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的不安全操作行为 有的调查发现护士在回收废弃针、毁形浸泡 及拔取针、加药及重套针帽等操作环节均容 易被刺伤,其中加药、套针帽及回收废弃 针,误伤频率最高。这在工作中养成的不正 确习惯动作有关
15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不安全的注射用具 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针刺伤的频率和危险性。有研究 表明发生针刺伤更有可能是因为设备设计的不完善,而 不仅仅是因为医护人员操作的粗心。
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可见 从感染概率上看,HBV最易感染,其次HCV、 HIV相对较小。但若感染HIV,则后果最 为严重!
11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
职业分布:在受感染的医务人员中,护士 占80%。
感染程度:取决于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流行 趋势在扩大。医务人员的职业
暴 露率将增加。
(3)职业的防护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缺 乏可以普遍应用的安全、先进的医疗工具
23
预防原则-----标准预防
定义: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 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 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 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基本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 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 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 离和微粒隔离 。
24
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加强针刺伤预防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如讲课、培训、制作vcd等对全体护 士进行针刺伤相关知识教育,重点加强对低年资、临时 聘用及实习护士的针刺伤预防教育
完善针刺伤报告制度
各医院应建立针刺伤的上报制度,制定针刺伤的处理流 程,并进行专人专项管理,以达到对职业暴露、职业安 全的控制与管理。
9
感染的途径
被污染有病人血液和体液的针或锐器刺 伤 被无菌安瓶和锐器划伤造成皮肤或黏膜口, 在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引起感染。
10
பைடு நூலகம் 引起感染的概率
1次被HBV感染的针刺伤可引起HBV感染的可能 性19%~40%
1次被HCV感染的针刺伤可引起HCV染的可能性 0.2%~6% 1次被HIV感染的针刺伤可引起HIV染的可能性 0.2%~0.4%
其他因素 对医护人员针刺伤相关因素做回归分析认为,针刺伤与 工作紧张程度、工作量、从事职业性质、性别、工龄、 身体状况、性格特征、领导重视等多因素明显相关
16
17
18
20
21
22
国内护士职业的防护现状
(1)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同时缺 乏自我防护知识
(2)护理教育体系缺乏护士职业防护教 育
7
针刺伤
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 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意外伤 害,造成皮肤深度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 皮肤损伤。
8
针刺伤的危害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 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 HIV。
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造成血缘性疾病在病 人—护士—病人之间的传播,引起院内感染的 发生,加重国家医疗费用的负担
25
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操作前后严格洗手 任何时候如果要接触血性物质均应在操作前带手套和 口罩 在特殊情况下可考虑带双层手套和防护眼罩
安全使用锐器,纠正导致针刺伤的高危行为。
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针和锐器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必要时用一只手回套 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或传递锐器,必要时用镊子或其他器 械分离锐器 分类放置用后的锐器和其他垃圾 将污染利器物放到指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 利器盒四分之三满应及时更换
28
安全留置针
29
正确处理用后利器
30
针刺伤后局部处理
伤口旁(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 损伤处的血液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清洗后用75% 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 盖
被损伤的粘膜,应当反复用流动清水或生 理盐水冲洗干净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
2013.4.10
1
主要内容
针刺伤的原因 针刺伤的预防 针刺伤的处理
2
引言
目前已证实的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 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 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 滋病病毒(HIV)。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 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 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虽然医护 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包括针头)伤害是 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 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物理因素:锐器、放射线、激光、噪音等。
社会心理因素:护患、医护关系处理不恰当
5
职业暴露引起的最常见疾病
血缘性感染疾病 :是一类可通过血液、体 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
肝 炎、丙型肝炎、爱滋病、梅毒等二十多 种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主要在于
感 染者的外周血液。
6
血缘性感染疾病的感染途径
主要是针或其他锐器伤(占80%), 还有皮肤接触、黏膜接触而感染。
12
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依次为
注射前:在吸取药液、配药加药时 注射时:各种注射时 注射后:坺针时、分离针头时、回套针帽时、
回收医疗垃圾时 其他情况:如在手术室、产房被缝合针刺伤
时
13
容易损伤的部位
其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为医护人员的手指
14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护士的资历 护龄5年以下的年轻护士,以及中专学历的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百分比较高。
3
职业暴露的定义
由于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当中, 有发生或感染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4
暴露原因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其中HIV、HCV和HBV 病毒最具威胁性。
化学因素: 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菌素、麻醉废气等。 消毒剂: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 酸、 臭氧等 有害物质:橡胶、水银和PVC产品
26
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使用先进、安全的医疗器材
如普及使用真空采血系统;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可自动 回套的针头;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等。 医疗相关部门积极开发各类与此相关的医疗器材,顺应 市场需求。
针刺伤高危险科室的预防措施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预防接种乙肝或其他疫苗 定期健康检查
27
BD赢玛-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 留置针
15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不安全的注射用具 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针刺伤的频率和危险性。有研究 表明发生针刺伤更有可能是因为设备设计的不完善,而 不仅仅是因为医护人员操作的粗心。
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可见 从感染概率上看,HBV最易感染,其次HCV、 HIV相对较小。但若感染HIV,则后果最 为严重!
11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
职业分布:在受感染的医务人员中,护士 占80%。
感染程度:取决于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流行 趋势在扩大。医务人员的职业
暴 露率将增加。
(3)职业的防护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缺 乏可以普遍应用的安全、先进的医疗工具
23
预防原则-----标准预防
定义: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 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 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 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基本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 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 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 离和微粒隔离 。
24
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加强针刺伤预防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如讲课、培训、制作vcd等对全体护 士进行针刺伤相关知识教育,重点加强对低年资、临时 聘用及实习护士的针刺伤预防教育
完善针刺伤报告制度
各医院应建立针刺伤的上报制度,制定针刺伤的处理流 程,并进行专人专项管理,以达到对职业暴露、职业安 全的控制与管理。
9
感染的途径
被污染有病人血液和体液的针或锐器刺 伤 被无菌安瓶和锐器划伤造成皮肤或黏膜口, 在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引起感染。
10
பைடு நூலகம் 引起感染的概率
1次被HBV感染的针刺伤可引起HBV感染的可能 性19%~40%
1次被HCV感染的针刺伤可引起HCV染的可能性 0.2%~6% 1次被HIV感染的针刺伤可引起HIV染的可能性 0.2%~0.4%
其他因素 对医护人员针刺伤相关因素做回归分析认为,针刺伤与 工作紧张程度、工作量、从事职业性质、性别、工龄、 身体状况、性格特征、领导重视等多因素明显相关
16
17
18
20
21
22
国内护士职业的防护现状
(1)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同时缺 乏自我防护知识
(2)护理教育体系缺乏护士职业防护教 育
7
针刺伤
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 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意外伤 害,造成皮肤深度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 皮肤损伤。
8
针刺伤的危害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 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 HIV。
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造成血缘性疾病在病 人—护士—病人之间的传播,引起院内感染的 发生,加重国家医疗费用的负担
25
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操作前后严格洗手 任何时候如果要接触血性物质均应在操作前带手套和 口罩 在特殊情况下可考虑带双层手套和防护眼罩
安全使用锐器,纠正导致针刺伤的高危行为。
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针和锐器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必要时用一只手回套 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或传递锐器,必要时用镊子或其他器 械分离锐器 分类放置用后的锐器和其他垃圾 将污染利器物放到指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 利器盒四分之三满应及时更换
28
安全留置针
29
正确处理用后利器
30
针刺伤后局部处理
伤口旁(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 损伤处的血液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清洗后用75% 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 盖
被损伤的粘膜,应当反复用流动清水或生 理盐水冲洗干净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
2013.4.10
1
主要内容
针刺伤的原因 针刺伤的预防 针刺伤的处理
2
引言
目前已证实的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 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 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 滋病病毒(HIV)。 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健康 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 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虽然医护 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被锐器(包括针头)伤害是 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 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物理因素:锐器、放射线、激光、噪音等。
社会心理因素:护患、医护关系处理不恰当
5
职业暴露引起的最常见疾病
血缘性感染疾病 :是一类可通过血液、体 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乙型
肝 炎、丙型肝炎、爱滋病、梅毒等二十多 种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主要在于
感 染者的外周血液。
6
血缘性感染疾病的感染途径
主要是针或其他锐器伤(占80%), 还有皮肤接触、黏膜接触而感染。
12
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依次为
注射前:在吸取药液、配药加药时 注射时:各种注射时 注射后:坺针时、分离针头时、回套针帽时、
回收医疗垃圾时 其他情况:如在手术室、产房被缝合针刺伤
时
13
容易损伤的部位
其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为医护人员的手指
14
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护士的资历 护龄5年以下的年轻护士,以及中专学历的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百分比较高。
3
职业暴露的定义
由于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当中, 有发生或感染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4
暴露原因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其中HIV、HCV和HBV 病毒最具威胁性。
化学因素: 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菌素、麻醉废气等。 消毒剂: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 酸、 臭氧等 有害物质:橡胶、水银和PVC产品
26
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使用先进、安全的医疗器材
如普及使用真空采血系统;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可自动 回套的针头;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等。 医疗相关部门积极开发各类与此相关的医疗器材,顺应 市场需求。
针刺伤高危险科室的预防措施
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预防接种乙肝或其他疫苗 定期健康检查
27
BD赢玛-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 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