥部负责储备应急物资,包括医疗救护设备、防护用品、救援车辆等。
2.人员保障: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应急队伍,包括医疗救护人员、救援人员、环境监测人员等。
3.经费保障:应急指挥部负责筹集应急经费,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控制措施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活动中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造成劳动者在工作或其它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急性疾病事故。
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
一、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应急措施
1、立即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作业,控制事故现场,
防止事态扩大,力争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脱险。
3、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
设备及工具等。
4、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
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5、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新龙伟业
主管部门报告。
发生死亡事故,还应向检查机关报
告。
6、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
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和有关材料及样品。
7、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
北京新龙伟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急性职业中毒专项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条例》4. 《急性职业中毒防治技术规范》5. 企业实际情况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主要职责如下:(1)成立应急指挥部,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2)组织制定应急救援方案;(3)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应急救援工作;(4)指挥应急救援行动;(5)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救援情况。
2. 应急救援小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主要职责如下:(1)现场调查,确定事故原因;(2)组织现场救援,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4)做好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保障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1. 报告一旦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中毒人数、中毒症状等。
2. 评估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评估,确定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程序。
3. 应急处置根据事故等级,采取以下措施:(1)一般事故:组织现场救援,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做好现场防护,防止事故扩大;(2)较大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现场救援力量,扩大救治范围,控制事故扩大;(3)重大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救治中毒人员,加强现场防护,确保周边环境安全;(4)特别重大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救治中毒人员,加强现场防护,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4. 后续处理(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2)对中毒人员进行跟踪观察,确保其身体健康;(3)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4)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方案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方案1. 引言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吸入、接触或摄入有毒化学物质而导致的急性中毒症状。
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应对措施,以保障受影响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方案,以帮助企业在发生中毒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急性职业中毒的常见症状急性职业中毒的症状因中毒物质的种类和浓度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毒症状:•呼吸困难、咳嗽或窒息感•头痛、眩晕或意识模糊•呕吐、腹泻或胃痛•皮肤瘙痒、烧灼感或疹子•眼睛刺痛、流泪或视力模糊•心悸、胸闷或高血压•急性中毒性损害,如中毒性肝炎、肾功能损害等3. 急性职业中毒的应急处理步骤3.1 紧急救助通知一旦发现员工出现急性职业中毒症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以下是相应的步骤:1.拨打急救电话(如国内的120),提供详细的信息,说明中毒情况和症状。
2.如果发生在工作场所内,通知现场负责人或相关管理人员,同时通知安全部门,并提供中毒物质的信息。
3.2 将中毒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应尽可能将中毒人员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安全地点。
以下是相关建议:1.尽量避免继续接触中毒物质。
2.如果中毒物质是液体或粉末,尽量用洗净的水冲洗中毒部位。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免自身也受到中毒。
3.3 急救处理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可以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1.如果中毒者失去知觉或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
2.如果中毒者有呕吐物,将其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3.继续观察中毒者的症状,并尽量保持其舒适和安心的状态。
4. 中毒事件的记录与报告一旦急救人员到达并处理了中毒事件,企业应立即进行记录和报告。
以下是相关内容:1.记录中毒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和中毒物质的名称和浓度。
2.记录中毒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和工作岗位。
3.记录中毒症状的发展和处理过程。
4.报告中毒事件给相关监管部门(如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督管理机构)。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措施(3)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措施(3)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措施1、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
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2、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工人进行预防传染病教育,向工人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工人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疫情应急响应如果我工地发生疫情,根据预警情况,我工地分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三级响应全工地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在坚持日常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1、临时医务室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门诊、急诊空气流通和消毒防护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做好对工地人员感染控制工作。
2、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各部门对管辖的工作和生活场地进行定期消毒。
3、严格执行出入工地管理制应急状态处理遇有工地内发生流行性疾病,有关当事人必须在发现疾病的第一时间内向校长报告,领导小组负责向市教育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中航天建设工程公司078项目部食物中毒应急预案为了及时处理和控制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物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一、应急用品的配备和保管办公室负责配备和保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箱,包括有关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用品及卫生监督文书等物品,以备应急处理时使用。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和补充相关物品。
灭菌的采样用品每月更换一次。
1、现场调查处理用品:(1)一次性注射器、肛拭子、消毒纱布、消毒棉签、温度计、剪刀、勺子、镊子、吸管、酒精灯、75%酒精、记号笔等;(2)采样容器: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管、灭菌粪便盒等;(3)防护用品:白大衣或隔离衣、帽、口罩、手套等。
2、卫生监督文书:《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现场卫生监督笔录》、询问笔录、《采(送)样单》、《卫生监督意见书》、封条等。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一、背景概述职业中毒指的是在工作和职业活动中,由于与某些有害化学物质接触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生理、生化反应和临床症状。
职业中毒已成为全球性、高风险的健康问题。
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导致的临床症状,症状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取决于有害物质的性质、浓度、接触途径、暴露时间、个体的敏感性及防护措施等因素。
对于急性职业中毒,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保障中毒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因此,制定一份适应性和科学性的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成为必要的保障措施。
二、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2.1 应急基本原则在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应急救援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现场安全,展开救援并降低中毒程度。
基本原则如下:1.确认污染源,立即将受污染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2.快速判断污染程度、中毒程度、受伤范围及人数,及时展开援救,并避免解除污染的工作人员再次接触污染物;3.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和隔离中毒源及污染区域,防止危害扩散;4.根据现场情况对环境、人员及物资进行安全处置,确保环境清洁和安全。
2.2 人员应急措施1.着火时,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爆炸时,应迅速封锁事故现场,保护好受伤人员;2.中毒症状明显的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前往医院就医;3.在接触有害物质后容易中毒的人员,应及时脱离接触源进行洗眼、洗手、洗面等紧急处理;4.中毒人员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听从应急救援人员的指挥,接受现场抢救,并积极接受后续治疗。
2.3 物资应急措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物资应急措施主要包括:1.在现场事故地点,应配备必要的封锁、警示标志,隔离事故区域,以避免危害扩大;2.提前储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等物资;3.确保急救车辆、氧气等设备的完好性,以便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能快速展开救援工作;4.配备各种必要的防护设备和消毒物品,确保现场安全和清洁。
2.4 预防和管理措施为了避免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应进行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1.员工应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并且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2.处理危险废弃物时要防止废弃物与员工接触,防止废弃物排放给周围环境,影响人类健康;3.公司要设置应急响应机制,特别是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前做好相关物资储备,以确保发生职业中毒事件时,能够快速反响,迅速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事故的损害。
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目标是尽快控制事态发展,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 发现中毒事件:- 当工作人员出现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迅速报告上级主管。
- 如果有多人中毒,保持冷静,传达事态发展情况给其他工作人员。
2. 防止事态恶化:- 首先,立即脱离中毒现场,并迅速撤离人员到安全区域。
- 关闭和隔离有关的设备和设施,并封锁中毒区域。
3. 救助中毒人员:- 立即呼叫急救车辆,向医疗机构通报中毒事件,并告知中毒物质的性质。
- 在等待救援人员的时候,尽量保持中毒人员的体温稳定,让他们保持平躺位。
4. 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中毒:- 确定中毒物质的性质和来源,并将信息告知专业人员。
- 若能安全地拿到样品,保存中毒物质以便化验分析。
- 清理中毒现场,避免进一步暴露。
5. 通知相关部门:- 按照公司内部的规定,立即将事件情况报告给相关的管理部门,并遵守公司内部的通报流程。
- 同时,应及时通知当地有关监管部门,让他们掌握事件情况并协助处理。
6. 进行调查和分析:- 处理事态后,应对中毒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中毒原因和责任。
-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 关注员工健康:- 在事件处理之后,关注中毒人员的康复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
- 对参与救援和处理的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具体应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中毒事件的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保持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是预防职业中毒事件发生的关键。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3. 《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4.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5.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导则》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导致中毒;2. 企业生产设备、设施发生故障,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泄漏;3. 企业储存有毒有害物质场所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四、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反应,协同处置;3. 保护生命,减少损失;4. 依法依规,科学处置。
五、应急组织体系1. 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调度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工作。
2. 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环境监测等工作。
3. 应急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保障、通讯联络、信息发布等工作。
4. 应急宣传组:负责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
六、应急处置程序1. 事件报告:发现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救援: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 环境监测:对中毒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中毒危害程度。
4. 伤员救治:根据中毒程度,将伤员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5. 应急处置:根据事故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中毒隐患。
6. 信息发布: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发布事件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7. 事件调查: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
七、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需求。
3.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资金及时到位,支持应急工作。
4. 通讯保障:确保应急通讯畅通,信息传递及时。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方案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处置方案一、事件概述职业中毒是指长期从事某项职业而导致的疾病。
那么,当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以下是处理方案。
二、紧急处置步骤1. 环境处理首先,要尽快将中毒患者从中毒现场撤离出来,并将现场与外界隔离。
在处理中毒现场时,一定要戴好防护装备,以免污染自己。
另外,要关闭供气、供水和排放的电源设备,以减少中毒物质的进一步蔓延。
2. 救助伤员确定中毒患者人数后,应将其迅速送往医疗机构。
在送往医疗机构之前,应先进行简单的紧急救治,如停止中毒源、给予个体急救等。
在送往医疗机构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意外,应立即进行急救措施。
3. 污染清理对于现场环境和中毒物质的处理需要非常小心,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不能随意进行。
污染的物品和设备应严格隔离和采取安全处理措施,以防范中毒物质继续散播和残留,造成二次污染。
4. 信息公开当中毒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向社会公开事件的基本信息和处置措施,以便于大众了解事件的性质和对策,给人们提供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同时,还要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应急处理和协调工作,加强监测和控制,尽可能地减少中毒人数和环境污染。
三、应急处置措施1. 立即报警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报警。
报警的同时,还要进行现场管理,防止中毒物质进一步扩散,切断污染源。
通知相关救援、应急机构、专业人员等进行救助和处置。
2. 及时救护对于中毒患者,要及时进行紧急救护,先停止中毒源,再给予急救措施。
根据中毒程度和病情,可使用各种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输液和血透等。
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3. 保障群众安全在处置过程中,要以民生安全为重。
如果有可能的话,应尽可能地向群众提供安全的住所和食品。
防止群众接触中毒物质,增加负担。
四、结语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是一种很危险的事件。
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必须要第一时间采取快速而有效的措施。
依照上述紧急处置步骤和应急处置措施,做好事故处置和后续的控制和预防工作,是防治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重要保障。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控制措施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一旦施工现场发生职业中毒事件,能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将一切损失减少到最低,现制定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控制措施;一、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小组:组长:电话:副组长:电话:电话:组员:二、应急控制程序:○1、组长负责应急控制的总指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2、副组长负责对事故现场组织自救工作。
○3、副组长负责打电话(120、999)请急救中心前来救援或者打电话给就近医院请求救援。
○4、组员准备车辆,随时准备送中毒人员到医院接受治疗。
○5、组员负责疏散事故现场的施工人员。
○6、组员负责对事故现场的具体救援控制工作,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
○7、组员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三、施工现场一旦发生职业中毒事故,必须第一时间报告给应急小组成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给小组组长,组长立即启动应急控制程序。
四、现场紧急救援措施:(根据不同中毒途径)○1、皮肤污染、体表接触毒物;如在施工现场因接触油漆、涂料、外渗剂、添加剂、化学制品等有毒物品中毒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的微温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以及指甲等,对不溶于水的毒物用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
○2、吸入毒物(有毒的气体);如进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的或密封的仓库、化粪池等密闭不通风的地方施工,或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焊割作业、煤气泄漏,二氧化碳过量,油漆、涂料、保温、防水等施时,笨气体、铅蒸气等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吸入造成中毒时,应立即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在抢救和救时应加强通风及吸氧。
○3、食入毒物:应迅速将中毒者送往就近医院或者打电话叫救护车。
○4、参加抢救的人员必须注意自身的防护工作。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
1急性职业中毒定义
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各种有毒物质等因素而
引起的急性疾病。
其具备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
2 应急救援处置
急性职业中毒,一般均发病急骤、严重,应分秒必争,及时处置,并且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突发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现场急救处置措施:
(1)吸入中毒快速将病患搬离中毒场所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病患安静,并立即松解病患衣领和腰带,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并注意保暖。
同时严密观察病患的一般情况,尤其是神志、呼吸和循
环系统功能等。
(2)经皮肤中毒将病患立即移离中毒场所,脱去污染衣服,快
速用清水洗净皮肤,粘稠的毒物则宜用大量肥皂清水冲洗。
遇水能发
生反应的腐蚀性毒物如三氯化磷,则先用干布或棉花抹去毒物,再用
清水冲洗。
(3)经口中毒如毒物为非腐蚀性的,病患神志清楚又无虚脱现象,应当立即催吐。
(4)局部灼伤腐蚀性毒物如酸、碱等沾染皮肤及眼内,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5分钟。
强酸沾染皮肤经水冲后,可再用5%碳酸氢钠冲洗,沾染眼内者,再用2%碳酸氢钠冲洗。
强碱溅入眼内,水冲后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连续冲洗至少15分钟。
急性职业中毒病患,如有呼吸困难及紫绀等,应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或衰竭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三篇)

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前言中毒事件是在生产工作中常常发生的一种意外事件,特别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中毒事件.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降低职业中毒发生的风险,本预案旨在指导和规范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职业中毒事件,保护员工和企业的利益。
二、职业中毒事件定义及分类职业中毒事件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因接触或吸入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员工中毒的事件。
根据中毒原因和性质的不同,职业中毒事件可分为:化学性中毒、物理性中毒、生物性中毒和放射性中毒。
三、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流程1. 接到报警- 当接到职工中毒报警时,应立即做好记录,并确定报警人所在位置。
- 快速调度应急小组,确保能够快速响应。
- 当场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通知和协调所需的各相关部门。
2. 组织救援与隔离- 确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有毒物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救援过程中不会造成更多的工作人员中毒。
- 确保救援人员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和装备,并遵守有关的应急操作规程和标准。
3. 伤员救治- 将中毒员工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并进行初步的伤员救治措施,如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急救操作。
- 若伤员情况较为严重,应及时向医疗机构求助,并告知中毒原因和类型,以便医疗机构提供准确有效的救治。
4. 中毒源处理与处置- 快速确认中毒源,并依据事先的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和处置。
- 防止中毒源扩散和影响更多的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和封堵措施。
- 根据中毒源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清除。
5. 事后善后处理- 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中毒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及时启动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
- 针对事故原因和漏洞,加强职业中毒风险的管控措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 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并对中毒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和相关的工伤鉴定。
四、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预防与管理1. 制定相关安全制度与操作规程,明确员工的职责和义务,保证员工对危险物质的掌握与应对能力。
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引言概述:急性中毒是指人体短期内接触或者摄入有毒物质后引起的严重中毒症状。
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拯救中毒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急救的角度,探讨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
正文内容:1. 了解中毒物质1.1 确定中毒物质的种类和毒性1.2 了解中毒物质的途径和吸入量2. 保护自身安全2.1 避免直接接触中毒物质2.2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2.3 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3. 拨打急救电话3.1 尽快拨打当地急救电话3.2 提供准确的中毒信息4. 评估中毒者的状况4.1 观察中毒者的呼吸和意识状态4.2 检查中毒者的体征和症状4.3 评估中毒者的生命体征5. 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5.1 如果中毒者意识清晰,要求中毒者漱口或者洗胃5.2 如果中毒物质为有机溶剂,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5.3 如果中毒者浮现呼吸难点或者心跳住手,即将进行心肺复苏5.4 如果中毒物质为酸碱等腐蚀性物质,用大量清水冲洗中毒部位5.5 根据中毒物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总结:综上所述,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包括了解中毒物质、保护自身安全、拨打急救电话、评估中毒者的状况以及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在急救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中毒物质的种类和毒性,采取正确的解毒措施。
同时,保护自身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避免直接接触有毒物质。
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准确的中毒信息能够匡助急救人员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处理。
最后,我们应该根据中毒者的状况和中毒物质的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造成的伤害。
急救措施的正确实施对于拯救中毒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工作场所和作业环节。
三、事故分类1. 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的;2. 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3. 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的。
四、应急救援组织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事故调查、人员疏散等工作。
3. 医疗救护组:负责中毒人员的急救、救治和转运工作。
4. 安全保障组:负责现场安全防护、警戒和交通管制工作。
5. 信息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
五、应急救援程序1. 发现中毒事故后,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赶赴现场,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3. 医疗救护组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4. 安全保障组对现场进行安全防护,设置警戒线,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5. 信息报道组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向相关部门报告。
6. 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提出整改措施。
7. 事故处理结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评估应急救援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六、预防措施1. 加强职业中毒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3.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应急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 建立健全职业中毒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七、预案实施与修订1.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八、附则1. 本预案的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所有。
2. 本预案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中毒事故,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应对职业中毒事故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发生的职业中毒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化学药品、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三、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将职业中毒事故分为以下三级:1. 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中毒,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事故。
2. 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中毒,或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3. 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中毒,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
(2)调查评估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认定、损失评估等工作。
(3)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物资供应、人员调配等。
2. 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包括医疗救治、人员疏散、设备抢修等。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事故现场处置(1)现场防护:设置警戒线,隔离事故现场,防止人员进入。
(2)人员疏散: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伤员救治: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治,将重伤员送往医院。
(4)设备抢修:组织人员对事故设备进行抢修,防止事故扩大。
3. 事故调查评估(1)事故原因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
(2)损失评估:评估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4.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向员工、家属和社会公众通报事故情况。
六、后期处置1. 事故善后处理(1)对遇难者家属进行慰问和赔偿。
(2)对伤员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
2. 事故原因分析及整改(1)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针对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背景介绍工作环境中存在许多职业中毒的风险,如化学毒物、粉尘和气体等。
当工作者长期暴露于这些有害物质中时,容易导致急性或慢性职业中毒。
由于职业中毒具有潜伏期,直到出现症状才能发现问题,因此需要预先准备好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预防措施•使用防护设备:为了避免职业中毒的发生,在进行危险作业前,工作者必须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例如口罩、防护服和手套等。
•了解有害物质:每种职业中毒可能都有不同的症状,因此工作者要尽可能了解使用的有害物质的情况,包括名称、毒性、储存处理方式等。
应急措施在工作场所突然出现职业中毒事件时,需要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立即撤离:如果工作者出现了中毒症状,应该立即采取安全撤离措施,确保受害者安全撤离工作区域。
2.确认中毒类型:对于不同的职业中毒事件,对应的应急处理方式也不同。
因此,应对受害者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以便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3.呼叫急救人员:如果中毒症状严重,需要紧急呼叫当地急救中心,让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4.给予急救:如果工作场所没有专业急救人员,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例如转移受害者、提供紧急的氧气、清除污染物等,以减轻中毒症状。
职业中毒应急预案示例以下是一份针对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示例:应急预案主体公司全体员工应急预案内容1.职业中毒事件应急预案针对该企业内部,包括所有员工,在职期间出现突发性的中毒症状时执行。
2.在发现中毒事件时,首先必须立即撤离受害人员,确保其安全,每个工作区域责任体必须带领工作区域的员工紧急撤离并及时上报企业安全部门。
3.如果中毒程度较轻,可以采用简单的紧急治疗措施,例如给予氧气等,以减轻中毒症状。
4.如果中毒程度比较严重,应该立即呼叫当地急救中心,让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应急预案执行流程1.一旦发现职业中毒事件,员工应果断采取应急行动,带领受害人员紧急撤离工作区域。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是工作中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它可能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一样给工作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往往需要有预先制定的应急计划来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拯救生命。
本文将围绕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定义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是指工人在从事职业,工作或工作环境中暴露于有毒或有害物质或气体时,短时间内发生身体功能障碍,危及生命的现象。
二、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分类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可分为四类:1. 氧气缺乏2. 化学中毒3. 噪声中毒4. 湿热中毒三、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在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及时、正确处理将决定职业危害的防范和生命的保护。
应急处理主要包括预防、避免、救援和治疗等四个环节。
1. 预防预防是工人防范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基础。
在生产和劳动保护中,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劳动场所的危险化学品和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明确管理责任人和标准,整理信息资料,及时警示工人以避免二次加害。
2. 避免对于已暴露于毒、有害物质或气体的工人,应立即剥离现场,或配戴适当的防护装置,避免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和吸入。
避免的根本途径是明确工作岗位的危险化学品和有害因素,规定操作流程和标准规程,防止误工、疏忽和故意行为等。
3. 救援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发生时,要及时作出紧急救援。
救援的方法包括:a. 保证现场通风,通气。
b. 若有人员已停止呼吸和心跳,要及时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等急救措施。
c. 立即将中毒工人送往医院抢救,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抢救措施。
4. 治疗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要及时采用正确的救治和治疗技术方法,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抢救效果。
治疗的重点是针对中毒物质的特性和中毒程度,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压制中毒症状,消除中毒物质的危害,恢复机体功能。
四、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处置的建议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和遵守管理规程和手册,对工作场所的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及其特性进行评价和监测,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和意识。
国家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包括因生产、经营、使用、储存等环节引起的职业中毒事故。
二、组织体系1. 应急指挥部成立国家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国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 地方应急指挥部各省级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地方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3. 专业救援队伍建立专业救援队伍,包括医疗卫生、消防、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负责救援行动的组织实施。
三、预防与预警1. 预防措施(1)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职业病防治意识;(2)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制定防控措施;(3)加强职业中毒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止事故发生。
2. 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预警信息系统,实时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进行预警。
四、应急响应1. 事故报告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
2. 应急响应等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3. 应急响应措施(1)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救援工作;(2)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3)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4)对事故现场进行环境监测,防止污染扩散;(5)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责任。
五、善后处理1.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追究相关责任人。
2. 职业病防治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灾害赔偿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受害者进行赔偿。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措施

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措施急性职业中毒的定义:在劳动或生产过程中,毒物在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
建筑行为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多发生在防水作业、油漆作业、电焊和高温等作业。
急性职业中毒的预防:1、消除毒物:在作业工艺中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是最理想的防毒措施。
凡引进使用新化学物品的应当附毒性评定资料;缺少有关资料的,必须经市卫生生政部门指定的鉴定机构审查同意后,方可投入生产或使用。
2、降低毒物浓度:通风排毒:用通风的方法将逸散的毒物排出,是预防急性职业中毒的项重要措施。
3、个人防护:做好个人防护,对于预防急性职业中毒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好选用合理的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在毒物浓度过高或空气中氧含量过低的特殊作业情况下,则要采用隔商式防毒面具,使工人吸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清洁空气。
4、应急防范措施:为了杜绝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除采取防护措施外,必须配备应急防范装备和医疗急救用品,并设有专(兼)职急救人员。
5、安全卫生管理:预防急性职业中毒必须辅以必要的规章制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例如: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安全卫生交接班制、通风防毒设备定期检修制、危险作业安全规程、新建筑材料的检验、分析及毒性鉴定制度等。
此外,须做好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6、作业环境监测与职业性健康检查:定期对固定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对未知有害因素(如坑道、地沟、污水井、隧道等)的特殊作业场年,在工人进入作业场所之前,须由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和检查,确保作业场所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实施岗前职业性健康检查,排除有职业禁症者参加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坚持对作业工人进行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工人健康受损,及时得到处理。
×××××项目经理部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高温及防止人员中暑应急预案1总则1.1 为及时、有效、迅速地处理由于高温及工作场所通风条件差等原因造成的人员中暑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件,避免和减轻因中暑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根据《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制定《大唐国际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异常高温及人员中暑应急预案》。
1.2 本预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以国家有关高温中暑有关规定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1.3 严重的异常高温及人员中暑应急处理,需要动员企业的力量乃至社会力量,企业员工都有参与危急事件处理的义务。
2概况2.1异常高温及人员中暑应急预案分级2.1.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A级应急预案2.1.2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度以上。
——A级应急预案2.1.3重度中暑:(1)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2)热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3)热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
——B 级应急预案2.2在室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及露天施工作业时,以及在电机房、煤仓、锅炉、汽机房及输煤皮带等高温场所工作时易造成高温中暑等事故,威胁人身安全。
3应急预案容3.1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3.1.1应急救援指挥部3.1.2指挥部职责:事故发生后,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负责组织有关部室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3.1.3按集团公司及上级部门对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要求,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严格按《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劳动法》,不断治理、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分析防暑降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安排治理和整改措施,落实资金,决策有关事项,切实改善作业场所劳动条件。
下设三个专业工作小组,按职责围分工负责有关方面工作。
3.1.4劳动保护工作组职责(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按法规制定有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含女职工);做好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我劳动保护意识;负责高温岗位职工统计上报等管理工作。
3.1.5防治工作组职责:年初负责申报所购防暑降温用品所需的费用预算,购置防暑降温用品。
定期到现场巡视,宣传防暑降温的有关常识,发放防暑降温药品。
发现问题及时向厂部领导小组汇报。
3.1.6现场测试工作组职责(由设备工程部负责):按有关规定对生产现场劳动条件分级;按高温测试点,定期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检测,对超标点及时上报领导小组;按上级要求上报日常检查及定期演练情况;加强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验工作。
在高温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立警示标识。
3.1.7在发生高温中暑等威胁人身安全事件后,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必要时向地方政府汇报。
3.1.8负责向集团公司和分公司报告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1.9负责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生产的连续性;组织和提供在抢救中暑人员过程中及善后工作的物资和车辆供应。
3.1.10应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3.1.12明确本应急预案修订周期,日常检查:每年年初根据前一年防暑降温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同时对工作场所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对发现问题落实人员、方案督促整改3.1.13组织对本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在每年高温到来前应组织一次演练。
3.1.14发生事故(原因、处理经过、人员伤亡情况及经济损失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3.2 危急事件的预防3.2.1广泛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使职工掌握防暑降温的基本常识。
3.2.2夏季前做好各生产场所、值班室、办公室空调、通风设备的维护,确保职工良好的工作环境。
3.2.3在夏季高温作业中,做好职工防暑降温工作,调整作业时间,提供含盐0.3%清凉饮料、防暑降温药品发放要及时到位,保证职工身体健康。
3.2.4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作业禁忌症。
3.2.5在夏季高温期间物业公司医务管理人员定期到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
3.3 应急预案的启动3.3.1当在高温条件下,现场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某工人出现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处理,立即采取急救,同时汇报高温中暑人身伤亡应急预案日常管理办公室,日常管理办公室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宣布启动A级应急预案。
3.3.2如出现重度中暑、中暑人数较多或病情较重时,现场人员应迅速处理,同时汇报高温中暑人身伤亡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组长或副组长宣布启动B级应急预案。
3.4 危急事件的应对3.4.1必要设施及物资准备在高温作业场所应在醒目位置设立警示标识。
在夏季高温来临前应及时购置和发放含盐0.3%清凉饮料、防暑降温药品等物资。
在夏季高温作业中,做好对各有关工作场所通风降温设施的配置和完善。
3.4.2 A级应急预案(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2)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若病人能饮水时,可给病人大量饮水,水加少量食盐。
(3)病人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
(4)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5)危急状态消除由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宣布A级应急行动结束。
(6)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宣布现场工作是否继续。
3.4.3 B级应急预案(1)将所有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并联系厂医护人员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施救工作。
(2)通知信息中心,确保应急畅通。
(3)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确保设备机组安全运行。
(4)负责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生产的连续性。
(5)病情严重者立即联系车辆,并由医护人员边抢救边护送至医院。
必要时可并拔打120急救。
(6)日常管理办公室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决定是否组织对该工作场所的人员进行疏散。
(7)必要时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当地政府要求进行协助处理。
(8)危急状态消除,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宣布应急行动结束。
(9)认真做好事故后的善后工作。
3.5生产、生活维持或恢复方案3.5.1现场作业人员应配合医疗人员做好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护工作,安监部门人员应做好现场的保护、拍照、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3.5.2现场的事故处理工作完毕后,应急行动也宣告结束。
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属正常工作围。
中航天建设工程公司078项目部传染病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全体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法》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领导机构1、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领导小组总指挥:毛兵副总指挥:王华先、武宏伟成员:徐伟、杜星、徐晓亮、屈志刚、志军、龙、庆琢、樊辉林职责:根据病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防控工作的制度、措施,检查、督导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负责染病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维护工地稳定,保护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日常管理机构临时医务室具体负责日常防突发病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由办公室负责病情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
三、日常工作措施1、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和整治,对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
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在清扫的同时,还应采取灭蝇、灭蟑螂、灭老鼠的措施,坚决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
对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不定期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强食堂卫生和集体用餐卫生的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不要食用“三无”食品,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工人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容和方法。
1、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
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2、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工人进行预防传染病教育,向工人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工人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疫情应急响应如果我工地发生疫情,根据预警情况,我工地分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三级响应全工地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在坚持日常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1、临时医务室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门诊、急诊空气流通和消毒防护工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国传染病法》做好对工地人员感染控制工作。
2、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各部门对管辖的工作和生活场地进行定期消毒。
3、严格执行出入工地管理制应急状态处理遇有工地发生流行性疾病,有关当事人必须在发现疾病的第一时间向校长报告,领导小组负责向市教育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中航天建设工程公司078项目部食物中毒应急预案为了及时处理和控制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国食物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一、应急用品的配备和保管办公室负责配备和保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箱,包括有关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用品及卫生监督文书等物品,以备应急处理时使用。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和补充相关物品。
灭菌的采样用品每月更换一次。
1、现场调查处理用品:(1)一次性注射器、肛拭子、消毒纱布、消毒棉签、温度计、剪刀、勺子、镊子、吸管、酒精灯、75%酒精、记号笔等;(2)采样容器: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管、灭菌粪便盒等;(3)防护用品:白大衣或隔离衣、帽、口罩、手套等。
2、卫生监督文书:《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现场卫生监督笔录》、询问笔录、《采(送)样单》、《卫生监督意见书》、封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