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4-12
作者简介:张耀(1983—),男,陕西宝鸡人,
2009年毕业于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
南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
张
耀1,
黄美涛2
(1.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勘察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2.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陕西铜川727000)
摘
要:依据陕西省南郑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资料,介绍了南郑县的自然概况,对南郑县的地质
灾害类型、现状以及发育规律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共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现状;研究;南郑县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49X (2012)06-0047-03
0引言
陕西省南郑县位于汉中市南部,汉中盆地之西
南部,东依城固、西乡,西连宁强、勉县,南依巴山接四川通江、南江、旺苍县,北临汉江,与汉中市隔江相望。县域东西宽83km ,南北长79km ,总面积2849km 2。全县交通以公路为主,西汉高速在县境北部东西穿境而过,
211省道(汉中市—四川南江县)贯穿县境南北,
汉(中)朱(家坝)、汉(中)黎(坪)公路为县级主干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南郑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凉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严重,灾害性天气频繁。
南郑县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及嘉陵江水系,其主要河流有:濂水河、冷水河、漾家河、西流河、碑坝河、后河、长潭河、庙坝河等,总长365.35km 。
1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规律
1.1
地质灾害类型
依据2009年南郑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南
郑县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4种类型共216个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威胁5190人,约6530.1万元资产。
滑坡:滑坡为区内最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分布面广、数量大、活动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
调查共发现滑坡190处,隐患点186处。其中堆积层滑坡159处,占83.7%;粘性土滑坡28处,占14.7%;岩质滑坡仅3处,占1.6%。从滑体厚度看,以浅层滑坡最多,占86.3%;其余为中层滑坡,占13.7%;深层滑坡未遇到。规模主要以小型为主,占91.6%;中型、大型分别仅占7.3%和1.1%。发生年代以新滑坡为主,占83.2%;老滑坡占16.8%;未发现古滑坡。吴坎滑坡为粘性土滑坡中较为典型的一个大型滑坡,该滑坡长200m ,宽1000m ,厚7.5m ,已造成经济损失7.5万元,威胁29户、
90人、95间房屋,
80亩耕地,1000m 西干渠。岩质滑坡的特点是规模大、突发性强、位移长、致灾快。2000年10
月发生大规模滑坡,堵塞公路50m ,在枇杷溪附近形成雍水堤坝(即堰塞湖),雍水高度达6m 以上,给下游耕地造成很大威胁。
崩塌:区内崩塌主要分布于人类工程活动的沟谷边坡地带,一旦发生就会堵塞交通、河道,毁坏房屋,威胁附近村民及单位安全,对过往行人、车辆也构成很大危胁。
泥石流:泥石流集中发生在每年的7、
8、9三个月,基本上均由暴雨或大暴雨所激发,一般爆发突然、运动很快,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强。调查的8条泥石流沟。威胁100人以上的泥石流沟1处。1999年8 9月份,下大暴雨,历时近2个小时,该泥石流沟上游洪水携带中上游的大量泥沙、石块,冲向下游的农丰水库,造成库底淤积,库容减小。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一般规模较大,破坏力极强,如崔星地面塌陷威胁45户、
195人、185间房及7
4第6期张耀黄美涛南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
多处农田;蒋家滩地面塌陷威胁19户、84人、60间房及200余亩农田,已使多间房屋发生裂缝,并有倒塌现象。
1.2分布规律
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南郑县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严格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自然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地质灾害在空间上有相对集中的分布规律。具体表现为北部河谷阶地平原区乡镇密集,人口众多,地质灾害稀少,仅有极少粘性土滑坡产生,中部及中西部低山丘陵区为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区;南部中山区大部地区森林密,地质灾害稀少,但在人类活动较强的碑坝河及后河等两岸有地质灾害发生。
地质灾害的乡镇分布:地质灾害在南部与中部较少,其余大部分地区均有不程度发育,如南部喜神坝乡、魏家桥乡与中部的郭滩乡、协税镇几乎无地质灾害,而其余乡镇灾害点密度分布于0.01 0.27处/km2之间。密度最小的是法镇,为0.01处/km2,密度最大的是歇马乡,达0.27处/km2。区内地质灾害点最多的乡镇为新集镇,达26处,其次为碑坝镇、青树镇、两河乡,灾点分别为20处、13处、12处。
地质灾害时间分布规律:①调查发现新近发生的滑坡、崩塌多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②调查发现发生的滑坡与崩塌,其发生频次均与同期的月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2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2.1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特征:南郑县辖区大部分在米仓山北坡,小部分在南坡。总趋势是南高北低,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三种地貌。①河谷阶地平原区。平原区海拔484 600m。平原区的中西部比较宽大,东部狭长,被第四纪红粘土和黄土状砂质粘土及砾石覆盖,形成阡陌相连的肥沃原野,是陕西省商品粮基地之一;②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区内岗丘坪坝杂陈,槽谷溪流相间,气侯温暖湿润,人类活动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③中山区。位于县境南部,属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剥蚀中山区的一部分。占全县总面积的64.9%,地貌特点是山势峥嵘、险峻,锯齿状山峰、不对称“V”字形山谷及岩溶(喀斯特)地貌较为发育。
地层岩性:南郑县地层属扬子区大巴山分区之宁强—镇巴地层小区,区内主要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中上元古界蓟县系,上元古生界上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古生界奥陶系,下古生界志留系宁强群,上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下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生界第四系。
地质构造条件:南郑县构造分区主要为:①米汉台凸。为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南郑跨及台凸中部,居主要地位,北起梁山,南至朱家坝以北,纵贯县境。主要由中元古界蓟县系火地亚群、三花石群地层及晋宁期侵入的基性岩和花岗岩组成;②宁镇台凹。位于米汉台凸之南,西延至四川省境内,东部与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毗邻,南接四川台向斜。县境处于台凹东部,分布面积次于台凸;③汉中新断凹。为喜玛拉雅运动形成的断裂凹陷。县境仅跨南部边缘。其基底主要由米汉台凸的花岗岩、辉长岩组成,上覆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层和亚粘土层。
2.2诱发因素
大气降水:调查发现,本区发生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90%是由降雨诱发形成的。据《南郑县志》记载,丰水年易发生洪水及地质灾害,且集中发生在夏秋两季,年降水量超过500mm的1952、1955、1956、1961、1981、1983、2003、2005、2006年全县均遭受到大范围的洪水灾害,并且由降雨、洪水极易诱发产生崩、滑、流地质灾害。统计资料表明,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7 9月,大暴雨、连阴雨是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降雨强度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成正比例关系。
地震: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地震来看,南郑地区属弱地震区,且震中大多不在境内,最高震级为5.5级,地震裂度在Ⅶ度以下。区内大部山高谷深,山坡陡峻,加之雨量充沛、水系发育,稍有震动都有可能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人类活动:①采矿活动。南郑县矿产种类繁多,矿山企业较多。尤其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矿山企业发展迅速,矿业经济已成为该县的主要经济支柱。在矿山开采中,山体破坏严重,矿渣堆放无序,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遇到瀑雨或连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②公路建设。近年来南郑县公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南郑县现有高速公路1条,省道1条,县道3条,公路通车里程达674.3km。但由于在修路、建桥过程中对山体的大量开挖,致使山体坡度过陡,有些地方因
84陕西煤炭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