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中国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秦的疆域。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思考“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要点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灭六国和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焚书坑儒

三、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长城的修建

2.越族地区的开发

3.秦的疆域一、本课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二、学生在小学历史课或社会课上对秦灭六国和秦始皇的史事已有所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活动。

三、导入新课:提问“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在事先画好的《战国形势》板图上填上七国的名字。然后说明,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割据称雄,不断兼并,这种状态直到秦灭六国,才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那么,战国七雄中为什么是秦灭了东方六国呢?启发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意义后,教师指出,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奴隶制废除了,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奠定了后来秦灭六国的基础。

四、“秦灭六国”的内容要注意讲清两点:一是秦灭六国的过程,另一是秦灭六国的意义。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首先要指明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其次,要讲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之势已成,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最后,要讲明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秦灭六国”的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的具体过程不可能详细讲,但要交待清楚灭六国的先后次序。可以利用导入新课时已经填上了战国七雄名字的板图,边讲边擦,灭一国,擦去一国的名字,直至六国都已擦去,图上只剩下了“秦”一个国名。并要求学生记忆公元前221年这个年代。要告诉学生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这一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这一年,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教师可以把板图上原来的“秦”国名擦掉,改用红笔在板图中央写上一个大的“秦”字,旁边注上“公元前221年”。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有的时期呈现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五、“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目与前面“秦灭六国”之间可以这样衔接: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讲这一内容时,让学生看秦始皇像及其小字,并要求学生记忆掌握。

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全国政事,他们都由皇帝任命;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郡守,县的长官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代替,大大地减弱了地方对中央的独立性。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教师要提醒学生,嬴政在称皇帝以前的身分是“秦王”,在统一六国、称皇帝以后应改称“秦始皇”。插图《秦始皇》应要求学生记忆、掌握。

六、“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要说明这是秦始皇巩固统一、加强专制在文化、经济方面的重大措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模型或实物,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关于“焚书坑儒”的教学,可先由教师说明焚书坑儒是焚书和坑儒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在学生通过听讲或阅读课文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以后,教师提问:“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后果怎样?”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归纳小结:秦始皇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用的手段极其粗暴野蛮以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应予以批判。

七、“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一目,要注意区分少数民族匈奴和越族,前者在秦疆域以外,当时已是一个强大的政权,到秦汉之际,匈奴与中原王朝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而越族则在秦派兵进入以后,已是秦疆域以内的一个少数民族。讲匈奴时,指导学生看彩图《匈奴鹰形金冠饰》,以加深对匈奴人的印象,但不作要求。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以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秦朝疆域的四至,除了引导学生看书,看地图(要求记忆掌握),还可画一简单的示意图,以帮助记忆。

关于灵渠的开凿,要求学生掌握它在交通上的重要性。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如果时间允许,也可适当补充资料说明开凿灵渠的高超艺术,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八、最后,可以结合课本上秦始皇的画像、文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以及课前提示作小结,充分肯定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充分肯定秦统一局面的深远影响。指出:秦始皇顺应历史的潮流,人民的愿望,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在历史上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课本上的秦始皇画像是根据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图绘制的,它画出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和神韵。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手指前方的威严而又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他头戴冕旒(miǎnliú。冕是古代帝王所戴的礼帽,旒是礼帽前后垂挂的玉串),身穿龙袍,腰佩宝剑,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分。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颂扬秦始皇的诗句,正好是对这幅画像的生动写照,诗句不作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