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人物论文
中国通史范文澜
中国通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范文澜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大发展了通的意识,对通史编撰提出新的要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通史范文澜,一起来看看吧!范文澜简介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初字芸台,后改字仲澐(另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
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
1940年1月,范文澜带了30多箱书籍,从河南抗日根据地来到延安,主持中央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的工作。
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1969年7月29日逝世于北京。
范文澜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他于19401941年在延安撰成《中国通史简编》,共56万字,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历史见识上和史料积累上达到更高水平,于是决定对本书从头修订,至1965年完成修订本《中国通史简编》自远古至五代十国部分,共计110万字,因而实际上是著者用十几年功夫重写。
这部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性著作,在叙述中国历史进程所表达的史识上,在讴歌民族精神、阐发民族智慧上,在反映各民族共同创造祖国历史上,在评价历史人物上,在描绘多样的社会生活上,在阐发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上以及全书的编纂、组织上,都在延安版成就的基础上更臻新的境界,成功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雄浑壮阔、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范文澜是第一个以革命史观为指导从事历史撰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建构了革命史学的基本框架。
他最主要的成就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通史体系,缔造了近代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特别注重对中国历史发展特殊性的研究,对于民族发展史、民族关系史若干命题提出了一系列创见,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通史结课论文
帝国为何能轻易叩开清朝的大门摘要: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以胜利者的姿态走了进来。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该拿什么拯救你,清朝!腐朽的大门一推就开。
关键词:不得人心,封建制度的落后,引狼入室1840年六月,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然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了,无数的掠夺者进来了。
尽管无数的中国人民的鲜血在此将江水都染红了,清朝卑微谄媚的求和,依然没能阻止英军掠夺的步伐。
实际上,清朝在让英国人尝到了一点甜头之后,再让他们放弃,那是白日做梦。
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肉包子打狗。
相反,这只是个开始。
1860年十月五日,绕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而在此事件中,我们的政府都做了什么。
皇帝灰溜溜的躲了起来,大臣们面对着帝国的枪眼都转开了眼睛,然后更多更重的赋税压在了无权无势的老百姓身上。
面对外来的侵略,我们政府不组织抵抗,全民抗敌,却更多的是压榨自己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
这样的行为就是在逼着百姓造反。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断了百姓的出路。
实际上,从鸦片战争到1850年间,全国各族的人民的反清起义超过了一百次。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激励人心的义和团运动,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二。
帝国为何能轻易叩开我们的大门?原因从清朝后期统治者的所作所为中便不难找出。
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清朝气数已尽。
“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已经民心尽失的清朝如何来抵抗帝国的侵略,如何以风烛残年的残败之躯来对抗帝国如野兽般猛烈地攻击。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这个道理流传了千百年,清朝作为中华民族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会不清楚它的含义的吗?历朝历代的安邦定国,都少不了文治武功,尤其对于原本就有“尚武”的意识传统的清朝,并且也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开疆辟土的朝代,则更会重视国家的军事力量。
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
《中国通史》课程论文论文名称:晋楚城濮之战败因分析任课老师:夏薇学生:余渡学号:40906001班级:2009级财务管理(国防生班)摘要: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楚人救卫。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
畀宋人。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楚杀其大夫得臣,这是古文中关于晋楚城濮之战的简要描述。
如果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这场著名的战役,我们可以发现“先下手为强”的理论有时是不对的,晋楚城濮之战的胜利切实地证明“后发制人”也有优势。
关键词:城濮之战败因后发制人一、战争背景描述公元前632 年,为争夺中原霸权,晋军谋略制胜,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
泓水之战后,楚国凭借强大实力和声威,控制了中原地区鲁、宋、郑、陈、蔡、许、曹、卫等中小国家,大有囊括中原之势。
时晋国在多年内乱之后迅速振兴。
自晋文公即位,内修政治,任贤使能,发展经济,扩建三军,国力日益强盛。
对外积极图霸,举“尊王”之旗,派兵护送因内乱而逃亡在外的周襄王返国,借以收揽中原各国人心;又与秦国结好,并助秦向南发展,造成楚国的后顾之忧。
楚为阻遏晋国势力的发展,与曹、卫通好结盟,使其为抗晋前哨;乘齐国内外交困之机,出兵助鲁占领齐国穀邑(今山东平阴西南),并留申公叔侯戍守,企图制齐以孤立晋国。
晋、楚战略针锋相对,争霸决战呈一触即发之势。
二、败因禅析①两国的内部关系晋国君臣相得, 通心协力。
在是否援宋、如何对待子玉苛求等重大问题上, 晋文公是虚怀若谷, 倾听各方面意见, 制定对策, 保证重大决策上不出半点差错, 并以“能以德政”高涨士气。
与晋军上下团结、同舟共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楚军内部摩擦严重, 互相掣肘。
在是否与晋军交战的问题上, 楚王采取“允当则归, 知难而退”。
子玉则请战“愿以问谗慝之口”, 楚王与子玉的意见对立。
结果子玉为泄私愤而执意鲁莽出战, 楚王则逞意气, 而以“少与之师”有意刁难。
商鞅变法小论文初一200字
商鞅变法小论文初一200字商鞅在秦国掌权二十余年,他的新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得到较为彻底的推行。
惠王即位后,商鞅虽然遭车裂,但新法未变,最终实现了秦由落后变强盛的巨大飞跃。
1.经济繁荣,军力强大。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富强国家。
由于新法鼓励农耕,使秦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出现了“家给人足”的局面。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同时,由于推崇战功,使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统一度量衡,使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推动了商品交换。
县制、爵制以及什伍连坐制等的推行,虽有压制人民的一面,但给民众带来某种安定,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富国强兵。
2.天下人才汇集于秦。
由于商鞅变法,秦国强大,经济繁荣,天下济世之才广集到秦。
秦出现了吸收和使用外国人才的高潮,高级官员多由外国人才充任。
比如武王、昭王两代先后为相者13人,其中12人非秦人。
秦国还形成了一套吸收、使用外国人才的制度即客卿制度,造就了清明吏治。
著名思想家荀况对此描写说,“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怡然如无治者”。
3.军事胜利,领土扩张,国力增强。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对外战争也取得了重大胜利,领土扩张,国力进一步增加,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落后被动的局面。
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长期“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的局面,提高了秦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
总之,商鞅变法在秦国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一个“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的新秦国,出现在中国西部大地上,对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通史结课论文
中国通史结课论文封建制度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学院:园林学院班级:风园07-2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09年5月封建制度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摘要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科学技术的成就可谓是硕果累累,领先西方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尤其是罗盘、火药、印刷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无疑是一颗十分耀眼的明星。
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学技术缺停滞不前甚至大幅的输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近代科技的衰落进行分析得出:15世纪以后,中国的封建制度逐渐走向没落,而没落的封建制度就是直接导致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关键词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正文回顾近代几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科学技术不仅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还依赖于社会、经济等其它因素的发展。
而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在这几百年里反复重演。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通过这学期中国通史课程的学习,我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过程及成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也促使我对近代科技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和探究。
经过思考,我有了一些认识,希望在这篇论文中加以阐述。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几个文化发展的高潮:商时期有独特风格的青铜制造艺术及先进的历法;秦汉时期,中国文明开始源源不断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包括丝绸,冶炼铸造,水利技术等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隋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空前繁盛,世界学者公认当时的"中华文化圈"既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技术的对外传播, 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程度。
“红色史学”: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新论
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11期·人物研究·!"#$%&'()*+,-.$/0123李 孝 迁 〔摘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包涵丰富的社会、政治、史学方面讯息,相当长时期里,在中共党内具有特殊地位,代表中共官方说法,具有很大的力量,形塑了几代人的国史记忆。
《简编》紧密联系现实政治,站在中共立场,颠覆既往旧史“成王败寇”的叙事模式,不仅在史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而且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然而,历史书写以一时政治为转移,政治诉求凌驾于历史解释,严重伤害了史学独立性。
延安版在解放区颇有流传,但在国统区影响有限。
此书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始于新知版,进而波及海外。
进入后革命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简编》已全然脱离当下社会现实,这使它逐步进入被遗忘的场域。
〔关键词〕范文澜;毛泽东;中国通史简编;中共史学〔中图分类号〕K03;K09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8)-11-0101-19RedHistoriography:ANewDiscussiononFanWenlan’sAShortGeneralHistoryofChinaLiXiaoqianAbstract:Thebook,AShortGeneralHistoryofChina,writtenbyFanWenlancontainsrichinformationonsocie ty,politics,andhistory.Foralongtime,thebookplayedaspecialrolein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ndbasedonanofficialstatementbytheCPC,itwasextremelypowerfulinshapingthememoriesofChinesehistoryonseveralgenerations.Thisbookhadacloseconnectionwithrealpolitics,puttingitselfinthepositionoftheCPCandsubvertingthenarrativemodeinoldhistorybooksthatindicatedthatwinnerscouldtakeallwhileloserswerealwaysinthewrong.ThishadnotonlyarevolutionarymeaninginthehistoryofhistoriographybutalsoanimportantpoliticalmeaninginCPChistory.However,thewritingofhistoryhadtobechangedwhenthepoliticalenvironmentchangedandwhenpoliticaldemandsdominatedhistoricalexplanations,whichdamagedtheinde pendenceofhistory.TheYan’aneditionofthebookgainedpopularityintheliberatedareaswhileithadlimitedinfluenceintheKMT controlledareas.TheXinzhieditionbegantoreceiveagreatdealofattentionfirstfromallsocialsectors,andthenworldwide.Afterenteringthepost revolutionera,thisbook,takingclassstruggleasitsoutline,istotallyalienatedfromrealityincurrentsocietyandthusithasgraduallybeenforgotten. 对于年轻一代的读书人来说,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以下简称《简编》)或是一部相当陌生的史书,但从1949年前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此书订正本和修订本是许多读书人获取中国历史知识最为流行的读本①,影响了几代人的国史记忆。
中国通史历史小论文100字
中国通史历史小论文100字
高中生活结束之后对历史的学习就已经很少了。
这学期通过中国通史这门课程再次亲密接触伟大,丰富的中国历史,感慨良多。
借此论文表达自己对于课堂学习感受,对中国历史在此方面的认识。
主要内容:通过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论证辩题。
中国通史的学习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绚丽多姿。
每次走进历史的殿堂,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那震撼人心的古战场以及那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历史典....就都在眼前清晰可见。
不得不说,中国历史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历史中,经济一直奔流在历史长河最前方,春秋战国时就已经进入封建经济形态。
凭借强大的经济力量雄踞世界首位。
就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中国也成为世界东方的经济强国。
在漫长的千年岁月中,一直领先着世界各国,成为大家的模范。
万国朝拜,八方学习,何其壮哉。
中国通史论文1000字初一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023高考新鲜作文素材1
2023高考新鲜作文素材101陈慧:菜场里的“野生作家”陈慧说,她写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其实也是一部史诗。
刚迈入不惑之年,在摆摊之余坚持写作已有十余年,如今已出版了两本书,一天之中,她在写作和生计间自由切换。
每天上午,她是推着小车在菜市场卖杂货的小摊贩;而到了下午,她则是电脑前自由创作的作家。
这两种看似不搭界的职业在陈慧身上无缝衔接。
她的生活很平凡,但当她把普通的日子写进文字里,却感动了很多人。
在这样朴实文字里,有着浓浓的烟火气、有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着陈慧所说的“人间值得”,这种坚持更值得我们敬佩。
是啊,我们每一个渺小如尘的人,都有自己闪闪发亮的光芒,脚踏实地热爱生活,坚持自己的梦想付诸实践,天道酬勤,每一个不曾放弃的希望和梦想,都是构成星河的璀璨星光啊。
【适用主题:平凡与梦想、坚守与执着等】02邓清明:“备份航天员”邓清明,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宇航员,二十多年来一丝不苟地做着“备份”。
虽然没能飞入太空,但他却坚持完成与“主份”相同难度的训练。
“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一句话道出了邓清明的职业操守、责任担当。
当今中国在各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无数个邓清明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
正所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谁说英雄一定要身披金甲、光芒万丈?如邓清明这样悄悄发出光和热的人,都是值得崇敬的英雄。
【适用主题:坚持、等待、努力、忠于职守等】02钱穆: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你是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
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
出身贫寒,早年多病,生活飘荡,他凭借个人的聪颖,刻苦自修,由中学毕业而讲学北大,并终成一家。
他长年索居,后半生孤悬海外,却自励自强,晚年双目失明,依然着作颇丰。
他迷恋静坐,决然戒烟,懂得生活,凡是提得起,放得下,洒落自在,不为物累。
他读书成癖,告诫学生从从容容读书,平心静气,不为功利,读书为学。
撰写《国史大纲》,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着作。
中国通史结课论文——郑和下西洋
中国通史结课论文试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对外交流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试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对外交流摘要:本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简介,历史意义分析,总结本事件对当今国际间相互合作与交流所留下的宝贵经验。
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好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中,我们由史鉴今,在对过去的总结中提出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交流文化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作为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对外交流,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在当今世界仍然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一个云南人,我们从小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也为这位家乡的英雄而深感自豪。
本人对郑和下西洋整个历史事件经过多方面了解与分析,获得一些经验总结,希望能对当今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寻踪探古:郑和与郑和下西洋概况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宣德八年1433年),原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
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郑和刚正不阿,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加之其对外界事物强烈的好奇心等性格特点,也成为他日后航海事业起步的重要因素。
从1405年一直到1433年,郑和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伊斯兰教圣地),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
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对外交流,为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做出突出贡献。
中国通史论文
一个女子的 权倾天下 是非荣辱参考文献:《史记》之《吕太后本纪》、《高祖本纪》、《外戚世家》 《史记集解》 作者裴骃吕后名雉,字娥姁(x ū,音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野心家。
这篇本纪成功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野心家。
这篇本纪成功地 塑造了吕后残忍刻毒、权欲薰心的乱政后妃的形象,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有气魄、有毅力,对维持汉初局势稳定有过一定贡献的女强人形象。
此篇本纪中详细地记述了吕后篡权及其覆灭的过程:从吕后在刘邦死后培植吕氏势力、残害刘邦宠姬和诸子的狠辣行径,到周勃、的过程:从吕后在刘邦死后培植吕氏势力、残害刘邦宠姬和诸子的狠辣行径,到周勃、陈平陈平等元老大臣联合刘氏宗室诛灭诸吕的惊险斗争,再到诛吕功臣们商议迎立刘恒即位的情况。
作者多处运用简洁的笔法生动地刻画了吕后处心积虑培植吕氏势力的种种表现:惠帝死后,“太后哭,泣不下”;丞相陈平请拜吕台(y í,音怡)、吕产、吕禄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
同样是哭,稍事勾勒,就产生了深刻形象的效果。
又如写吕后欲王吕氏而“风大臣”的欲盖弥彰、“取美人子名之”的弄巧成拙、废帝更立时的装腔作势,都描绘得活灵活现。
但同时又在不动声色出,记录了吕后的另一方面,即她在治国中的功绩,文中她共有三次大赦天下,一次在孝惠帝死后吕后初掌权时(“吕氏权由此起。
乃大赦天下。
九月辛丑,葬。
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一次在立吕产为王时(“六年十月,太后曰吕王嘉居处骄恣,废之,以肃王台弟吕产为吕王。
夏,赦天下”);还有一次在吕后死时(“辛巳,高后崩,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
大赦天下。
”)抛去对历史客观冰冷的旁观之态,在人物们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的故事背后,亦是一个个真实的曾经有血有肉的人,吕后功过是非,众口不一,她的狠毒让人不寒而栗,但追寻着一切的根源,她何以形成这种残忍的性情呢?还要看她把持大权前经历了什么?切的根源,她何以形成这种残忍的性情呢?还要看她把持大权前经历了什么? 必然要从刘邦说起。
中国通史读后感300字
中国通史读后感300字
我在阅读《中国通史》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这本书通过详细的史料和生动的描述,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对中国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从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文明,到秦汉时期的统一帝国,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繁荣
和变革,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阅读《中国通史》,我不仅对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书中,我看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礼乐文化、儒家思想等丰富的内容,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成为中国人民传承和发扬的重要精神财富。
同时,我也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变革和发展,每一次历史的波澜都在书中得到生动的描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智慧。
通过阅读《中国通史》,我不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中
国的现实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仅有着灿烂的过去,更有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我相信,通过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思考,我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我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牢记历史,珍爱现在,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通史论文
我的社会思想萌芽——关于中国女性古代社会地位问题的思考【摘要】:人类历史源远流长,男女两性的平等与不平等随着各种社会制度的转变而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时代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历程及表现。
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公社,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到了封建社会,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女性的地位越是低下。
本文从女性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婚姻家庭地位,健康地位来阐述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婚姻家庭地位,健康地位【正文】:人类历史源远流长,男女两性的平等与不平等随着各种社会制度的转变而不断发生变化。
女性的社会地位、权力问题几千年来一直颇具争议,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时代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历程及表现。
(一)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历程及表现整个原始社会包括两大阶段,一个是从猿人到古人的原始群居生活阶段,另一个是新人出现以后从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公社到原始社会解体这一阶段。
在猿人到古人的原始群居生活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习惯于群居生活,通过集体的活动,行为和力量,互相协作,获得共同的生活资料,共同接受一定的教育,不断强化这个阶段的原始的群体组织。
在这一阶段,男女并肩劳动,男性打猎、捕鱼、防御野兽,女性采集果实、缝衣备食。
两性之间的分工非常自然,男女在地位方面并没有很大差别,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也没有贵贱之分,人们是平等的,依靠着群体的力量生活。
到了第二个阶段,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氏族社会出现,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社会群体,过着原始共产制的生活。
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于第一阶段而言虽然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低下的。
原始社会充满了恐惧与威胁,人们经常因为各种原因死亡,导致人口数量锐减,而人口数量对于一个氏族的生存尤为重要。
于是人们一方面想办法让自己活下去,另一方面则把希望寄托于生出更多的孩子来,这使女性受到人们的崇拜。
中国通史结课论文
中国通史结课论文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中国的通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文化传承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起源开始,逐步到近现代的社会变革,全面介绍中国通史。
第一章:古代封建社会的起源与演变1.1 夏、商、西周与东周时期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介绍夏、商、西周与东周时期的中国社会,包括政治制度的构建、经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等级的形成。
1.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小节将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势和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同时也介绍了孔子的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兴起。
1.3 秦汉时期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盛,重点关注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和汉武帝的扩张政策。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1 儒家文化与道家思想这一小节将介绍儒家文化与道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包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道家的自然观念。
2.2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讨论佛教如何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壮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科技与文学的繁荣这一小节将介绍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繁荣时期,包括四大发明的兴起和文人墨客的活跃。
第三章: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与抗争3.1 清朝的衰落与列强入侵在这一小节中,我们将介绍清朝的衰落和列强入侵中国的历史背景,探讨清朝政府的腐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
3.2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这一小节将重点介绍辛亥革命及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包括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并探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3 共产主义与新中国的建立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领导者毛泽东的思想,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
结论通过本文对中国通史的全面介绍,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以及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通史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还能够给我们提供历史启示,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中国通史》课程期末结课论文要求及评分标准
《中国通史》课程期末结课论文要求及评分标准题目成绩
学院姓名学号
文选题要求
1.选题与本课程相关,内容时间段为先秦至清代前期;
2.选题贴近,忌大忌空;
3.题目简练、明确
课程论文文稿格式要求
1. 论文提交手写版;提交时间为:上课的最后一周;
2. 参考文献应在5篇以上。
;
3. 参考文献目录格式;
(1) 文章引用格式:[顺序号]作者:文章标题,杂志名称,年代,卷号(期号)页码.
(2) 书籍引用格式:[顺序号]作者:书籍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代.
论文评分标准
1.字数要求:2500字以上。
2.总评分:100分
主要分为:论文结构30分;语言组织20分;创新30分;使用价值20分。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论文结构:40分
A.论文层次分明,内容组织有序:30-- 40分;
B.论文层次一般,内容组织一般:20--- 30分;
C.论文层次不合理,内容组织不合理:20分以下。
(2)语言组织:30分
A.语言简练,通顺。
25--30分;
B.语言一般,基本通顺。
20-- 25分;
C.语言不通顺,有错字。
20分以下。
(3)创新:10分
A.论文具有前瞻性,有较多的创新见解:8--10分;
B.论文具有前瞻性,有少数的创新见解:5-- 8分;
C.论文没有前瞻性,无创新:0--5分。
(4)使用价值:20分
A.论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15-- 20分;
B.论文使用价值一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5-- 15分;
C.论文没有使用价值:0--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秦
【摘要】苏秦(前?—前317年),字季子,战国时期的洛阳轩里人(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是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虽然出身农家,但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与张仪同出鬼谷子门下。
苏秦提倡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
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
于是身配六国相印,进军秦国,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可是由于六国内部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历史上对苏秦的评说不一,单从两个成语就可看出。
悬梁刺股和朝秦暮楚的典故均来源于苏秦。
可以说,苏秦的一生,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生。
【关键词】苏秦的兴衰荣辱,苏秦的多面人格,苏秦形象的误读,借鉴和意义。
【绪论】长久以来,对苏秦这个人物的评价往往陷入了极端。
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
要正确客观的评价苏秦,必须根据正确的史料。
研究和考证,都表明《战国策》和《史记》中关于苏秦合纵六国的事迹属于后人拟作,而苏秦一生的主要活动是为燕昭王反间。
当初苏秦由燕去齐,目的正如他所说“臣循用于齐,大者可以让齐毋谋燕,次可以恶齐赵之交,从而使得王之大事”。
而历史正如他所预料,在苏秦的鼓动下,齐湣王三次攻宋,招致了五国伐齐局面的形成,最终实现了燕国的报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秦完成了他一生的使命。
【正文】一、苏秦人物平生介绍和兴衰荣辱
①苏秦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一无所成。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
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1】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于是得太公阴符,伏而读之。
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2】苏秦读太公阴符之时,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锥自刺其股。
这是成语“悬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来。
②游说六国过程:至秦而不得用,秦惠文王列举了十条不可行,拒绝了苏秦。
接着去说赵,奉阳君不理他,然后就去了燕国。
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
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
此所谓天府者也。
【3】于是苏秦得到燕国重用。
至此,苏秦完成了他一生最重大的转折,同时开始了他反间的重任。
说韩:苏秦激怒韩宣王,使其专心合纵。
说魏:同样以人臣自私来劝说魏襄王专心合纵。
说齐:晓之以秦国不可能越过赵魏来攻打齐国,而齐国居然臣服于秦国,很令人蒙羞的。
说楚:苏秦说楚威王说,六国中其他各国已经联合,楚国不参与,则必然为秦国所攻。
经过这样一番劝说,苏秦成为合纵长,据六国相印,叱咤风云。
当苏秦声名显赫、衣锦还乡之后其家人,上至父母,下至妻嫂,无不对他殷勤献媚,与之前狼狈归家时受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不得不叹,“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戒。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4】
③合纵失败及身亡
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所以根基不深。
秦国派犀首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伐赵国,以此来破坏六国合纵,苏秦离开赵国,合纵就瓦解了。
当时齐国乘燕国正在发丧,侵占了燕国十座城池,燕王让苏秦讨还。
苏秦于是游说齐王:燕王是秦国女婿,您夺取燕国领土,就是引来秦国精兵么!所以齐王归还了燕国这些城池。
燕文候死,易王立,苏秦与文候夫人有染,被易王发现,苏秦畏惧被诛,遂离开燕国到齐国去,受到齐宣王重用。
其后,宣王死,湣王立,多有与苏秦争齐王宠信的大夫刺杀苏秦,苏秦伤重。
齐王捉拿贼人,但不得。
苏秦将死时,要求齐王以苏秦作乱为名,在他死后车裂他于市中,使贼人出现。
齐王用其计,果得贼人,诛杀了贼人。
后来,苏秦为间谍在齐为燕做事泄露,齐国憎恨且愤怒燕国。
二、苏秦的多面人格
苏秦是矛盾的,复杂的,是应该被歌颂与赞扬的,也是应批判和反思的。
但也正是他复杂又多变的人格使他能在战国那个群英辈出的时代一直熠熠生辉,在今天仍为人们所称道。
其多面人格具体表现为:
(1)他勤奋且理智,自省而宽容。
苏秦最初主张连横,近数十次欲劝说秦王攻打六国而不得,最终貂裘破损,床头金尽,形容枯槁,面有愧色。
归至家中,妻嫂不理,父母冷漠,苏秦只是感叹了一下家人的冷漠但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非单纯的怨天尤人、怨恨世态炎凉,而是认真的发奋读书,“乃也发书,陈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他豪放不羁,积极进取,反对儒家的信廉孝。
苏秦的才华被所
(3)关于选贤举能,他主张无妒而进贤。
许是之前没有被秦王赏识,后来又被燕王身边的近臣所污,对于人才的选举方面,苏秦表现出强烈的惜才心理。
他激怒张仪,投奔秦国,让秦国强大,同时更催化了合纵抗秦的迫切性。
(4)他有远见,有谋略,他的思想成熟到使今人都自愧不如。
就如之前提到的使张仪入秦,使敌人强大,从张仪来投奔秦国开始,苏秦计划的齿轮就已开始运转。
这一盘大棋,布棋、撤兵,指挥者都是苏秦一人,这番气度与智慧,非普通人所能及。
冷静的对待,辩证的思考,面对别人害怕的事他迎难而上,于是便能创造奇迹,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4)他善辩,也是间谍。
秦昭王约齐王一起称帝,并约定秦为西帝,齐为东帝。
此时,苏秦面见齐王,排比、铺陈、汪洋恣意,以问为答,层层深入。
让齐王亲口讲出不称帝而是合纵楚燕韩赵的政治方针,掩盖其反间阴谋。
看似为齐国着想的论辩,实则为了维护燕国的利益。
以看似维护敌方的利益的态度示意,深入齐国内部影响高层的政治决策,不得不承认苏秦是一个聪明的手段高超的间谍。
(5)他现实自私,爱权势,爱财,这在中国传统的人才评判标准里面会是一个不太光鲜的特点。
在《苏秦始将连横》中提到他声名显赫、衣锦还乡之后其家人,上至父母,下至妻嫂,无不对他殷勤献媚,与之前狼狈归家时受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不得不叹,“在政治混乱的年代,富贵显达是基本上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何况是命途多舛的苏秦,明白时间竞争规则的苏秦。
”
三、苏秦形象的误读
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儒家所谓的礼义廉耻是完全失效的,何况在政治活动当中,不能以简单的道德来衡量。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么: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
这本该无可厚非的,只是中国2000多年的独尊儒术让我们对他形成了一个坏的印像。
正所谓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苏秦的一生,是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一生,他留得身前身后名,让后人瞻仰。
四、借鉴和意义
苏秦这个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战国时代谋士们苦心孤诣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他既表现了谋
士们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灵活策略,也反映了他们朝秦暮楚立场不定追求功名富贵的庸俗心态,他在事业上的成败得失正是战国时代政治局势演变、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生动折射。
诚然,“功利主义”的泛滥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容易导致弱肉强食的残忍竞争。
然而我们又要意识到,这种追求自我表现和实现的锐意进取精神对于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结论】:苏秦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他因权谋显贵,又因权谋而死。
他并不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而是一段永远抹不掉的传奇。
就像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亚非欧大陆建立起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帝国,虽然死后帝国分崩离析,但无法否认的是这就是一段无法超越的神话,无人企及。
世上只有一个苏秦,他为我们奉献了一段智慧谋略翻云覆雨的故事。
【注释】
[1] •《史记•苏秦列传第九》,司马迁著
[2] •《史记•苏秦列传第九》,司马迁著
[3] •《史记•苏秦列传第九》,司马迁著
[4] •《史记•苏秦列传第九》,司马迁著
201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