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规律
(一)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幼儿处在一种无意识状态,很多行为可能自己无法控制,所以,现实中,往往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演变成攻击性行为却浑然不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通常会表现出焦躁不安、做事冲动。一般是对他人身体的侵害,比如踢,打,抓等,其次是对别人利益的侵害,比如抢夺东西,损坏物品等,最后就是对他人心理上的伤害,比如嘲笑谩骂。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通常是直接与他人展开对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理方面、身体侵犯。即对他人的身体进行侵犯或损害,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主要表现为身体侵犯。
二是言语攻击。即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讽刺使他人心理和人格受到侮辱,较多出现在中班、大班的幼儿身上。
三是人际关系侵害。指通过造谣或挑拨离间等方式让他人处于不利的人际关系中,较多出现在大班幼儿身上。
(二)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最早的攻击行为是从两岁开始的,儿童的个性、习惯、思想、良好的品德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被激发出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是不同的,2-3岁的幼儿大多是受家长的暴力行为影响,稍大点的孩子受同伴影响更多。攻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2-3岁幼儿更倾向于身体,生理方面的侵害,抢玩具,踢打更多,3岁以后更喜欢采用言语攻击,比如嘲讽、说坏话。
攻击性是相对稳定的,相关研究发现,幼儿时期经常出现攻击行为的人,10岁左右依然攻击性强,成人后也多数有着相对紧张的人际关系。而且攻击性行为具有性别差异,男性出现攻击性的概率要普遍高于女性。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的具体年龄规律:
第一,激起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因素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同的。2岁左右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出现往往是受家长的影响,年龄稍大的幼儿往往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第二,三岁开始,幼儿的报复性行为会大幅度增加,对同伴给予自己的攻击行为会产生报复心理。
第三,现攻击性行为的方式也会不同。2岁左右的幼儿主要会采用身;攻击性行为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性。幼儿时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的人,成年后大多数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第四、无意识的攻击性行为会逐渐转变的有指向性。攻击性行为在学前阶段处于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