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哈姆莱特》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1单元第3课之

《哈姆莱特》导学案

主备人:吉莎审核:彭曌

导学目标知识

与技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3.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过程

与方

1.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理清哈姆莱特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提高学生赏析人物的能力。

2.讨论总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导学策略教学

重难

1.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2.学习哈姆雷特处事(复仇)的理性态度,并进而探究装疯原因,从而把握其

复杂的性格特点。

教学

方法

品读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

指导

阅读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投影

课时1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导学目标:

1、从语言中体会人物心理及语言的艺术特点

2、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学生活动个性补充

一、导入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

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谁来为大家举例?

教师归纳: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同学们举的多是爱情悲剧,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二、作者作品简介以及社会背景

莎士比亚以及时代背景:见《新新学案》

学生课前充分条预习做好上课准备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一)节选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二)理清剧中人物关系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听其言,观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

人物关系要理清,勿忘体察作者情。 朗读感知全文 感知文章大意

⒈哈姆莱特怎样看待生死?

⒉在作出选择的时候,王子考虑到了哪些问题? ⒊在思考与行动的抉择中,哈姆莱特选择了什么? ⒋哈姆莱特为什么要装疯?

(三)文章选自第三幕第二场“戏中戏”部分,熟读课文。 1.哈姆莱特安排“戏中戏”的目的是什么?

2.戏上演前,哈姆莱特特特意作了哪些安排?

3.奸王看戏时有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看戏后呢? 人 物 形 象

1..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动的忧郁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有人称他为延宕的王子。 哈姆莱特是个富于理想、敢于行动的人,勇敢果断使他具有“英雄”的个性,但在这里却可以发现他的“迟疑”“忧郁”“孤独”——他既是个身负为父复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王子。这种并不单一的个性,正是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魅力所在。

名 家 观 点

“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雨果

试评:哈姆莱特具有远大的理想,他最终的目标不是复仇,而是扭转乾坤。

全文总结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光辉的钻石。”哈姆莱特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文语言者的典型形象,他经受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这一切不只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理的社会造成他不合理的人生。于是他决心“重整乾坤”,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家庭、爱情随之毁灭。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与邪恶黑暗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作业 “说不尽的哈姆莱特”留给后人无限的话题,课文虽为节选,我们仍有许多课堂上探究讨论时未涉及的地方。课后请同学们自行设题写一篇读后感。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